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083A - 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083A
CN114305083A CN202011080540.7A CN202011080540A CN114305083A CN 114305083 A CN114305083 A CN 114305083A CN 202011080540 A CN202011080540 A CN 202011080540A CN 114305083 A CN114305083 A CN 114305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ayer
pot
electric pressu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05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云
刘云祥
程志喜
吕伟刚
郑怀旭
梅若愚
薛钊强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05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内锅层,所述内锅层内设有烹饪腔;外锅层,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相连且套设在所述内锅层外,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至少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容纳腔;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锅盖,所述锅盖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锅层或外锅层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把手,所述把手至少与所述内锅层和所述锅盖中的一个相连;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把手内且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具有智能安全、体积小巧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压力锅,分为燃气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燃气压力锅体积较小,但依赖用户对燃气的控制,需要用户值守,不智能、不安全,电压力锅虽然智能安全,但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具有智能安全、体积小巧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内锅层,所述内锅层内设有烹饪腔;外锅层,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相连且套设在所述内锅层外,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至少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容纳腔;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锅盖,所述锅盖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把手,所述把手至少与所述内锅层和所述锅盖中的一个相连;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把手内且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具有智能安全、体积小巧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压力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锅盖把手,所述锅盖把手安装在所述锅盖上;锅身把手,所述锅身把手安装在所述内锅层上,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在关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所述锅盖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可脱离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锁止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且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适于插接电源线的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内,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盖把手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或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且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或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盖把手上,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或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内,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插座和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检测所述锅盖是否关闭到位的到位检测装置,所述到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板通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到位检测装置包括被检测件和用于检测所述被检测件的检测装置,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检测装置中的一个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一个内且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另一个内,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被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层和所述外锅层焊接连接,所述加热件焊接在所述内锅层的底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层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上方的向外凸出的环形凸部,所述主体部配合在所述外锅层内且所述环形凸部支撑在所述外锅层的上边沿,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内周面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层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过线孔,所述加热件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外周面平齐,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内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手与所述内锅层之间夹持有锅身密封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把手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把手座上,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把手盖之间夹持有把手密封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座与所述把手之间夹持有插座密封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层的底壁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安装有压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压板压紧在所述内锅层的底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层的外底面覆盖有安装板,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上设有盖牙,所述内锅层上设有锅牙,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锅牙和所述盖牙相互锁止以防止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层,所述锅盖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锅牙和所述盖牙相互避让以允许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电压力锅1、内锅层100、环形凸部101、主体部102、烹饪腔103、支架110、安装板120、锅牙130、外锅层200、容纳腔201、过线孔220、加热件300、把手700、把手盖701、把手座702、锅盖把手710、锅身把手720、插座730、上耦合器740、下耦合器750、到位检测装置760、检测装置761、被检测件762、锅身密封圈771、把手密封圈772、插座密封圈773、控制板800、导线810、温度传感器820、螺柱821、压板822、锅盖900、盖牙910、泄压阀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包括内锅层100、外锅层200、加热件300、锅盖900、把手700和控制板800。
