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598B -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598B
CN114276598B CN202110358022.5A CN202110358022A CN114276598B CN 114276598 B CN114276598 B CN 114276598B CN 202110358022 A CN202110358022 A CN 202110358022A CN 114276598 B CN114276598 B CN 114276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locene
polyethylene
density polyethylene
raw material
open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8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6598A (zh
Inventor
沈志红
王伟
尚立泉
邓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lf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lf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lf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lf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80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6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6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中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内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B、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开口剂由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在减薄的同时,为保证重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变。

Description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重包装薄膜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包装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连续性一次自动成型、开口充料、加热封口等多道工序和作业过程的新型包装薄膜产品。重包装薄膜已经成为通用的重包装材料,这种新型的重包装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化工原料产品现代化包装的需要,对大米、大豆等农副产品、农药、化肥、日用化工产品的包装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类重包装材料在对事食物进行包装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抽真空处理,处理后的食物会紧密堆积在一起,重包装材料也会发生变形与食物紧密贴合在一起,这就对重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聚乙烯薄膜常常被用作生产这类重包装材料因此,若聚乙烯层厚度降低,那么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会随之降低,但是材料的厚度增加,严重的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现有的重包装材料在应对市场不同产品的包装时,有时热封温度高造成袋面不平整,有时因强度不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剥裂或刺破,有时因开口不良影响下游的劳动效率等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中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内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B、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开口剂由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0-70份、线性聚乙烯25-35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0-60份、线性聚乙烯35-45份、开口剂0.4-0.65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0-80份、线性聚乙烯20-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所述开口剂由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密度为900-95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3.5-4g/10min、密度为850-90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min、密度为870-890kg/m3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开口剂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或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
(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00-24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体系中采用不同熔体流动速率、密度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能够很好的提高材料的热封效果和机械强度,并且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在本发明体系中使用熔体流动速率范围在1-4g/10min的聚合物,其熔体流动速率相差的范围不大,能够很好的在体系中相互协同作用,增加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厚度均匀性。
2.在本发明体系中使用特定的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可以使得重包装材料在减薄后时满足开口性和厚度均匀性的要求。
3.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在减薄的同时,为保证重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变;
4.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保证减薄后同时满足开口性和厚度均匀性的要求;
5.本发明的重包装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均在在0.3-0.4之间,具有良好的开口性;
6.本发明的重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中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内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B、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0-70份、线性聚乙烯25-35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0-60份、线性聚乙烯35-45份、开口剂0.4-0.65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0-80份、线性聚乙烯20-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5份、线性聚乙烯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5份、开口剂1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5份、线性聚乙烯40份、开口剂0.52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5份、线性聚乙烯26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4份、开口剂1份。
茂金属聚乙烯A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2.7-3.5):(1.8-2.6):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1:2.35:1。
茂金属聚乙烯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8-4.5):(1-1.8):(1.5-2.2):(2.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2:1.5:1.75:2.68。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密度为900-95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3.5-4g/10min、密度为850-90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其重量比为(1.8-2.3):1,优选为1.93:1。
在一种实施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2.1g/10min、密度为915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3.8g/10min、密度为903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2.1g/10min、密度为915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SP2020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8g/10min、密度为903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SP0540。
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85-1.1g/10min,进一步优选为0.9g/10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930-940kg/m3,优选为934kg/m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为法国道达尔M3410EP。
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密度为900-920kg/m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g/10min、密度为913kg/m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EvolueTMSP1520。
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min、密度为870-890kg/m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885kg/m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三菱的Exact 4021。
为了增加制品的耐冷热性,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申请人意外发现,在本发明中使用特定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的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不但解决了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耐环境性差的缺点,而且还增加了制品的热封效果和力学性能。可能是因为极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在其作用下,并且在体系中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在特定的范围内,体系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充分实现对压高密度聚乙烯球晶的插入,在体系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了制品的力学性能。
线性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1.5g/10min、密度为910-930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1.5-2g/10min、密度为910-930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其重量比为(1.8-2.3):1,优选为1.93: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1613.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MP1888.11。
申请人发现,在本发明体系中采用不同熔体流动速率、密度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能够很好的提高材料的热封效果和机械强度,并且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在本发明体系中使用熔体流动速率范围在1-4g/10min的聚合物,其熔体流动速率相差的范围不大,能够很好的在体系中相互协同作用,增加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厚度均匀性。
开口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剂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2.3-3),优选为1:2.5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开口剂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开口剂为芥酸酰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芥酸酰胺采购于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硅藻土、磷酸氢钙、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或二氧化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二氧化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1-1.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2: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1-1.5μm,优选为1.4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石粉的松散密度为0.8-1g/cm3,优选为0.9g/cm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石粉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05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氧化硅由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其重量比为1:(4.3-5),优选为1:4.6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采购于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定型二氧化硅为GRACE Davison。
申请人发现,在本发明体系中使用特定的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可以使得重包装材料在减薄后时满足开口性和厚度均匀性的要求。无机开口剂具有一定的极性,尤其是滑石粉的极性较强,芥酸酰胺一方面能够润滑材料表面降低摩擦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滑石粉和聚乙烯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使得材料表面产生凸起,渗入空气而减少膜间负压使薄膜分离。并且有机开口剂的加入降低了无机开口剂的添加量,减少了无机开口剂带来的表面效应。
