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4431B -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4431B
CN114394431B CN202210122415.0A CN202210122415A CN114394431B CN 114394431 B CN114394431 B CN 114394431B CN 202210122415 A CN202210122415 A CN 202210122415A CN 114394431 B CN114394431 B CN 114394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in
rod
feeding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2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4431A (zh
Inventor
郑鹏程
滕靖
刘盼盼
王胜鹏
高士伟
叶飞
郑琳
王雪萍
桂安辉
冯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122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4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4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24Gas suc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36Arrangements of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0Devices for separating the materials from propellant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输送装置,包括收料设备、输料管道、分离设备和负压设备,输料管道沿纵向方向连通设置在收料设备与分离设备的茶叶进料口之间;负压设备的负压端与分离设备的茶尘排料口连通,用于吸引收料设备内的待处理茶叶经由输料管道进入分离设备;收料设备包括用于获取茶叶的容重信息的称量件,负压设备根据容重信息调节吸引压力。通过将输料管道沿纵向方向设置,可使装置整体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结构布局,有效减少装置在应用时的占地面积;利用相对封闭的管道作为茶叶的输送载体,在负压设备所提供的风力及茶叶自身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实现茶叶的输送、筛分、称重等,既可有效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又可避免发生茶尘飞扬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精制加工通常可分为筛分、切扎、风选、色选、复火匀堆等几个不同的工序或工序组合,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毛茶的整理,使茶条大小、长短基本一致,并同时剔除毛茶中的夹杂物,保证茶叶外形的美观和内质的纯净,从而达到成品茶的规格要求。而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则通常需要茶叶输送装置来实现。
目前,现有的茶叶输送装置主要有鹅颈式和立式输送装置两种;其中,鹅颈式输送装置通常为平面敞开式结构,其通过设置的振动式传送带实现茶叶物料的输送,但存在占地面积大、灰尘大等问题;立式输送装置通常为管道封闭式结构,其通过设置于管道内的传送带实现茶叶物料的输送,虽然不易产生茶尘飞扬的问题,但由于茶叶物料很容易卡滞在传送带与管道内壁之间,造成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输送装置,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茶叶输送效果显著的目的。
一种实例中提供一种茶叶输送装置,包括:
收料设备,包括收料仓和称量件,所述收料仓用于收集待处理茶叶;所述称量件装设于收料仓,用于获取并输出所述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
分离设备,用于筛分待处理茶叶,以剔除待处理茶叶中的茶尘废料,所述分离设备具有茶叶出料口、茶叶进料口和茶尘排料口,所述茶叶出料口用于排出剔除茶尘废料后的待处理茶叶;
输料管道,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输料管道的上端口与茶叶进料口连通设置,所述输料管道的下端口与收料仓连通设置;以及
负压设备,用于起负压吸引作用,以使所述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经输料管道进入分离设备,并使茶尘废料自所述分离设备排出;所述负压吸引设备的负压端与茶尘排料口连通设置,且所述负压设备被配置为能够根据称量件输出的容重信息调节吸引压力。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料仓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料仓和分料仓,所述称量件和入料仓固定设置于预设位置,所述分料仓固定设置于称量件,且所述分料仓以相对于入料仓浮动的方式布置在入料仓的下方,所述输料管道的下端口与分料仓连通设置。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料设备还包括拨料件,所述拨料件邻近入料仓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用于使待处理茶叶分散地撒落至所述入料仓;
和/或所述收料设备还包括给料件,所述给料件远离入料仓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用于驱使所述入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进入分料仓。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仓包括相互连通的料斗部和料筒部,所述料斗部沿料筒部的径向布置在料筒部的上方侧,所述料筒部具有用于与分料仓连通设置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料筒部的一端,并沿所述料筒部的径向分布在料筒部的下方侧;
