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3753B -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3753B
CN114343753B CN202110339655.1A CN202110339655A CN114343753B CN 114343753 B CN114343753 B CN 114343753B CN 202110339655 A CN202110339655 A CN 202110339655A CN 114343753 B CN114343753 B CN 114343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uture
suture thread
traction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96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3753A (zh
Inventor
森下宽之
梶国英
小泽启太
冈田勉
外村正敏
松尾伸子
冈洸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2619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41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3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3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3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adapted to be inserted through a working channel of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5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4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for tension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6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 A61B2017/0608J-shap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61B2017/06176Sutures with protrusions, e.g. bar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牵引装置(100、100B、100C、100D、100F、100L),在软性内窥镜(200、200J)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插入到所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使用,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通道的前端开口部伸出,该牵引装置包括:把持机构(3、3F、3L),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31、32)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机构(4、4B、4C),通过使所述把持机构和所述卡定机构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根据本发明的牵引装置,在狭窄的管腔器官内进行缝合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安装在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牵拉并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缝合和压缩。

Description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采用的操作是一边利用内窥镜进行观察,一边对消化管等管腔器官内的创伤部位进行缝合。在上述操作中,使用了把持缝合针并使之行进的内窥镜用持针器等器具。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内窥镜用缝合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合器对组织进行牵拉,并将缝合针刺入到牵拉出的组织。缝合器将缝合线挂在贯通组织的缝合针的前端并使缝合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对组织进行缝合。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42602号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用缝合器为大型的缝合器,在狭窄的管腔器官内,对安装在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牵拉的空间难以得到保障,其未必是适合在狭窄的管腔器官内进行缝合作业的最佳器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理由,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在狭窄的管腔器官内进行缝合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安装在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牵拉,并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缝合和压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牵引装置,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插入到所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使用,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通道的前端开口部伸出,该牵引装置包括:把持机构,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机构,通过使所述把持机构和所述卡定机构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牵引系统,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持装置,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装置,通过使所述把持装置和所述卡定装置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牵引方法,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边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针或安装于所述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把持,一边将所述缝合针或所述缝合线进退自如地卡定到能够卡定所述缝合线的装置;在由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对所述缝合针或安装于所述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把持并且所述装置卡定了所述缝合线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和所述装置相对移动,从而牵引所述缝合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在狭窄的管腔器官内进行缝合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安装在缝合针上的缝合线进行牵拉并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缝合和压缩。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整体图。
附图2是该牵引系统的持针器的整体图。
附图3是该持针器的护套的前端的截面图。
附图4是该持针器的硬质部的立体图。
附图5是该持针器的细长构件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附图6是将该持针器的护套和操作部的连接部分作为截面图示出的图。
附图7是示出该持针器的护套的前端和操作部的图。
附图8是示出缝合线的图。
附图9是该牵引系统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0是该牵引系统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1是该牵引系统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2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3是示出该第四步骤之后的创伤部位的图。
附图14是示出具有该细长构件的变形例的持针器的图。
附图15是该持针器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6是该持针器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17是示出该持针器的第四步骤之后的创伤部位的图。
附图18是示出具有该细长构件的其它变形例的持针器的图。
附图19是从该持针器的硬质部的长轴方向观察的正视图。
附图20是该持针器的第三步的说明图。
附图21是该持针器的第四步的说明图。
附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持针器以及外部护套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附图23是示出该持针器以及外部护套的图。
附图24是将该持针器的护套和操作部的连接部分作为截面图示出的图。
附图25是附图23的沿D-D线的截面图。
附图26是该牵引系统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27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28是示出该牵引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附图29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30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3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其它变形例的图。
