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2093A -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2093A
CN114352093A CN202111656455.5A CN202111656455A CN114352093A CN 114352093 A CN114352093 A CN 114352093A CN 202111656455 A CN202111656455 A CN 202111656455A CN 114352093 A CN114352093 A CN 114352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road
vehicle
branch
urban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6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丽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ke Quanda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ke Quanda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ke Quanda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ke Quanda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64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2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2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2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0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out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e.g. with helically-arranged fixed ramps, with movable r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所述停车布置方法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所述斜列式停车位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所述城市道路支路两侧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本发明提出了路中停车的道路结构,在保证路面停车供给的同时,解决了机非混行、机动车存取困难、路侧停车上下车安全隐患大、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达到规范停车秩序、提高行车安全和流畅性以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72亿辆,同比增长9.4%;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和共享单车的不断发展,城市共享单车数量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日趋紧张,供求关系失衡,停车需求长期供给不足,尤其是城市居住小区附近,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公共停车场且小区配建停车位严重不足。机动车停车难、停车贵、停车不方便,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现行在部分道路(主要为城市支路)上允许设置路面停车位,以路侧停车为主。
此外,大量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停车用地紧张的问题,但随之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交通问题。一方面,由于早期规划、设计和建设考虑不周或者受用地制约等原因,现状大量布置路侧停车的道路未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现行路侧停车占据并阻断了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导致机非混行严重,很多时候非机动车不得不与机动车争抢道路资源(造成机非混行),此外,路侧停车从左侧上下车时存在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为24.8万起,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为13.46亿元,其中由于机非混行和路侧上下车所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路侧式停车的组织方式也使得道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首先体现在机非混行、互相逼抢等导致的速度下降;其次路侧停车位主要为平行式布置,须进行侧方位停车与启动,对驾驶员技术的要求更高,导致存取车时间的增加以及存取车时对周围道路资源的侵占,加重了对其他车辆通行的影响,使得路侧式停车组织方式通行效率更低。另一方面,共享单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也阻碍了人行空间,甚至侵入机动车道,给交通秩序带来混乱。因此要改变城市道路(主要是城市居住小区附近、车速小于30km/h、设有路侧式停车位的支路)现有的路侧式停车和人行道停放共享单车(非机动车)的组织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摒弃常规的道路路面路侧式停车组织方式,提出路中式停车位,解决了路侧式停车导致的机非混行不安全、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所述斜列式停车位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所述城市道路支路道路两侧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
对于双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的倾斜角度相同;
对于单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的倾斜角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城市道路支路为车速小于30km/h的三车道及以上道次的支路。
优选的,所述斜列式停车位呈30°或150°倾斜,横向长4.8m,纵向宽4.0m。
优选的,所述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0m。
优选的,所述机动车道宽度为3.5m。
优选的,在各组斜列式停车位之间还设置有人行过街斑马线,在斜列式停车位与人行过街斑马线之间的不规则区域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路侧停车机非混行道路(三车道及以上),提出了路中停车的思路。通过在三车道及以上机非混行的道路中央布置斜列式机动车停车位,解决了传统的路侧式停车导致的机非混行不安全、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2)本发明提出了间隔地布置斜列式车位的方法,规避了既有路侧平行式停车位须侧方位停车的缺点,较大地提高了存取车辆的速度,同时提高了停车开门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3)本发明提供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布置完机动车位后,对于无法满足机动车位设置要求的不规则区域,结合过街斑马线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方便两侧车辆快速存取,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保证路面停车供给的同时,解决了传统的路侧停车机非混行、机动车存取困难、路侧停车上下车安全隐患大、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达到规范停车秩序、提高行车安全和流畅性以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向通行城市道路支路路中式停车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向通行城市道路支路路中式停车道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非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3、斜列式停车位;4、人行过街斑马线;5、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发明优势更加清楚阐述,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讲解。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3,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2,所述城市道路支路道路两侧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1;
进一步参见图1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为双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在道路中间设置斜列式停车位3,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为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双向通行;具体来说,以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供对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各斜列式停车位3均呈30°倾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30°指的是斜列式停车位3与机动车道2右侧向水平线的夹角;
