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0362A -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0362A
CN114360362A CN202111642291.0A CN202111642291A CN114360362A CN 114360362 A CN114360362 A CN 114360362A CN 202111642291 A CN202111642291 A CN 202111642291A CN 114360362 A CN114360362 A CN 114360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 inlet
display module
inlet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运阳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2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0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0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0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车载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腔体,其中,腔体上开设有连接腔体内部空间的开口部,显示组件安装于腔体上且显示组件背面覆盖于开口部,腔体连接有第一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第一进气管路与外界大气连通;出气管路用于将内部空间内部空气排出。上述方案中可以确保对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载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等车辆的控制台上均设置有显示组件,其中,随着显示组件尺寸的不断增加,会导致车载显示组件在显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大,若显示组件的散热性能不好,在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其显示效果,甚至会不断降低其使用寿命。
现有的车载显示组件通常是采用在显示组件通过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朝向显示组件的背面吹风,以对显示组件进行散热。然而,随着示面板尺寸的不断增加,采用散热风扇的方式对该显示组件的散热无法保证其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散热风扇的方式对该显示组件的散热无法保证其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腔体,其中,所述腔体上开设有连接所述腔体内部空间的开口部,所述显示组件安装于所述腔体上且所述显示组件背面覆盖于所述开口部,所述腔体连接有第一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内部空气排出。
可选地,所述腔体还连接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气管路,所述第二进气管路用于与预设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通断;
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气管路。
可选地,所述车载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部空间中且与所述显示组件背面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
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开关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调整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路设置有第二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二进气管路的通断;
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第二开关将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以使所述制冷装置形成的冷风依次经所述输送管路、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传输至所述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车载显示模组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为热管,所述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连接,所述放热端朝向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延伸;
所述热管的吸热端通过导热胶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粘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进气端设置有滤网,以对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空气进行过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所述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均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其中,所述车载显示模组为前文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
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冷风输送管路连通;
所述出气管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排气管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车辆主体的车头部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其中,外界空气可以经过第一进气管路导入到内部空间中且通过气流带动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自出气管路排出,从而可以形成散热气流,以将内部空间内的热空气排出,进而实现对显示组件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空气能够自动进入到第一进气管路内,进而经过内部空间及出气管路排出,因此可以实现对显示组件进行自动散热,从而可以节省车辆的能耗。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方案中,若外界空气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则可以通过将第二进气管路与车载空调的冷风输送管路连通,通过车载空调提供冷风对显示组件进行散热,从而可以确保对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提高显示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在内部空间内设置与显示组件连接的热管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载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车载显示模组~10、显示组件~110、腔体~120、内部空间~101、第一进气管路~12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第一开关~1212、出气管路~122、第二进气管路~123、第二开关~1231、散热件~140、吸热端~141、放热端~1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车载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组件110和腔体120,其中,腔体120上开设有与腔体120的内部空间101连通的开口部;显示组件110安装于腔体120,且显示组件110的背面则可以覆盖在开口部,从而使得显示组件110的背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开口部与腔体120的内部空间101相连通。车载显示模组10整体可以设置在车辆主体上,且车载显示模组10的发光面朝向可以车辆主体内驾驶室设置,以作为车辆操作台的显示器。
其中,在腔体120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路121和出气管路122。第一进气管路121的一端与腔体120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进气管路121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出气管路122一端与腔体120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第一进气管路121和出气管路122分别连接于腔体120的相对两端。
因此,本实施例中,外界空气可以经过第一进气管路121导入到内部空间101中且通过气流带动内部空间101中的空气自出气管路122排出,从而可以形成散热气流,以将内部空间101内的热空气排出,进而实现对显示组件110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空气能够自动进入到第一进气管路121内,进而经过内部空间101及出气管路122排出,因此可以实现对显示组件110进行自动散热,且可以确保对显示组件110的散热效果。
其中,可选地,腔体120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成,腔体120同样可以通过与显示组件110接触而对显示组件110接散热。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外界温度较低时实现对示面板110进行自动散热,当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则还会导致自进入第一进气管路121的空气温度更高,从而可能导致无法对显示组件110散热。
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进气管路121中设置温度检测装置以对进入第一进气管路121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
具体的,请进一步参阅图1。
其中,在第一进气管路121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和第一开关1212。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可以用于对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开关1212用于控制第一进气管路121的通断。
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检测到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则第一开关1212可以关闭第一进气管路121,从而使得第一进气管路121在第一开关1212的位置断开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可以避免外界空气沿第一进气管路121进入腔体120的内部空间101。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可以包括热敏电阻,其中,热敏电阻可以设置到第一进气管路121内,且位于第一开关1212靠近第一进气管路121的进气口的一侧。根据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发生自身阻抗值变化的特性,从而可以在确保对该热敏电阻施加的电压值一定时,使得经过热敏电阻后形成的电流值随其阻抗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使得热敏电阻在不同的温度下提供不同的电流信号。进一步的,热敏电阻可以与车辆的控制系统电连接,该控制系统可以接收热敏电阻提供电流信号,进而对该电流信号进行识别,以判断出该电流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当检测出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则控制系统可以向第一开关1212发出指令,从而将第一进气管路121关闭。
