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9570A -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9570A
CN114269570A CN202080059484.0A CN202080059484A CN114269570A CN 114269570 A CN114269570 A CN 114269570A CN 202080059484 A CN202080059484 A CN 202080059484A CN 114269570 A CN114269570 A CN 114269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ubber
rfid tag
rotation axis
jo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4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吹田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243240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426957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6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61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61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D2030/0077Directly attaching monitoring devices to tyres before or after vulcanization, e.g. microch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61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D2030/0083Attaching monitoring devices to tyres before or after vulcanization by inserting them inside tyre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2005/147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 or spl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2009/0408Carcass joints or sp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1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adjacent to the carcass turnup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5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provided at the terminal edge portion of a carcass or reinforc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2019/004Tyre sensors other than for detecting tyre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007Reinforcements made of metallic elements, e.g. cords, yarns, filaments or fibres made from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到了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轮胎。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括:对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29)、以及与内衬(29)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电子元器件(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

Description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有电子元器件的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橡胶结构体内植入了RFID等电子元器件的轮胎。这种轮胎通过植入于轮胎的RFID标签、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读取器之间进行通信而能够进行轮胎的制造管理、使用履历管理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不同的2个物体分界面配置有电子元器件的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5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没有特别考虑电子元器件到底是植入于轮胎的周向上的哪个位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到了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轮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轮胎。轮胎(例如,轮胎1、2)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例如,RFID标签40),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括:对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例如,内衬29)、以及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轮胎制造方法。轮胎制造方法是制造下述轮胎的方法,该轮胎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括:对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以及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所述轮胎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考虑到了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半截面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对轮胎施加载重负荷的情况下的应变能量在平面内分布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由被覆橡胶被覆的RFID标签的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b-b截面的图。
图4C是表示图4A的c-c截面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将RFID标签、橡胶片粘贴于胎圈外护胶的状态的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挤压成形工序后的胎圈外护胶的图。
图6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的在挤压成形工序后的胎圈外护胶粘贴RFID标签的工序的图。
图6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的胎圈外护胶被卷绕而在衔接部处进行衔接的工序的图。
图6D是表示胎圈外护胶的衔接部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7A是表示图5的d-d截面的图,且是表示使胎圈外护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对顶地连接而成的斜面对顶衔接部的图。
图7B是表示图5的e-e截面的图,且是表示将橡胶片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重合地连接而成的重合衔接部的图。
图7C是表示将橡胶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对顶地连接而成的对顶衔接部的图。
图8A是模拟性地表示胎面胶的衔接部的图。
图8B是模拟性地表示向轮胎周向倾斜的胎面胶的衔接部的图。
图9A是模拟性地表示内衬的衔接部的图。
图9B是模拟性地表示向轮胎周向倾斜的内衬的衔接部的图。
图10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0B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0C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与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0D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0E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1是表示将已由橡胶被覆的纤维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对顶地连接而成的对顶衔接部的图。
图1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半截面的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半截面的图。
图1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半截面的图。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轮胎中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图20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将未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前的截面的图。
图21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将未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后的截面的图。
图22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将预先未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后的截面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之前的RFID标签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之后的RFID标签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利用被覆橡胶片而被夹入之前的RFID标签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的利用被覆橡胶片而被夹入后的RFID标签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截面的图。轮胎的基本结构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呈左右对称,这里所示的是右半部分的截面图。图中,符号S1为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面S1是: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面,且又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面。
在此,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是: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亦即是图1截面图中的纸面左右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宽度方向X。
而且,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向轮胎赤道面S1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左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从轮胎赤道面S1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右侧。
另外,所谓轮胎径向是: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亦即是图1中的纸面上下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径向Y。
而且,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是:从轮胎旋转轴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上侧。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是:向轮胎旋转轴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下侧。
图2、13、16、18也是同样的。
轮胎1例如是卡车、巴士用的轮胎,其具备: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胎圈部11、形成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的胎面部12、以及在一对胎圈部11与胎面部12之间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3。
胎圈部11具备:多次卷绕被覆有橡胶的金属制胎圈金属线而形成的环状的胎圈芯21、以及朝向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前端尖细形状的胎圈外护胶22。胎圈外护胶22由将胎圈芯21的外周进行覆盖的第1胎圈外护胶221、以及配置在第1胎圈外护胶22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由模量比后面叙述的内衬29、胎侧胶30的模量还高的橡胶构成。而且,第1胎圈外护胶221由模量比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更高的橡胶构成。另外,第1胎圈外护胶221只要至少其一部分配置在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就可以为不是将胎圈芯21的外周进行覆盖的形态。另外,胎圈外护胶22也可以由一种橡胶形成。即,也可以不必分成第1胎圈外护胶221和第2胎圈外护胶222。
胎圈芯21是能够起到下述作用的部件,即:将填充有空气的轮胎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轮轮辋上的作用。胎圈外护胶22是为了提高胎圈部周边部的刚性、确保较高的操纵性以及稳定性而设置的部件。
轮胎1的内部植入有:构成作为轮胎1骨架的帘布的胎体帘布23。胎体帘布23从一方的胎圈芯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即,以通过一对胎侧部13以及胎面部12的形态而被植入于轮胎1内的一对胎圈芯21之间。
如图1所示,胎体帘布23是从一方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的,其具备:在胎面部12与胎圈部11之间延伸的帘布主体24、以及在胎圈芯21周围进行折返的帘布折返部25。在此,帘布折返部25的折返端25A位于比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胎体帘布23是: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帘布帘线来构成的。另外,多个帘布帘线在轮胎周向上排列配置。
该帘布帘线是通过金属制的钢丝帘线、或者聚酯或聚酰胺等绝缘性的有机纤维帘线等来构成的,并由橡胶被覆。
在胎面部12中,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多层的钢丝带束层26。钢丝带束层26是通过由橡胶被覆的多个钢丝帘线构成。通过设置钢丝带束层26,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从而使得胎面部12与路面之间的接地状态呈现良好。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有4层的钢丝带束层26,但层叠的钢丝带束层26的数量并非限定于此。
在钢丝带束层26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28。在胎面胶28的外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胎面图案,该外表面成为: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
在胎面部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附近,且在胎体帘布23、与钢丝带束层26以及胎面胶28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胎肩衬垫38。该胎肩衬垫38延伸到胎侧部13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在该胎肩衬垫38的一部分与后面叙述的胎侧胶30之间形成界面。即,在胎侧部13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且在胎侧胶3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存在有胎肩衬垫38的一部分。
胎肩衬垫38由具有缓冲性的橡胶部件构成,在胎体帘布23与钢丝带束层26之间,发挥缓冲功能。另外,由于胎肩衬垫38由具有低发热性的特性的橡胶构成,因此,通过延伸到胎侧部13,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热。
在胎圈部11、胎侧部13、胎面部12,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内腔侧设置有:作为构成轮胎1内壁面的橡胶层的内衬29。内衬29由耐空气透过性橡胶构成,用于防止轮胎内腔内的空气泄漏到外部。
