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896B - 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896B
CN114364896B CN202080064025.1A CN202080064025A CN114364896B CN 114364896 B CN114364896 B CN 114364896B CN 202080064025 A CN202080064025 A CN 202080064025A CN 114364896 B CN114364896 B CN 114364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lutch
pressing portion
jacke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40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4896A (zh
Inventor
小林佑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64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4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100)在离合器外套(101)与输入旋转体(102)之间具备减震机构(105)。减震机构(105)构成为分别具备外套侧板(106)、输入侧侧板(107)、连结销(108)、内侧环形弹簧(111)、外侧环形弹簧(112)以及减震部件(113)。外套侧板(106)形成为平板环状,在与内侧环形弹簧(111)对置的最内周部形成有内周侧按压部(106a)并且在与外侧环形弹簧(112)对置的最外周部形成有外周侧按压部(106b)。外套侧板(106)在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之间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按压部(106c)。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因原动机而进行旋转驱动的原动轴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被驱动体的从动轴进行传递和切断该传递的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二轮机动车或四轮汽车等车辆中,为了配置于发动机等原动机与车轮等被驱动体之间并将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被驱动体进行传递或切断该传递而使用离合器装置。通常,离合器装置能够使因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多个第一摩擦片和与被驱动体连结的多个第二摩擦片相互对置配置并且通过使上述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紧贴和远离而任意地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或切断该传递。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作为输入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入旋转体的从动齿轮与保持多个第一摩擦片的离合器外套之间具备将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带弹性地传递至离合器外套的减震机构的离合器装置。这里,减震机构构成为主要分别具备减震弹簧、滑板、保持板、铆钉和膜片弹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123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合器装置中,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不可避免地产生震动,因此始终要求减小该震动。为此,本发明人为了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而认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认识到通过改进上述减震机构而有减少震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的离合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原动轴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轴传递或切断该传递的离合器装置中,具备:输入旋转体,其因原动轴的旋转驱动而与该原动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离合器外套,其形成为有底筒状,同与从动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二摩擦片对置配置,并保持因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一摩擦片;以及减震机构,其允许输入旋转体与离合器外套之间的相对旋转并将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离合器外套,减震机构具有:外套侧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配置于输入旋转体与离合器外套之间;输入侧侧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隔着输入旋转体相对于外套侧板对置配置;连结销,其形成为将输入侧侧板、输入旋转体和外套侧板分别贯穿的销状并将输入旋转体与上述离合器外套连结;环形弹簧,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配置于输入侧侧板与离合器外套之间并将外套侧板按压于输入旋转体;和减震部件,其将输入侧侧板和外套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与输入旋转体带弹性地连结,环形弹簧分别设置于外套侧板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外套侧板分别具有:内周侧按压部,其在靠上述内周侧的与环形弹簧对置的位置处被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分别按压;和外周侧按压部,其在靠上述外周侧的与环形弹簧对置的位置处被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分别按压。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离合器装置具备外套侧板,使将外套侧板按压于输入旋转体的环形弹簧分别设置于外套侧板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并且该外套侧板在与上述各环形弹簧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被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分别按压的内周侧按压部和外周侧按压部。由此,对于离合器装置而言,输入旋转体和外套侧板因各环形弹簧而在外套侧板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紧贴,从而两者间的紧贴度提高而减少内周侧与外周侧之间的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的不均匀和外套侧板处的径向上的摩擦系数的不均匀。