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2304B -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2304B
CN114412304B CN202111535178.2A CN202111535178A CN114412304B CN 114412304 B CN114412304 B CN 114412304B CN 202111535178 A CN202111535178 A CN 202111535178A CN 114412304 B CN114412304 B CN 114412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load balancing
couplers
balancing mechanism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51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2304A (zh
Inventor
马里奥·卡佩利
山德罗·贝尔蒂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Cov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Cov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Cov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Cov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12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2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2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2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2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large commercial vehicles, e.g. trucks, construction vehicles or vehicles for mass trans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3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e.g. in parallel or series, on one or mor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12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connecting rods
    • E05B79/14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connecting rods the rods being linked to each 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6Geared sectors, e.g. fan-shaped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38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pillar-less vehicles, i.e. vehicles where a front and a back door engage each other in the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致动器;至少两个联结件,至少两个联结件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使闭合构件移动;以及载荷平衡机构,该载荷平衡机构联接至致动器和至少两个联结件,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两个联结件,并且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Description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9月12日、申请号为201910867083.7、发明名称为“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30,244以及于2019年5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851,916的优先权,上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门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操作车门的打开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用于机动车辆的门系统有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发明构思的现有技术。
一些车辆比如轻型货车包括乘员驾驶室,该乘员驾驶室具有位于前排座椅后方的用于容纳额外的乘客的后座椅。这些轻型货车通常包括直接位于前门后方的第三或第四后门,以在乘员进入及离开后座椅时帮助乘员。在装载及卸载物品期间,后门还提供通向前排座椅后方的空间的便利入口。
在某些轻型货车中,前门和后门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摆动打开,这在以往被称为“蛤壳式设计(clamshell design)”。这些轻型货车通常包括沿着后门的内表面安装的内侧把手,以用于从机动车辆内部进行致动。此外,沿着后门的前竖向边缘设置第二把手,以用于从机动车辆外部进行致动。
在车门中,存在通常称为动力系拉功能或软关闭(soft close)功能的关闭辅助系统。车辆设计的趋势是改善可进入性,并且这可以通过消除B柱和/或在车辆本体的适当支承部分被最小化的情况下来调节(例如以用于滑动货舱门)。例如,在没有B柱的情况下,需要具有多个闩锁,例如,一个闩锁位于门的底部或中间,另一闩锁位于门的上部位置,因为没有B柱的情况下的刚度不足以通过仅使用一个闩锁来促使门的正确密封(当关闭时)。在具有两个闩锁和系拉功能的情况下,需要经由使用多个远程致动器来关闭两个闩锁。此外,认识到的是,对于用于两个或更多个闩锁的远程致动器,与多个闩锁同时致动有关的行程和力必须考虑行程和密封载荷的可变性。
虽然目前的门系统足以满足所有法规要求并提供所需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水平,但仍需要继续开发先进技术并提供替代布置结构和特征,这些替代布置结构和特征为用户提供增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发明构思的总体概述。因此,本部分不旨在被解释为与在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中进一步描述和说明的发明构思相关联的所有特征、方面、目的和/或优点的全面且详尽的列举。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闭合面板的多闩锁系统的载荷均衡器。
所提供的一方面是一种载荷平衡机构,该载荷平衡机构用于经由将车辆的一对闩锁连接至致动器的相应的一对联结件来控制所述一对闩锁的协同操作,致动器用于被所述一对闩锁共用,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用于连接至车辆的本体;杆,杆在枢轴处安装至壳体,使得杆能够围绕枢轴枢转;位于杆上的将杆连接至致动器的致动器安装点,致动器用于使杆围绕枢轴旋转;以及载荷平衡器元件,载荷平衡器元件在轴线处安装在杆上并且能够围绕轴线旋转,使得相应的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定位在轴线的相反侧上,所述相应的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用于联接至所述一对闩锁中的对应的一个闩锁;其中,致动器的操作引起杆围绕枢轴的旋转和载荷平衡器元件围绕轴线的旋转两者,同时所述一对闩锁被协同操作。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致动器;至少两个联结件,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使闭合构件移动;以及载荷平衡机构,载荷平衡机构联接至致动器和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并且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在有关方面,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平衡器元件,使得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给予平衡器元件运动以允许致动行程的差异。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闭合构件,该车辆闭合构件具有:安装至闭合构件的致动器;至少两个联结件,所述两个联结件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给予闭合构件运动;以及载荷平衡机构,载荷平衡机构安装至闭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致动器和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并且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荷平衡机构,该载荷平衡机构用于经由将车辆的一对闩锁连接至致动器的第一对联结件来控制所述一对闩锁的协同操作,致动器用于被所述一对闩锁共用,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用于连接至车辆的本体;脱离杆,脱离杆在枢轴处安装至壳体,使得脱离杆能够围绕枢轴枢转,致动器联接至脱离杆以用于使脱离杆围绕枢轴旋转;以及动力系拉系统,动力系拉系统具有连接至脱离杆的杆系统,杆系统还连接至联接至第一闩锁的第一系拉联结件并且还连接至联接至第二闩锁的第二系拉联结件,即所述一对闩锁的第一闩锁和第二闩锁以及第一对联结件的第一系拉联结件和第二系拉联结件,其中,致动器的操作引起杆系统的操作,同时所述一对闩锁通过第一系拉联结件和第二系拉联结件被协同操作。根据载荷平衡机构的有关方面,杆系统通过杆连接至脱离杆。根据有关方面,杆系统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第一杆在一个端部处通过第一枢轴连接至杆并且在另一端部处连接至连接至壳体的固定枢轴,第二杆在位于第一枢轴与固定枢轴之间的第二枢轴连接件处连接至第一杆,第三杆连接至固定枢轴并且还通过邻近于第二连接枢轴件的销和槽连接至第二杆,使得第一杆连接至第一系拉联结件并且第三杆连接至第二系拉联结件。