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91C - 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91C
CN1143091C CNB971179565A CN97117956A CN1143091C CN 1143091 C CN1143091 C CN 1143091C CN B971179565 A CNB971179565 A CN B971179565A CN 97117956 A CN97117956 A CN 97117956A CN 1143091 C CN1143091 C CN 11430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ventilation unit
air conditioner
proje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179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308A (zh
Inventor
白相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 Lab Convergence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199600285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018166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199600285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017084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199700297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20960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8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24F1/027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mounted in wall openings, e.g. in wind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孔,形成于隔板的排气格栅上使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连通;第一杆,可在室内部分所述排气格栅内前/后运动;杆导向部分,在第一杆前/后运动中防止第一杆偏斜使第一杆保持在水平状态;风门,形成在第一杆后端部用于在第一杆前/后运动中选择地开启/关闭通风孔;第二杆,形成在第一杆前端,产品船运期间容纳在机体室内部分内,产品安装完毕后用人力将它折成与第一杆成一直线状态,使它的前端部暴露在前板外部。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的 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进行空气调节期间,能按用户的选择向房间内提供室外空气,从而利用所提供的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空调器用于通过热交换将室内的热空气转变成冷空气,以便按预定温度调节室内空气。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将空调器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空调器安装在房间的底表面,第二种空调器固定地安装在房间的壁表面上,第三种空调器安装在窗户上。第一和第二种空调器包括互相分离的室内机和室外机,而第三种空调器包括互相成一体的室内机和室外机。
首先参照图1至图4描述传统窗式空调器的结构。
传统的窗式空调器包括:一个机体1,它固定在窗上并在其两侧和上表面开有多个气孔2;一个前板5,它可拆卸地连接在机体1的前表面上并具有一个进气格栅3和一个排气格栅4;一块隔板6,它固定在机体1的内部并将机体1分隔成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一个风机7,它安装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中并利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力使它旋转,以产生吸力;以及一个热交换器8,它安装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中并利用风机7的旋转使通过进气格栅3吸入冷空气的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安装具有上述结构的窗式空调器时,前板5位于室内,在机体1上的多个气孔2位于室外。
如果利用安装在前板5的控制板上带刻度的操作旋钮10选择空调模式,则可按照所选的控制信号开始进行空气调节。
更详细地说,由于安装在机体1室内部分1a的风机7是靠电机的驱动力旋转的并因而产生吸力,所以室内的热空气通过进气格栅3被吸入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中。同时,由于热交换器8执行热交换运行,所以吸入室内部分1a的热空气转变成冷空气,并同时流过热交换器8。由于风机7的连续旋转,使已冷却的冷空气通过前板5和排气格栅4流入室内。从而对房间进行了空气调节,并使房间温度降到预定温度下。
由于传统的窗式空调器是靠空气在室内不断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的,所以,如果空气调节进行了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就会产生室内空气质量变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窗式空调器需单独设置一个通风装置,它有选择地向室内提供室外的空气并因而防止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差。
图1是具有由现有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图3是沿图2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图1的通风装置的操纵杆的透视图。在现有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孔11,它开在隔板6的排气格栅4上,用于连通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一根操纵杆12,它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中可前后移动,以将其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露出其前端部在前板5外侧,并利用一个操纵杆的导向部分使它保持在水平状态,在它前后移动时不会发生偏斜;一个风门13,它形成于操纵杆12的后端部,用于在操纵杆12前后移动期间有选择地开启/关闭通风孔11;以及一对互相对置地形成于操纵杆12的前端并用作手柄的凹槽14。
杆导向部分由一个垂直地形成在操纵杆12上的垂直孔15、形成在室内部分1a的下表面上并插在垂直孔15内的导向突起16以及一个拧在操纵杆12上部的导向突起16上的螺栓17组成。
现在讨论上述传统通风装置的装配过程。
