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7628B - 车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7628B
CN114407628B CN202111564756.5A CN202111564756A CN114407628B CN 114407628 B CN114407628 B CN 114407628B CN 202111564756 A CN202111564756 A CN 202111564756A CN 114407628 B CN114407628 B CN 114407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glass
vehicle
vertical portion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4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7628A (zh
Inventor
韩东方
张振毓
郭恒如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47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7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7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7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 B60J1/16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总成及车辆。车门总成包括围合成车窗开口的车门底部、第一竖直部、车门顶部和第二竖直部,及与车门底部升降连接的车门玻璃,还包括:第一边缘部件,固定于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靠近第一竖直部;第一引导部件,固定于第一竖直部,限制第一边缘部件的移动,车门玻璃升起后与第一竖直部平齐;第二边缘部件,固定于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靠近第二竖直部;第二引导部件,固定于第二竖直部,限制第二边缘部件的移动,车门玻璃升起后与第二竖直部平齐;第一密封件,固定于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表面,限制车门玻璃的移动;顶部饰板,与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固定连接,车门玻璃升起后与其平齐。

Description

车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车门外观,车门玻璃和周边零件设置5mm以上的台阶,由于台阶的存在,车门玻璃与周围的车门外表面不平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关注车门的侧面造型和整车的风噪性能,因此,提出一种既能保证车门玻璃平稳升降,又能使得车门玻璃与周围车门平齐的车门总成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总成及车辆,借助车门玻璃边缘处的结构件与车门玻璃周围的车门上的结构件的配合,实现车门玻璃的稳定升降,同时使得车门玻璃与周围的车门平齐。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底部、车门顶部、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和车门玻璃,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车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车门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底部、所述车门顶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围合成车窗开口,所述车门玻璃与所述车门底部可升降连接,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覆盖所述车窗开口,还包括:第一边缘部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部;第一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移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平齐;第二边缘部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沿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限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平齐;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表面,并设置于所述车门玻璃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所述第一密封件限制所述车门玻璃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顶部饰板,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平齐。
可选地,所述车门顶部包括:车门顶部外板;车门顶部内板;车门顶部连接件,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连接所述车门顶部外板和所述车门顶部内板,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朝向所述车门顶部内板方向隆起,在朝向车外的一侧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顶部饰板连接,封堵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第一唇边,所述第一唇边延伸至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之间的间隙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围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限位部升降,所述第一限位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槽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所述第一边缘部件的侧面连接,填充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缘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包围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升降,所述第二限位槽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连接,填充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一止位件,所述第一止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车门玻璃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与所述第一止位件抵接;或/和,第二止位件,所述第二止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车门玻璃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与所述第二止位件抵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
本发明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车门总成及车辆,借助第一边缘部件与第一限位部件之间的相互约束,以及第二边缘部件与第二限位部件之间的相互约束,限制车门玻璃沿车身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移动,实现车门玻璃的平稳升降,并使车门玻璃与相邻的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保持平齐,同时借助第一密封件对升起后的车门玻璃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对车门玻璃进行限位,防止车门玻璃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并使升起后的车门玻璃与顶部饰板平齐。最终,使得车门玻璃与相邻的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及车门顶部均保持平齐,有利于保持整个车门侧面外观的流畅,并降低风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B-B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C-C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分解图;
图6为图5所示车门总成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车门底部;2:车门顶部;201:车门顶部外板;202:车门顶部内板;203:车门顶部连接件;204:安装槽;205:装饰板;3:第一竖直部;4:第二竖直部;5:车门玻璃;6:车窗开口;7:第一边缘部件;71:第一限位槽;8:第一引导部件;81:第一限位部;9:第二边缘部件;91:第二限位部;10:第二引导部件;101:第二限位槽;11:第一密封件;111:第一唇边;112:第二唇边;12:顶部饰板;13:第二密封件;14:第三密封件;141:第三唇边;142:第四唇边;15:第四密封件;151:第七唇边;152:第八唇边;153:第九唇边;16:第一止位件;17:第二止位件;18:立柱饰板;19:第一铆钉;20:第二铆钉;21:第五密封件;211:第五唇边;212:第六唇边;22:第六密封件;221:第十唇边;222:第十一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A-A处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B-B处的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C-C处的剖面图;图5为图1所示车门总成的分解图;
图6为图5所示车门总成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6所示,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底部1、车门顶部2、第一竖直部3、第二竖直部4和车门玻璃5,所述第一竖直部3和所述第二竖直部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车门底部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3和所述第二竖直部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车门顶部2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底部1、所述车门顶部2、所述第一竖直部3和所述第二竖直部4围合成车窗开口6,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车门底部1可升降连接,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覆盖所述车窗开口6,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一边缘部件7、第一引导部件8、第二边缘部件9、第二引导部件10、第一密封件11和顶部饰板12。
