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3429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13429A CN114413429A CN202210095174.5A CN202210095174A CN114413429A CN 114413429 A CN114413429 A CN 114413429A CN 202210095174 A CN202210095174 A CN 202210095174A CN 114413429 A CN114413429 A CN 1144134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supercooling degree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ing
- condition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还包括:制冷剂回收罐,制冷剂回收罐与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阀,其设置于制冷剂回收罐的入口处;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和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在空调系统充注过多制冷剂时,根据系统工况自行确定最优冷媒量,并根据最优冷媒量实现自动回收,可以有效解决空调改造时冷媒充注过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中,必须要求工质在其中进行状态变化并完成热力循环过程,制冷装置才能连续、稳定地向外界供冷。因此,合理的工质,即制冷剂充注量是各种空调系统可靠、高效运行的基础,制冷剂充注量过多或者制冷剂充注量过少均可能导致空调系统机组性能下降,在极端工况下还可能导致空调系统无法运行或者寿命降低等问题。
与普通的分体式空调器相比,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相对较长,制冷剂充注量不容易控制。现有技术通常是在空调器室外机中充注一部分制冷剂,待安装时再根据液管配管长度和管径成比例地补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场补充的制冷剂量可能存在误差,特别是在多联机空调系统更新改造时,通常不会更换配管,但配管参数无法获取,无法根据配管参数计算准确的制冷剂充注量,操作人员只能依据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估算充注量。但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经过实验所充注的制冷剂并无法与系统的实际需求匹配,可能存在充注量过多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依据空调系统,尤其是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估算制冷剂充注量时,所充注的制冷剂无法与系统的实际需求匹配,可能存在充注量过多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还包括:制冷剂回收罐,制冷剂回收罐与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阀,其设置于制冷剂回收罐的入口处;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和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在空调系统充注过多制冷剂时,根据系统工况自行确定最优冷媒量,并根据最优冷媒量实现自动回收,可以有效解决空调改造时冷媒充注过多的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中控制器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的流程图;
图3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的流程图;
图4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通过回收控制阀确定制冷剂回收量的流程图;
图5为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回收控制阀时调节阀开度的流程图;
图6为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环境是否稳定时的一种可选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自身工作状态是否稳定时的一种可选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中控制器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示出过冷度与制冷剂充注量的对应关系;
图10示出换热器容积比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的对应关系;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第一种可选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第二种可选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第三种可选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第四种可选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8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具体来说,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1、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具体来说,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压缩机1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节流装置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节流装置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系统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和室外风机4的部分,空调系统的室内机31包括室内换热器8和室内风机9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31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8和室外换热器3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8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系统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8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系统执行制冷模式。其中,室内换热器8和室外换热器3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换向阀2,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1工作使室内换热器8(设置于室内机31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8内的液态制冷剂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9驱动的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后温度降低,成为冷风并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制冷剂经压缩机1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3(设置于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内部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4,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与之对应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工作原理是: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8(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制冷剂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3(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1开始下一个循环。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8(或者说室内机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即室外换热器3通过配管连接一台室内换热器8,或者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室内换热器8,即适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也称“一拖多”空调系统)。图11至图14示出空调系统的一种可选制冷剂回路,其中配置有两台室内换热器8,与之对应的,节流装置分为室外膨胀阀5和室内膨胀阀7。除上述已介绍的部件外,制冷系统中还设置有液侧截止阀6、气侧截止阀10以及气液分离器11等。以此示例为基础,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空调系统通过制冷剂回收罐15、回收控制阀12和控制器16实现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回收,使得空调系统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保持在预定充注量。其中制冷剂回收罐15与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上设置有制冷剂回收口13,当需要回收制冷剂时,将制冷剂回收罐15与制冷剂回收口13通过软管连接,通过辅助工具对排出软管中的空气。出于安全考虑,在制冷剂回收罐15的入口处设置调节阀14。启动制冷剂回收模式前,配置调节阀14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在完成制冷剂回收后,关闭调节阀14并断开软管连接。在本发明中,“预定充注量”是指保持空调系统有效且安全地运行的制冷剂的预定量。在正常情况下,预定充注量取决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并在在使用前确定。在空调系统使用时,保持制冷剂稳定于预定充注量对于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发明针对使用过程中对制冷剂充注量补充时无法确定补充量是否高于预定水平而设计,并在高于预定水平时实现制冷剂的回收,从而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制冷剂的回收以及制冷剂的回收量由回收控制阀12控制,回收控制阀12的连通或关断允许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流出,实现回收。回收控制阀12可以是自动的或手动的。优选的,电控的回收控制阀12与控制器16通信连接。控制器16可以由处理器芯片(例如单片机),也可以由其它的具有多路输入输出端口且可以实现逻辑计算的集成电路实现。制冷剂回收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启动(例如在制冷剂补充充注完成或者空调系统改造升级完成后),例如用户或者操作人员通过具有相应权限的移动控制终端、遥控器、操作面板形成相应的指令,配置空调系统进入制冷剂回收模式。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16根据运行工况计算系统的最优制冷剂量,并基于最优制冷剂量实现对回收控制量的控制,进一步控制制冷剂回收量。控制器16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多种操作。