在前板5未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导向突起16插在垂直孔15内,然后将螺栓17拧在操纵杆12上部的导向突起16上。这样,操纵杆12安装在室内部分1a内,从而可使它不偏斜地前后移动。
因此,如果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在一起,则操纵杆12的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而露在前板5的外部。
将这种窗式空调器固定在窗9上时,如果用户在选择空调运行模式中想选择通风,可用手握住形成在操纵杆12前端部的一对凹槽14向前拉操纵杆12。相反,如果不需要通风,则用手握住该对凹槽14并向后推操纵杆12。
参见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其中风门13将通风孔11关闭,使机体1内的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空调器处在空调状态,但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的室外空气不能输送到室内部分1a,从而不能进行室内通风。
在图2中虚线所示的状态下,如果用户向前拉操纵杆12,则由于导向突起16插入操纵杆12的垂直孔15中并且螺栓17拧在导向突起16上,所以操纵杆12在导向突起16的引导下不会偏斜并水平地向前运动。因此,由于风门13打开隔板6上的通风孔11,通过气孔2流到室外部分1b中的室外空气通过通风孔11输送给室内部分1a。利用热交换器8使所输送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然后通过前板5的排气板4排放到室内,从而可实现室内的通风。
图5是表示具有按现有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构成的通风部件的窗式空调器主要部件的断面图,图6是表示构成图5的通风装置的操纵杆的透视图。这种通风装置很清楚地公开于日本专利公开6-129669中。在构造过程中,该通风装置设有一个通风孔21,它开设在隔板6的排气格栅4上,以将室内部分1a与室外部分1b连通;一根操纵杆22,它用铰链安装并能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中沿水平方向转动,以使其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而暴露在前板5的外部;以及一个风门23,它形成在操纵杆22的后端部,用于在操纵杆22水平转动期间可选择地开启/关闭通风孔21。
下面将省去对上述这种传统通风装置的装配过程的解释,这是由于该过程与传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过程类似。同时,下面将解释以空调运行模式进行空气调节期间通风的过程。
如果希望室内通风,则拉露在前板5的外部的操纵杆22的前端部,操纵杆2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不再需要通风,则操纵杆2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图5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中,风门23关闭通风孔21,这样使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相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空调器处在空调状态,但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的室外空气不能提供给室内部分1a,因而房间不能实现通风。
在图5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下,如果用户拉操纵杆22的前端部并以逆时针方向压该部分,则由于操纵杆22是靠枢轴安装在机体1室内部分1a的下表面上的,所以操纵杆22以逆时针方向绕枢轴点转动。因此,由于风门23打开隔板6上的通风孔21,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内的室外空气经通风孔21输送到室内部分1a。利用热交换器8使所输送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空气通过前板5的排气板4排放到房间内,从而实现了房间内的通风。
在现有技术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由于在装配完成后的状态下操纵杆的前端部露在前板5的外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为装船运输而包装该产品时,必须增大包装体积以覆盖住操纵杆的外露部分,这样就提高了包装成本;其次,在装运容器内经包装的产品时,减少了装运的产品数量,因而提高了运输成本;最后,在包装和运输时,包装盒的撕开和操纵杆的损坏是经常发生的。
而且在现有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由于操纵杆能在水平且不偏斜的状态下前/后运动,所以它的结构过于复杂,因而降低了生产产量。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它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缺陷造成的几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在产品船运期间,该装置的操纵杆不会暴露于与机体相连的前板的外部,而在该产品固定在窗上之后,在靠人为的力使操纵杆的前端部穿过前板的排气格栅暴露于前板的外部,这样就减小了产品的包装体积,从而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并可防止产品裂开或操纵杆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它能简化用于在水平状态下前后移动的操纵杆的装配结构,不会发生偏斜,从而提高了生产产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或其它目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具有多个位于机体两侧和上表面上的气孔、一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体前表面上并具有进气格栅和排气格栅的前板以及一块固定在机体内部并将该机体隔离成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的隔板,该通风装置包括:一个通风孔,它形成于隔板的排气格栅上并使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连通;一根第一杆,它可在室内部分的排气格栅内前/后运动;一个杆导向部分,它在第一杆前/后运动过程中可防止第一杆偏斜并使第一杆保持在水平状态;一个风门,它形成在第一杆的后端部并用于在第一杆前/后运动过程中有选择地开启/关闭通风孔;以及一根第二杆,它形成在第一杆的前端,在产品船运期间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但在产品安装完毕之后能用人力将它折成与第一杆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以使第二杆的前端部暴露在前板外部。
