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0689A -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 Google Patents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0689A
CN114290689A CN202210082404.4A CN202210082404A CN114290689A CN 114290689 A CN114290689 A CN 114290689A CN 202210082404 A CN202210082404 A CN 202210082404A CN 114290689 A CN114290689 A CN 114290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lt
protective film
jig plate
belt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青
何荣
殷冠明
丘世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b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b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b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b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4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0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0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0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旋转模切机进行,其包括步骤a:生产半成品料带,该半成品料带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间隔排列的导电布条、间隔排列的绝缘膜条,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与导电布条一边缘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步骤b:利用设置在旋转模切机上的包裹治具对半成品料带进行穿芯包裹:本发明采用上述旋转模切与包裹穿芯在同一旋转模切机上一站式加工工艺,减少了收集、转移等工序,一方面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大幅减少了设备和生产线,节约了空间和成本,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周边复合模切材料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设计越来越精密,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其内部使用的各种复合模切组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电子产品中,需要采用导电双面胶、导电布包裹泡棉组件实现粘接以及缓冲和导电或者屏蔽等性能,传统方式采用手工作业或者采用平刀加工方式,这些方式一方面本身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需要的设备多、生产线长、占用空间大,并且需要多次转移,进一步降低了效率和产品精确度,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该导电布包裹穿芯组件包括位于内部的芯材和依次包裹在芯材外围的绝缘膜、导电布,于导电布的两条相对的边缘处复合有导电双面胶,导电双面胶外表面复合有离型膜;该自动生产工艺采用旋转模切机进行,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一复合辊组复合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和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再通过第一模切辊组进行第一模切,在位于上层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上形成两组共四条间隔平行的并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并形成第一定位标记线,两组第一直线断裂线之间的小条状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为废料并排除,通过第一排废辊收卷排除;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二复合辊组、第三复合辊组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再通过第二模切辊组进行第二模切,第二模切在导电布料带上形成一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二直线断裂线,同时在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上形成第二定位标记线;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四复合辊组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和导电双面胶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自带离型膜且其离型膜与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复合,再通过第三模切辊组进行第三模切,第三模切在导电双面胶料带及其自带离型膜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三直线断裂线,并形成第三定位标记线;第三模切切出导电双面胶料带的内边缘;
将经第三模切的料带通过第一翻转辊翻转,沿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上方运行,然后剥离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第三直线断裂线一侧的导电双面胶废料料带、导电双面胶自带离型膜料带,再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复合,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且导电双面胶料带仅沿导电布料带的一侧边缘部分覆盖导电布料带,导电布料带其他区域露出;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四模切辊组进行第四模切,第四模切在导电布料带露出区域和相应的绝缘膜料带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条形孔,且每四个小条形孔之间形成一个大条形孔,条形孔内的区域为废料,通过模切辊组中的顶针排除,大条形孔的范围还切断导电双面胶料带;第四模切还在料带上形成第四定位标记线;
第四模切后的料带通过第二翻转辊翻转后与经第一模切排废后的料带复合,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且其中一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外边缘与导电布料带相应边缘包夹导电双面胶,即导电双面胶部分区域突出于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外边缘和导电布料带边缘;
然后,依次排除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条形孔中的废料;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与导电布料带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五模切辊组进行第五模切,第五模切在料带上形成两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四直线断裂线,并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其中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切断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另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切断导电双面胶条及其自带离型膜,两条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外侧区域为废料并排除,从而形成半成品料带,该半成品料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间隔排列的导电布条、间隔排列的绝缘膜条,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与导电布条一边缘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
此时即形成包裹前的半成品料带;
步骤b:利用设置在旋转模切机上的包裹治具对半成品料带进行穿芯包裹:沿料带长度方向在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上方运行芯材料带,并一起牵引进入包裹治具,利用包裹治具将先将芯材料带一侧不含导电双面胶条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绕芯材料带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导电布条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上表面,然后剥离该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再将另一侧附着有导电双面胶条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沿芯材料带另一侧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导电布条也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上表面,同时使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包裹的导电布条边缘粘接;
