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1080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91080A CN114391080A CN202080064332.XA CN202080064332A CN114391080A CN 114391080 A CN114391080 A CN 114391080A CN 202080064332 A CN202080064332 A CN 202080064332A CN 114391080 A CN114391080 A CN 1143910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mode
- airflow
- wide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5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for cyclical variation of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空调室内机(10)构成为能够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的朝向进行变更。空调室内机(10)具有进行通常模式和宽阔模式的切换的控制部(40)。控制部(40)在空调负荷比规定值高时,切换为宽阔模式,并且,在宽阔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至少在上下方向上扩大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气流到达的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为了避免空调室内机的风吹到人而产生风感,作为人感觉不到风而均匀地对房间整体进行空气调节的气流,使用环流气流、垂直气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7/043492 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气流在房间整体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因此,不适合用户立即加热或冷却身体。此外,为了利用专利文献1的空调室内机均匀地对房间整体进行空气调节,对布局、家具配置、空调室内机的设置场所等产生限制。进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如运转开始时那样空调负荷高的情况下,吸入温度(室内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变大,其结果是,无法避免使用户感觉到风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空调负荷高的情况下也抑制风感,且能够立即对用户的身体进行加热或冷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构成为能够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的朝向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进行通常模式和宽阔模式的切换的控制部40,所述控制部40在空调负荷比规定值高时,切换为所述宽阔模式,并且,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所述通常模式相比,至少在上下方向上扩大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所述气流到达的范围。
在第1方式中,当空调负荷变高时,切换为宽阔模式,由此,与通常模式相比,使吹出温度接近吸入温度而抑制风感,并且,能够利用扩展的气流立即对用户的身体进行加热或冷却。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风扇14,该风扇14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空气,并且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吹出该空气,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该宽阔模式的开始前相比,提高所述风扇14的转速。
在第2方式中,在宽阔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在扩大了气流到达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吹出速度与通常模式相同。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或2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所述通常模式相比,减小吸入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
在第3方式中,不增大空调能力就能够维持吹出速度,并且,与通常模式相比,能够抑制风感。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所述宽阔模式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通常模式。
在第4方式中,能够抑制在制冷过程中在空调室内机产生结露。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4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40根据在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所述宽阔模式的所述气流到达的范围的内外是否存在人,进行所述通常模式和所述宽阔模式的切换。
在第5方式中,能够根据空调对象空间中的人的存在状态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热交换器13,该热交换器13与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对该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的所述宽阔模式中,使所述热交换器13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比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露点温度低。
在第6方式中,能够一边除湿一边制冷。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在第1~6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使所述气流的吹出速度变动。
在第7方式中,能够吹出与舒适的自然风相似的气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运转停止时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以上吹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以斜吹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以宽阔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以下吹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宽阔模式和通常模式的差异的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以宽阔模式吹出的气流的风速分布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以通常模式吹出的气流的风速分布的一例的图。
图9是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以宽阔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的范围。