在胎侧部13,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构成轮胎1外壁面的胎侧胶30。该胎侧胶30是:在轮胎起到缓冲作用时呈最弯曲的部分,通常,它采用具有耐疲劳性的柔软橡胶。
在胎圈部11的胎圈芯21周围所设置的胎体帘布23的轮胎径向内侧,以将胎体帘布23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加强帘布的钢丝胎圈包布31。钢丝胎圈包布31也向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该钢丝胎圈包布31的端部31A位于:比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该钢丝胎圈包布31是:通过金属制的钢丝帘线来构成的金属加强层,且由橡胶被覆。
在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垫带橡胶(rim strip rubber)32。该垫带橡胶32是沿着轮胎外表面配置的,与胎侧胶30连接起来。该垫带橡胶32和胎侧胶30是:构成轮胎外表面的橡胶部件。
而且,在钢丝胎圈包布31的端部31A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部25及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第1衬垫35。该第1衬垫35至少设置于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第1衬垫35的轮胎径向外侧形成为:越趋向轮胎径向外侧,越呈尖细形状。
此外,以将第1衬垫3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而设置有第2衬垫36。进一步详细而言,以将钢丝胎圈包布31的一部分、第1衬垫35、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一部分、以及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来设置第2衬垫36。
而且,在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胎侧胶30,并在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垫带橡胶32。
换言之,第2衬垫36设置在:第1衬垫35等、与构成轮胎外表面的部件(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表面构成橡胶部件)亦即垫带橡胶32及胎侧胶30之间。即,第2衬垫36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表面构成橡胶部件亦即垫带橡胶32以及胎侧胶30的轮胎内腔侧。
另外,如图1所示,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优选配置在胎侧部13中比轮胎最大宽度的部分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而且,该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形成为:越趋向轮胎径向外侧,越呈尖细形状。
第1衬垫35及第2衬垫36构成衬垫部件34,该衬垫部件34是:通过模量比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部分(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还要高的橡胶来构成的。
进一步详细而言,第2衬垫36是:通过模量比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还要高的橡胶来构成的,第1衬垫35是:通过模量比第2衬垫36的模量更加高的橡胶来构成的。第1衬垫35、第2衬垫36具有:能够缓和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处、以及钢丝胎圈包布31的端部31A处的局部刚性变化点所引起的急剧应变的功能。
在胎圈外护胶22与衬垫部件34之间,且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附近,配置有:作为加强橡胶片的橡胶片37。橡胶片37配置成: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来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
橡胶片37是通过模量比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还要高的橡胶来构成的。进一步优选是通过模量与第1衬垫35的模量大致相等的橡胶来构成的。
一般情况下,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然而,通过设置上述的作为加强橡胶片的橡胶片37,能够有效地抑制应力集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部件34是由第1衬垫35和第2衬垫36来构成的,不过,衬垫部件34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但是,如上所述由第1衬垫35和第2衬垫36构成衬垫部件34,且进一步通过采用配置橡胶片37的构成,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应力集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片37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7A的位置处于:比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不过,也可以使橡胶片37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7A的位置与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的位置大致一致。
另外,橡胶片37优选采用:如图1所示配置成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来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形态,不过,也可以采用: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来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构成。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缓和应力集中。
另外,考虑到配置橡胶片37的工序的作业性、能够抑制给胎圈部11周边的厚度带来的影响,作为橡胶片37,进一步优选为,使用了图1、2所示那样的大致固定的厚度的橡胶片37,通过这样的橡胶片37,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或者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意一方来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植入有: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
RFID标签40是被动式的应答器(passive transponder),其具备:RFID芯片、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用的天线,该RFID标签40与作为外部设备的未图示的读取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作为天线,可以使用:线圈状的弹簧天线、板状的天线、棒状的各种天线。例如,也可以是:通过针对柔性基板印刷规定图案而形成的天线。根据所使用的频带等而将天线设定成最优化的天线长度。RFID芯片内的存储部存储有:制造号码、零部件号码等识别信息。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1内的RFID标签40的植入部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2所示,橡胶片37以及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与衬垫部件34之间。而且,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与橡胶片37之间。
另外,如果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胎侧胶30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0.4~0.6倍的模量。另外,第1衬垫35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1.1倍~1.2倍的模量。另外,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的0.7~0.8倍的模量。通过设成这样的模量,能够保障作为轮胎的柔软性和胎圈部11附近的刚性的平衡。
而且,橡胶片37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1.1倍~1.2倍的模量。即,橡胶片37的模量优选为:与衬垫部件34中的至少将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进行覆盖的部分(第1衬垫35)的模量大致相等的模量。
这样,衬垫部件34中的至少将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进行覆盖的部分(第1衬垫35)的模量和橡胶片37的模量均比周围的橡胶部件的模量还要高。
这样,通过采用:利用模量较高的橡胶部件彼此来对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进行夹入的构成,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该部分发生应力集中。
而且,RFID标签40配置于模量较高的橡胶部件亦即橡胶片37,因此,即便是在轮胎1发生变形的情况下,RFID标签40的变形量也较小。据此,能够对RFID标签40进行适当的保护。
另外,在利用一个部件来构成衬垫部件34的情况下,衬垫部件34的模量优选设定为:至少比胎侧胶30的模量还要高。衬垫部件34的模量进一步优选设定为:比胎侧胶30及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还要高。此外,衬垫部件34的模量可以设定为:与橡胶片37的模量相同,或者,比橡胶片37的模量还要低。
另外,模量是指:根据JIS K6251:2010的“3.7定伸应力(stress at a givenelongation),S”而被测定的23℃的气氛下的100%伸长模量(M100)。
在此,通常,在2个物体的分界面为从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延长出来的面的情况下,该面容易产生应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将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进行覆盖的形态来配置橡胶片37,因此,比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就会成为难以受到应变影响的部分。
图3是表示轮胎组装于轮辋并被赋予了100%载重负荷的情况下的应变能量在平面内分布的模拟结果的图。
在如图3所示的放大截面图中,根据应变能量的大小,分为5个区域来表示。在此,将应变能量最高的区域设为级别5,应变能量较高的区域设为级别4,应变能量稍稍降低的区域设为级别3,应变能量进一步降低的区域设为级别2,应变能量最低的区域设为级别1。在图3中,以粗虚线为边界而将区域分开。
胎圈外护胶22与衬垫部件34之间的分界面及其附近的、比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大概是级别2~3的区域,应变能量较少。据此,在配置RFID标签40这一点上,该区域是优选的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与该模拟模型相比,橡胶片37更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不过,配置橡胶片37而进行加强这一基本构成是相同的,因此,橡胶片37周边的应变能量与图3相同,或者更小。
另外,在如图1~图3所示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视图中,当将从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至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为止的距离设为基准距离R时,RFID标签40优选配置于:从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的位置至趋向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而处于基准距离的60%的位置P(参照图3)为止的范围Q的区域内(区域Q)。
该范围Q的区域内的、胎圈外护胶22与衬垫部件34之间的分界面及其附近的应变能量大概是级别2,在配置RFID标签40这一点上,成为非常理想的区域。因此,优选使橡胶片37延伸至该区域并在该区域配置RFID标签40。
另外,如果在该范围Q的区域内,则处于:某种程度远离有可能对通信造成不良影响的金属制的胎圈芯21的位置。在此,胎圈芯21是如下金属部件,其是将金属制的胎圈金属丝层叠卷绕而形成为环状的,因此,对通信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特别高。
另外,由于橡胶片37附近为:某种程度远离轮胎1外表面的位置,因此,难以受到外部损伤的影响。此外,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通过模量较高的衬垫部件34而被保护着的,从这一点来看,也难以受到外部损伤的影响。
在此,RFID标签40通过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而被进行被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2个被覆橡胶片431、432,来构成保护部件43。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4A~4C来进行说明。
图4A是表示通过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而被进行被覆的RFID标签40的图。在图4A中,RFID标签40被后面叙述的被覆橡胶片431所覆盖而被隐藏起来。图4B是图4A的b-b截面图,图4C是图4A的c-c截面图。
RFID标签40具备:RFID芯片41、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用的天线42。作为天线42,可以使用:线圈状的弹簧天线、板状的天线、及棒状的各种天线。如果考虑通信性及柔软性,最优选为线圈状的弹簧天线。
作为保护部件43所采用的橡胶,使用了:模量至少比橡胶片37的模量还要低的橡胶。例如,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的模量优选为橡胶片37的0.5~0.8倍的模量。不过,为了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优选使用模量比胎侧胶30的模量还要高的橡胶。进一步优选为与第2胎圈外护胶222大致相同的模量。或者,可以考虑有效地吸收变形量而使用模量比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模量还要低的橡胶。
如前所述,通过在模量较高的橡胶片37附近配置RFID标签40,即便是在轮胎1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RFID标签40的周边部的变形量。此外,通过采用模量较低的保护部件43而对RFID标签40进行被覆,保护部件43能够吸收变形量,从而使得橡胶片37的变形不会直接传递至RFID标签40。
另外,保护部件43也可以通过短纤维填料混合橡胶来构成。作为短纤维填料,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芳纶短纤维或纤维素短纤维这些有机短纤维、氧化铝短纤维等的陶瓷短纤维或玻璃短纤维这些无机短纤维这样的绝缘性的短纤维。通过将这样的短纤维填料混合于橡胶中,能够提高橡胶的强度。
另外,作为保护部件43,也可以使用硫化后的状态下的被覆橡胶片。硫化后的状态下的被覆橡胶片像生胶那样不发生塑性变形,因此,能够对RFID标签40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过,如果考虑到制造工序时的粘贴作业性、硫化时的与其他橡胶部件之间的一体化所带来的橡胶结构体的稳定化,作为保护部件43,进一步优选使用:硫化前的状态的橡胶片。
另外,作为保护部件43,也可以设置:由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等形成的有机纤维层。也可以将有机纤维层植入于2个被覆橡胶片431、432。
接下来,使用图5~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制造工序。
图5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制造工序中的胎圈外护胶22时的图,且是表示:在将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和橡胶片37粘贴于胎圈外护胶22的状态的图。在此,由于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被橡胶片37所覆盖,因此,用虚线显示。
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第2胎圈外护胶222以及橡胶片37包含在具有这样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另外,内衬29(图5中只图示了衔接部的位置)也被包含在具有这样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
构成胎圈外护胶22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例如通过挤压成形,首先如图6A所示,被成型为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
而且,如图6B所示,对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保护部件43被粘贴于还是直线状的橡胶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此时,只要保护部件43为硫化前的生胶,就能够利用其粘接性而将保护部件43粘贴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或者,在粘接性较低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用粘合剂等将保护部件43粘贴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
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在此后被卷绕,如图6C所示形成为圆环状。进一步详细而言,第2胎圈外护胶222通过将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222E1与另一端侧222E2在衔接部222C处衔接,而形成为圆环状。