其结果是,离合器装置能够通过将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向离合器外套传递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相比于外套侧板同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分别接触的总面积,外套侧板中的内周侧按压部和外周侧按压部的合计面积为至少40%以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离合器装置能够实现外套侧板的同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接触的接触面处的接触面压力的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少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的不均匀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外套侧板具有内周侧按压部和外周侧按压部在外套侧板的径向上连续连结的径向按压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离合器装置中的外套侧板具有内周侧按压部与外周侧按压部在外套侧板的径向上连续连结的径向按压部,因此能够沿外套侧板的径向施加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的不均匀。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相比于外套侧板与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分别接触的总面积,外套侧板中的内周侧按压部、外周侧按压部以及径向按压部的合计面积为至少70%以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离合器装置能够进一步实现外套侧板的同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接触的接触面上的接触面压力的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少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的不均匀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径向按压部形成为宽度大于内周侧按压部和外周侧按压部的各自宽度。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离合器装置沿外套侧板的径向间断地形成有多个径向按压部,因此能够减少来自环形弹簧的载荷在外套侧板的径向上的不均匀。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径向按压部中的在外套侧板的周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径向按压部处的周向上的各自宽度互不相同。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离合器装置而言,径向按压部中的在外套侧板的周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径向按压部处的周向的各宽度互不相同,因此能够对于周向上的每个各径向按压部的摩擦特性和润滑油的活动状态给予变化而抑制外套侧板滑动时或者静止时的摩擦特性的单调或者偏颇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外套侧板整体的摩擦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沿外套侧板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结销,以沿外套侧板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的连结销彼此之间为单位,在各彼此之间以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形状形成径向按压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离合器装置以沿外套侧板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的连结销彼此之间为单位,在各彼此之间以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形状形成径向按压部,因此能够对于周向上的各连结销间内的摩擦特性和润滑油的活动状态给予变化而抑制外套侧板滑动时或者静止时的摩擦特性的单调或者偏颇的作用并使外套侧板整体的摩擦特性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以离合器接合的状态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组装于图1所示的离合器装置内的外套侧板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利用深浅阴影线表示图2所示的外套侧板中的内周侧按压部、外周侧按压部、径向按压部和辅助按压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离合器装置中的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外套侧板向离合器外套传递时的按压力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该离合器装置100是用于将二轮机动车(摩托车)中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向作为被驱动体的车轮(未图示)进行传递和切断该传递的机械装置,并配置于该发动机与变速器(transmission)(未图示)之间。
(离合器装置100的结构)
离合器装置100具备离合器外套101。离合器外套101是用于保持第一摩擦片114并且向该第一摩擦片114传递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部件,并通过将铝合金材料成型为有底圆筒状而构成。更具体而言,在离合器外套101的筒状部形成有内齿齿轮状的花键,在该花键上保持有多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片)第一摩擦片114,该多片第一摩擦片114能够沿离合器外套101的轴线方向位移,并且多片第一摩擦片114与该离合器外套10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状态进行花键嵌合。
该离合器外套101中的相当于上述有底圆筒状中的底部的靠图示左侧的侧表面101a经由减震机构105而与输入旋转体102连结。输入旋转体102是与连结于因发动机等原动机的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曲柄轴等原动轴(未图示)的驱动齿轮啮合而进行旋转驱动的金属制的齿轮部件,并隔着轴套103和滚针轴承104分别被后述的轴118支承为自由旋转。即,离合器外套101在与轴118同轴的位置处独立于轴118地与输入旋转体102一体进行旋转驱动。该输入旋转体102构成为主要具有齿部102a、轴毂102b以及伸出部102c。
齿部102a是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而接受旋转驱动力的部分,并形成为沿圆周方向反复形成凹凸的形状。轴毂102b是将输入旋转体102支承在轴118上并且支承离合器外套101的部分,并形成为沿与齿部102a的圆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筒状。该轴毂102b的内周侧隔着滚针轴承104而与轴套103嵌合,并且离合器外套101以自由滑动的状态与该轴毂102b的外周侧嵌合。
伸出部102c是在轴毂102b的径向外侧处支承齿部102a并且与离合器外套101连结的部分,并在轴毂102b的径向外侧处形成为平板圆环状。在该伸出部102c上分别形成有连结销贯穿部102d和弹簧收纳部102e。
连结销贯穿部102d是供后述的连结销108贯穿的部分,并形成为允许连结销108沿周向的摆动的长孔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输入旋转体102的周向隔开均等的间隔形成有3个该连结销贯穿部102d,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3个或者4个以上的该连结销贯穿部102d。
弹簧收纳部102e是收纳后述的减震部件113的部分,并形成为沿输入旋转体102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在该情况下,弹簧收纳部102e的两端部供减震部件113的两端部带弹性地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输入旋转体102的周向在3个连结销贯穿部102d彼此之间分别各自形成有两个该弹簧收纳部102e,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两个或者3个以上的该弹簧收纳部102e。
