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8544A -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8544A
CN114288544A CN202111523886.4A CN202111523886A CN114288544A CN 114288544 A CN114288544 A CN 114288544A CN 202111523886 A CN202111523886 A CN 202111523886A CN 114288544 A CN114288544 A CN 114288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base
soluble
end part
bas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顺姬
仲间宏
马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hem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hem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hem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Chem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5238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8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8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8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所述可溶性微针包括:基座部,呈棱锥状;以及前端部,具有与所述基座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前端;沿连结所述前端部的顶点和所述基座部的顶点的轴线观察,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座部不完全重合。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与基座部结构相同,能够使用相同模具进行制作,降低制作成本;其前端部易与基座部容易分离,提高使用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溶性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制剂,具有无痛、微创及高效递送药物,载药量大,安全卫生,方便使用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CN110870943A公开了一种可植入型两段式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针贴片的微针结构包括上端针尖和下段针尖,上端针尖部分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下端部分为水溶性材料,为提高刺穿皮肤的时针尖的硬度,上端针尖部分追加制孔剂设计,生产工艺步骤繁琐;并且,在制作上端和下端针尖和基座时使用不同的模具,因此生产成本高。
另外,CN11840095A公开了一种玻尿酸可溶性微针贴片,该微针贴片包括第一层玻尿酸基底层和固定在上述第一玻尿酸底层上的第二玻尿酸凸起,所述第一玻尿酸基底层采用分子量为500~2000kDa的玻尿酸制成,在使用该微针贴片时,需要敷于皮肤直至第二玻尿酸凸起和第一层玻尿酸基底层溶解,使用时间长,因此,对所使用的医用贴的质量要求高。
现有的可溶性微针存在如下问题:制造可溶性微针时,需要使用两种不同规格模具,导致生产成本高;另外,现有的可溶性微针前端需要待针头部完全溶解于皮肤后才能与皮肤分离,无法随膜片撕脱而进行分离,因此,需要长时间贴附于皮肤,对基座的医用贴质量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与基座部结构相同,能够使用相同模具进行制作,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前端部与基座部容易分离,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包括:
基座部,呈棱锥状;以及
前端部,具有与所述基座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前端;
沿连结所述前端部的顶点和所述基座部的顶点的轴线观察,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座部不完全重合。
在本发明中,以上述轴线为可溶性微针的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呈三棱锥状、四棱锥状、五棱锥状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呈正棱锥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不完全重合指上述可溶性微针具有以下一种或两种特征:
A、以所述轴线为轴,所述前端部和基座部呈相对旋转的状态;
B、所述前端部的中心线和所述基座部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偏转角。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可溶性微针中,以所述轴线为轴,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座部相对旋转,即具有上述A特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形成为圆锥状的两段式结构的微针,通过将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座部设置为相对于轴线相对旋转的状态,前端部和基座部这两个角锥底面的角和边相互交错,能够使得在微针整体介入皮肤后,利用外力带出基座部时,前端部与基座部更容易分离。在图3中,α为旋转角。若前端部和基座部呈三棱锥状,旋转角α为60°;若前端部和基座部呈四棱锥状,旋转角α为45°;若前端部和基座部呈五棱锥状,旋转角α为36°。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可溶性微针如图4所示,所述前端部的中心线和所述基座部的中心线之间存在偏转角,即具有上述B特征,本发明中的中心线指正棱锥顶点与底面正多边形中心确定的直线。在图4中,β为前端部和基座部中心线之间的偏转角。