可以理解,上述的一般性的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作为范例来举例说明的,在权利要求书中对本发明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它们与用于解释这些附图的原理的说明书文字一起共同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现有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3是沿图2中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构成图1中的通风装置的操纵杆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现有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6是构成图5中的通风装置的操纵杆的透视图;
图7A和7B是具有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其中图7A表示第二杆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图7B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时的状态;
图8是构成图7A和7B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9是沿图7B中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B中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A和11B是具有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其中图11A表示第二杆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的状态;
图12是构成图11A和11B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3是构成图11A和11B的通风装置的第二杆的主要部分的底表面的透视图;
图14是沿图11B中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它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时的状态;
图16是构成图15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7A是沿图15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它表示第二杆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
图17B是沿图15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它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的前板外侧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即在附图中表示出的实例。
首先,参照图7A至10详细讨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图7A和7B是表示具有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其中图7A表示第二杆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图7B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时的状态,图8是表示构成图7A和7B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图9是沿图7B中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7B中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通风孔101形成在将机体1分隔成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的隔板6的排气格栅4内,它用于连通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第一杆102可在室内部分1a的排气格栅4的底表面上前/后运动,同时它全部都容纳在室内部分1a内。借助于杆导向部分使第一杆102在前/后运动过程中不偏斜并保持水平状态。风门103整体地形成在第一杆102的后端部,它用于在第一杆102前/后运动过程中有选择地开启/关闭通风孔101。第二杆104形成在第一杆102的前端并在产品的船运期间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但在产品安装完毕后,可通过人力使它与第一杆102成直线状态,并使第二杆104的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露在前板5的外部。一对槽105互相对置地形成在第二杆104前端,它们用作手柄并在槽上有用于防滑的压花106。
杆导向部分最好包括一个垂直凹槽107,它形成在第一杆102长度方向的下部;一个导向突起108,它形成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的底表面上并插入垂直凹槽107内;以及一对钩部件109,它们形成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的底表面上,用于将导向突起108插入垂直凹槽107时钩锁第一杆102。
在第二杆104的结构中有一个细环110,它将第二杆104的后端的一侧与第一杆102前端的一侧相连接;一个再入凹槽111,它形成在第一杆102前端部的上表面;一锁定突起112,在再入凹槽111的两侧分别互相对置地形成,该锁定突起112从它的外侧部朝其内侧部方向逐渐向内倾斜;一个锁定突起113,它形成在第二杆104后端部的上部并插入第一杆102上的再入凹槽111内,从而使它锁定在锁定突起112内;以及一个防止偏斜突起114,它形成在第一杆102的再入凹槽111内的顶端部并固定该锁定突起113以防止锁定突起113偏离再入凹槽111。
在第一杆102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一个辅助锁定突起115,它从其前部朝其后部逐渐向下倾斜。在第二杆104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形成一个辅助锁定突起116。当靠人力使第二杆104相对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之后,并且当第二杆104上的锁定突起113插入第一杆102上的再入凹槽111时,使辅助锁定突起116锁定在辅助锁定突起115上。
下面将讨论上述通风装置的装配过程。
首先,在利用细环110与第二杆104成一整体的第一杆102插入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之后,向下压第一杆102,以使导向突起108插入垂直凹槽107内。此时,由于该对钩部件109形成在室内部分1a的底表面上,因此,第一杆102钩锁定各个钩部件并且不偏离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从而沿前后方向水平运动。
其次,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时,借助于细环110与第一杆102成一整体的第二杆104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杆102和104都不露在前板5的外部。