轴套103是用于在轴118上隔着滚针轴承104支承输入旋转体102的部件,并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筒状而构成的。滚针轴承104是用于在轴套103的外周面上将输入旋转体102以自由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承的部件,并具备在轴套103的外周面上沿周向滚动的多个细长的圆柱体而形成为圆筒状。
减震机构105是用于将输入旋转体102的旋转驱动力带弹性地传递至离合器外套101的部件组,并构成为主要分别具备外套侧板106、输入侧侧板107、连结销108、内侧环形弹簧111、外侧环形弹簧112和减震部件113。
如图1所示,外套侧板106是用于通过与输入旋转体102进行摩擦打滑并且利用连结销108固定于离合器外套101将输入旋转体10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离合器外套101的部件,并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平板圆环状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外套侧板106以与被输入旋转体102按压的后述的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分别对置的内径和外径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侧板106以与被输入旋转体102按压的内侧环形弹簧111的板面中的外周部分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的板面中的内周部分分别对置的内径和外径形成。
由此,如图3所示,在外套侧板106双面的板面中的内周部分以圆环状形成有内周侧按压部106a,该内周侧按压部106a在与内侧环形弹簧111的板面中的外周部分对置的部分处被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和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分别按压。另外,在外套侧板106双面的板面中的外周部分以圆环状形成有外周侧按压部106b,该外周侧按压部106b在与外侧环形弹簧112的板面中的内周部分对置的部分处被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和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分别按压。
另外,在外套侧板106双面的板面形成有径向按压部106c,该径向按压部106c将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沿径向不间断地连续连结并被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和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分别按压。在该情况下,径向按压部106c为将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沿径向连续地连结的区域,因此形成为从外套侧板106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而周向的宽度变大的扇形。
另外,径向按压部106c通过后述的连结销贯穿部106e和弹簧收纳部106f而间断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在该情况下,各径向按压部106c包括在沿周向排列的9个径向按压部106c中的一部分径向按压部106c中周向的宽度不同的径向按压部106c。具体而言,各径向按压部106c在周向的宽度较大的6个径向按压部106c之间沿周向均等地配置有周向的宽度较小的3个径向按压部106c。
另外,各径向按压部106c形成为宽度大于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各自周向上最窄的部分的宽度。另外,径向按压部106c以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设置的3个连结销贯穿部106e彼此之间为单位在各单位彼此之间以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形状形成。
另外,在外套侧板106双面的板面中的除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以及径向按压部106c以外的部分形成有被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和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分别按压的辅助按压部106d。
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辅助按压部106d的图示。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径向按压部106c以及辅助按压部106d各自图示。另外,在图3中,利用深色阴影线表示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利用中等程度深色的阴影线表示径向按压部106c,利用浅色阴影线表示辅助按压部106d。
上述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径向按压部106c以及辅助按压部106d在外套侧板106双面上分别形成于同一个平面上。另外,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以及径向按压部106c形成为它们的总面积大于后述的连结销贯穿部106e和弹簧收纳部106f的各开口部的总面积。
另外,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即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径向按压部106c以及辅助按压部106d的总面积为至少40%以上的大小。另外,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以及径向按压部106c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即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径向按压部106c以及辅助按压部106d的总面积为至少70%以上的大小。
在该外套侧板106上分别形成有连结销贯穿部106e和弹簧收纳部106f。连结销贯穿部106e是供连结销108贯穿的部分,并是由与连结销108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圆形的贯穿孔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隔着均等的间隔而形成有3个该连结销贯穿部106e,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3个或者4个以上的该连结销贯穿部106e。
弹簧收纳部106f是对弹簧收纳部102e所收纳的减震部件113进行收纳的部分,并形成为覆盖减震部件113的局部并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延伸的带罩的长孔状。在该情况下,弹簧收纳部106f的两端部供减震部件113的两端部带弹性地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且在3个连结销贯穿部106e彼此之间分别各自形成有两个该弹簧收纳部106f,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两个或者3个以上的该弹簧收纳部106f。
输入侧侧板107是用于限制输入旋转体102向与外套侧板106相反侧(图示左侧)位移的部件,并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平板圆环状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输入侧侧板107形成于能够分别按压内侧环形弹簧111板面中的外周部分和外侧环形弹簧112板面中的内周部分的内径和外径。即,在输入侧侧板107上,在板面的最内周部形成有按压内侧环形弹簧111的内侧环形按压部107a,并且在板面的最外周部形成有按压外侧环形弹簧112的外侧环形按压部107b。
