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8089A -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8089A
CN114408089A CN202210194299.3A CN202210194299A CN114408089A CN 114408089 A CN114408089 A CN 114408089A CN 202210194299 A CN202210194299 A CN 202210194299A CN 114408089 A CN114408089 A CN 114408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horizontal
outer plate
inner shell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42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祥
崔彬
柴文畅
张天平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42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8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8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8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包括外板、内壳纵壁、第一平台纵骨、第二平台纵骨和通道开孔,外板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内壳纵壁与外板平行设置;第一平台纵骨设置于外板和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平台纵骨设置于外板和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多个通道开孔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之间。该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通过将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设置为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并将通道开孔设置在两者之间,从而可避免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在通道开孔处起折,从而需要过多引入额外的扶强材,提高船舶建造效率,降低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船舶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其主要特征是:根据双舷侧边舱内通道的使用需求,比如直梯、斜梯和救生通道,通常需要在边舱内水平平台上设置通道开孔100,由于通道开孔100的尺寸及其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平台纵骨200布置极为繁杂,平台纵骨200在通道开孔100附近产生多处起折,同时容易增加过多的扶强材300,对边舱内水平平台的结构减重及零件数量有较大影响,造成船舶建造效率低、难度大,从而增加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通过合理布局通道开孔及平台纵骨,可避免过多引入额外的扶强材,提高船舶建造效率,降低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通过应用上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船舶建造效率高,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包括:
外板,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内壳纵壁,与所述外板平行设置;
第一平台纵骨,设置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平台纵骨,设置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通道开孔,多个所述通道开孔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纵骨和所述第二平台纵骨之间。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位结构,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垂直,所述肋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外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纵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肋位结构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平台纵骨包括多个分段,每个所述分段均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分段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的肋位结构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多个所述通道开孔中至少包括直梯通道开孔、斜梯通道开孔和救生通道开孔,所述斜梯通道开孔位于所述直梯通道开孔和所述救生通道开孔之间;
多个所述分段中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直梯通道开孔和所述斜梯通道开孔相对应,所述第三分段与所述救生通道开孔相对应,所述第一分段对应设置于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上无通道开孔设置的位置。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外板之间距离为d1,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外板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第三分段与所述外板之间的距离为d3,d1<d3<d2。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直梯通道开孔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与所述斜梯通道开孔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平齐。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扶强材,所述第一扶强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纵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强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扶强材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扶强材,所述第二扶强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纵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纵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扶强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扶强材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作为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平台纵骨上为沿水平第一方向连续延伸的纵骨结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包括外板、内壳纵壁、第一平台纵骨、第二平台纵骨和通道开孔,外板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内壳纵壁与外板平行设置;第一平台纵骨设置于外板和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平台纵骨设置于外板和内壳纵壁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多个通道开孔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之间。该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通过将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设置为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并将通道开孔设置在两者之间,从而可避免第一平台纵骨和第二平台纵骨在通道开孔处起折,从而需要过多引入额外的扶强材,提高船舶建造效率,降低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通过应用上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船舶建造效率高,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横剖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横剖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的纵剖后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通道开孔;200-平台纵骨;300-扶强材;