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移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平齐;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4;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4,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沿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限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平齐;所述第一密封件11固定于所述车门顶部2朝向车外的一侧表面,并设置于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所述第一密封件11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2朝向车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
升降所述车门玻璃5时,与所述车门玻璃5的一侧连接的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上固定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相互制约,与所述车门玻璃5的另一侧连接的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上固定的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相互制约,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在升降过程中,并不能产生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的超过预期的移动量,从而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平稳升降,并在完全升起,也即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6后,所述车门玻璃5与车门左右两侧保持平齐;所述车门玻璃5完全升起后,固定于所述车门顶部2的所述第一密封件11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并限位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车门顶部2连接的所述顶部饰板12保持平齐。最终,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竖直部4及所述车门顶部2的所述顶部饰板12均保持平齐。
采用本发明车门总成,借助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8之间的相互约束,以及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0之间的相互约束,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沿车身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移动,实现所述车门玻璃5的平稳升降,并使所述车门玻璃5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及所述第二竖直部4保持平齐,同时借助所述第一密封件11对升起后的所述车门玻璃5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对所述车门玻璃5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车门玻璃5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并使升起后的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最终,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竖直部4及所述车门顶部2均保持平齐,有利于保持整个车门侧面外观的流畅,并降低风噪。
在本实施例中,图1中右侧的是所述第一竖直部3,左侧的是所述第二竖直部4。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固定于图1中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一侧的右端,紧挨右侧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设置于图1中所述第一竖直部3的左侧,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沿所述第一竖直部3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整个移动路径上,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升降过程中,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匹配连接,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对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进行限位,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也即不需要传统车窗框的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就可以稳定地升降,并能够精确定位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固定于图1中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一侧的左端,紧挨左侧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设置于图1中所述第二竖直部4的右侧,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沿所述第二竖直部4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的整个移动路径上,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升降过程中,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匹配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对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进行限位,限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也即不需要传统车窗框的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就可以稳定地升降,并能够精确定位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平齐。因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之间的限位作用已经约束了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为了防止过定位,导致所述车门玻璃5无法正常升降,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之间的限位作用只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车门顶部2朝向车外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密封件11,采用橡胶材质,所述车门玻璃5完全升起后,所述第一密封件11与所述车门玻璃5抵接,从而进一步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同时对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起到定位作用,使二者保持平齐。
如上所述,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以及所述第一密封件11与所述车门玻璃5之间三者的共同约束配合作用下,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在稳定升降的同时,保证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竖直部4与所述车门顶部2之间的平齐,也即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与周围车门部件均保持平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之间可以是任意匹配连接结构,只要在二者的相互约束作用下,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稳定地升降,同时能够保持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平齐即可。同样地,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之间可以是任意匹配连接结构,只要在二者的相互约束作用下,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稳定地升降,同时能够保持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平齐即可,所述第二竖直部4可以是车门的一部分金属框架,对于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直接与固定角窗间隙配合的车型,所述第二竖直部4也可以是固定角窗,此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固定于固定角窗朝向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11的具体结构可以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密封件11在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也可以采用抵接以外的其他形式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只要能够限位所述车门玻璃5,同时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即可。