另外,在输入侧侧板107的板面分别形成有连结销贯穿部107c和弹簧收纳部107d。连结销贯穿部107c是供连结销108贯穿的部分,并是由与连结销108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圆形的贯穿孔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输入侧侧板107的周向隔着均等的间隔形成有3个该连结销贯穿部107c,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3个或者4个以上的该连结销贯穿部107c。
弹簧收纳部107d是对弹簧收纳部102e所收纳的减震部件113进行收纳的部分,并形成为覆盖减震部件113的局部并沿输入侧侧板107的周向延伸的带罩的长孔状。在该情况下,弹簧收纳部107d的两端部供减震部件113的两端部带弹性地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输入侧侧板107的周向且在3个连结销贯穿部107c彼此之间分别各自形成有两个该弹簧收纳部107d,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不足两个或者3个以上的该弹簧收纳部107d。
连结销108是用于借助外套侧板106、输入侧侧板107、内侧环形弹簧111以及外侧环形弹簧112将输入旋转体102与离合器外套101一体连结的部件,并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棒状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销108由将输入侧侧板107和离合器外套101贯穿的3个铆钉构成。在该情况下,3个各连结销108借助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的卡圈108a相对于输入旋转体102的连结销贯穿部107c形成贯穿。
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是配置于输入侧侧板107与离合器外套101之间并用于将外套侧板106按压于输入旋转体102的部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是通过将多个弹簧钢重叠多层而分别构成的。内侧环形弹簧111以压缩变形的状态配置于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与输入侧侧板107的内侧环形按压部107a之间。
在该情况下,内侧环形弹簧111设置于与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中的外周侧端部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处。另外,外侧环形弹簧112以压缩变形的状态配置于输入旋转体102的伸出部102c与输入侧侧板107的外侧环形按压部107b之间。在该情况下,外侧环形弹簧112设置于与离合器外套101的侧表面101a中的内周侧端部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处。
另外,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可以由相互发挥相同大小的按压力的弹簧构成,也可以由相互发挥不同大小的按压力的弹簧构成,但调整各弹簧的强度,以在外套侧板106中的从内周侧按压部106a至外周侧按压部106b为止的区域处使按压力大致恒定。上述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相当于本发明的环形弹簧。
减震部件113是一边使输入旋转体102的旋转驱动力(扭矩)的变动衰减一边将其传递至离合器外套101的部件,并是由钢制的螺旋弹簧构成的。该减震部件113分别配置于在输入旋转体102、外套侧板106以及输入侧侧板107的各自周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处分别各自形成有6个的弹簧收纳部102e、106f、107d内。此外,除螺旋弹簧之外,减震部件113当然也可以通过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弹性体构成。
第一摩擦片114是被第二摩擦片115按压的平板环状的部件,并是通过将由铝材构成的薄板材料成型为环状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在各第一摩擦片11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离合器外套101的上述内齿状的花键啮合的外齿。构成为在上述第一摩擦片114中的各两个侧表面(表面和背面)粘贴有未图示的由多个纸片构成的摩擦材料并且在各摩擦材料间形成有未图示的油槽。另外,上述第一摩擦片114以彼此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形成于每个设置于离合器外套101的内侧的中心离合器116和压力离合器117。
在离合器外套101的内侧,多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片)第二摩擦片115以被上述第一摩擦片114夹住的状态分别被保持于中心离合器116和压力离合器117。第二摩擦片115是被上述第一摩擦片114按压的平板环状的部件,并是通过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裁为环状而成型的。在上述第二摩擦片115中各自两个侧表面(表面和背面)形成有用于保持离合器润滑油的深度为几μm~几十μm的未图示的油槽,并且以提高耐磨损性的目的而分别实施有表面硬化处理。
另外,在各第二摩擦片115的内周部,分别形成有与形成于中心离合器116的片体保持部116d和形成于压力离合器117的板子保持部117c分别进行花键嵌合的内齿齿轮状的花键。上述第二摩擦片115以彼此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形成于每个中心离合器116和压力离合器117。此外,上述摩擦材料当然也可以设置于该第二摩擦片115,以代替上述第一摩擦片114。
中心离合器116是将第二摩擦片115与第一摩擦片114一起分别进行收纳并用于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向变速器侧进行传递的部件,并通过将铝合金材料成型为大致圆筒状而构成。更具体而言,中心离合器116构成为主要一体形成有轴连结部116a、环状中间部116b和片体保持部116d。
轴连结部116a是供压力离合器117嵌合并与轴118连结的部分,并以是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形成于中心离合器116的中心部。在该轴连结部116a的内周面,沿中心离合器116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内齿齿轮状的花键,该花键与轴118进行花键嵌合。即,中心离合器116在与离合器外套101和轴118同轴的位置处与轴118一起一体旋转。
环状中间部116b是形成于轴连结部116a与片体保持部116d之间的凸缘状的部分。在该环状中间部116b上沿周向形成有3个贯穿孔,后述的3个筒状支柱117b分别贯穿于上述贯穿孔。
此外,在环状中间部116b形成有构成产生将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之间的压接力增强的力亦即辅助扭矩或者使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提早分离而过渡为半离合状态的力亦即滑动扭矩的A&S(注册商标)机构的具有由倾斜面构成的凸轮面的台状的凸轮体116c,但该包含凸轮体114c的A&S(注册商标)机构与本发明并不直接相关,因而省略其说明。另外,环状中间部114b也可以构成为省略该A&S(注册商标)机构。
片体保持部116d是将上述多片第二摩擦片115的一部分与第一摩擦片114一起进行保持的部分,并以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形成于中心离合器116的外缘部。该片体保持部116d的外周部由外齿齿轮状的花键构成,该片体保持部116d将第二摩擦片115和第一摩擦片114保持为以交替配置的状态能够沿中心离合器116的轴线方向位移并且能够与该中心离合器116一体旋转的状态。
在该片体保持部116d的靠图示右侧的顶端部形成有片体承托部116e。片体承托部116e是承托、止动被压力离合器117按压的第二摩擦片115和第一摩擦片114并与压力离合器117一起夹住上述第二摩擦片115和第一摩擦片114的部分,并是通过形成为圆筒状的片体保持部116d的顶端部向径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而形成的。
