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3045A - 层压板 - Google Patents

层压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3045A
CN114263045A CN202111086970.4A CN202111086970A CN114263045A CN 114263045 A CN114263045 A CN 114263045A CN 202111086970 A CN202111086970 A CN 202111086970A CN 114263045 A CN114263045 A CN 114263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e fabric
laminate
resin
fab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69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进
小山将平
上村知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 Automotive Interior Technolog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 Automotive Interior Technolog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 Automotive Interior Technolog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 Automotive Interio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63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3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课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良好的弹性、优异的透气性和阻燃性、且不易从开口处露出绒毛的层压板。【解决方案】层压板(1)由基布层(11)和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层(12)组成,树脂组合物层(12)具有浸渍在基布层(11)中的浸渍部分(12a),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基布层(11)和树脂组合物层(12)的多个开口(20),相对于基布层(11)的质量100质量份,树脂组合物层(12)的质量为30~100质量份,基布层(11)在纵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都在100N/cm以上,并且恒定载荷延伸率在20%以上,层压板(1)的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层压板(1)。

Description

层压板
【技术领域】
此公开文件涉及层压板有关内容。更具体地来说,本公开文件涉及适合应用于合成皮革的层压板。
【技术背景】
合成皮革被广泛用作天然皮革的替代品或作为具有比天然皮革更好的物理特性的皮革材料。特别是作为汽车等车辆的座椅面料使用的合成皮革,为了获得天然皮革般的手感和质感,一般将其置于纤维基布(例如无纺布、织物、针织物等)上,已知具有主要由聚氨酯类树脂或聚氯乙烯类树脂组成的树脂层。
在用于上述合成皮革的层压板上,为了赋予透湿性和透气性的目的,可以对其进行穿孔加工(穿孔加工)(参照专利文献1~4)。例如,专利文献1 记载了纤维质量基础材料、上述纤维质量基础材料的表面的聚氨酯类树脂层、以及通过聚氨酯类树脂构成的粘合层附着在上述纤维质量基础材料的背面的织物,并公开了在聚氨酯类树脂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开口的复合表皮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开2017-165209号公告
【专利文献2】专开2016-129994号公告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022722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4/097999号
【发明概要】
【本发明想解决的问题】
当层压板被穿孔时,存在因基础材料磨损而产生的绒毛从孔(开口处) 中出来并损坏外观的问题。此外,当层压板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座椅表面时,从确保层压板的透气性的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发泡片层压在基础材料上并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缝合。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础材料和泡沫片之间的摩擦,绒毛更容易从开口处出来。再者,还存在基础材料的背面被摩擦,即使在基础材料的背面也容易磨损、起毛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的复合表皮材料那样,通过将织物等背衬材料经由粘合剂层贴附于基材的背面侧,能够抑制基材背面的起毛。然而,专利文献1的复合表皮材料不能抑制绒毛从开口露出。另外,专利文献1的层压板使用聚氨酯类树脂作为浸渍于织物中的树脂,因此存在阻燃性的问题。
专利文献4的层压板使用含有聚氨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含浸在织物中的基布层,抑制了基材表面的磨损,且绒毛难以从开口处露出。但是,专利文献4的层压板由于基材的拉伸不充分,贴合时容易产生褶皱,弹力差,因此只能用于特定的板形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弹性、优异的透气性和阻燃性、且不易从开口处露出绒毛的层压板。
【为解决课题的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实现上述目的,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定物性的基布层和浸渍在基布层中以具有特定浸渍量的聚氯乙烯类树脂。以树脂组合物层为主要成分的片材,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基布层和树脂组合物层的多个开口,具有特定的透气度。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弹性、优异的透气性和阻燃性、且不易从开口处露出绒毛的层压板。本公开文件涉及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的物体。
