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09C -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09C
CN1143909C CNB971007136A CN97100713A CN1143909C CN 1143909 C CN1143909 C CN 1143909C CN B971007136 A CNB971007136 A CN B971007136A CN 97100713 A CN97100713 A CN 97100713A CN 1143909 C CN1143909 C CN 11439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heet
knitting
sheet
coil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007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85A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在毛衣等针织衣服类的身片和两袖的接合部只针织前身片,将两前袖的线圈靠近前身片,在前身片处接合,并将两袖的线圈移向前侧。另外,对于后身片,混合进行整个宽度的针织和只是侧端的针织,并在此时,将侧端的线圈组移向内侧,而且将前身片的侧端的线圈移向后身片的侧端。

Description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针织横机(平机)织的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将前身片和后身片针织成筒状之后,将它们在针织横机上连接起来的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用针织横机无缝针织背心等无袖衣服时,将前身片和后身片,从下摆松紧部开始针织成筒状,留下袖笼和领口等开口,针织到肩为止。然后连接前身的肩部和后身的肩部。
同样,在针织T套袖,普通衣袖,插肩袖等带袖毛衣时,将前、后身片和2个袖子同时针织成3个筒状,并在袖笼部连接袖子和前、后身片。于是在肩处连接前、后身片的前部和后部。这些针织和连接是在针织横机上进行。申请人在特开平2-91254,特开平2-229248,特开平4-209855(USP 5456,096),特开平4-153346(USP 5379,615)等中提出了这样的针织方法。
即,在特开平2-91254,特开平4-209855(USP 5456,096)中,将在针床上钩挂的前片和后片的最终线圈列,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接合,同时暗缝(伏せ目)起来。
另外,特开平2-229248中的方法,使用将前后一对针床相对配置的2针床式针织横机,或将上下各2个针床相对配置的4针床式针织横机,将前、后身片和两袖子分别针织成筒状,至到腋下为止。将该后身片和两袖子连接成一个大的筒。此后逐渐减少筒的直径,针织成普通衣袖或插肩袖等带袖的毛衣。这时,在袖子和前后身片之间的连接部上出现流行式样线条。
通过用这些针织方法,制造与成品很接近的针织类衣服,不需要连接等缝制工序,或者至少减少了这种工序。
图6是将上述毛衣的各部位,在针织横机上以针织状态展开的图,袖子是普通袖子。在图的上部表示前身片102a和两袖的前部104a,114a,在单色的情况下,例如,用针织横机的前针床的针进行的针织。图的下部表示后身片102b和两袖的后部104b,114b,在单色情况下,例如用后针床的针进行的针织。图的各部分,以中心线X-X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前身片102a和后身片102b,除领口外前后对称,身宽和身长,肩宽是标准的,图中的点R、Y,点r、y表示同一点。
如图7(A)、图7(B)所示,表示毛衣101的针织工序,图7(A)的P、Q、R、S的各阶段中的筒的结构示于图7(B)中。
毛衣101,从身片102,袖104,114的松紧部106,107,117开始针织成筒状(P位置),至到腋下为止,扩大袖104,114的筒径,和身片102同时针织(Q位置)。在腋下部连接身片102和袖子104,114,将它们作成一个大筒状(R位置)。这样,例如每织2~4圈的筒,将袖子104、114的线圈往身片102侧移动,与身片的线圈重叠,逐渐减少筒的直径。与此同时,形成领口109(S位置)。图6的点L,P,点S,W,点L,P,点S,W为在腋下与身片102和袖子104,114的连接点。在袖笼108处,前身片102a和袖子104a,114a,沿着线L-M-N和线P-Q-R以及线l-m-n和线p-q-r而接合,同样,后身片102b和袖子104b,114b,沿着线S-T-U和线W-X-Y以及线S-T-U和线W-X-Y而接合。接合后,将部分111,112以所谓的倒织(翻转线圈横列)法进行针织,在每次针织适当的线圈横列时,将两端数目的线圈钩挂在针上的状态下停止,将线N-O和线U-V,以及线N-O和线U-V接合,用暗缝连接起来。