所述给料件包括给料驱动件和给料螺杆,所述给料螺杆沿料筒部的轴向装设于料筒部内;所述给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给料螺杆,以驱使所述给料螺杆在料筒部内转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仓包括多个料筒部,多个所述料筒部并行设置,每个所述料筒部均对应有一个给料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料件包括:
拨料杆,装设于所述入料仓内,所述拨料杆具有轴杆部和多个料杆部,多个所述料杆部间隔地排布在轴杆部上,且所述料杆部在轴杆部的径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以及
拨料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拨料杆在入料仓内转动,所述拨料驱动件的本体固定装设于入料仓的外侧,所述拨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轴杆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料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贯穿入料仓的侧壁设置的第一卡轴和第二卡轴,所述轴杆部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卡轴,所述轴杆部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卡轴,所述拨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二卡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料件还包括调节板、导向杆和缓冲弹簧,所述调节板布置于入料仓的外侧,所述导向杆以平行于轴杆部的方式贯穿调节板设置,所述导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与入料仓固定;
所述缓冲弹簧套置于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与调节板之间;所述第一卡轴可转动地贯穿调节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卡轴被构造能够随调节板沿导向杆移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料件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拨料杆,两个所述拨料杆中的一者为主动料杆、另一者为从动料杆,所述主动料杆的一端与拨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连接,所述主动料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料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啮合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尘设备,用于收集或排出茶尘废料,所述排尘设备与负压设备的正压端连通设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包括收料设备、输料管道、分离设备和负压设备,输料管道沿纵向方向连通设置在收料设备与分离设备的茶叶进料口之间;负压设备的负压端与分离设备的茶尘排料口连通,用于吸引收料设备内的待处理茶叶经由输料管道进入分离设备;收料设备包括用于获取茶叶的容重信息的称量件,负压设备根据容重信息调节吸引压力。通过将输料管道沿纵向方向设置,可使装置整体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结构布局,有效减少装置在应用时的占地面积;利用相对封闭的管道作为茶叶的输送载体,在负压设备所提供的风力及茶叶自身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实现茶叶的输送、筛分、称重等,既可有效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又可避免发生茶尘飞扬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中收料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中收料设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一)。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中收料设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二)。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中拨料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中给料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收料设备;11、称量件;12、入料仓;12a、料斗部;12b、料筒部;13、分料仓;14、基座;15、拨料件;15a、拨料驱动件;15b、轴杆部;15c、料杆部;15d、第一卡轴;15e、第二卡轴;15f、调节板;15g、导向杆;15h、缓冲弹簧;15k、第一齿轮;15m、第二齿轮;16、给料件;16a、给料驱动件;16b、给料螺杆;