附图32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3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其它变形例的图。
附图34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3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其它变形例的图。
附图3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其它变形例的图。
附图3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附图38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39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40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41该牵引系统的盖体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附图42是将附图41所示的该盖体绕轴线旋转90度后的侧视图。
附图43是使用了该盖体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44是使用了该盖体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4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附图46是该牵引系统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到附图13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进行说明。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的整体图。
牵引系统300
如附图1所示,牵引系统300包括软性内窥镜200和持针器100。持针器100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中使用。
软性内窥镜200
如附图1所示,软性内窥镜200包括从前端插入到体内的插入体202、以及安装到插入体202基端的操作部207。
插入体202具有摄像部203、弯曲部204、软性部205。从插入体202的前端依次分别配置有摄像部203、弯曲部204、软性部205。在插入体20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插入持针器100的通道206。在插入体202的前端设置有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
摄像部203具有例如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能够对作为处置对象的部位进行拍摄。摄像部203能够在持针器100从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状态下对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进行拍摄。
弯曲部204随着操作者对操作部207的操作而弯曲。软性部205是具有挠性的管状的部位。
操作部207连接到软性部205。操作部207具有把持件208、输入部209、通道206的基端开口部206b、以及通用线缆210。把持件208是操作者把持的部位;输入部209接受用于使弯曲部204进行弯曲动作的操作输入;通用线缆210将摄像部203所拍摄的图像输出到外部。通用线缆210经由具有处理器等的图像处理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持针器100
附图2是持针器100的整体图。持针器(牵引器具)100包括护套1、硬质部2、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操作部5、对把持部3进行操作的第一操作线6、以及对细长构件4进行操作的第二操作线7。
护套1是具有挠性并从前端1a延伸到基端1b的长条形的构件。护套1具有可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中的外径。如附图1所示,在护套1插入到通道206中的状态下,护套1的前端1a可从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和缩进。护套1的前端1a可进入到软性内窥镜200的摄像部203的拍摄视野内,并借助于摄像部203进行拍摄。
如附图2所示,护套1的前端1a设置有硬质部2。硬质部2上设置有把持部3。护套1的基端1b上设置有操作部5。
附图3是护套1前端1a的截面图。护套1是经由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的构件。护套1包括:插通有第一操作线6和第二操作线7的第一线圈护套11、以及插通有第一线圈护套11的第二线圈护套12。
第一线圈护套11是将一根金属单线紧密地缠绕成套环状而形成的所谓的单根型线圈护套。第一线圈护套11相对于插通其中的第一操作线6和第二操作线7具有耐压缩性,并适宜地将经由操作部5对把持部3的开闭操作、对细长构件4的进退操作传递到把持部3。另外,第一线圈护套11并不限定于线圈护套,也可以是PEEK等具有突出的耐压缩性的树脂套管。
第二线圈护套12是将多根金属单线沿径向排列并紧密地缠绕成套环状而形成的所谓的多根型线圈护套。第二线圈护套12将用于使硬质部2旋转的操作适宜地传递给硬质部2。
如附图3所示,第一线圈护套11由金属单线的横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单线形成。第二线圈护套12由金属单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单线形成。此外,第一线圈护套11和第二线圈护套12中的金属单线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其可以根据护套1的设计值等适当进行选择。
附图4是示出持针器100的硬质部2的立体图。硬质部(引导构件)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硬质部2由不锈钢(SUS)等硬质材料形成。硬质部2的前端设置有把持部3。硬质部2上设置有供细长构件4插通的贯通孔21。
贯通孔21沿护套1的长轴Y1形成。硬质部2的前端形成有与贯通孔21连通的前端开口22。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可从前端开口22伸出和缩进。
如附图3所示,第一线圈护套11的前端11A通过激光焊接或者钎焊等方式固定在硬质部2的基端。
硬质部2的基端侧形成为筒状,其外表面具有连接固定在第二线圈护套12的外表面2A。硬质部2的基端侧的外表面2A通过激光焊接或者钎焊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线圈护套12。
固定在硬质部2的外表面2A的第二线圈护套12的前端12A不能够相对于硬质部2绕轴线旋转,并且不能相对于第一线圈护套11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硬质部2和护套1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形。例如,在形成为筒状的硬质部2的基端侧,也可以采用第二线圈护套12固定在外表面而第一线圈护套11固定在内表面这样的结构。另外,在硬质部2中,固定护套1的部位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筒状。
如附图3和4所示,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具有第一把持构件31、第二把持构件32、以及连接结构36。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构成为可进行开闭动作。附图4所示的把持部3处于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关闭的状态。
第一把持构件31是硬质部2前端部的一部分。第一把持构件31沿着护套1的长轴Y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持构件31和硬质部2一体成型。
第二把持构件32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连结在硬质部2。相对于形成在第二把持构件32上的贯通孔38和形成在硬质部2上的贯通孔39插入连结轴37,从而第二把持构件32可转动地连结到硬质部2。第二把持构件32可绕连结轴37的长轴Y2转动。
第一把持构件31具有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设置在第一把持构件31的前端部,并沿与长轴(中心轴)Y1交叉的方向伸出。一对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包夹着护套1的长轴Y1设置,并且在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二把持构件32的前端部位于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之间。
连接机构36包括第一连接构件36a、第一接头构件36b、第二连接构件36c以及第二接头构件36d构成。第一连接构件36a借助于第一接头构件36b连结到第二连接构件36c。第二连接构件36c借助于第二接头构件36d连结到第二把持构件32。
附图5是示出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的立体图。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形成为圆棒状。细长构件4由不锈钢(SUS)等硬质材料形成。
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具有槽(悬挂部、卡定面)42。槽42例如是第一槽421和第二槽422。第一槽421和第二槽422能够进退自如地对缝合线S进行卡定。
第一槽421在圆形的端面41a沿径向延伸。第一槽421延伸到前端部41的外周。
第二槽422在圆形的端面41a沿径向延伸。第二槽422延伸到前端部41的外周。
第一槽421和第二槽422在前端部41的端面41a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槽421和第二槽422正交。
附图6是将护套1和操作部5的连接部分作为截面图示出的图。操作部(把手)5具有操作部主体50、第一滑动件51、第二滑动件52、卡定构件(圆板)53、以及滑动构件(键)54。
第二线圈护套12的基端12C在操作部主体50的内部固定在滑动构件54上。从第二线圈护套12延伸出的第一线圈护套11的基端11B固定在卡定构件53。