图8(A),图8(B)表示根据图6的部件针织的毛衣101的右半部分的前后,图8(A)是正面图,图8(B)是背面图。图9表示将图8的毛衣101,以肩线115为中心展开。由图9清楚表明,前身片102a和后身片102b,用肩线115接合。然而使接合部119与肩线115一致,引起线条方面的各种问题。肩线115在穿时位于肩的上部,而人的视线比肩还高,因此接合部119明显在115上。另外,接合部119趋于变硬,图8的上袖部119a或背心袖口边向外突出,降低肩线115的线条位置。再有,在前身片上设计图案或结构等图案时,由于在肩线上切断图案而损失美观。另外,领口109b上没有形成凹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针织横机,使针织在前身片和后身片间的接合部不受肩线的限制,使接合部可以配置在离开肩线的位置上,而且接合部可以配置在对于肩线的任意角度上的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针织袖子相对于前后身片是非对称地接合,并形成多样线条的针织类衣服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相对配置的针织横机,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在两端连接成筒状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在肩部针织比其他部位更多线圈横列,以此使第1身片和第2身片的接合部从针织类衣服的肩线转移,进入另一方的前后身片,将领颈部从上述另一方的前后片的肩部,针织成使领劲部的高度比肩的两端高度更高,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进行接合。
最好是将另一方身片的针织和第1身片和第2身片的接合同时进行。
特别好的是,在另一方身片的针织中,进行只有肩端部的针织和从肩端部较往内侧为止的范围内的针织的二种针织。在上述二种针织之间,将上述另一方的身片的肩端部的线圈群向上述另一方身片的内侧移动,而且将上述一方的身片侧端的线圈移动至上述另一方身片,重叠在上述线圈群的线圈上。
或者,将另一方的身片倒织,然后用暗缝(伏せ目)接合第1身片和第2身片。
最好是,针织类衣服在第1身片和第2身片以外备有筒状的两袖,在第1身片和第2身片以及两袖,在肩部针织之前针织到针织类衣服的腋下。从针织类衣服的腋下至袖笼,一边针织将第1和第2身片和两袖连接为一个筒状体,一边将两袖子的线圈向第1及第2身片侧移动,与第1及第2身片的线圈重叠,
此后,针织上述一方的身片,而且将两袖子的线圈向上述一方的身片移动,与上述一方身片的线圈重叠。
这里最好是,上述一方的身片是前身片,而且在前身片上形成领口,在肩部下面,在前身片上形成比后身片更多线圈横列的线圈。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至少将前后一对针床相对配置的针织横机,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在两端连接成筒状的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由第1身片和第2身片组成的筒状的身片和筒状的两袖,针织到针织类衣服的腋下为止,从针织类衣服的腋下开始的袖笼,一边针织将第1及第2身片和两袖连接成一个筒状体,一边将两袖的线圈移向第1及第2身片侧,与第1及第2身片的线圈相重叠;然后,针织第1身片和第2身片的一方,而且将两袖的线圈移向上述一方的身片,与一方的身片的线圈重叠,然后,在针织类衣服的肩部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接合。
最好是追加一些工序,在第1身片和第2身片内,从另一方身片的两肩部针织领口,使领口侧的高度比肩的二个端部高度要高。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在肩部一侧的身片,例如前身片的针织线圈横列数比另一方的身片,例如后身片的针织线圈横列数增加时,一侧的身片超过在穿着针织类衣服时的肩线,而进入另一侧的身片侧。其结果,将一侧的身片和另一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可以离开肩线而配置,提高线条感,而且可以防止一侧的身片的图案被肩线切断。然后从另一方的身片的肩部针织领口头部,使针织成领口头部侧的高度比肩的两端部的高度更高。其结果形成无领口,这些结果,可以用针织横机针织美国的轮廓。没有肩线图案的不连续的切断的针织类衣服。
其中对于另一方的身片,仅进行从肩端部到内侧为止的范围内的针织。当肩端部的线圈向另一方身片的内侧移动时,减少另一身片的针织宽度。将一方的身片的侧端的线圈向另一方身片的侧端移动时,2个前后身片被接合。这样将一方的前后身片和另一方前后身片进行接合时,和以往的倒织不同,向针织品均匀地加拉力,能够容易接合一对身片。而且,针织另一方前后身片时,同时进行身片间的接合。
最好是将一方的身片作为前身片,另一方的身片作为后身片。这样,由于前身片比后身片在肩部针织更多的线圈横列,因此如图3所示,前身片越过肩线进入后身片侧。由于将后身片针织成使领颈部侧高于肩部,所以在肩线上形成肩落(图3)。另外在肩部以下,将前身片比后身片针织更多线圈横列时,由于在后身片领颈部的长度比前身片还小,形成后袖笼的凹陷。
两袖子与身片的连接,是从针织类衣服的腋下至袖笼中,将两袖的线圈移向第1及第2身片上,逐渐减少两袖的针织宽度达到的。然后,针织一方的身片,而且两袖的线圈移向一方的身片侧。例如,在一侧的身片为前身片的情况下,针织前身片使二个前袖的线圈向前身片移动。最终,将两后袖线圈移向前身片侧。这样袖子可以前后不对称地与身片接合。
