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686A -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3686A
CN114333686A CN202011027196.5A CN202011027196A CN114333686A CN 114333686 A CN114333686 A CN 114333686A CN 202011027196 A CN202011027196 A CN 202011027196A CN 114333686 A CN114333686 A CN 114333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node
driving
modul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7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丽
玄明花
郑皓亮
赵蛟
刘静
齐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7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36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3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第二输出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本申请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在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时能够将第一基准电压写入第三节点,使得后续数据信号写入后驱动模块根据第三节点的电位驱动时写入第三节点的第一基准电压能够补偿电源电压信号的压降以提高输出电流,从而发光元件根据输出电流发光时能够提升亮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同时,第一输出控制模块能够在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向第三节点提供第一基准电压时关闭电流通路,减少漏电的发生。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uLED)显示技术具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通常,uLED的驱动电路中采用较大的驱动电流(相较于OLED中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通过驱动电路的电源端的电流可达到OLED的100倍)以实现LED背板的高亮显示,由于驱动电路的电源端是全面板排布,较大的驱动电流流经电源端时,电压衰退(IR-drop)效应较为严重,从而使输出电流减少,导致对显示亮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需要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包括输入模块、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第二输出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接入电源电压并与第一节点和发光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光控制线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一补偿模块接入第一基准电压并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栅极控制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写入第一节点;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三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电源电压生成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补偿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使得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三节点;和
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光控制线和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将所述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包括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四节点连接的第二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包括第二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元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初始电压,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接入第二基准电压以及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复位控制线、所述栅极控制线、数据线及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复位控制线提供的复位信号将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四节点;
根据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将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四节点;和
根据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四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线,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发光控制线,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本申请实施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通过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第二输出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的设置,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在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时能够将第一基准电压写入第三节点,使得后续数据信号写入后驱动模块根据第三节点的电位驱动时写入第三节点的第一基准电压能够补偿电源电压信号的压降以提高向第二节点输出的输出电流,从而发光元件根据输出电流发光时能够提升亮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同时,第一输出控制模块和第二输出控制模块能够在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向第三节点提供第一基准电压时关闭电流通路,减少漏电的发生。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驱动电路10、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驱动模块13、第一补偿模块14、第二补偿模块15、复位模块16、输入模块17、测试模块18、第一晶体管T1、第一补偿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第二补偿晶体管T4、第第二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6、第四晶体管T7、第五晶体管T8、第六晶体管T9、测试晶体管T10、补偿电容C1、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第四节点N4、复位控制信号Reset、栅极驱动信号Gate、发光控制信号EM、数据信号Data、电源电压VDD、第一基准电压Vref1、第二基准电压Vref2、初始电压Vint;
发光元件uLED,显示面板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uLED)显示技术是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高密度地集成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以实现LED的薄膜化、微小化和矩阵化,其像素间的距离能够达到微米级别,而且每个像素都能定址、单独发光。uLED显示面板具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一般地,uLED中驱动电路中采用较大的驱动电流(相较于OLED中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通过驱动电路的电源端的电流可达到OLED的100倍)以实现LED背板的高亮显示。然而,由于驱动电路的电源端是全面板排布,较大的驱动电流流经驱动电路的电源端时,电压衰退(IR-drop)效应较为严重,从而流向uLED的输出电流减少,导致对显示亮度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10,用于驱动发光元件uLED,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驱动模块13、第一补偿模块14和第二补偿模块15。其中,