(实施方式)
<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的运转停止时的剖视图,图2是该空调室内机10的运转时的剖视图。
空调室内机10是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侧壁的壁挂型。空调室内机10主要具有主体机壳11、热交换器13、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空调室内机10构成为能够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的朝向进行变更。
主体机壳11具有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背面板11c和底面板11d。在主体机壳11的内部收纳有热交换器13、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等。
顶面部11a位于主体机壳11的上部。在顶面部11a的前部设置有吸入口(图示省略)。
前面面板11b构成空调室内机10的前面部,具有没有吸入口的平坦形状。前面面板11b的上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顶面部11a,由此,能够使前面面板11b以铰链式进行动作。
热交换器13和风扇14安装于底框16。热交换器13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对该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在侧面观察时,热交换器13具有两端朝向下方屈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风扇14位于该热交换器13的下方。风扇14例如是横流风扇,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3而向室内吹出。
在底面板11d设置有吹出口15。吹出口15是将横向(与图1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长边的长方形的开口。
沿着吹出口15中的背面板11c侧的长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以下有时称为吹出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第1风向调整板31。第1风向调整板31也可以由具有与吹出口15相同程度的长度且未被分割的一张板构成。第1风向调整板31由马达(图示省略)来驱动,不仅能够对吹出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还能够对吹出口15进行开闭。第1风向调整板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
沿着吹出口15中的前面面板11b侧的长边设置有第2风向调整板32。第2风向调整板32也可以由具有与吹出口15相同程度的长度且未被分割的一张板构成。第2风向调整板32能够利用马达(图示省略)在前后方向上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第2风向调整板32在运转停止时被收纳于收纳部130中,该收纳部130设置于底面板11d。
吹出口15利用吹出流路18而与主体机壳11的内部连接。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15沿着底框16的背面侧涡旋件17形成。背面侧涡旋件17是构成底框16的一部分的间隔壁,以与风扇14对置的方式弯曲。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位于吹出口15的周缘附近。在主体机壳11,以隔着吹出流路18而与背面侧涡旋件17面对的方式设置有前面侧涡旋件19。
室内空气借助风扇14的工作,从顶面部11a的吸入口经由热交换器13被吸入到风扇14,并从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15吹出。通过吹出流路18的空气沿着背面侧涡旋件17前进,在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的切线方向上被输送。
例如,从前面面板11b侧观察主体机壳11,控制部40位于热交换器13和风扇14的侧方。控制部40进行后述的吹出模式的切换、风扇14的转速控制、第1风向调整板31和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动作控制、热交换器13的温度控制等。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在吹出流路18中的比第1风向调整板31靠近风扇14处设置垂直风向调整板。该垂直风向调整板具有多个叶片和连结该多个叶片的连结杆。利用马达(图示省略)使连结杆沿着吹出口15的长度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由此,多个叶片以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状态为中心左右摆动。
<第1风向调整板的结构和动作>
在第1风向调整板31关闭了吹出口15的状态下,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外表面31a被精加工成位于底面板11d的外表面的延长线上。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参照图2)也被精加工成与外表面31a大致平行。
在吹出口15周缘中的背面板11c侧(背面侧涡旋件17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第1风向调整板31的转动轴311。第1风向调整板31的根部和转动轴311保持规定的间隔而被连结。转动轴311与固定于主体机壳11的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轴连结。
通过使转动轴31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1风向调整板31的末端部以远离吹出口15的方式进行动作,打开吹出口15。相反,通过使转动轴31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1风向调整板31的末端部以接近吹出口15的方式进行动作,关闭吹出口15。
在第1风向调整板31打开吹出口15的状态下,从吹出口15吹出的吹出空气大致沿着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流动。即,大致沿着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的切线方向吹出的气流的朝向由第1风向调整板31来变更。
<第2风向调整板的结构和动作>
在第2风向调整板32收纳于收纳部130中的状态下,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被精加工成位于底面板11d的外表面的延长线上。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内表面32b被精加工成沿着收纳部130的表面。
在吹出口15周缘中的前面面板11b侧(前面侧涡旋件19的末端附近)设置有第2风向调整板32的转动轴321。即,第2风向调整板32以与前面侧涡旋件19连续的方式设置。第2风向调整板32的根部和转动轴321被连结。转动轴321与固定于主体机壳11的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轴连结。
通过使转动轴32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2风向调整板32的末端部远离收纳部130。相反,通过使转动轴32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2风向调整板32的末端部接近收纳部130,最终被收纳于收纳部130中。
<吹出空气的方向控制>
