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6619U -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6619U
CN203226619U CN 201320190372 CN201320190372U CN203226619U CN 203226619 U CN203226619 U CN 203226619U CN 201320190372 CN201320190372 CN 201320190372 CN 201320190372 U CN201320190372 U CN 201320190372U CN 203226619 U CN203226619 U CN 203226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se plate
pan
storage tank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903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胜华
支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903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26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6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66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包括锅体、手柄、耦合取电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锅体包括锅身和锅底,锅底外侧附有复底板,所述电磁加热无线测温锅还包括测温装置,测温装置包括测温传感器和防护套,复底板的内侧面开设有安装槽,耦合取电装置固定在复底板上,测温传感器套入在防护套内,防护套插入在安装槽内,复底板焊接在锅底上,控制装置连接耦合取电装置和测温传感器。将测温传感器套入防护套内,在固定在安装槽内,安装方便,且对测温传感器束缚在防护套内,避免影响复底板焊接,此外,测温传感器经防护套插入在复底板内,有效保障测温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炉加热炊具检测温度主要种是通过设置在线盘中央的热敏电阻,检测与热敏电阻贴合的陶瓷板温度。
然而,设置在线盘中央的热敏电阻通过弹性支撑紧贴在陶瓷板底部表面,锅体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受热负载底部发热,热量由受热负载传到陶瓷板,通过陶瓷板再传导至热敏电阻,这样感测的温度并不能直接反映锅内的真实温度。另外受电磁炉内的一些发热器件和冷却风扇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种测温方式存在感温慢、测温不准确以及可靠性低等缺点,经常出现锅具烧坏变形或者电磁炉损坏的危险。
目前市场上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测温锅具,即在锅具上设置测温传感器。这种测温方式测温准确,但需要对锅具上的传感器供电。行业内为解决供电问题主要采取了电池供电的方式。但是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易发生爆炸危险,且受电池寿命影响需要定期更换,给用户带来较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测温可靠,且可以给锅具上的传感器、电路板供电的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包括锅体11、手柄12、耦合取电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14,锅体11包括锅身111和锅底112,锅底112外侧附有复底板15,所述电磁加热无线测温锅还包括测温装置16,测温装置16包括测温传感器161和防护套162,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55,耦合取电装置13固定在复底板15上,测温传感器161套入在防护套162内,防护套162插入在安装槽155内,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上,控制装置14连接耦合取电装置13和测温传感器161。
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包括耦合线圈131和防护套132,防护套132包括感应部133和连接部134,复底板15的外侧面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1,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52,固定槽152与环形容置槽151首尾相连且相互连通,感应部133嵌入在容置槽151内,连接部134嵌入在固定槽152内,所述耦合线圈131穿设在感应部133内,耦合线圈131的引线由连接部134穿出并与控制装置14连接。
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为一起开设的槽。
所述加热用测温锅具还包括夹层铝板31,夹层铝板31焊接在锅底,复底板15焊接在夹层铝板31上。
所述容置槽151的槽底贯穿有小孔153,焊接复底板15时,焊接的熔化液经小孔153进入容置槽151内固定防护套132。
所述防护套132、162为圆形不锈钢套管,耦合线圈131为至少2股的多芯耐高温绝缘导线,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在不锈钢套管内。
所述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时,容置槽151为与锅底同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半径为锅底半径的1/3-3/4,所述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为位于手柄下方的直槽。
所述固定槽152的尾部设有缺口154,耦合线圈131和测温传感器161的引线位于缺口处套有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
所述环形容置槽151与固定槽152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塞。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炉本体,电磁炉本体包括壳体21、安装在壳体上的面板22、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面板下的电磁线盘23及主控电路板24,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上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该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控制装置14与主控电路板24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容置槽151是指:从复底板15外侧面A开设延伸至复底板15内但未穿透复底板15的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槽152是指:从复底板15内侧面B开设延伸至复底板15内但未穿透复底板15的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槽152与环形容置槽151首尾相连且相互连通是指:容置槽151内的感应部133引出口与固定槽152内的固定部134进入口相连接,且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包括锅体11、手柄12、耦合取电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14,锅体11包括锅身111和锅底112,锅底112外侧附有复底板15,所述电磁加热无线测温锅还包括测温装置16,测温装置16包括测温传感器161和防护套162,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55,耦合取电装置13固定在复底板15上,测温传感器161套入在防护套162内,防护套162插入在安装槽155内,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上,控制装置14连接耦合取电装置13和测温传感器161。