然后剥离导电双面胶条上附着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再沿料带上方复合一层覆盖导电双面胶条的离型膜料带,最后根据需要进行分切或收卷。
进一步而言,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第一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四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一直线断裂线的第一径向刀刃,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一定位标记线的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二直线断裂线的第二径向刀刃,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二定位标记线的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且三个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分别与三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交点相同),第二径向刀刃到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的轴向距离远于最远的一条第一径向刀刃到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轴向距离;即所成型的第二直线断裂线的位置在第一直线断裂线的外侧;
所述第三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三直线断裂线的第三径向刀刃,并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三定位标记线的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且该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径向刀刃所成型的第三直线断裂线的位置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的位置之间;
所述第四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数组间隔布置的小条形孔刀刃和大条形孔刀刃,四个小条形孔刀刃之间间隔一个大条形孔刀刃,以分别成型小条形孔和大条形孔,小条形孔的轴向跨度跨于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大条形孔的轴向跨度跨过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和第二直线断裂线;第四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四定位标记线的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对应;条形孔刀刃内部设有排废顶针以排除条形孔内部的废料;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两条成型第四直线断裂线的第四径向刀刃、设有一个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的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两条第四径向刀刃所述成型的第四直线断裂线分别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的外侧以及距离第二直线断裂线最远的第一直线断裂线的外侧;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交点相同);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的包裹治具包括一承载基板、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以及芯材引导座、辅料剥离件,其中,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上,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即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该芯材引导座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且芯材引导面两侧设有限位凸起,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利用限位凸起保持芯材料带沿固定方向进入间槽,从而与下方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接触复合;通过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分别将芯材料带两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沿芯材料带两侧向上翻折呈竖直状态;
于第一治具板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第一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和第一压料平面,利用第三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一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一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进一步保持与芯材料带结合;
于第一治具板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辅料剥离件通过剥离件支架设置在第一治具板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的底部设有剥离部,且该剥离部与第一压料部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
于第二治具板上与辅料剥离件和第一压料部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第二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和第二压料平面;利用第四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二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二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中的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后的导电布条粘接结合,从而形成包裹好的料带;
芯材引导座的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辅料剥离部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此时,包裹好的料带由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在外层剩余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导电布条、位于导电布条内层的绝缘膜条、芯材料带,导电布条对接处由导电双面胶条粘接,导电双面胶条外层覆盖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料带继续通过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分切或者收卷。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压料部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第一治具板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和剥离件支架的缺口部。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辅料剥离件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以便调节剥离部与下方承载基板的距离,以保持合适的压力来压合包裹后的膜层。或者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辅料剥离件。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工艺用的穿芯包裹治具,该包裹治具包括一承载基板、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以及芯材引导座、辅料剥离件,其中,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上,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即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该芯材引导座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且芯材引导面两侧设有限位凸起,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利用限位凸起保持芯材料带沿固定方向进入间槽,从而与下方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接触复合;通过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分别将芯材料带两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沿芯材料带两侧向上翻折呈竖直状态;