压力离合器117是用于通过按压第一摩擦片114而使该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相互紧贴的部件,并是通过将铝合金材料成型为与第二摩擦片11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外径的大致圆盘状而构成的。更具体而言,压力离合器117构成为主要一体形成有环状中间部117a和板子保持部117c。
环状中间部117a是构成压力离合器117的内周部分的圆环状的部分。该环状中间部117a沿周向分别形成有3个筒状支柱117b,最内周部以在中心离合器116中的轴连结部116a的外周面上自由滑动的状态进行嵌合。由此,压力离合器117被设置为在与离合器外套101、中心离合器116和轴118同轴的位置处能够独立于与中心离合器116和轴118旋转。
3个筒状支柱117b是为了支承升降板120而沿中心离合器116的轴向以柱状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并在其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上述3个筒状支柱117b沿压力离合器117的周向均等地形成。
板子保持部117c是将上述多片第二摩擦片115的其它那部分与第一摩擦片114一起进行保持的部分,并以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形成于压力离合器117的外缘部。该板子保持部117c的外周部由外齿齿轮状的花键构成,该板子保持部117c将第二摩擦片115和第一摩擦片114保持为能够以交替配置的状态沿压力离合器117的轴线方向位移并且能够与该压力离合器117一体旋转的状态。在该板子保持部117c的顶端部形成有片体按压部117d。
片体按压部117d是用于将被板子保持部117c保持的第二摩擦片115和第一摩擦片114向片体承托部116e侧进行按压并以高压力使第二摩擦片115与第一摩擦片114相互紧贴的部分,并是通过形成为圆筒状的板子保持部117c的根部分向径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而形成的。此外,在该环状中间部117a上,且在3个筒状支柱117b彼此之间形成有构成上述A&S(注册商标)机构的凸轮体117e。
轴118是形成为中空状的轴体,一个(靠图示右侧)端部侧隔着轴套103将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支承为自由旋转,并且借助螺母(未图示)固定支承上述花键嵌合的中心离合器116。该轴118中的另一个(靠图示左侧)端部与二轮机动车中的变速器(未图示)连结。即,轴11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从动轴。此外,在图1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轴118。
升降板120是用于使压力离合器117沿轴向往复位移的部件,并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筒状而构成。该升降板120以外周部自由滑动地与片体保持部116d的内周面嵌合的状态借助螺栓固定于上述3个筒状支柱117b的顶端部。在该情况下,升降板120以使离合器弹簧122压缩变形的状态安装于筒状支柱117b上。
而且,该升降板120通过被构成离合器释放机构的释放销121隔着轴承按压而使压力离合器117向输入旋转体102侧位移。这里,离合器释放机构是通过搭载有离合器装置100的自走式车辆的驾驶员对离合器操作杆(未图示)的操作而将释放销121向轴118侧进行按压的机械装置。此外,在图1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释放销121。
离合器弹簧122是用于通过将压力离合器117向中心离合器116侧按压而将压力离合器117的片体按压部117d向第一摩擦片114按压的带弹性地体,并由将弹簧钢以螺旋状卷绕而成的螺旋弹簧构成。该离合器弹簧122分别配置于3个筒状支柱117b彼此之间。
而且,在该离合器装置100内填充有规定量的离合器润滑油(未图示)。离合器润滑油主要被供给至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之间而吸收在上述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防止摩擦材料的磨损。即,该离合器装置100为所谓湿式多板摩擦离合器装置。
(离合器装置100的动作)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离合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离合器装置100如上述那样配置于车辆中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并根据车辆的驾驶员对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而进行发动机的驱动力向变速器的传递和切断传递。
具体而言,对于离合器装置100而言,在车辆的驾驶员(未图示)没有操作离合器操作杆(未图示)的情况下,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不按压释放销121,因此压力离合器117因离合器弹簧122的弹力而按压第一摩擦片114。由此,中心离合器116成为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相互被按压而摩擦连结起来的离合器接合的状态而进行旋转驱动。即,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中心离合器116而使轴118进行旋转驱动。
在这种离合器接合状态下,传递至输入旋转体102的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外套侧板106向离合器外套101传递。在该情况下,外套侧板106在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的各自按压力F I、F O起作用的直线上形成有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因此能够提高该直线上的输入旋转体102与外套侧板106之间的紧贴力和外套侧板106与离合器外套101之间的紧贴力MF I、MF O而抑制被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在径向的大小不均。特别是,外套侧板106能够抑制外套侧板106中的靠最内侧的摩擦接触部分与靠最外侧的摩擦接触部分处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量之差。
另外,外套侧板106具有将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沿径向连续连结的径向按压部106c,因此能够使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之间的紧贴力MFM均匀化而抑制被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在径向的大小不均。特别是,外套侧板106能够抑制外套侧板106中的靠最内侧的摩擦接触部分与靠最外侧的摩擦接触部分之间的区域处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量之差。由此,离合器装置100能够将被传递至输入旋转体102的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向离合器外套101传递。此外,在图4中,夸张表示紧贴力MF I、MF O、MFM的大小。另外,图4表示离合器装置100中的不存在连结销108的部分的截面的局部。
另外,在该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在驱动轮侧的转速低于原动机侧的转速的情况下,离合器弹簧122压缩变形,由此离合器外套101借助外套侧板106相对于输入旋转体102进行相对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离合器装置100也能够将被传递至输入旋转体102的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向离合器外套101传递。