将测温传感器161套入防护套162内,在固定在安装槽155内,安装方便,且对测温传感器161束缚在防护套162内,避免影响复底板焊接,此外,测温传感器经防护套插入在复底板内,有效保障测温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包括耦合线圈131和防护套132,防护套132包括感应部133和连接部134,复底板15的外侧面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1,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52,固定槽152与环形容置槽151首尾相连且相互连通,感应部133嵌入在容置槽151内,连接部134嵌入在固定槽152内,所述耦合线圈131穿设在感应部133内,耦合线圈131的引线由连接部134穿出并与控制装置14连接。如此,通过容置槽151安装耦合取电装置13,避免其裸露在锅底被磨损的风险,当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上时,固定槽152夹紧固定连接部134,避免其脱落,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安装槽155和固定槽152一体开设的槽,一体开设的槽结构简单,更加方便,成本也低。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还包括夹层铝板31,夹层铝板31焊接在锅底,复底板15焊接在夹层铝板31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容置槽151的槽底贯穿有小孔153,焊接复底板15时,焊接的熔化液经小孔153进入容置槽151内固定耦合取电装置13。焊接时高温使得部分金属熔化,进入容置槽151内后,与耦合取电装置13的防护套132连接,待其冷却后,对耦合取电装置13的防护套132起到粘接作用,进而更加可靠地固定耦合取电装置13。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的防护套132为不锈钢套管,耦合线圈131为及耐高温绝缘导线,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在不锈钢套管内。通过不锈钢套管将耐高温绝缘导线嵌入在锅底,避免耐高温绝缘导线裸露被磨损、油污污染的风险,又实现磁场耦合供电,安全可靠,且嵌入式结构,锅底平滑,整体美观度高。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绝缘导线为至少2股的多芯线,以保证耦合获取充足的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为圆形套管,该圆形套管露出的端面与容置槽151的槽口平齐。进一步地保证锅底的平滑美观性,且圆形结构可方便耐高温绝缘导线的套入,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述容置槽151为与锅底同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半径为锅底半径的1/3-3/4,所述固定槽152为位于手柄下方的直槽。如此,环形槽将耐高温绝缘导线限定成环状线圈,耦合磁场的效果好,保证获取的电能足够。进一步地,若环形槽半径小于锅底的1/3,即位于锅底中部,而磁场在锅底中部较弱,耦合获取的电能效果差,同样道理,环形槽半径大于锅底的3/4,磁场也较弱,无法满足控制装置的用电需求。另外,固定槽152为直槽,当不锈钢套管由容置槽151的尾端引出,进入固定槽152时,直槽的安装结构简单,对于不锈钢套管的弯折较少,避免造成防护套的折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槽152的尾部设有缺口154,耦合线圈131的引线位于缺口处套有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在锅具制造过程中,特别是在锅底焊接好复底板15后,为保证美观度,需要打磨抛光,此时将耐高温绝缘导线露出锅底的部分放入缺口154中,避免打磨对其造成损坏,进一步的设置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提升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形容置槽151与固定槽152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塞。进一步避免油污进入固定槽内,减少污染。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炉本体,电磁炉本体包括壳体21、安装在壳体上的面板22、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面板下的电磁线盘23及主控电路板24,还包括上述的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该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控制装置14与主控电路板24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如此,实现锅具上的信号与电磁炉本体的可靠传输,进而可实现更加智能的烹饪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图;
图3是图1的锅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B-B放大图;
图5是图3的底板外侧A面发大图;
图6是图5的C-C发大图;
图7是图3的底板内侧B面发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组件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第二实施方式锅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述:
实施方式一: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包括锅体11、手柄12、耦合取电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14,锅体11包括锅身111和锅底112,锅底112外侧附有复底板15,所述电磁加热无线测温锅还包括测温装置16,测温装置16包括测温传感器161和防护套162,复底板15的内侧面B开设有安装槽155,耦合取电装置13固定在复底板15上,测温传感器161套入在防护套162内,防护套162插入在安装槽155内,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上,控制装置14连接耦合取电装置13和测温传感器161。