本发明的具体针织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将毛衣的各部在针织横机上针织的状态而排列的,表示用前针床针织的前身片和两袖前部的式样,以及用后针床针织的后身片和袖后部的式样。
图2A,图2B表示已针织的毛衣,图2A是毛衣右半部分的正面图,图2B是毛衣右半部分的背面图。
图3是表示以毛衣的肩线为中心而展开的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例中的前身片和左袖的接合等的针织块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例中的前身片和后身片接合的针织块图。
图6是表示现有实施例中的毛衣的针织部分的图。
图7A,图7B表示现有实施例中的毛衣的针织,图7A表示针织的各阶段,图7B是在图7A阶段的身片两袖的端面图。
图8A,图8B表示在图6的现有实施例中针织的毛衣右半部分,图8A是正面图,图8B是背面图。
图9是表示将现有实施例的毛衣以肩线为中心而展开的图。
                       实施例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作为衣类,将针织单色线条的毛衣作为衣服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将构成毛衣的各部分,在针织横机上以针织状态配列的图,在图的上部表示穿着毛衣时出现在前侧的前身片2a和两袖的前部4a,14a。这些都由在针织横机的前针床上的针进行针织。在图的下部表示穿着时出现在后身的后身片2b和两袖的后部4b,14b,这些由后针床上的针进行针织。线X-X是毛衣1的中心线,毛衣1左右对称。符号9表示领口,符号6,7,17表示下摆松紧部。
点A,H,点E,K,点a,h,点e,k是在腋下的身片2和袖4,14之间的接合点。在袖笼8a,8b中,前身片2a和袖4a,14a的接合是按线A-B与线H-I,线a-b与线h-i进行的,而后身片2b与袖4b,14b间的接合是按线E-F与线K-J,线e-f与线k-j进行的。应注意的是,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在点B,b,F,f以下的部分11,12,其形状不同。也就是说,袖子顶部的线I-J,线i-j,与前身片2a的部分11的线B-C,线b-c接合。另外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在肩部的接合是按线C-D与线F-G或线c-d与线f-g来进行的。
以图1的部件为基准针织的毛衣1示于图2中。图2A是毛衣1的右半部分的正面图,图2B是毛衣右半部分的背面图。将毛衣1,以肩线15为中心展开示于图3中。由图3中可清楚看出,前身片2a的织物越过肩线15而进入后身片2b中。另外在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接合部19,形成由规定数的线圈竖条构成的时装线条20。
如上述,使用针织横机将袖4,14,身片2针织成筒状,在针织过程中接合袖4,14与身片2,针织完时得到与成品毛衣接近的制造方法是公知的。在使用2个针床针织横机时,将针床的奇数号的针作为例如前侧织物用的,而偶数号的针作为后侧织物用的针,使用前后针床的分别设置的1根针。为此可经常确保在相对的针床上移动用的空针,其结果可以针织各种针织物的凹凸提花、四平线(两面都是正针)、加强筋等表针/里针混在的结构图案;而且可以将两袖横向移动与身片接合。使用4个针床针织横机时,用下部前针床和上部后针床的针针织前侧织物,同样,用下部后针床和上部前针床的针针织后侧针织物。此时,没有象2个针床的针织横机那样,将前侧针织物分给奇数号的针上,而后侧针织物分给偶数号的针上等的限制。
毛衣1由下摆松紧6a,6b,7a,7b,17a,17b,开始针织,各下摆松紧部通过将针织线绕圈针织等方法针织成筒状。然后针织身片2和袖4、14,针织每规定的线圈横列时,一边增加针数,针织到腋下为止。在腋下的地方接合身片2和袖4、14的各筒体状,从腋下加上袖笼形成部,针织每规定线圈横列的身片和袖4、14时,将袖4、14移向身片侧2,在袖笼8a,8b处重叠线圈。这样,接合前身片2a的线A-B与前袖4a的线H-I,后身片2b的线E-F与后袖4b的线K-J,以及前身片2a的线a-b与前袖14a的线h-i,后身片2b的线e-f与后袖14b的线k-j。因此可减少筒体中的袖4,14的针织宽度,同时形成领口9a。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的针织,该部分以2个针床的针织横机为例详细说明。
图4,图5表示实施例的针织块,在各图的上下表示的英文字母表示针床上的针无摇摆状态,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奇数号的针,针织前身片2a,袖4a,14a的前侧织物。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偶数号的针,针织后身片2b,袖4b,14b的后侧织物。图的左边的F表示前针床,B表示后针床,其旁边的箭头表示针织(给线)方向。还有为了说明的简便,表示的针数比实际的针数少,而且毛衣1由于左右对称,只说明右半部分。
图4的最初状态SS表示在图1中SS位置的线圈配置,在前针床的针H,I,J……U,V,W上挂上前身片2a的左肩部分的线圈,在针X、Y、Z上挂上袖字4a的线圈。同样,在后针床的针a,b,c,……,u,v,w上挂着后身片2b的左半部分的线圈。针x,y,z上挂着4b的线圈。将位于左袖4a、4b的线I-J上的线圈表示成X、Y、Z,z,y,x的6个线圈纵行。