第一滑动件51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可进退地连结,并能够沿操作部主体50的轴线方向进退。从第一线圈护套11延伸出的第一操作线6经过操作部主体50内部连接到第一滑动件51。
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可进退地连结,并能够沿操作部主体50的轴线方向进退。从第一线圈护套11延伸出的第二操作线7经过操作部主体50内部连接到第二滑动件52。
卡定构件(圆板)53形成为大致筒状。卡定构件53和固定在卡定构件53的第一线圈护套11的基端11B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绕轴线旋转,并且不能够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滑动构件(键)54是沿长边方向在操作部主体50内部滑动的构件,其具有供第一线圈护套11插通的贯通孔54a。滑动构件54和固定在滑动构件54的第二线圈护套12的基端12C安装成不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绕轴线转动,并且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和第一线圈护套11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当操作部主体50绕轴线旋转时,滑动构件54和第二线圈护套12也和操作部主体50一起绕轴线旋转。
附图7是示出护套1的前端1a和操作部5的图。第一操作线6在护套1的内部沿护套1的长轴Y1配置。第一操作线6是柔软的线,能够传递来自操作部5的操作力量。
第一操作线6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机构36的第一连接构件36a上。第一操作线6的基端连接到操作部5的第一滑动件51。也就是说,第一操作线6的前端和第二把持构件32经由连接结构36相互连接。用于对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的开闭动作进行操作的操作力量从操作部5经由第一操作线6和连接机构36向第二把持构件32传递。
使第一滑动件51沿操作部主体50进行进退动作,从而能够使第一操作线6沿护套1的长轴Y1进退。通过将第一滑动件51沿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一操作线6向操作部5侧牵引。
通过将第一操作线6向操作部5侧牵引,从而使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关闭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如附图7所示,通过将第一操作线6向把持部3侧挤压,从而使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打开的方向移动。
第二操作线7在护套1的内部沿护套1的长轴Y1配置。第二操作线7是柔软的线,能够传递来自操作部5的操作力量。
第二操作线7的前端固定在细长构件4的基端。第二操作线7的基端连接到操作部5的第二滑动件52。用于操作相对于细长构件4的进退动作的操作力量从操作部5经由第二操作线7向细长构件4传递。
通过使第二滑动件52沿操作部主体50进行进退动作,从而能够使第二操作线7沿护套1的长轴Y1进退。通过使第二滑动件52沿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能够使第二操作线7向操作部5侧牵引。
如附图7所示,通过将第二操作线7向把持部3侧挤压,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从硬质部2的前端开口22伸出。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二操作线7向操作部5侧牵引,细长构件的前端部41被收纳在硬质部2的贯通孔21中。
牵引系统300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附图8到附图12,对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的操作(牵引系统3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针对使用持针器100对形成于消化管等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上的创伤部位W进行缝合的操作进行说明。附图8到附图12是示出持针器100的使用方法的图。
附图8是示出缝合线S的图。以下说明的操作中使用的缝合线S具有沿长轴排列配置的多个倒刺SB,在使缝合线S穿过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仅允许沿安装有缝合针N的方向移动。由于多个倒刺(返し)SB卡定在生物体组织上,故缝合线S不能反向移动。此外,在附图8之外的附图中,省略了缝合线S的倒刺SB的图示。
手术者在将软性内窥镜200插入到管腔器官内之前,使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从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手术者借助于把持部3来把持缝合针N。另外,手术者也可以采用保持部3来把持被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
手术者将软性内窥镜200从患者的自然开口插入到管腔器官内。缝合针N或缝合线S在被从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把持部3把持的状态下导入到管腔器官内。
当不是在把持部3把持的缝合针N的方向或位置为期望的方向或位置进行把持的情况下,手术者暂时将缝合针N置于管壁T上,由把持部3对缝合针N进行重新把持。当将缝合针N导入到消化管内时,即便在把持有缝合线S的情况下,也暂时将缝合针N置于管壁T上,由把持部3对缝合针N进行重新把持。手术者沿操作部主体50将第一滑动件51向基端侧移动,从而利用把持部3对缝合针N进行把持。
第一步骤
附图9和附图10是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说明图。在第一步骤中,手术者一边采用从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把持部3对缝合针N进行把持,一边将缝合针N刺入到形成在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上的创伤部位W的第一边缘部E1,由此使缝合线S穿过第一边缘部E1。
第二步骤
在第二步骤中,手术者一边采用把持部3对缝合针N进行把持,一边将缝合针N刺入到形成在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上的创伤部位W的第二边缘部E2,由此使从第一边缘部E1延伸的缝合线S穿过第二边缘部E2。第二边缘部E2位于创伤部位W的边缘部,并且将创伤部位W夹持在中间与第一边缘部E1相面对的位置。
手术者根据创伤部位W的大小反复多次实施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附图9所示的创伤部位W示出了实施了3次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状态。
如附图10所示,在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中,优选手术者沿操作部主体50将第二滑动件52向基端侧移动,并将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收纳在硬质部2的贯通孔21内。
第三步骤
附图11是第三步骤的说明图。手术者将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前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1从硬质部2的贯通孔21的前端伸出。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一边采用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把持从第二边缘部E2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或缝合针N,一边将缝合针N或者在第一部分S1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可自由进退地卡定(保持)在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的前端部41。具体地,手术者对进入到细长部件(第二保持体)4的槽42内的缝合线S进行进退自如地卡定。
第四步骤
附图12是第四步骤的说明图。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相对移动,从而对缝合线S进行牵引。具体地,手术者将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前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相对于把持部3一直前进到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槽42)位于比把持部3更靠前端侧的位置。伴随者该动作,卡定有缝合线S的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的前端部41(槽42)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以及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附图13是示出第四步骤后的创伤部位W的图。手术者将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相对于把持部3后退。其结果,施加到缝合线S的张力被解除。由于缝合线S具有多个倒刺,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E2保持被系紧的状态。
手术者根据创伤部位W的大小反复多次实施第一步骤到第四步骤,对未被缝合的创伤部位W进行缝合。手术者切断缝合线S,并将被切断的缝合线S和缝合针N取出到体外,结束上述操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持针器100,例如在胃的幽门部附近等较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对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进行牵拉,并能够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缝合和压缩。