于第一治具板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第一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和第一压料平面,利用第三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一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一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进一步保持与芯材料带结合;
于第一治具板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辅料剥离件通过剥离件支架设置在第一治具板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的底部设有剥离部,且该剥离部与第一压料部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
于第二治具板上与辅料剥离件和第一压料部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第二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和第二压料平面;利用第四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二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二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中的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后的导电布条粘接结合,从而形成包裹好的料带;
芯材引导座的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辅料剥离部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此时,包裹好的料带由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在外层剩余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导电布条、位于导电布条内层的绝缘膜条、芯材料带,导电布条对接处由导电双面胶条粘接,导电双面胶条外层覆盖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料带继续通过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分切或者收卷。
上述包裹治具中,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压料部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第一治具板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和剥离件支架的缺口部。
上述包裹治具中,所述辅料剥离件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以便调节剥离部与下方承载基板的距离,以保持合适的压力来压合包裹后的膜层。或者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辅料剥离件。
本发明采用上述旋转模切与包裹穿芯在同一旋转模切机上一站式加工工艺,减少了收集、转移等工序,一方面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大幅减少了设备和生产线,节约了空间和成本,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工艺所生产的导电布穿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是本发明工艺中采用的第一模切辊组、第二模切辊组、第三模切辊组、第四模切辊组、第五模切辊组中刀辊展开以及模切效果示意图;
图3-6是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模切后叠加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生产工艺中半成品料带与芯材料带在包裹前的层次示意图;
图5-图8本发明中包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字母U所在辊代表收料辊,用于收卷废料料带或自带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是一种采用旋转模切机生产导电布包裹穿芯组件的自动生产工艺,该导电布包裹穿芯组件包括位于内部的芯材1和依次包裹在芯材1外围的绝缘膜2、导电布3,于导电布3的两条相对的边缘处复合有导电双面胶4,导电双面胶4外表面复合有离型膜5;
结合图3所示,该自动生产工艺采用旋转模切机进行,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一复合辊组F1复合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和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再通过第一模切辊组M1进行第一模切,在位于上层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上形成两组共四条间隔平行的并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并形成第一定位标记线M102,两组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之间的小条状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为废料并排除,通过第一排废辊U1收卷排除;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二复合辊组F3、第三复合辊组F3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G3、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G4、绝缘膜料带P1、导电布料带B1,绝缘膜料带P1与导电布料带B1宽度相当;再通过第二模切辊组M2进行第二模切,第二模切在导电布料带B1上形成一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同时在导电布料带B1、绝缘膜料带P1上形成第二定位标记线M202;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四复合辊组F4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G5和导电双面胶料带D1,导电双面胶料带D1自带离型膜且其离型膜与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G5复合,再通过第三模切辊组M3进行第三模切,第三模切在导电双面胶料带D1及其自带离型膜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三直线断裂线M301,并形成第三定位标记线M302;第三模切切出导电双面胶料带D1的内边缘;
将经第三模切的料带通过第一翻转辊Z1翻转(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辊Z1即为第三模切辊组M3的下辊),沿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上方运行,然后剥离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G5及其附着的第三直线断裂线M301一侧的导电双面胶废料料带和导电双面胶自带离型膜料带,再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复合,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G3、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G4、绝缘膜料带P1、导电布料带B1、导电双面胶料带D1,且导电双面胶料带D1仅沿导电布料带B1的一侧边缘部分覆盖导电布料带B1,导电布料带B1其他区域露出;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G3、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G4、绝缘膜料带P1、导电布料带B1、导电双面胶料带D1;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四模切辊组M4进行第四模切,第四模切在导电布料带B1露出区域和相应的绝缘膜料带P1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条形孔,且每四个小条形孔M401之间形成一个大条形孔M402,条形孔内的区域为废料,通过模切辊组中的顶针排除,大条形孔M402的范围还切断导电双面胶料带D1;第四模切还在料带上形成第四定位标记线M403;
第四模切后的料带通过第二翻转辊Z2翻转后与经第一模切排废后的料带复合,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料带B1、绝缘膜料带P1、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G4、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G3,且其中一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外边缘与导电布料带B1相应边缘包夹导电双面胶料带D1,即导电双面胶部分区域突出于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外边缘和导电布料带B1边缘;