另一方面,将空调器固定在窗9上时,先将与机体1连接在一起的前板5卸下,使用者用手握住第二杆104的后端部,然后以逆时针方向压它。结果,第二杆104以细环110为基础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相对于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然后将第二杆104推向第一杆102时,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相连并与其成一直线。
在上述装配过程中,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完全脱离后,如果需要,可使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以直线状态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借助于细环110使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成一整体时,扭转第二杆104或使用一种分离工具切断细环110。
如图7A所示,在与第一杆102成一体的第二杆104旋转成相对第一杆102成一直线之后,或在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完全脱开并相对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之后,将第二杆104朝第一杆102方向推,然后使第二杆104上的锁定突起113插入第一杆102上的再入凹槽111,从而将锁定突起113锁定到再入凹槽111内的锁定突起112上。因此,如图7B所示,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连接成一条直线。此时,由于再入凹槽111上部的防偏斜突起114与第二杆104的锁定突起113的上表面相接触,因此,锁定突起113不易偏离再入凹槽111。这样,第二杆104不致于从第一杆102中分离。
同时,当第二杆104上的锁定突起113插入第一杆102上的再入凹槽111时,第二杆104的辅助锁定突起116被锁定在第一杆102的辅助锁定突起115上,这样可确保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之间的刚性连接。
此后,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在一起时,整个第一杆102的部分都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并且相对第一杆102成一条直线状态的第二杆104的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而露在前板5的外部。
在具有由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中,如图7B和9所示,第一杆102上的风门103关闭通风孔101,这样便使机体1的室内部分1a与室外部分1b不相互连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空调器处在空调状态,但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内的室外空气不能提供给室内部分1a,因而不能实现室内的通风。
如果如图7b和9所示需要进行通风,则用手握住露在前板5外部的第二杆104的一对凹槽105,然后向外拉第二杆104,使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连接成一条直线。因此,第一杆102与第二杆104一起朝前运动,而此时由于导向突起108插入第一杆102的垂直凹槽107内并且第一杆102被钩锁在该对钩部件109上,因此第一杆102在导向突起108的引导下不会发生偏斜,并水平地向前运动。因而如图7B的虚线所示,由于风门103打开了隔板6上的通风孔101,于是流过气孔2的室外部分1b内的室外空气通过通风孔11提供给室内部分1a。利用热交换器8使所提供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并通过前板5的排气格栅4排入房间内,从而实现室内的通风。
如果不再需要通风,则握住第二杆104的这对槽105并向后推第二杆104。
当握住第二杆104上的这对槽105并向外拉或向后推第二杆104时,形成在槽105上的压花106可防止使用者的手打滑。
图11A和11B是表示具有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其中图11A表示第二杆的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的状态。图12是表示构成图11A和11B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3是表示构成图11A和11B的通风装置的第二杆的主要部分的底表面的透视图。图14是沿图11B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鉴于第二杆104的结构不同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杆104的结构,因此为描述简便起见,省去了对其余部件的解释。
下面将详细讨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上的第二杆104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在第一杆102的前端部上互相隔开预定的间隔。中心轴119形成在下支撑件118的上部表面的中心部分上并从其前部向其后部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在第二杆104的后端部上形成一个圆盘式插入突起120,它插在第一杆102的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在插入突起120的中心部分上形成一个中心孔121,当插入突起120插在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时,下支撑件118的中心轴119插入该中心孔121中。结果,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相连接,从而可水平旋转。
在上支撑件117的下表面外侧形成一个锁定销122,一个上导向槽123位于插入突起120上部的外周表面上,当第二杆104转动时,该上导向槽123适合于引导锁定销122。第一和第二锁定凹槽124和125形成在上导向槽123内,在第二杆104转动时,它们可供选择地锁定该锁定销122。在插入突起120的外周表面的一侧形成一个突起126,它与第一杆102的侧表面相接触,以便在第二杆104处在相对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时阻止第二杆104转动。下导向槽127形成在插入突起120的下表面并从其外周表面朝其中心部分逐渐向下倾斜,以便在插入突起120插在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并且在第二杆104垂直于第一杆102的状态下时,引导下支撑件118上的中心轴119。
下面将讨论上述的通风装置各部件的装配过程。
