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7125U - 一种烹饪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7125U
CN205697125U CN201620121995.1U CN201620121995U CN205697125U CN 205697125 U CN205697125 U CN 205697125U CN 201620121995 U CN201620121995 U CN 201620121995U CN 205697125 U CN205697125 U CN 205697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magnetic field
induction coil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19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曹峰
胡文飞
陈宁涛
高朝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19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7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7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7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方案中提出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电磁线盘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感应线圈通过未被锅体耦合的第二磁场获取电能,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电磁能量,又能达到为烹饪锅供电的功能,同时对于漏磁的获取,降低了漏磁泄露,保护了烹饪体验者,多方面提升加热效率,降低辐射。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智能烹饪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烹饪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炊具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为实现烹饪炊具的智能性目前现有产品中的智能炊具一般为在锅具上设置传感器,这种测温方式具有实施性简单、测温准确的特点,但需要对锅具上的传感器供电。行业内为解决供电问题主要采取了电池供电的方式。但是电池在锅具使用加热过程中高温环境下使用易发生爆炸危险,且受电池寿命影响需要定期更换,给用户带来较多不便。
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提到一种利用锅体底部感应线圈与电磁灶电磁耦合获取电能的受磁装置以及与受磁装置电连接的电控装置,所述受磁装置包括加热耦合线圈和电源耦合线圈,两者设置在锅的底盖上,两者套设或叠设。电源耦合线圈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为传感器提供电能。此种设计利用设置在锅具底部,通过叠设或套设的加热耦合线圈耦合取电的设计,加热锅具内的电磁耦合线圈先和电磁设备里面的电磁发热盘发生电磁耦合,锅具内的电磁耦合线圈再与电热锅的锅体发生电磁耦合,煮熟食物,经过至少两层电磁耦合,此时锅具内的感应线圈获取了部分电磁能量,相应的使得锅具获得的电磁热量降低,加热效率降低。
同时,在电磁加热装置对炊具进行加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磁现象,该部分漏磁不仅不能对锅具的加热效率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对使用者带来电磁辐射,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该部分漏磁的合理获取及利用存在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出一种电磁智能锅及其烹饪组件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既能充分利用漏磁的基础上,又能达到为智能锅具供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有益效果:
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由此可知所述的第一磁场为被锅体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是未被锅体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由于未被锅体耦合则泄露于第一磁场外,感应线圈至少部分在泄露的第二磁场中获取电能同时降低漏磁量。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作为线圈位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烹饪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锅体上的手柄,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手柄上,且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安装于锅体上的手柄上,可以为手柄外部或者手柄内部,及部分位于手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手柄外部,此时手柄的材料至少有部分为透磁材料比如硬塑料等,至少不能全部屏蔽线圈取电,当然把手全部为塑料,内部设有空腔用于安装感应线圈为最佳方案。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作为线圈位置的另外一种方案,所述锅体设有与所述感应线圈配合设置的透磁体,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所述透磁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且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感应线圈通过透磁体设置于锅体上,感应线圈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透磁体可以用于支撑感应线圈,也可以用于包裹感应线圈通用可以达到获取漏磁的目的,同时透磁体优选塑料件既 不影响感情线圈取电,又起到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所述感应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锅体上,且所述感应线圈与锅体之间设有绝缘体。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感应线圈在水平面投影位于所述电磁线盘在水平面投影区域外侧,或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磁线盘最短距离为15~300mm,此时感应线圈所在的区域也呼应了前述方案中第二磁场区域,或理解为在此区域的磁场不会被锅体耦合为漏磁区域。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感应线圈呈闭合环形,且所述感应线圈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夹角为10~90°,夹角小于10°时此时的感应线圈接近于竖直设置,相应的在漏磁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会存在获取电能不足的情况,或所述感应线圈呈闭合环形,所述感应线圈所在平面与所述锅体上端面形成平面距离小于所述锅体高度。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烹饪锅还包括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采集所述烹饪锅信号的传感器,所述锅体设有槽或孔,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槽或孔内。本方案中传感器的类型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食物营养及时间传感器等,设置的位置可以为锅体侧部,也可以为锅底或锅盖或锅具其他位置等。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传感器的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传感器为采集所述锅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槽或孔自锅体侧部延伸向锅体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锅体底部且置于所述槽或孔内。若传感器置于锅体底部的槽内时,还对应设置固定传感器的耐高温固定材料,保证其测温准确,若为孔时,空的尺寸与传感器的尺寸对应设置,或过盈配合,保证传感器探头紧贴锅体壁。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感应线圈获取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转化放大为第二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模块及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稳压电路模块。此处第二电压对第一电压的放大为峰值或为有效值得放大,或理解为数量级意义上的放大,如无特殊情况,其方向不做限定或限制考虑。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对所述烹饪锅信号进行处理的微控制器,及对信号进行对应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显示模块可以对应显示传感器测得信号,比如当传感器为液位传感器时,传感器则显示液位信息,为温度传感器时则对应显示温度,显示方式为数码管显示或液晶显示,微控制器优选单片机等。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方案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为集成封装器件,比如变压器等。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防止所述控制电路中电流过大的限流器件,限流器件为保险丝等。