内锅层100内设有烹饪腔103。外锅层200与内锅层100相连且套设在内锅层100外,外锅层200与内锅层100至少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容纳腔201。加热件300安装在容纳腔201内。锅盖900可移动地设在内锅层100或外锅层200上以打开或关闭烹饪腔103。把手700至少与内锅层100和锅盖900中的一个相连。控制板800设在把手700内且与加热件300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通过设置控制板800,使控制板80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可以利用控制板800控制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从而实现对电压力锅1的智能控制,保证电压力锅1的压力烹饪功能,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燃气压力锅,不需要依赖用户对燃气的控制,无需用户值守,便于保证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并且,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为了容纳电控元件其外锅外还需要设置有外壳,电控元件设置在外锅与外壳之间。这就导致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体积较大,占用过多的厨房空间。
电压力锅1通过将控制板800设置在把手700内,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可以把电压力锅1的电控部分集成设置在把手700内,省去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外壳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简化电压力锅1的结构,降低电压力锅1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便于缩小电压力锅1的体积,减小对厨房空间的占用。
换言之,电压力锅1的外锅层200外并不需要套设外壳等结构,外锅层200构成外层结构,电压力锅1的锅身仅由接触待烹饪食材的内锅层100和外露的外锅层200构成,从而在保证烹饪腔103容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了电压力锅1的体积。
也就是说,电压力锅1不仅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燃气压力锅更安全智能,而且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体积更加小巧。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具有智能安全、体积小巧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包括内锅层100、外锅层200、加热件300、锅盖900、把手700和控制板8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把手700包括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锅盖把手710安装在锅盖900上。锅身把手720安装在内锅层100上,控制板800设在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至少一个内。这样可以便于控制板800的设置,而且可以便于在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内设置不同的元件,便于实现电压力锅1的不同功能。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锅盖900在关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内锅层100或外锅层200上,锅盖900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可脱离内锅层100或外锅层200,锅盖900在所述关闭位置时锁止在内锅层100或外锅层200上且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上下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具体而言,锅盖900在所述关闭位置时,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沿锅盖900的径向定向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用户在关闭锅盖900时握持把手700,另一方面可以便于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内的不同元件之间相互配合。
更为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适于插接电源线的插座730,插座730与控制板800电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插座730对控制板800进行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板800设在锅盖把手710内,插座730设在锅盖把手710上且与控制板800电连接,锅盖把手710上设有上耦合器740,上耦合器740与控制板800电连接,锅身把手720上设有下耦合器750,下耦合器75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锅盖900在所述关闭位置时上耦合器740与下耦合器750耦合连接。具体而言,下耦合器750通过导线81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这样电源可以通过插座730向锅盖把手710上的控制板800供电,控制板800利用上耦合器740和下耦合器750的耦合连接将电信号传递至锅身把手720,并通过导线810传递至加热件300,从而实现对加热件300加热状态的控制。此外,还可以保证锅盖900仅在关闭位置时才能够由插座730向加热件300供电,避免锅盖900未关闭到位便开始加热,提高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板800设在锅身把手720上且与加热件300电连接,插座730设在锅身把手720上且与控制板800电连接。具体而言,控制板800通过导线81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这样可以由插座730向控制板800供电,并由控制板800直接向加热件300传递电信号,以控制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这样可以省去耦合器等用于电连接的部件,简化电压力锅1的控制结构。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插座730设在锅盖把手710上,控制板800设在锅身把手720上,锅盖把手710上设有上耦合器740,上耦合器740与插座730电连接,锅身把手720上设有下耦合器750,下耦合器750与控制板800电连接,锅盖900在所述关闭位置时上耦合器740与下耦合器750耦合连接。具体而言,控制板800通过导线81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这样可以由插座730通过上耦合器740和下耦合器750向控制板800供电,并由控制板800向加热件300传递电信号,以控制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此外,还可以保证锅盖900仅在关闭位置时才能够由插座730向加热件300供电,避免锅盖900未关闭到位便开始加热,提高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板800设在锅盖把手710内,插座730设在锅身把手720上,锅盖把手710上设有上耦合器740,上耦合器740与控制板800电连接,锅身把手720上设有下耦合器750,下耦合器750与插座730和加热件300电连接,锅盖900在所述关闭位置时上耦合器740与下耦合器750耦合连接。具体而言,下耦合器750通过导线810与加热件300电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插座730向下耦合器750供电,下耦合器750通过与上耦合器740的耦合连接将电信号传递至锅盖把手710内的控制板800,控制板800再将电信号通过上耦合器740送回下耦合器750,并通过导线810传递至加热件300,实现对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控制。此外,还可以保证锅盖900仅在关闭位置时才能够由插座730向加热件300供电,避免锅盖900未关闭到位便开始加热,提高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有利地,如图1-图4所示,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检测锅盖900是否关闭到位的到位检测装置760,到位检测装置760与控制板800通讯。具体而言,控制板800在到位检测装置760检测到锅盖90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允许加热件300开始加热。这样可以保证锅盖900关闭到位后才开始加热件300的加热,提高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更为有利地,如图1-图4所示,到位检测装置760包括被检测件762和用于检测被检测件762的检测装置761,被检测件762和检测装置761中的一个设在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一个内且被检测件762和检测装置761中的另一个设在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另一个内,锅盖90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被检测件762能够被检测装置761检测到。这样锅盖900关闭到位后,检测装置761检测到被检测件762,控制板800判断锅盖900关闭到位,允许加热件300开始加热。由此可以实现锅盖900到位的检测,保证电压力锅1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检测装置761与控制板800设置在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中的同一个内。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761设置在控制板800所在的锅盖把手710内。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761设置在控制板800所在的锅身把手720内。这样可以便于检测装置761与控制板800之间实现电连接,便于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板800。