所述锅体11为铝制锅体,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
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包括耦合线圈131和防护套132,防护套132包括感应部133和连接部134,复底板15的外侧面A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1,复底板15的内侧面B开设有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一体的槽,固定槽152与环形容置槽151首尾相连且相互连通,感应部133嵌入在容置槽151内,连接部134嵌入在固定槽152内,所述耦合线圈131穿设在感应部133内,耦合线圈131的引线由连接部134穿出并与控制装置14连接。
所述复底板15为可在电磁加热装置上加热的不锈钢材质如:不锈钢304、430等。所述容置槽151的槽底贯穿有小孔153。复底板15焊接时,铝制锅体11的锅底因高温溶解,溶解的铝液经小孔153流入容置槽151内,溶解的铝在容置槽151内冷却固定耦合取电装置13。所述容置槽151内供防护套的感应部133引出的为尾端,固定槽152内供防护套的连接部134进入的为首端,复底板15还设有贯穿孔156,固定槽152的首端与感应部133的尾端经贯穿孔156相连通。固定槽152内供防护套的连接部134引出的为尾端,耦合线圈131的引线经固定槽152的尾端引出与控制装置14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151为与锅底同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半径为锅底半径的1/3-3/4。如此,环形槽将耦合取电装置13限定成线圈状,耦合磁场的效果好,保证获取的电能足够。进一步地,若环形槽半径小于锅底的1/3,即位于锅底中部,而磁场在锅底中部较弱,耦合获取的电能效果差,同样道理,环形槽半径大于锅底的3/4,锅体外围的磁场也较弱,无法满足控制装置和测温传感器16的用电需求。考虑上述因素,设定环形槽的最佳半径为锅底半径的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152为位于手柄下方的直槽。如此,安装耦合取电装置13时,先将感应部133嵌入在容置槽151内,连接部134由容置槽151的尾端穿出,折弯90度,进入固定槽152内夹紧固定,安装方便,且对于耦合取电装置13的防护套132的弯折少,避免安装损坏的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容置槽151与固定槽152的首尾连通的贯穿孔156内设有密封塞(图未视)。该密封塞焊接时被融化的铝经冷却固定。
所述手柄12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控制装置14,控制装置14连接测温传感器161和耦合取电装置13。
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的耦合线圈131为至少2股的耐高温绝缘导线,防护套132为圆形的不锈钢套管。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在不锈钢套管内。内套有耐高温绝缘导线的圆形套管嵌入在容置槽151内的部分形成感应部133,其露出的端面与容置槽151的槽口平齐。圆形套管经容置槽151的引出口引出,由固定槽152的进入口进入夹紧安装在固定槽152内,形成连接部134。耐高温绝缘导线为至少2股的多芯线,以保证耦合获取充足的电能。本实施方式中,耐高温绝缘导线为2股的多芯线。此外,为保证耐高温绝缘导线的与控制装置14连接方便性,其两端可以焊接有连接插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152的引出尾端设有缺口154,位于缺口处的耐高温绝缘导线套有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如此,当耦合取电装置13安装在复底板15上后,需要焊接时,可将耦合取电装置13的耐高温绝缘导线露出锅底的部分放入缺口154中,实现定位,避免其被焊接在锅底内。另外,焊接完成后,为保证美观度,需要打磨抛光,此时将耐高温绝缘导线露出锅底的部分放入缺口154中,避免打磨对其造成损坏,进一步的设置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提升安全性能。同样道理,所述缺口处的测温传感器161连接控制装置14的引线也套有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151与固定槽152的槽宽相等,且与不锈钢套管的直径相等,或者稍大于不锈钢套管的直径。
为保证容置槽151对耦合取电装置13的固定,避免其脱落,设定容置槽151的槽宽为1.5~4mm。若槽宽小于1.5mm,槽本身的加工困难,且嵌入的不锈钢套管太细,不利于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入不锈钢套管内的安装;若槽宽大于4mm,对于不锈钢套管的夹持力不够,容易脱落。鉴于此,实施方式中,设定最佳的槽宽为2.2mm。所述固定槽152的槽宽大于或等于容置槽151的槽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传感器161为带有引出线的热敏电阻,所述防护套162为直的不锈钢套管。测温传感器161套入不锈钢套管内时,一端露出热敏电阻的感温部分,另外一端露出连接的引出线。
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154至手柄12的锅体11上设有防油污盖线板17,盖线板17焊接或铆接或通过螺丝固定在锅体11上。盖线板17覆盖缺口154至手柄12内控制装置14的连接线,进一步减少污染,提升美观度。
制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时,首先,将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入不锈钢套管中,两端穿出;其次,在复底板15的外侧面A车出环形的容置槽151,槽底贯穿均匀分布的4-6个小孔153,在复底板15的内侧B车出直的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在固定槽152的首端与容置槽151的尾端连接并连通;接着,将套有耐高温绝缘导线的不锈钢套管嵌在容置槽151内,经容置槽151的尾端引出,进入固定槽152内,并用密封塞塞住容置槽151和固定槽152连通的孔,并将套有测温传感器161的防护套162插入安装槽155内;然后,将安装有耦合取电装置13和测温装置16的复底板15经内侧面B焊接在锅底上,焊接时,由于温度较高,铝制锅底的部分铝融化成铝浆,铝浆经小孔153进入容置槽151内,焊接完成后,铝浆冷却,将不锈钢套管和密封塞固定住,同时也固定住测温装置16;随后,将锅底打磨抛光,为避免抛光时损坏耐高温绝缘导线,特别是抛光复底板15侧面时,将测温传感器161耐高温绝缘导线露出锅底的部分固定在缺口154中;然后,将手柄12安装在锅体11上,同时将控制装置14安装在手柄内;最后,将测温传感器161和耐高温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14连接,并用盖线板17覆盖,完成制作。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炉本体和上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该电磁炉本体包括壳体21、安装在壳体上的面板22、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面板下的电磁线盘23及主控电路板24。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控制装置14与主控电路板24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如此,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制作的电磁加热用智能锅,供电稳定,结构可靠,不会脱落,安全耐用,且美观大方。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通过电磁炉本体的主控电路板与测温锅具的控制装置无线连接,可更加准确有效获得锅内温度,以实现电磁炉本体的精确控温,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