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在使用过程中,微针整体介入皮肤后,将膜片剥离时通过膜片与基座部之间的粘附力,能够带出基座部,通过将前端部的中心线与基座部的中心线设置成存在偏转角,在利用膜片的粘附力带出基座部时,该基座部由于受到垂直于皮肤表面向上的力的作用而容易被带出,并且,由于上述力的作用方向与前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存在偏转角度,因此前端部不容易随着基座部被带出,使基座部易于与前端部分离;并且,通过上述设计,在将微针以基座部的中心线与皮肤表面垂直的方式介入皮肤时,由于前端部的中心线与皮肤表面形成锐角,因此,使得微针更容易介入皮肤。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偏转角β为0~10°,优选为1~8°,更优选为2~5°。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以所述可溶性微针的轴线为基准,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占所述微针的轴向长度的1/3~2/3,优选3/7~4/7。若所述前端部和基部的重叠部分过长,有可能导致针头刺入皮肤后前端部与基座部不容易分离,并且导致前端部的体积减小,前端部的活性成分载量随之减少;若前端部和基座部的重叠部分过短,则有可能导致针头刺入皮肤时易折断,不容易刺入皮肤,并且制作过程中前端部从模具中脱落时基座部容易折断。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的轴向长度为100~1000μm。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的底部的外切圆直径为0.1~100μm,更优选0.1~80μm。当微针直径>80μm时,微针介入皮肤时人体会感到疼痛,因此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优选了基座部和/或前端部的尺寸,起到了无痛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前端部的原料包含第一玻尿酸60~75%、水解胶原蛋白12~25%、活性成分0.001~20%和防腐剂3~15%;所述基座部的原料包含第二玻尿酸85~97%和防腐剂3~15%。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第一玻尿酸包括大分子玻尿酸60~90%和小分子玻尿酸10~4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第二玻尿酸为大分子玻尿酸。
在本发明中,大分子玻尿酸的分子量≥50万Da,小分子玻尿酸的分子量≤5万Da。
玻尿酸的平均分子量越大,其硬度越大,制备的微针越容易刺穿进入皮肤。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使用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玻尿酸混合物,能够调节微针的强度和脆性,达到微针易刺穿皮肤,不容易折断,同时使小分子玻尿酸可以渗透到皮肤角质层,起到补充肌肤水分的作用。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和基座部分别采用不同的玻尿酸组成,使前端部和基座部之间形成明显的硬度差,从而实现在微针使用过程中基座部易与前端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烟酰胺、熊果苷、抗坏血酸、传明酸、神经酰胺、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视黄醇、视黄酸、维甲酸、视黄醇醋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维生素E醋酸酯、覆盆子酮、壬二酸衍生物、维生素A衍生物、Sepwhite、橘皮苷、光甘草定、氯苯甘醚、四氢姜黄素、果酸、曲酸、美白多肽类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烟酰胺。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可达到美白、抗皱、防止色斑产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防腐剂为苯并异噻唑啉酮和/或甲基异噻唑啉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制备前端部原液及基座部原液;
S2:向模具中注入所述基座部原液,固化成型后进行脱模,得到所述基座部;
S3:向所述模具中注入所述前端部原液,在所述模具四周放置增高垫,将所述基座部倒扣插入所述前端部原液中,然后进行二次固化,形成前端部;以及
S4:将所述前端部脱模,对制得的具备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可溶性微针进行封装,得到成品。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分别由所述前端部原料和基座部原料加水稀释后得到,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中含水量为60~75%。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中,固化成型后的基座部的含水量为5~20%,二次固化后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的含水量为0.1~5%。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固化方式为干燥脱水。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封装在相对湿度≤40%的密闭空间中进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膜片和针头部,所述针头部为上述可溶性微针;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上述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所述基座部原液的半固化态时贴合所述膜片,并将所述膜片同所述可溶性微针进行封装。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将前端部原料和基座部原料溶于水,以质量百分比计,得到含水量为60~75%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并分别杀菌、脱气泡,得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
S2:向模具中注入所述基座部原液,脱水处理至含水量为5~20%,贴和所述膜片并压合成型,再次脱水至含水量为0.1~5%后脱模得到基座部;
S3:向所述模具中注入所述前端部原液,所述模具四周加增高垫,将所述基座部同膜片旋转倒扣插入至所述前端部原液中,第三次脱水形成前端部,并使基座部和前端部含水量为0.1~5%,脱模并在相对湿度≤40%的密闭空间中封装,得到所述微针贴片成品。
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包括前端部和基座部两部分,含活性成分的前端部刺入皮肤之后轻轻按住基座部使外贴紧密贴到皮肤上,然后直接撕开膜片,即可让基座部与前端部分离,无需等前端部和基座部溶解,因此,微针的使用时间短,对于膜片(医用贴)的要求不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大小设计在人体感到疼痛的大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达到无痛的效果;