根据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持针器100的操作(使用方法),当对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进行牵引时,不需要对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3进行移动。因此,手术者在对缝合线S进行牵引之后,很容易再次展开创伤部位的缝合作业。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其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精神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示出的结构要素进行适当组合来构成。
变形例1
附图14是示出具有细长构件4的变形例,即细长构件4B的持针器100B的图。细长构件4B的前端部41具有挂钩43B。挂钩43B具有沿着与细长构件4B的长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悬挂部、卡定面)42B。挂钩43B进退自如地卡定(保持)缝合线S。具体地,利用突起42B对缝合线S进行进退自如地卡定。挂钩43B的形状例如为L字形。如附图14所示,手术者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附图15是持针器100B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使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前端侧稍微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B的前端部41从硬质部2的贯通孔21的前端伸出。手术者利用前端部41的挂钩43B卡定(保持)缝合线S。
附图16是持针器100B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手术者使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B相对于把持部3后退。伴随着该动作,卡定有缝合线S的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B的挂钩43B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当使细长构件4B相对于把持部3后退时,挂钩43B被收纳在硬质部2的贯通孔21内。
附图17是示出持针器100B的第四步骤后的创伤部位W的图。手术者通过再次使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前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B的前端部从硬质部2的贯通孔21伸出。在该状态下,手术者能够将缝合线S从挂钩43B拆下。接着,如附图16所示,手术者通过使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B的前端部41再次收纳在硬质部2的贯通孔21内。
细长构件4的变形例,即细长构件4B具有挂钩43B,手术者能够可靠地卡定缝合线S。即使手术者使细长构件4B后退,也能够使卡定有缝合线S的部分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
变形例2
附图18是示出具有细长构件4的变形例,即细长构件4C的持针器100C的图。细长构件4C的前端部41具有挂钩43C。挂钩43C具有沿着与细长构件4C的长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悬挂部、卡定面)42C。挂钩43C能够进退自如地卡定(保持)缝合线S。具体地,借助于突起42C进退自如地卡定缝合线S。挂钩43C的形状例如为L字形。可将缝合线S挂在挂钩43C上。
附图19是从硬质部2C的长轴Y1方向观察的正视图。
持针器100C具有硬质部2的变形例,即硬质部2C。与贯通孔21连通的狭槽23在硬质部2C上沿护套1的长轴Y1延伸。挂钩43C的突起42C可插通狭槽23。狭槽23的前端231位于硬质部2C。挂钩43C的突起42C从狭槽23向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硬质部2C的径向外侧伸出。如附图18所示,手术者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附图20是持针器100C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通过使持针器100C以护套1的长轴Y1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利用缝合线S形成套环。继而,手术者借助于细长构件4C的后退动作,将细长构件4C的挂钩43C挂到套环上,从而卡定(保持)缝合线S。
附图21是持针器100C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手术者使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细长构件4C相对于把持部3后退。伴随着该动作,卡定有缝合线S的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C的挂钩43C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细长构件4的变形例,即细长构件4C具有挂钩43C,手术者能够可靠地卡定缝合线S。手术者能够很容易地将细长构件4C的挂钩43C挂在使持针器100C以护套1的长轴Y1为中心旋转而形成的套环上。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22到附图27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D进行说明。在下述说明中,对于与已说明的部分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牵引系统300D
附图22是示出持针器100D和外部护套400的前端部的立体图。牵引系统300D包括软性内窥镜200、持针器100D、以及外部护套400。持针器100D在被插通到外部护套400中的状态下,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使用。
外部护套400
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第二保持体、套管)400是具有挠性的圆筒构件(引导构件)44。外部护套400在圆筒构件44的前端具有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圆筒构件44具有可供持针器100D插通的内径。持针器100D能够从圆筒构件44的前端开口44a伸出。延伸部45以小于圆筒构件44的外径的宽度形成,并从圆筒构件44的前端开口边缘沿外部护套400的长轴Y3延伸。延伸部4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板状。延伸部45前端部41具有能够进退自如地卡定缝合线S的悬挂部(卡定面)42D。悬挂部42D为凹状,例如可以为U字形,也可以为V字形。
持针器100D
附图23是示出持针器100D和外部护套400的图。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第一保持体)100D包括:护套1、硬质部2、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操作部5D、以及操作把持部3的第一操作线6。
硬质部2D除了没有形成可供细长构件4插通的贯通孔21这一点之外,其它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硬质部2相同。
附图24是将护套1和操作部5D的连接部分作为截面图示出的图。操作部(把手)5D包括:操作部主体50D、第一滑动件51D、护套把手52D、卡定构件(圆板)53和滑动构件(键)54。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线圈护套12的基端12C在操作部主体50D内部被固定在滑动构件54。从第二线圈护套12延伸的第一线圈护套11的基端11B被固定在卡定构件53。
附图25是沿附图23的D-D线的截面图。操作部主体50D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第一操作线6插通内部。在操作部主体50D的外周形成有沿操作部主体50D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部53D。
第一滑动件51D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D可进退地连结,并能够沿着操作部主体50D的轴线方向进退。从第一线圈护套11延伸出的第一操作线6穿过操作部主体50D的内部连接在第一滑动件51D上。
护套把手52D可滑动地安装在操作部主体50D的外周,并可沿操作部主体50D的轴线方向进退。护套把手52D具有沿护套把手52D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凸部53D卡合的狭槽54D。护套把手52D安装在外部护套400的圆筒构件44的基端。
牵引系统300D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附图26至附图27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D的操作(牵引系统300D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针对使用牵引系统300D对形成在消化管等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上的创伤部位W进行缝合的操作进行说明。附图26至附图27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使用方法的图。
手术者在将软性内窥镜200插入到管腔器官内之前,使插通有持针器100D的外部护套400插通通道206。手术者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从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手术者借助于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
手术者将软性内窥镜200从患者的自然开口插入到管腔器官内。优选在缝合针N被放置于外部护套400内的状态下将软性内窥镜200插入到管腔器官内。缝合针N在被从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把持部3把持的状态下导入到管腔器官内。
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手术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第三步骤
附图26是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一边利用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把持从第二边缘部E2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或缝合针N,一边将缝合针N或者在第一部分S1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进退自如地卡定(保持)在外部护套400的前端部。具体地,手术者借助于形成在外部护套400的延伸部45前端的悬挂部42D进退自如地卡定缝合线S。
