CN114420495A -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0495A
CN114420495A CN202210315775.2A CN202210315775A CN114420495A CN 114420495 A CN114420495 A CN 114420495A CN 202210315775 A CN202210315775 A CN 202210315775A CN 114420495 A CN114420495 A CN 114420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housing
blocking
gap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7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0495B (zh
Inventor
张兰晶
周广平
熊周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ili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57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0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0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0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0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0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24Means for preventing discharge to non-current-carrying parts, e.g. using corona 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所述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隔档件,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间隔设置。第二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间隔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包括上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断路器一般由壳体和接线系统构成。接线系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电磁装置、双金属元件、传动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装置。断路器一般都具有保护功能,即当有故障电流时,电磁装置或双金属元件能够检测到过电流,之后,电磁装置或双金属元件推动传动机构带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打开,从而断开电路。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断开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对断路器内部的元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能从壳体与手柄处泄露,对用电设备和操作人员造成一定伤害,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或装修时,断路器外部的尘土和砂石也可能经由壳体与手柄的连接处进入断路器内部,造成断路器的接触不良。尤其是随着智能断路器的发展,对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断路器虽然有一些隔弧措施,如有一层隔板、二层隔板、或利用磁轭与周边围栏防护,但阻挡防御的效果有限,不够彻底,仍存在电弧从手柄泄露的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能够基本上阻隔电弧泄露至断路器的壳体外,保证断路器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断路器外部的尘土和砂石进入断路器内部,造成断路器接触不良的问题。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包括:
第一隔档件,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间隔设置;
第二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档件包括:
第一隔档部,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一侧间隔设置;
第二隔档部,与所述第一隔档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档部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断路器的传动机构穿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和传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手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档件包括:
第三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部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档部的第一侧间隔设置;
第四隔档部,与所述第三隔档部连接,所述第四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部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部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后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二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隔档件,所述第三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三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隔档件包括:
第五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档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隔档部的第一侧间隔设置;
第六隔档部,与所述第五隔档部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四隔档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四隔档部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六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后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六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三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并且,所述第三凹槽的上侧面低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设置,用于避让所述底座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隔档件,所述断路器还包括:
电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间隔设置;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间隔设置,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电磁装置相邻设置;
静触头,设置在所述电磁装置的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侧上,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静触点;
动触头,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动触点,当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动触点能够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所述第四隔档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隔档件之间。
可选地,当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接触后,所述第四隔档件与所述静触头之间具有0.05-0.1mm的间隙并位于所述电磁装置的顶杆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件的上侧和/或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件设置有多个。