当然,所述手柄上也可以设置显示装置,更加直观的方便用户操作。
当然,所述手柄上也可以设置操作按键,实现锅具与电磁加热装置的通讯控制,更加方便。
当然,所述盖线板也可以与手柄一体连接,如此,减少安装工序,仅需要安装手柄,即可覆盖缺口至控制装置的连接线。
当然,所述小孔153也可以是贯穿槽。
当然,所述安装槽和固定槽也可以分开开设在复底板内侧面。
当然,所述测温传感器可以直接安装在铝制锅底上或潜入在复底板上。这种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还包括夹层铝板31,夹层铝板31焊接在锅底,复底板15焊接在夹层铝板31上。
所述锅体11为不锈钢材质,通过增加夹层铝板31,使得底部加热更加均匀。
制作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时,首先将夹层铝板31焊接在锅底上;再在夹层铝板31上焊接复底板15,此时,夹层铝板31的部分铝被焊接的高温熔化,熔化的铝浆经小孔153进入容置槽151内,焊接完成后,铝浆冷却,将不锈钢套管和密封塞固定住;随后,将锅底打磨抛光,为避免抛光时损坏耐高温绝缘导线,特别是抛光复底板15侧面时,将测温传感器161和耐高温绝缘导线露出锅底的部分固定在缺口154中;然后,将手柄12安装在锅体11上,同时将控制装置14安装在手柄内;最后,将测温传感器161和耐高温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14连接,并用盖线板17覆盖,完成制作。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第一实施方式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Claims (10)

1.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包括锅体(11)、手柄(12)、耦合取电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14),锅体(11)包括锅身(111)和锅底(112),锅底(112)外侧附有复底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无线测温锅还包括测温装置(16),测温装置(16)包括测温传感器(161)和防护套(162),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55),耦合取电装置(13)固定在复底板(15)上,测温传感器(161)套入在防护套(162)内,防护套(162)插入在安装槽(155)内,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上,控制装置(14)连接耦合取电装置(13)和测温传感器(16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取电装置(13)包括耦合线圈(131)和防护套(132),防护套(132)包括感应部(133)和连接部(134),复底板(15)的外侧面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1),复底板(15)的内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52),固定槽(152)与环形容置槽(151)首尾相连且相互连通,感应部(133)嵌入在容置槽(151)内,连接部(134)嵌入在固定槽(152)内,所述耦合线圈(131)穿设在感应部(133)内,耦合线圈(131)的引线由连接部(134)穿出并与控制装置(14)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为一起开设的槽。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用测温锅具还包括夹层铝板(31),夹层铝板(31)焊接在锅底,复底板(15)焊接在夹层铝板(31)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51)的槽底贯穿有小孔(153),焊接复底板(15)时,焊接的熔化液经小孔(153)进入容置槽(151)内固定防护套(132)。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32、162)为圆形不锈钢套管,耦合线圈(131)为至少2股的多芯耐高温绝缘导线,耐高温绝缘导线套在不锈钢套管内。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底板(15)焊接在锅底时,容置槽(151)为与锅底同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半径为锅底半径的1/3-3/4,所述固定槽(152)和安装槽(155)为位于手柄下方的直槽。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52)的尾部设有缺口(154),耦合线圈(131)和测温传感器(161)的引线位于缺口处套有防止折断的弹簧套管。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容置槽(151)与固定槽(152)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塞。
10.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炉本体,电磁炉本体包括壳体(21)、安装在壳体上的面板(22)、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面板下的电磁线盘(23)及主控电路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该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的控制装置(14)与主控电路板(24)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CN 201320190372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6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0372 CN203226619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0372 CN203226619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6619U true CN203226619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2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9037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6619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2661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8610A (zh) * 2016-08-24 2016-11-16 新兴县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温智能锅