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接入电源电压VDD并与第一节点N1和发光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用于根据发光控制线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EM控制电源电压VDD传输至第一节点N1。第一补偿模块14接入第一基准电压Vref1并与第一节点N1和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一补偿模块14用于根据栅极控制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Gate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一节点N1。驱动模块13包括驱动晶体管T3,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第三节点N3,驱动晶体管T3用于将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位和电源电压VDD生成驱动信号并写入第二节点N2。第二补偿模块15与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和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二补偿模块15用于根据栅极驱动信号Gate补偿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并使得第一节点N1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三节点N3。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与第二节点N2、发光控制线和发光元件uLED分别连接,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用于根据发光控制信号EM将驱动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uLED。
本申请的驱动电路10中,通过对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驱动模块13、第一补偿模块14和第二补偿模块15的设置,第一补偿模块14和第二补偿模块15在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Gate时能够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三节点N3,使得后续数据信号写入后驱动模块13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位驱动时写入第三节点N3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能够补偿电源电压VDD信号的压降以提高向第二节点N2输出的输出电流,从而发光元件uLED根据输出电流发光时能够提升亮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同时,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能够在第一补偿模块14和第二补偿模块15向第三节点N3提供第一基准电压Vref1时关闭电流通路,减少漏电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元件uLED为微型发光二极管,其中,发光元件uLED的阳极与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连接,发光元件uLED的阴极接入低电压VSS。电源电压VDD可以为高电平电压(例如8V),低电压VSS为低电平电压(例如,0V)。栅极驱动信号Gate和发光控制信号EM都为电压信号。还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信号为驱动模块13写入第二节点N2的输出电流。
请结合图2,具体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连接电源端、第一节点N1和发光控制线。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被配置为接收电源端提供的电源电压VDD和发光控制线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EM,并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EM时将电源电压写入第一节点N1。
进一步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电源端,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线,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连接第一节点N1,在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接收到发光控制线的发光控制信号EM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二极导通,第一晶体管T1将电源端提供的电源电压VDD写入第一节点N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所以本公开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根据需要是可以互换的。
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晶体管,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均以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晶体管的栅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基于本公开对P型晶体管实现方式的描述和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能够容易想到本公开实施例采用N型晶体管的实现方式,因此,这些实现方式也是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的。
第一补偿模块14接入第一基准电压Vref1并与栅极控制线及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一补偿模块14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基准电压Vref1端提供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以及接收栅极控制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Gate,并在根据栅极驱动信号Gate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一节点N1。
进一步地,第一补偿模块14包括第一补偿晶体管T2,第一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接入第一基准电压Vref1,第一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栅极控制线,第一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连接第一节点N1,在第一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Gate时,第一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二极导通,第一补偿晶体管T2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一节点N1。
驱动模块13分别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驱动模块13被配置接收第一节点N1提供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或电源电压VDD,并接收到第一基准电压Vref1时,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位将第一节点N1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二节点N2,以及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位和第一节点N1的电源电压VDD时生成驱动信号并写入第二节点N2。
驱动模块13包括驱动晶体管T3和补偿电容C1,其中,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第三节点N3,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N2,在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低电位时,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一节点N1的第一基准电压通过驱动晶体管T3写入第二节点N2,或者,根据第一节点N1的电源电压VDD和第三节点M3的电位生成驱动信号并写入第二节点N2。补偿电容C1包括与第三节点N3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四节点N4连接的第二端,用于调节第三节点N3的电位。
第二补偿模块15与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和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二补偿模块15别配置为接收第二节点N2的电位和栅极控制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Gate,并在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Gate时,将补偿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并使得第一节点N1的第一基准电压Vref1写入第三节点N3。
进一步地,第二补偿模块15包括第二补偿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第二节点N2,第二补偿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栅极控制线,第二补偿晶体管T4的第二极连接第三节点N3。在第二补偿晶体管T4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Gate时,第二补偿晶体管T4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二节点N2的电位通过第二补偿晶体管T4写入第三节点N3。