20、输料管道;30、分离设备;30a、茶叶出料口;30b、茶叶进料口;30c、茶尘排料口;40、负压设备;50、控制设备;60、排尘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茶叶输送装置,例如一种可用于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在不同工序间进行茶叶输送的茶叶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收料设备10、输料管道20、分离设备30和负压设备40,下面分别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收料设备10主要用于接收或收集待处理茶叶,并对收集的待处理茶叶进行测重;如,接收由人工直接填加的毛茶;又如,接收由某一工序设备排出的半成品茶叶。该收料设备10包括称量件11和收料仓;其中,收料仓的整体轮廓形态大致呈漏斗式结构,具有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该收料仓主要用于为待处理茶叶的收集和中转提供结构空间,以实现输送装置整体对待处理茶叶的收集;称量件11则装设于收料仓,其可以是称重传感器等感应器件,也可以是具有完整结构构造或者完备功能的重量测量装置,主要用于实时获取并输出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该容重信息可以理解为是单位容积内物体的重量)。
请参阅图1和图2,输料管道20主要起到对待处理茶叶进行输送和空气引流的作用,就输送装置整体的应用环境空间而言,输料管道20沿纵向方向以竖直或者倾斜的方式布置在应用环境空间内;就输料管道20自身而言,其具有两个沿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端口,为便于描述,将位于下方的端口定义为输料管道20的下端口,将位于上方的端口定义为输料管道20的上端口;其中,输料管道20的下端口与收料仓的出料口连通设置,用于供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以及空气进入输料管道20内并混合,而输料管道20的上端口则用于供待处理茶叶与空气的混合物自输料管道20内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及的“纵向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的,可以是与水平面正交垂直的竖直方向(或上下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水平面呈上下倾斜的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2,分离设备30主要起到对待处理茶叶进行筛分的作用,以通过剔除待处理茶叶中的茶尘废料(如粉尘、杂物、茶叶碎屑等),可最终得到复合要求的标准茶叶。该分离设备具有茶叶出料口30a、茶叶进料口30b和茶尘排料口30c;其中,茶叶出料口30a主要用于经过分离筛分得到的标准茶叶从分离设备30内排出,以实现对标准茶叶的收集,以便对标准茶叶继续进行筛分或者切扎、风选、色选、复火匀堆等工艺处理。茶叶进料口30b则与输料管道20的上端口连通设置,以便输料管道20内的待处理茶叶与空气的混合物能够进入分离设备30;茶尘排料口30c则主要用于经分离筛分而出的茶尘废料自分离设备30内排出。该分离设备30可采用旋风式分离器或者旋风式除尘器,利用该类分离器固有的结构功能特点,使得待处理茶叶与空气的混合物能够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使茶尘废料与大部分茶叶分离,从而分别形成标准茶叶和茶尘废料,以便标准茶叶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茶叶出料口30a排出,而茶尘废料则可随流动的气流从茶尘排料口30c排出。
具体实施时,分离设备30沿纵向方向布置在应用空间环境内,一方面可以茶叶进料口30b与茶尘排料口30c在装置整体的上方空间完成对接连通装配,以减小设备整体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可使得茶叶出料口30a自然地位于分离设备30整体的下方空间,以便标准茶叶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排出。
请参阅图1和图2,负压设备40主要用于产生负压吸附力,以起到负压吸引或引流的作用,其主要由电机和风机组合搭建而成;其中,风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轴流式风机或离心式风机。该负压设备40的负压端(亦可理解为是吸风口)与茶尘排料口30c连通设置;在负压设备40启动后,利用负压设备40、分离设备30、输料管道20之间所建立的相对封闭的管道连接关系,可在输料管道20的下端口侧产生过真空效应,从而对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产生负压吸引作用力,促使待处理茶叶随气流进入输料管道20内,以形成茶叶与空气的两相流;通过对负压设备40的转速或者吸风风量的调控,可在待处理茶叶与空气的混合物进入分离设备30内后完成对待处理茶叶的筛分分离处理,从而使茶尘废料随气流从分离设备30内排出,而标准茶叶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分离设备30的茶叶出料口30a排出。
具体实施时,可将负压设备40与称量件11进行关联设置,使得负压设备40能够根据称量件11所输出的容重信息来实时调整吸引压力(即:转速或者吸风风量),以确保对待处理茶叶的输送及筛分效果;具体地,如利用控制设备50来接收称量件11输出的容重信息,控制设备50根据容重信息向负压设备40下发相关联的控制指令。
其一,通过将输料管道20沿纵向方向进行设置,可以为其他功能设备(如分离设备30和负压设备40等)以更为紧凑的方式进行组合装配创造条件,使关联设备之间的连通管道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结构布局,能够有效减少输送装置在应用时的占地面积,使其不受生产环境的地形限制。
其二,利用输料管道20、分离设备30和负压设备40可构建出的相对封闭的输送通道,使待处理茶叶在输送和处理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茶尘飞扬等问题,通过对茶尘废料的统一收集和处理,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干净卫生,又可以防止经处理得到的标准茶叶不受污染。