如果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20插在第一杆102的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并且第二杆104处在垂直于第一杆102的状态下,则下支撑件118的中心轴119由插入突起120的下导向槽127引导。然后,在第一杆102上形成的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由于模铸材料的特性所具有的它们本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它们分别向上和向下开启,并且在中心轴119完全偏离下导向槽127的时刻,该中心轴119插在插入突起120的中心孔121中。同时,当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由开启状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120完全插在第一杆102的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因此,第二杆104垂直于第一杆102并可沿水平方向转动。此时,当考虑到形成在第一杆102的下支撑件118上的中心部分上的中心轴119从其前部向其后部逐渐向上倾斜时,中心轴119很容易被引导到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120的下导向槽127中。
如上所述,形成在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120上的下导向槽127从其外周表面向其中心部分逐渐向下倾斜。构成该方法的原因在于,当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20插在第一杆102的上支撑件117和下支撑件118之间时,中心轴119很容易地被引导到下导向槽127并插入第一杆102的插入突起120上的中心孔121中。
在第二杆104垂直于第一杆102并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在第一杆102的上支撑件117上的锁定销122被引导到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120的上导向槽123,然后再锁定在上导向槽123上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凹槽124和125中的第一锁定凹槽124上。
在上述状态下,使第一杆102水平地前/后运动,并且不偏离排气格栅4的底表面的安装过程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相同。
其次,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相连时,第一杆102和与第一杆102相连并可水平转动的第二杆104全部都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在这种情况下,可理解到,第一和第二杆102和104都不会露在前板5的外部。
另一方面,在将空调器固定在窗9上的情况下,先将与机体1连接的前板5卸下,然后使垂直于第一杆102的第二杆10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二杆104便与第一杆102以直线状态连接在一起。
然后,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如果以逆时针方向压第二杆104,则由于第一杆102上的中心轴119插在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上的中心孔121内,因此第二杆104在中心轴119的基础上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在上支撑件117上的锁定销122从第二杆104上的上导向槽123内的第一锁定凹槽124中脱离,与此同时,由于插入突起120上的突起126与第一杆102的一侧相接触,因此第二杆104不再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相对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如图11B所示。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上支撑件117上的锁定销122插入上导向槽123的第二锁定凹槽125中,所以该第二杆104不会反向转动。
此后,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在一起时,整个第一杆102都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并且只有与第一杆102成一直线状态的第二杆104的前端部分穿过排气格栅4而露在前板5的外部。
如图11B和14所示,在具有由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中,在第一杆102上的风门103将通风孔101关闭,因而使由隔板6隔开的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相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空调器处在空气调节状态,但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内的室外空气不提供给室内部分1a,从而不对房间进行通风。
如图11B和14所示出的状态,如果想要通风,则握住露在前板5外部的第二杆104的这对槽105,然后朝前拉出第二杆104,而如果不再需要通风,则向后推第二杆104。
图15是表示具有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构成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它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前板外部时的状态,图16是表示构成图15的通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杆在分离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7A是沿图15中V-V线截取的剖视图,它表示第二杆的全部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内时的状态,图17B是沿图15中V-V线截取的剖视图,它表示第二杆的前端部露在机体的前板外侧时的状态。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鉴于第二杆104的结构不同于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杆的结构,为描述简便起见,省略了对其余部分的解释。
下面将详细讨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中的第二杆104的结构。
在该结构中,一对枢轴部件128相互对置地形成在第一杆102前端部的上表面,它们之间互相隔开预定的间隔。在各枢轴部件128上形成一个枢轴孔129,以及一个形成在第二杆104后端部的插入突起130插在该对枢轴部件128之间。形成在插入突起130端部的枢轴131插在枢轴部件128的枢轴孔129内。为使枢轴能方便地插入枢轴孔129中。枢轴131从其后部向其前部逐渐朝外倾斜。因此,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相连,从而可垂直地转动。
止动件132分别形成在枢轴部件128的相对表面的顶部,各止动件都有一个圆形后缘和一个直角前缘。这样,在枢轴131插入枢轴孔129的状态下,与第一杆102相连的第二杆104能相对第一杆102以直线状态垂直转动,并且在第二杆104完成垂直转动的状态下,该第二杆104不能反向转动。
下面将讨论上述通风装置各部件的装配过程。