可选地,所述车门顶部2包括车门顶部外板201、车门顶部内板202和车门顶部连接件203。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连接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和所述车门顶部内板202,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朝向所述车门顶部内板202方向隆起,在朝向车外的一侧形成安装槽204,所述第一密封件11在所述安装槽204内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固定连接,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车门顶部2的整体结构,且所述安装槽204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件11提供了安装空间,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11为所述车门玻璃5提供限位作用的同时,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朝向左侧的所述车门顶部内板202方向隆起,在朝向车外的右侧形成所述安装槽204,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在图4中的上端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及所述顶部饰板12存在重叠区域,第一铆钉19依次穿过三者的重叠区域,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在图4中的下端与所述车门顶部内板202焊接连接。所述顶部饰板12向上朝向图4中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隆起并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抵接,然后向下弯折,朝向所述车门玻璃5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件11在所述安装槽204内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固定连接,不会侵占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的位置,并能够与所述车门玻璃5抵接,为所述车门玻璃5提供限位作用,并保持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203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及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调整,所述安装槽204的具体形状尺寸根据所述第一密封件11的形状尺寸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3,所述第二密封件13与所述顶部饰板12连接,封堵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之间的间隙。此种设置,防止杂物进入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之间的间隙,同时有利于外部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13采用橡胶材质,设置于图4中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抵接的位置,封堵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之间的间隙。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二密封件13的形状尺寸随所述顶部饰板12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201之间的间隙变化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11设置有第一唇边111,所述第一唇边111延伸至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的间隙处。此种设置,防止杂物进入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唇边111设置于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的间隙内,且与升起后的所述车门玻璃5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唇边111不仅能够起到密封间隙防止杂物进入的作用,还能在所述车门玻璃5升到最高处时,对所述车门玻璃5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一唇边111的具体形状尺寸根据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之间间隙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设置有第一限位部81;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设置有第一限位槽71,所述第一限位槽71包围所述第一限位部81;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槽71沿所述第一限位部81升降,所述第一限位部81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槽71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之间的约束限位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通过胶水粘接到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也即图2中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整体呈现为“乙”字型,并在远离所述车门玻璃5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71。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存在重叠区域,第二铆钉2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实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的固定连接。图2中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包括右侧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连接的水平段,以及延伸至图2中所述第一限位槽71内的所述第一限位部81,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71始终包围所述第一限位部8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左侧壁7a、右侧壁7c及槽底7b均间隙配合,所述车门玻璃5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沿车身长度方向移动,也即沿图2中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右侧壁7c或左侧壁7a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移动,也即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5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沿车身宽度方向移动,也即沿图2中上下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槽底7b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移动,也即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或是与所述车门玻璃5抵接,以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最终,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在不设置车窗框的前提下平稳升降,并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保持平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美观,所述第一竖直部3朝向车外的一侧,也即图2中的上表面粘接有立柱饰板18,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立柱饰板18保持平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限位槽7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81的具体形状尺寸可以调整,只要二者能够相互限位,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平稳升降,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或所述立柱饰板18平齐即可。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4,所述第三密封件14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朝向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侧面连接,填充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之间的间隙。此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之间进一步相互限位,也即进一步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且扩大了所述第一限位部81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件14采用橡胶材质,贴合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朝向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的一侧表面设置,充填于图2中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左侧壁7a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槽底7b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约束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之间的移动,也即进一步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进一步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的平稳升降,以及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的平齐设置,同时起到缓冲作用。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所述第一限位部81,还可以选用不同规格尺寸的所述第三密封件14,以填充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之间的间隙,扩大了所述第一限位部81的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件14上还延伸出第三唇边141,所述第三唇边14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右侧壁7c之间的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的右侧壁7c抵接,起到密封缓冲作用,使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有一定的柔性活动空间。所述第三密封件14上还延伸出第四唇边142,所述第四唇边142跨越图2中所述立柱饰板18与所述车门玻璃5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抵接,在密封间隙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在所述车门玻璃5有向图2中下方移动的趋势时,起到缓冲约束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五密封件21,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第五密封件21与图2中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下方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连接,所述第五密封件21上延伸出第五唇边211和第六唇边212,所述第五唇边211延伸至所述车门玻璃5处,与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抵接,在所述车门玻璃5有向图2中下方移动的趋势时,进一步起到缓冲约束的作用,所述第六唇边212朝向图2中所述第三密封件14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车门玻璃5下降后,所述第六唇边212能够与所述第三密封件14抵接,以装饰所述车门玻璃5下降后所述第三密封件14与所述第五密封件21之间的间隙,提升外观美观性。