即,本发明的层压板由基布层和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层组成,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具有浸渍在上述基布层中的浸渍部分,
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基布层和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多个开口,
相对于上述基布层的质量100质量份,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质量为30~1 00质量份
上述基布层在纵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都在100N/cm以上,并且恒定载荷延伸率在20%以上
上述层压板的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提供上述这些条件的层压板。
上述浸渍部分暴露在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上,而不暴露在另一表面上。
在上述浸渍部分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从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浸渍到基布层的内部至基布层厚度的10~90%的深度。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具有从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向基布层的外侧突出的突起处。
在上述基布层的背面还含有透气性为100cc/cm2·s以上的背衬材料。
上述背衬材料通过粘剂层设置在上述基布层的背面。
上述开口处不穿透上述背衬材料。
上述基布层或树脂组合物层与及上述在两端面具有背衬材料的层压体的恒定载荷延伸率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为10%以上,且透气度为50cc/cm2·s 以上。
在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上还设置有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发泡树脂层。
上述发泡树脂层含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上述层压板在上述发泡树脂层与上述基布层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还设有含有聚氨酯类树脂的表皮层。
上述层压板用于合成皮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层压板,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弹性、优异的透气性和阻燃性、且不易从开口处露出绒毛的层压板,特别是适用于合成皮革用途的层压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压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图(正面剖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制作的层压板的截面照片。
【用于实施发明的形式】
[层压板]
本发明的层压板至少包括基布层和树脂组合物层。层压板可以包括基布层和树脂组合物层以外的其他层。其他层包括设置在基布层的一个表面上的发泡树脂层、设置在与发泡树脂层的基布层所在的一侧相反的表面上的表皮层、设置在上述与发泡树脂层所在的一侧相反的表面上的表面处理层和设置在基布层的背面上的背衬材料。
层压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基布层和树脂组合物层的多个开口处。当上述层压板包括发泡树脂层、表皮层和表面处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时,优选从上述多个开口处沿厚度方向贯穿这些层。另外,上述多个开口处,优选地不穿透背衬材料和用于将背衬材料固定到基布层的粘合剂。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具有浸渍部,且该层的至少一部分浸渍在基布层中。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主要成分”是指在层中以最大质量比含有的成分。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构成基布层的纤维被树脂组合物层束缚,不易开裂,抑制了从开口处露出的绒毛。浸渍部优选在基布层的一侧表面(特别是开口处的开口面侧的表面)露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布层表面上的纤维被树脂组合物束缚,因此进一步抑制了绒毛从开口处露出。另外,优选上述浸渍部不暴露于上述基布层的另一个面(特别是,与上述开口面侧相反的面)。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未浸渍树脂组合物层的区域,基布层的延伸率被充分保持,层压板的弹性提高。此外,层压板还具有透气性好、重量轻、质感好等优点。