根据有关方面,载荷平衡机构还包括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围绕枢轴连接至壳体并由致动器驱动,使得扇形齿轮通过钩元件联接至脱离杆。根据有关方面,钩元件通过枢轴连接件联接至扇形齿轮并且还通过与抵接表面配合的抵接件连接至脱离杆。根据有关方面,抵接件安装在脱离杆上,并且抵接表面定位在钩元件上。根据有关方面,载荷平衡机构还包括联接至扇形齿轮的动力释放系统,动力释放系统包括通过第二枢轴连接至壳体并连接至第二对联结件的辅助钩元件,第二对联结件也将所述一对闩锁连接至致动器,其中,第二对联结件具有联接至第一闩锁的第一动力联结件和联接至第二闩锁的第二释放联结件,使得扇形齿轮的旋转引起辅助钩元件围绕第二枢轴的运动,以致动第二对联结件。根据另一有关方面,第二钩元件通过与抵接表面相互作用的抵接件联接至扇形齿轮。根据另一有关方面,抵接件安装在扇形齿轮上,并且抵接表面定位在第二钩元件上。根据另一有关方面,由致动器引起的扇形齿轮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引起脱离杆围绕枢轴的运动,以操作动力系拉系统,而扇形齿轮的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引起扇形齿轮的运动以操作动力释放系统,使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载荷平衡机构的方法,该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在枢轴处安装至壳体的脱离杆和联接至脱离杆以用于使脱离杆围绕枢轴旋转的致动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致动致动器;通过致动器使脱离杆围绕枢轴枢转;操纵连接至脱离杆的杆系统,杆系统通过第一系拉联结件连接至第一闩锁并通过第二系拉联结件连接至第二闩锁,即第一对联结件的第一系拉联结件和第二系拉联结件;以及在操纵期间,通过一对联结件对第一闩锁和第二闩锁进行协同操作。
根据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致动器;至少两个联结件,所述两个联结件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使闭合构件移动;以及载荷平衡机构,载荷平衡机构联接至致动器和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并且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荷平衡机构,该载荷平衡机构用于经由将车辆的至少一对闩锁连接至致动器的相应的至少一对联结件来控制所述至少一对闩锁的协同操作,致动器用于被所述至少一对闩锁共用,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用于连接至车辆的本体;以及载荷平衡器元件,载荷平衡器元件安装至壳体并且以可操作的方式置于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之间,载荷平衡器元件具有输入部和至少两个输出部,输入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致动器以接收来自致动器的致动力,所述至少两个输出部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以向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分配致动力的一部分,使得致动器的操作引起载荷平衡器的操作,以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从而引起所述一对闩锁中的至少一个闩锁的操作。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联的至少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配备有体现本公开的构思的载荷平衡机构并且包括相应闩锁的多个系拉机构的机动车辆的立体图;
图2A、图2B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副门的替代内部视图;
图3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A和图4B是具有用于图1的机动车辆的载荷平衡机构的闩锁系统的内部视图;
图5是具有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的示例闩锁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示例闩锁的另一视图;
图7是图4A和图4B的载荷平衡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8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开始位置;
图8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8的操作;
图9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中间位置;
图9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9的操作;
图10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结束位置;
图10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10的操作;
图11是图4A和图4B的载荷平衡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2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开始位置;
图12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12的操作;
图13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中间位置;
图13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13的操作;
图14是图7的载荷平衡机构的结束位置;
图14a示出了图1的闩锁的系拉机构对应于图14的操作;
图15是图4的载荷平衡机构的又一实施方式;
图16是图1的闩锁和载荷平衡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图16的载荷平衡系统的详细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6的致动器与动力系拉系统之间的联接;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图16的动力系拉系统的操作;
图20a和图20b示出了图16的动力释放系统的操作;
图21和图22示出了图16的包括杆系统的动力系拉系统的示例构型和操作;
图23、图24和图25示出了图21的杆系统的另一操作示例;
图26是图2A和图2B的载荷平衡系统34的示例操作;以及
图27是图19A、图19b、图20a和图20b的载荷平衡系统34的另一示例操作;以及
图28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的框图。
贯穿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为此,提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预期范围。因此,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特定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并且都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表述“闩锁组件”将用于作为说明性示例总体上表示适于与车辆闭合面板一起使用以提供动力释放和/或系拉特征中的至少一者的任何动力操作的闩锁装置。另外,表述“门”将用于表示能够在打开位置与至少一个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从而相应地打开和关闭通向机动车辆的内舱的入口的任何元件,因此这些元件除了机动车辆的由以下描述明确参照的滑动或枢转的侧向乘客门之外还仅以示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行李仓盖、尾门、升降门、发动机罩盖、行李箱、前备箱(也称为前行李箱)和天窗。
待解决的问题
车辆闭合系统、特别是与乘客进入型车门相关的车辆闭合系统正朝向全自动的门打开和门关闭解决方案发展,该解决方案需要与用户较少的交互来打开和关闭车门。一个这样的系统涉及使门系拉。例如,在名称为“Automotive latch with pulley forflexible cable routing”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No.US20170089105中描述了一种类型的系拉闩锁,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这种系拉功能涉及完全闩锁与门相关联的闩锁组件并且随后使门从部分关闭位置移动至完全关闭位置。研发了动力辅助的门闩锁组件来克服与具有轻质构造和硬门密封件的闩锁门相关的问题,使得门密封件可以具有可变性。动力辅助的门闩锁组件可以允许轻质门的软关闭或低内部能量,而无需猛拉门,即使在由相对较硬的门密封件产生增加的密封压力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当由闩锁控制器响应于门把手和/或与闩锁部件的闩锁位置和/或门的相对于车辆的本体的关闭位置相关联的位置传感器的启用而接收到适当的锁定/解锁命令时,可以致动与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锁定/释放机构以闩锁/解除闩锁闩锁组件。对于与构造成不具有外侧门把手的门(即无把手门)、例如配备有触摸式或非触摸式键盘或者基于密钥卡的认证系统的门相关联的闭合系统,可以利用电子触摸或滑动功能代替“手动拉动”把手解除闩锁功能。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是,仅使用一个远程致动器36(即,共享致动器36、例如电动马达)可以用于使两个不同的闩锁26、28之间共享拉力(经由相应的联结件33),参见图2A、图2B。远程致动器36可以具有一体装置或“分离”装置(即,载荷平衡机构34),以便于将致动器36联接至多于一个的闩锁26、28,或者通常联接至线缆驱动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例如为用于使门从部分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的开启位置(closed presented position)的独立系拉装置,或者用于使门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开启位置的独立门开启器或破冰装置。这种独立装置也可以与支撑在共用壳体中的门闩锁组合,例如如在名称为“Automotive Door Latch with Power Opening Feature”、序列号为16/362,736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示出和描述的,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由致动器36以适合于闩锁26、28中的每个闩锁的限定的力和行程来致动(例如,拉动),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与位于载荷平衡机构34的局部(例如,参见图17)的远程致动器36、例如设置为可单独操纵的单元(例如,参见图4B)的远程致动器36分开。