然后,依次排除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G3、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G4及其附着的条形孔中的废料,分别通过第二排废辊U2、第三排废辊U3收卷排除;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料带B1、绝缘膜料带P1,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与导电布料带B1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五模切辊组M5进行第五模切,第五模切在料带上形成两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并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M502;其中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切断绝缘膜料带P1、导电布料带B1,另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切断导电双面胶条及其自带离型膜,两条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外侧区域为废料并通过第四排废辊U4排除,从而形成半成品料带,结合图4所示,该半成品料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间隔排列的导电布条B11、间隔排列的绝缘膜条P11,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与导电布条B11一边缘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D11,导电双面胶条D11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电布条上有4个条形孔间隔出5个导电布和绝缘膜单元;此时即形成包裹前的半成品料带;
步骤b:利用设置在旋转模切机上的包裹治具K对半成品料带进行穿芯包裹:沿料带长度方向在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P11(中轴线)上方运行芯材料带X1,本实施例中芯材料带为截面呈矩形的泡棉料带,并一起牵引进入包裹治具K,利用包裹治具K将先将芯材料带X1一侧不含导电双面胶条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绕芯材料带X1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P11、导电布条B11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X1上表面,然后通过第五排废辊U5剥离该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再将另一侧附着有导电双面胶条D11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沿芯材料带X1另一侧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P11、导电布条B11也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X1上表面,同时使导电双面胶条D11与对侧翻折包裹的导电布条B11边缘粘接;
根据需要,再剥离导电双面胶条上附着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再沿料带上方复合一层覆盖导电双面胶条的离型膜料带L1,最后根据需要进行分切或收卷即可。
进一步而言,结合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以及图3-6所示,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第一模切辊组M1的刀辊上设有四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的第一径向刀刃R11,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一定位标记线M102的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M2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的第二径向刀刃R21,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二定位标记线M202的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R22;且三个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R22的位置分别与三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的位置相对应(交点相同),第二径向刀刃R21到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R22的轴向距离远于最远的一条第一径向刀刃R11到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的轴向距离;即所成型的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的位置在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的外侧;
所述第三模切辊组M3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三直线断裂线M301的第三径向刀刃R31,并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三定位标记线M302的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R32,且该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R32的位置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径向刀刃R31所成型的第三直线断裂线M301的位置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的位置之间;
所述第四模切辊组M4的刀辊上设有数组间隔布置的小条形孔刀刃R41和大条形孔刀刃R42,四个小条形孔刀刃R41之间间隔一个大条形孔刀刃R42,以分别成型小条形孔M401和大条形孔M402,小条形孔M401的轴向跨度跨于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大条形孔M402的跨度跨过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和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第四模切辊组M4的刀辊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四定位标记线M403的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R43,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R43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的位置对应;条形孔刀刃内部设有排废顶针以排除条形孔内部的废料;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M5的刀辊上设有两条成型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的第四径向刀刃R51、设有一个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M502的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R52;两条第四径向刀刃R51所成型的第四直线断裂线M501分别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M201的外侧以及距离第二直线断裂线最远的第一直线断裂线M101的外侧;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R52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R12的位置相对应(交点相同);
结合图5-图8所示,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的包裹治具K包括一承载基板K1、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以及芯材引导座K4、辅料剥离件K5,其中,承载基板K1呈水平状安装在旋转模切机上,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K1上,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K1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即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K4,该芯材引导座K4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K41,且芯材引导面K41两侧设有限位凸起K42,芯材引导面K41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K1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利用限位凸起K42保持芯材料带X1沿固定方向进入间槽,从而与下方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接触复合;通过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分别将芯材料带X1两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条B11、绝缘膜条P11沿芯材料带X1两侧向上翻折呈竖直状态;
于第一治具板K2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K21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K3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K22,第一压料部K22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K221和第一压料平面K222,利用第三引导弧面K221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一治具板K2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条B11、绝缘膜条P11朝芯材料带X1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一压料平面K222使翻折后的膜层进一步保持与芯材料带结合;