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连接第二节点N2、发光控制线和发光元件uLED,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被配置为接收第二节点N2提供的驱动信号以及发光控制线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EM,并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EM时将驱动信号写入发光元件uLED,从而驱动发光元件uLED点亮。
第二输出控制模块12包括第二晶体管T5,第二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第二节点N2,第二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线,第二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uLED。在第二晶体管T5的栅极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EM时,第二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二极连通,第二节点N2的驱动信号通过第二晶体管T5传输至发光元件uLED。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10还包括复位模块16,复位模块16包括第三晶体管T6,第三晶体管T6的第一极接入初始电压Vint,第三晶体管T6的栅极连接复位控制线,第三晶体管T6的第二极连接第三节点N3。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电压Vint为低电平电压(例如,初始电压可以为0V)。复位控制线用于向第三晶体管T6的栅极提供复位控制信号Reset,复位控制信号Reset为电压信号。第三晶体管T6被配置为接收初始电压Vint和复位控制线提供的复位控制信号Reset,在第三晶体管T6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Reset时,第三晶体管T6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初始电压Vint通过第三晶体管T6写入至第三节点N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10还包括输入模块17,输入模块17接入第二基准电压Vref2以及与发光控制线、复位控制线、栅极控制线、数据线及第四节点N4连接;输入模块17用于根据复位控制线提供的复位信号将第二基准电压Vref2写入第四节点N4。输入模块17还用于根据栅极驱动信号Gate将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Data写入第四节点N4,以及根据发光控制信号EM将第二基准电压Vref2写入第四节点N4。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模块17包括第四晶体管T7、第五晶体管T8和第六晶体管T9。其中,第四晶体管T7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四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栅极控制线,第四晶体管T7的第二极连接第四节点N4。第五晶体管T8的第一极接入第二基准电压Vref2,第五晶体管T8的栅极连接复位控制线,第五晶体管T8的第二极连接第四节点N4。第六晶体管T9的第一极接入第二基准电压Vref2,第六晶体管T9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线,第五晶体管T8的第二极连接第四节点N4。
第二基准电压Vref2可以第一基准电压Vref1相同或不同,例如,在本申请中,第二基准电压Vref2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相同,如此,能够简化电路布线,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分辨率。
具体而言,在第四晶体管T7的栅极接收到栅极驱动信号Gate时,第四晶体管T7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数据信号Data通过第四晶体管T7写入至第四节点N4。在第五晶体管T8的栅极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Reset时,第五晶体管T8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二基准电压Vref2通过第五晶体管T8写入至第四节点N4。在在第六晶体管T9的栅极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EM时,第六晶体管T9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二基准电压Vref2通过第六晶体管T9写入至第四节点N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10还包括测试模块18,测试模块18分别连接测试控制线以及发光元件uLED的两端,测试模块18被被配置为用于检测发光元件uLED的状态以确认发光元件uLED是否正常。测试模块18包括测试晶体管T10,测试晶体管T10的栅极连接测试控制线,测试晶体管T10的第一极连接发光元件uLED的阳极,测试晶体管T10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uled的阴极。测试控制线用于向测试晶体管T10的栅极提供测试信号,测试信号为电压信号。
本申请的驱动电路10驱动发光元件uLED包括复位阶段t1、补偿阶段t2、过渡阶段t3及发光阶段t4。下面以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10和图3所示的驱动时序为例介绍驱动电路10的工作过程。
具体地,在复位阶段t1,复位控制信号Reset为低电平电压,栅极驱动信号Gate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电压。此时,第五晶体管T8和第三晶体管T6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Reset,第五晶体管T8和第三晶体管T6导通(即第五晶体管T8和第三晶体管T6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通),第二基准电压Vref2通过第五晶体管T8写入第四节点N4,使得第四节点N4为第二基准电压Vref2,初始电压Vint通过第三晶体管T6写入第三节点N3,使得第三节点N3的电压为初始电压Vint,即对驱动电路10进行复位。
在补偿阶段t2,栅极驱动信号Gate为低电平电压,复位控制信号Reset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电压。此时,驱动晶体管T3、第一补偿晶体管T2、第二补偿晶体管T4以及第四晶体管T7导通(即第一补偿晶体管T2、第二补偿晶体管T4以及第四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二极连通),其余晶体管关断。数据信号Data通过第四晶体管T7写入第四节点N4,第一基准电压Vref1依次通过第一补偿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和第二补偿晶体管T4写入第三节点N3,使得第三节点N3的电位Vref1+Vth,其中,Vth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因此,第三节点N3和第四节点N4的压差为Vdata-Vref1-Vth。
在过渡阶段t3,复位控制信号Reset、栅极驱动信号Gate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电压。所有晶体管保持关断,第三节点N3的电位和第四节点N4的电位保持不变。
在发光阶段t4,发光控制信号EM为低电平电压,复位控制信号Reset和栅极驱动信号Gate为高电平电压。第一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9导通,其余晶体管关断。第二基准电压Vref2通过第六晶体管T9写入第四节点N4,使得第四节点N4的电压变为第二基准电压Vref2,并且,由于补偿电容C1的自举效应,第三节点N3的电压变化为Vref2-Vdata+Vref1+Vth。
同时,由于第一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3和第二晶体管T5导通,也即是,电源端与发光元件uLED导通,电源端的电源电压VDD通过第一晶体管T1写入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T3根据第一极(第一节点N1的电源电压)与栅极(第三节点N3的电位)形成的压差Vgs生成输出电流并写入第二节点N2,再通过第二晶体管T5流入发光元件uLED,驱动发光元件uLED发光
输出电流Id满足如下饱和电流公式:Id=K(Vgs-Vth)2其中,Vth为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K为驱动晶体管T3的相关系数,Vgs为驱动晶体管T3的栅源电压(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压与第一极的电压差)。
请参阅图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元件uLED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10,驱动电路10用于驱动发光元件uLED发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第二输出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