在上述浸渍部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优选从上述基布层的上述一个表面 (特别是开口面侧的表面),浸渍至基布层内部10%~90%(最好是30%~70 %)的深度为宜。当渗浸渍到基布层内部10%以上的深度时,基布层表面附近的纤维被上述树脂组合物层束缚,进一步抑制了基布层表面起毛,且进一步抑制了绒毛的外露。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优选具有从上述基布层的上述一个表面(特别是开口面侧的表面)向上述基布层的外侧突出的突起处(非浸渍部)。具有这样的构成,当通过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突起处层叠上述发泡树脂层等其他层时,上述突起处起到粘合层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上述基布层和上述其他层之间的粘合性。此外,由此各层之间不易错位,不易产生摩擦,上述基布层不易磨损。且上述突起处的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不侵入上述基布层。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质量相对于上述基布层100质量份为30~100质量份,较好是50~90质量份,最好是50~80质量份。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质量为30质量份以上时,上述基布层被充分浸渍,与上述其他层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结果上述基布层发生磨损,并且可以抑制绒毛从开口处外露。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质量为100质量份以下时,能够充分维持上述基布层的伸长率,层压板的弹性提高。此外,还有可以减轻层压板的重量和改善质地的优点。
图1中出示了上述层压板的一个实施形式。如图1所示,层压板1包括基布层11、从基布层11的一个表面11a侧部分浸渍的树脂组合物层12、发泡树脂层13、表皮层14、位于层压板1的最外侧表面上的表面保护层15,并依次展示。基布层11和发泡树脂层13通过树脂组合物层12接合。此外,背衬材料17经由部分布置的粘合剂层16层压在基布层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层压片材1设置有从基布层11贯穿至表面保护层15的多个开口20。
树脂组合物层12由浸渍在基布层11中的浸渍部12a和从基布层11的表面11a向外突出的突起处(未浸渍部)12b构成。浸渍部12a从基布层11的表面(开口面20a侧的面)11a到基布层11的背面(与开口面20a相反的面) 浸渍至基布层11厚度的50%。即,树脂组合物层12暴露在基布层11的前表面11a上而不是暴露在基布层11的后表面11b上。突起处12b从基布层11 的表面11a突出。由于突起处12b起到粘接剂的作用,因此发泡树脂层13与基布层11的粘接性优异。
(基层布)
上述基布层具有100N/cm以上的抗拉强度和20%以上的纵横向恒定载荷延伸率。由于具有这样的物性,在上述基布层浸渍有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层压板在粘贴时不易产生褶皱,且弹性良好。上述拉伸强度和上述恒定载荷延伸率是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在未浸渍状态下的基布层的物性值。
上述拉伸强度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强度均为100N/cm以上,最好是120 N/cm以上。上述拉伸强度为100N/cm以上时,即使在进行穿孔加工的状态下也具有适当的强度。上述拉伸强度是通过以下拉伸试验测量和计算的值。
<拉伸试验>
在基布层上从经向和纬向分别收集宽度为50mm、长度为150mm的三个试验片。在室温20±2℃、湿度65±5%RH的条件下,用夹持工具夹住试件两端,使之无松弛,用拉力试验机用拉力夹住试件。以夹持宽度50mm、夹持间隔100mm、200mm/min的夹持工具移动速度拉动试件,使试件断裂。然后,测量直至试件断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大载荷(N/cm),并获得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上述恒定载荷延伸率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为20%以上,最好是30%以上。上述恒定载荷延伸率为20%以上时,即使在进行穿孔加工的状态下,恒定载荷延伸率也能充分延长,拉伸时不易产生褶皱,且弹性良好。恒定载荷延伸率是通过以下恒定载荷延伸率试验测定和计算的值。
<恒定载荷延伸率试验>
在基布层上从经向和纬向分别收集宽度为50mm、长度为150mm的三个试验片。其次,将两条标记线连接到测试件的中心部分,使得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此作为150mm的夹持间隔,将其连接到测试设备并轻轻施加78.4N(8kgf)的负荷。在负重的情况下保持10分钟,然后确定标记线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恒定载荷延伸率,并获得三个试件的平均值。
恒定载荷延伸率(%)=A-100
A:负重10分钟后标记线之间的距离(mm)
上述基布层包括列举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纤维织物和天然皮革等纤维质基材。构成纤维织物的纤维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括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棉、麻等天然纤维;人造丝、丝芙、醋酸等再生纤维;半合成纤维等。上述纤维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类型的纤维。其中,从强度和加工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合成纤维的针织物,特别是聚酯纤维的针织物。上述基布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
上述基布层的单位刻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00~400g/m2,最好是150~ 300g/m2。单位刻度为100g/m2或更高时,作为汽车内饰材料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上述刻度为300g/m2以下时,可以减少层压板的重量。
<树脂组合物层>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即,上述树脂组合物以最大质量比含有聚氯乙烯类树脂。由此,在浸渍部中构成上述基布层的纤维被树脂组合物层束缚,不易开裂,抑制了从开口处露出的绒毛。另外,还可以提高层压板的阻燃性,抑制成本从而达到优异的经济性。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优选含有聚氯乙烯类树脂作为粘合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上述基布层上叠加上述其他层时,上述基布层与上述其他层之间的粘合性提高。此外,其结果是,各层不易错位,不易产生摩擦,上述基布层不易磨损。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是以氯乙烯或偏二氯乙烯为必要单量体(单体)成分的聚合物。即,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是分子内(1分子内)至少含有源自氯乙烯或偏二氯乙烯的结构单位的聚合物。