图7A是表示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的截面的图,且是表示图5的d-d截面的图。
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222E1的端面与另一端侧222E2的端面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形状的斜面。而且,通过使该一端侧222E1的斜面、与另一端侧222E2的斜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斜面对接衔接部J1,来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
通过这样的斜面对接衔接部J1,而将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222E1与另一端侧222E2进行衔接,由此,第2胎圈外护胶222形成为圆环状。
另外,如图6C所示,第2胎圈外护胶222也可以通过围绕已经形成为圆环状的第1胎圈外护胶221的外周而形成为圆环状。另外,在第1胎圈外护胶221与第2胎圈外护胶222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由一体地形成的第1胎圈外护胶221与第2胎圈外护胶222构成的胎圈外护胶22也可以通过与衔接部222C同样的结构的衔接部而被连接,来形成为圆环状。
在第2胎圈外护胶222形成为圆环状之后,如图5所示,在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表面粘贴橡胶片37。橡胶片37以将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进行覆盖的方式被粘贴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表面。据此,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被夹入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与橡胶片37之间。即,RFID标签40(包含被保护部件43被覆成一体的状态)以被夹入在第2胎圈外护胶222与橡胶片37的界面的状态来配置。
此时,由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与橡胶片37是:硫化前的生胶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其粘接性来进行粘贴。或者,在粘接性较低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用粘合剂等进行粘贴。
另外,形成橡胶片37的长条的橡胶部件也可以是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的直线状的橡胶部件。这种情况下,在粘贴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时,以直线状的橡胶部件成为圆环状的方式一边进行卷绕一边进行粘贴。
橡胶片37通过将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37E1与另一端侧37E2在衔接部37C处进行衔接而形成为圆环状。
图7B是表示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的截面的图,且是表示图5的e-e截面的图。
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通过使构成橡胶片37的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37E1与另一端侧37E2重合地接合而成的重合衔接部J2来构成。
通过这样的重合衔接部J2,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37E1与另一端侧37E2被衔接起来,由此,橡胶片37形成为圆环状。
在此,为了确保一端侧37E1与另一端侧37E2接触的接触面积来获得衔接部37C的接合强度,厚度较薄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优选为通过上述的重合衔接部J2来形成。然而,作为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也可以采用:如图7A所示那样的斜面对接衔接部J1、或者、如图7C所示那样的使一端侧37E1与另一端侧37E2的端面(相对于部件的长度方向而大致为直角的端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端面对接衔接部J3。
另外,关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也可以替换斜面对接衔接部J1,而采用重合衔接部J2、或者端面对接衔接部J3。
另外,关于内衬29等其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也可以从斜面对接衔接部J1、重合衔接部J2、端面对接衔接部J3这样的衔接部之中,选择采用适当的结构的衔接部。
另外,斜面对接衔接部J1通过使接合部成为斜面,能够增大接合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接合强度。斜面对接衔接部J1适合用于厚度较厚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例如,大多用作第2胎圈外护胶222或胎面胶28的衔接部。另外,斜面对接衔接部J1可以用作胎侧胶30或内衬29的衔接部。
重合衔接部J2由于能够确保接合部的接触面积来获得衔接部的接合强度,所以特别适合用作厚度较薄的橡胶部件的衔接部。例如,大多用作橡胶片37的衔接部。关于重合衔接部J2,由于接合部厚于其他的部分,因此,考虑到对均匀性带来的影响,需要设定衔接部的位置。
关于端面对接衔接部J3,衔接部的接合力低于重合衔接部J2的接合力。不过,相比重合衔接部J2,对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少。
另外,即便是斜面对接衔接部J1、端面对接衔接部J3,因为部件的尺寸公差或制造上的误差所引起的接合部的偏差、或者硫化工序等时的厚度的变化等,会产生出对均匀性的影响。尤其是使用于厚度较厚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斜面对接衔接部J1的情况下,考虑到对均匀性带来的影响,需要设定衔接部的位置。
在考虑到了上述的各衔接部的特性的基础之上,作为由橡胶部件构成的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分别可以选择适当种类的衔接部。
在此,如图5所示,当将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A设定为0°时,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40配置在:顺时针旋转+30°的位置B。另外,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配置在+180°的位置G,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配置在+240°的位置I。另外,在胎侧胶30与胎面胶28具有如上所述那样的衔接部的情况下,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90°的位置D,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70°(-90°)的位置J。
另外,在如图6C所示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那样,配置在胎侧部13或胎圈部11附近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从旋转轴O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线而没有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衔接部的中心位置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如图6D所示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那样,配置在胎侧部13或胎圈部11附近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从旋转轴O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线而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添加了该倾斜基础之上的衔接部的中心位置(例如,衔接部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的中心)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另外,在如图8A模拟性地表示的胎面胶28的衔接部28C那样,配置在胎面部12附近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与旋转轴O平行的线而没有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衔接部的中心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如图8B模拟性地表示的胎面胶28的衔接部28C那样,配置在胎面部12附近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与旋转轴O平行的线而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添加了该倾斜基础之上的衔接部的中心位置(例如,衔接部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的中心位置)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另外,在如图9A中切除一部分而模拟性地表示的内衬29的衔接部29C那样,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与未图示的旋转轴O平行的线而没有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衔接部的中心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如图9B切除一部分而模拟性地表示的内衬29的衔接部29C那样,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衔接部相对于与未图示的旋转轴O平行的线而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添加了该倾斜基础之上的衔接部的中心位置(例如,衔接部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的中心位置)为衔接部的基准位置,可以考虑将该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这样,可以考虑将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实质上的中心位置作为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衔接部的位置)。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设定成这样的配置位置的理由。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以具有正负符号的角度来表示衔接部等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就意味着:基于上述基准的角度、亦即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A设定为0°时的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图10A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与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轮胎1具备:内衬29、胎圈外护胶22、胎侧胶30、胎面胶28、衬垫部件34、胎肩衬垫38、垫带橡胶32、橡胶片37等由橡胶部件构成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而且,这些轮胎构成部件大多具有:通过将长条的橡胶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另外,内衬29配置在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轮胎内腔侧,关于其他的橡胶部件,配置在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轮胎外表面侧。
当考虑轮胎1的均匀性时,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各衔接部的位置优选为不重叠。尤其是,在构成轮胎1的层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重叠的轮胎构成部件彼此间的衔接部的位置优选为不重叠。
在此,由于内衬29是将轮胎内腔面整体进行覆盖的橡胶部件,因此,胎侧胶30、胎面胶28、胎圈外护胶22这样的其他轮胎构成部件配置在内衬29的外表面侧。即,原则上,内衬29与其他所有的轮胎构成部件在构成轮胎的层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重叠。
据此,内衬29的衔接部优选配置在:尽可能从其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离开的位置。
另外,RFID标签40优选配置在:与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不重叠那样的位置。尤其是,RFID标签40优选配置在:从RFID标签40所接触或者所接近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尽可能离开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轮胎外表面侧的情况下等,即便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与内衬29的衔接部接近,也难以产生实质性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的规定的范围内。该规定的范围是指:当将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小于±90°的范围。即,大于-90°(+270°)且小于+90°的区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围绕轮胎旋转轴而处在与内衬29的衔接部所成的角小于9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即,如图5所示,RFID标签40的轮胎周向上的大致中心(基准位置)配置在:+30°的位置B。据此,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得以提高。
例如,通过RFID标签40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亦即+90°以上且+270°以下的范围等而进行适当地配置。另外,RFID标签40优选配置成:整体进入到小于前述的±90°的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胎面胶28的衔接部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另外,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也给均匀性带来的影响比较大。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RFID标签40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例如配置在+30°的位置B,另一方面,胎侧胶30的衔接部、胎面胶28的衔接部、第2胎圈外护胶222(在第1胎圈外护胶221与第2胎圈外护胶222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为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呈均等地配置在+90°~+270°的范围内。进一步具体而言,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90°的位置D,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70°(-90°)的位置J,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即,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以90°间隔均等地配置。
另外,关于作为与RFID标签40接触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也配置在+90°~+270°的范围内、具体而言为+240°的位置I。
这样,通过将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比前述的±90°还小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的状态下,来组装各轮胎构成部件,形成生胎。
此后,在硫化工序中,对将包含RFID标签40在内的各轮胎构成部件进行组装而成的生胎进行硫化,来制造轮胎。
据此,能够制造均匀性呈现良好的轮胎。
另外,橡胶片37以在生胎组装后的状态下成为将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在整周上覆盖的形态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据此,能够在整周上抑制应力的集中。其结果,RFID标签40承受的应力也会变小。
另外,关于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优选配置在+90°~+270°的范围内,但又如后面叙述的变形例所示的那样,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至少将2个衔接部配置在该范围内,关于一部分的衔接部,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以外的范围。即便是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40、与离RFID标签40最近的衔接部优选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至少离开15°以上,优选为离开30°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具有:内衬29、以及与内衬29不同的3个以上具体而言为4个轮胎构成部件。