如果将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30插在第一杆102的一对枢轴部件128之间,则在插入突起130端部的枢轴131被迫插在该对枢轴部件128之间,然后再插入枢轴孔129。因此,在第二杆104相对第一杆102保持一个预定角的状态下,如图17A所示,第二杆104与第一杆102的前端部相连并能垂直转动。
如上所述,形成在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30的端部上形成的枢轴131从其后部向其前部逐渐朝外倾斜。采用这种成形方法的原因在于:当第二杆104的插入突起130插在第一杆102的该对枢轴部件128之间时,枢轴131很容易插入枢轴孔129中。
在上述状态下,当与第二杆104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杆102完全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时,使第一杆102水平地前后移动并且不偏离排气格栅4的底表面的这种安装过程,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相同。
另外,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连接在一起时,第一杆102以及第一杆102相连并可垂直转动的第二杆104都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到,第一杆102和第二杆104都不露在前板5的外部。
另一方面,在空调器固定在窗9上的状态下,先卸下与机体1连接在一起的前板5,并使相对第一杆102保持预定角度的第二杆10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借此,使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30插在第一杆102的这对枢轴部件128之间,从而使插入突起130上的枢轴131插入枢轴部件128的枢轴孔129中。因此,第二杆10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终止位置并相对第一杆102成直线状态(如图17B所示)。
在图17A所示的情况下,如果处在可垂直转动状态的第一杆102与第二杆10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连接在一起时,由于止动件132的后部是圆形的,因此在第二杆104上的插入突起130可瞬间被引导到该止动件132的圆形部分。此时,由于第一杆102和枢轴部件128都是由模铸材料制成的,所以各枢轴部件128利用接收止动件132的压力而向外开启,直到插入部件130完全通过止动件132为止。在插入突起130完全通过止动件132之后,由于模铸材料的特性,向外开启的枢轴部件128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插入突起130的压力还未传递给枢轴部件128的缘故。因此,如图17B所示,在第二杆10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终止位置并相对第一杆102成直线状态时,在枢轴部件128上的止动件132可防止第二杆104反向转动。
此后,当前板5与机体1的前表面再连接时,整个第一杆102都容纳在机体1的室内部分1a内,而只有相对于第一杆102成直线状态的第二杆104的前端部穿过排气格栅4露在前板5的外部。
如图15和17B所示,在具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窗式空调器中,第一杆102的风门103关闭通风孔101,使由隔板6隔开的室内部分1a和室外部分1b之间相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空调器处在空气调节状态,但通过气孔2流入室外部分1b内的室外空气不提供给室内部分1a,从而不对房间进行通风。
如图15和17B所示的状态如果需要通风,则握住露在前板5外部的第二杆104的该对槽105,然后朝前拉出第二杆104,而如果不再需通风,则向后推第二杆104。
从上述中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在产品的船运期间,第一杆和第二杆都容纳在机体的室内部分中,因此,本发明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具有如下优点:a)在船运的产品包装时,由于包装空间减小,因而降低了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b)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可避免包装箱的撕裂或第一和第二杆的损坏。
此外,本发明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由于第一杆可沿水平方向不偏斜地前/后运动,这就简化了第一杆的装配结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很明显,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换。因此,本发明将包括这些修改和变换,它们都在由权利要求书规定的范围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它具有多个位于机体两侧和上表面上的气孔、一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体前表面上并具有进气格栅和排气格栅的前板以及一块固定在机体内部并将该机体隔离成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的隔板,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一个通风孔,它形成于所述隔板的所述排气格栅上并使所述室内部分与所述室外部分连通;
一根第一杆,它可在所述室内部分的所述排气格栅内前/后运动;
一个杆导向部分,它在所述第一杆前/后运动过程中可防止所述第一杆偏斜并使所述第一杆保持在水平状态;
一个风门,它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后端部并用于在所述第一杆前/后运动过程中有选择地开启/关闭所述通风孔;以及
一根第二杆,所述第二杆可拆卸地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在产品船运期间第二杆容纳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室内部分内,但在产品安装完毕之后能用人力将它折成与所述第一杆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以便使其前端部暴露在所述前板外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杆导向部分包括:
一个垂直凹槽,它形成在所述第一杆下部的长度方向上;
一个导向突起,它形成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室内部分的底表面上并被插入所述垂直凹槽中;以及