空调室内机10在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加湿运转、送风运转中,均对第1风向调整板31和第2风向调整板32等进行控制,由此,例如,能够将“上吹模式”、“斜吹模式”、“宽阔模式”和“下吹模式”的各吹出模式相互切换。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上吹模式”、“斜吹模式”和“下吹模式”统称为“通常模式”。此外,吹出模式的种类、吹出方向能够由用户经由遥控器等来选择,还能够由控制部40自动设定。
图2~图5是使空调室内机10以“上吹模式”、“斜吹模式”、“宽阔模式”和“下吹模式”分别运转时的剖视图。
在“上吹模式”中,如图2所示,控制部40使第1风向调整板31转动直到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朝向比水平方向稍微靠斜下方向的位置为止,并且,使第2风向调整板32转动直到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朝向比水平方向稍微靠斜上方向的位置。由此,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通过第1风向调整板31与第2风向调整板32之间,沿着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前进,成为在室内整体循环的环流气流。
在“斜吹模式”中,如图3所示,控制部40使第1风向调整板31转动直到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大致朝向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的切线方向的位置为止,并且,使第2风向调整板32转动直到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大致朝向水平方向的位置为止。由此,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通过第1风向调整板31与第2风向调整板32之间,直接向斜下方向前进。在“斜吹模式”中,能够使吹出风量最大。
在“宽阔模式”中,如图4所示,控制部40使第1风向调整板31转动直到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朝向比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的切线方向稍微靠向下方向的位置为止,并且,使第2风向调整板32转动直到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朝向比水平方向稍微靠斜下方向的位置为止。由此,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利用附壁效应被分成沿着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前进的气流D1和沿着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前进的气流D2而向斜下方向前进。即,利用第1风向调整板31使气流向下方向扩大,利用第2风向调整板32使气流向上方向扩大。其结果是,在“宽阔模式”中,与其他“通常模式”相比,能够至少在上下方向上扩大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气流到达的范围。
另外,也可以如下设置第1风向调整板31、第2风向调整板32:在从吹出口15吹出气流时,气流也能够通过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外表面31a侧、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内表面32b侧,以使该气流不容易从背面侧涡旋件17、前面侧涡旋件19剥离。
在“下吹模式”中,如图5所示,控制部40使第1风向调整板31转动直到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朝向比铅垂下方向更向背面板11c侧稍微倾斜的方向的位置为止,并且,使第2风向调整板32转动直到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朝向比铅垂下方向更向背面板11c侧稍微倾斜的方向的位置为止。由此,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通过第1风向调整板31与第2风向调整板32之间,沿着空调对象空间的侧壁前进,成为在室内整体循环的环流气流。
<宽阔模式>
图6是示出空调室内机10中的“宽阔模式”和“通常模式(“斜吹模式”)”的差异的图。
如图6所示,假设以在空调对象空间中吹出口15的位置成为从地面起高度2m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空调室内机10、且身高1.6m的人站在从吹出口15向前方分开1m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通常模式”中,吹出空气仅吹到人的上半身。
与此相对,在“宽阔模式”中,吹出空气到达的范围与“通常模式”相比在上下方向上扩大,因此,能够使吹出空气吹到人的全身。
在“宽阔模式”中,由控制部40实现以下这种吹出空气的状态。这里,以吹出口15的宽度(短边长度)为300mm以下为前提。
(1)将从吹出口15向前方分开1000mm以上且2000mm以下的范围内的任意距离的位置处的从地面起高度1600mm的范围设为基准高度范围,
(2)将在高度方向上对基准高度范围进行三等分而得到的3个范围中的、位于上侧的范围设为第1范围,将位于下侧的范围设为第2范围,将位于中央的范围设为第3范围,
(3)在以吹出口15的中心处于从地面起上方2000mm的位置的方式将空调室内机10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侧壁的情况下,
(4)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和第2范围的平均风速彼此大致相同,并且,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相对于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小于1.5倍。
另外,沿着与吹出口15的长边平行的方向,至少在1000mm以上的范围实现“宽阔模式”中的所述吹出空气的状态。此外,在“宽阔模式”中,更加优选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相对于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为0.5倍以上且小于1.1倍。此外,在“宽阔模式”中,基准高度范围中的平均风速也可以为0.5m/s以上。此外,在“宽阔模式”中,吹出口15的宽度也可以为150mm以下。此外,在“宽阔模式”中,优选紊流区域在从吹出口15刚刚吹出的(即吹出口15附近的)吹出空气整体中占据的比例小于30%。
图7是示出在空调室内机10中以“宽阔模式”吹出的气流的风速分布的一例的图,图8是示出在空调室内机10中以“通常模式”吹出的气流的风速分布的一例的图。另外,关于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果,将从吹出口15向前方分开1000mm的位置处的从地面起高度1600mm的范围设为所述“基准高度范围”,示出以吹出口15的中心处于从地面起上方2000mm的位置的方式将空调室内机10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侧壁的情况下的“第1范围”、“第2范围”、“第3范围”的风速分布。
在图7所示的风速分布中,基准高度范围中的平均风速为0.76m/s,第1~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分别为0.84m/s、0.85m/s、0.61m/s。因此,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0.84m/s)和第2范围的平均风速(0.85m/s)彼此大致相同,并且,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0.61m/s)相对于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0.84m/s)大约为0.73倍,小于1.5倍。即,实现“宽阔模式”。