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包括氯乙烯的聚合物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的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或偏二氯乙烯和另一种单体的共聚合物、氯化聚氯乙烯和氯化聚烯烃。上述氯化聚烯烃包括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
上述共聚合物包括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苯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异丁烯共聚合物、氯乙烯-氨基甲酸酯共聚合物、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物、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合物、氯乙烯-氯化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合物、氯乙烯-(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合物等氯乙烯-乙烯酯共聚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物、氯乙烯-乙烯基醚共聚合物、氯乙烯-无水苯乙烯-马来酸酯三元共聚合物、氯乙烯- 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合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三元共聚合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合物。上述共聚合物包括嵌段共聚合物、随机共聚合物、接枝共聚合物等。
在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中,优选聚氯乙烯(氯乙烯聚合物)。
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可通过已知或常规聚合获得。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乳化聚合、悬浮聚合、块状聚合、溶液聚合等。其中,优选通过乳化聚合或悬浮聚合获得的聚氯乙烯类树脂。
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以JIS K6721为基准)没有特别限制,优选800~4000,较好是1100~3500,最好是1300~2800。当上述平均聚合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进一步抑制了绒毛从开口处的外露。
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氯乙烯类树脂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总量100质量%,优选70质量%以上,最好是90质量%以上。上述含有比例为70质量%以上时,层压板的阻燃性更加优异。上述含有比例也可以是100质量%。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优选还含有增塑剂的。由此,层压板的可加工性变得更加优异。
上述增塑剂,可以使用用于聚氯乙烯类树脂中使用的通用增塑剂。上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和C 9-11混合邻苯二甲酸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丁酯、间苯二甲酸酯;脂肪族羧酸酯、己二酸二异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偏苯三酸三正丁酯(TBTM)、偏苯三酸酯(2-甲苯基己基)(TOTM)等偏苯三酸酯;二甘醇二苯甲酸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聚丙二醇二苯甲酸酯、聚乙二苯甲酸酯等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甲硅烷酯等磷酸酯类;氯化石蜡、氯化脂肪酸酯等含卤素化合物;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籽油、环氧化红花油、环氧化蓖麻油和其他环氧基团脂肪酸;聚酯类。增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氯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优选50~120质量份,最好是60~100质量份。当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上时,层压板的加工性变得更好。当含量为90质量份以下时,可以减缓树脂组合物层的老化速度。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上述其他成分包括聚氯乙烯类树脂以外的树脂、加工助剂、增强剂、阻燃剂、着色剂(染料、颜料等)、消泡剂、流平剂、交联剂和硅烷偶联剂。赋予剂、增粘剂、蜡、热稳定剂及其他稳定剂、耐光剂、紫外线吸收剂、耐候性赋予剂、荧光增白剂、导电性赋予剂、抗静电剂、透湿性改良剂、防水剂、防油剂、发泡剂、结晶含水化合物、吸水剂、吸湿剂、除臭剂、泡沫稳定剂、防雾剂、杀菌剂、防腐剂、防藻剂、颜料分散剂,惰性气体、增滑剂、润滑剂、防粘剂、抗氧化剂、中和剂、天然油、合成油、增稠剂等。上述其他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发泡树脂层>
上述发泡树脂层优选含有聚氯乙烯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即,上述发泡树脂层以最大质量比含有聚氯乙烯类树脂。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和上述发泡树脂层的主要成分都是聚氯乙烯类树脂,所以通过树脂组合物层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部分和发泡树脂层之间的粘合性,抑制了层间错位,提升了耐磨性和抗弯曲性(特别是低温耐弯曲性)。另外,通过抑制层间错位,能够进一步抑制上述基层部表面的绒毛的产生。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发泡树脂层中的聚氯乙烯类树脂包括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中所含的聚氯乙烯类树脂例示和说明。作为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优选聚氯乙烯。