如图1所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0: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步骤S200: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
步骤S300: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
过冷度是指液态制冷剂的温度与其当前工况下饱和温度之间的差值,实时过冷度的获取方式将在下文中予以详细介绍。最优目标过程度和换热器容积比的对应关系存储在于控制器通信连接或者内置与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中。容易理解的,控制器也可以配置为仅执行其中一个操作,并从与其通信连接的其它处理器中获取其它信息,例如云端控制器等;下文中的执行一个操作或多个操作也是此种含义,将不再逐一重复介绍。在本发明中,认为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制冷剂回收量达到合理水平。由于过冷度与制冷剂充注量通常呈如图9所示的正相关关系,当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尤其是略低于或者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量处于合理水平,是针对系统工况的自适应最优冷媒量。同时,基于兼顾换热器容积比确定的最优目标过冷度可以兼顾空调系统性能,尤其可以兼顾制热模式下的空调系统性能,压缩机排气压力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可以同时得到保证。
在一种实施例中,制冷剂回收模式下,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输出相应的指令,控制四通换向阀,使得空调系统工作在制冷模式,即配置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以冷凝制冷剂而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以蒸发制冷剂。参照图2,对实时过冷度的一种获取方式进行介绍。如图11至图14所示,空调系统中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0和第二传感器18,图中虚线示出信号传递路径。第一传感器30设置于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处以采样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流出室外换热器3的制冷剂温度Te,第一传感器30的安装位置可以是管路的外侧或者管路的内侧,或者是其它任何适宜的位置。从物理形式上看,第一传感器30可以选用可测量制冷剂温度的任何类型的传感器,也可以是组合式的,既可以采样温度也可以采样压力的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8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端以采样排气压力Pd。第二传感器18同样可以选用可测量制冷剂温度的任何类型的传感器,也可以是组合式的,既可以采样温度也可以采样压力的传感器。压缩机1的入口端也同样设置有既可以采样温度也可以采样压力的传感器19。
控制器在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排气压力Pd确定对应的饱和温度Tdc。
步骤S102:根据制冷剂温度Te和饱和温度Tdc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SC,实时过冷度SC=Tdc-Te。
排气压力Pd和饱和温度Tdc通常是以压力-温度(PT)图表的形式进行相互转换,压力-温度图表可以存储在控制器的内置存储单元17中、或者存储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中,或者通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其它计算器或控制平台调用获得。
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的一个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参见图3所示,针对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硬件架构,对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时的过程进行介绍。控制器配置执行如图3所示的多个步骤。
步骤S201:根据室内换热器的型号调用每一台室内换热器的容积,计算多台室内换热器的容积之和Vi。多联机可选用的室内换热器的容积预先存储在控制器的内置存储单元中、或者存储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中,或者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其它计算器或控制平台中。室内换热器可以在出厂前建立型号、容积和硬件编码的一一对应数据表,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输入型号以调用对应的容积。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的容积之和Vi即为两台室内换热器8的容积之和。每一台室内换热器的容积为其中所有铜管内表面围成的体积。
步骤S202: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型号调用室外换热器的容积Vo。类似的,室外换热器也可以在出厂前建立型号、容积和硬件编码的一一对应数据表,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输入型号以调用对应的容积。室外换热器3的容积为其中所有铜管内表面围成的体积。
步骤S203:计算换热器容积比V=Vi/Vo。
步骤S204:基于容积比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换热器容积比V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其中,容积比与最优目标过冷度呈正相关。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容积比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换热器容积比V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优选通过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实现。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优选在实验条件下通过拟合获得,例如,基于标准机型的换热器容积比,测算对应制冷工况下的最优目标过冷度,得到一个测试点;重复上述过程,得到多个测试点,并通过拟合得到拟合曲线。图10给出了拟合曲线的一种示例,还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继续对拟合曲线进行平滑处理。拟合可以基于Matlab等仿真软件进行。测算的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可以预先存储在控制器的内置存储单元中、或者存储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中,或者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其它计算器或控制平台中。在调用出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后,即可以根据换热器容积比V调用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
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部分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参照图4所示,在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时,控制器配置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301:首先驱动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
步骤S302:在实时过冷度SC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SCO时驱动回收控制阀关闭。
控制器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以确定制冷剂的回收量。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一个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控制器配置为在驱动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在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小于预设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o时,驱动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增大;以及在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大于预设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o时,驱动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减小。