参照图1,车辆10包括用于提供通向乘客舱16的入口的至少一个闭合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闭合构件被说明性地示出为两个主门12(示出了一个主门12)——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副门(例如,后门或第三门)1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车辆10是轻型货车,使得副门14铰接至车辆本体9。参照图3,示出了作为多用途车、例如小型货车的车辆10,该车辆10具有经由滑动轨道11’安装在本体9上的滑动形式的副门14。本文中的教导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闭合构件,并且可以不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闭合构件,比方说例如US20170089105中所示出的在闭合构件的相反侧上由A柱和B柱界定的枢转闭合构件。再次参照图1,前门12沿着A柱17安装(例如,在铰链11处),并且后门14沿着C柱18安装(例如,在铰链11处),从而避免了对位于A柱17与C柱18之间的B柱的需求。主门12和副门14可以在相反或交替的方向上(例如,关于图3的铰接与滑动)打开以允许个人舒适地进入和离开乘客舱16的后部。此外,当主门12和副门14两者都打开时,可以使得容易地将物品装载到乘客舱16的后部中以及将物品从乘客舱16的后部卸载。
总体上以22指示的把手组件固定地紧固至副门14并且邻近副门14的前部竖向边缘24设置。把手组件22通过联结件30、31(例如,鲍登线缆)操作性地联接至上门闩锁26和下门闩锁28,联结件30、31在下文被一般性地称为联结件33,上门闩锁26和下门闩锁28在下文被称为多个闩锁25(例如,两个或更多个闩锁)的第一闩锁26和第二闩锁28。此外,闩锁26、28可以被称为一对闩锁25。把手22可以用于通过多个联结件33的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进行的协同操作来操作多个闩锁25,载荷平衡机构34定位在联结件33与致动器36之间(参见图2A和图2B)。例如,把手22——该把手22上设置有微型开关以检测把手的启用——可以直接地电联接至致动器36(在图2A、图2B中以虚线示出)或者经由控制器(例如,闩锁控制器)间接地电联接至致动器36,以控制致动器36的操作来进行动力释放操作,在该构型中,载荷平衡机构34需要致动释放杆,从而使掣爪25’(参见图5)从棘齿保持位置移动至棘齿释放位置。
当在主门12打开时致动把手组件22时,第一闩锁26和第二闩锁28被解除闩锁以打开副门14。副门14的闩锁26、28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与安装在车辆10的本体9上的对应的撞销26’、28’接合,以将副门14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关闭位置。术语“本体9”在本文中用于指代车辆的结构、比如车辆10的底盘,并且可以包括闭合构件的结构或本体9,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作为可致动的闭合装置的示例的闩锁26、28可以包括如参照图5和图6中所示的通用闩锁25构型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的系拉特征。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副门14可以具有多个闩锁25(即,多于一个的闩锁25)、例如闩锁26、28、29,使得闩锁25中的任何多个闩锁可以经由相应的联结件33联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应当认识到的是,可以通过门把手22的操作、通过密钥卡的操作、通过位于车辆10的内部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件(例如,按钮)的操作、和/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用于感测何时副门14定位在系拉位置(例如,基于位置传感器23,比如霍尔效应传感器或机械开关,感测棘齿24’已到达辅助棘齿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来操作致动器36(例如,电动马达)以实现系拉功能。
参照图2A和图2B,载荷平衡机构34用于借助于联接在载荷平衡机构34与闩锁25之间以及致动器36与载荷平衡机构34之间的相应的联结件33将多个线缆驱动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之间(例如,一对闩锁25之间)共享的致动器36的操作耦合至闩锁25的协同操作。例如,致动器36可以用于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同时致动闩锁25中的每个闩锁。替代性地,致动器36可以用于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开始对作为闩锁25中的一个闩锁的第一闩锁进行致动,然后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开始对作为闩锁25中的另一个闩锁的第二闩锁进行致动(例如,根据需要,在第一闩锁26仍处于操作中时或在第一闩锁26的操作已经结束之后)。
参照图4A,示出了载荷平衡机构34的替代性实施方式,该替代性实施方式使得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致动器36控制闩锁28(例如,用于副门14的副闩锁)的操作。在该示例中,致动器36安装在副门14的内面板137中的一个内面板上,使得主闩锁29经由联结件33b联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a联接至辅助锁闩28,并且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c联接至致动器36。此外,主闩锁29可以通过联结件33d联接至另一副闩锁26。在该实施方式中,主闩锁29用于闩锁图1的副门14的前部,副闩锁26、28用作滑动门14的两个端部处的系拉闩锁26、28。以此方式,有利的是,在滑动门14的两个端部处具有一对副闩锁26、28,以便于在副门14经由主闩锁29锁定时在副门14与本体9之间形成适当的密封(利用副闩锁26、28的系拉操作)。在一些构型中,由于车辆本体9上的上部密封件27t作用在副门14的顶部上而产生的、例如用于抵抗副闩锁28朝向主闩锁位置的、需要由设置在副闩锁28中的系拉机构克服的密封载荷大于由于设置在本体9上的与密封件27t不同的较低位置处且被示出为位于相对位置处的底部密封件27b作用在滑动门14的后部处而产生的、例如用于抵抗副闩锁28朝向主闩锁位置的、需要由设置在副闩锁28中的如图6中的箭头51所示的那样操作成系拉的系拉机构克服的密封载荷。可以认识到,虽然系拉机构在本文中已经在例如图5和图6中被示出为结合在副闩锁26、28内,但是由载荷平衡机构34驱动的系拉机构可以独立于闩锁26、28。此外,联结件33d可以由主闩锁29用于协调副闩锁26的操作。替代性地,联结件33d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连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并且因此用于协调两个副闩锁26、28的操作。
参照图4B,示出了载荷平衡机构34的替代性实施方式,该替代性实施方式使得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致动器36控制闩锁28(例如,用于作为滑动门的副门14的副闩锁)的操作。在该示例中,致动器36安装在副门14的内面板137中的一个内面板上,使得主锁闩29经由联结件33b联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a联接至副闩锁28,并且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c联接至致动器36。此外,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通过联结件33d联接至另一副闩锁26,或者保持打开的卡扣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作为系拉闩锁的主闩锁29用于闩锁滑动门14的后部,副闩锁26、28用作滑动门14的前端部处的系拉闩锁26、28。以此方式,有利的是,在滑动门14的一个端部处具有一对副闩锁26、28,以便于在滑动门14经由主闩锁29锁定时利用前密封件27f(利用副闩锁26、28中的至少一个副闩锁的系拉操作)在滑动门14与本体9之间形成适当的密封,主闩锁29有助于利用后密封件27r(利用主闩锁29的系拉操作)在滑动门14的后部与本体9之间形成适当的密封。在一些构型中,由于本体9上的密封件27f作用在滑动门14的前部上而产生的、例如用于抵抗副闩锁28朝向主闩锁位置的、需要由设置在副闩锁28中的系拉机构克服的密封载荷大于由于设置在本体9上的与密封件27f不同的不同位置处且被示出为位于相对位置处的密封件27r作用在滑动门14的后部处而产生的、例如用于抵抗主闩锁29朝向主闩锁位置的、需要由设置在主闩锁29中的如图6中的箭头51所示的那样操作成系拉的系拉机构克服的密封载荷。可以认识到,虽然系拉机构在本文中已经在例如图5和图6中被示出为结合在闩锁26、28、29内,但是由载荷平衡机构34驱动的系拉机构可以独立于闩锁26、28、29。此外,联结件33d可以由副闩锁28用于协调操作副闩锁26的操作、例如协同操作。替代性地,联结件33d还可以根据需要经由如图4B中的虚线所示的单独的联结件直接连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并且因此用于协调两个副闩锁26、28的操作。