上述聚氯乙烯类树脂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5μm,最好是 0.2~4μm。上述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时,压延加工时的生产率良好。上述平均粒径为5μm以下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粒子在氯乙烯组合物中的分散性良好。上述平均粒径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量的值。
上述发泡树脂层优选还含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此,可以获得轻量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的层压板。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硬质相(hard segment)和软质相(s oftsegment)组成。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通常通过使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增链剂和其他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反应而获得。
上述多异氰酸酯是分子中具有两个或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化合物。多异氰酸酯包括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和芳香族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此外,还包括上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二聚物或三聚物、反应产物或聚合物(例如,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聚物或三聚物、三羟甲基丙烷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聚醚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异氰酸酯等) 等。上述多异氰酸酯,可以仅使用一种,或者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长链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烯烃多元醇、聚丙烯酸多元醇等。长链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通常为500以上,优选500~10000,更好是600~6000,最好是800~4000。上述长链多元醇,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增链剂,可以使用通常用于制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增链剂,例如,低分子量多元醇和多胺。增链剂的分子量通常要小于500,最好是小于3 00。上述增链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肖氏A硬度优选50~80,最好是55~75。肖氏A硬度在上述范围内时,与聚氯乙烯类树脂的相容性变好。由此,上述肖氏A硬度为50以上时,作为发泡树脂层的前驱体的树脂组合物的加工性和切断性优异,造粒变得容易。另外,上述肖氏A硬度为80以下时,层压板的柔软性和耐弯曲性(特别是低温耐弯曲性)变得更好。此外,与聚氯乙烯类树脂的相容性提高,通过压延法得到作为上述发泡树脂层的前驱体的未发泡树脂板材时的板材加工性优异。
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熔点优选140~200℃,最好是150~180℃。上述熔点为140℃以上时,发泡树脂层形成良好,可维持作为汽车内饰材料使用时的耐热性。上述熔点为200℃以下时,与聚氯乙烯类树脂的相容性好,压延加工性良好。
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含量相对于聚氯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优选1~50质量份,更好是5~45质量份,最好是8~35质量份。上述含量为1 质量份以上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含量变得更加充足,并且耐磨性和耐弯曲性(特别是低温耐弯曲性)变得更好。上述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能够充分确保聚氯乙烯类树脂的含量,能够进一步发挥聚氯乙烯类树脂的性能。另外,通过压延法的非发泡树脂片的加工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树脂层优选含有增塑剂的。使用含有增塑剂,上述发泡树脂层和上述层压板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耐弯曲性(特别是低温耐弯曲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树脂层中的增塑剂包括作为可包含在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中的增塑剂例示和说明。上述增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氯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优选50~90质量份,最好是60~90质量份。上述含量为大于50质量份时,层压板的质地变得更好。上述含量小于90质量份时,可抑制增塑剂渗出至发泡树脂层的表面,并可保持与相邻层的高粘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耐磨性。此外,可以更好地发挥聚氯乙烯类树脂的性能。
上述泡树脂层优选含有填充剂的。通过含有填充剂,能够提高发泡树脂层的刚性和耐久性。