图1-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示例的电压力锅1。如图1-图10所示,内锅层100包括主体部102和位于主体部102上方的向外凸出的环形凸部101,主体部102配合在外锅层200内且环形凸部101支撑在外锅层200的上边沿,主体部102的外周面与外锅层200的内周面间隔开。这样可以便于容纳腔201的形成。
可选地,内锅层100和外锅层200焊接连接,加热件300焊接在内锅层100的底壁。这样可以提高电压力锅1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此外,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其线圈盘等加热装置,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和支撑结构固定在内锅与外锅之间。这样内锅和外锅之间需要为这些结构留出空间,从而进一步导致电压力锅的体积增大。电压力锅1通过将加热件300直接安装在内锅层100的外表面上,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可以省去用于对加热件300进行固定的结构,从而便于控制内锅层100和外锅层20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便于减小电压力锅1体积,减小对厨房空间的占用。
具体地,如图1-图6、图8和图9所示,外锅层200设有与容纳腔201连通的过线孔220,加热件300上连接有导线810,导线810穿过过线孔220且与控制板800电连接。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导线810与控制板800电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这样可以便于控制板800与加热件300的电连接,便于控制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
有利地,如图1、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环形凸部101的外周面与外锅层200的外周面平齐。这样可以使电压力锅1的外形更加整齐一致,使电压力锅1的外形更加美观。
更为具体地,如图8所示,主体部102的外周面与外锅层200的内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L为1-10毫米。这样可以在保证容纳腔201的空间的情况下便于控制电压力锅1的体积。
图5-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电压力锅1。如图5和图6所示,把手700安装在内锅层100上,把手700与内锅层100之间夹持有锅身密封圈771。具体而言,锅身密封圈771沿把手700在竖直面内的截面的周向延伸。这样可以保证把手700与内锅层100之间的密封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把手700包括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时,锅盖把手710与锅盖900之间夹持有密封圈,锅身把手720和内锅层100之间夹持有密封圈。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把手700包括把手座702和把手盖701,把手盖701可拆卸地安装在把手座702上,把手座702和把手盖701之间夹持有把手密封圈772。具体而言,把手密封圈772沿把手700在水平面内的截面的周向延伸。这样可以保证把手盖701和把手座702之间的密封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锅盖把手710和锅身把手720可以均包括上盖和底座且上盖和底座之间均夹持有密封圈。
更为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插座730与把手700之间夹持有插座密封圈773。具体而言,插座密封圈773可以围绕插座730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插座730与把手700之间的密封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插座730设在锅盖把手710上时,锅盖把手710与插座730之间夹持有插座密封圈773,插座730设在锅身把手720上时,锅身把手720与插座730之间夹持有插座密封圈773。
图1-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示例的电压力锅1。如图1、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电压力锅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20,温度传感器820安装在容纳腔201内且与控制板800电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820检测内锅层100内的温度,便于对加热件300的加热状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内锅层100的底壁设有螺柱821,螺柱821上安装有压板822,温度传感器820通过压板822压紧在内锅层100的底壁上。这样可以便于温度传感器820的安装,而且可以保证温度传感器820与内锅层100可靠接触,提高检测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图10所示,内锅层100的外周面设有支架110,把手700安装在支架110上。这样可以便于把手700的安装,提高把手700的安装强度和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锅身把手720安装在支架110上。
可选地,如图1、图3、图5和图8所示,内锅层100的外底面覆盖有安装板120,加热件300安装在安装板120上。具体而言,安装板120可以为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铝板。这样可以便于容纳腔201内各个部件的安装。
具体而言,螺柱821安装在安装板120上,安装板120上设有用于避让温度传感器820的避让孔。这样可以便于温度传感器820的安装,便于温度传感器820接触内锅层100。
更为具体地,如图1-图10所示,锅盖900上设有盖牙910,内锅层100上设有锅牙130,锅盖90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锅牙130和盖牙910相互锁止以防止锅盖900脱离内锅层100,锅盖900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锅牙130和盖牙910相互避让以允许锅盖900脱离内锅层100。具体而言,锅盖900上设有泄压阀920。这样可以便于提高电压力锅1的烹饪性能,提高电压力锅1的承压能力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外锅层200的底面可以覆盖有底座,所述底座可以为非金属材料件且为防火材料件。这样可以与用于明火加热的烹饪器具的外形形成较大区别,可以避免用户将电压力锅1误认为是用于明火加热的烹饪器具,避免用户将电压力锅1放置于明火上加热,避免电压力锅1发生损坏。
并且,由于底座400为防火材料件,可以避免底座400受到明火加热时发生损坏,就算用户并未注意到底座400的外形区别而将电压力锅1放置于明火上加热,也可以避免底座400受到明火加热而发生损坏,从而进一步避免电压力锅1发生损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层,所述内锅层内设有烹饪腔;
外锅层,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相连且套设在所述内锅层外,所述外锅层与所述内锅层至少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容纳腔;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锅盖,所述锅盖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
把手,所述把手至少与所述内锅层和所述锅盖中的一个相连;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把手内且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
锅盖把手,所述锅盖把手安装在所述锅盖上;
锅身把手,所述锅身把手安装在所述内锅层上,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在关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所述锅盖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可脱离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锁止在所述内锅层或所述外锅层上且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适于插接电源线的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内,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盖把手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或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且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或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盖把手上,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或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内,所述插座设在所述锅身把手上,所述锅盖把手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锅身把手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插座和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锅