本方案的有如下益效果:
1、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由此可知所述的第一磁场为被锅体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是未被锅体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由于未被锅体耦合则泄露于第一磁场外,感应线圈至少部分在泄露的第二磁场中获取电能同时降低漏磁量。
2、本方案中,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烹饪锅还包括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采集所述烹饪锅信号的传感器,所述锅体设有槽或孔,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槽或孔内。本方案中传感器的类型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食物营养及时间传感器等,设置的位置可以为锅体侧部,也可以为锅底或锅盖或锅具其他位置等,实时监测锅体烹饪过程中的信息,提升锅体智能性。
3、本方案中,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感应线圈获取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转化放大为第二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模块及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稳压电路模块,如此设置如果感应线圈获取的电量较小时也可以满足供电需求。同时设有限流器件保护电流过大对电控元器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的装配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烹饪锅爆炸图(正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烹饪锅爆炸图(反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烹饪锅剖视图(感应线圈与电磁线盘位置关系);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烹饪锅剖视图(线圈设置角度关系);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控制电路部分电路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二烹饪锅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组件具体实施例二烹饪锅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示:1.烹饪锅,2电磁加热装置,11.锅体,12.手柄,111.传感器,112. 控制电路,1121.电源转换模块,1122.整流电路模块,1123.稳压电路模块,1124.限流器件,113.感应线圈,114.孔,21.电磁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2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1,电磁加热装置2可以为电磁炉、电磁灶、电磁红外炉等,所述电磁加热装置2包括电磁线盘21,所述烹饪锅1包括锅体11,控制电路112及与控制电路112相连接的感应线圈113,所述电磁线盘21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11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21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众所周知,电磁加热装置2在给烹饪锅1加热过程中,锅体11不能完全耦合的电磁线盘21的磁场,所述的第一磁场为被锅体11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是未被锅体11耦合的磁场,第二磁场由于未被锅11体耦合则泄露于第一磁场外,感应线圈113至少部分在泄露的第二磁场中获取电能同时降低漏磁量。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烹饪锅1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锅体11上的手柄12,所述感应线圈113设置于所述手柄12上,显而易见,手柄12处的磁场不会被锅体11耦合,此处的磁场为所述第二磁场或其组成部分,感应线圈113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感应线圈113安装于手柄12上,可以为手柄12外部或者手柄12内部,及部分位于手柄12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手柄12外部,此时手柄12的材料至少有部分为透磁材料比如硬塑料等,至少不能全部屏蔽线圈取电,当然把手全部为塑料,内部设有空腔用于安装感应线圈为最佳方案。
如图4所述感应线圈113在水平面投影位于所述电磁线盘21在水平面投影区域外侧,且所述感应线圈113与所述电磁线盘21最短距离为15~300mm,此 时感应线圈113所在的区域也呼应了前述方案中第二磁场区域,或理解为在此区域的磁场不会被锅体耦合为漏磁区域。所述感应线圈113呈闭合环形,所述的感应线圈113为多股并联,成为一匝或多匝,且所述感应线圈113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为10~90°,当夹角α小于10°线圈几乎接近于竖直设置,这样线圈获取的电能会很少或获取不到电能,此时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电能为相应的主治显示部分供电。
如图3所示,所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烹饪锅1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12连接的采集所述烹饪锅1信号的传感器111,本方案中传感器优选为测量锅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设有槽或孔114,本方案优选为设置在锅体11底部的孔,所述传感器111置于所述孔内。本方案中传感器的类型优选为温度传感器当然也可以为液位传感器、食物营养及时间传感器等,当然设置的位置可以为锅体侧部,也可以为锅底或锅盖或锅具其他位置等。所述传感器的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传感器为采集所述锅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槽或孔自锅体侧部延伸向锅体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锅体11底部且置于所述槽或孔内。若传感器置于锅体底部的槽内时,还对应设置固定传感器的耐高温固定材料,保证其测温准确,若为孔时,空的尺寸与传感器的尺寸对应设置,或过盈配合,保证传感器探头紧贴锅体壁。
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电路112包括对所述感应线圈113获取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转化放大为第二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1121,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1121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模块1122及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稳压电路模块1123。此处第二电压对第一电压的放大为峰值或为有效值得放大,或理解为数量级意义上的放大,如无特殊情况,其方向不做限定或限制考虑。所述控制电路112还包括对所述烹饪锅1信号进行处理的微控制器(图中未标出),及对 信号进行对应显示的显示模块(图中未标出),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显示模块可以对应显示传感器测得信号,比如当传感器为液位传感器时,传感器则显示液位信息,为温度传感器时则对应显示温度,显示方式为数码管显示或液晶显示,微控制器优选单片机等。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方案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为集成封装器件,比如变压器等。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防止所述控制电路中电流过大的限流器件1124,限流器件为保险丝或限流电阻等。
具体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例二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烹饪组件,作为感应线圈113设置位置的另外一种方案,所述锅体11设有与所述感应线圈113配合设置的透磁体115,所述感应线圈113通过所述透磁体115设置在所述锅体11上,且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图7中公开了感应线圈113环绕锅体11侧部设置,另外一种雷同方案为整个感应线圈113均通过透磁体115设置在锅体11的一侧,也会满足通过本方案中第二磁场获取电能的效果。透磁体115可以用于支撑感应线圈113,也可以用于包裹感应线圈113通用可以达到获取漏磁的目的,同时透磁体115优选塑料件既不影响感应线圈113的取电,又起到绝缘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感应线圈113呈闭合环形,所述感应线圈113所在平面与所述锅体上端面形成平面距离小于所述锅体高度。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体11为金属锅体,所述感应线圈113环绕设置于所述锅体11上,且所述感应线圈113与锅体之间设有绝缘体,该绝缘体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绝缘材料同时可以为线圈外的绝缘膜或绝缘漆包线等,显然,为防止感应线圈获取到本应属于锅体耦合的磁场降低锅体的加热效率,所述感应线圈113所在平面与所述锅体11上端面形成平面距离小于所述锅体11的总高度。