参照图7,示出了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a、33b联接至致动器36和闩锁26、28(参见图2A和图2B),载荷平衡机构34安装在本体119(例如,由副门14的内面板137形成)上。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具有在枢轴F(支点)处安装至壳体41的杆40。例如由于滑轮42被允许响应于联结件33a、33b中的张力不同或者来自每个联结件33a、33b的作用在滑轮42上的阻力不同而操作、比方说例如通过旋转或枢转而移动,因而平衡器元件(例如,滑轮)42可以用于平衡联接至闩锁26、28的联结件33a、33b中的张力。换言之,平衡器元件42可以例如通过诸如枢转的运动来作用,以对从致动器36接收且在联结件33中的每个联结件之间不同地作用在平衡器元件42上的致动力135进行分配和/或允许联结件33中的张力或加载在彼此之间平衡。滑轮42可以用于将杆40联接至与闩锁26、28连接的一对联结件33a、33b,作为以可操作的方式将载荷平衡器元件42联接至致动器36以从致动器36接收致动力135(例如,由联结件33c施加的拉力)的输入构型237的示例,滑轮42在轴线L(载荷)处安装至杆40,使得滑轮42围绕轴线L自由旋转。其他类型的输入构型是可能的,例如,联结件33c可以直接联接至载荷平衡器元件42,作为示例例如联接至滑轮42的轴线L。致动器36经由联结件33c在安装点E(作用力)处联接至杆40,使得致动器36对联结件33c的致动力135(箭头A)、比如拉力致使杆40围绕枢轴F枢转并相对于壳体41移动,从而比方说例如通过拉动(箭头B、C)来致动各自在滑轮输出部1411、1412处连接至滑轮42且各自连接至闩锁26、28中的相关联闩锁的联结件33a、33b,以致动闩锁26、28的闩锁部件37(例如,系拉机构1、2,参见图5、图6)。杆40还可以联接至轨道44(例如,弧形形状的轨道44)以引导杆40围绕枢轴F的运动。杆40围绕枢轴F枢转致使载荷平衡器元件42相对于壳体41操作和移动,并且比方说例如沿着行进弧线性地或几乎线性地平移。
由此,载荷平衡机构34通过将一对闩锁26、28连接至致动器36的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来控制车辆10的一对闩锁26、28的协同操作,致动器36用于由一对闩锁26、28共享。如所示出的,例如:壳体41用于连接至闭合构件12、比方说例如副门14的本体9;杆40在支点(例如,枢轴)F处安装至壳体41,使得杆40能够围绕支点F枢转;致动器36连接至杆40上的安装点E,从而将杆40连接至致动器36,致动器36用于使杆40围绕支点F旋转;并且平衡器元件42(例如,滑轮42)在轴线L处安装在杆40上并且能够围绕轴线L旋转,使得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中的每个联结件定位在轴线L的相反侧上,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中的每个联结件用于联接至一对闩锁26、28中的对应的一个闩锁。在操作期间,致动器36引起两种运动,例如杆40围绕支点F的旋转和平衡器元件42的相应运动,以在一对闩锁26、28协同操作的同时引起对联结件33a、33b的拉动(箭头B、C)。此外,根据对致动的阻力的差异、比如由致动的闭合装置对联结件33a、33b的拉力(箭头B、C)的反向阻力118、比如由闩锁26、28的系拉机构引起的阻力,在一对闩锁26、28协同操作的同时平衡器元件42(例如,滑轮42)围绕轴线L的旋转可以发生。对联结件33a、33b的拉力(箭头B、C)的反向阻力118在图8a中作为示例示出,由此闩锁28产生比闩锁26小的阻力,如由箭头118的长度的差异示出的。换言之,在一对闩锁26、28协同操作的同时,载荷平衡器元件42围绕轴线L的操作、比如旋转响应于由一对联结件33a、33b施加在载荷平衡器元件42上的加载差异——这可能是由一对闩锁26、28的每次操作时的阻力118的差异引起的——而改变。参照图8和图8a,示出了处于起始位置的载荷平衡机构34(例如,闩锁26、28都没有被系拉),注意到的是,闩锁26、28的系拉位置在图8a、图9a、图10a中以示例的方式被示出为位于位置C处。在该示例中,系拉机构2具有比系拉机构1低的载荷(例如,由于副门14上的不同系拉位置处的不同密封载荷)。在图9和图9a中示出了当杆40围绕枢轴F旋转时闩锁26、28的中间位置,由此联结件33的致动已经引起联结件33a、33b的致动,使得闩锁28的系拉机构2处于系拉位置C,而闩锁26的系拉机构1仍然处于未系拉位置(例如,远离位置C)。接近图9、图9a中的该位置,由于杆40对于具有较低载荷位置(即,与系拉机构1相比)的系拉机构2将具有更大行程的事实,联结件33的操作(例如,拉动)将导致滑轮42的旋转42’(当杆40进一步围绕枢轴F枢转时)。一旦闩锁28的系拉机构2处于系拉位置C,联结件33的进一步操作(例如,拉动)就将导致滑轮42的(例如,与旋转42’的方向相反的)进一步旋转42”(当杆40进一步围绕枢轴F枢转时),直到系拉机构1也处于系拉位置为止。如图10、10a所示,由于载荷平衡机构34的操作,两个系拉机构1、2已经到达其各自的系拉位置C。如图8a、图9a、图10a所示,系拉机构1、2距系拉位置C的不同距离D表示当系拉机构1、2使用共享致动器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参见图7)操作时联结件33a、33b经历的不同行程长度59。例如由于如图8a所示的闩锁28作用在联结件33a上的阻力118大于闩锁26作用在联结件33b上的阻力118,因而在闩锁26、28的协同操作期间联结件33a的行程59可以小于联结件33b的行程59,如箭头59的大小的差异所表示的。
参照图11,示出了载荷平衡机构34经由联结件33a、33b联接至致动器36和闩锁26、28(参见图2A、图2B)并且载荷平衡机构34安装在本体9上(例如,副门14的本体9)的另一实施方式。可选地,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具有在枢轴F(支点)处安装至壳体41的平衡器元件(例如,臂)45。杆40可以用于导致联接至闩锁26、28的联结件33a、33b的不同行进距离D。臂45可以用于将杆40联接至与闩锁26、28连接的一对联结件33a、33b,臂45在轴线L(载荷)处安装至杆40,使得臂45可以围绕轴线L自由旋转。致动器36经由联结件33c在安装点E(作用力)处联接至杆40,使得致动器36对联结件33c的致动致使杆40围绕枢轴F枢转,从而拉动连接至闩锁26、28的联结件33a、33b,以致动闩锁26、28的闩锁部件37(例如,系拉机构1、2,参见图5、图6)。杆40还可以联接至轨道44(例如,弧形形状的轨道44)以引导杆40围绕枢轴F的运动。
由此,载荷平衡机构34通过将一对闩锁26、28连接至致动器36的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来控制车辆10的一对闩锁26、28的协同操作,致动器36用于由一对闩锁26、28共享。如所示出的,例如:壳体41用于连接至副门14的本体9;杆40在支点(例如,枢轴)F处安装至壳体41,使得杆40能够围绕支点F枢转;致动器36连接至杆40上的安装点E,从而将杆40连接至致动器36,致动器36用于使杆40围绕支点F旋转;并且平衡器元件45在轴线L处安装在杆40上并且能够围绕轴线L旋转,使得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中的每个联结件定位在轴线L的相反侧上,这是载荷平衡器元件42的至少两个输出部1411、1412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至少一对联结件33a、33b中的一个联结件并且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中的每个联结件用于联接至一对闩锁26、28中的对应的一个闩锁的一个示例。在操作期间,致动器36引起两种运动,例如杆40围绕支点F的旋转和平衡器元件42的相应运动,以致动、例如拉动联结件33a、33b,这可以在一对闩锁26、28协同操作的同时例如由于阻力的差异或与联结件33a、33b之间的平衡器元件42的拉动相反而引起平衡器元件42围绕轴线L的旋转R。
参照图12和图12A,示出了处于起始位置的载荷平衡机构34(例如,闩锁26、28都没有被系拉),注意到的是,闩锁26、28的系拉位置在图12A、图13a、图14a中以示例的方式被示出为位于位置C处。在该示例中,系拉机构2具有比系拉机构1低的载荷(例如,由于副门14上的不同系拉位置处的不同密封载荷)。在图13和图13a中示出了当杆40围绕枢轴F旋转时闩锁26、28的中间位置,由此联结件33c的致动已经引起联结件33a、33b的致动,使得闩锁28的系拉机构2处于系拉位置C,而闩锁26的系拉机构1仍然处于未系拉位置(例如,远离位置C)。接近图13、图13a中的该位置,由于杆40对于具有较低载荷位置(即,与系拉机构1相比)的系拉机构2将具有更大行程的事实,联结件33c的操作(例如,拉动)将导致平衡器元件45的旋转45’(当杆40进一步围绕枢轴F枢转时)。一旦闩锁28的系拉机构2处于系拉位置C,则联结件33c的进一步操作(例如,拉动)将导致平衡器元件45的(例如,与旋转45’的方向相反的)进一步旋转45”(当杆40进一步绕枢轴F枢转时),直到系拉机构1也处于系拉位置为止。如图14、图14a所示,由于载荷平衡机构34的操作,两个系拉机构1、2已经到达其各自的系拉位置C。如图12A、图13a、图14a所示,系拉机构1、2距系拉位置C的不同距离D表示当系拉机构1、2使用共享致动器经由载荷平衡机构34(参见图11)操作时联结件33a、33b经历的不同行程长度59。
参照图1和图15,示出了载荷平衡机构34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其中,没有杆40。壳体41(参见图7)具有在轴线L处连接至壳体41的一对平衡器元件(例如,滑轮)42,使得滑轮#1经由联结件33a、33b连接至闩锁26、28。滑轮#2经由联结件33c连接至致动器36。这样,滑轮42中的滑轮#2代替图7的杆40的操作。图15图示了由箭头77指示的滑轮42响应于致动器36的致动而经历平移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5和图6,示出了包括闩锁部件37(例如,棘齿24’、掣爪25’、系拉机构1、2)的闩锁25的示例。以此方式,在门14的打开/关闭期间,闩锁25的系拉机构1、2可以用于在部署期间强制地提供门14的一些形式的力辅助的打开操作(例如,全开、部分打开等)和/或门14的一些形式的力辅助的关闭操作(例如,全开、部分打开等)。致动器36(参见图2A)经由联结件33(例如,联结件33联接至载荷平衡机构34,参见图2A)联接至系拉臂20’并且还联接至一个或更多个闩锁部件23’(例如,棘齿24’和/或掣爪25’)。这样,系拉臂20’可以通过联结件33a、33b被致动(例如,拉动),以将闩锁25从部分关闭位置(例如,副闩锁位置)操作至完全关闭位置(例如,主闩锁位置),因为系拉臂20’可以经由系拉杆臂21’联接至棘齿24’。还认识到的是,联结件33a、33b可以设置为刚性连杆而不是涉及线缆的挠性连杆。例如,联结件33a、33b、33c可以实施为在联结件33a、33b、33c的一个端部处连接至系拉臂20’和/或系拉杆21’的扇形齿轮(或其他一系列刚性构件)。在联结件33a、33b、33c的另一端部处,载荷平衡机构34如上所述地那样操作成使系拉臂20’移动,以便如所描述地那样系拉闩锁25。
再次参照图5、图6,闩锁25包括多个闩锁元件23’(例如,棘齿24’、系拉杆21’和掣爪25’),所述多个闩锁元件23’构造成与撞销26’、28’相配合,以在门14处于关闭位置(例如,被锁定)时将撞销26’、28’保持在槽3’内,或者在门14处于打开位置(例如,作为门开启或破冰功能的一部分)时驱动撞销26’、28’离开槽3’。鱼嘴部或槽3’定尺寸成将撞销26’、28’接纳在其中,换句话说,闩锁25的槽3’构造成用于接纳保持件(例如,撞销26’、28’)。如所示的,槽3’具有敞开的顶端部和封闭的底端部。棘齿24’和掣爪25’的闩锁元件23’经由相应的轴50、52枢转地紧固至框架板14’。系拉臂20’绕枢轴54枢转。棘齿24’包括臂30’和臂32’,臂30’和臂32’间隔开以限定臂30’与臂32’之间(例如,在臂30’的钩部与臂32’的侧向延伸超出钩部的唇部之间)的大体U形的槽。指出的是,在图6中,具有相关联的棘齿24’的闩锁25被示出为处于完全或主关闭位置(例如,便于将撞销26’、28’保持在槽3’内)。