另一方面,对于离合器装置100而言,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车辆的驾驶员对离合器操作杆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按压释放销121,因此压力离合器117克服离合器弹簧122的弹力向远离中心离合器116的方向位移。由此,中心离合器116成为打开第一摩擦片114与第二摩擦片115之间的摩擦连结的离合器分离的状态,因此成为旋转驱动衰减或者旋转驱动停止的状态。即,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相对于中心离合器116被切断。在该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离合器装置100也能够将被传递至输入旋转体102的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传递至离合器外套101。
而且,在该离合器分离状态下驾驶员解除了离合器操作杆的情况下,离合器释放机构(未图示)借助释放销121对升降板120的按压被解除,因此压力离合器117因离合器弹簧122的弹力而向接近中心离合器116的方向位移。另外,在从该离合器分离状态向离合器接合状态过渡的过程中,离合器装置100也能够将被传递至输入旋转体102的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传递至离合器外套101。
如从上述动作说明中也能够理解到那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离合器装置100具备外套侧板106,使将外套侧板106按压于输入旋转体102的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分别设置于外套侧板106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并且该外套侧板106在与上述各环形弹簧111、112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被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按压的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由此,对于离合器装置100而言,输入旋转体102和外套侧板106因各环形弹簧111、112而在外套侧板106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紧贴,从而两者间的紧贴度提高而减少内周侧与外周侧之间处的来自各环形弹簧111、112的载荷的不均匀和外套侧板106上的径向上的摩擦系数的不均匀。其结果是,离合器装置100能够通过将输入旋转体102的旋转驱动力顺畅地向离合器外套101传递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
并且,在实施本发明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便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为至少40%以上的大小。由此,离合器装置100能够实现外套侧板106的与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接触的接触面上的接触面压力的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少来自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的载荷的不均匀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然而,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能够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为不足40%的大小,从而能够减少上述接触面压力的不均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周侧按压部106a、外周侧按压部106b和径向按压部106c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为至少70%以上的大小。由此,离合器装置100能够进一步实现外套侧板106的与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接触的接触面上的接触面压力的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少来自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的载荷的不均匀而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然而,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能够形成为,相比于外套侧板106同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分别接触的总面积为至少不足70%的大小,从而能够减少上述接触面压力的不均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套侧板106构成为设置有径向按压部106c。然而,外套侧板106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径向按压部106c。在该情况下,外套侧板106能够通过形成为使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从外套侧板106的板面突出而构成为省略径向按压部106c。此外,外套侧板106能够构成为也同样省略辅助按压部106d。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径向按压部106c形成为宽度大于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各自周向的宽度。由此,外套侧板106能够提高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之间的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的按压力起作用的不为线状的部分的面压力而减少接触面压力的不均匀。然而,径向按压部106c也可以以比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的各周向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径向按压部106c以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设置的3个连结销108彼此之间为单位在各彼此之间以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形状形成。由此,离合器装置100能够对于在周向上的各连结销108间内的摩擦特性和润滑油的活动状态给予变化而抑制外套侧板106滑动时或者静止时的摩擦特性的单调或者偏颇的作用并使外套侧板106整体的摩擦特性均匀化。然而,径向按压部106c也可以与连结销108无关地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形成为规则或者不规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外套侧板106的径向间断地形成有多个径向按压部106c。然而,也可以沿外套侧板106的径向在局部仅形成有一个径向按压部106c。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部分径向按压部106c构成为,在外套侧板106的周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径向按压部106c中的周向的各自宽度互异。然而,也可以是,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径向按压部106c在外套侧板106的周向上使周向的宽度恒定,即,以相同的大小相同的形状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形成为连续的环状。然而,内周侧按压部106a和外周侧按压部106b也可以沿外套侧板106的周向形成为间断的环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设置于输入旋转体102与输入侧侧板107之间。