然而,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只要具有内衬29、以及与内衬29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就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例如,在胎侧胶30以及胎面胶28不具有上述那样的衔接部的情况下,例如,即便是在利用所谓的带卷绕构造法(日文:リボン巻き工法)等而构成的情况下,作为具有将长条的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轮胎1也具有内衬29、第2胎圈外护胶222、以及橡胶片37。
而且,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只要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就能够有效利用例如+90°~+270°的范围等而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例如,RFID标签40可以配置在+30°的位置B,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可以配置在+180°的位置G,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可以配置在+240°的位置I。或者,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可以配置在+120°的位置C,内衬29的衔接部、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以及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也可以是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
另外,即便是具有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除了内衬29以外还具有4个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较佳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即便是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40、与离RFID标签40最近的衔接部优选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至少离开15°以上,优选为离开30°以上。
另外,RFID标签40优选配置成:从RFID标签40(包含被保护部件43被覆成一体的状态)所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离开6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成:从RFID标签40所接触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50°。另外,RFID标签40配置成:从RFID标签40所接触的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50°。
另外,RFID标签40优选配置成:从将RFID标签40(包含被保护部件43被覆成一体的状态)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离开6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成:从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50°。
另外,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优选配置成:离开30°以上,进一步优选配置成离开6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222C、与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37C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60°。
另外,即便在将RFID标签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其他位置、例如-30°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另外,若考虑到均匀性的确保、以及尺寸公差或制造误差,多个衔接部的间隔优选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至少离开15°以上,再优选为离开30°以上。例如,也可以使多个衔接部的间隔为30°~90°。
另外,在衔接部是特定结构的衔接部、具体而言为重合衔接部J2、或者斜面对接衔接部J1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对均匀性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内衬29的衔接部、以及与内衬29不同的至少2个轮胎构成部件(例如,胎侧胶30、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重合衔接部J2、或者斜面对接衔接部J1的情况下,这些衔接部优选配置为隔开30°以上的间隔。
图10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第1变形例。
在第1变形例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60°的位置C,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第1变形例中,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具体而言,当使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处于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120°的位置E,胎面胶衔接部配置在+240°的位置I。据此,整体的均匀性呈现极其良好。
另外,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的衔接部是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具体而言,RFID标签40配置在+60°的位置C,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在+300°的位置K。而且,RFID标签40是从与RFID标签40最近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具体而言为离开60°。据此,也能够防止:植入RFID标签40所带来的均匀性的恶化。
另外,在第1变形例中,由于所有的衔接部以及RFID标签40配置位置是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以60°间隔均等地配置,因此,在整体上,均匀性呈现良好。
这样,即便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60°的位置C,也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使RFID标签40配置在-60°(+300°)的位置K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的情况下,橡胶片37的衔接部也可以配置在+60°的位置C。
在本变形例中,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在与内衬29的衔接部所成的角为6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另外,这样,只要RFID标签40配置在±60°(-6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在具有衔接部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另外,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胎面胶28的衔接部如本变形例所示,优选为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但只要配置成至少离开90°以上,就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图10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第2变形例。
在第2变形例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第2变形例中,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在+210°的位置H。另外,其他衔接部的配置位置与第1变形例相同。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标签40、与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80°,因此,均匀性呈现良好。
图10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第3变形例。
在第3变形例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45°的位置M,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第3变形例中,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在+225°的位置P。另外,其他衔接部的配置位置与第1变形例相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标签40、以及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80°,因此,均匀性呈现良好。
图10E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第4变形例。
在第4变形例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45°的位置M,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具体而言,在第4变形例中,当使内衬29的衔接部处于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90°的位置D,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70°的位置J,橡胶片37的衔接部配置在+225°的位置P。而且,RFID标签40是从与RFID标签40最近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具体而言为离开45°。
这样,即便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45°的位置M,也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在本变形例中,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与内衬29的衔接部所成的角为45°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另外,这样,只要RFID标签40配置在±45°(-45°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在具有衔接部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图11~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第5变形例。
在第5变形例中,也考虑了胎体帘布23等纤维部件的衔接部。
第5变形例的胎体帘布23是:通过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的金属纤维部件而构成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具有衔接部23C。
图11是表示胎体帘布23的衔接部23C的截面的图。如图11所示,胎体帘布23的衔接部23C通过使由橡胶被覆的金属纤维部件的一端侧23E1与另一端侧23E2对接地接合而成的端面对接衔接部J3构成。在此,图11中的23S表示金属纤维。
通过这样的端面对接衔接部J3而将由橡胶被覆的金属纤维部件的一端侧23E1与另一端侧23E2衔接起来,由此,胎体帘布23形成为圆环状。
另外,钢丝胎圈包布31也同样地,是通过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而成的金属纤维部件构成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通过端面对接衔接部J3而将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连接起来。
图12是表示将本变形例中的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在本变形例中,使胎体帘布23的衔接部23C配置在+150°的位置F,钢丝胎圈包布31的衔接部配置在+210°的位置H。其他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与图10B所示的第1变形例相同。
在此,胎体帘布23等金属纤维部件在内部的金属纤维已被切断的衔接部J3处,容易引起电场集中等,该部分容易成为电气奇异点。据此,当RFID标签40配置成:接近于这样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J3时,有可能使得RFID标签40的通信性能等电气特性降低。
然而,如本变形例所示,通过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胎体帘布23等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确保轮胎整体的均匀性、以及RFID标签40的通信性能等。
另外,在确保通信性能等的基础之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优选设定为:离开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设定为:离开9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配置成:从与RFID标签40最近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90°。
另外,在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的金属纤维部件(例如,胎体帘布23、钢丝胎圈包布31)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至少离开30°以上。
另一方面,如由第2实施方式在后面叙述的那样,在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金属纤维部件(例如,胎体帘布23、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至少离开30°以上。
在此,所谓的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是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具有衬垫部件34的情况下(参照图1),表示包含了:比衬垫部件34(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的意思,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不具有衬垫部件34的情况下(参照图18),表示包含了:比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的意思。
另外,所谓的胎面胶28的附近是在胎面胶28的附近具有胎肩衬垫38的情况下(参照图1),表示包含了:比胎肩衬垫38的轮胎径向内侧端38B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的意思,在胎面胶28的附近不具有胎肩衬垫38的情况下(参照图18),表示包含了:比胎面胶28的轮胎径向内侧端28B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的意思。
另外,由于胎体帘布23是存在于轮胎整个区域的轮胎构成部件,因此,RFID标签40优选设定为:至少从胎体帘布23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另外,即便是在RFID标签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接近于+90°的位置、例如为+80°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样地,即便是在将RFID标签配置在例如-80°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即,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与内衬29的衔接部所成的角为8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这样,即便是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80°(-8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
另外,有效利用+90°~+270°的范围等,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基础之上,只要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亦即与内衬29所成的角小于90°的范围内(不包含+90°、-90°)即可,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由度,也可以配置在±60°的范围内、(包含+60°、-60°)、或者±45°的范围内(包含+45°、-45°)。即,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由度,RFID标签40也可以配置在与内衬的衔接部所成的角为60°以下(包含+60°、-60°)的范围内,或者,也可以配置在与内衬的衔接部所成的角为45°以下(包含+45°、-45°)的范围内。只要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这样的范围内,即便是在具有衔接部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为了防止内衬29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与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重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RFID标签40配置在从内衬29的衔接部离开15°以上的位置。即,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离开与内衬29所成的角为15°以上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将RFID标签40配置在从内衬29的衔接部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将RFID标签40配置在-60°~-15°的范围内,或者,+15°~+60°的范围内。该形态在下述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RFID标签40配置在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内腔侧的情况、配置在胎体帘布23的帘布主体24的附近的情况等。