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风速分布中,基准高度范围中的平均风速为1.15m/s,第1~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分别为0.97m/s、0.74m/s、1.64m/s。因此,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0.97m/s)和第2范围的平均风速(0.74m/s)相差0.2m/s以上,并且,第3范围的平均风速(1.64m/s)相对于第1范围的平均风速(0.97m/s)大约为1.69倍,超过1.5倍。即,不是“宽阔模式”。
但是,若对“宽阔模式”和“通常模式”进行比较,在空调室内机10的能力(空调能力)和吹出空气的风速(平均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宽阔模式”的气流面积(吹出空气在高度方向上通过的范围)较大,因此,“宽阔模式”的风量(吹出风量)变大,另一方面,吹出空气的温度(以下称为“吹出温度”)与吸入温度(即室内温度)之差减小。由此,在“宽阔模式”中,例如抑制在制冷时由于风感而引起的体感温度的降低,能够进一步提高舒适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如空调室内机10的运转开始时、设定温度变更时等那样空调室内机10的设定温度与吸入温度之差变大(例如成为3℃以上)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空调负荷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控制部40切换为空调能力方面效率优良的“宽阔模式”。由此,在空调负荷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空调能力的增大,并且能够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
此外,控制部40也可以在切换为“宽阔模式”时,提高风扇14的转速以抑制吹出空气的风速的降低。进而,控制部40也可以在切换为“宽阔模式”时,进行空调能力的控制、例如室外机(图示省略)中的压缩机的转速、电动阀的开度的调整等,以与“通常模式”相比减小吸入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或者使吸入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成为规定值以下。
另外,在“宽阔模式”中,利用附壁效应来扩大气流面积,因此,在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上、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上容易产生气流的剥离。因此,在制冷过程中,在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上、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外表面32a上,冷风和室温空气接触,其结果是,容易产生结露。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也可以在制冷过程中“宽阔模式”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通常模式”。该情况下,也可以将“通常模式”的空调能力提高到切换为“宽阔模式”之前的空调能力。
此外,“通常模式”、特别是“上吹模式”和“下吹模式”适合于利用在室内整体循环的环流气流对房间整体进行加热或冷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空调室内机10、遥控器等设置检测人的单元、例如设置在室传感器,控制部40根据空调对象空间中的“宽阔模式”的吹出空气到达的范围的内外是否存在人,进行“通常模式”和“宽阔模式”的切换。例如,在室内的人数为2人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宽阔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此外,也可以是,如果仅在“所述范围”存在人,则切换为“宽阔模式”,如果在“所述范围”和“除此以外的范围”双方存在人,则切换为“通常模式”。此外,在室内的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宽阔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也可以在制冷过程中的“宽阔模式”中,使热交换器13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比空调对象空间的露点温度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也可以在“宽阔模式”中,例如如1/f波动、风速跳跃那样使气流的吹出速度变动。具体而言,也可以使风扇14的转速、第1风向调整板31和第2风向调整板32的各角度、背面侧涡旋件17和前面侧涡旋件19的各角度等变化,由此,例如在0~0.5m/s的范围使气流的吹出速度变动。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在“宽阔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扩大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范围,因此,若以相同的空调能力和相同的吹出速度进行比较,与“通常模式”相比,使吹出温度接近吸入温度,能够实现规定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因此,在如运转开始时、设定温度变更时等那样空调负荷变高的情况下,切换为“宽阔模式”,由此抑制风感,并且,能够利用扩展的气流立即对用户的身体进行加热或冷却。
此外,“宽阔模式”的气流是不仅吹过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而且吹过全身的气流,因此,用户的舒适感提高。此外,“宽阔模式”的气流吹到用户的全身,由此,用户的身体中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减小,因此,针对用户的身体的负担减小。
此外,在“宽阔模式”中,气流的到达范围比“通常模式”扩大,因此,不容易受到布局、家具配置、空调室内机10的设置场所等的限制。即,即使在室内存在障碍物,“宽阔模式”的气流也容易环绕该障碍物,因此,室内的温度不均减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在“宽阔模式”中,与“宽阔模式”的开始前相比提高风扇14的转速时,在“宽阔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在扩大了气流到达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吹出速度与通常模式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在“宽阔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减小吸入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时,不增大空调能力就能够维持吹出速度,并且,与“通常模式”相比,能够抑制风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宽阔模式”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通常模式”时,能够抑制在制冷过程中在空调室内机10产生结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根据在空调对象空间中的“宽阔模式”的吹出空气到达的范围的内外是否存在人来进行“通常模式”和“宽阔模式”的切换时,能够根据空调对象空间中的人的存在状态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的“宽阔模式”中使热交换器13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比空调对象空间的露点温度低时,能够一边除湿一边制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控制部40在“宽阔模式”中使吹出空气的速度变动时,能够吹出与舒适的自然风相似的气流。