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接入电源电压并与第一节点和发光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光控制线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一补偿模块接入第一基准电压并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栅极控制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写入第一节点;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三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电源电压生成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补偿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栅极控制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使得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三节点;和
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光控制线和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将所述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包括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四节点连接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接入第二基准电压以及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复位控制线、所述栅极控制线、数据线及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复位控制线提供的复位信号将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四节点;
根据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将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四节点;和
根据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写入所述第四节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线,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发光控制线,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包括第二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初始电压,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和如权利1-9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CN202011027196.5A 2020-09-25 2020-09-25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3336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196.5A CN114333686A (zh) 2020-09-25 2020-09-25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196.5A CN114333686A (zh) 2020-09-25 2020-09-25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686A true CN114333686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1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7196.5A Pending CN114333686A (zh) 2020-09-25 2020-09-25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368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7126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Bo-Yong Chung Pixel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847179A (zh) * 2017-04-12 2017-06-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591124A (zh) * 2017-09-29 2018-01-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补偿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190164491A1 (en) * 2017-11-30 2019-05-30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11276097A (zh) * 2020-03-26 2020-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CN111696473A (zh) * 2020-06-17 2020-09-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7126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Bo-Yong Chung Pixel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847179A (zh) * 2017-04-12 2017-06-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591124A (zh) * 2017-09-29 2018-01-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补偿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190164491A1 (en) * 2017-11-30 2019-05-30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11276097A (zh) * 2020-03-26 2020-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CN111696473A (zh) * 2020-06-17 2020-09-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3397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pixel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148548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689840B (zh) 一种像素电路、短路检测方法和显示面板
WO2021238897A1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0000678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2785972A (zh)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CN114038413A (zh) 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US11538403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CN114664253A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200061448A (ko) 주사 구동부
CN113327555B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控制方法
CN114333686A (zh)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3270067B (zh) 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5410529A (zh) 像素补偿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0910835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像素驱动方法
CN114937435A (zh)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1445836B (zh) 像素电路
CN114023254A (zh)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KR100916906B1 (ko) 버퍼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14373425B (zh)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CN114822387B (zh) 像素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6863874B (zh) 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299847B (zh)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4255696B (zh)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77761B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