第四步骤
附图27是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的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使护套把手52D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D向前端侧移动,从而使外部护套400相对于把持部3一直前进到外部护套的延伸部45的前端(悬挂部42D)位于比把持部3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卡定有缝合线S的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的悬挂部42D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D,例如在胃的幽门部附近等较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仅仅对安装到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进行牵拉就能够充分地缝合和压缩创伤部位。
根据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D的操作(使用方法),当对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进行牵引时,不需要使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3进行移动。因而,手术者在牵引缝合线S后较容易再次进行创伤部位的缝合作业。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可以适当地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示出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3
附图28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E的图。牵引系统300E包括:软性内窥镜(引导器件、第二保持器件)200、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与牵引系统300D相比较,牵引系统300E不具备外部护套400。
手术者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通过将缝合针N穿刺到管壁T的一部分来固定缝合针N。接着,手术者利用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进退自如地把持(保持)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其中该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在缝合针N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
附图29和附图30是牵引系统300E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和软性内窥镜(第二保持器件)200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将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向软性内窥镜(第二保持器件)200的基端侧移动,从而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在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内部移动。把持有缝合线S的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相对于软性内窥镜(第二保持器件)200的前端开口部206a向远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挂到前端开口部206a上的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在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内部,由于缝合线S以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把持的第一部分S1为基点被折回,故与牵拉被固定在缝合线S端部的缝合针N相比,可保证充分的牵引量。
根据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E,即使不具备外部护套400,例如在胃的幽门部附近等较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仅仅牵拉缝合线S,也能够充分缝合和压缩创伤部位。
变形例4
附图31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F的图。牵引系统300F包括:软性内窥镜200、持针器100F、外部护套400F。持针器100F在被插通在外部护套400F中的状态下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中使用。
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F是圆筒构件(引导构件)44。外部护套400F在圆筒构件44前端具有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和第二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6。第二延伸部46与延伸部45在同一方向上延伸,并设置在圆筒构件44前端。延伸部45和第二延伸部46包夹着外部护套400的长轴Y3配置在两侧。延伸部45和第二延伸部46以小于圆筒构件44外径的宽度形成,并从圆筒构件44的前端开口边缘沿着外部护套400的长轴Y3延伸。延伸部45和第二延伸部4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板状。延伸部45和第二延伸部46的前端部41具有可进退自如地卡定缝合线S的悬挂部(卡定面)42D。卡定面42D为凹状,例如为U字形,也可以为V字形。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中,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F的把持部3被置换成双开的把持部3F。把持部3F可以从公知的双开的把持构件中适当选择。
附图32是牵引系统300F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手术者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至第三步骤。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F和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F的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及第二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6相对移动,从而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使护套把手52D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D向前端侧移动,从而使外部护套400F相对于把持部3前进。伴随着该动作,卡定有缝合线S的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5和第二延伸部(第二保持体)46的悬挂部42D向远离把持有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根据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F,由于外部护套400F具有两个用于保持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的构件,故在第四步骤中较容易实施处置。
变形例5
附图33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迁移系统300G的图。牵引系统300G具有软性内窥镜200、持针器100F、外部护套400G。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G是圆筒构件44,但圆筒构件44的前端并不具备延伸部45。
手术者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通过将缝合针N穿刺到管壁T的一部分来固定缝合针N。接着,手术者利用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F的把持部3对在缝合针N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进行进退自如地把持(保持)。
附图34是牵引系统300G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和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G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通过使持针器100F的把持部3F相对于外部护套400G后退,从而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在外部护套400G的圆筒构件44内部移动。把持有缝合线S的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3相对于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G的前端开口向远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挂在外部护套400G上的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在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400G的内部,由于缝合线S以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F所把持的第一部分S1为基点被折回,故与牵拉被固定在缝合线S端部的缝合针N相比,能够保证充分的牵引量。