<变形例>
图9是本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0以宽阔模式运转时的剖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与图4所示的所述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9所示的本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0与图4所示的所述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宽阔模式”,在吹出口15处的第1风向调整板31与第2风向调整板32之间设置有第3风向调整板33。这里,第3风向调整板33的外表面33a与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内表面31b对置,第3风向调整板33的内表面33b与第2风向调整板32对置。第3风向调整板33也可以由具有与吹出口15相同程度的长度且未被分割的一张板构成。
在吹出口15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第3风向调整板33的转动轴331。第3风向调整板33的根部和转动轴331被连结。转动轴331与固定于主体机壳11的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轴连结。利用该马达,第3风向调整板3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
通过使转动轴33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3风向调整板33的末端部以远离吹出口15的方式进行动作。相反,通过使转动轴331向图1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3风向调整板33的末端部以接近吹出口15的方式进行动作。
除此之外,在图9所示的本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0中,为了抑制气流从前面侧涡旋件19剥离,增大前面侧涡旋件19的末端部的曲率而提高附壁效应,并且,将第3风向调整板33配置于比背面侧涡旋件17靠近前面侧涡旋件19的位置。
此外,为了抑制气流从第1风向调整板31剥离,使第1风向调整板31与背面侧涡旋件17的末端F分离,在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外表面31a侧设置气流的通道。
进而,在本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0的“宽阔模式”中,控制部40使第3风向调整板33的弯曲角度变化,以使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在第3风向调整板33的内表面33b上剥离,且该气流在第3风向调整板33的末端部被分割成2个部分。此外,为了抑制气流从第1风向调整板31剥离,控制部40使第1风向调整板31的弯曲角度例如如“33°→39°→45°”、“50°→55°→60°”那样逐渐变化,并且,以使第3风向调整板33的末端部位于第1风向调整板31的附近的方式使第3风向调整板33的弯曲角度变化。
在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中,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追加第3风向调整板33,将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分割成2个部分,实现与设置2个吹出口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详细地讲,以与前面侧涡旋件19连续的方式设置有第2风向调整板32、并且在前面侧涡旋件19与背面侧涡旋件17之间设置有第1风向调整板31和第3风向调整板33的结构中,利用前面侧涡旋件19和第3风向调整板33生成上侧的气流,利用背面侧涡旋件17、第1风向调整板31和第3风向调整板33生成下侧的气流。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扩大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气流到达的范围。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利用3张水平风向调整板(水平挡板)在上下方向上扩大吹出空气,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利用4张以上的水平挡板在上下方向上扩大吹出空气。
(其他实施方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空调室内机10具有“上吹模式”、“斜吹模式”、“宽阔模式”和“下吹模式”作为吹出模式,但是,也可以还具有除此以外的其他模式。此外,“宽阔模式”等的各模式也可以还具有多个子模式。此外,也可以使空调对象空间中的“宽阔模式”的吹出空气到达的范围能够在高度方向、横向(与吹出口15的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移动。进而,也可以以将吹出口15在长边方向上划分成2个以上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多个垂直风向调整板,由此,将以“宽阔模式”吹出的气流在横向上也分割成2个以上。由此,在横向上也能够扩大吹出空气,并且,能够减小横向上的吹出空气的风速分布的偏差。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例如在空调室内机10的空调状态稳定的情况下、换言之空调负荷比较小的情况下,控制部40也可以在从“通常模式”切换为“宽阔模式”时,使“宽阔模式”的空调能力比“通常模式”的空调能力低。由此,降低吹到用户的风的速度而进一步抑制风感,并且,能够利用吹到用户的全身的扩展的气流立即对用户的身体进行加热或冷却。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空调室内机10是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侧壁的壁挂型。但是,只要具有本发明的“宽阔模式”即可,空调室内机10例如也可以是吊顶型、落地型等其他类型。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是,能够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对象的功能,则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适当组合或置换。进而,以上所述的“第1”、“第2”、…这样的记载用于区分被赋予这些记载的语句,并不限定该语句的数量、顺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空调室内机来说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 空调室内机
11 主体机壳
11a 顶面部
11b 前面面板
11c 背面板
11d 底面板
13 热交换器
14 风扇
15 吹出口
16 底框
17 背面侧涡旋件
18 吹出流路
19 前面侧涡旋件
31 第1风向调整板
31a 外表面
31b 内表面
311 转动轴
32 第2风向调整板
32a 外表面
32b 内表面
321 转动轴
33 第3风向调整板
33a 外表面
33b 内表面
331 转动轴
40 控制部
130 收纳部。
Claims (7)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构成为能够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气流的朝向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进行通常模式和宽阔模式的切换的控制部(40),