如上所述,只要通过2个被覆橡胶片431、432来构成保护部件43,就能够薄薄地形成包含保护部件43在内的RFID标签40,因此,非常适合于植入在轮胎1。另外,在将RFID标签40组装在硫化前的轮胎1的构成部件时,由被覆橡胶片被覆的RFID标签40能够非常简便地装配。
例如,能够利用生胶的粘接性而将由被覆橡胶片431、432被覆的RFID标签40适当地粘贴于硫化前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这样的部件的所希望的位置。另外,由于被覆橡胶片431、432也为硫化前的生胶,从而也能够利用被覆橡胶片自身的粘接性而更加简便地进行粘贴。
不过,保护部件43并非限定于由2个被覆橡胶片构成的形态,可以采用各种形态。例如,只要构成保护部件的被覆橡胶片对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就能够获得制造工序中的作业性的提高或应力缓和等的效果。据此,也可以采用:利用作为保护部件的1个被覆橡胶片431来只覆盖RFID标签40的单面的构成。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RFID标签40的整周上卷绕1个橡胶片的构成、或者在RFID标签40的整周上附着有粘度较高的灌封剂的形态的构成。即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对RFID标签40进行适当的保护。
另外,已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优选为:以天线延伸的方向、与轮胎1的周向成为大致一致的方向的方式被植入于轮胎1。据此,容易确保:针对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来配置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被覆的RFID标签40的空间。另外,容易确保:作为具有天线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的品质。另外,通过设成这样的形态,即便是在轮胎1发生变形之时,应力也难以施加于RFID标签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B所示那样的还是直线状橡胶部件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粘贴:对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保护部件43。此时,以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的长度方向、与保护部件4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式来粘贴保护部件43。具体而言,以过后形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外周22A(轮胎径向外侧端22A)的部分、与形成保护部件43的轮胎径向外侧43A的部分相平行的方式来粘贴保护部件43。
构成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在此后被卷绕,如图6C所示,形成为圆环状。此时,粘贴于第2胎圈外护胶222的保护部件43如图6C所示,呈现为:使大致矩形形状弯曲而得的弓形的圆弧形状。
在此,作为RFID标签40的天线,使用柔软的线圈状的弹簧天线等,由此,追随保护部件43的变形,天线也变形。
据此,不用施加特别的记号,就能够将已由保护部件43被覆的RFID标签40简単且正确地配置在上述的方向上。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的第1工序和第2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以长条的橡胶部件与被覆橡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式将对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被覆橡胶粘贴于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在该第2工序中,将粘贴有RFID标签40的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进行卷绕来形成作为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22(第2胎圈外护胶222),而且,使得将RFID标签40被覆的被覆橡胶进行弯曲,从而使被覆橡胶为圆弧形状。
据此,容易确保:针对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来配置由被覆橡胶被覆的RFID标签40的空间。另外,由于还将被覆橡胶粘贴于直线状的橡胶部件,因此,作业性呈现良好,也容易确保: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的品质。另外,容易确保: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的品质。
另外,也可以将RFID标签40(包含被保护部件43被覆成一体的状态)粘贴于形成为圆环状之后的轮胎构成部件。
另外,RFID标签40优选为在利用将上述那样的RFID标签40形成为一体的保护部件43而被进行了被覆的状态下,被夹入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但也可以不利用保护部件43被覆,而是直接被夹入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
如果将无被覆的RFID标签40直接夹入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就会降低夹入RFID标签40的部分的橡胶部件的厚度的变动,从而轮胎的均匀性得以提高。另外,在将RFID标签40夹入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的作业中,关于所夹入的物体的体积较小的那部分,也容易进行空气的去除。另外,因为没有利用保护部件将RFID标签40覆盖的工序,故而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元器件,虽然将RFID标签40植入于轮胎,但植入于轮胎的电子元器件并非限定于RFID标签。例如,也可以是进行无线通信的传感器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在将电子元器件植入于轮胎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对均匀性带来的影响。另外,由于电子元器件是用于处理电气信号的发送接收等电气性的信息,因此,若在其附近存在有金属零部件,其性能有可能会降低。另外,若电子元器件被施加过度的应力,则有可能出现破损。据此,即便是在将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植入于轮胎内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例如,电子元器件也可以是压电元件、或应变传感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产生以下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29、以及与内衬29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位置,在将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规定的范围是:比±90°还小的范围。即,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
据此,能够提供一种考虑到了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电子元器件的位置关系的轮胎。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術中,没有特别考虑电子元器件到底是植入于轮胎的周向上的哪个位置。然而,当没有特别确定周向的植入位置就来配置电子元器件时,就会无规则性地在多处产生出:成为电子元器件的植入位置、或者使构成轮胎的橡胶部件环绕重合的衔接部这样的橡胶结构体的厚度的变动主要原因的部分,因此,有可能导致均匀性出现恶化。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那样,通过将RFID标签40配置在上述的±90°的范围内,内衬29以外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就能得到提高。据此,能够分散地配置衔接部,从而能够确保轮胎1的良好的均匀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轮胎的内部植入RFID标签等电子元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一种均匀性呈现良好的轮胎。
(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RFID标签40配置在: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为±60°(-6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即,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6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
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即便是在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RFID标签40配置在: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为±45°(-45°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内。即,RFID标签40配置在: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45°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
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即便是在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胎圈外护胶22(第2胎圈外护胶222),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的情况下,将RFID标签40配置成离开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5)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与RFID标签40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轮胎1包含与RFID标签40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将RFID标签40配置成:离开与RFID标签40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22(第2胎圈外护胶222)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轮胎1包含: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22(第2胎圈外护胶222)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橡胶片37,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离开: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7)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这样,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也分离开,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8)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与内衬29不同的至少2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通过特定结构的衔接部而构成,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是:使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合地接合而成的重合衔接部、或者使部件的一端侧的斜面与另一端侧的斜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斜面对接衔接部,多个特定结构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隔开30°以上的间隔,RFID标签40配置成:从多个特定结构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特定结构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这样,将作为容易给均匀性带来影响的衔接部的重合衔接部、或者斜面对接衔接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进一步钻研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内衬29、胎侧胶30、以及胎面胶28,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隔开90°以上的间隔,RFID标签40配置成:从胎侧胶30的衔接部与胎面胶28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使得衔接部容易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影响的内衬29、胎侧胶30、胎面胶28的衔接部的位置分离开,并进一步钻研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1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而成的金属纤维部件,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与容易引起电场集中等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分离开,由此,能够降低:RFID标签40引起通信性能异常等电气性问题的可能性。
(1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作为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而成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胎体帘布23,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体帘布23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RFID标签40、与作为容易引起电场集中等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胎体帘布23的对接衔接部的位置分离开,由此,能够降低:RFID标签40引起通信性能异常等电气性问题的可能性。
(1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RFID标签40配置在:当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为-60°~-15°的范围,或者为+15°~+60°的范围内(-60°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内,或者为+1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
这样,通过防止内衬29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与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重叠,能够使得均匀性进一步呈现良好。
(1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作为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以及作为配置在所述胎圈外护胶附近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轮胎1具备:作为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以及作为配置在所述胎圈外护胶的附近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配置成:离开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1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以及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圆环状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及圆环状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轮胎1具备: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以及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圆环状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及圆环状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离开: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15)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特定结构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是:使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合地接合而成的重合衔接部、或者使部件的一端侧的斜面与另一端侧的斜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斜面对接衔接部,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隔开30°以上的间隔,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成:从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这样,使得作为容易给均匀性带来影响的衔接部的重合衔接部或者斜面对接衔接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进一步钻研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1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且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的圆环状的金属纤维部件、以及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与容易引起电场集中等的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分离开,由此,能够降低:RFID标签40引起通信性能异常等电气性问题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13)~(16)的构成即便分别通过单独的构成,也能够获得:确保良好的均匀性、以及降低出现通信性能异常的可能性这样的效果。