上述填充剂没有特别限制,包括碳酸钙、磷酸钙、亚磷酸钙、硫酸钙、亚硫酸钙、硼酸钙、硅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硫酸钡、氢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锑、二氧化硅、硼酸锌、锡酸锌、羟基锡酸锌、妙斑、滑石、高岭土、粘土、石棉、合成沸石、合成水滑石等无机填充剂。上述填充剂,可以仅使用一种,或者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聚氯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优选1~100质量份,最好是5~30质量份。上述含量大于1质量份时,发泡树脂层更可能形成闭孔结构。并且,提高了发泡树脂层的刚性和耐久性。上述含量小于100 质量份时,可以在不影响耐弯曲性和耐磨耗性的情况下包含该含量。
上述发泡树脂层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上述其他成分可以是包含在已知或常用泡沫中的成分。上述其他成分包括作为可包含在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中的例示和说明。上述其他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表面密度优选0.3~0.7g/cm3,最好是0.4~0.5g/cm3。上述表面密度为0.3g/cm3以上时,层压板的耐磨性变得更好。上述表面密度为 0.7g/cm3以下时,由于重量变轻,可以确保足够的厚度,柔软性变得更好。此外,即使上述表面密度低于0.7g/cm3,上述发泡树脂层也可以保持由于聚氯乙烯类树脂的混合而产生的强度。另外,通过将上述表面密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层压板得质地将变得更好。上述表面密度的计算方法是将发泡树脂层切割成30cm见方的大小,将厚度设为n=5的平均值,计算切割出的发泡树脂层的体积,并计算其质量和体积发泡树脂层。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平均气泡孔直径优选50~250μm,更好是55~160μm,最好是60~100μm。上述平均气泡孔直径为50μm以上时,柔软性变得更好。上述平均气泡孔直径小于250μm时,耐磨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最大气泡孔直径优选0~400μm,更好是90~250μm,最好是100~200μm。上述最大气泡孔直径为80μm以上时,柔软性变得更好。上述最大气泡孔直径小于400μm时,耐磨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度优选2.0~4.0倍,最好是2.5~3.0倍。上述发泡度为2.0倍以上时,层压板的质感变得更好。上述发泡度为4.0倍以下时,层压板的耐磨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度得出方法如下。用扫描仪将发泡树脂层厚度方向截面的电子显微照片(50x)读入电脑,将发泡部分涂成白色,然后将发泡部分和非发泡部分的颜色二值化到白色和黑色。点部分是通过积分总计将白点部分合计。然后,通过使用下面的公式获得发泡度。
发泡度=(发泡部分面积+非发泡部分面积)/非发泡部分面积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气泡结构可以是闭孔结构、半独立半开孔结构和开孔结构中的任一种,但优选具有闭孔结构的。当它具有闭孔结构时,耐磨性和耐弯曲性(特别是低温耐弯曲性)变得更好。
上述发泡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200~650μm,更好是250~ 600μm,最好是300~500μm。上述厚度大于200μm时,耐磨性变得更好。上述厚度小于650μm时,重量进一步减小。
(表皮层)
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性的观点来看,上述表皮层优选为非发泡树脂层。上述表皮层,最好选择包含聚氨酯类树脂的。含有聚氨酯类树脂的表皮层,在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情况下与上述发泡树脂层具有更好的粘合性。由此,抑制了表皮层和发泡树脂层之间的层间错位,提升了耐磨性。此外,层压板的质地变得更好。上述表皮层(非发泡树脂层)可以是单层或多层。
上述聚氨酯类树脂通常通过使用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增链剂和其他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反应而获得。上述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和增链剂包括分别作为可包含在发泡树脂层中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构成组分示例和说明。上述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和增链剂,可以仅使用一种,或者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长链多元醇,特别优选聚碳酸酯多元醇。即,可以包含在表皮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优选为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通过使用聚碳酸酯基聚氨酯类树脂,进一步提高了层压板的耐磨性。
上述表皮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优选水性聚氨酯类树脂。即,聚氨酯类树脂优选水性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耐磨损性变得更加优异,而且对来自皮脂成分的油酸的耐性(耐油酸性)也更加优异。此外,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因此也有助于减轻环境负荷。
上述表皮中的聚氨酯类树脂(特别是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以上述表皮层总量100质量%为基准,优选30质量%以上,最好是50质量%以上。上述含有比例大于30质量%时,与发泡树脂层的密合性变高,层压板的耐磨耗性变的更好。
上述表皮层可以包含除聚氨酯类树脂之外的其他组分。上述其他成分包括作为可包含在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中的其他成分例示和说明。上述其他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表皮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0~100μm,最好是20~40μm。上述厚度为10μm以上时,层压板的耐磨耗性进一步提高。上述厚度小于10 0μm,层压板的重量进一步减小。