所述控制部(40)在空调负荷比规定值高时,切换为所述宽阔模式,并且,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所述通常模式相比,至少在上下方向上扩大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所述气流到达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风扇(14),该风扇(14)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空气,并且向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吹出该空气,
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该宽阔模式的开始前相比,提高所述风扇(14)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与所述通常模式相比,减小吸入温度与吹出温度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所述宽阔模式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通常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40)根据在所述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所述宽阔模式的所述气流到达的范围的内外是否存在人,进行所述通常模式和所述宽阔模式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热交换器(13),该热交换器(13)与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对该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部(40)在制冷过程中的所述宽阔模式中,使所述热交换器(13)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比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露点温度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40)在所述宽阔模式中,使所述气流的吹出速度变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8563 | 2019-09-17 | ||
JP2019168563 | 2019-09-17 | ||
PCT/JP2020/034723 WO2021054287A1 (ja) | 2019-09-17 | 2020-09-14 | 空調室内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91080A true CN114391080A (zh) | 2022-04-22 |
Family
ID=7488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64332.XA Pending CN114391080A (zh) | 2019-09-17 | 2020-09-14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3231B2 (zh) |
EP (1) | EP4001790B1 (zh) |
JP (1) | JP6947266B2 (zh) |
CN (1) | CN114391080A (zh) |
AU (1) | AU2020348064B2 (zh) |
ES (1) | ES2976474T3 (zh) |
WO (1) | WO20210542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26024B2 (ja) * | 2018-03-30 | 2021-08-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1386A (ja) * | 2001-07-09 | 2003-0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向制御方法 |
WO2013099896A1 (ja) * | 2011-12-28 | 2013-07-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2013238397A (ja) * | 2013-09-06 | 2013-1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3673093A (zh) * | 2012-09-13 | 2014-03-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CN103827594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CN104620058A (zh) * | 2012-09-13 | 2015-05-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CN108139103A (zh) * | 2015-09-30 | 2018-06-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78160B (en) * | 1985-07-08 | 1989-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pparatus for 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in an air conditioner |
JPH05203221A (ja) * | 1992-01-23 | 1993-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
JP2755031B2 (ja) * | 1992-02-27 | 1998-05-2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ID16935A (id) * | 1996-05-22 | 1997-11-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lat kontrol arus angin keluar dari mesin penyejuk udara dan metode kerjanya |
ID19087A (id) * | 1996-09-12 | 1998-06-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lat kontrol arus angin dari dari mesin penyejuk udara dan metoda kerjanya |
WO2005043047A1 (ja) * | 2003-10-31 | 2005-05-1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ES2822108T3 (es) * | 2009-09-28 | 2021-04-29 | Daikin Ind Ltd | Dispositivo de control |
JP5408227B2 (ja) | 2011-10-31 | 2014-02-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5408319B1 (ja) * | 2012-09-18 | 2014-02-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5734263B2 (ja) * | 2012-11-16 | 2015-06-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8981932B (zh) * | 2013-05-17 | 2020-08-18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热图像传感器以及空气调节机 |