可选地,还包括第五隔档件,所述第五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七隔档部和第八隔档部,所述第七隔档部与所述第八隔档部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七隔档部与所述第八隔档部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所述静触头位于所述第四间隙中,所述静触头的上侧与所述第八隔档部抵接,所述静触头的下侧与所述第七隔档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五隔档件还包括第九隔档部,所述第九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七隔档部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九隔档部的远离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静触头包括触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头本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触头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九隔档部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九隔档部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六隔档件,所述第六隔档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断路器的灭弧区域之间,所述第六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第十隔档部和第十一隔档部,所述第十隔档部和所述第十一隔档部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十隔档部与所述第十一隔档部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用于避让所述动触头。
可选地,当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第五间隙中时,所述第十隔档部与所述动触头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和/或所述第十一隔档部与所述动触头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单体,所述断路器单体包括上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
可选地,所述断路器单体设置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通过设置与手柄转轴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档件以及与第一隔档件间隔设置的第二隔档件,从而形成双层电弧隔离及防尘结构。具体地,双层电弧隔离及防尘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断路器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在断开时产生的部分电弧经由手柄转轴处溢出壳体外,从而提高了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利于保护用电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壳体外部的尘土及砂石颗粒经由手柄转轴处进入壳体内,从而造成断路器的传动机构发生卡滞,进而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发生接触不良,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移除上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下壳体与部分电弧隔离防尘结构的一体成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上壳体与部分电弧隔离防尘结构的一体成型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分解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移除上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状态下);
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第四隔档件与底座之间的示意图。
图中:
11、上壳体;111、第一壳周壁;112、第二壳周壁;12、下壳体;121、第三壳周壁;122、第四壳周壁;
2、第一隔档件;21、第一隔档部;22、第二隔档部;221、第一凹槽;222、第一凸起;
3、第二隔档件;31、第三隔档部;32、第四隔档部;321、第二凹槽;322、第二凸起;
4、第三隔档件;41、第五隔档部;411、第四凹槽;42、第六隔档部;421、第三凹槽;422、第三凸起;
51、第七隔档部;52、第八隔档部;53、第九隔档部;531、第一斜面;
6、第四隔档件;
71、第十隔档部;711、第五凹槽;72、第十一隔档部;
8、动触头;81、动触点;
9、静触头;91、静触点;
100、灭弧区域;
200、电磁装置;210、顶杆;
300、手柄;310、手柄转轴;
400、传动机构;410、底座;420、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请参考图1-图1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隔档件2和第二隔档件3。第一隔档件2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第一隔档件2包覆在断路器的手柄转轴310的朝向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手柄转轴310间隔设置。第二隔档件3与壳体连接,第二隔档件3包覆在第一隔档件2的朝向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第一隔档件2间隔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通过设置与手柄转轴310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档件2以及与第一隔档件2间隔设置的第二隔档件3,从而形成双层电弧隔离及防尘结构。具体地,双层电弧隔离及防尘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断路器的静触头9和动触头8在断开时产生的部分电弧经由手柄转轴310处溢出壳体外,从而提高了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利于保护用电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壳体外部的尘土及砂石颗粒经由手柄转轴310处进入壳体内,从而造成断路器的传动机构400发生卡滞,进而导致动触头8与静触头9之间发生接触不良,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隔档件2的上侧与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一隔档件2的下侧与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均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与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减少经由第一隔档件2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第一隔档件2包括第一隔档部21以及与第一隔档部21连接的第二隔档部22。第一隔档部21设置在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并与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二隔档部22设置在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并与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间隔设置,第二隔档部22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21,以便于断路器的传动机构400穿过第一凹槽221与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可选地,第二隔档部22还包括与第一凹槽2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凸起222,第一凸起222与第一凹槽22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传动机构400包括底座410和传动杆420,底座410与壳体转动连接,传动杆420的一端与底座410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间隙与手柄转轴310转动连接,传动杆420设置在第一间隙中并与第一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以便于传动杆420在第一间隙中活动,同时减少经由第一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也进一步减少了壳体外的尘土、砂石经由手柄转轴310进入壳体内。
可选地,第二隔档件3的上侧与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二隔档件3的下侧与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均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与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减少经由第二隔档件3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第二隔档件3包括第三隔档部31以及与第三隔档部31连接的第四隔档部32。第三隔档部31设置在第一隔档部21的朝向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第一隔档部2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四隔档部32设置在第二隔档部22的朝向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第二隔档部2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第四隔档部32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21,以便于传动杆420依次穿过第二凹槽321和第一凹槽221后与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可选地,第四隔档部32还包括与第二凹槽321对应设置的第二凸起322,第二凸起322与第二凹槽32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传动杆420设置在第二间隙中并与第二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以便于传动杆420在第二间隙中活动,同时减少经由第二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也进一步减少了壳体外的尘土、砂石经由手柄转轴310进入壳体内。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隔档件4,第三隔档件4与壳体连接并设置在第二隔档件3的朝向壳体内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三隔档件4,以进一步阻隔电弧经由手柄转轴310溢出壳体外的电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断路器的安全性。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壳体外的尘土、砂石经由手柄转轴310进入壳体内。