根据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G,即使外部护套400G不具备延伸部45,例如在胃的幽门部附近等较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仅仅牵拉缝合线S,也能够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缝合和压缩。
变形例6
附图35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L的图。牵引系统300L具备软性内窥镜200、持针器100L、以及外部护套400。
持针器100L包括:护套1、硬质部2D、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L、操作部5D、以及操作把持部3L的第一操作线6。
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L具有第一把持构件31L和第二把持构件32L。第二把持构件32L设置在比第一把持构件31L更靠近前端侧,并且可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L进退。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L被第一把持构件31L和第二把持构件32L夹持,从而能够把持缝合针N或缝合线S。
变形例7
附图36是示出牵引系统300D的变形例,即牵引系统300M的图。牵引系统300M具备软性内窥镜200和持针器100M。
持针器100M包括:护套1、硬质部2、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L、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操作部5D、操作把持部3L的第一操作线6、操作细长构件4的第二操作线7。细长构件4沿长轴Y1贯通把持部3L,细长构件4的前端部41可从把持部3L的前端伸出和缩进。
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把持有缝合线S的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M与卡定有缝合线S的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4的槽42相对移动,从而牵引缝合线S。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37至附图40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H进行说明。在下文的说明中,对于与已说明的部分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牵引系统300H
附图37是示出牵引系统300H的前端部的立体图。牵引系统300H包括:软性内窥镜(引导器件)200、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以及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
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是可安装在软性内窥镜200前端的盖体。盖体410形成为基端侧直径略微缩小的大致圆筒状。盖体410的基端侧可安装到软性内窥镜200的前端。盖体410的前端侧形成有悬挂部(卡定面)42H。此外,盖体410可以使用从公知的内窥镜用盖体中适当选择的盖体。
牵引系统300H的使用方法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H的操作(牵引系统300H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针对使用牵引系统300H对形成在消化管等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的创伤部位W进行缝合的操作进行说明。
手术者在将软性内窥镜插入到管腔器官内之前,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从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手术者利用把持部3来把持缝合针N。
手术者从患者的自然开口将软性内窥镜200插入到管腔器官内。优选在缝合针N被放置在盖体410内的状态下将软性内窥镜200插入到管腔器官内。缝合针N在由从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把持部3F把持的状态下导入到管腔器官内。
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手术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第三步骤
如附图37所示,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通过将缝合针N穿刺到管壁T的一部分来固定缝合针N。接着,手术者利用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3进退自如地把持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其中该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在缝合针N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
第四步骤
附图38到附图40是牵引系统300H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通过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和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如附图38所示,手术者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相对于软性内窥镜200后退,从而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在盖体410内移动。这时,优选进退自如地将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挂在盖体410的悬挂部42H。
如附图39和附图40所示,手术者通过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进一步后退,从而使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在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内部移动。把持有缝合线S的把持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3相对于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的前端开口向远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挂在盖体410上的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由于缝合线S被挂在悬挂部42H,故缝合线S和盖体410的卡合位置很难发生错位。在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内部,缝合线S以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把持的第一部分S1为基点被折回,故与牵拉固定在缝合线S端部的缝合针N相比,能够保证充分的牵引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H和使用了牵引系统300H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组合软性内窥镜200、持针器100D和盖体410,从而例如在胃的幽门部附近等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仅仅牵拉被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就能够较容易地实现对创伤部位的充分缝合和压缩。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主旨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示出的结构要素进行适当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8
附图41是盖体410的变形例,即盖体410I的侧视图。附图42是将附图41所示的盖体410I绕轴线旋转90度后的侧视图。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I具有圆筒构件44I、和设置在圆筒构件44I前端的板构件45I。圆筒构件44I形成为基端侧直径略微缩小的大致圆筒状。圆筒构件44I的基端侧可安装到软性内窥镜200前端。板构件45I沿盖体410I的长轴Y4延伸。板构件45I具有前端可卡定缝合线S的凹状的悬挂部42I。如附图42所示,悬挂部42I形成在板构件45I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
附图43是使用了盖体410I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使软性内窥镜200的弯曲部204沿上下左右弯曲,从而使盖体410I的板构件45I的前端以盖410I的长轴Y4为中心旋转。缝合线S缠绕在板构件45I,缝合线S的一部分与悬挂部42I卡合。手术者利用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I的板构件45I的悬挂部42I对在缝合针N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进行进退自如地卡定(保持)。
附图44是使用了盖体410I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通过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和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I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使持针器100D相对于安装有盖体410I的软性内窥镜前进。卡定有缝合线S的盖体(第二保持器件)410I的悬挂部42I向远离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45至附图46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J进行说明。在下文的描述中,针对与已描述的部分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牵引系统300J