从SS的状态,进行块1~块10(图5)的针织时,进行前身片2a的部分11R的针织和前身片2a的线B-C与左袖4a,4b的线I-J的接合。将11R部分每针织2圈时,左袖4a,4b的线圈向前身片2a侧移动;每一针重叠在前身片2a上。这时,在袖4a,4b上不形成新的线圈,而且在后身片2b上也不形成新的线圈。这些部分的线圈钩挂在针床上,保持休止状态。
在块1及块2中,给在前针床下的针H,I,J,…,U,V,W与针W,V,U,…,J,I,H供给针织线,在前身片2a的部分11R上,例如形成2个线圈横列的线圈。然后在块3a中,挂在前针床的针X,Y,Z上的袖4a的线圈一旦搭在后针床之后,转移到前针床的针W、X、Y上。在块3b中,挂在前侧袖4a侧端的线圈上的邻接的后针床的针Z上的后侧袖4b侧端的线圈,向前针床的针Z移动。对应于前侧袖4a的移动,后侧袖4b的线圈移向前针床,防止架在前后针床间的袖边端的针织线拉得过长。块3C表示上述针织后的针床上的线圈状态,袖4的侧端的线圈与带着前身片2a的侧端部的线圈的针W重叠,而且将双重线圈用双重圆表示。袖的线圈竖行减少1个。
在块4及块5中,向在前针床F的针H,I,J,…,U,V,W和针W,V,U,…,J,I,H供给针织线,针织2行前身片2a。接着在块6a上,钩挂在前针床的针X,Y上的前侧袖4a的线圈与钩挂在同一针床的针Z上的后侧袖4b的线圈,与上述块3a同样转移到前针床的针W、X、Y上。其中因线圈的配置关系,不需要相当于上述块3b的针织。块6b表示上述针织后的针床线圈状态袖4的线圈与挂着前身片2a的侧端部线圈的针W重叠,袖4的线圈竖行再减少1个。将由R1表示的块1~块6a的针织循环,反复进行直袖4的线圈的纵行没有为止,即袖4完全连接在前身片2a为止。由此形成前身片2a的部分11R的线圈横列,而且将袖4的线I-J的线圈,可以从前袖4a的线圈依次接合在前身片2a的线B-C上。块7表示在SS上挂在后针床的针x上的袖4的点J上的线圈,与前身片2a重叠,身片2与袖4接合完毕的状态。
然后为了进行右袖14与前身片2a的接合,在块8中向前针床的针H,I,J,…,U,V,W供给针织线,针织前身片2a中11R部分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相当于线D-C)。此后,在下面的块9(图5)中,向后针床的针W,V,U,…,c,b,a,…供给针织线,针织后身片2a的线圈列。在块10,在右肩部也进行与上述块1~块6a同样的针织,并进行前身片2a的11L部分的针织和右袖14与前身片2a的接合。其结果,挂完袖子状态下,接合点(C,J),(C,J)越过肩线15。
下面说明在肩部的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接合针织。在与后身片2b的部分12的针织的同时,接合两身片。这时,在前身片2a中不进行新的线圈列的针织,保持休止状态。部分12呈梯形状,在该部分,从肩两端部向领口形成部分线圈的行数慢慢增加。
接合右袖14与前身片2a后,为了接合前身片2a的线C-D与后身片2b的线F-G,在块11中向挂着后身片2b的线圈的后针床的针…,a,b,c,…,u,v,w供给针织线,从1个线圈横列左边往右针织线圈列。在块12a中,将后身片2b的后侧边的5个线圈纵行的线圈组20a,钩挂在后针床的针s,t,u,v,w的针上,向前针床上转移。此后,将侧端的线圈组20a转移到后针床的针r,s,t,u,v上,将从侧端的线圈组20a的侧端第5针的线圈,与钩挂在针r上的后身片2b的线圈组重叠。其结果,将后身片的针织宽度减一针。然后在块12b中,将转移到后针床的针V上的后身片2b的最侧端的线圈再次移动,钩挂在后针床的针u上。其结果,侧端的线圈组20a内的最侧边的线圈重叠于其内侧的线圈,后身片2b的针织宽度再减1针。接着在块12C中,将前身片2a的最侧边的前针床的针W的线圈,向后针床的针V移动。块12d表示上述针织后的状态,在此阶段,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针织宽度,分别各减少一针。
然后在块13中,向转移完毕的后针床的针v,u,t,s,r供给针织线,一列一列地针织侧端的线圈组20a。由此,在前身片2a的最侧端的线圈和在块12a以及12b上移动的后身片2b的最侧端的线圈组20a上连续形成线圈。处于前身片2a最侧端的线圈与侧端的线圈组20a针织在一起。为此,在该部分接合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端部的线圈。这样接合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时,使接合部19漂亮,同时可以防止变硬。然而,省略块12b的针织,也可以将前身片2a的侧端线圈重叠在钩挂在后针床的针v上的后身片2b的最侧端的线圈上。
这样一边转移多个线圈,一边减少针织宽度,同时进行前后身片的接合时,沿着接合部19出现流行式样线条20。
然后在块14中,给针r,s,t,u,v供给针织线,在侧端的线圈组20a上针织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在块15a中,将在针r,s,t,u,v上形成的线圈,通过前针床转移到后针床的针q,r,s,t,u上。在块15b中,把挂在针u上的线圈转移到针t上织成双重线圈。在块15C中,将钩挂在前针V上的前身片2a的最侧端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的针u上。由此,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针织宽度从块12d的状态各自再减一针。