然而,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能够配置于输入侧侧板107与离合器外套101之间并将外套侧板106按压于输入旋转体102即可。因此,内侧环形弹簧111和外侧环形弹簧112例如也可以配置于外套侧板106与离合器外套101之间。即,外套侧板106被设置为对于输入旋转体102和离合器外套101直接或者间接进行按压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I…内侧环形弹簧的按压力;F O…外侧环形弹簧的按压力;MF I…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相对于外套侧板的内周侧部分的各自紧贴力;MF O…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相对于外套侧板的外周侧部分的各自紧贴力;MF M…输入旋转体和离合器外套相对于外套侧板的中间部分的各紧贴力;100…离合器装置;101…离合器外套;101a…侧表面;102…输入旋转体;102a…齿部;102b…轴毂;102c…伸出部;102d…连结销贯穿部;102e…弹簧收纳部;103…轴套;104…滚针轴承;105…减震机构;106…外套侧板;106a…内周侧按压部;106b…外周侧按压部;106c…径向按压部;106d…辅助按压部;106e…连结销贯穿部;106f…弹簧收纳部;107…输入侧侧板;107a…内侧环形按压部;107b…外侧环形按压部;107c…连结销贯穿部;107d…弹簧收纳部;108…连结销;108a…卡圈;111…内侧环形弹簧;112…外侧环形弹簧;113…减震部件;114…第一摩擦片;115…第二摩擦片;116…中心离合器;116a…轴连结部;116b…环状中间部;116c…凸轮体;116d…片体保持部;116e…片体承托部;117…压力离合器;117a…环状中间部;117b…筒状支柱;117c…板子保持部;117d…片体按压部;117e…凸轮体;118…轴;120…升降板;121…释放销;122…离合器弹簧。

Claims (8)

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将原动轴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轴进行传递或切断该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旋转体,其因所述原动轴的旋转驱动而与该原动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
离合器外套,其形成为有底筒状,同与所述从动轴一起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二摩擦片对置配置,并保持因所述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一摩擦片;以及
减震机构,其允许所述输入旋转体与所述离合器外套之间的相对旋转并将所述输入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离合器外套,
所述减震机构具有:
外套侧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配置于所述输入旋转体与所述离合器外套之间;
输入侧侧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并隔着所述输入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外套侧板对置配置;
连结销,其形成为将所述输入侧侧板、所述输入旋转体以及所述外套侧板分别贯穿的销状并将所述输入旋转体与所述离合器外套连结;
环形弹簧,其形成为平板环状,配置于所述输入侧侧板与所述离合器外套之间并将所述外套侧板按压于所述输入旋转体;以及
减震部件,其将所述输入侧侧板和所述外套侧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输入旋转体带弹性地连结,
所述环形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套侧板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
所述外套侧板分别具有:
内周侧按压部,其在靠所述内周侧的与环形弹簧对置的位置处被所述输入旋转体和所述离合器外套分别按压;和
外周侧按压部,其在靠所述外周侧的与环形弹簧对置的位置处被所述输入旋转体和所述离合器外套分别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所述外套侧板同所述输入旋转体和所述离合器外套分别接触的总面积,所述外套侧板中的所述内周侧按压部和所述外周侧按压部的合计面积为至少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侧板具有所述内周侧按压部和所述外周侧按压部在所述外套侧板的径向上连续连结的径向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所述外套侧板同所述输入旋转体和所述离合器外套分别接触的总面积,所述外套侧板中的所述内周侧按压部、所述外周侧按压部以及所述径向按压部的合计面积为至少7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按压部形成为宽度大于所述内周侧按压部和所述外周侧按压部的各自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外套侧板的径向间断地形成有多个所述径向按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按压部中的在所述外套侧板的周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所述径向按压部处的所述周向上的各自宽度互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外套侧板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连结销,
以沿所述外套侧板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所述连结销彼此之间为单位,在各彼此之间以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形状形成所述径向按压部。
CN202080064025.1A 2019-10-01 2020-09-16 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14364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1225 2019-10-01
JP2019181225A JP7429485B2 (ja) 2019-10-01 2019-10-01 クラッチ装置
PCT/JP2020/035139 WO2021065521A1 (ja) 2019-10-01 2020-09-16 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896A CN114364896A (zh) 2022-04-15
CN114364896B true CN114364896B (zh) 2023-05-16

Family

ID=7527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4025.1A Active CN114364896B (zh) 2019-10-01 2020-09-16 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39999A4 (zh)
JP (1) JP7429485B2 (zh)
CN (1) CN114364896B (zh)
WO (1) WO20210655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156B (zh) * 2021-09-15 2023-03-2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越离合器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7416A (ja) * 1985-12-11 1987-06-20 Daikin Mfg Co Ltd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アツセンブリ−
