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7555U -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7555U
CN218587555U CN202222859069.2U CN202222859069U CN218587555U CN 218587555 U CN218587555 U CN 218587555U CN 202222859069 U CN202222859069 U CN 202222859069U CN 218587555 U CN218587555 U CN 218587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device
evaporator
temperature
fan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90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张彦福
龙思习
周瑞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590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7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7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7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中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设备舱,设备舱内设置有计算器件,包括:制冷系统、制热系统、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冷凝器的第二端与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蒸发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蒸发器位于设备舱内,压缩机和冷凝器均位于设备舱外;制热系统包括制热器件,制热器件位于设备舱内,且朝向计算器件设置;温度传感器位于设备舱内,且温度传感器与计算器件间隔设置;控制器位于设备舱外,控制器分别与计算器件、压缩机、制热器件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Description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中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的计算器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计算器件在车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计算器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给计算器件提供一个温度较为稳定的环境,当前通常将计算器件放置在车辆的检修舱内,以使得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较为稳定。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内设置有计算器件,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
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内,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均位于所述设备舱外;
制热系统,所述制热系统包括制热器件,所述制热器件位于所述设备舱内,且朝向所述计算器件设置;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计算器件间隔设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外,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计算器件、所述压缩机、所述制热器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和所述设备舱。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计算器件设置于设备舱内,且可以采用制冷系统对计算器件所处环境进行制冷,可以采用制热系统对计算器件所处环境进行制热,从而可以保证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恒定。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以下为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名词的解释。
计算器件:可以被称作为计算硬件,主要用于为车辆提供算力,如当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时,计算器件可以用于为自动驾驶车辆以下操作提供算力,操作包括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快速识别周边环境、安全以及高效的在道路上行驶、安全以及高效的停止。
设备舱:设备舱可以为一个封闭舱体,上述封闭舱体也可以被称作为密封舱体,而设备舱上可以设置有过线孔,这样,使得设备舱内的部件与设备舱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电线可以穿设于上述过线孔内,同时,为了增强过线孔的密封性能,可以在过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即上述连接电线可以穿设于过线孔和密封圈内,尽可能减小密封圈与连接电线之间的间隙,以增强密封性能。
乘员舱:乘员舱也可以被称作为驾驶舱,乘客和驾驶员可以坐在上述乘员舱内。
检修舱:检修舱可以与乘员舱相邻设置,检修舱可以用于设置车辆的重要零部件,例如:可以用于设置车辆的动力部件等。上述检修舱也可以被称作为检修仓。
当前,可以直接将计算器件置于乘员舱内,利用乘员舱内的冷空气对计算器件进行冷却,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噪声较大,驾乘体验较差,并且需要开启乘员舱内的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温度调节装置来调节乘员舱内的温度,以达到调节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的目的,但是这样导致对温度的调节速度较慢,且乘员舱内的温度需求与计算器件所需的环境温度并不完全匹配,导致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并不恒定。
或者,将计算器件设置在检修舱,从乘员舱中吸入气体,且上述气体可以用于对计算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保证计算器件以及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恒定。但是这样,必须在计算器件开始工作之前,使得乘员舱内的温度调节装置先开始工作,导致计算器件开始工作之前等待时间较长,使用较为不便;同时,必须保证检修舱内包括足够的换风量,导致检修舱的体积较大;另外,从乘员舱中吸入气体,会减少乘员舱内的气体,导致乘员舱内的温度调节效果变差,且噪音会通过用于抽取气体的风管传入乘员舱内,导致驾乘体验较差。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将计算器件设置于设备舱内,从而减少了并为计算器件配置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在计算器件所处环境需要降低温度时,可以通过上述制冷系统降低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在计算器件所处环境需要提高温度时,可以通过上述制热系统提高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这样,既可以保证计算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恒定,同时,设备舱可以为密封舱体,即取消了设备舱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只保留了过线孔,增强了设备舱的密封性能,当设备舱放置于乘员舱内,从而减少了噪音传至乘员舱,增强了驾乘体验。
以下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车辆,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设备舱10,所述设备舱10内设置有计算器件11,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
制冷系统12,所述制冷系统12包括压缩机121、冷凝器122和蒸发器123,所述压缩机121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1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123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蒸发器123位于所述设备舱10内,所述压缩机121和所述冷凝器122均位于所述设备舱10外;
制热系统13,所述制热系统13包括制热器件131,所述制热器件131位于所述设备舱10内,且朝向所述计算器件11设置;
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位于所述设备舱10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所述计算器件11间隔设置;
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位于所述设备舱10外,所述控制器15分别与所述计算器件11、所述压缩机121、所述制热器件131和所述温度传感器14电连接。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将计算器件11设置于设备舱10内,且控制器15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2对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进行制冷,控制器15可以控制制热系统13对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进行制热,从而可以保证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恒定,即使得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均较为稳定。同时,设备舱10可以为密封舱体,即减少了设备舱10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只保留了过线孔,增强了设备舱10的密封性能,从而减少了噪音传至乘员舱,增强了驾乘体验。
其中,通过温度传感器14可以检测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而控制器15则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制热系统13或者制冷系统12工作。
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器15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2工作,以降低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器15可以控制制热系统13工作,以提高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
其中,压缩机121可以抽取蒸发器123内的气体以及通过蒸发器123获取的设备舱10的气体,冷凝器122完成对气体的降温,冷凝器122然后将降温之后的气体输入至蒸发器123,蒸发器123将降温之后的气体输送至设备舱10中以完成对设备舱10内的气体的制冷,即完成了对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制冷。