可选地,也可以在确保对该热敏电阻施加的电流值一定时,使得热敏电阻向车辆的控制系统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进而该控制系统可以接收热敏电阻提供电压信号,进而对该电压信号进行识别,以判断出该电压信号对应的温度值。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车载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前文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模组的腔体120上连接有第二进气管路123。其中,第二进气管路123可以用于与预设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因此在将第一进气管路121关闭后,则可以采用第二进气管路123与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使得制冷装置生成的冷气可以经过其输送管路及第二进气管路123中后进入到内部空间10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显示组件110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模组10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腔体120的内部空间101中且与显示组件110背面连接,以用于检测显示组件110的温度。其中,第一开关1212还可以根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显示组件110的温度,而控制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的气体流量。
具体的,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检测到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的气体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保持第二进气管路123关闭。因此,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开关1212则可以提高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流通量,从而提高气流流量,以提高散热效率;且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低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开关1212则可以减小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流通量,从而降低气流流量,以降低散热效率。通过调整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的气体流量,从而可以使得显示组件110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的范围内,从而可以确保显示组件110的温度稳定,因此可以提高显示组件110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同样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热敏电阻。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212至少部分插设至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第一开关1212可以通过调整其与第一进气管路121形成的气体通道的截面大小,从而调整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的气体流量。
进一步的,当通过第一开关1212使得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流通量达到最大时,若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通过调整第一进气管路121内的气体流量无法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此时,则可以将第一进气管路121关闭,而采用第二进气管路123进行散热。
具体的,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1检测到第一进气管路121内气体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第一开关1212控制第一进气管路121关闭,则第二开关1231可以控制第二进气管路123的打开,从而可以使得第二进气管路123与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使得制冷装置生成的冷气可以经过其输送管路及第二进气管路123中后进入到内部空间10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显示组件110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二开关1231同样可以根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控制第二进气管路123的气流通量。
其中,当且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二开关1231则可以提高第二进气管路123内气体的流通量,从而提高气流流量,以提高散热效率;且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显示组件110的温度低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二开关1231则可以减小第二进气管路123内气体的流通量,从而降低气流流量,以降低散热效率,使得显示组件110的温度趋于稳定在第一温度阈值的范围内。
请进一步参阅图2。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管路121和第二进气管路123与腔体120的连通位置可以均位于腔体120的下端,出气管路122与腔体120的连通位置可以设置在腔体120的上端。因此,第一进气管路121和第二进气管路123提供的气体可以在内部空间101内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流。根据高温气体向上升腾的特征,可以使得第一进气管路121和第二进气管路123提供的相对较冷的气体自内部空间101的下端逐渐向上堆积,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进气管路121和第二进气管路123提供的相对较冷的气体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模组10还包括散热件140,散热件140设置在内部空间101内且与显示组件110的背面连接。其中,散热件140可以用于吸收显示组件110的热量。
其中,散热件140可以为热管,散热件140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吸热端141和放热端142,吸热端141与显示组件110的背面连接,放热端142朝向远离显示组件110的背面延伸。热管的散热原理为,在热管内设置有可相变介质,吸热端141的可相变介质吸收热量后可以向放热端142传输,放热端142通过冷却放热后,可以使得相变介质恢复至原有状态进而传输至吸热端141,从而通过可相变介质相变形成循环,从而可以实现不断将吸热端141自显示组件110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放热端142放出。进而,通过第一进气管路121和/或第二进气管路123提供的冷却气体,则可以对放热端142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高对显示组件11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散热件1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件140可以在显示组件110的背侧均匀排布,例如,多个散热件140可以在显示组件110的背侧呈阵列排布。其中,每一散热件140的吸热端141均可以与显示组件110的背侧连接,每一散热件140的放热端142均朝向远离显示组件110的背面延伸。
其中,可选地,散热件140的吸热端141可以通过导热胶与显示组件110的背面粘接固连。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散热件140与腔体120固定连接,以提高散热件14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进气管路121的进气端还可以设置滤网,通过滤网可以对进入第一进气管路121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减小空气中的避免石子等进入管第一进气管路121内。
进一步的,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均安装于车辆主体,其中,车载显示模组为前文车载显示模组10。
其中,第二进气管路123可以与车载空调的冷风输送管路连通;出气管路122与车载空调的排气管路相连通。
其中,第一进气管路121的进气端可以延伸至车辆主体的车头部位。其中,第一进气管路121的进气端的进气开口可以朝向车辆主体的车头设置,因此,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外界空气直接通过第一进气管路121的进气端进入第一进气管路121内,且沿第一进气管路121、经内部空间101自出气管路122排出,以实现对显示组件110进行自动散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其中,外界空气可以经过第一进气管路导入到内部空间中且通过气流带动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自出气管路排出,从而可以形成散热气流,以将内部空间内的热空气排出,进而实现对显示组件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空气能够自动进入到第一进气管路内,进而经过内部空间及出气管路排出,因此可以实现对显示组件进行自动散热,从而可以节省车辆的能耗。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方案中,若外界空气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则可以通过将第二进气管路与车载空调的冷风输送管路连通,通过车载空调提供冷风对显示组件进行散热,从而可以确保对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提高显示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在内部空间内设置与显示组件连接的热管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上开设有连接所述腔体内部空间的开口部,所述显示组件安装于所述腔体上且所述显示组件背面覆盖于所述开口部,所述腔体连接有第一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内部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还连接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气管路,所述第二进气管路用于与预设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通断;