1-外板;
2-内壳纵壁;
3-第一平台纵骨;
4-第二平台纵骨;41-第一分段;42-第二分段;43-第三分段;
5-通道开孔;51-直梯通道开孔;52-斜梯通道开孔;53-救生通道开孔;
6-肋位结构;
7-第一扶强材;
8-第二扶强材;
9-栏杆;
10-水平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包括外板1、内壳纵壁2、第一平台纵骨3、第二平台纵骨4和通道开孔5,外板1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内壳纵壁2与外板1平行设置;第一平台纵骨3设置于外板1和内壳纵壁2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平台纵骨4设置于外板1和内壳纵壁2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多个通道开孔5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平台纵骨3和第二平台纵骨4之间。该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通过将第一平台纵骨3和第二平台纵骨4设置为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并将通道开孔5设置在两者之间,从而可避免第一平台纵骨3和第二平台纵骨4在通道开孔5处起折,从而需要过多引入额外的扶强材,提高船舶建造效率,降低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本发明主要通过优化通孔开孔5的尺寸、形状及位置,并结合舷侧结构所受船舶内外受力特性,实施水平结构布置优化,减少平台纵骨起折和扶强材等数量,使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结构布置更加简化和合理化,进一步提升船舶建造效率和质量。
如图3所示,水平平台10上还设置有栏杆9,栏杆9距外板1之间的距离为600mm,以保证行人通过。
为了提供足够的船体梁纵向强度,第一平台纵骨3上为沿水平第一方向连续延伸的纵骨结构,以确保结构的连续性,保证结构强度。
优选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位结构6,水平第二方向与水平第一方向垂直,肋位结构6的一端与外板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内壳纵壁2固定连接,多个肋位结构6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肋位结构6用于提高外板1及内壳纵壁2的结构强度,保证边舱内水平平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平台纵骨4包括多个分段,每个分段均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每个分段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的肋位结构6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二平台纵骨4设计为由多个分段组成,以避免由于不同通道开孔5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从而造成的第二平台纵骨4起折;此外,为了对第二平台纵骨4的分段进行固定,可将分段与肋位结构6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地,多个通道开孔5中至少包括直梯通道开孔51、斜梯通道开孔52和救生通道开孔53,斜梯通道开孔52位于直梯通道开孔51和救生通道开孔53之间。进一步地,多个分段中包括第一分段41、第二分段42和第三分段43,第二分段42与直梯通道开孔51和斜梯通道开孔52相对应,第三分段43与救生通道开孔53相对应,第一分段41对应设置于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上无通道开孔设置的位置。换言之,第二平台纵骨4可根据通道开孔5的数量及布置位置,分为多个分段,然后每个分段均保持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通过肋位结构6对每个分段进行固定,从而可避免第二平台纵骨4(具体为其中的某个分段)在通道开孔5处起折,从而引入额外的扶强材。
示例性地,第一分段41与外板1之间距离为d1,第二分段42与外板1之间的距离为d2,第三分段43与外板1之间的距离为d3,d1<d3<d2。
根据边舱内通道的需求,通道开孔5的最佳尺寸可以选择650mm-800mm。同时考虑到货油舱舱壁肋位结构6处的船体梁结构形式突变且货油舱水平桁材的端部趾端处集中载荷较大,布置开孔时应尽量避开货油船水平桁材端部趾端位置等高应力区。
示例性地,直梯通道开孔51的在水平第二方向的长度为650mm,斜梯通道开孔52的在水平第二方向的长度为800mm,救生通道开孔53在水平第二方向的最大长度为800mm。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直梯通道开孔51的尺寸为650mm×650mm×R150mm;斜梯通道开孔52的尺寸为1800mm×800mm×R150mm;救生通道开孔53的尺寸为800mm×750mm。
示例性地,平台开孔内侧骨材需考虑通道开孔宽度,并留足15mm焊接空间。考虑到货油舱舱壁处水平桁材对边舱内水平平台集中载荷较大,且边舱前后两端通道开孔5比中间部位的救生通道开孔53宽度稍宽,因此在边舱前后两端通道采用相对更窄的内侧板格,满足更高强度需求,而舱中部位应力稍小,可在在救生孔旁边布置纵骨(留15~25mm焊接空间)。针对边舱前后端和中间区开孔尺寸不一,致使最内侧骨材位置存在偏差不能直线连接,可在舱壁或肋位处进行直接错位布置和端部削斜处理。
可选地,直梯通道开孔51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与斜梯通道开孔52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平齐。
优选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扶强材7,第一扶强材7的一端与第二分段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内壳纵壁2固定连接;第一扶强材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扶强材7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以提高第二平台纵骨4中第二分段42的安装强度。
优选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扶强材8,第二扶强材8的一端与第一平台纵骨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平台纵骨4固定连接;第二扶强材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扶强材8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以提高第一平台纵骨3及第二平台纵骨4的安装强度。
综上可知,本设计通过优化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上的通道开孔5的尺寸、开孔位置、平台纵骨布置间距及端部连接形式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平台上各板格间应力更为均衡、需求厚度更为接近,有效避免多余的板厚损失,且避免了因骨材布置间距不能满足开孔尺寸需求而发生起折,更大程度上减少了骨材起折和横向加强骨材数量,更大程度上减少钢材用料,同时更为简洁的结构形式,减少和改善了切割、加工、装配、焊接和打磨的工作量和难度,有效提升船舶分段的生产效率和建造质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通过应用上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船舶建造效率高,钢材成本及管理成本低。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板(1),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内壳纵壁(2),与所述外板(1)平行设置;
第一平台纵骨(3),设置于所述外板(1)和所述内壳纵壁(2)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平台纵骨(4),设置于所述外板(1)和所述内壳纵壁(2)之间并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