制冷剂回收工作优选在空调系统运行环境以及自身工况均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以避免对空调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确保采集计算的过热度可以准确反应系统中制冷剂的变化和流量。参见图6所示,在判断空调系统环境是否稳定时,控制器执行以下多个步骤。
步骤S501: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优选设定为室外环境温度在Tw1至Tw2的范围内,即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满足大于等于Tw1且小于等于Tw2时,则认为室外环境温度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如果室外环境温度不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则不允许执行制冷剂回收操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优选通过设置在室外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室外机上或者室外机内,在此不对温度传感器的具体型号的安装结构进行限定。Tw1优选设定为Tw1≥-20℃,Tw2≤43℃。
步骤S502: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优选设定为室内环境温度在Tn1至Tn2的范围内,即如果实时室内环境温度满足大于等于Tn1且小于等于Tn2时,则认为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如果实时环境温度不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则不允许执行制冷剂回收操作。实时室内环境温度优选通过设置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室内机上或者室内机内,在此不对温度传感器的具体型号的安装结构进行限定。对于多联机空调系统,设定所有室内机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均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时,才判定为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Tn1优选设定为Tn1≥10℃,Tn2≤35℃。
步骤S503:在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和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均满足时,允许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部分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除了环境温度以外,还需要确保空调系统的自身工况稳定。参照图7所示,在判断自身工况是否稳定时,控制器配置执行以下多个步骤。
步骤S601:在进入制冷剂回收模式后,空调系统配置为按照制冷模式工作。判断压缩机运行时间是否满足压缩机运行时间保护条件。压缩机运行时间保护条件优选设定为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间大于等于1O分钟,即如果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间大于等于10分钟,即判定为压缩机运行时间保护条件满足。需要主要的是,10分钟仅为示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它时间。
步骤S602:确定压缩机排气温度tD在设定保护周期内的变化量ΔTd。设定保护周期可选地设定为1分钟。设定保护周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它时间。
步骤S603:确定变化量ΔTd是否满足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可选的设定为|ΔTd|≤k,k为常数,例如设定为2K,K为开尔文温度。
步骤S604:如果变化量ΔTd满足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判断空调系统已稳定运行,允许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否则判断空调系统未稳定运行。
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部分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参考图8,对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的一种完整流程进行介绍。
步骤S11:检查制冷剂回收罐连接状态。制冷剂回收罐连接状态可以由接头处的接近传感器生成,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输入。接收制冷剂回收模式启动信号。
步骤S12:判断是否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且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
步骤S13:如果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且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则控制四通换向阀关闭,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压缩机开始运行。
步骤S14:判断是否满足压缩机运行保护条件且满足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
步骤S15:如果满足压缩机运行保护条件且满足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则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步骤S16:计算换热器容积比。
步骤S17: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
步骤S18:驱动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
步骤S19:判断是否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优选的,控制器配置为在驱动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增大后执行是否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的判定。具体包括:在连续的至少两个采样周期内确定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若后一个采样周期的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相较前一个采样周期的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的增速小于预设增速,则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的过程将在下文中结合回收控制阀的选型进行更进一步的介绍。
步骤S20:如果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则驱动回收控制阀关闭。
步骤S21:检查接近传感器或人工输入的制冷剂回收罐连接状态。
步骤S22:如果未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或者更换的制冷剂回收罐连接完毕,则判断实时过冷度是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
步骤S23:如果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则驱动回收控制阀关闭,制冷剂回收完成。
控制器也可以仅执行其中部分步骤,其它步骤由远程控制器执行。
从阀体选型上看,如图11所示,回收控制阀12可以选用由控制器驱动控制的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本身的节流效果,可以在管路中形成压差,驱动制冷剂按照设定回收方向流动。图5提供了一种选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回收控制阀时的阀开度控制逻辑。具体来说,控制器配置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401:启动制冷剂回收模式。
步骤S402:驱动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即EVC(N)=EVC(0),其中EVC(N)代表调节周期N对应的电子膨胀阀开度,EVC(0)代表初始开度。
步骤S403:确定下一个调节周期t内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记为:
调用基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测试条件计算的预设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o;并判断是否满足:
ΔVsc-ΔVsco≥g;其中g为常数,优选设定为1至5,单位为K/min,K为开尔文温度。
步骤S404:如果不满足ΔVsc-ΔVsco≥g,则判断是否满足ΔVsc-ΔVsco≤h;其中h为常数,优选设定为-5至0,单位为K/min,K为开尔文温度。
步骤S409:如果满足ΔVsc-ΔVsco≥g,则控制回收控制阀的开度按照设定幅值减小,即有EVC(N+1)=EVC(N)-ΔEVC。
步骤S405:如果不满足ΔVsc-ΔVsco≥g但满足ΔVsc-ΔVsco≤h,则控制回收控制阀的开度按照设定幅值增大,即有EVC(N+1)=EVC(N)+ΔEVC。
步骤S410:如果不满足ΔVsc-ΔVsco≥g也不满足ΔVsc-ΔVsco≤h,则控制回收控制阀的开度保持不变,即有EVC(N+1)=EVC(N)。
步骤S406:在执行阀开度增大后,继续判断是否满足ΔVsc-ΔVsco>h。如果不满足,则说明增速出现异常,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
步骤S407:在步骤S409减小阀开度、步骤S410维持阀开度不变,以及步骤S405增大阀开度且不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后,判断实时过冷度SC是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SCO。
步骤S408:如果实时过冷度SC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SCO,则驱动回收控制阀关闭,即回收控制阀的开度为零,有EVC(N+1)=0。如果实时过冷度SC不满足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SCO,则自步骤S403起循环执行,从而实现电子膨胀阀的精确控制。