(17)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制造方法具有:将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相对于轮胎构成部件而配置成以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工序,当将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所述内衬29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所述规定的范围为比±90°还小的范围。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配置在上述的±90°的范围内,从而内衬29以外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得以提高。据此,能够分散地配置衔接部,从而能够确保轮胎1的良好的均匀性。
(18)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的第1工序和第2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以使所述长条的橡胶部件与所述被覆橡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式将对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被覆橡胶粘贴于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在该第2工序中,对粘贴有所述被覆橡胶的所述直线状的长条的橡胶部件进行卷绕来形成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而且,使得将所述电子元器件被覆的被覆橡胶进行弯曲,从而使被覆橡胶为圆弧形状。
据此,容易确保:针对胎圈外护胶22等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来配置由被覆橡胶被覆的RFID标签40的空间。另外,由于还将被覆橡胶粘贴于直线状的橡胶部件,因此,作业性呈现良好,也容易确保: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的品质。另外,容易确保: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的品质。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15,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进一步具体而言,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与胎侧胶30之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成部件之中的至少内衬29、胎面胶28、以及胎侧胶30是:具有通过将长条的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
图14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具体而言,当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120°的位置E,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40°的位置I。据此,整体的均匀性呈现极其良好。
通过以上的构成,RFID标签40配置成:从作为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面胶28的衔接部、以及作为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胎侧胶30的衔接部起,至少离开3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开90°以上。据此,能够防止:植入RFID标签40所带来的均匀性的恶化。
如上所述,即便是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30°的位置B,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钢丝带束层26是: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的轮胎构成部件,其具有:在将长条的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对顶的状态下进行衔接的对顶衔接部。据此,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优选配置成:从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的位置起,至少离开30°以上,优选为离开60°以上。另外,在钢丝带束层26由4层的钢丝带束层26构成的情况下,考虑到均匀性时,各层的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分别优选配置成离开30°以上,更优选为离开60°以上。
据此,如图14所示,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的情况下,4层的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例如能够配置在:位置D(+90°的位置)、位置F(+150°的位置)、位置H(+210°的位置)、位置J(+270°的位置)。
这样,在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各层的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分别优选配置成离开30°以上,更优选为离开60°以上,此外,RFID标签40配置成:从各层的钢丝带束层26的衔接部起,至少离开30°以上,更优选为离开60°以上,由此,能够确保轮胎1的均匀性、以及RFID标签40的通信性能等。
另外,胎面胶28也可以通过将2个长条的橡胶部件进行一次连接而被更加长条化,在此基础之上再利用衔接部进行衔接来形成为圆环状。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将从胎面胶28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处于18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0°的位置C作为进行一次连接的一次衔接部的位置。另外,一次衔接部也可以通过斜面对接衔接部J1来构成。
另外,通常情况下,相比于一次衔接部而言,用于将轮胎构成部件形成为圆环状的最终的衔接部这一方容易产生:给均匀性带来的影响。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60°的位置C,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内衬29以外的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当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300°的位置K。
这样,即便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60°的位置C,也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除了上述(1)~(18)之外,还能产生如下的效果。
(19)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胎面胶28,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面胶28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轮胎1包含胎面胶28,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面胶28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在RFID标签40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配置成离开胎面胶28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2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面胶28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胎侧胶30,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据此,能够使得电子元器件离开: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2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胎面胶、以及配置在所述胎面胶的附近的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例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胎面胶、以及配置在所述胎面胶的附近的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这样,在电子元器件配置在胎面胶28的附近的情况下,使得电子元器件配置成:离开胎面胶28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另外,上述(19)~(21)构成即便分别通过单独的构成,也能够获得:确保良好的均匀性这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17,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RFID标签40配置在:胎侧胶30与第2衬垫36之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成部件之中的至少内衬29、胎面胶28、胎侧胶30、以及第2衬垫36是:具有通过将长条的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
图17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来作为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具体而言,当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120°的位置E,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40°的位置I。据此,整体的均匀性呈现极其良好。而且,第2衬垫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
通过以上的构成,RFID标签40配置成:从作为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侧胶30的衔接部、以及作为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衬垫36的衔接部起,至少离开3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开90°以上。据此,能够防止:植入RFID标签40所带来的均匀性的恶化。
如上所述,即便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30°的位置B,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除了上述(1)~(18)之外,还能产生如下的效果。
(2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包含: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侧胶30以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第2衬垫36,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据此,能够使得RFID标签40离开: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8~19,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是适合于例如作为乘用车等轮胎的轮胎,如图18所示,具有: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不同的部分。
即便是在这样的构成不同的轮胎中,只要采用第1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种形态、亦即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形态,就能够获得:可以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这样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例如,由于可以想象到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主要使用于载重负荷较小的乘用车,因此,不具备衬垫部件34(第1衬垫35、第2衬垫36)、橡胶片37、胎肩衬垫38。而且,胎圈外护胶22不用分成第1胎圈外护胶221和第2胎圈外护胶222而是成为一体的。胎体帘布23由聚酯或聚酰胺等绝缘性的有机纤维帘线等构成,利用橡胶而被进行了被覆。另外,胎圈包布31通过揉搓进了纤维的橡胶、或模量较高的橡胶构成。而且,垫带橡胶32配置在帘布折返部25以及胎圈包布3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胎面部12具备:作为设置在带束层26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加强层的胎冠帘布27。胎冠帘布27利用橡胶对聚酰胺纤维等绝缘性的有机纤维层进行被覆而构成。通过设置胎冠帘布27,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行驶时的路噪的降低。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具有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不同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进一步具体而言,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与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之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成部件之中的至少内衬29、胎面胶28、胎侧胶30、以及胎圈外护胶22是:具有通过将长条的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
图19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以及RFID标签40的配置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简化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RFID标签40配置在+30°的位置B,来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配置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给轮胎整体的均匀性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内衬29的衔接部、胎侧胶30的衔接部、胎面胶28的衔接部是以120°间隔均等地配置。具体而言,将内衬29的衔接部的位置设定为0°的位置A时,胎侧胶30的衔接部配置在+120°的位置E,胎面胶28的衔接部配置在+240°的位置I。据此,整体的均匀性呈现极其良好。而且,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配置在+180°的位置G。
通过以上的构成,RFID标签40配置成:从作为与RFID标签40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起,至少离开3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开150°。据此,能够防止:植入RFID标签40所带来的均匀性的恶化。
如上所述,即便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中,也能够将RFID标签40配置在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具体而言为+30°的位置B,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提高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除了上述(1)~(18)之外,还能产生如下的效果。