其三,利用称量件11与负压设备40的配合,可根据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对负压设备40的吸引压力进行适时调控,使需要的待处理茶叶的各组成部分能够依靠负压设备40所提供的风力进行流动,并在输送过程中剔除如茶尘废料等杂物,而比重较大的杂物或者不需要的茶叶则可因重力因素的影响不被输料管道20吸取,而滞留在收料设备10的收料仓内,通过对收料仓的结构设置,将该部分杂物或茶叶最终排出;如此,不易造成管道堵塞,确保输送工序的顺利进行。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7,收料仓包括入料仓12和分料仓13;其中,入料仓12的入口相当于收料仓的进料口,分料仓13的出口相当于收料仓的出料口,而入料仓12的出口则可通过如柔性管道等部件与分料仓13的入口连通设置,以使得分料仓13以相对于入料仓12浮动的方式布置在入料仓12的下方侧;同时,入料仓12和称量件11固定设置于预设位置,如入料仓12以近似于悬空的方式架设并固定在基座14上,而称量件11则可直接固定在基座14上并未与入料仓12的下方侧;分料仓13则固定设置在称量件11上,以借助称量件11来承载或支承分料仓13。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入料仓12接收并收集待处理茶叶,使待处理茶叶经由入料仓12落入分料仓13中;此时,可利用称量件11适时地对分料仓13进行测重,从而最终获取分料仓13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由于分料仓13是以浮动的方式与入料仓12连通设置的,故可最大程度低降低入料仓12及其收集的待处理茶叶对称量件11获取的容重信息所造成的干扰,以确保负压设备40的吸引压力(如吸风量)能够与待进入输料管道20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相匹配。同时,对于比重较大的杂物可通过容重信息的变化来提示清理或者根据容重信息的变化适时地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入料仓12,直接利用分料仓13来接收或收集待处理茶叶,并同时通过称量件11完成对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的获取。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7,收料设备10还包括拨料件15和给料件16;其中,拨料件15邻近入料仓12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12,主要用于将进入入料仓12内的待处理茶叶预先打散或捣匀,使待处理茶叶能够分散地撒落在入料仓12并最终能够进入分料仓13,从而避免因待处理茶叶堆积而影响负压吸引效果,使分料仓13内的茶叶能够顺畅地被吸入输料管道20内。给料件16则远离入料仓12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12;具体实施时,给料件16可装设于入料仓12的出口处,主要用于撒落在入料仓12内的待处理茶叶推入分料仓13内,从而在称量件11获取分料仓13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的过程中,借助负压设备40和输料管道20的配合实现对待处理茶叶的吸取。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拨料件15与给料件16也可择一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收料仓中连续且定量地填加待处理茶叶时,通过对控制设备50的功能配置,使其仅接收一次称量件11输出的容重信息即可,从而直接将负压设备40的转速或者吸风风量与该容重信息进行匹配即可,以避免反复地对负压设备40进行调控;或者可周期性地获取称量件11输出的容重信息,以确保负压设备40的转速或者吸风风量能够与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保持一定的匹配关系。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7,入料仓12包括相互连通设置的料斗部12a和料筒部12b;其中,料斗部12a沿料筒部12b的径向布置在料筒部12b的上方侧,料斗部12a的入口作为入料仓12的入口或者收料仓的进料口,具体实施时,可将拨料件15装设于料斗部12a。料筒部12b则主要用于为给料件16提供结构装配及动作空间,在料筒部12b的轴向端部则设置有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即为料筒部12b的出料口或者入料仓12的出口,以该开口结构为料筒部12b的出料口进行表述,该出料口沿料筒部12b的径向分布在料筒部12b的下方侧。
相适应地,请参阅图7,给料件16包括给料驱动件16a和给料螺杆16b;其中,给料螺杆16可通过轴承等配套部件可转动地装设于料筒部12b内,该给料螺杆16具体可由轴杆部分以及沿轴杆部分的轴向连续围绕并延伸的螺旋齿片部分组合而成;而给料驱动件16a则可采用马达等动力器件,其本体固定安装料筒部12b的轴向端侧、动力端则耦合连接给料螺杆16b,以使得给料驱动件16a能够驱使给料螺杆16b在料筒部12b内转动。利用料筒部12b的出料口位于其轴向端部的结构特点以及给料螺杆16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待处理茶叶经料斗部12a进入料筒部12b内时,可将待处理茶叶连续地推送至料筒部12b的出料口,从而最终进入分料仓13内。
本实施例中,入料仓12设置有两个料筒部12b,两个料筒部12b相互并行设置,并且两者的入口同时与料斗部12a连通、出料口则同时与分料仓13连通,而每个料筒部12b均对应地装设有一个给料件16;以此,可有利于增加待处理茶叶的推送量,以为后续功能部件(如输料管道20)提供充裕的茶叶,实现茶叶的大量输送。当然,料筒部12b也可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更多数量,具体取决于负压设备40、输料管道20以及分离设备30的功能配置。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拨料件15包括拨料驱动件15a和拨料杆;其中,拨料杆以能够在入料仓12(具体副料斗部12a)内转动的方式装设于入料仓12内,该拨料杆具有一体构造成型的轴杆部15b和多个料杆部15c;多个料杆部15c间隔地设置在轴杆部15b上,且料杆部15c在轴杆部15b的径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以使得料杆部15c相对于轴杆部15b呈现出杆状结构物或者齿状结构物;具体实施时,多个料杆部15c可以采用规则排布的方式布置在轴杆部15b上,如若干料杆部15c沿轴杆部15c的周向均匀且间隔排布,以形成一组料杆部15c,而多多料杆部15c则沿轴杆部15b的轴向均匀且间隔排布;当然,多个料杆部15c也可采用不规则或者无序的方式布置在轴杆部15b上。