如图12所示,回收控制阀也可以由毛细管20和电磁阀21串联实现。但采用毛细管20时只能实现固定流速的回收,电磁阀21的开关控制流量,即在制冷剂回收模式开始且系统环境温度、工作状态稳定时打开,满足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关闭。
如图13所示,回收控制阀还可以由毛细管20和串联连接的调节阀14实现。调节阀14可以是手动阀。调节阀14在制冷剂回收模式启动且系统环境温度、工作状态稳定时手动打开,在满足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关闭。为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手动阀,空调系统优选设计有人机交互界面22,人机交互界面22与控制器16通信连接,控制器16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启动且系统环境温度、工作状态稳定时生成开阀指示信号至人机交互界面22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22显示,在满足实时过冷度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时生成关阀指示信号至人机交互界面22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22显示。人机交互界面22可以是指示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LCD、LED、OLED显示屏,例如可以设置在空调系统室内机线控器的面板上,或者设置在移动控制终端中。移动控制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码助理、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对应的,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22显示。
如图14所示,回收控制阀还可以由调节阀14独立实现。调节阀14为手动阀,具体工作模式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冷剂回收罐,所述制冷剂回收罐与所述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
回收控制阀,其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收罐的入口处;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和
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所述控制器配置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以冷凝制冷剂,而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以蒸发制冷剂;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处以采样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Te;和
第二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以采样排气压力Pd;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排气压力Pd确定对应的饱和温度Tdc;
根据制冷剂温度Te和饱和温度Tdc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SC,实时过冷度SC=Tdc-Te;
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
在实时过冷度SC小于等于最优目标过冷度SCO时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工作在初始开度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确定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
在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小于预设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o时,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增大;以及
在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大于预设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o时,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驱动所述回收控制阀的开度增大后执行以下操作的一个或多个:
在连续的至少两个采样周期内确定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以及
若后一个采样周期的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相较前一个采样周期的实时过冷度变化速度ΔVsc的增速小于预设增速,则生成制冷剂回收罐更换警示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多台室内换热器;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室内换热器的型号调用每一台室内换热器的容积,计算多台室内换热器的容积之和Vi;
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型号调用室外换热器的容积Vo;
计算换热器容积比V=Vi/Vo;以及
基于容积比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换热器容积比V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其中,所述容积比与所述最优目标过冷度呈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基于容积比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换热器容积比V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时执行以下操作:
调用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
基于容积比-最优目标过冷度曲线确定与换热器容积比V对应的最优目标过冷度SCO。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启动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
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
在满足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时,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保护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保护条件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判断压缩机运行时间是否满足压缩机运行时间保护条件;
在满足压缩机运行时间保护条件时,确定压缩机排气温度在设定保护周期内的变化量;
确定所述变化量是否满足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以及
在满足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保护条件时,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控制阀为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控制阀为手动阀,所述手动阀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启动时工作在设定开度;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人机交互界面,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后,执行以下操作:
输出关阀指示信号至所述人机交互界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5174.5A CN114413429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5174.5A CN114413429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13429A true CN114413429A (zh) | 2022-04-29 |
CN114413429B CN114413429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127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95174.5A Active CN114413429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1342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30397A (zh) * | 2022-11-21 | 2023-04-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回收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77159A (ja) * | 1988-04-28 | 1989-1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多室用空気調和機 |
JP2002005532A (ja) * | 1999-10-20 | 2002-01-09 | Denso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2005114184A (ja) * | 2003-10-03 | 2005-04-28 | Hitachi Ltd | 冷媒充填装置及び冷媒充填方法 |
CN1965203A (zh) * | 2004-06-11 | 2007-05-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2009019875A (ja) * | 2007-05-30 | 2009-01-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KR20090085888A (ko) * | 2008-02-05 | 2009-08-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의 냉매량 판단 방법 |