此后在块16中,向后针床的针,u,t,s,…供给针织线,形成包括侧端的线圈组20a的后身片2b的全身宽的线圈列。在块17中,接合另一侧身片2a与后身片2b。此针织,与块12a~15c中表示的针织同样进行。针织完块17时,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分别与右端的2个线圈、左端的2个线圈接合。
在块18中,为了再次进行右肩侧的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接合,向后针床的针r,s,t,u供给针织线,针织后身片全部身宽的线圈。在块19中,对于残留的线圈,按规定圈数重复进行块12a~18所示的针织时(循环R3-),针织成后身片2b的部分12。同时,接合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直到领口9为止。块20表示肩部的接合完毕状态,在前针床的针H,I,J,K,L上套挂领口9a侧端的线圈,在后针床的针a,b,c,…,j,k,l上,套挂领口9b的线圈。
在针床上残留的线圈上,使用图中未表示的热熔性线,针织几个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此后将线圈从针剥落下,进行热处理,熔解热熔线而锁缝。或者,将残留的线圈依次暗缝(伏せ目)之后,从针织机脱线而结束针织。此时,也可以追加上领等后工序,或者也可以在针织机上针织领子而完成毛衣。
在后身片2b的部分12的针织中,在循环R3的一次针织中身片2的针织宽度在左右各减2针。但是在循环R3实施中,如果多次重复循环2,可以减少更多的线圈。部分12的长h,受循环2的重复次数的影响,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长度h变短。长h变短,部分12的角度θ变得更尖锐,其结果,肩线15和前身片的线C-D、c-d和后身片的线F-G,f-g的接合线形成的角度变小。调整身宽的针织和循环2的重复次数时,可以变更长度h的线圈的减少程度,可以任意角度作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的接合线19,可以形成多样的时髦线条。另外从图3可以知道,前身片8a进入后身片8b侧,在肩线15上形成落肩。落肩点在肩线15上,图1中的二个点C,B的中点成为落肩点。在图3中,后领口9b位于肩线15的后边,这是因为将部分11R,L侧比部分12针织了更多线圈横列的原故。由此,图1的点D,C比点G,g位于更高的位置。例如,图3的后领口9a,9b的交点上有点D、G。因此,图1的线G-g以图3的后领口9b表示,形成后领口9b的坠入。
另外,代替上述针织,可以将部分12倒织(引き返レ)。在倒织,形成线圈列时,将针织宽度2端的1~多个线圈,挂在针上的状态逐渐变为休止状态,使针织宽度逐渐变窄。此后,将前身片2a与后身片2b,依次从侧端的线圈开始作暗缝处理,并结合两个针织物。
但是倒织时,在多数线圈横列前进行,针织而置于休止状态的线圈就变成挂在针上的状态,和在最新线圈横列针织的线圈同样挂在针上。由此用下绕滚拉下针织物时产生的下拉量不能均等地加在各线圈上,针织变得困难。但是与进行倒织或暗缝时相比,用图5所示的方法,可同时进行后身片的针织和前后身片的接合。因此,所形成的线圈容易受到针织物的下拉作用,容易针织。而且可以得到任意角度的接合线。
在实施例中,以单色的平针组织而成的装袖的毛衣为例进行了说明。为此在筒状针织中,从前身片的针织移向后身片的针织时,或者从后身片的针织移向前身片的针织时,不需要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移动线圈。但是如宽罗口那样,针织正针/反针混在的筒状织物时,需要追加移动。袖的形状不限于装袖,T袖等其他袖子也能够实施。在T-袖时,比腋下往上的,身片和袖的接合针织时,袖上不必形成新的线圈列,而身片与袖的线圈方向呈垂直状态而被接合。另外,在背心等无袖的针织类衣服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袖的针织。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例的范围内都可以实施。

Claims (8)

1.一种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将前后一对针床相对配置的针织横机,在两端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在两端连接成筒状,其特征在于使第1身片和第2身片中的一方在肩部比另一方针织更多线圈横列,第1身片和第2身片的接合部从针织类衣服的肩线进入另一方的身片,从上述另一身片的肩部针织领颈部,使领颈部的高度高于肩的两端部的高度,接合第1身片和第2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进行上述另一块身片的针织和第1及第2身片的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另一块身片中,进行只有肩端部的针织和从肩端部至上述另一块身片的较内侧为止的范围内针织的二种针织,同时,在上述针织过程中,将上述另一块身片的肩端部的线圈组移向另一块身片的内侧,而且将上述一块身片的侧端的线圈移向上述另一块身片,重叠在上述线圈组的线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