参照图5和图6,闩锁部件23’可以包括多个偏置元件(例如,弹簧),比如:棘齿偏置元件(未示出),棘齿偏置元件将棘齿24’绕轴50的旋转偏置成驱动撞销26’、28’离开槽3’(从而使门14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掣爪偏置元件(未示出),掣爪偏置元件将掣爪25’绕轴52的旋转偏置成将棘齿24’保持在关闭位置(即,在棘齿偏置元件的影响下限制棘齿24’绕轴52的旋转);系拉偏置元件(未示出),系拉偏置元件可以将系拉杆21’的旋转朝向棘齿24’绕轴50的未被系拉位置偏置;以及连杆偏置元件(未示出),连杆偏置元件将联结件33的返回朝向棘齿24’的未被系拉位置偏置。在系拉机构1、2的操作期间,联结件33的致动使得所附接的系拉杆21’和所附接的系拉臂20’移动,从而使棘齿24’绕轴50朝向被系拉位置C旋转并进入被系拉位置C,进而将撞销26’、28’于闩锁25的槽3’中定位在完全关闭位置(参见图6)。
参照图16,示出了门12的替代性实施方式,门12具有由共享的远程致动器36控制的不同的闩锁26、28。把手22可以根据需要用作触发器以启用远程致动器。远程致动器36安装至载荷平衡系统34(替代性实施方式),载荷平衡系统34具有安装至门12的本体119的壳体41。载荷平衡系统34具有动力释放系统34a(例如,辅助钩元件88和相关联的释放联结件33d、33e)和动力系拉系统34b(例如,通过杆40联接至脱离杆72的杆系统76),如图17中所示的。
如图17所示,动力释放系统34a通过相应的释放联结件33d和33e联接至闩锁26、28中的每一者。类似地,动力系拉系统34b通过相应的系拉联结件33f和33g联接至闩锁26、28中的每一者。这样,载荷平衡系统34通过一对相应的联结件33d、33e、33f、33g——即,用于闩锁26的释放联结件33d和系拉联结件33f以及用于闩锁26的释放联结件33e和系拉联结件33g——联接至闩锁26、28中的每一者。
参照图17、图18和图19A、图19b,远程致动器36操作性地连接(通过齿轮36’——参见图19b——连接)至扇形齿轮70,扇形齿轮70能够通过远程致动器36沿一个方向(由箭头D指示)旋转以驱动动力释放系统34a并且能够沿另一方向(由箭头E指示)旋转以驱动动力系拉系统34b。如通过示例所示的,扇形齿轮70通过钩构件74联接至脱离杆72,例如通过钩元件74与扇形齿轮70之间的枢转连接件78和用于接触定位在脱离杆72上的抵接部82的抵接表面80联接至脱离杆72。钩元件74包括平衡件175并且可以绕枢轴连接件78枢转。此外,扇形齿轮70和脱开构件72也通过枢轴71连接至壳体。
再次参照图17、图18和图19A、图19b,通过示例,对于动力系拉系统34b的操作,当扇形齿轮70由于被连接至远程致动器36的齿轮36’驱动而旋转84(例如,逆时针旋转)时,钩元件74通过枢转连接件78与扇形齿轮70一起移动并因此也使脱离杆72旋转86(例如,逆时针旋转)。当脱离杆72连接至杆40时,杆40驱动杆系统76的操作,以便致动系拉联结件33f、33g中的每一者。替代性地,脱离杆72可以连接至如图7和图11中所示的构型的连杆33c或杆40。当系拉联结件33f、33g被致动时,它们驱动被致动的闭合装置,比如闩锁26、28的系拉机构例如系拉杆21’(参见图5)。认识到的是,系拉联结件33f、33g中的每一者连接至相应的闩锁26、28的相应的系拉杆21’。
参照图20a、图20b,示出了动力释放系统34a的操作。动力释放系统34a包括通过枢轴90连接至壳体41的辅助钩元件88。钩74具有依循形成在辅助钩元件88——辅助钩元件88具有辅助钩元件88的用于接合抵接部92的抵接表面94——上的引导槽75的抵接部92,使得扇形齿轮70的绕枢轴71(即,通过由远程致动器36驱动的齿轮36’——参见图17、图19b)的如图20b中所示的逆时针的旋转96驱动抵接部92与抵接表面94接合并因此使辅助钩元件88绕枢轴90旋转98,例如辅助钩元件88在图20b中绕枢轴90被顺时针驱动。当辅助钩元件88绕枢轴90旋转时,释放联结件33d、33e被致动,例如被拉动,并因此启用闩锁26、28(例如,通过释放闩锁26、26中的每一者的掣爪25’——参见图5、图6),以便释放它们各自的撞销26’、28’。应认识到的是,释放联结件33d、33e中的每一者联接至它们各自的闩锁元件(例如,它们各自的闩锁26、28的掣爪25’)。还示出了第三释放联结件33i,第三释放联结件33i用于控制第三闩锁(未示出)的释放。还示出的是,把手22的物理把手联结件22’可以连接至辅助钩元件88,从而便于根据需要通过手动启用把手22来手动释放闩锁26、28。
参照图21,示出了将脱离杆72连接至杆系统76的杆40,杆系统76用于致动系拉联结件33f、33g。杆系统76包括在枢轴101处连接至杆40的第一杆100。第一杆100还连接至与闩锁26(例如,上闩锁)连接的释放联结件33f。第二杆102通过枢转连接件103连接至第一杆100。第三杆104通过枢转连接件105连接至第二杆102。
枢转连接件105还连接至壳体41并因此相对于壳体固定就位。杆系统76被示出为处于图21的非被系拉位置和图22的被系拉位置。载荷平衡机构34和例如杆系统76允许联结件33从壳体41的各个点以各种角度离开,以允许联结件33朝向相应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定向,而不必在联结件33的位于壳体41与可致动的闭合装置比如闩锁26、28之间的部分中提供弯曲或使弯曲最小化。例如,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允许联结件33的在与如图7中所示的朝向其相关联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延伸的另一联结件33的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上的致动。载荷平衡机构34还可以构造成使得联结件33如图21中所示的那样从壳体41以不相互平行的角度延伸。因此,载荷平衡机构34可以构造成使得联结件33从壳体41以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地延伸,并且该角度例如可以是非平行的。例如,图22中说明性地示出了相对于彼此的这种非平行角度79。在远离壳体41延伸的联结件33中提供这种偏移允许提供较短的联结件33,因为:除了其他优点——比如,门12内的用以容纳这种弯曲的空间较小以及联结件33的朝向可致动的闭合装置的航向校正较小——之外,对离开壳体41之后联结件33中的用以呈现朝向可致动的闭合装置的适当定向的角度校正(例如,弯曲)也是不需要的或者是最小化的。因此,联结件33可以设置成在壳体41内延伸远离载荷平衡器元件42的输出部1411、1412而不弯曲或偏斜,以在离开壳体41之前适当地预成角度,从而例如考虑到一对闩锁26、28的不同定位。
在操作中,当脱离杆72旋转86(参见图19A)时,杆40随脱离杆72一起移动并因此使第一杆100绕枢轴105旋转。由于第一杆100也连接至系拉联结件33f,因而闩锁26的系拉机构被致动。此外,当第一杆100移动时,第二杆102绕枢轴103枢转,并且因此第二杆相对于第一杆100绕枢转连接件103移动,这导致销与槽连接件106使第三杆104绕枢转连接件105移动(即,旋转)。因此,第三杆104的运动经由销与槽连接件106而受到第二杆102的运动控制并为第二杆102提供载荷平衡延伸,系拉联结件33g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安装至第二杆102。例如,如图21中所示,第三杆104被示出为相对于第二杆102以彼此垂直的角度安装,因此,系拉联结件33g能够在不必经历弯曲而联接至第二杆102的情况下联接至第三杆104。当第三杆104也连接至系拉联结件33g时,闩锁28的系拉机构被致动。
参照图23、图24、图25,示出了杆系统76的两个示例操作。图23示出了杆系统76的起始/静止位置,即第一杆100和第二杆102在第三杆104由于销与槽连接件106的力而绕枢转连接件105旋转之前(例如)彼此对准。图24示出了当联结件33f是具有较低阻力的线缆(即,对应的闩锁26比闩锁28更容易移动/操作)时杆系统76的(从图23的静止位置)所形成的位置,这导致第二杆102绕枢轴103旋转111并因此导致销与槽连接件106使第三杆104绕枢转连接件105沿方向110枢转(其中,方向110与第二杆102绕枢转连接件103的方向111相反)。图25示出了当联结件33f是具有较高阻力的电缆(即,对应的闩锁28比闩锁26更容易移动/操作)时杆系统76的(从图23的静止位置)所形成的位置,这导致第二杆102绕枢转连接件103旋转并因此导致销与槽连接件106使第三杆104绕枢转连接件105沿方向112枢转(其中,方向112与第二杆102绕枢转连接件103的方向113相反)。在图24的情况下,联结件33g与第三杆104的连接部104’移动远离联结件33f与第一杆100的连接部100’。在图25的情况下,联结件33g与第三杆104的连接部104’朝向联结件33f与第一杆100的连接部100’移动。
由于响应于由致动器36的致动引起的杆40的运动经由平衡器元件42的运动而驱动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a、33b而产生的一对闩锁26、28的协同操作可以因下述原因而使一对闩锁26、28以同步的速率或接近同步的速率操作、例如系拉:系拉机构在每个闩锁26、28中的行程的几何形状相似、由于在致动或系拉操作期间门系统中的密封载荷和摩擦产生的阻力相似。然而,由于每对闩锁26、28之间的操作差异,例如由于作用在闩锁26、28周围的密封载荷不同于作用在闩锁26、28中的另一者周围的密封载荷(例如,27r、27f)的差异以及系拉机构的行程的差异,闩锁26、28的协同操作可以导致一对闩锁26、28以致动机构——比如,系拉杆——的不同的行进速率进行协同操作以及连接至一对闩锁26、28的联结件33的对应的不同的行程,例如,一对闩锁26、28中的一者可以在一对闩锁26、28中的另一者之前完成系拉(例如,到达失速状态),或者由于由密封件在一对闩锁26、28中的相关联的一者的致动期间抵抗闭合构件的运动而施加的密封载荷例如27r、27f而具有比一对闩锁26、28中的另一者低的系拉速率。施加在联结件33上的阻力118的示例除了由密封载荷的差异引起的那些阻力之外还可以是作为示例的由摩擦引起的阻力、由门与车辆本体之间的在不同闩锁点处的几何形状引起的阻力、由部件随时间磨损——例如,缺少油脂或公差改变、线缆或联结件松弛——引起的阻力、由温度变化和联结件变化(例如,拉伸)引起的阻力。因此,平衡器元件42允许联结件33a、33b或多个联结件33以不同的速率操作,并允许每个联结件33之间的行程量的差异,并因此可以根据由相关联的闭合构件装置(例如,系拉机构)经受的阻力或由于相关联的闭合构件机构(例如,系拉机构)的操作行程的差异来改变或平衡经由联结件33施加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的载荷。例如,如果没有提供这样的平衡器元件42来将一对闩锁26、28协同操作成系拉必须抵抗或克服不同的阻力118、例如要由一对闩锁26、28中的相关联的一者克服的不同密封载荷阻力的关闭的闭合构件以及联结件33a、33b固定成仅以相同的拉动速率操作,则致动器36可以被控制成仅在闩锁26、28中的最后一个闩锁例如如通过霍尔传感器或指示闩锁26、28已经移动至主闩锁位置的开关检测到的那样被系拉时停止。如果闩锁26、28中的一者在一对闩锁26、28中的另一者已经移动至主闩锁位置之前被移动至主闩锁位置,则致动器36可以被进一步致动以拉动与闩锁26、28中的还没有移动至主闩锁位置的最后一个闩锁相关联的联结件33且同时被驱动以拉动与闩锁26、28的移动至主闩锁位置、即处于被系拉状态的一者相关联的联结件33,以将闩锁26、28中的移动至主闩锁位置的一者置于超行程位置,这可能导致对一对闩锁26、28中的移动至主闩锁位置的超致动闩锁造成损坏,例如对联结件33和/或致动器26造成损坏。平衡器元件42、45克服这种操作情况并且还可以进一步补偿系统中的公差,例如与联结件33和/或致动器36和/或闩锁26、28相关联的松弛或自由间隙(play)。载荷平衡机构、例如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36的致动而致动至少两个联结件33并且允许致动行程的差异(即例如,每个联结件可以响应于致动器36的致动而具有与另一联结件33的行程不同的行程或位移),并且因此允许在至少两个联结件33之间作用在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上的致动力响应于两个联结件33中的一个联结件的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34、例如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上的阻力118不同于作用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的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而具有差异。