(表面保护层)
上述表面保护层是上述层压板的最外层,是保护表皮层、发泡树脂层、树脂组合物层、基布层等内部免受摩擦等影响的层,进一步提高了层压板的耐磨性。
上述表面保护层优选含有聚氨酯类树脂的。当含有聚氨酯类树脂时,含有聚氨酯类树脂的表面保护层与表皮层的粘合性更好。结果,表面保护层和表皮层之间不太可能出现间隙,并且耐磨性变得非常好。此外,层压板的质地也会变得更好。
上述聚氨酯类树脂通常通过使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增链剂和如果需要的另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反应而获得。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和增链剂包括分别作为可包含在发泡树脂层中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构成组分示例和描述的那些。作为多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和增链剂,可以仅使用一种,或者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长链多元醇,特别优选聚碳酸酯多元醇。即,可以包含在表皮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优选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通过使用聚碳酸酯基聚氨酯类树脂,进一步提高了层压板的耐磨性。
上述表面层表皮中的聚氨酯类树脂优选为水性聚氨酯类树脂。即,聚氨酯类树脂优选水性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含有水性聚氨酯类树脂的上述表皮层的密合性变好,耐磨损性变得更加优异,而且耐油酸性也更加优异。此外,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因此也有助于减轻环境负荷。
上述表面保护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特别是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 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以上述表面保护层总量100质量%为基准,优选6 0质量%以上,最好是90质量%以上。上述含有比例为60质量%以上时,层压板的耐磨耗性变得良好。上述含有比例也可以是100质量%。
当上述表面保护层含有聚氨酯类树脂时,优选上述表面保护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特别是水性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通过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进行交联。碳二亚胺类交联剂包括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四甲基亚二甲苯基碳二亚胺和聚氨酯变性碳二亚胺。作为上述碳二亚胺类交联剂,优选水性碳二亚胺类交联剂。作为碳二亚胺类交联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表面保护层,最好是用水性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进行交联的水性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类树脂。由于上述表面处理层成为具有高耐油酸性的交联膜,除了耐磨性之外,耐油酸性也变得优异,因此该层压板在与人体接触而粘附到汗液、皮脂、保湿乳液等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耐磨性。
上述表面保护层中源自碳二亚胺类交联剂的结构部分的含量(即,形成表面保护层时要掺入的碳二亚胺类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以聚氨酯类树脂100质量份为基准,优选0.5~10.0质量份,最好是2.0~5.0质量份。
上述表面保护层优选含有硅类化合物的。硅化合物的加入提高了表面的光滑度,进一步提高了层压板的耐磨性。作为硅化合物,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硅化合物,优选硅氧烷结合量为2000以下的硅化合物。硅类化合物包括硅油、改性硅油和有机硅树脂。
上述硅油(纯硅油)包括二甲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
上述改性硅油包括聚醚改性硅油(聚醚改性二甲基硅油等)、烷基改性硅油(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芳烷基改性硅油(芳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高级脂肪酸酯改性硅油(高级脂肪酸酯改性二甲基硅油等)和氟烷基改性硅油(氟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
上述有机硅树脂包括直链有机硅树脂和改性有机硅树脂。直链有机硅树脂包括甲基有机硅树脂和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改性有机硅树脂包括醇酸改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和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
当上述表面保护层含有聚氨酯类树脂时,上述表面保护层中硅化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以聚氨酯类树脂100质量份为基准,优选3.0~20.0质量份,最好是6.0~13.0质量份。
上述表面保护层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包括作为可包含在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中的其他成分中列示的。作为上述其他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表面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5~40μm,最好是10~20μ m。厚度为5μm以上时,层压板的耐磨耗性进一步提高。厚度为40μm以下时,层压板的耐弯曲性进一步提高。