于第一治具板K2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K5,辅料剥离件K5通过剥离件支架K51设置在第一治具板K2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K222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K5的底部设有剥离部K52,且该剥离部K52与第一压料部K22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K521,以便剥离一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
于第二治具板K3上与辅料剥离件K5和第一压料部K22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K32,第二压料部K32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K321和第二压料平面K322;利用第四引导弧面K321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二治具板K3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二压料平面K322使翻折后的膜层中的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后的导电布条粘接结合,从而形成包裹好的料带;
芯材引导座K4的芯材引导面K41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K222、辅料剥离部K5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K322与承载基板K1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此时,包裹好的料带由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包裹在外层剩余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包裹后的导电布条、位于导电布条内层的绝缘膜条、芯材料带,导电布条对接处由导电双面胶条粘接,导电双面胶条外层覆盖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料带继续通过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分切或者收卷,或者根据需要剥离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后再附上一层离型膜料带,最后再按需要收卷或分切。本实施例中,附上离型膜料带L1后通过第六模切辊组M6进行分切后剥离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G1后收集产品。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第一治具板K2的第一压料部K22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K23;第一治具板K2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K3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K5和剥离件支架K51的缺口部K511。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辅料剥离件K5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K51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以便调节剥离部与下方承载基板的距离,以保持合适的压力来压合包裹后的膜层。或者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辅料剥离件。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工艺用的穿芯包裹治具K,该包裹治具K包括一承载基板K1、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以及芯材引导座K4、辅料剥离件K5,其中,承载基板K1呈水平状安装在旋转模切机上,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K1上,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K1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即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K2、第二治具板K3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K4,该芯材引导座K4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K41,且芯材引导面K41两侧设有限位凸起K42,芯材引导面K41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K1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利用限位凸起K42保持芯材料带X1沿固定方向进入间槽,从而与下方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接触复合;通过第一引导弧面K21、第二引导弧面K31分别将芯材料带X1两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条B11、绝缘膜条P11沿芯材料带X1两侧向上翻折呈竖直状态;
于第一治具板K2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K21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K3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K22,第一压料部K22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K221和第一压料平面K222,利用第三引导弧面K221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一治具板K2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G2、导电布条B11、绝缘膜条P11朝芯材料带X1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一压料平面K222使翻折后的膜层进一步保持与芯材料带结合;
于第一治具板K2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K5,辅料剥离件K5通过剥离件支架K51设置在第一治具板K2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K222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K5的底部设有剥离部K52,且该剥离部K52与第一压料部K22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K521,以便剥离一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
于第二治具板K3上与辅料剥离件K5和第一压料部K22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K32,第二压料部K32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K321和第二压料平面K322;利用第四引导弧面K321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二治具板K3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二压料平面K322使翻折后的膜层中的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后的导电布条粘接结合,从而形成包裹好的料带;
芯材引导座K4的芯材引导面K41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K222、辅料剥离部K5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K322与承载基板K1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此时,包裹好的料带由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在外层剩余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导电布条、位于导电布条内层的绝缘膜条、芯材料带,导电布条对接处由导电双面胶条粘接,导电双面胶条外层覆盖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包裹后的料带继续通过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分切或者收卷。
上述包裹治具中,所述第一治具板K2的第一压料部K22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K23;第一治具板K2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K3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K5和剥离件支架K51的缺口部。所述辅料剥离件K5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K51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以便调节剥离部与下方承载基板的距离,以保持合适的压力来压合包裹后的膜层。或者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辅料剥离件。