可选地,第三隔档件4的上侧与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三隔档件4的下侧与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均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与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减少经由第三隔档件4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第三隔档件4包括第五隔档部41以及与第五隔档部41连接的第六隔档部42。第五隔档部41设置在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并与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六隔档部42设置在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并与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第六隔档部42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凹槽421,传动杆420依次穿过第三凹槽421、第二凹槽321和第一凹槽221后与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可选地,第六隔档部42还包括与第三凹槽421对应设置的第三凸起422,第三凸起422与第三凹槽421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传动杆420设置在第三间隙中并与第三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并且,第三凹槽421的上侧面低于第一凹槽221以及第二凹槽321设置,用于避让底座410相对壳体的转动,同时便于传动杆420在第三间隙中活动,减少经由第三间隙溢出壳体外的电弧,也进一步减少了壳体外的尘土、砂石经由手柄转轴310进入壳体内。
可选地,壳体包括上壳体11以及与上壳体11相对应的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能够围合形成容置腔,第一隔档件2、第二隔档件3、第三隔档件4、传动机构400和手柄转轴310均设置在容置腔内。
可选地,第一隔档部21、第三隔档部31、第五隔档部41、底座410和手柄转轴310均安装在下壳体12的内侧,第二隔档部22、第四隔档部32和第六隔档部42均安装在上壳体11的内侧。以便于壳体的拆卸,从而便于传动机构400、手柄转轴310以及断路器的其他元器件在壳体内的安装。
进一步地,第一隔档部21、第三隔档部31和第五隔档部41均与下壳体12一体成型设置,以利于保证第一隔档部21、第三隔档部31和第五隔档部41与下壳体12之间的连接密封效果,防止电弧、尘土和砂石经由第一隔档部21、第三隔档部31和第五隔档部41与下壳体12之间的缝隙实现流通。第二隔档部22、第四隔档部32和第六隔档部42均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设置,以利于保证第二隔档部22、第四隔档部32和第六隔档部42与上壳体11之间的连接密封效果,防止电弧、尘土和砂石经由第二隔档部22、第四隔档部32和第六隔档部42与上壳体11之间的缝隙实现流通。
请参考图7和图8,可选地,上壳体11包括第一壳周壁111以及与第一壳周壁111连接的第二壳周壁112,下壳体12包括第三壳周壁121以及与第三壳周壁121连接的第四壳周壁122,第三壳周壁121高于第四壳周壁122设置。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装配时,第一壳周壁111装配在第三壳周壁121内侧,第二壳周壁112的下侧与第四壳周壁122的上侧装配。
请参考图2,可选地,第五隔档部41的远离第六隔档部42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411,第四凹槽411用于避让第一壳周壁111。
请参考图2,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隔档件6,断路器还包括电磁装置200、传动机构400、静触头9和动触头8。电磁装置200设置在第二隔档件3的朝向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第二隔档件3间隔设置。传动机构400包括底座410,底座410与壳体转动连接并设置在第二隔档件3的朝向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第二隔档件3间隔设置,传动机构400与电磁装置200相邻设置。静触头9设置在电磁装置200的靠近传动机构400的一侧上,静触头9上设置有静触点91。动触头8设置在传动机构400的输出端上,动触头8上设置有动触点81,当传动机构400相对壳体转动时,动触点81能够与静触点91接触或分离。第四隔档件6设置在底座410的朝向电磁装置200的一侧并位于动触点81与第三隔档件4之间。第四隔档件6用于隔档部分经由底座410与静触头9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经由第三隔档件4、第二隔档件3、第一隔档件2和手柄转轴310后溢出壳体外的电弧。
请参考图2、图9-图11,可选地,当静触点91与动触点81接触后,第四隔档件6与静触头9之间具有0.05-0.1mm的间隙并位于电磁装置200的顶杆210的一侧,以避免当静触点91与动触点81接触时,产生的电弧能够经由第四隔档件6与静触头9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同时能够避免当顶杆210朝向底座410伸出时,与第四隔档件6之间发生干涉(当断路器发生短路故障时,顶杆210朝向底座410伸出,以推动动触头8移动,进而使得动触点81与静触点91分开)。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当静触点91与动触点81接触完成后,第四隔档件6与静触头9之间具有0.05mm的间隙。
可选地,第四隔档件6的上侧和/或下侧与壳体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一方面能够减少经由第四隔档件6的上侧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底座410相对壳体的灵活转动效果,避免底座410与壳体之间发生干涉。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第四隔档件6的上侧和下侧与壳体之间均具有1mm的间隙。
可选地,第四隔档件6设置有多个,以进一步提高对电弧的阻隔效果。
请参考图2-图6,可选地,还包括第五隔档件,第五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壳体内壁的第七隔档部51和第八隔档部52,第七隔档部51与第八隔档部52对应设置,并且,第七隔档部51与第八隔档部52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静触头9位于第四间隙中,静触头9的上侧与第八隔档部52抵接,静触头9的下侧与第七隔档部51抵接。第五隔档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经由静触头9的上侧和下侧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进入传动机构400处的尘土和砂石。
进一步地,第七隔档部51与下壳体12一体成型设置,以利于保证第七隔档部51与下壳体12之间的连接密封效果,防止电弧、尘土和砂石经由第七隔档部51与下壳体12之间的缝隙实现流通。第八隔档部52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设置,以利于保证第八隔档部52与上壳体11之间的连接密封效果,防止电弧、尘土和砂石经由第二隔档部22、第四隔档部32和第五隔档部41与上壳体11之间的缝隙实现流通。
可选地,第五隔档件还包括第九隔档部53,第九隔档部53设置在第七隔档部51的靠近第二隔档件3的一侧并与第二隔档件3的中部连接,第九隔档部53的远离第二隔档件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531,静触头9包括触头本体以及设置在触头本体的靠近第二隔档件3的一端的折弯部,折弯部与触头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531与第二斜面贴合设置,以进一步减少经由第一斜面531和第二斜面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
可选地,第九隔档部53的上侧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第九隔档部53的下侧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以进一步减少或杜绝经由第九隔档部53上侧和下侧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进入传动机构400处的尘土和砂石。