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三密封件14的具体形状尺寸以及唇边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均可以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对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之间进行有效限位,同时起到缓冲作用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设置有第二限位部91;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01,所述第二限位槽101包围所述第二限位部91;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91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1内升降,所述第二限位槽101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9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之间的约束限位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的所述第二竖直部4设置为固定角窗,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通过胶水粘接于所述第二竖直部4朝向车内的一侧,也即胶粘于图3中所述第二竖直部4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整体设置为图3中开口朝向所述车门玻璃5的第二限位槽101。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通过胶水粘接到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也即粘接于图3中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包括与所述车门玻璃5粘接的连接段及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槽101内的所述第二限位部91,所述车门玻璃5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升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101始终包围所述第二限位部91,所述第二限位部9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1的左侧壁、右侧壁、槽底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1的上表面部分重合的槽顶均间隙配合,所述车门玻璃5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沿车身宽度方向移动,也即沿图3中上下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9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1的槽底或槽顶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的移动,也即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图3中所述第二限位部91的右侧边缘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0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2-4mm的比较大的间隙,避免在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干涉,引起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阻滞。最终,所述车门玻璃5能够在不设置车窗框的前提下平稳升降,并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保持平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二限位槽10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1的具体形状尺寸可以调整,只要二者能够相互限位,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平稳升降,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平齐即可。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四密封件15,所述第四密封件15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1连接,填充所述第二限位部9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1之间的间隙。此种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9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1之间进一步相互限位,也即进一步约束所述车门玻璃5的移动,且扩大了所述第二限位部91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密封件15采用橡胶材质,贴合图3中所述第二限位槽10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四密封件15贴合所述第二限位槽101槽底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91延伸出两个第七唇边151,所述第四密封件15贴合所述第二限位槽101槽顶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91延伸出第八唇边152,所述第七唇边151与所述第八唇边152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1图3中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抵接,以在所述车门玻璃5升降过程中产生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也即沿图3中上下方向的移动时,借助对所述车门玻璃5的抵接,实现对所述车门玻璃5的限位作用。所述第四密封件15还延伸出第九唇边153,所述第九唇边153跨过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之间的间隙,与所述车门玻璃5朝向车内的一侧,也即图3中的下表面抵接,密封了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之间的间隙,提升了外观的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六密封件22,所述第六密封件22采用橡胶材质,设置于图3中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之间,所述第六密封件22延伸出第十唇边221和第十一唇边222,所述第十唇边221朝向所述车门玻璃5延伸,并与图3中所述车门玻璃5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十一唇边222朝向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图3中的左侧面抵接,所述第十唇边221和所述第十一唇边222起到密封缓冲作用,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沿车门内侧方向有柔性缓冲空间。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四密封件15的具体形状尺寸以及唇边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均可以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对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之间进行有效限位即可。
可选地,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第一止位件16或/和第二止位件17。所述第一止位件16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车门玻璃5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6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止位件16抵接;所述第二止位件17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4,所述车门玻璃5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6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止位件17抵接。此种设置,所述车门玻璃5上升到位时,分别撞击所述第一止位件16和所述第二止位件17,进而实现所述车门玻璃5停止上升,可以有效控制所述车门玻璃5的上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位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靠近所述车门顶部2的一端,所述第二止位件17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部4靠近所述车门顶部2的一端,所述第一止位件16与所述第二止位件17均采用橡胶材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止位件16和所述第二止位件17的具体形状尺寸可以调整,也可以采用橡胶以外的其他材质,只要能够在所述车门玻璃5上升到位时,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抵接,控制所述车门玻璃5停止继续上升即可。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车门总成的工作原理:
升降所述车门玻璃5时,与所述车门玻璃5的一侧连接的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上固定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8相互制约,与所述车门玻璃5的另一侧连接的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上固定的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0相互制约,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在升降过程中,并不能产生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的超过预期的移动量,从而保证所述车门玻璃5平稳升降,并在完全升起,也即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6后,所述车门玻璃5与车门左右两侧保持平齐;所述车门玻璃5完全升起后,固定于所述车门顶部2的所述第一密封件11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并限位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车门顶部2连接的所述顶部饰板12保持平齐。最终,所述车门玻璃5升起后,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竖直部4及所述车门顶部2的所述顶部饰板12均保持平齐。