拨料驱动件15a的本体固定装设在入料仓12的外侧、动力端耦合连接轴杆部15b,以便驱使拨料杆在入料仓12内转动,从而借助料杆部15c在轴杆部15b上的结构布局方式,在拨料杆转动的过程中,将待处理茶叶打散或捣匀,使待处理茶叶均匀分散地撒落在入料仓12内。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拨料件15还包括第一卡轴15d和第二卡轴15e,第一卡轴15d和第二卡轴15e可分别借助轴承等辅助配件以可转动地方式贯穿入料仓12(具体如料斗部12a)的侧壁设置;轴杆部15b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卡轴15d位于入料仓12内的端部,轴杆部15b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卡轴15e位于入料仓12内的端部,而拨料驱动件15a的动力端则耦合连接至第二卡轴15e位于入料仓12外的端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在轴杆部15b与对应的卡轴之间设置卡接结构(如榫槽+榫卯结构),实现轴杆部15b与卡轴之间的组合装配。如此,可便于对拨料杆进行快速的拆装维护。当然,也可采用如锁固等其他可拆卸方式对拨料杆与卡轴进行拆装组合。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拨料件15还包括调节板15f、导向杆15g和缓冲弹簧15h,为便于描述,将导向杆15g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定义为导向杆15g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调节板15f布置在入料仓12的外侧,导向杆15g以平行于拨料杆(具体如轴杆部15b)的方式贯穿调节板15f设置,并且导向杆15g的第一端与入料仓12固定(如螺纹锁固、卡接固定等),导向杆15g的第二端则位于调节板15f背向入料仓12的一侧;缓冲弹簧15h套置在导向杆15g上,并且该缓冲弹簧15h的一端与导向杆15g的第二端连接(如抵接)、另一端与调节板15f连接(如抵接)。
如此,使得调节板15f能够在缓冲弹簧15h的弹性作用下沿导向杆15g靠近或者远离入料仓12,借助调节板15f的该特点,可将第一卡轴15d固定设置在调节板15f上,使其能够随调节板15f沿导向杆15g移动,从而在轴杆部15b与第一卡轴15d之间建立可调节的结构连接关系;一方面,通过调节导向杆15g与入料仓12之间的间距可对缓冲弹簧15h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以便将第一卡轴15d稳固地压制在轴杆部15b的端部,确保两者之间结构装配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在料杆部转动拨料的过程中,若受到较大搅拌阻力,则可利用缓冲弹簧15h的弹性作用力,驱使调节板15f带动第一卡轴15d朝远离轴杆部15b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卡轴15d和第二卡轴15e松开轴杆部15b,以避免因拨料驱动件15a发生堵转、料杆部强制转动而造成部件受损。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拨料件15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拨料杆,就两个拨料杆的料杆部15c之间的结构布局关系而言,料杆部15c可沿轴杆部15b的轴向呈现出两两交错排布的方式,也可采用两两相对的布置方式。同时,两个拨料杆中的一者作为主动料杆与拨料驱动件15a连接、另一者则作为该主动料杆的从动料杆。在主动料杆与拨料驱动件15a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5k,在从动料杆的对应端则设置有第二齿轮15m,第一齿轮15k与第二齿轮15m同步啮合连接,从而借助拨料驱动件15a输出的动力,在两个齿轮的配合下,可使得主动料杆部分带动从动料杆部分进行转动,以此通过两者上的料杆部15c将待处理茶叶拨散捣匀。具体实施时,第一齿轮15k和第二齿轮15m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卡轴15d上,并借助调节板15f将两个第一卡轴15d(即:从动料杆和主动料杆分别对应的第一卡轴15d)进行结构整合,以实现对两个轴杆部15b的同步拆装和调节。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输送装置,还包括排尘设备60,该排尘设备60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置:如,采用湿式除尘器或者如旋风式除尘器等干式机械除尘器;又如,采用延伸至环境空间外的排尘管道等。具体实施时,排尘设备60与负压设备40的正压端连通设置,以使得负压设备40将其吸取茶尘废料排送至排尘设备60;同时,排尘设备60可布置在输料管道20的上方空间,以为减小装置整体的占地面积以及增强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创造条件。
具体而言,在负压设备40所产生的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经分离设备30分离而出的茶尘废料可经由茶尘排料口30c进入负压设备40后,再进入排尘设备60;从而利用排尘设备60截留收集茶尘废料或者将茶尘废料自输送装置的应用环境空间内排出,以避免应用环境空间内发生茶尘废料飞扬等问题。