DE19920397A1 (de) * 1998-05-07 1999-11-11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2001263373A (ja) * 2000-03-22 2001-09-26 Exedy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EP1253339A1 (en) * 2001-04-23 2002-10-30 Kabushiki Kaisha F.C.C. Clutch
JP2006312992A (ja) * 2005-05-09 2006-11-16 Exedy Corp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2006316867A (ja) * 2005-05-12 2006-11-24 Exedy Corp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EP1801442A1 (en) * 2005-12-26 2007-06-27 Hitachi, Ltd. Clutch mechanism free from influence of axial displacement of rotary member
JP2010151232A (ja) * 2008-12-25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CN10191066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机动脚踏车用离合器装置
CN102575746A (zh) * 2009-10-19 2012-07-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CN202790199U (zh) * 2012-09-18 2013-03-13 浙江奋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
JP201313703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CN103299096A (zh) * 2011-02-07 2013-09-1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扭矩传递装置
CN103814229A (zh) * 2011-11-17 2014-05-21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
CN205298366U (zh) * 2014-11-25 2016-06-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震装置
JP2017172653A (ja) * 2016-03-23 2017-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9694B2 (ja) 1999-02-08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スプリングを有するクラッチ
JP4423123B2 (ja) * 2004-06-29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7416A (ja) * 1985-12-11 1987-06-20 Daikin Mfg Co Ltd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アツセンブリ−
DE19920397A1 (de) * 1998-05-07 1999-11-11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2001263373A (ja) * 2000-03-22 2001-09-26 Exedy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EP1253339A1 (en) * 2001-04-23 2002-10-30 Kabushiki Kaisha F.C.C. Clutch
JP2006312992A (ja) * 2005-05-09 2006-11-16 Exedy Corp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2006316867A (ja) * 2005-05-12 2006-11-24 Exedy Corp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EP1801442A1 (en) * 2005-12-26 2007-06-27 Hitachi, Ltd. Clutch mechanism free from influence of axial displacement of rotary member
CN10191066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机动脚踏车用离合器装置
JP2010151232A (ja) * 2008-12-25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CN102575746A (zh) * 2009-10-19 2012-07-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CN103299096A (zh) * 2011-02-07 2013-09-1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扭矩传递装置
CN103814229A (zh) * 2011-11-17 2014-05-21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
JP201313703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CN202790199U (zh) * 2012-09-18 2013-03-13 浙江奋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
CN205298366U (zh) * 2014-11-25 2016-06-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震装置
JP2017172653A (ja) * 2016-03-23 2017-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9999A4 (en) 2023-11-01
JP7429485B2 (ja) 2024-02-08
JP2021055792A (ja) 2021-04-08
EP4039999A1 (en) 2022-08-10
CN114364896A (zh) 2022-04-15
WO2021065521A1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1130B (zh) 离合器装置
CN111148917B (zh) 离合器装置
JP7231333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659618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WO2011074481A1 (ja) 湿式多板摩擦クラッチ装置
JP6522675B2 (ja) トルクカップリングユニット
CN114364896B (zh) 离合器装置
CN112219037B (zh) 组装的盘支架和包括该组装的盘支架的湿式离合器机构
CN113811697B (zh) 离合器装置
US11879504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CN103403380A (zh) 从动离合装置
CN114364897B (zh) 离合器装置
US9476492B2 (en) Active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JP5500663B2 (ja) 湿式多板摩擦クラッチ装置
JP4096519B2 (ja) プラネタリギヤ装置
JP3694145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ピストンリターンスプリング装置
EP1726843A1 (de) Kupplungsanordnung
JP2015034599A (ja) レリーズ機構
CN118103612A (zh) 离合器装置和机动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