一对钩部件,它们形成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室内部分的底表面上,用于在所述导向突起插入所述垂直凹槽内时钩锁所述第一杆。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一个环将所述第二杆的后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杆的前端一侧连接起来,所述第一杆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一杆前端部的上表面上的再入凹槽,在所述再入凹槽两侧分别形成一个相互对置的锁定突起,所述第一杆的所述锁定突起从其外侧向其内侧逐渐朝内倾斜,并且在所述第二杆具有在所述第二杆后端部的上部形成的锁定突起,并且所述第二杆的所述锁定突起插入所述第一杆的再入凹槽内,从而锁定到所述第一杆的锁定突起内,这样所述第二杆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并在产品船运过程中容纳在所述机体的室内部分内,但在产品安装完毕后用人力可将其折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成直线状态,从而使其前端部露在所述前板外部。
4.按照权利要求3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杆上的所述再入凹槽内的顶端部分上形成一个防止偏离突起,并且在所述第二杆上的所述锁定突起插入所述第一杆的所述再入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锁定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止偏离突起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3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杆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一个辅助锁定突起,它从其前部向其后部逐渐朝下倾斜,在所述第二杆后端部的下表面形成一个辅助锁定突起,从而在所述第二杆上的所述锁定突起插入所述第一杆上的再入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杆的辅助锁定突起锁定在所述第一杆的辅助锁定突起上。
6.按照权利要求1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部,一个上支撑件和一个下支撑件相隔预定的间隔,在所述下支撑部件的上部表面的中心部分形成一根中心轴,在所述第二杆的后端部形成一个圆形插入突起,它插在所述第一杆的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在所述插入突起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一个中心孔,当所述插入突起插在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时,所述下支撑件的所述中心轴插入所述中心孔中,因而所述第二杆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并且在产品船运期间,所述第二杆容纳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室内部分中,但在产品安装完毕后,利用人力可将它折成相对所述第一杆成直线状态,以使它前端部露在所述前板外部。
7.按照权利要求6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中心轴从其前部向其后部逐渐向上倾斜,因此当将所述插入突起插在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时,该中心轴很容易插入所述插入突起的中心孔中。
8.按照权利要求6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杆的插入突起上形成一下导向槽,它从其外周表面向其内中心部分逐渐朝下倾斜,这样所述中心轴被引导到所述下导向槽,并在将所述第二杆上的插入突起插在所述第一杆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时,该中心轴很容易插入所述插入突起的中心孔中。
9.按照权利要求6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上支撑件的下表面外侧形成一个锁定销,在所述插入突起上部的外周表面上有一个上导向槽,因而在所述第二杆上的所述插入突起插在所述第一杆的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的状态下,当所述第二杆水平转动时,所述锁定销被引导到所述上导向槽。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上导向槽内形成具有相同径向距离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凹槽,在所述第二杆上的插入突起插在所述第一杆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的状态下,当所述第二杆水平转动时,所述锁定销由所述上导向槽引导并有选择地插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凹槽内。
11.按照权利要求6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插入突起的外周表面的一侧形成一个突起,它与所述第一杆的侧表面接触,以阻止所述第二杆的转动,所述第二杆相对所述第一杆成直线状态。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相互对置地形成一对枢轴部件,它们相互隔开预定的间隔,在各枢轴部件上形成一个枢轴孔,在所述第二杆的后端部形成一个插入突起,它插在所述枢轴部件之间,在所述插入突起的端部形成一根枢轴,该枢轴插在所述枢轴部件的枢轴孔中,因而,所述第二杆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前端并在产品船运期间容纳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室内部分,但在产品安装完毕后,利用人力可将它折成相对所述第一杆成直线状态,以使它的前端部露在所述前板外部。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枢轴从其后向其前部逐渐朝外倾斜,以便当所述插入突起插在所述枢轴部件之间时,使该枢轴很容易插入所述枢轴孔中。
14.按照权利要求12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在所述枢轴部件的两个相对表面的顶部分别形成一些止动件,每个所述止动件都具有一个圆形后缘和一个直角前缘,因而在所述第二杆垂直转动到相对所述第一杆成直线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止动件与所述第二杆上的插入突起接触,从而使第二杆不能反向转动。
15.按照权利要求1的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二杆的前端形成一对相互对置用作手柄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上加工出防滑的压花。
CNB971179565A 1996-07-15 1997-07-15 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0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8500/1996 1996-07-15
KR1019960028503A KR0181661B1 (ko) 1996-07-15 1996-07-15 창문형 공조기의 환기구 개폐장치
KR28500/96 1996-07-15
KR1019960028500A KR0170841B1 (ko) 1996-07-15 1996-07-15 창문형 공조기의 환기장치
KR28503/96 1996-07-15
KR28503/1996 1996-07-15
KR29739/1997 1997-06-30