块身片是用倒织法织出的,然后通过暗缝(伏せ目)与第1身片和第2身片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针织类衣服具有第1身片和第2身片,以及分别为筒状的2个袖,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以及两袖,在针织上述肩部之前,针织到针织类衣服的腋下为止,从针织类衣服腋下开始的袖笼处,连接第1及第2身片与两袖,针织成1个筒状体,同时将两袖的线圈移向第1和第2身片侧,与第1及第2身片的线圈重叠,然后,针织上述一块身片,而且两袖子的线圈移向上述一块身片,与上述一块身片的线圈相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块身片为前身片,另一块身片为后身片,而且在前身片上形成领口,并在肩部以下的前身片上形成比后身片更多行的线圈。
7.一种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将前后一对针床相对配置的针织横机,将第1身片和第2身片在两端连接成筒状,其特征在于,由第1身片和第2身片制成的筒状的身片和各为筒状的两袖,针织到针织类衣服的腋下为止,从针织类衣服的腋下开始的袖笼中,连接第1及第2身片和两袖,织成一个筒状体,同时,将两袖的线圈移向第1及第2身片侧,与第1及第2身片的线圈相重叠,然后,针织第1身片和第2身片中的一块身片,而且将两袖的线圈移向上述一块身片上,使之与一块身片的线圈相重叠,然后,在针织类衣服的肩部,接合第1身片与第2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类衣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追加一个工序,在第1身片和第2身片内,不是上述一方的身片而是从另一方身片的两肩部开始的领颈部,针织成领颈部侧的高度高于肩的两端部的高度。
CNB971007136A 1996-02-09 1997-02-05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9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514/96 1996-02-09
JP23514/1996 1996-02-09
JP2351496 199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85A CN1160785A (zh) 1997-10-01
CN1143909C true CN1143909C (zh) 2004-03-31

Family

ID=3210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0071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909C (zh) 1996-02-09 1997-02-05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0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550C (zh) * 2004-11-29 2009-10-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086560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0521B (en) * 2000-06-02 2002-06-1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ES2353010T3 (es) * 2004-04-08 2011-02-24 H. STOLL GMBH & CO. KG Procedimiento para unir dos piezas de género de punto.
JP5905221B2 (ja) * 2011-09-16 2016-04-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接合方法、および編地
US11976392B2 (en) * 2016-03-07 2024-05-07 Purple Innovation, Llc Cushion cover with integrally knit, high-relief graphic feature and cushions employing such cushion covers
JP6738788B2 (ja) * 2017-11-27 2020-08-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CN112376155B (zh) * 2020-10-26 2021-12-24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2070A (en) * 1991-02-01 1993-04-13 Schneider Robert J Method for making composite products having an integral knit matrix