通道开孔(5),多个所述通道开孔(5)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纵骨(3)和所述第二平台纵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位结构(6),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垂直,所述肋位结构(6)的一端与所述外板(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纵壁(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肋位结构(6)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纵骨(4)包括多个分段,每个所述分段均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分段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的肋位结构(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道开孔(5)中至少包括直梯通道开孔(51)、斜梯通道开孔(52)和救生通道开孔(53),所述斜梯通道开孔(52)位于所述直梯通道开孔(51)和所述救生通道开孔(53)之间;
多个所述分段中包括第一分段(41)、第二分段(42)和第三分段(43),所述第二分段(42)与所述直梯通道开孔(51)和所述斜梯通道开孔(52)相对应,所述第三分段(43)与所述救生通道开孔(53)相对应,所述第一分段(41)对应设置于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上无通道开孔设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41)与所述外板(1)之间距离为d1,所述第二分段(42)与所述外板(1)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第三分段(43)与所述外板(1)之间的距离为d3,d1<d3<d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梯通道开孔(51)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与所述斜梯通道开孔(52)靠近双舷侧边舱的一边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扶强材(7),所述第一扶强材(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纵壁(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强材(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扶强材(7)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还包括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扶强材(8),所述第二扶强材(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纵骨(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纵骨(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扶强材(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扶强材(8)沿水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纵骨(3)上为沿水平第一方向连续延伸的纵骨结构。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
CN202210194299.3A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Pending CN114408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4299.3A CN114408089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4299.3A CN114408089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8089A true CN114408089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6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4299.3A Pending CN114408089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808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516A (zh) * 2014-03-18 2014-06-18 谢合清 船舶压槽型实肋板
CN104554618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压载舱内大开口pma的宽体双舷侧双层底船舶
CN204310011U (zh) * 2014-11-13 2015-05-06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舶
CN210212712U (zh) * 2019-05-30 2020-03-3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ng船货舱横舱壁结构
CN111619727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
CN11174671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516A (zh) * 2014-03-18 2014-06-18 谢合清 船舶压槽型实肋板
CN204310011U (zh) * 2014-11-13 2015-05-06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舶
CN104554618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压载舱内大开口pma的宽体双舷侧双层底船舶
CN210212712U (zh) * 2019-05-30 2020-03-3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ng船货舱横舱壁结构
CN111619727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
CN11174671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605A (zh) 一种集装箱船横舱壁支撑结构
FI84999C (fi) Fartygskonstruktion.
CN111098982A (zh) 一种大型集装箱船的绑扎桥结构
CN109572924B (zh) 一种航行于冰区的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
CN114408089A (zh) 一种双舷侧边舱内水平平台及船舶
CN210526769U (zh) 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
CN111661263B (zh) 一种快速搭载集装箱功能单元的浮式平台
US8939101B2 (en) Passenger ship of which the superstructure is equipped with at least one arch
CN210000496U (zh) 一种新型散货船横舱壁底凳处双层底纵桁结构
CN113460241A (zh) 巨型油轮的舱结构
CN111098983A (zh)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轻量化绑扎桥结构
CN113928483A (zh) 一种集装箱船的轻量化绑扎桥结构
CN114379703A (zh) 一种lng船混合式货舱横舱壁结构
KR100492151B1 (ko) Lpg선의 탱크수용부 격벽
CN220948387U (zh) 集装箱船及其货舱结构
CN216734662U (zh) 一种船体舱口结构
JP3071193B1 (ja) チップ船の外板構造
CN112319694A (zh) 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
CN100509544C (zh) 混合结构的船
CN117401102A (zh) 一种集装箱船水密横舱壁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集装箱船
CN114379701A (zh) 一种lng船倾斜穹顶甲板区域的通道和结构布置方法
CN217348147U (zh) 一种集装箱船甲板箱柱结构
CN114655355A (zh) 一种燃料舱及船舶
CN117429559A (zh) 集装箱船货舱通道布置结构
CN114919690B (zh) 一种滚装船上层建筑减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