请参阅图5和图7,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设备50,其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诸如控制箱、控制器、显示屏、开关按钮、压力传感器和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器件组合搭建而成;具体实施时,可将控制设备50与负压设备40、拨料件15、给料件16、称量件11等进行关联连接,以便利用控制设备50来接收称量件11输出的信息以及控制相关设备执行相应的作业模式;如,利用控制设备对负压设备40的启停、运行参数(如吸风风量、转速)、输料管道20内的管道压力等进行设定或监控,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控茶叶输送装置,实现对茶叶的输送及分离处理。
请结合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茶叶输送方法,该方法可基于前述实施例的茶叶输送装置来实现;该方法包括步骤100至步骤300;下面分别说明。
步骤100,获取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
具体地,茶叶精制加工的过程中,在将待处理茶叶连续投放至收料设备10时,可借助称量件11对分料仓13内的待处理茶叶进行称重测量,以获取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
步骤200,根据获取的容重信息,预设负压设备40的转速,从而预设负压设备40的吸风风量或者吸引压力。
具体地,由于茶叶中所混含的各成分的比重不同,欲要在茶叶的输送过程中通过分离设备30(以及风力和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剔除茶叶中所混杂的杂质(如茶叶碎屑、尘土颗粒等),往往需要对风力大小进行设定,以便茶尘废料能够与大部分茶叶分离。因此,根据茶叶的容重来设定负压设备40的运行参数,可确保茶尘废料能够从对应的茶叶中分离而出;通常情况下,负压设备40最为直观的参数即为转速,故通过对负压设备40的运行的转速设定,即可实现对负压设备40的吸风风量的设定。
一个实施例中,可按如下机制建立茶叶容重与负压设备40运行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茶叶输送工序的快速执行;具体地,当茶叶的容重信息小于等于100g/L时,负压设备40的吸风风量为2000m3/h;当茶叶的容重信息为100g/L-200g/L时,负压设备40的吸风风量为3000m3/h;当茶叶的容重信息大于等于200g/L时,负压设备40的吸风风量为4000m3/h。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容重信息与吸风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适度调整。
步骤300,负压设备40启动并按预设转速运行,以吸取待处理茶叶并使待处理茶叶顺序地经过输料管道20和分离设备30。
具体地,当根据容重信息完成对负压设备40的运行参数的设定后,即可启动负压设备40,使其按预设参数运行,从而在待处理茶叶经过相应功能设备后,即可完成茶叶的输送处理,包括茶叶的分离筛分以及茶尘废料的收集处理。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7)

1.一种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料设备,包括收料仓、称量件和拨料件,所述收料仓用于收集待处理茶叶,所述收料仓包括通过柔性管道相互连通的入料仓和分料仓,且所述分料仓布置在入料仓的下方;所述称量件和入料仓固定设置于预设位置,且所述分料仓固定设置于称量件,所述称量件用于获取并输出分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的容重信息;所述拨料件邻近入料仓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用于使待处理茶叶分散地撒落至所述入料仓;
分离设备,用于筛分待处理茶叶,以剔除待处理茶叶中的茶尘废料,所述分离设备具有茶叶出料口、茶叶进料口和茶尘排料口,所述茶叶出料口用于排出剔除茶尘废料后的待处理茶叶;
输料管道,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输料管道的上端口与茶叶进料口连通设置,所述输料管道的下端口与分料仓连通设置;以及
负压设备,用于起负压吸引作用,以使所述收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经输料管道进入分离设备,并使茶尘废料自所述分离设备排出;所述负压设备的负压端与茶尘排料口连通设置,且所述负压设备被配置为能够根据称量件输出的容重信息调节吸引压力;
其中,所述拨料件包括拨料驱动件和并行设置的两个拨料杆,所述拨料杆装设于所述入料仓内,所述拨料杆具有轴杆部和多个料杆部,多个所述料杆部间隔地排布在轴杆部上,且所述料杆部在轴杆部的径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两个所述拨料杆中的一者为主动料杆、另一者为从动料杆;
所述拨料驱动件用于驱使拨料杆在入料仓内转动,所述拨料驱动件的本体固定装设于入料仓的外侧,所述拨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主动料杆的轴杆部的一端;所述主动料杆的轴杆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料杆的轴杆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啮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设备还包括给料件,所述给料件远离入料仓的入口装设于入料仓,用于驱使所述入料仓内的待处理茶叶进入分料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仓包括相互连通的料斗部和料筒部,所述料斗部沿料筒部的径向布置在料筒部的上方侧,所述料筒部具有用于与分料仓连通设置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料筒部的一端,并沿所述料筒部的径向分布在料筒部的下方侧;