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气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部空间中且与所述显示组件背面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
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开关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调整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气管路设置有第二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二进气管路的通断;
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显示组件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第二开关将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制冷装置的输送管路连通,以使所述制冷装置形成的冷风依次经所述输送管路、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传输至所述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显示模组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为热管,所述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连接,所述放热端朝向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延伸;
所述热管的吸热端通过导热胶与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进气端设置有滤网,以对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空气进行过滤。
9.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所述车载空调以及车载显示模组均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模组;
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冷风输送管路连通;
所述出气管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排气管路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车辆主体的车头部位。
CN202111642291.0A 2021-12-29 2021-12-29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Pending CN114360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291.0A CN114360362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291.0A CN114360362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0362A true CN114360362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291.0A Pending CN114360362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03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24676A1 (en) * 2022-08-19 2024-02-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A vehicle display apparatus integrated with a temperature regulato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5672A (ja) * 2006-10-25 2008-06-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電子機器の温度調節装置及びその温度調節方法等
WO2017199655A1 (ja) * 2016-05-20 2017-1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吹出装置
CN207369501U (zh) * 2017-09-26 2018-05-15 江西航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车载导航仪
US20190182994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Head up display cooling
CN111356339A (zh) * 2020-02-28 2020-06-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211719199U (zh) * 2020-04-29 2020-10-20 淮安宇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稳定的车用液晶屏
US20200387203A1 (en) * 2017-04-28 2020-12-10 Amscreen Group Limited Control Of Electronic Displays
CN214647951U (zh) * 2021-02-25 2021-11-09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和车辆
CN214951390U (zh) * 2021-06-10 2021-11-30 深圳航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导航仪
CN214985129U (zh) * 2021-04-21 2021-12-03 凯扬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影音播放器伸缩显示屏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5672A (ja) * 2006-10-25 2008-06-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電子機器の温度調節装置及びその温度調節方法等
WO2017199655A1 (ja) * 2016-05-20 2017-1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吹出装置
US20200387203A1 (en) * 2017-04-28 2020-12-10 Amscreen Group Limited Control Of Electronic Displays
CN207369501U (zh) * 2017-09-26 2018-05-15 江西航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车载导航仪
US20190182994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Head up display cooling
CN111356339A (zh) * 2020-02-28 2020-06-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211719199U (zh) * 2020-04-29 2020-10-20 淮安宇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稳定的车用液晶屏
CN214647951U (zh) * 2021-02-25 2021-11-09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和车辆
CN214985129U (zh) * 2021-04-21 2021-12-03 凯扬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影音播放器伸缩显示屏结构
CN214951390U (zh) * 2021-06-10 2021-11-30 深圳航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导航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24676A1 (en) * 2022-08-19 2024-02-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A vehicle display apparatus integrated with a temperature regula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5954B2 (en) Thermal dissipation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EP3689647B1 (en) Automobi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automobile having same
US8677772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JP3414004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の温度調節装置
US8109108B2 (en) Automotive ventilation apparatus and automotive ventilation method
JP2012237499A (ja) 蓄熱除霜装置
CN114360362A (zh)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US10957951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battery of a vehicle, vehicle having such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battery of a vehicle
JP2019531218A (ja) 相変化エネルギー貯蔵ダクト及び車載空調システム
KR101558663B1 (ko) 차량의 고전압배터리 공조시스템 및 공조방법
KR101842654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CN211107042U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KR102651941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냉난방 시스템
CN105937810A (zh) 一种兼有电池热管理功能的汽车空调系统
CN108417927B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管理系统
CN20924081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却模块
WO2019062970A1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09310141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9022825U (zh) 冷链运输车
CN107966044B (zh) 一种蒙皮换热器、车用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8587555U (zh)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05509180A (zh) 空调系统
CN109263435B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却模块
CN214403738U (zh) 车机散热设备
CN209634221U (zh) 一种车载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