KR29739/97 1997-06-30
KR1019970029739A KR100209602B1 (ko) 1997-06-30 1997-06-30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08A CN1178308A (zh) 1998-04-08
CN1143091C true CN1143091C (zh) 2004-03-24

Family

ID=2734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79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091C (zh) 1996-07-15 1997-07-15 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000234A (zh)
JP (1) JP2909449B2 (zh)
CN (1) CN114309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319B (zh) * 2007-09-04 2011-06-0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旋转式换气活塞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1570B1 (en) 2002-06-12 2003-06-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Exhaust door mechanism for a room air conditioner
US6722152B1 (en) * 2003-05-05 2004-04-20 Carrier Corporation Fresh air intake filter and multi function grill
CN100348907C (zh) * 2003-05-22 2007-11-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风门装置
CN100348911C (zh) * 2003-06-24 2007-11-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体型空调机的换气装置
CN100375865C (zh) * 2003-07-16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的换气窗驱动装置
DE202006012058U1 (de) * 2006-08-07 2007-12-20 Pfannenberg Gmbh Luftdurchtrittsvorrichtung mit einer verbesserten Zugänglichkeit der Filtermatte
CN101813345B (zh) * 2009-02-20 2013-07-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器
US9383115B2 (en) * 2010-03-16 2016-07-05 Ice Air, Llc Fresh air ventilation package
CN102022813A (zh) * 2010-12-08 2011-04-20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式拆卸入风口过滤系统及含有该系统的空调室内机
US11635227B2 (en) * 2019-11-29 2023-04-25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ir duct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55713B1 (fr) * 1989-12-09 1993-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ditionneur d'air equipe de moyens de ventilation.
JP3057929B2 (ja) * 1992-10-19 2000-07-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一体形空気調和機
JPH08291922A (ja) * 1995-04-20 1996-11-0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319B (zh) * 2007-09-04 2011-06-0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旋转式换气活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08A (zh) 1998-04-08
JPH1078243A (ja) 1998-03-24
JP2909449B2 (ja) 1999-06-23
US6000234A (en) 1999-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091C (zh) 窗式空调器的通风装置
CN1295462C (zh) 空调器
CN100338329C (zh) 具有通风装置的窗户
CN1094190C (zh) 具有空气屏障产生装置的冰箱
CN1707169A (zh) 空调器
CN1707170A (zh) 空调器
CN1721776A (zh) 空调器
CN1228576C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746575A (zh) 空调器
KR100881250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236881A (zh) 窗式空调器的气流方向控制装置
CN1211612C (zh) 除湿器
KR20040016742A (ko) 공기조화기
CN2580334Y (zh) 空调器
CN1242224C (zh)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排风装置
KR102003645B1 (ko) 철도차량용 객차통로 에어 순환장치
CN1314927C (zh) 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电机安装结构
US20040023615A1 (en) Wind-hole base of a ventilator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1231727C (zh) 整体型空调器的室内送风装置
CN1234999C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292205C (zh) 空调机的前面板开闭结构
CN1211717A (zh) 带有冷空气扩散叶片的冰箱
JP2001235207A (ja) 家屋換気装置
CN1553102A (zh) 整体式空气调节器室内一侧的空气流动引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INGD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date: 201306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9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Neo Lab Convergence Inc.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