附图45是牵引系统300J的前端部的立体图。牵引系统300J具备软性内窥镜(引导构件)200J、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以及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J。
软性内窥镜(引导器件)200J是所谓的双通道内窥镜,除了通道206之外,还具有添加的第二通道216。
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J形成为圆柱状,并插通在软性内窥镜200J的第二通道216。细长构件4J的前端形成有凹状的悬挂部(卡定面)42J。
牵引系统300J的使用方法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J的操作(牵引系统300J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使用牵引系统300J缝合形成在消化管等管腔器官内的管壁T的创伤部位W的操作进行说明。
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手术者将缝合针N在被从前端开口部206a伸出的持针器100D的把持部3把持的状态下导入到管腔器官内。
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手术者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第三步骤
如附图45所示,手术者使细长构件4J的前端部41J从第二通道216的前端开口伸出。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通过将缝合针N穿刺到管壁T的一部分来固定缝合针N。接着,在第三步骤中,手术者一边利用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保持从第二边缘部E2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一部分S1,一边将在第一部分S1和第二边缘部E2之间延伸的缝合线S的第二部分S2进退自如地卡定在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J的前端部。具体地,手术者借助于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J的悬挂部42J进退自如地卡定缝合线S。
第四步骤
附图46是牵引系统300J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在第四步骤中,手术者使持针器(第一保持器件)100D和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J相对移动来牵引缝合线S。具体地,手术者使细长构件4J相对于把持部3一直前进到细长构件4J的前端部41J(悬挂部42J)位于比把持部3更靠前端侧为止。伴随着该动作,卡定有缝合线S的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41J的悬挂部42J向远离把持缝合线S的把持部(第一保持体)3和第二边缘部E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缝合线S被施加张力,故第一边缘部E1和第二边缘部E2被系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系统300J和使用牵引系统300J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作为双通道内窥镜的软性内窥镜200J、持针器100D以及细长构件4J进行组合,从而在例如胃的幽门部附近等狭窄的管腔器官内的缝合作业中,仅仅对安装在缝合针N上的缝合线S进行牵拉,就能够较容易实现对创伤部位进行充分的缝合和压缩。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对管腔器官内的创伤部位等进行缝合的医疗器械。
附图标记说明
300、300D、300E、300F、300G、300H、300J、300L、300M 牵引系统
200 软性内窥镜(引导器件、第二保持器件)
200J 软性内窥镜(引导器件)
400、400F、400G 外部护套(第二保持器件)
410、410I 盖体(第二保持器件)
100、100B、100C、100D、100F、100L 持针器(牵引器具、第一保持器件)
1 护套
11 第一线圈护套
12 第二线圈护套
2 硬质部(引导构件)
3、3F、3L 把持部
31 第一把持构件
32 第二把持构件
4、4B、4C 细长构件(第二保持体)
4J 细长构件(第二保持器件)
41、41J 前端部
42 槽(悬挂部、卡定面)
42B 突起(悬挂部、卡定面)
42C 突起(悬挂部、卡定面)
42D 悬挂部(卡定面)
42H 悬挂部(卡定面)
42I 悬挂部(卡定面)
42J 悬挂部(卡定面)
43B 挂钩
43C 挂钩
44 圆筒构件(引导构件)
45 延伸部(第二保持体)
46 第二延伸部(第二保持体)
5、5D 操作部(把手)
6 第一操作线
7 第二操作线
31、31L 第一把持构件
32、32L 第二把持构件
50、50D 操作部主体
51、51D 第一滑动件
52 第二滑动件

Claims (16)

1.一种牵引装置,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插入到所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使用,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通道的前端开口部伸出,该牵引装置包括:把持机构,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机构,
通过使所述把持机构和所述卡定机构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
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护套以及设置于所述护套前端的硬质部,所述把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硬质部的前端,所述卡定机构插通所述硬质部,并且所述卡定机构的前端部构成为能够从所述硬质部伸出和缩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所述把持机构包括:第一把持构件,其为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一个,并作为所述硬质部的前端部的一部分沿所述护套的长轴延伸;第二把持构件,其为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另一个,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连结到所述硬质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把持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持构件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还包括操作所述把持机构的第一操作线、以及操作所述卡定机构的第二操作线,
所述护套包括:供所述第一操作线和所述第二操作线插通的第一线圈护套;以及供第一线圈护套插通的第二线圈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所述把持机构是具有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持针器的把持部,所述卡定机构是插通到所述持针器中的细长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其具有能够将所述缝合线进退自如地卡定在所述细长构件的前端部的卡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引装置,所述卡定部是槽、挂钩中的任意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装置,所述挂钩具有沿着与所述卡定部的长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
8.一种牵引系统,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软性内窥镜、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
9.一种牵引系统,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持装置,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装置,通过使所述把持装置和所述卡定装置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
所述卡定装置插通到所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所述把持装置插通所述卡定装置,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卡定装置的前端开口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把持装置是具有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持针器,所述卡定装置是外部护套和套管中的任意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外部护套是具有挠性的圆筒构件,并具有所述持针器能够插通其中的内径,所述持针器能够从所述圆筒构件的前端开口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圆筒构件的前端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以小于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径的宽度形成,并且从所述圆筒构件的前端开口边缘沿着所述外部护套的长轴延伸,所述持针器具有把持所述缝合针的把持部,
通过使所述持针器的把持部和所述圆筒构件的延伸部相对移动来牵引所述缝合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延伸部的前端部具有能够进退自如地卡定所述缝合线的悬挂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圆筒构件的前端还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延伸部在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夹持所述外部护套的长轴配置在两侧,