CN101603751A (zh) * | 2009-07-15 | 2009-12-16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制冷系统的变频节能控制方法 |
KR20130134348A (ko) * | 2012-05-30 | 2013-1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03486691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276749A (zh) * | 2014-06-24 | 2016-01-2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6113851A1 (ja) * | 2015-01-13 | 2016-07-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2018159202A1 (ja) * | 2017-02-28 | 2018-09-07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冷媒量判定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9373497A (zh) * | 2018-10-17 | 2019-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
CN111486508A (zh) * | 2020-04-30 | 2020-08-0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冷媒量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405243A (zh) * | 2020-03-16 | 2021-09-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3465240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充注方法及装置 |
CN113465241A (zh) * | 2021-07-02 | 2021-10-01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充注制冷剂的方法、自动充注装置及制冷设备 |
CN113503620A (zh) * | 2021-07-14 | 2021-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
CN214665334U (zh) * | 2021-02-03 | 2021-11-09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3865029A (zh) * | 2021-09-30 | 2021-12-3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3883690A (zh) * | 2021-10-25 | 2022-01-04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10095174.5A patent/CN1144134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77159A (ja) * | 1988-04-28 | 1989-1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多室用空気調和機 |
JP2002005532A (ja) * | 1999-10-20 | 2002-01-09 | Denso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2005114184A (ja) * | 2003-10-03 | 2005-04-28 | Hitachi Ltd | 冷媒充填装置及び冷媒充填方法 |
CN1965203A (zh) * | 2004-06-11 | 2007-05-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2009019875A (ja) * | 2007-05-30 | 2009-01-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KR20090085888A (ko) * | 2008-02-05 | 2009-08-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의 냉매량 판단 방법 |
CN101603751A (zh) * | 2009-07-15 | 2009-12-16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制冷系统的变频节能控制方法 |
KR20130134348A (ko) * | 2012-05-30 | 2013-1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03486691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276749A (zh) * | 2014-06-24 | 2016-01-2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6113851A1 (ja) * | 2015-01-13 | 2016-07-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2018159202A1 (ja) * | 2017-02-28 | 2018-09-07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冷媒量判定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9373497A (zh) * | 2018-10-17 | 2019-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
CN113405243A (zh) * | 2020-03-16 | 2021-09-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486508A (zh) * | 2020-04-30 | 2020-08-0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冷媒量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14665334U (zh) * | 2021-02-03 | 2021-11-09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3465240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充注方法及装置 |
CN113465241A (zh) * | 2021-07-02 | 2021-10-01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充注制冷剂的方法、自动充注装置及制冷设备 |
CN113503620A (zh) * | 2021-07-14 | 2021-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
CN113865029A (zh) * | 2021-09-30 | 2021-12-3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3883690A (zh) * | 2021-10-25 | 2022-01-04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30397A (zh) * | 2022-11-21 | 2023-04-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回收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13429B (zh) | 2023-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8558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090100849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4474455B2 (ja) | 冷凍空調装置への冷媒充填装置及び冷凍空調装置への冷媒充填方法 | |
EP3324137B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20230134047A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8171747B2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 |
EP3587948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WO2008035418A1 (ja) | 冷媒漏洩検知機能を有した冷凍空調システム、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 |
JP201000799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05121654A1 (ja) | 過冷却装置 | |
JP2006275411A (ja) | 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 |
JP4826117B2 (ja) | 冷媒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 |
EP1643193B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JP2021081187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1707576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4413429B (zh) | 空调系统 | |
JP5718629B2 (ja) | 冷媒量検知装置 | |
JP2006275303A (ja) | 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 |
JP480323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4165845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WO2008069265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17179210A1 (ja) | 冷凍装置 | |
CN114110739A (zh) | 一拖多制冷制热空调机 | |
JPH11287524A (ja) | 自然循環併用式空気調和機 | |
US11940192B2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