参照图26,示出了图2A、图2B的载荷平衡机构34的操作的示例方法300,载荷平衡机构用于经由将车辆10的一对闩锁25连接至致动器36的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来控制一对闩锁25的协同操作,致动器36用于由一对闩锁25共享。载荷平衡机构34包括:杆40,杆40在枢轴F处安装成使得杆40能够响应于致动器36的致动而绕枢轴F枢转;杆40上的致动器安装点E,致动器安装点E将杆40连接至致动器36,致动器36用于使杆40绕枢轴F旋转;以及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在轴线L处安装在杆40上并且能够绕轴线L旋转,使得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中的每个联结件定位在轴线L的相反两侧,所述相应的一对联结件33中的每个联结件用于联接至一对闩锁25中的对应的一个闩锁。在步骤301处,致动器36被致动。在步骤302处,杆40通过致动器36的致动而绕枢轴F枢转,并且同时在步骤304处,执行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由于杆40的枢转而绕轴线L旋转,例如,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由于枢轴联接至杆40而被允许旋转。在步骤306处,一对闩锁25在杆40枢转时通过联接至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的一对联结件33而协同操作。
参照图27,示出了图19A、图19b和图20a、图20b的载荷平衡机构34的操作的示例方法400。载荷平衡机构34还包括脱离杆72,脱离杆71在枢轴71处安装至壳体41,使得脱离杆72能够绕枢轴71枢转。致动器36联接至脱离杆72以用于使脱离杆72绕枢轴71旋转。具有杆系统76的动力系拉系统34b连接至脱离杆72,杆系统76还连接至与第一闩锁26联接的第一系拉联结件33f并且还连接至与第二闩锁28联接的第二系拉联结件33g,即一对闩锁25的第一闩锁26和第二闩锁28以及第一对联结件33的第一系拉联结件33f和第二系拉联结件33g。在步骤401处,致动器36被致动。在步骤402处,杆系统76由致动器36操作或者以其他方式被操纵。在步骤404处,致动器36的致动引起扇形齿轮70的旋转,以便致动也连接至一对闩锁25的第一闩锁26和第二闩锁28的第二对联结件33。在步骤406处,杆系统76的操作使得一对闩锁25通过第一系拉联结件33f和第二系拉联结件33g协同地操作。例如,动力释放系统34a联接至扇形齿轮70,动力释放系统34a包括通过第二枢轴90连接至壳体41并连接至第二对联结件33的辅助钩元件88,其中第二对联结件33也将一对闩锁25连接至致动器36,其中第二对联结件33具有联接至第一闩锁26的第一动力联结件33d和联接至第二闩锁28的第二释放联结件33e,使得扇形齿轮70的旋转引起辅助钩元件88绕第二枢轴90的运动,以致动第二对联结件33。
现在除了参照先前参照的图之外还参照图28,其示出了根据说明性示例的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500,该系统包括:致动器36;至少两个联结件33(示例性地示出为N个联结件33a、33b、33n),每个联结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示例性地示出为N个闩锁261、262、26n)、比如如上所述的闩锁26、28,以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联结件33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例如拉式致动)而通过下述方式使闭合构件移动:例如通过比如通过在可致动的闭合装置是门开启器机构时使柱塞移动而直接地作用在门13或车辆本体9上,或者比如通过在可致动的闭合装置是系拉闩锁时使作用在联接至车门12和车辆本体9中的一者的撞销上的棘齿移动而间接地作用在门13或车辆本体9上;以及载荷平衡机构34,载荷平衡机构34联接至致动器36和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并置于致动器36与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之间,载荷平衡机构34构造成响应于致动器36的致动而致动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例如引起联结件33的协同拉动并允许响应于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118(例如,1181、1182、118n)与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34上的阻力不同而在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之间的致动行程35方面具有差异。载荷平衡机构34包括:输入部139,例如仅作为示例的输入构型237,输入部139用以接收来自致动器36的作用在载荷平衡机构34上的致动力比如拉力;以及至少两个输出部141,示例性地,n个输出部141n被示出为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至少两个联结件33(至少一对联结件33)中的一个联结件,以将致动力135的一部分分配至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33中的每个联结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载荷平衡机构34,所述载荷平衡机构34用于经由将车辆10的至少一对闩锁25连接至致动器36的相应的至少一对联结件33来控制至少所述一对闩锁25的协同操作,所述致动器用于被至少所述一对闩锁共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包括:
壳体41,所述壳体41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辆的本体9;以及
载荷平衡器元件42,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42安装至所述壳体并且以可操作的方式置于所述致动器与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之间,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具有输入部和至少两个输出部,所述输入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致动器以接收来自所述致动器的致动力,所述至少两个输出部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以向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分配所述致动力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引起所述载荷平衡器的操作,以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对联结件,从而引起所述一对闩锁中的至少一个闩锁的操作。
2.根据段落1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构造成允许响应于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阻力与至少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
3.根据段落2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致动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平移,并且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还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以向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分配所述致动力的所述一部分。
4.根据段落3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枢转,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构造成允许至少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中的张力相对于彼此均衡,其中,所述一对闩锁中的至少一个闩锁的操作是系拉操作。
5.根据段落3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还包括:
杆40,所述杆40在枢轴F处安装至所述壳体,使得所述杆能够围绕所述枢轴枢转;
位于所述杆上的将所述杆连接至所述致动器的致动器安装点E,所述致动器用于使所述杆围绕所述枢轴旋转;以及
载荷平衡器元件42,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42在轴线L处安装在所述杆上并且能够围绕所述轴线旋转,使得相应的所述一对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定位在所述轴线的相反侧上,所述相应的一对联结件中的所述每个联结件用于联接至所述一对闩锁中的对应的一个闩锁;
其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引起所述杆围绕所述枢轴的旋转和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围绕所述轴线的旋转两者,同时所述一对闩锁被协同操作。