WO2017137833A1 (en) * 2016-02-11 2017-08-17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Cooking vessel with a thermal sensor
CN107747752A (zh) * 2017-11-06 2018-03-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灶具套装
CN107752726A (zh) * 2017-11-06 2018-03-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09419299A (zh) * 2017-08-22 2019-03-05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锅具
CN109497814A (zh) * 2018-11-30 2019-03-22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锅的制造方法
CN109848396A (zh) * 2019-03-19 2019-06-07 福建鼎厨王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铝锅分体式底板压铸工艺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9759B2 (en) 2016-02-11 2019-12-10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Cooking vessel with a thermal sensor
WO2017137833A1 (en) * 2016-02-11 2017-08-17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Cooking vessel with a thermal sensor
CN107048975A (zh) * 2016-02-11 2017-08-18 美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热传感器的烹饪器皿
US11241113B2 (en) 2016-02-11 2022-02-08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Cooking vessel with a thermal sensor
KR102194525B1 (ko) * 2016-02-11 2020-12-24 마이어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즈 리미티드 열감지기를 갖는 조리용기
KR20180105168A (ko) * 2016-02-11 2018-09-27 마이어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즈 리미티드 열감지기를 갖는 조리용기
AU2017218673B2 (en) * 2016-02-11 2020-03-19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Cooking vessel with a thermal sensor
CN107048975B (zh) * 2016-02-11 2020-03-03 美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热传感器的烹饪器皿
CN106108610A (zh) * 2016-08-24 2016-11-16 新兴县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温智能锅
CN109419299A (zh) * 2017-08-22 2019-03-05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锅具
CN107752726A (zh) * 2017-11-06 2018-03-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07747752A (zh) * 2017-11-06 2018-03-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灶具套装
CN109497814A (zh) * 2018-11-30 2019-03-22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锅的制造方法
CN109848396A (zh) * 2019-03-19 2019-06-07 福建鼎厨王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铝锅分体式底板压铸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661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测温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N102967043A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103271635A (zh) 包含有控温装置的智能炒菜机
CN202760981U (zh) 电磁炉用精确控温锅
CN103222795B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智能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N107912962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104367170B (zh) 一种电热锅
CN20322662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智能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CN205697125U (zh) 一种烹饪组件
CN203885262U (zh) 一种电热锅
CN204274116U (zh) 食物加热装置
CN200994702Y (zh) 一种饮水机或直饮机用电磁加热装置的测温装置
CN206213903U (zh) 测温设备及加热器具
JP6362720B2 (ja) センサケース構造、及びそのセンサケース構造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CN208463621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9252456U (zh) 一种玻璃加热壶
CN207412009U (zh) 烹饪器具
CN208610579U (zh) 一种ih电热壶
CN209661383U (zh) 温控器结构及电水壶
CN202932716U (zh) 分体电炒菜锅
CN202693147U (zh)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
CN103054455A (zh) 分体电炒菜锅
CN204330168U (zh) 一种电饭锅温度传感器
CN205119166U (zh) 自动控温的电磁灶
CN107912963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118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