本方案中,一种自取电处理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电磁灶等,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电磁线盘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感应线圈通过未被锅体耦合的第二磁场获取电能,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电磁能量,又能达到为烹饪锅供电的功能,同时对于漏磁的获取,降低了漏磁泄露,保护了烹饪体验者,多方面提升加热效率,降低辐射。同时本方案设有对应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锅具烹饪工作过程中的温度信号,同时其设置位置,提升了锅具测温准确性。对漏磁线圈取电的转化及处理方面设有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感应线圈获取的电信号进行转化的电源转换模块,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模块及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稳压电路模块,同时电路中设有限流保护器件,对线圈获取的电能充分利用及处理,达到了对电能的利用,同时本方案中设有显示模块,可以对应显示烹饪过的信息,用户可以直观观察对应信息,整体提升烹饪锅的智能性及用户体验。

Claims (10)

1.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及与电磁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烹饪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工作时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锅体耦合第一磁场形成加热区,第二磁场位于锅体加热区外,至少部分所述感应线圈感位于第二磁场区域内,且通过第二磁场获取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在水平面投影位于所述电磁线盘在水平面投影区域外侧,或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磁线盘最短距离为15~3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锅体上的手柄,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手柄上,且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设有与所述感应线圈配合设置的透磁体,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所述透磁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且通过所述第二磁场获取电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所述感应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锅体上,且所述感应线圈与锅体之间设有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呈闭合环形,且所述感应线圈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夹角为10~90°,或所述感应线圈呈闭合环形,所述感应线圈所在平面与所述锅体上端面形成平面距离小于所述锅体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还包括与控制 电路连接的采集所述烹饪锅信号的传感器,所述锅体设有槽或孔,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槽或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采集所述锅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槽或孔自锅体侧部延伸向锅体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锅体底部且置于所述槽或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感应线圈获取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转化放大为第二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模块及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稳压电路模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对所述烹饪锅信号进行处理的微控制器,及对信号进行对应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
CN201620121995.1U 2016-02-16 2016-02-16 一种烹饪组件 Active CN205697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1995.1U CN205697125U (zh) 2016-02-16 2016-02-16 一种烹饪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1995.1U CN205697125U (zh) 2016-02-16 2016-02-16 一种烹饪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7125U true CN205697125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1995.1U Active CN205697125U (zh) 2016-02-16 2016-02-16 一种烹饪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71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2751A (zh) * 2017-07-28 2017-09-29 成都华津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饮水终端
CN11357623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434344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2751A (zh) * 2017-07-28 2017-09-29 成都华津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饮水终端
CN11357623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434344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7268B (zh)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97125U (zh) 一种烹饪组件
US20120111854A1 (en)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US20090314769A1 (en) Hob allow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culinary article to be detected
CN105342363B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温方法
CN103654439A (zh)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US8231269B2 (en) Culinary article that allows the detection of its temperature via a cooking plate
WO20131342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induction cooking
CN206284794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多功能电饭锅
CN206504771U (zh) 一种智能定量仪
CN107950075A (zh) 感应烹饪设备以及控制烹饪设备的方法
CN103690054A (zh)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CN203647042U (zh)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和电饭煲
GB2552534A (en) Induction heated cooking vessel
CN206166684U (zh) 测温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8571754A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智能灶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8747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煮食器
CN204105719U (zh) 电压力器具的煲盖和电压力器具
CN209678213U (zh) 防溢探头及烹饪器具
CN203555530U (zh)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JP686148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3506352U (zh) 一种油炸电饭煲
CN204970802U (zh) 一种可用于电磁炉的非金属容器
CN204580872U (zh) 锅具、电磁炉和电磁炉组件
CN205807541U (zh) 电磁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