6.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在所述一对闩锁被协同操作的同时围绕所述轴线的旋转响应于由所述一对联结件施加在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载荷差异而变化。
7.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是滑轮42。
8.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是臂45。
9.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还包括壳体的用于引导围绕所述枢轴进行的枢转的轨道44。
10.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相应的一对联结件中的所述每个联结件在所述操作期间具有不同的行程长度。
11.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杆上的所述轴线定位在所述枢轴与所述致动器安装点之间。
12.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一对闩锁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副门14和所述车辆的主门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副门邻近于所述车辆的主门12。
13.根据段落12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副门安装至所述车辆的C柱,并且所述主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A柱上。
14.根据段落5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相应的一对联结件是线缆。
15.根据段落14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通过线缆连接至所述致动器安装点。
16.根据段落1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一对联结件延伸远离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并且在所述壳体内延伸而不弯曲。
17.根据段落1所述的载荷平衡机构,其中,所述一对联结件相对于彼此从所述壳体以非平行角度79延伸。
18.一种载荷平衡机构34的操作方法300,所述载荷平衡机构用于经由将车辆10的一对闩锁25连接至致动器36的一对联结件33来控制所述一对闩锁的协同操作,所述致动器用于被所述一对闩锁25共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致动所述致动器;
响应于致动所述致动器而使载荷平衡器平移;
允许载荷平衡器元件42、45由于所述一对联结件施加在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阻力而围绕轴线L旋转;以及
在所述旋转期间,通过联接至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的所述一对联结件33对所述一对闩锁25进行协同操作。
19.一种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致动器36;
至少两个联结件33,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33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使所述闭合构件移动;以及
载荷平衡机构,所述载荷平衡机构联接至所述致动器和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所述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并且所述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
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包括输入部和至少两个输出部,所述输入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致动器的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致动力,并且所述至少两个输出部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以向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每个联结件分配所述致动力的一部分。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致动器;至少两个联结件,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各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可致动的闭合装置,以用于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联结件的致动而使所述闭合构件移动;以及载荷平衡机构,所述载荷平衡机构联接至所述致动器和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所述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致动而致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并且所述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方面具有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载荷平衡机构构造成允许响应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机构的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阻力(118)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作用在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上的阻力的不同而在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的致动行程(35)方面具有差异,其中,所述载荷平衡器元件以可操作的方式置于所述致动器与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和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安装至壳体,所述壳体安装至所述闭合构件的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允许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的在与所述两个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的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上的致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允许所述两个联结件从所述壳体以不相互平行的角度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包括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杆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围绕枢转连接件驱动的杆、以及用于将所述联结件中的另一联结件驱动的另一杆控制杆,该另一联结件连接至所述另一杆控制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用于将所述联结件中的一个联结件围绕枢转连接件驱动的所述杆与所述另一杆控制杆之间设置有销与槽连接件(10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动力释放系统,所述动力释放系统安装至所述壳体以用于启用与可致动的所述闭合装置相关联的释放联结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至少所述两个联结件各自联接至作为上门闩锁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和作为下门闩锁的可致动的闭合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闭合构件用于不具有B柱的车辆。
12.一种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所述载荷平衡机构连接至第一闩锁并且连接至第二闩锁,所述载荷平衡机构包括在枢轴处安装至壳体的脱离杆以及联接至所述脱离杆以用于使所述脱离杆围绕所述枢轴旋转的致动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致动,通过所述致动器使所述脱离杆围绕所述枢轴枢转,
操纵连接至所述脱离杆的杆系统,所述杆系统通过第一系拉联结件连接至所述第一闩锁并且通过第二系拉联结件连接至所述第二闩锁;
将所述杆系统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系拉联结件和所述第二系拉联结件以不同的行进速率操作;以及
在操纵期间,通过所述第一系拉联结件和所述第二系拉联结件使所述第一闩锁和所述第二闩锁进行协同操作。
CN202111535178.2A 2018-09-12 2019-09-12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Active CN114412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0244P 2018-09-12 2018-09-12
US62/730,244 2018-09-12
US201962851916P 2019-05-23 2019-05-23
US62/851,916 2019-05-23
CN201910867083.7A CN110894764B (zh) 2018-09-12 2019-09-12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7083.7A Division CN110894764B (zh) 2018-09-12 2019-09-12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2304A CN114412304A (zh) 2022-04-29
CN114412304B true CN114412304B (zh) 2023-05-16