(23)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包含胎圈外护胶22,来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2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在将RFID标签40配置在胎圈外护胶22的附近的情况下,RFID标签40配置成:离开胎圈外护胶22的衔接部,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2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2包含:将RFID标签40夹入的作为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胎圈外护胶22及作为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胎体帘布23,来作为作为具有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RFID标签40配置在:从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2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2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这样,使得RFID标签40离开:将RFID标签40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0~26,说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RFID标签40的天线为线圈状弹簧天线的情形下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40,作为天线,可以使用:通信性和柔软性较高的线圈状的弹簧天线421。根据所使用的频带等而将弹簧天线421设定成最优化的天线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构成保护部件43的2个被覆橡胶片431、432来夹入RFID标签40之前,先在弹簧天线421内配置橡胶。进一步优选为,以尽可能不残留有空气的方式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使用图20~26,来说明该工序、以及采用该工序的理由。
首先,作为参考例,使用图20~图22,来说明:没有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橡胶的情况下的RFID标签40周边的状态。图20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来夹入RFID标签40之前的弹簧天线421、被覆橡胶片431、432的截面的图。图21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来夹入RFID标签40之后的弹簧天线421、被覆橡胶片431、432的截面的图。
如图21所示,在该参考例中,由于没有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橡胶,因此,在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进行夹入之后,有时空气45会以某种程度残留于弹簧天线421内。这样,一旦残留有空气,则被覆橡胶片431、432与弹簧天线421的一体性不够充分,在轮胎发生变形之时,有可能弹簧天线421不会追随橡胶的活动而导致具有弹簧天线421的RFID标签40出现破损。
另外,这里,作为被覆橡胶片431、432,使用了硫化前的生胶。据此,如图21所示,通过从两侧挤压被覆橡胶片431、432,被覆橡胶片431、432会以某种程度陷入弹簧天线内。然而,为了使被覆橡胶片431、432陷入,直到弹簧天线内完全填满,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工夫。
而且,即便假设花费了时间而使橡胶片陷入且直到弹簧天线内填满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部、与被覆橡胶片431、43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会变得非常短。另外,使该距离L呈现稳定不变是比较困难的,有可能在局部会产生出较薄的部分。据此,由被覆橡胶片431、432实施的RFID标签40的保护就会变得不够充分,在硫化时,被覆橡胶片431、432有可能出现破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26所示,在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来夹入RFID标签40之前,在弹簧天线421内配置橡胶。进一步优选为,以尽可能不残留有空气的方式在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另外,图23~26中右侧所示的图是表示弹簧天线421及其周围的横截面图。
图23是表示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橡胶46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4是表示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橡胶46之后的状态的图。
橡胶46是以其外径与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面的外径大致相同的方式被埋入的。而且,优选为,在橡胶46从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面突出出来的情况下,能够将突出出来的部分擦除掉。即,优选为,橡胶46的外周面成形为:与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面大致同一面。
另外,也可以在将橡胶46填充于弹簧天线421内的同时,利用橡胶46而将弹簧天线421的外周进行薄薄包裹。另一方面,一旦利用橡胶46而将弹簧天线421进行较厚包裹,则会有损于弹簧天线421的柔软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将RFID标签40夹入之后的被覆橡胶片431、432而形成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就会变大,故而并非优选。
另外,也可以以外径与弹簧天线421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方式将橡胶46进行埋入。橡胶46的外周部最好位于:弹簧天线421的内周面~外周面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弹簧天线421内配置橡胶的工序中,由于不是在RFID芯片41的周边堆积橡胶而是只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橡胶,因此,在此后的工序中,即便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将RFID标签40夹入,也能够使得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夹入的RFID标签40构成为紧凑型。
在此,为了确保弹簧天线421的柔软性,作为橡胶46,可以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橡胶。不过,考虑到作业性等,作为橡胶46,优选使用:模量比被覆橡胶片431、432的模量还要高的橡胶。
另外,作为配置于弹簧天线421内的橡胶46,优选使用未硫化的橡胶。通过使橡胶46、被覆橡胶片431、432为未硫化的橡胶,并同时进行硫化,能够提高橡胶46、被覆橡胶片431、432、弹簧天线421的一体性。另外,橡胶46、被覆橡胶片431、432进一步优选为:同种类的橡胶。
另外,如果重视弹簧天线421的柔软性,则作为橡胶46,也可以使用模量比被覆橡胶片431、432的模量还要低的橡胶。另外,也可以使用大致同一模量的橡胶、或相同材质的橡胶。
另外,作为配置于弹簧天线421内的橡胶46,也可以使用硫化后的橡胶。另外,还可以使用橡胶系接合剂、橡胶系填充剂等。考虑到:在能够确保柔软性的同时,弹簧天线421内尽可能不残留有空气,可以采用各种橡胶系材料。
作为橡胶46的配置作业,虽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但是,例如,可以使用注射器而将橡胶注入到弹簧天线421内。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注射器来填充所设定的适当量的橡胶46。另外,也可以在填充大量橡胶46之后,擦除掉从弹簧天线421的外周突出出来的部分。
图25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来对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有橡胶46的RFID标签40进行夹入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6是表示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进行夹入之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了橡胶46,因此,在被覆橡胶片431、432之间没有空气滞留。据此,可以不必担心空气滞留的问题,所以,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而对RFID标签40进行夹入的工序也就变得简单。
另外,通过在弹簧天线421内配置橡胶46,弹簧天线421、橡胶46、被覆橡胶片431、432的一体性得以提高,在轮胎发生变形之时,弹簧天线421就会追随橡胶的活动。据此,具有弹簧天线421的RFID标签40的耐久性也能够得以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部与被覆橡胶片431、43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是稳定的。即,作为该距离L,大致能够确保:接近被覆橡胶片431、432的厚度的距离。据此,RFID标签40通过被覆橡胶片431、432而被充分地保护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而被夹入的RFID标签40配置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之后,生胎被硫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有橡胶46的RFID标签40在由被覆橡胶片431、432被覆的基础之上,被配置成:夹在胎圈外护胶22与橡胶片37之间。
然而,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有橡胶46的RFID标签40也可以没有由被覆橡胶片431、432被覆,而配置在轮胎构成部件之间。
这样,通过将无被覆的RFID标签40配置在直接轮胎构成部件之间,能够降低将RFID标签40夹入的部分的橡胶部件的厚度的变动,从而轮胎的均匀性得以提高。另外,由于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有橡胶46,因此,周围的轮胎构成部件不会过度地陷入于弹簧天线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除了上述(1)~(24)之外,还能产生如下的效果。
(25)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下述的工序,即:作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具有弹簧天线421,在进行将RFID标签40粘贴于胎圈外护胶22或者橡胶片37的工序之前,先将橡胶46配置于弹簧天线421内的工序。
据此,由于在进行将RFID标签40的弹簧天线421夹入在轮胎构成部件之间的工序之时,可以不必担心空气滞留的问题,因此,组装性呈现良好。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将橡胶46配置在作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的弹簧天线421内的工序、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而将具有已配置有橡胶46的弹簧天线421的RFID标签40进行夹入的工序、将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而被夹入的RFID标签40配设在轮胎构成部件之间的配设工序。
据此,弹簧天线421内不会残留有空气45。另外,可以不必担心空气滞留的问题,这样,利用被覆橡胶片431、432而对RFID标签40进行夹入的工序也就变得简单。
另外,由于弹簧天线421的外周部与被覆橡胶片431、432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是稳定的,因此,RFID标签40通过被覆橡胶片431、432而被充分地保护起来。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将橡胶46配置在作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的弹簧天线421内的工序、以将无被覆的RFID标签40夹入于轮胎构成部件之间的方式将橡胶片37粘贴于胎圈外护胶22的工序。
这样,通过将无被覆的电子元器件直接夹入在轮胎构成部件之间,能够降低将RFID标签40进行夹入的部分的橡胶部件的厚度的变动,从而轮胎的均匀性得以提高。另外,由于预先在弹簧天线421内填充有橡胶46,因此,周围的轮胎构成部件不会过度地陷入于弹簧天线内。
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构成。
(1)本发明的轮胎(例如,轮胎1、2)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例如,RFID标签40),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例如,内衬29)、以及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位置,当将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的情况下的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旋转位置设定为0°时,所述规定的范围为:比±90°还小的范围。
(2)在(1)的轮胎中,所述规定的范围也可以为±60°的范围。
(3)在(1)的轮胎中,所述规定的范围也可以为±45°的范围。
(4)在(1)~(3)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胎圈外护胶(例如,第2胎圈外护胶222、胎圈外护胶22),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所述胎圈外护胶的附近,所述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配置在:从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5)在(1)~(3)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可以包含胎面胶(例如,胎面胶28),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所述胎面胶的附近,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6)在(1)~(3)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可以包含:与所述电子元器件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7)在(1)~(3)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8)在(7)的轮胎中,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也可以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9)在(1)~(8)的轮胎中,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通过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构成,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是:使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合地接合而成的重合衔接部(例如,重合衔接部J2)、或者使部件的一端侧的斜面与另一端侧的斜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斜面对接衔接部(例如,斜面对接衔接部J1),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隔开30°以上的间隔,所述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配置成:从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10)在(1)~(9)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内衬、胎侧胶(例如,胎侧胶30)、以及胎面胶,所述内衬的衔接部、所述胎侧胶的衔接部、以及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隔开90°以上的间隔,所述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配置成:从所述胎侧胶的衔接部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衔接部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11)在(1)~(10)的轮胎中,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而成的金属纤维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配置在:从所述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12)在(11)的轮胎中,所述金属纤维部件也可以胎体帘布。
(13)本发明的轮胎具备:电子元器件、以及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圆环状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及圆环状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可以适用于乘用车、轻型卡车、卡车、巴士等的各种轮胎,但特别适合于用作卡车、巴士等的轮胎。
另外,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2…轮胎;11…胎圈部;12…胎面部;13…胎侧部;21…胎圈芯;22…胎圈外护胶;221…第1胎圈外护胶;222…第2胎圈外护胶;222C…衔接部;222E1…一端侧;222E2…另一端侧;23…胎体帘布;24…帘布主体;25…帘布折返部;25A…折返端;26…钢丝带束层;28…胎面胶;29…内衬;30…胎侧胶;31…钢丝胎圈包布;34…衬垫部件;35…第1衬垫;36…第2衬垫;37…橡胶片;37C…衔接部;37E1…一端侧;37E2…另一端侧;40…RFID标签(电子元器件);41…RFID芯片;42…天线;421…弹簧天线;43…保护部件(被覆橡胶);431、432…被覆橡胶片;46…橡胶。

Claims (23)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