(2)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呈棱锥状,前端部和基座部的棱锥体以微针轴线为轴呈相对旋转状态,和/或,前端部的中心线和基座部的中心线形成偏转角,可达到前端部和基座部在使用中容易分离的效果,此外,前端部和基座部因含有不同的玻尿酸组成而具有明显硬度差,更方便了基座部与前端部的分离;
(3)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前端部和基座部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制备可溶性微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进行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步骤,易量产化;
(4)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使用时间短,前端部含有活性物质,对皮肤起到去除色斑、抗皱、美白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的底部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端部和基座部呈轴向相对旋转的可溶性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溶性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微针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膜片、2针头部、3基座部、4前端部、5模具、6增高垫;
α旋转角、β偏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及微针贴片进行详细说明。
1、可溶性微针贴片的构成
(1)可溶性微针贴片的整体结构
图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具备膜片1和针头部2。针头部2固定于膜片1,该针头部2与膜片1可以通过粘合剂粘接,也可以一体构成。膜片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医用贴。针头部3包括呈正棱锥状基座部3和前端部4,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前端部4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基座部3的前端。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针头部3包括呈正三棱锥状的基座部3和前端部4,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前端部4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基座部3的前端;以可溶性微针的轴线为轴,前端部4和基座部3相对旋转,其旋转角α为60°;以前端部4的顶点和基座部3的顶点确定的直线为可溶性微针的轴线,沿该轴线观察,前端部4与基座部3不完全重合;所述微针的轴向长度为200μm,前端部4与基座部3的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占可溶性微针的轴向长度的1/3;所述基座部3和前端部4的底部的外切圆直径为80μm。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针头部3包括呈正三棱锥状的基座部3和前端部4,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前端部4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基座部3的前端;前端部4的中心线和基座部3的中心线之间存在偏转角,该偏转角β为10°;以前端部4的顶点和基座部3的顶点确定的直线为可溶性微针的轴线,沿该轴线观察,前端部4与基座部3不完全重合;微针的轴向长度为200μm,前端部4与基座部3的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占可溶性微针的轴向长度的1/3;所述基座部3和前端部4的底部的外切圆直径为80μm。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针头部3包括呈正三棱锥状的基座部3和前端部4,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前端部4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基座部3的前端;以可溶性微针的轴线为轴,前端部4和基座部3相对旋转,其旋转角α为60°;前端部4的中心线和基座部3的中心线之间存在偏转角,该偏转角β为10°;以前端部4的顶点和基座部3的顶点确定的直线为可溶性微针的轴线,沿该轴线观察,前端部4与基座部3不完全重合;微针的轴向长度为200μm,前端部4与基座部3的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占可溶性微针的轴向长度的1/3;所述基座部3和前端部4的底部的外切圆直径为80μm。
(2)基座部的原料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可溶性微针中,优选地,所述基座部3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第二玻尿酸85~97%,防腐剂3~15%,所述第二玻尿酸为分子量≥50万Da的大分子玻尿酸,所述防腐剂为苯并异噻唑啉酮和/或甲基异噻唑啉酮。
(3)前端部的原料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可溶性微针中,所述前端部4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第一玻尿酸60~75%,水解胶原蛋白12~25%,活性成分0.001~20%,防腐剂3~15%。其中,所述第一玻尿酸包括大分子玻尿酸和小分子玻尿酸,大分子玻尿酸的用量为所述第一玻尿酸总量的60~90%,小分子玻尿酸的用量为所述第一玻尿酸总量的10~40%;活性成分可以选自烟酰胺、熊果苷、抗坏血酸、传明酸、神经酰胺、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视黄醇、视黄酸、维甲酸、视黄醇醋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维生素E醋酸酯、覆盆子酮、壬二酸衍生物、维生素A衍生物、Sepwhite、橘皮苷、光甘草定、氯苯甘醚、四氢姜黄素、果酸、曲酸、美白多肽类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烟酰胺。虽然列举了上述活性成分的具体例,但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成分不限于此。