US5379615A (en) * 1990-10-12 1995-01-10 Shima Seiki Mfg. Ltd. Tubular knit fabric having vent portion
US5456096A (en) * 1990-07-17 1995-10-10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portion of fabric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096A (en) * 1990-07-17 1995-10-10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portion of fabric
US5379615A (en) * 1990-10-12 1995-01-10 Shima Seiki Mfg. Ltd. Tubular knit fabric having vent portion
US5202070A (en) * 1991-02-01 1993-04-13 Schneider Robert J Method for making composite products having an integral knit matrix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550C (zh) * 2004-11-29 2009-10-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CN102086560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086560B (zh) * 2009-12-04 2014-05-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85A (zh) 199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1462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us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wear
EP1375718B1 (en)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706657B1 (ko) 편성포 편성방법
US5873266A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having 2×1 rib stitch
CN1023136C (zh)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0705929A1 (en) Knitting method
US5956975A (en) Method of knitting a collar
CN1263914C (zh) 针织品的脖颈部的编织方法及针织品
EP1116807A1 (en)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 clothing
US6658899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JP4203323B2 (ja)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衿付き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1068963A (zh)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313663C (zh) 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针织方法及其针织品
KR101022364B1 (ko) 라글란 소매가 있는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및 라글란소매가 있는 니트웨어
CN1143909C (zh) 针织类衣服的针织方法
US6655175B1 (en)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JP5567565B2 (ja) 袖と身頃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KR101484989B1 (ko) 통 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 모양 편성포
KR101356440B1 (ko) 브이-넥 포인트를 구비하는 칼라를 부착한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CN1271266C (zh) 横机针织品的领口编织方法及其针织品
JP2010281010A (ja) ニットウエアのv首部編成方法
CN100544621C (zh) 无缝制针织衣服
GB2331110A (en) Method of narrowing knitted fabric
JPS58197354A (ja) Vベツド横編機によるリブ編地の内べら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