所述给料件包括给料驱动件和给料螺杆,所述给料螺杆沿料筒部的轴向装设于料筒部内;所述给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给料螺杆,以驱使所述给料螺杆在料筒部内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仓包括多个料筒部,多个所述料筒部并行设置,每个所述料筒部均对应有一个给料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贯穿入料仓的侧壁设置的第一卡轴和第二卡轴,所述轴杆部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卡轴,所述轴杆部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卡轴,所述拨料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二卡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件还包括调节板、导向杆和缓冲弹簧,所述调节板布置于入料仓的外侧,所述导向杆以平行于轴杆部的方式贯穿调节板设置,所述导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与入料仓固定;
所述缓冲弹簧套置于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与调节板之间;所述第一卡轴可转动地贯穿调节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卡轴被构造能够随调节板沿导向杆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尘设备,用于收集或排出茶尘废料,所述排尘设备与负压设备的正压端连通设置。
CN202210122415.0A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Active CN114394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2415.0A CN114394431B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2415.0A CN114394431B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431A CN114394431A (zh) 2022-04-26
CN114394431B true CN114394431B (zh) 2023-05-30

Family

ID=8123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2415.0A Active CN114394431B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44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9782A1 (de) * 2007-01-24 2008-07-30 Jörg Meyer Schnittgerät
CN103053274A (zh) * 2012-11-06 2013-04-2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微型螺旋采茶机
CN105075518A (zh) * 2014-05-21 2015-11-25 新昌县东茗乡宝昱机械厂 茶叶剪切风选一体化装置
CN112369203A (zh) * 2020-11-06 2021-02-19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滚筒式刀具茶叶采摘机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9782A1 (de) * 2007-01-24 2008-07-30 Jörg Meyer Schnittgerät
CN103053274A (zh) * 2012-11-06 2013-04-2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微型螺旋采茶机
CN105075518A (zh) * 2014-05-21 2015-11-25 新昌县东茗乡宝昱机械厂 茶叶剪切风选一体化装置
CN112369203A (zh) * 2020-11-06 2021-02-19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滚筒式刀具茶叶采摘机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431A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3867B1 (ko) 곡물 및 고춧가루 제조기
CN212611040U (zh) 一种多级处理自动开棉机
CN108906626B (zh) 一种基于动力摇晃和动力抖动的循环式葡萄干风选装置
CN111266154A (zh) 一种食堂剩余饭菜回收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14394431B (zh) 一种茶叶输送装置
CN105080837A (zh) 一种标签纸与聚酯瓶片的分离装置
CN109221507A (zh) 一种用于茶包内茶叶制造的混合粉碎装置
KR101438321B1 (ko) 부품 공급장치
CN204996717U (zh) 一种标签纸与聚酯瓶片的分离装置
CN204996710U (zh) 一种标签纸与聚酯瓶片的分离系统
CN212092654U (zh) 一种涂料粉末自动筛分装置
CN211412668U (zh) 一种筛分效果好的建筑施工用沙子筛分装置
CN212791134U (zh) 一种矿渣微粉生产线
CN211358997U (zh) 一种谷物平衡餐生产用研磨装置
CN114522888A (zh) 一种小麦筛分除杂装置
CN208912302U (zh) 调料磨粉设备
CN208906134U (zh) 一种调料磨粉设备
CN112517404A (zh) 一种茶籽油深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
CN105057206A (zh) 一种标签纸与聚酯瓶片的分离系统
CN112371498A (zh) 一种颗粒物料加工用筛分设备
CN201403297Y (zh) 联合去翅精选机
CN109013346A (zh) 一种草莓自动分拣装置
KR200453178Y1 (ko) 곡물선별기
CN206731552U (zh) 一种谷物清选筛分装置
CN115155760B (zh) 一种用于蛋鸡饲料加工的筛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