2、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下面,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前端部原料和基座部原料溶于水,以质量百分比计,得到含水量为60~75%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并分别杀菌、脱气泡,得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
(2)向模具5中注入所述基座部原液,脱水处理至含水量为5~20%,贴合所述膜片1并压合成型,再次脱水至含水量为0.1~5%后脱模得到基座部3;
(3)向所述模具5中注入所述前端部原液,所述模具5四周加增高垫6,将所述基座部3同膜片1旋转倒扣插入至所述前端部原液中,第三次脱水形成前端部4,并使基座部3和前端部4含水量为0.1~5%,脱模并在相对湿度≤40%的密闭空间中封装,得到所述微针贴片成品。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液的制备
称取4万Da的小分子玻尿酸(商品名:HPC-SSL)72g,62万Da的大分子玻尿酸(商品名:HPC-M)168g,水溶性胶原蛋白80g,烟酰胺40g,苯并异噻唑啉酮40g,加入至600g的40℃去离子水中并使上述固体成分均匀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通入臭氧杀菌充分后脱气泡,获得前端部原液;
称取62万Da的大分子玻尿酸360g、苯并异噻唑啉酮40g和去离子水600g混合,加热到40℃,低速均匀搅拌使固体成分均匀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通入臭氧杀菌充分后脱气泡,获得基座部原液。
2、微针贴片的制备
S1:在具有直径为80μm、深度为200μm的三棱锥状凹槽的PDMS模具中,注入上述基座部原液,在60℃的恒温除湿设备中,进行8h脱水处理;当检测水分含量为15%时,覆盖膜片进行贴膜,并压合成型;然后,继续在该恒温除湿设备中进行脱水处理,当检测水分含量在5%时,将成型的基座部连同膜片从模具中剥离;
S2:向该PDMS模具中注入上述前端部原液,并在该PDMS模具四周设置100μm的增高垫;然后,将上述从模具中剥离的单层基座部微针旋转倒扣,插入到前端部微针原液中;在60℃的恒温除湿设备中,进行脱水处理,使前端部固化;当检测前端部水分含量在5%时,将前端部从模具中剥离,从而得到半成品;
S3: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以下的密闭空间中,将半成品封装,得到微针贴片成品。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中前端部和基座部的原料组分如表1所示,得到微针贴片的尺寸如表2所示。该可溶性微针贴片的针头部全长为300μm,前端部和基座部呈三棱锥状、直径为80μm,前端部与基座部的中心线重合且重叠部分占针头部全长的2/3。从垂直于膜片表面的俯视观察,前端部相对于基座部旋转了60°。
表1可溶性微针前端部原液与基座部原液的原料组分
Figure BDA0003409158150000091
Figure BDA000340915815000010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微针贴片的制备的S2中,本实施例中的膜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10°。其原料组成和产品尺寸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实施例3~9
实施例3~9分别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原料组成和产品结构,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前端部仅含有小分子玻尿酸。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旋转角为0。
表2可溶性微针的结构尺寸及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409158150000102
Figure BDA0003409158150000111
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微针贴片分别进行抗折性测试和留针率测试,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1)抗折性测试
将所制备的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贴片贴在硅胶表面,用手指均匀按压5s,直至针头刺入硅胶表面。对10cm2的微针贴片中的针头部进行观察,计算平均每100个针头部中折断的针头数量,其结果评价如下:
A:折断数量为5个以下;
B:折断数量为5个以上10个以下;
C:折断数量为10个以上。
(2)留针率测试
将所制备的前端可分离的可溶性微针贴片贴在硅胶表面,前端部接触表面后,继续向下施加压力,直至针头部整体插入硅胶内部。然后,撕除膜片,对10cm2的硅胶表面进行观察,计算留下的针孔的总数以及残留在针孔中的前端部的数量,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留针率(%):
Figure BDA0003409158150000112
上述测试结果见表2。由测试结果可知,微针的直径,长度和旋转角,已经扭转性对微针的抗折性和留针率有很大的关系。微针的直径越大,长度越长留针率越高。微针前端部分和基部部分有一定的旋转角,留针率越高。前端部分和基部部分微针有一定的偏转角,留针率也越高。

Claims (11)

1.一种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部,呈棱锥状;以及
前端部,具有与所述基座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叠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前端;
沿连结所述前端部的顶点和所述基座部的顶点的轴线观察,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座部不完全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呈三棱锥状、四棱锥状、五棱锥状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轴线为轴,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座部呈相对旋转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基座部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偏转角;
优选地,所述偏转角为0~10°,优选为1~8°,更优选为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占所述微针的轴向长度的1/3~2/3,优选为3/7~4/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轴向长度为100~1000μm;