采用本发明车门总成,借助所述第一边缘部件7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8之间的相互约束,以及所述第二边缘部件9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0之间的相互约束,限制所述车门玻璃5沿车身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移动,实现所述车门玻璃5的平稳升降,并使所述车门玻璃5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及所述第二竖直部4保持平齐,同时借助所述第一密封件11对升起后的所述车门玻璃5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对所述车门玻璃5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车门玻璃5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并使升起后的所述车门玻璃5与所述顶部饰板12平齐。最终,使得所述车门玻璃5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竖直部3、所述第二竖直部4及所述车门顶部2均保持平齐,有利于保持整个车门侧面外观的流畅,并降低风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总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底部、车门顶部、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和车门玻璃,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车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车门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底部、所述车门顶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围合成车窗开口,所述车门玻璃与所述车门底部可升降连接,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覆盖所述车窗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边缘部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部;
第一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一边缘部件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移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平齐;
第二边缘部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固定于所述车门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
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二边缘部件沿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限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平齐;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表面,并设置于所述车门玻璃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所述第一密封件限制所述车门玻璃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顶部饰板,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朝向车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平齐;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边缘部件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围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限位部升降,所述第一限位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槽在车身长度方向及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第二边缘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包围所述第二限位部;
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升降,所述第二限位槽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顶部包括:
车门顶部外板;
车门顶部内板;
车门顶部连接件,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连接所述车门顶部外板和所述车门顶部内板,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朝向所述车门顶部内板方向隆起,在朝向车外的一侧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顶部饰板连接,封堵所述顶部饰板与所述车门顶部外板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第一唇边,所述第一唇边延伸至所述车门玻璃升起后与所述顶部饰板之间的间隙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所述第一边缘部件的侧面连接,填充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连接,填充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止位件,所述第一止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车门玻璃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时,所述第一边缘部件与所述第一止位件抵接;或/和,
第二止位件,所述第二止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车门玻璃完全覆盖所述车窗开口时,所述第二边缘部件与所述第二止位件抵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
CN202111564756.5A 2021-12-20 2021-12-20 车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4407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4756.5A CN114407628B (zh) 2021-12-20 2021-12-20 车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4756.5A CN114407628B (zh) 2021-12-20 2021-12-20 车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628A CN114407628A (zh) 2022-04-29
CN114407628B true CN114407628B (zh) 2024-04-02

Family

ID=8126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4756.5A Active CN114407628B (zh) 2021-12-20 2021-12-20 车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76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403A (ja) * 2000-06-15 2002-01-09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サッシュレスドア型車のシール構造
CN208277805U (zh) * 2018-05-30 2018-12-25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车门及含有该车门的汽车
CN208530473U (zh) * 2018-06-28 2019-02-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
CN113696700A (zh) * 2021-10-11 2021-11-26 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齐车门结构
CN113752796A (zh) * 2021-10-12 2021-12-07 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门立柱区域的平齐车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403A (ja) * 2000-06-15 2002-01-09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サッシュレスドア型車のシール構造
CN208277805U (zh) * 2018-05-30 2018-12-25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车门及含有该车门的汽车
CN208530473U (zh) * 2018-06-28 2019-02-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
CN113696700A (zh) * 2021-10-11 2021-11-26 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齐车门结构
CN113752796A (zh) * 2021-10-12 2021-12-07 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门立柱区域的平齐车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628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0197A (en) Automotive vehicle sunroof structure
JP2019509205A (ja) 埋め込み型ガラスの構成に用いられる、フレーム側ガイド部材に挿入領域を有する車両ドア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JP4005593B2 (ja) 昇降ドアガラス支持構造
JPH0248221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04602930A (zh) 车门
CN114407628B (zh) 车门总成及车辆
CN107914556B (zh) 车门窗框结构
JP5232525B2 (ja) 車両用ドア
JP5032608B2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部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CN113696700A (zh) 一种平齐车门结构
KR100333287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고정유리 지지용 웨더스트립의 장착구조
US20210347236A1 (en) Vehicle roof device
CN111923699A (zh) 一种带有面齐平玻璃的汽车门框
JP2020142791A (ja) 自動車
EP1662084A3 (en) Guide for liftable glass panes of vehicle door windows
CN215971063U (zh) 平齐车门结构
JPH046324Y2 (zh)
CN217778323U (zh) 一种新型车门挡水条
KR101240800B1 (ko) 도어프레임 글라스가이드 레일 일체형 브라켓
CN215360862U (zh) 车门玻璃安装结构及汽车
JP3186888B2 (ja) 車両用の平滑窓装置
JPS59186729A (ja) 自動車のドア
JP2014069651A (ja) ドアウィンドウ支持構造
JP2005263057A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207697467U (zh) 一种缓冲式车窗导槽密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