本发明采用上述旋转模切与包裹穿芯在同一旋转模切机上一站式加工工艺,减少了收集、转移等工序,一方面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大幅减少了设备和生产线,节约了空间和成本,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该导电布包裹穿芯组件包括位于内部的芯材和依次包裹在芯材外围的绝缘膜、导电布,于导电布的两条相对的边缘处复合有导电双面胶,导电双面胶外表面复合有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自动生产工艺采用旋转模切机进行,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一复合辊组复合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和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再通过第一模切辊组进行第一模切,在位于上层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上形成两组共四条间隔平行的并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并形成第一定位标记线,两组第一直线断裂线之间的小条状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为废料并排除,通过第一排废辊收卷排除;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二复合辊组、第三复合辊组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再通过第二模切辊组进行第二模切,第二模切在导电布料带上形成一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二直线断裂线,同时在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上形成第二定位标记线;
通过旋转模切机的第四复合辊组按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和导电双面胶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自带离型膜且其离型膜与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复合,再通过第三模切辊组进行第三模切,第三模切在导电双面胶料带及其自带离型膜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三直线断裂线,并形成第三定位标记线;
将经第三模切的料带通过第一翻转辊翻转,沿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上方运行,然后剥离第五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第三直线断裂线一侧的导电双面胶废料料带、导电双面胶自带离型膜料带,再与经第二模切后的料带复合,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且导电双面胶料带仅沿导电布料带的一侧边缘部分覆盖导电布料带,导电布料带其他区域露出;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导电双面胶料带;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四模切辊组进行第四模切,第四模切在导电布料带露出区域和相应的绝缘膜料带上形成沿料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条形孔,且每四个小条形孔之间形成一个大条形孔,条形孔内的区域为废料,通过模切辊组中的顶针排除,大条形孔的范围还切断导电双面胶料带;第四模切还在料带上形成第四定位标记线;
第四模切后的料带通过第二翻转辊翻转后与经第一模切排废后的料带复合,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且其中一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外边缘与导电布料带相应边缘包夹导电双面胶,即导电双面胶部分区域突出于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外边缘和导电布料带边缘;
然后,依次排除第三过渡保护膜料带、第四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条形孔中的废料;此时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料带、绝缘膜料带,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与导电布料带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再对该复合料带通过第五模切辊组进行第五模切,第五模切在料带上形成两条沿料带长度方向的第四直线断裂线,并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其中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切断绝缘膜料带、导电布料带,另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切断导电双面胶条及其自带离型膜,两条一条第四直线断裂线外侧区域为废料并排除,从而形成半成品料带,该半成品料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第一过渡保护膜料带、三条间隔布置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间隔排列的导电布条、间隔排列的绝缘膜条,且在该条外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与导电布条一边缘之间部分包覆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双面胶条的另一部分区域的胶面朝上露出;
步骤b:利用设置在旋转模切机上的包裹治具对半成品料带进行穿芯包裹:沿料带长度方向在半成品料带的绝缘膜条上方运行芯材料带,并一起牵引进入包裹治具,利用包裹治具将先将芯材料带一侧不含导电双面胶条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绕芯材料带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导电布条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上表面,然后剥离该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再将另一侧附着有导电双面胶条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沿芯材料带另一侧向上翻折包裹,使该条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及其附着的绝缘膜条、导电布条也翻折包裹在芯材料带上表面,同时使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包裹的导电布条边缘粘接;根据需要进行分切或收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四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一直线断裂线的第一径向刀刃,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一定位标记线的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二直线断裂线的第二径向刀刃,并设有三个用于成型第二定位标记线的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且三个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分别与三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径向刀刃到第二定位标记线刀刃的轴向距离远于最远的一条第一径向刀刃到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轴向距离;即所成型的第二直线断裂线的位置在第一直线断裂线的外侧;
所述第三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一条沿刀辊圆周方向的用于成型第三直线断裂线的第三径向刀刃,并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三定位标记线的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且该第三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径向刀刃所成型的第三直线断裂线的位置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直线断裂线的位置之间;
所述第四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数组间隔布置的小条形孔刀刃和大条形孔刀刃,四个小条形孔刀刃之间间隔一个大条形孔刀刃,以分别成型小条形孔和大条形孔,小条形孔的轴向跨度跨于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大条形孔的轴向跨度跨过四条第一直线断裂线和第二直线断裂线;第四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成型第四定位标记线的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第四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对应;条形孔刀刃内部设有排废顶针以排除条形孔内部的废料;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的刀辊上设有两条成型第四直线断裂线的第四径向刀刃、设有一个成型第五定位标记线的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两条第四径向刀刃所述成型的第四直线断裂线分别位于第二直线断裂线的外侧以及距离第二直线断裂线最远的第一直线断裂线的外侧;第五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标记线刀刃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包裹治具包括一承载基板、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以及芯材引导座、辅料剥离件,其中,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上,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即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该芯材引导座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且芯材引导面两侧设有限位凸起,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