使用较大松散密度的滑石粉,在体系中的分散性能更好,申请人意外发现,在体系中使用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可以使得包装材料的开口性和厚度均匀性更好,可能是因为,体系中的滑石粉是层状结构,其与二氧化硅的结构不相同,更容易在体系中产生间隙、渗入空气而减少膜间负压使薄膜分离,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松散密度较大的滑石粉之间相互吸附协同作用、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芥酸酰胺之间的模块负载作用,增加了酸酰胺在体系中的转移速度,并且使得无机开口剂在体系中均匀分散,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聚合物,尤其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的结晶性,在加工过程中,使得体系的晶球数目与尺寸减少,使厚片中应力比较均匀。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
(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00-24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制得重包装材料外层、中层、内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的厚度为30-40μm,优选为35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中层、内层的厚度比为1:(1-1.35):1,优选为1:1.2:1。
其中,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标准为ISO 1133(190℃/2.16Kg),密度的测试标准为ISO 1183。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0份、线性聚乙烯25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份、开口剂0.8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0份、线性聚乙烯35份、开口剂0.4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0份、线性聚乙烯2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份、开口剂0.8份;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2.7:1.8:1;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8:1:1.5:2.3;
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2.1g/10min、密度为915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3.8g/10min、密度为903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2.1g/10min、密度为915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SP2020H;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8g/10min、密度为903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SP0540;
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9g/10min;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934kg/m3;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为法国道达尔M3410EP;
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g/10min、密度为913kg/m3;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普瑞曼EvolueTMSP1520;
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885kg/m3;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为日本三菱的Exact 4021;
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其重量比为1.8: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1613.1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MP1888.11;
所述开口剂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2.3;所述有机开口剂为芥酸酰胺;所述芥酸酰胺采购于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二氧化硅;所述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1:1;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4μm;所述滑石粉的松散密度为0.9g/cm3;所述滑石粉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05L;所述二氧化硅由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其重量比为1:4.3;所述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采购于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述无定型二氧化硅为GRACE Davison;
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2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制得重包装材料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内层的厚度为30μm;所述外层、中层、内层的厚度比为1:1:1。
实施例2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70份、线性聚乙烯35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40份、开口剂1.2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0份、线性聚乙烯45份、开口剂0.65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80份、线性聚乙烯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40份、开口剂1.2份;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5:2.6:1;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4.5:1.8:2.2:3;
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其重量比为2.3: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1613.1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MP1888.11;
所述开口剂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3;所述有机开口剂为芥酸酰胺;所述芥酸酰胺采购于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二氧化硅;所述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3:1;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4μm;所述滑石粉的松散密度为0.9g/cm3;所述滑石粉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05L;所述二氧化硅由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其重量比为1:5;所述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采购于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述无定型二氧化硅为GRACE Davison;
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3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制得重包装材料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内层的厚度为40μm;所述外层、中层、内层的厚度比为1:1.35:1。
实施例3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5份、线性聚乙烯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5份、开口剂1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5份、线性聚乙烯40份、开口剂0.52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5份、线性聚乙烯26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4份、开口剂1份;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1:2.35:1;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3.2:1.5:1.75:2.68;
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同实施例1;
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其重量比为1.93: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min、密度为923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1613.11;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1.6g/10min、密度为926kg/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DOWTMLLDPE MP1888.11;
所述开口剂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2.54;所述有机开口剂为芥酸酰胺;所述芥酸酰胺采购于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二氧化硅;所述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2:1;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4μm;所述滑石粉的松散密度为0.9g/cm3;所述滑石粉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05L;所述二氧化硅由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其重量比为1:4.62;所述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采购于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述无定型二氧化硅为GRACEDavison;
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2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制得重包装材料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内层的厚度为35μm;所述外层、中层、内层的厚度比为1:1.2:1。
实施例4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无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
实施例5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min、密度为880kg/m3,具体为日本三菱的Exact系列产品。
实施例6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50份、线性聚乙烯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5份、开口剂1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30份、线性聚乙烯40份、开口剂0.52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55份、线性聚乙烯26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4份、开口剂1份。
实施例7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0.5μm,具体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ULTRA5L。
实施例8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4μm,具体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2L。
实施例9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滑石粉的松散密度为0.26g/cm3,具体为意米法比滑石粉HTP2。
实施例10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无多级孔二氧化硅微球。
性能测试
分别随机取实施例中100组重包装材料,对其厚度均匀性、力学性能、热封效果进行评价;按照标准BB/T 0058-2011对重包装材料的厚度极限偏差,厚度平均偏差、横向拉伸强度、纵向拉伸强度、横向裤形撕裂强度、纵向裤形撕裂强度、热合强度进行测试。
厚度均匀性:95-100组重包装材料的厚度极限偏差为-0.002~+0.012mm,厚度平均偏差为-3.6%~+3.6%,为A;85-94组重包装材料的厚度极限偏差为-0.002~+0.012mm,厚度平均偏差为-3.6%~+3.6%,为B;70-84组重包装材料的厚度极限偏差为-0.002~+0.012mm,厚度平均偏差为-3.6%~+3.6%,为C,小于70组重包装材料的厚度极限偏差为-0.002~+0.012mm,厚度平均偏差为-3.6%~+3.6%,为D。
力学性能:95-100组重包装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横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65KN/m、纵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20KN/m,为A;85-94组重包装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横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65KN/m、纵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20KN/m,为B;70-84组重包装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横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65KN/m、纵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20KN/m,为C;小于70组重包装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42MPa、横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65KN/m、纵向裤形撕裂强度大于等于120KN/m,为D。
热封效果:95-100组重包装材料的热合强度大于等于30N/15mm,为A,85-94组重包装材料的热合强度大于等于30N/15mm,为B;70-84组重包装材料的热合强度大于等于30N/15mm,为C;小于70组重包装材料的热合强度大于等于30N/15mm,为D。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004308350000151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7)