通过使所述持针器的把持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移动,从而牵引所述缝合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引系统,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分别为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所述第二把持构件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把持构件更靠近前端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进退,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把持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持构件进行夹入,从而能够对所述缝合针或所述缝合线进行把持。
16.一种牵引系统,在软性内窥镜下对缝合线进行牵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持装置,能够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对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上的缝合针进行把持;以及能够对所述缝合线进行卡定的卡定装置,通过使所述把持装置和所述卡定装置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缝合线进行牵引,
所述把持装置是持针器,并具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能够把持所述缝合线或安装于所述缝合线的缝合针,并具有所述一对把持构件,所述卡定装置是细长构件,该细长构件沿所述持针器的长轴贯通所述把持部,并且构成为前端部能够从所述把持部伸出和缩进,
通过使所述持针器和所述细长构件相对移动,从而牵引所述缝合线。
CN202110339655.1A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Active CN114343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1932.5A CN118141440A (zh)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20/038591 2020-10-13
PCT/JP2020/038591 WO2022079788A1 (ja) 2020-10-13 2020-10-13 牽引器具、牽引システム、縫合糸の牽引方法および縫合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1932.5A Division CN118141440A (zh)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3753A CN114343753A (zh) 2022-04-15
CN114343753B true CN114343753B (zh) 2024-03-29

Family

ID=8109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1932.5A Pending CN118141440A (zh)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系统
CN202110339655.1A Active CN114343753B (zh)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1932.5A Pending CN118141440A (zh) 2020-10-13 2021-03-30 牵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0806A1 (zh)
CN (2) CN118141440A (zh)
WO (1) WO2022079788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1744A (en) * 1991-12-05 1993-04-13 Jones Mark W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turing using a rod with a needle holder
US5709694A (en) * 1995-03-22 1998-01-20 Human Factors Industrial Design, Inc. Endoscopic intracorporeal suture tying aid
US5797928A (en) * 1995-01-20 1998-08-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gating apparatus
JP3110334U (ja) * 2004-11-26 2005-06-23 財団法人ヒューマンサイエンス振興財団 結紮具
CN103079480A (zh) * 2010-06-25 2013-05-01 苏图勒内蒂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缝合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3209648A (zh) * 2011-06-02 2013-07-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缝合线压入装置及缝合线压入系统
CN105120768A (zh) * 2013-08-06 2015-12-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器
CN106232025A (zh) * 2014-05-21 2016-12-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固定系统
CN10665949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持针器及内窥镜系统
WO2017145337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持針器及び縫合セット
CN108601591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持针器、缝合套装以及缝合系统
CN110381798A (zh) * 2017-03-10 2019-10-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引导线把持器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1744A (en) * 1991-12-05 1993-04-13 Jones Mark W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turing using a rod with a needle holder
US5797928A (en) * 1995-01-20 1998-08-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gating apparatus
US5709694A (en) * 1995-03-22 1998-01-20 Human Factors Industrial Design, Inc. Endoscopic intracorporeal suture tying aid
JP3110334U (ja) * 2004-11-26 2005-06-23 財団法人ヒューマンサイエンス振興財団 結紮具
CN103079480A (zh) * 2010-06-25 2013-05-01 苏图勒内蒂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缝合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3209648A (zh) * 2011-06-02 2013-07-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缝合线压入装置及缝合线压入系统
CN105120768A (zh) * 2013-08-06 2015-12-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器
CN106232025A (zh) * 2014-05-21 2016-12-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固定系统
CN10665949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持针器及内窥镜系统
WO2017145337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持針器及び縫合セット
CN108601591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持针器、缝合套装以及缝合系统
CN110381798A (zh) * 2017-03-10 2019-10-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引导线把持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3753A (zh) 2022-04-15
CN118141440A (zh) 2024-06-07
US20230200806A1 (en) 2023-06-29
WO2022079788A1 (ja)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4230B2 (ja) クリップ装置
US8353920B2 (en) Suture instrument
JP4624485B2 (ja)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JP3880907B2 (ja) 内視鏡用縫合器
EP3332717A1 (en) Treatment device
JP4526521B2 (ja) 生体組織の処置具カートリッジ
JP5393317B2 (ja) 縫合器
US20150257751A1 (en) Suturing device
JP2009279464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5784856B2 (ja) 縫合器
CN114343753B (zh) 牵引器具、牵引系统、缝合线的牵引方法以及缝合方法
US20230116167A1 (en) Endoscopic suture cinch
WO2015178182A1 (ja) 糸固定システム
JP7233562B2 (ja) 内視鏡用持針器および縫合針の操作方法
CN112512397A (zh) 内窥镜系统和曲针输送方法
CN217365958U (zh) 内窥镜用持针器
CN114929120A (zh)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CN110719756A (zh) 缝合装置
CN117956950A (zh) 紧固装置、内窥镜系统及缝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