JP2015169422A (ja) * | 2014-03-11 | 2015-09-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6242300B2 (ja) * | 2014-06-25 | 2017-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6734624B2 (ja) * | 2014-09-30 | 2020-08-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EP3333496A4 (en) * | 2015-08-06 | 2019-04-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JP6264347B2 (ja) * | 2015-09-10 | 2018-01-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6137254B2 (ja) | 2015-09-10 | 2017-05-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6213539B2 (ja) * | 2015-09-29 | 2017-10-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6296034B2 (ja) * | 2015-09-30 | 2018-03-2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機 |
CN109642746A (zh) * | 2016-08-04 | 2019-04-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调控制系统 |
JP2018185055A (ja) * | 2017-04-24 | 2018-11-22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KR102506415B1 (ko) * | 2017-10-16 | 2023-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US20200049358A1 (en) * | 2018-08-07 | 2020-02-13 | Adrian V. Suciu | Adaptive ventilation system |
US11274848B2 (en) * | 2018-09-03 | 2022-03-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ermina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2020
- 2020-09-14 ES ES20865540T patent/ES2976474T3/es active Active
- 2020-09-14 CN CN202080064332.XA patent/CN1143910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9-14 EP EP20865540.7A patent/EP4001790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9-14 AU AU2020348064A patent/AU202034806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9-14 WO PCT/JP2020/034723 patent/WO2021054287A1/ja unknown
- 2020-09-14 JP JP2020153536A patent/JP6947266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22 US US17/677,739 patent/US1149323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1386A (ja) * | 2001-07-09 | 2003-0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向制御方法 |
CN103827594A (zh) * | 2011-09-30 | 2014-05-2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WO2013099896A1 (ja) * | 2011-12-28 | 2013-07-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CN103673093A (zh) * | 2012-09-13 | 2014-03-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CN104620058A (zh) * | 2012-09-13 | 2015-05-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机 |
JP2013238397A (ja) * | 2013-09-06 | 2013-1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8139103A (zh) * | 2015-09-30 | 2018-06-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01790A1 (en) | 2022-05-25 |
AU2020348064A1 (en) | 2022-04-07 |
JP6947266B2 (ja) | 2021-10-13 |
US20220178581A1 (en) | 2022-06-09 |
EP4001790A4 (en) | 2022-09-14 |
EP4001790B1 (en) | 2024-03-20 |
WO2021054287A1 (ja) | 2021-03-25 |
ES2976474T3 (es) | 2024-08-01 |
AU2020348064B2 (en) | 2023-05-25 |
JP2021050903A (ja) | 2021-04-01 |
US11493231B2 (en) | 2022-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318045B2 (en) |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 |
JP5408228B2 (ja) | 空調室内機 | |
JP606518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402475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62005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62005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US20220205448A1 (en) | Blower and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 |
WO2013035218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4391080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439107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13035236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WO2014002434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3057455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611838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93497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138831B1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