优选地,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的底部的外切圆直径为0.1~100μm,更优选为0.1~8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前端部的原料包含第一玻尿酸60~75%、水解胶原蛋白12~25%、活性成分0.001~20%和防腐剂3~15%;所述基座部的原料包含第二玻尿酸85~97%和防腐剂3~15%;
优选地,所述第一玻尿酸包括大分子玻尿酸60~90%和小分子玻尿酸10~40%;
优选地,所述第二玻尿酸为大分子玻尿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烟酰胺、熊果苷、抗坏血酸、传明酸、神经酰胺、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视黄醇、视黄酸、维甲酸、视黄醇醋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维生素E醋酸酯、覆盆子酮、壬二酸衍生物、维生素A衍生物、Sepwhite、橘皮苷、光甘草定、氯苯甘醚、四氢姜黄素、果酸、曲酸、美白多肽类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烟酰胺;
优选地,所述防腐剂为苯并异噻唑啉酮和/或甲基异噻唑啉酮。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制备前端部原液及基座部原液;
S2:向模具中注入所述基座部原液,固化成型后进行脱模,得到所述基座部;
S3:向所述模具中注入所述前端部原液,在所述模具四周放置增高垫,将所述基座部倒扣插入所述前端部原液中,然后进行二次固化,形成前端部;以及
S4:将所述前端部脱模,对制得的具备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可溶性微针进行封装,得到成品;
优选地,所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分别由所述前端部原料和基座部原料加水稀释后得到,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前端部原液和基座部原液中含水量为60~75%;
优选地,固化成型后的基座部的含水量为5~20%,二次固化后所述基座部和前端部的含水量为0.1~5%;
优选地,所述封装在相对湿度≤40%的密闭空间中进行。
10.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片和针头部,所述针头部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
11.一种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所述基座部原液的半固化态时贴合所述膜片,并将所述膜片同所述可溶性微针进行封装。
CN202111523886.4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288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886.4A CN114288544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886.4A CN114288544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8544A true CN114288544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886.4A Pending CN114288544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85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9141B2 (en) Needle-shaped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eedle-shaped body
CN109045460B (zh) 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521910A (ja) 1つ以上の封入された化粧品成分を含む可溶性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JP2015522342A (ja) 1つ以上の化粧品成分を含む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KR101676861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 패치 제조장치와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마이크로 니들 패치
JP2013153866A (ja) 経皮吸収シート及び経皮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7073251A (zh) 用于减少皱纹的微针片及形成方法
WO2010140401A1 (ja) 多孔性基盤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7343984B (zh) 医美微针贴片的制作方法
CN112641656A (zh) 一种多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2453B (zh) 一种针体可溶而基底不可溶的微针制备方法
CN110538136A (zh) 一种用于经皮递送难溶性药物的胶束复合凝胶微针的制备
CN108379095A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2729A (zh) 一种接枝药物的交联透明质酸微针
EP3025754A1 (en) Needle-shaped body
CN105434332A (zh) 水溶性生物大分子微针膜的制备方法
KR102088651B1 (ko) 침상체 및 침상체의 제조 방법
Badhe et al. Development of polylactic acid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layered-coated chitosan microneedles using novel bees wax mould
CN217067416U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和微针贴片
CN114288544A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微针贴片及二者的制备方法
JPWO2017018086A1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JP2019006798A (ja) 針状体
JP7313683B2 (ja) ワクチンアジュバント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製剤
TWI794035B (zh) 抗皺組成物、抗皺微針貼片及其製法
CN117159443B (zh) 原位超分子凝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