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检测所述锅盖是否关闭到位的到位检测装置,所述到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板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检测装置包括被检测件和用于检测所述被检测件的检测装置,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检测装置中的一个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一个内且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身把手中的另一个内,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被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层和所述外锅层焊接连接,所述加热件焊接在所述内锅层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层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上方的向外凸出的环形凸部,所述主体部配合在所述外锅层内且所述环形凸部支撑在所述外锅层的上边沿,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内周面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层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过线孔,所述加热件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外周面平齐,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锅层的内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内锅层之间夹持有锅身密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把手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把手座上,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把手盖之间夹持有把手密封圈。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与所述把手之间夹持有插座密封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层的底壁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安装有压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压板压紧在所述内锅层的底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层的外底面覆盖有安装板,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盖牙,所述内锅层上设有锅牙,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锅牙和所述盖牙相互锁止以防止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层,所述锅盖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锅牙和所述盖牙相互避让以允许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层。
CN202011080540.7A 2020-10-10 2020-10-10 电压力锅 Pending CN114305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0540.7A CN114305083A (zh) 2020-10-10 2020-10-10 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0540.7A CN114305083A (zh) 2020-10-10 2020-10-10 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083A true CN114305083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0540.7A Pending CN114305083A (zh) 2020-10-10 2020-10-10 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08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361U (zh) * 1990-06-08 1991-01-02 黄国柱 带有联锁装置的压控式电压力锅
CN2492155Y (zh) * 2001-05-07 2002-05-22 袁海林 多传感器旋合式自动控制高压锅
CN201542415U (zh) * 2009-06-30 2010-08-11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合盖到位检测装置
CN202069426U (zh) * 2011-04-28 2011-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型电热锅
CN103565259A (zh) * 2013-08-31 2014-02-12 宋晓燕 一种用于加热食用油的锅具
CN103876604A (zh) * 2012-12-20 2014-06-25 王斌 电热锅
CN203885255U (zh) * 2014-03-28 2014-10-22 周文德 一种电炒锅
CN206102373U (zh) * 2016-08-01 2017-04-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锅
CN109602266A (zh) * 2019-01-24 2019-04-12 贵州大学 一种便携式野外炒菜锅
CN208957619U (zh) * 2017-12-28 2019-06-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361U (zh) * 1990-06-08 1991-01-02 黄国柱 带有联锁装置的压控式电压力锅
CN2492155Y (zh) * 2001-05-07 2002-05-22 袁海林 多传感器旋合式自动控制高压锅
CN201542415U (zh) * 2009-06-30 2010-08-11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合盖到位检测装置
CN202069426U (zh) * 2011-04-28 2011-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型电热锅
CN103876604A (zh) * 2012-12-20 2014-06-25 王斌 电热锅
CN103565259A (zh) * 2013-08-31 2014-02-12 宋晓燕 一种用于加热食用油的锅具
CN203885255U (zh) * 2014-03-28 2014-10-22 周文德 一种电炒锅
CN206102373U (zh) * 2016-08-01 2017-04-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锅
CN208957619U (zh) * 2017-12-28 2019-06-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装置
CN109602266A (zh) * 2019-01-24 2019-04-12 贵州大学 一种便携式野外炒菜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4310B2 (ja) 電気ケトル
CN111110031B (zh)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CN105476491A (zh) 用于电饭煲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322661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N210961553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3464728U (zh) 电压力锅
CN114305083A (zh) 电压力锅
CN213309035U (zh) 一种电压力煲
CN21404852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4081344B (zh) 一种电压力煲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103222795B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智能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N213464727U (zh) 烹饪器具
CN2141280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180048U (zh) 烹饪锅、烹饪锅具以及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20695047U (zh) 烹饪器具
CN2202753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煮锅
CN111743398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3309085U (zh) 便携式多功能智能饮品机
CN211533962U (zh) 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984690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733431U (zh) 一种带侧部电磁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20045567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210573441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