1.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中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A、线性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内层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B、线性聚乙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开口剂;所述开口剂由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
所述茂金属聚乙烯A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所述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min、密度为870-890kg/m3
所述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和/或二氧化硅;
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1-1.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包装材料的原料配方由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组成;所述外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60-70份、线性聚乙烯25-35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所述中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A40-60份、线性聚乙烯35-45份、开口剂0.4-0.65份;所述内层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B70-80份、线性聚乙烯20-30份、低压高密度聚乙烯30-40份、开口剂0.8-1.2份;所述开口剂由为有机开口剂和无机开口剂的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茂金属聚乙烯B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熔体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密度为900-95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熔体流动速率为3.5-4g/10min、密度为850-900kg/m3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开口剂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重包装材料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备用;
(2)设定挤出机的温度为200-240℃,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的混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分别送至各层的挤出机中挤出,通过吹塑工艺将外层原料、中层原料、内层原料进行复合生产得到重包装材料。
CN202110358022.5A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76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8022.5A CN114276598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8022.5A CN114276598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598A CN114276598A (zh) 2022-04-05
CN114276598B true CN114276598B (zh) 2023-04-18

Family

ID=8099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8022.5A Active CN114276598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659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530A (ja) * 2000-10-03 2002-04-0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脱酸素性多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5249B (zh) * 2008-02-19 2011-07-27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重包装膜料组合物
CN111016359B (zh) * 2019-11-12 2022-04-05 福建富一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低温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251686A (zh) * 2020-01-17 2020-06-09 安徽润辉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
CN112009058A (zh) * 2020-09-14 2020-12-01 郑州新生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粉剂包装用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530A (ja) * 2000-10-03 2002-04-0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脱酸素性多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598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3218B (zh) 超低温热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17630B (zh) 一种耐低温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3101A (zh) 改进的多层吹塑膜
CN105774167A (zh) 一种超低温热封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应用
CN101758959A (zh) 五层共挤高阻隔液体包装膜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4110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收缩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03879112A (zh) 塑料复合软包装用聚乙烯薄膜及其吹塑方法
CN112009058A (zh) 一种粉剂包装用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939948A1 (en) Wrap film
CN111016359B (zh) 一种pe低温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630751A (zh) 包含双向取向的聚乙烯膜的包装
JPH05502631A (ja) 多層プラスチック物品、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723132B (zh) 一种离型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7692A (zh) 氧吸收性膜、氧吸收性层积体、由氧吸收性层积体构成的氧吸收性包装材料以及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
Dziadowiec et al. Overview of the Cast Polyolefin Film Extrusion Technology for Multi-Laye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CN114276598B (zh) 一种减薄的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3834B (zh) 复合膜
CN207291145U (zh) 一种食品医药包装用聚烯烃薄膜
US20050137342A1 (en) Polyethylene blend films
CN110834451B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bope组合物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CN105172287A (zh) 一种流延聚丙烯膜
WO2014181696A1 (ja) 合成樹脂系延伸フィルム
JP2018154803A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フィルム
JP2006187939A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多層フィルム
CN115195234A (zh) 一种高阻隔无铝箔软包锂电池包装膜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Thinned Heavy Packaging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418

Pledgee: Shang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Jinshan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GULF PETROCHEM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53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