Family

ID=6971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7083.7A Active CN110894764B (zh) 2018-09-12 2019-09-12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
CN202111535178.2A Active CN114412304B (zh) 2018-09-12 2019-09-12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7083.7A Active CN110894764B (zh) 2018-09-12 2019-09-12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80348A1 (zh)
CN (2) CN110894764B (zh)
DE (1) DE102019124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2450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H715020B1 (de) * 2018-05-24 2022-06-15 Hawa Sliding Solutions Ag Schloss, Beschlag, Schliessblech und Schliessvorrichtung für Schiebetüren sowie Schiebetüranlage.
JP7087771B2 (ja) * 2018-07-24 2022-06-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装置
DE102020102890A1 (de) * 2020-02-05 2021-08-05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Steuer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schlosssystem
DE102021111208A1 (de) * 2020-05-28 2021-12-02 Magna Closures Inc. Haupt- und Nebenverschluss für Schlösser von Kraftfahrzeugen
EP4259897A1 (en) * 2020-12-09 2023-10-18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Modular individually operable vehicle door
US11673508B2 (en) * 2020-12-22 2023-06-13 Rivian Ip Holdings, Llc Latch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4925A (en) * 1974-02-14 1976-01-27 Fetsch Joseph T System for locking doors of buses
US5829314A (en) * 1996-09-09 1998-11-03 Scura; Brian Device for reducing cable flop
US6125583A (en) * 1997-08-13 2000-10-03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Power sliding mini-van door
KR100320817B1 (ko) * 1999-12-28 2002-01-18 이계안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용 잠금장치
GB0009795D0 (en) * 2000-04-25 2000-06-07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A vehicle including a door
US6964440B2 (en) * 2002-06-28 2005-11-15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Outside vehicle door handle
US6913309B2 (en) * 2002-12-02 2005-07-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arrangement
DE10361628A1 (de) * 2003-12-27 2005-07-21 Robert Bosch Gmbh Inbetriebnahme einer Anwendung in einem mobilen Klienten
JP4204996B2 (ja) * 2004-02-17 2009-01-0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パネルドア用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US7547056B2 (en) * 2007-04-10 2009-06-16 Magna International Swing and fold down tailgate actioning mechanism
KR101047401B1 (ko) * 2009-09-24 2011-07-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 출입문 비상 개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2535993B (zh) * 2012-03-19 2014-06-18 江苏惠民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锁式外摆门
CN202611382U (zh) * 2012-05-25 2012-12-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杆式车门锁结构
US8894103B2 (en) * 2012-06-29 2014-11-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9650816B2 (en) * 2014-07-16 2017-05-16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Vehicle sliding door locking system and latch assembly
JP6507409B2 (ja) * 2015-04-24 2019-05-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0272003B2 (en) * 2016-08-08 2019-04-30 The Braun Corporation Rear entry latch assembly
AU2016102099B4 (en) * 2016-12-09 2018-06-28 United Rentals Australia Pty Ltd Door closure
US20180195315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Magna Closures Inc. Freewheeling inertia mechanism fo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4764B (zh) 2022-01-14
US20200080348A1 (en) 2020-03-12
DE102019124506A1 (de) 2020-04-02
CN114412304A (zh) 2022-04-29
CN110894764A (zh) 2020-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2304B (zh) 控制闭合构件的运动的系统以及载荷平衡机构的操作方法
US11512504B2 (en)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US10005498B2 (en) Hatch actuation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US10920464B2 (en) Tailgat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11306517B2 (en) Dual motor device with application to power cinch and latch mechanism
US7699363B2 (en) Sliding doo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3738202B (zh) 闩锁
EP1748130A2 (en) Vehicle door latch
US20240110411A1 (en)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US20060076788A1 (en) Automotive door latch system
US20060202507A1 (en) Vehicle sliding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US6669247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US20060059783A1 (en) Sliding door for a motor vehicle
JP4618573B2 (ja) 自動車のドア装置
JP5041423B2 (ja) 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JP4328908B2 (ja) 特にトランクリッド用の閉鎖装置
CN112776572A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摆动复合车门
US9945161B2 (en) Lock system for dual vehicle closures
US20050236866A1 (en) Sliding door and vehicle with a sliding door
JP438247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のラッチ解除装置
JP668331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9529759A (ja)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US6848216B2 (en) Single drive system for driving components of sliding vehicle closure member
JP4139992B2 (ja) ドア連結装置
CN114072563B (zh) 具有防叩击功能的带动力系紧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