该轮胎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括:对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以及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8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6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45°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离开15°以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一部分围绕轮胎旋转轴而配置在所述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胎圈外护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胎面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与所述电子元器件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与所述电子元器件接触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第2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通过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构成,
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是:使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合地接合而成的重合衔接部、或者使部件的一端侧的斜面与另一端侧的斜面对接地接合而成的斜面对接衔接部,
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隔开30°以上的间隔,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成:从多个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所述特定结构的衔接部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内衬、胎侧胶以及胎面胶,
所述内衬的衔接部、所述胎侧胶的衔接部以及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配置成: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隔开90°以上的间隔,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成:从所述胎侧胶的衔接部与所述胎面胶的衔接部之中的最近的衔接部起,以轮胎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含:将橡胶被覆于金属纤维而成的金属纤维部件,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金属纤维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30°以上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纤维部件是胎体帘布。
18.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
该轮胎具备:电子元器件、以及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夹入的圆环状的第1轮胎构成部件及圆环状的第2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第1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O)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且是配置在:从所述第2轮胎构成部件的衔接部的位置起,以轮胎(1)的旋转轴为旋转基准而离开120°以上的位置。
19.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下述轮胎的制造方法,该轮胎具备:具有通过将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进行衔接而形成的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
具有所述衔接部的多个圆环状的轮胎构成部件包括:对轮胎内腔面进行覆盖的内衬、以及与所述内衬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轮胎构成部件,
所述轮胎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比90°还小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工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配置的工序是: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8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工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配置的工序是: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处于6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配置的工序是: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而处于45°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的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配置的工序是:将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以所述内衬的衔接部的位置为基准而围绕轮胎旋转轴离开15°以上的位置的工序。
CN202080059484.0A 2019-08-23 2020-08-20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2695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247 2019-08-23
JP2019153247A JP6756021B1 (ja) 2019-08-23 2019-08-23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CT/JP2020/031528 WO2021039604A1 (ja) 2019-08-23 2020-08-20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9570A true CN114269570A (zh) 2022-04-01

Family

ID=7243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484.0A Pending CN114269570A (zh) 2019-08-23 2020-08-20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1269A1 (zh)
EP (2) EP4019292B1 (zh)
JP (1) JP6756021B1 (zh)
CN (1) CN114269570A (zh)
WO (1) WO2021039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3617B1 (ja) * 2022-06-24 2023-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7323023B1 (ja) * 2022-08-03 2023-08-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7563A (en) * 1977-04-07 1980-10-14 Uniroyal Gmbh Bead construction for a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4700764A (en) * 1985-02-05 1987-10-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US4842033A (en) * 1987-11-16 1989-06-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gum strips encasing a carcass turnup
JPH0999710A (ja) * 1995-10-05 1997-04-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9156325A (ja) * 1995-12-08 1997-06-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30261A (ja) * 2006-02-27 2007-09-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被覆rfid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埋設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75648A (zh) * 2005-05-18 2008-05-07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
CN101279574A (zh) * 2007-04-03 2008-10-08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电子构件的轮胎,以及制造这种轮胎的方法
JP2008296552A (ja) * 2007-06-04 2008-12-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20110077670A (ko) * 2009-12-30 2011-07-07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비드 내구성을 강화한 중하중용 타이어
CN10252913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3317973A (zh) * 2013-07-09 2013-09-25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胎圈结构改进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02618A (zh) * 2013-02-22 2014-08-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794721A (zh) * 2014-08-08 2017-05-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2018135019A (ja) * 2017-02-22 2018-08-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9580B4 (de) * 2002-03-05 2014-01-30 Goodyear Dunlop Tires Germany Gmbh Fahrzeugreifen mit integriertem Transponder
JP4052290B2 (ja) * 2003-08-29 2008-02-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無線icタグ接合方法、無線icタグ付き物品、及び車両
FR2867721A1 (fr) * 2004-03-18 2005-09-23 Michelin Soc Tech Poche de maintien de detecteur electronique
JP2006315659A (ja) * 2005-04-14 2006-11-2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温度管理方法
JP2008295552A (ja) * 2007-05-29 2008-12-11 Aruze Corp 遊技機
JP5290045B2 (ja) * 2009-05-13 2013-09-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ライナージョイントの検出方法と検出装置及び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FR2962374B1 (fr) * 2010-07-08 2012-09-07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ranspondeur a radiofrequence
JP2016007749A (ja) * 2014-06-24 2016-01-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063094B2 (ja) * 2018-05-01 2022-05-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製造情報の解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7563A (en) * 1977-04-07 1980-10-14 Uniroyal Gmbh Bead construction for a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4700764A (en) * 1985-02-05 1987-10-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US4842033A (en) * 1987-11-16 1989-06-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gum strips encasing a carcass turnup
JPH0999710A (ja) * 1995-10-05 1997-04-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9156325A (ja) * 1995-12-08 1997-06-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75648A (zh) * 2005-05-18 2008-05-07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
JP2007230261A (ja) * 2006-02-27 2007-09-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被覆rfid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埋設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279574A (zh) * 2007-04-03 2008-10-08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电子构件的轮胎,以及制造这种轮胎的方法
JP2008296552A (ja) * 2007-06-04 2008-12-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20110077670A (ko) * 2009-12-30 2011-07-07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비드 내구성을 강화한 중하중용 타이어
CN10252913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4002618A (zh) * 2013-02-22 2014-08-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317973A (zh) * 2013-07-09 2013-09-25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胎圈结构改进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94721A (zh) * 2014-08-08 2017-05-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2018135019A (ja) * 2017-02-22 2018-08-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19292B1 (en) 2023-11-08
EP4201658A1 (en) 2023-06-28
EP4019292A4 (en) 2022-08-17
JP2021030894A (ja) 2021-03-01
EP4019292A1 (en) 2022-06-29
WO2021039604A1 (ja) 2021-03-04
US20220281269A1 (en) 2022-09-08
JP6756021B1 (ja) 202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1962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978906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US20220242174A1 (en) Tire
US11440355B2 (en) Tire
EP3677453B1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1216494B (zh) 轮胎
US11325331B2 (en)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149152B2 (ja) タイヤ
US20200108672A1 (en)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338624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400769B2 (en) Tire
CN112109503A (zh) 轮胎
US20200338933A1 (en) Tire
CN114269570A (zh) 轮胎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11907267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11845214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US11440356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