具体地,第九隔档部53的下侧与下壳体12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当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装配到位时,第九隔档部53的上侧与上壳体11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六隔档件,第六隔档件位于底座410与断路器的灭弧区域100之间,第六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壳体内壁的第十隔档部71和第十一隔档部72,第十隔档部71和第十一隔档部72对应设置,并且,第十隔档部71与第十一隔档部72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第五间隙用于避让动触头8,以使得动触头8能够在第五间隙中活动,以与静触头9接触或分离,同时对电弧进行阻隔,减少流至第四隔档件6处的电弧。
可选地,当动触头8位于第五间隙中时,第十隔档部71与动触头8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和/或第十一隔档部72与动触头8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一方面能够减少经由第十隔档部71与动触头8之间的间隙以及第十一隔档部72与动触头8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隔档件4处的电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动触头8在第五间隙中灵活转动的效果,避免动触头8与第六隔档件之间发生干涉。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第十隔档部71与动触头8之间、第十一隔档部72与动触头8之间均具有1mm的间隙。
可选地,第十隔档部71上还开设有第五凹槽711,第五凹槽711用于避让静触头9。
请参考图1-图11,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单体,断路器单体包括上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
可选地,还包括壳体和手柄300,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手柄转轴310、传动机构400、动触头8、静触头9、电磁装置200及灭弧区域100。传动机构400包括与下壳体12转动连接的底座410以及一端与底座4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手柄转轴310转动连接的传动杆420。电磁装置200安装在第五隔档部41的远离第三隔档部31的一侧。静触头9与电磁装置200连接。动触头8安装在底座410的远离第三隔档件4的一端。底座410设置在第六隔档部42的远离第四隔档部32的一侧。灭弧区域100设置在电磁装置200以及底座410的远离第三隔档件4的一侧。手柄300与手柄转轴310连接并伸出壳体外,手柄300通过驱动手柄转轴310相对下壳体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400转动,即通过传动杆420带动传动机构400的底座410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底座410上的动触头8转动,以使得动触点81与静触点91接触或分离,当动触点81与静触点91分离时,产生的大部分电弧在电磁装置200的磁场力的作用下快速向灭弧区域100移动,进行冷却熄灭,小部分的电弧则会向其他方向移动,该小部分电弧首先会被第六隔档件阻隔一部分,然后依次被第四隔档件6、第五隔档件、第三隔档件4、第二隔档件3和第一隔档件2阻隔一部分,以使得最后溢出至手柄转轴310处的电弧基本上为零,从而在保证不增加断路器的体积的情况下,有效阻隔电弧从壳体中的溢出,保证断路器的安全性。
可选地,断路器单体设置有多个。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隔档件(2),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310)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310)间隔设置;
第二隔档件(3),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2)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档件(2)包括:
第一隔档部(21),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间隔设置;
第二隔档部(22),与所述第一隔档部(21)连接,所述第二隔档部(22)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21),所述断路器的传动机构(400)穿过所述第一凹槽(221)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档部(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2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凸起(222),所述第一凸起(222)与所述第一凹槽(22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传动机构(400)包括底座(410)和传动杆(420),所述底座(410)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42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410)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手柄转轴(310)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420)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档件(3)包括:
第三隔档部(31),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部(21)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档部(2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
第四隔档部(32),与所述第三隔档部(31)连接,所述第四隔档部(3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21),所述传动杆(42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凹槽(321)和所述第一凹槽(221)后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档部(3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321)对应设置的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与所述第二凹槽(32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传动杆(420)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二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隔档件(4),所述第三隔档件(4)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隔档件(4)包括:
第五隔档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五隔档部(41)的周侧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或连接;
第六隔档部(42),与所述第五隔档部(41)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42)设置在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六隔档部(42)的周侧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或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42)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凹槽(421),所述传动杆(42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凹槽(421)、所述第二凹槽(321)和所述第一凹槽(221)后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隔档部(42)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凹槽(421)对应设置的第三凸起(422),所述第三凸起(422)与所述第三凹槽(421)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传动杆(420)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三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并且,所述第三凹槽(421)的上侧面低于所述第一凹槽(221)以及所述第二凹槽(321)设置,用于避让所述底座(410)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隔档件(6),所述断路器还包括:
电磁装置(200),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间隔设置;
传动机构(400),所述传动机构(400)包括底座(410),所述底座(410)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间隔设置,所述传动机构(400)与所述电磁装置(200)相邻设置;
静触头(9),设置在所述电磁装置(200)的靠近所述传动机构(400)的一侧上,所述静触头(9)上设置有静触点(91);
动触头(8),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400)的输出端上,所述动触头(8)上设置有动触点(81),当所述传动机构(400)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动触点(81)能够与所述静触点(91)接触或分离;