进一步参见图2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为单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在道路中间设置斜列式停车位3,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为从左向右单向行驶;具体来说,以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各个斜列式停车位3呈30°倾斜,供右侧车道(即图中下方车道)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取车时直接向前驶入左侧车道(即道路上方车道)通行;以邻近的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各个斜列式停车位呈150°倾斜,供左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取车时直接向前驶入右侧车道通行。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横向长4.8m,纵向宽4.0m。其中,4.8m指的是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上一个斜列式停车位与另一个斜列式停车位横向间的距离,4.0m指的是垂直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上斜列式停车位上下两个远端点的距离。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道1宽度为2.0m,满足相关标准规范。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动车道2宽度为3.5m,满足相关标准规范。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斜列式停车位3之间还设置有人行过街斑马线4,在斜列式停车位3与人行过街斑马线4之间的不规则区域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5。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道路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非机动车道的停放秩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3),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2),所述城市道路支路两侧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1);
对于双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3)的倾斜角度相同;
对于单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3)的倾斜角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道路支路为车速小于30km/h的三车道及以上道次的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呈30°或150°倾斜,横向长4.8m,纵向宽4.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1)宽度为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2)宽度为3.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组斜列式停车位(3)之间还设置有人行过街斑马线(4),在斜列式停车位(3)与人行过街斑马线(4)之间的不规则区域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5)。
CN202111656455.5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Pending CN114352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455.5A CN11435209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455.5A CN11435209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2093A true CN114352093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6455.5A Pending CN11435209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209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2946A (ja) * 1997-10-03 1999-06-29 Tai Hoo Bo 道路地下駐車方法及び道路地下駐車場
DE202008005243U1 (de) * 2008-04-17 2008-07-10 Otto Wöhr Gmbh Parkanlage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1443033U (zh) * 2008-12-30 2010-04-28 林财勇 城市交通停车位置
CN106677574A (zh) * 2017-01-06 2017-05-17 张光裕 城市道路停车场
CN106758612A (zh) * 2017-01-05 2017-05-31 张光裕 城市道路中心停车场
CN106836892A (zh) * 2017-01-05 2017-06-13 张光裕 城市道路侧面停车场
CN107386721A (zh) * 2017-07-27 2017-11-24 武汉理工大学 菱形树叶式停车场
US20210355701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Everyman Investments, LLC Parking Lot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2946A (ja) * 1997-10-03 1999-06-29 Tai Hoo Bo 道路地下駐車方法及び道路地下駐車場
DE202008005243U1 (de) * 2008-04-17 2008-07-10 Otto Wöhr Gmbh Parkanlage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1443033U (zh) * 2008-12-30 2010-04-28 林财勇 城市交通停车位置
CN106758612A (zh) * 2017-01-05 2017-05-31 张光裕 城市道路中心停车场
CN106836892A (zh) * 2017-01-05 2017-06-13 张光裕 城市道路侧面停车场
CN106677574A (zh) * 2017-01-06 2017-05-17 张光裕 城市道路停车场
CN107386721A (zh) * 2017-07-27 2017-11-24 武汉理工大学 菱形树叶式停车场
US20210355701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Everyman Investments, LLC Parking Lot Syste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2344A (zh) 一种新型t型信号控制交叉囗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CN102239296A (zh) 使用半(1/2)苜蓿叶形立体交叉公路的不间断交通系统以及应用该交通系统的交通方法
CN102051845A (zh) 平交口左转进口道迁移及其行驶方法
CN102646331A (zh) 十字形交叉口对角行人过街与机动车左转协同设计方法
CN102747661B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10226885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CN100383340C (zh) 单向式立体交叉立交桥
CN101492904B (zh) 一种交通路口车道
CN102127886A (zh)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CN114352093A (zh)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CN112211051A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系统
CN203307697U (zh) 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08442197A (zh) 一种交叉口布置公交停靠站及公交专用道的渠化和通行方法
CN204608620U (zh) 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
CN103541286A (zh) 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无冲突偶合桥
CN202194042U (zh) 应用变道方式的交通路口
CN203569402U (zh) 无冲突立体组合桥
CN204825611U (zh) 一种基于高架桥的立体车库
CN201648900U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5501746U (zh) 一种公路丁字交叉口的轻型汽车钢构立交桥结构
CN201212123Y (zh) 全旋式立交桥
CN102286902B (zh) 解决道路交通车堵的方法
CN201942971U (zh)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CN203569404U (zh) 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无冲突偶合桥
CN103291097A (zh) 横跨行车道路上空且车辆能直驶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