其中,制热器件131可以直接对设备舱10的气体进行加热,以完成对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制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制热系统13和制冷系统12中包括的各个部件均可以与车辆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以使得上述各个部件可以处于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制冷系统12还包括第一风扇124,所述第一风扇124与所述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第一风扇124与所述冷凝器122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风扇124也可以被称作为散热风扇。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124与冷凝器122相对且间隔设置,当控制器15控制第一风扇124转动时,可以提高冷凝器122中气体中的热量的扩散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凝器122中气体的温度,进而进一步增强对气体的冷凝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制热系统13还包括第二风扇132,所述第二风扇132与所述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第二风扇132与所述制热器件131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制热器件131位于所述第二风扇132与所述计算器件11之间。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扇132可以增加制热器件131产生的热量的扩散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对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制热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蒸发器123位于所述第二风扇132与所述制热器件131之间,且所述蒸发器123与所述第二风扇13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蒸发器123与所述制热器件131相对且间隔设置。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由于蒸发器123位于第二风扇132与制热器件131之间,则使得蒸发器123和制热器件131可以共用上述第二风扇132,从而可以减小第二风扇132的设置数量,降低使用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冷凝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23的第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
其中,压力传感器16可以采用P表示。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这样,通过压力传感器16可以检测上述连接管路中的压力值,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冷凝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23的第一端之间通过膨胀阀17连接,所述膨胀阀17与所述控制器15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膨胀阀17,可以防止出现蒸发器123面积利用不足现象和敲缸现象,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制热器件131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制热器件131为风暖。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由于制热器件131为风暖,而风暖可以被称作为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电阻,这样,可以使得制热效果较为稳定,且使用成本较低。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和设备舱10,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因而具有与上述温度调节系统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而温度调节系统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表述,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自动驾驶车辆还包括乘员舱,所述设备舱10位于所述乘员舱内。
其中,乘员舱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由于设备舱10位于乘员舱内,这样,可以减小整个自动驾驶车辆的体积,同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调节装置也可以对设备舱10进行温度调节,从而进一步增强对设备舱10内的计算器件11所处环境的温度调节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舱10内设置的计算器件11包括密封框体、计算元件和第三风扇,所述计算元件和所述第三风扇均位于所述密封框体内,且所述第三风扇朝向所述计算元件设置。
其中,计算元件可以理解为用于为车辆提供算力的元器件。
其中,计算元件也可以与控制器15电连接,这样,控制器15可以准确获知计算元件中的温度,进而控制制热系统13或者制冷系统12工作,以完成对计算元件的温度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器件11内部也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计算器件11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与计算元件电连接,并通过计算元件向控制器15传递检测到的计算元件的温度信号等。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当设备舱10所处环境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可以通过第三风扇对计算元件进行温度调节,从而增强了对计算元件的温度调节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内设置有计算器件,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
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内,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均位于所述设备舱外;
制热系统,所述制热系统包括制热器件,所述制热器件位于所述设备舱内,且朝向所述计算器件设置;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计算器件间隔设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设备舱外,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计算器件、所述压缩机、所述制热器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冷凝器相对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热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制热器件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制热器件位于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计算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制热器件之间,且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风扇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制热器件相对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之间通过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热器件为风暖。
8.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和所述设备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自动驾驶车辆还包括乘员舱,所述设备舱位于所述乘员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设备舱内设置的计算器件包括密封框体、计算元件和第三风扇,所述计算元件和所述第三风扇均位于所述密封框体内,且所述第三风扇朝向所述计算元件设置。
CN202222859069.2U 2022-10-28 2022-10-28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Active CN218587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9069.2U CN218587555U (zh) 2022-10-28 2022-10-28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9069.2U CN218587555U (zh) 2022-10-28 2022-10-28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7555U true CN218587555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9069.2U Active CN218587555U (zh) 2022-10-28 2022-10-28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7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6456B (zh) 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
CN102917895B (zh) 车辆用空气调节器
CN10548996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散热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9455059B (zh) 集合水冷冷凝器和水冷蒸发器的热泵空调及热管理系统
CN108263233A (zh)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4999890A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JP372214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システム
CN205220274U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CN108995635B (zh) 一种车辆制动器冷却系统
CN218587555U (zh) 温度调节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13725516A (zh) 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电池的系统以及机动车辆
CN201484114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08469605U (zh) 纯电动客车自循环热管理系统
KR102042322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난방 시 엔진 제어 방법
CN110015195B (zh) 一种电动车辆热量管理系统
WO2023093002A1 (zh) 车辆的温度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温度管理系统
CN114360362A (zh)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CN201706620U (zh) 一种电暖风装置
CN109624651B (zh) 一种汽车仪表降温方法
CN20839303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热泵空调的冷凝器装置
CN203920332U (zh) 自动调节式汽车尾气供暖装置
CN109263671B (zh) 一种车辆变频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
CN219305297U (zh) 一种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控制器冷却系统
KR101738669B1 (ko) 화물 차량의 분리 공간의 냉각 장치
WO2019062072A1 (zh)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Floor 2-6 # 7,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k, No. 999 Xiuxian Road, Lingang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13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5 / F, building 1, No. 10,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