所述第四隔档件(6)设置在所述底座(410)的朝向所述电磁装置(20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动触点(81)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静触点(91)与所述动触点(81)接触后,所述第四隔档件(6)与所述静触头(9)之间具有0.05-0.1mm的间隙并位于所述电磁装置(200)的顶杆(210)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档件(6)的上侧和/或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档件(6)设置有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隔档件,所述第五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七隔档部(51)和第八隔档部(52),所述第七隔档部(51)与所述第八隔档部(52)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七隔档部(51)与所述第八隔档部(52)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所述静触头(9)位于所述第四间隙中,所述静触头(9)的上侧与所述第八隔档部(52)抵接,所述静触头(9)的下侧与所述第七隔档部(51)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隔档件还包括第九隔档部(53),所述第九隔档部(53)设置在所述第七隔档部(51)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九隔档部(53)的远离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531),所述静触头(9)包括触头本体(92)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头本体(92)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一端的折弯部(93),所述折弯部(93)与所述触头本体(92)之间形成第二斜面(94),所述第一斜面(531)与所述第二斜面(94)贴合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隔档部(53)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九隔档部(53)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或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隔档件,所述第六隔档件位于所述底座(410)与所述断路器的灭弧区域(100)之间,所述第六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第十隔档部(71)和第十一隔档部(72),所述第十隔档部(71)和所述第十一隔档部(72)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十隔档部(71)与所述第十一隔档部(72)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用于避让所述动触头(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触头(8)位于所述第五间隙中时,所述第十隔档部(71)与所述动触头(8)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和/或所述第十一隔档部(72)与所述动触头(8)之间具有0.5-2mm的间隙。
18.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单体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单体设置有多个。
CN202210315775.2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Active CN114420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775.2A CN11442049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775.2A CN11442049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0495A true CN114420495A (zh) 2022-04-29
CN114420495B CN114420495B (zh) 2022-07-01

Family

ID=81262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775.2A Active CN11442049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04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126A (ja) * 1993-05-31 1995-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
CN101916695A (zh) * 2010-08-06 2010-12-15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
CN102368460A (zh) * 2011-09-13 2012-03-07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安全防护装置的小型断路器
CN107293460A (zh) * 2016-04-12 2017-10-24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
EP3358594A1 (en) * 2017-02-04 2018-08-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ingle-stage circuit break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126A (ja) * 1993-05-31 1995-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
CN101916695A (zh) * 2010-08-06 2010-12-15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
CN102368460A (zh) * 2011-09-13 2012-03-07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安全防护装置的小型断路器
CN107293460A (zh) * 2016-04-12 2017-10-24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
EP3358594A1 (en) * 2017-02-04 2018-08-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ingle-stage circuit br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0495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2025U (zh) 断路器电磁式短路保护装置
CN102612725B (zh) 具有至少一个包括触头桥的单极断开单元的开关装置以及包括一个该设备的断路器
JP4466237B2 (ja) 回路遮断器
JP6103489B2 (ja) 直流開閉器の消弧機構、および当該消弧機構を有する直流開閉器並びに直流遮断器
CN114420495B (zh)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JP5844872B2 (ja) 配線用遮断器
NO20200270A1 (en)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CN107424862A (zh) 一种带有永磁体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
CN103094015A (zh) 模块化双断点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CN111640633A (zh) 一种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CN207082482U (zh) 一种带有永磁体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
CN107293460B (zh) 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
EP3846191B1 (en) Auxiliary contact module, conta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abinet
CN213366507U (zh) 一种断路器及配电盒
CN205376440U (zh) 断路器
CN21167015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7302971U (zh) 一种超临界汽轮机ets系统eh油压保护开关
US20160268087A1 (en) Double make double break interrupter module with independent blades
CN221176014U (zh) 一种断路器
CN101178994A (zh) 电路断开器
CN203103241U (zh) 一种电路断路器的限位结构
CN103280383B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重合闸机构
CN216957928U (zh) 开关装置
CN21431310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2564095U (zh) 电气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Mn,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aili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