于第一治具板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第一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和第一压料平面,利用第三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一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一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进一步保持与芯材料带结合;
于第一治具板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辅料剥离件通过剥离件支架设置在第一治具板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的底部设有剥离部,且该剥离部与第一压料部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
于第二治具板上与辅料剥离件和第一压料部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第二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和第二压料平面;利用第四引导弧面使半成品料带上靠第二治具板一侧的第二过渡保护膜料带、导电双面胶条、导电布条、绝缘膜条朝芯材料带上表面翻折,再通过第二压料平面使翻折后的膜层中的导电双面胶条与对侧翻折后的导电布条粘接结合,从而形成包裹好的料带;
芯材引导座的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辅料剥离部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压料部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第一治具板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和剥离件支架的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剥离件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工艺用的穿芯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包裹治具包括一承载基板、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以及芯材引导座、辅料剥离件,其中,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沿料带运行方向两侧相向地布置在承载基板上,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下表面与承载基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半成品料带通过的间隙;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入料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即第一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在半成品料带入料端形成渐缩状八字形料带引导面;于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的渐缩状八字形入料端处架设安装所述芯材引导座,该芯材引导座的中部具有朝下设置的芯材引导弧面,且芯材引导面两侧设有限位凸起,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芯材料带通过的间槽
于第一治具板的内侧面、第一引导弧面的末尾处成型有朝第二治具板内侧面突出的第一压料部,第一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三引导弧面和第一压料平面;
于第一治具板的后方设置辅料剥离件,辅料剥离件通过剥离件支架设置在第一治具板的后方与第一压料平面末端相衔接,辅料剥离件的底部设有剥离部,且该剥离部与第一压料部末端之间形成辅料剥离间隙;
于第二治具板上与辅料剥离件和第一压料部末端相衔接处成型有第二压料部,第二压料部的下表面沿料带运行方向形成第四引导弧面和第二压料平面;
芯材引导座的芯材引导面的下后部、第一压料平面、辅料剥离部的下表面、第二压料平面与承载基板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运行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芯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压料部末端上方形成避让剥离辅料通过的弧形凹部;第一治具板的后端部与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避让安装辅料剥离件和剥离件支架的缺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芯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剥离件的顶部与剥离件支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连接。
CN202210082404.4A 2022-01-24 2022-01-24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Pending CN114290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404.4A CN114290689A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404.4A CN114290689A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0689A true CN114290689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7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404.4A Pending CN114290689A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06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6311A (zh) * 2022-04-29 2022-11-25 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减震填充泡棉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6311A (zh) * 2022-04-29 2022-11-25 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减震填充泡棉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CN115386311B (zh) * 2022-04-29 2024-02-20 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减震填充泡棉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63596U (zh) 一种出货料带精确贴合的模切件加工系统
CN112582654B (zh)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1440554A (zh) 双面胶包裹泡棉组件及其生产工艺、精确定位包裹设备
CN114290689A (zh)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穿芯包裹治具
CN113580262B (zh) 含有多块双面胶元件的双面胶产品的模切方法及模切系统
CN111647362A (zh) 一种用于电子线路板的导电双面胶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CN112829317A (zh) 一种出货料带精确贴合的模切件加工系统
CN212948202U (zh) 含有多块双面胶元件的双面胶产品的模切系统
CN112573269B (zh) 一种用于较软且发泡孔较大的泡棉模切件的生产系统
CN211843271U (zh) 模切装置
CN216708399U (zh) 导电布自动包裹穿芯组件用穿芯包裹治具
CN212425936U (zh) 双面胶包裹泡棉组件及其精确定位包裹设备
EP426196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rane electrode
CN212602293U (zh) 一种网纱产品的模切系统
CN211709511U (zh) 一种导电布零间隙省料模切装置
CN115103581B (zh) 笔记本电脑用面板屏蔽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CN218707612U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122484B (zh)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CN215360360U (zh) 一种精密转贴复合机
CN114714102A (zh) 一种极片裁切装置
CN114024011B (zh) 一种mea产品辊刀工艺
CN114683352A (zh) 一种组合刀模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60131U (zh) 一种多涂层带的电池极片裁切成型装置
CN220428641U (zh) 电脑机壳绝缘片组件的异步模切生产线
CN216583205U (zh) 复合分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