(背衬材料)
上述背衬材料通过贴合在上述基布层的背面(开口面侧的相反侧的面) 而使用,能够抑制上述基布层背面的起毛。
上述背衬材料的透气度优选100cc/cm2·s以上,最好是150cc/cm2·s以上。上述透气度高于100cc/cm2·s时,具有多个开口的层压板可以保持高透气度。上述透气度是基于JIS L1096(2010)的8.26.1A法(弗雷泽法)测定的值。
上述背衬材料包括织物、编织物和无纺织物等纤维织物,以及天然皮革等纤维基材。其中,从延伸的自由度高的角度来看,优选编织物。构成上述纤维织物的纤维包括作为构成上述基布层中的纤维织物的纤维例示和说明。另外,作为上述纤维,从抑制树脂组合物层的渗色和着色的角度来看,优选染色纱。上述纤维可以仅使用一种类型的纤维,或者可以使用两种以上。背衬材料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
上述背衬材料最好通过粘合剂层粘合到上述基布层的背面。上述背衬材料最好通过粘合剂层在多个点处粘附到上述基布层的背面。由此,可以在确保层压板透气性的同时进行粘合。
用于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已知或常用的粘合剂。其中,上述粘合剂的优点是不使用溶剂,通过加热使其熔化即可行进,即使涂在整个表面上也容易局部显现粘合性。优选熔融型粘合剂,因为它具有通过热封工艺可以获得更大粘合力的优点。
上述粘合剂优选可固化粘合剂。即,上述粘合剂优选可固化的热熔型粘合剂。上述固化包括通过活化能射线照射的固化、通过热的固化(热固性)、通过湿气的固化(湿气固化)和双组分反应型固化(双组分反应固化)。在室温下进行固化时,不需要另外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加热等固化处理。活性能量射线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电子束。
以上,说明了上述图1中描述的层压板的实施例,但层压板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此外,层压板不具有突起处12b和表皮层14作为必要组件。例如,结构不具有突起处12b,结构不具有表皮层14,或没有突起处12b及表皮层1 4的也是可以的。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层压板可以具有除上述层之外的其他层。其他层包括用于提高发泡树脂层和表皮层之间的粘合性的底漆层。
(层压板)
上述层压板的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优选60cc/cm2·s以上,最好是9 0cc/cm2·s以上。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时,透气性优异,使用叠层座椅时闷热感小。上述透气度是基于JIS L1096(2010)的8.26.1A法(弗雷泽法) 测定的值。
在上述层压板中,上述基布层或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与在两端面具有基材的层叠体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恒定载荷延伸率优选10%以上,最好是15%。上述恒定载荷延伸率为10%以上时,层压板的恒定载荷延伸率容易增大。除了使用上述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外,与上述层压板的恒定载荷延伸率试验相同的方式测量和计算。上述层叠体是将背衬材料用作一个端面并且将上述基布层或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用作另一端面的层叠体。当树上述脂组合物层具有上述突起处时,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用作另一个端面,并且上述层叠体是将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和上述背衬材料作为两个端面的层压体。另一方面,当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不具有上述突起处时,基上述布层则用作另一个端面,并且上述层叠体是将上述基布层和上述背衬材料作为两个端面的层压体。
在上述层压板中,在两端面具有上述基布层或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和上述背衬材料的层叠体的透气度优选50cc/cm2·s以上,最好是60cc/cm2·s以上。当上述透气度高于50cc/cm2·s时,具有多个开口的层压板可以保持高透气度。透气度是基于JIS L1096(2010)的8.26.1A法(弗雷泽法)测定的值。
上述层压板的BLC值优选4.0~6.0,最好是4.5~5.7的。上述BLC值为 4.0以上时,层压板的质地不会太硬,上述BLC值为6.0以下时,层压板的质地不会太软,因此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获得适度的手感。上述BLC值是指以 500g的负荷推入时的应变测量值,可以使用触觉测量仪(商品名“GT303皮革柔软度测试仪”(由GOTECH TESTING MACHINRS INC.制造)来测量。
上述层压板可以用做合成皮革,最好用作车辆内饰合成皮革(特别是用于汽车内饰合成皮革),并且更优选用于车辆座椅合成皮革(特别是用于汽车座椅的合成皮革用途)。
作为上述层压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压板1,可以如下制造。首先,制造树脂组合物层12浸在基布层11的层叠体。作为用于形成树脂组合物层12的树脂组合物,添加聚氯乙烯类树脂,根据需要添加上述其他成分等添加剂,根据需要溶解、混合在溶剂中制作树脂组合物(I)。树脂组合物(I)中的聚氯乙烯类树脂等各种成分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层12中的含量在上述优选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调整。
其次,在基布层11上涂布形成树脂组合物层12的树脂组合物(I),使基布层11浸渍,然后使用烘箱等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树脂组合物(I)含有溶剂时,溶剂通过上述加热挥发。突起处12b可以通过在树脂组合物(I)涂布之后树脂组合物(I)完全浸渍到基布层11中之前进行加热以停止浸渍,或调整树脂组合物(I)的粘度而形成。此外,上述加热是在基布层11浸渍至所需深度后静置之后进行的。加热例如在100~150℃的温度下进行1~5分钟。
树脂组合物(I)可以通过已知或常用的方法涂布,其实例包括反向涂布法、辊涂法、模涂法、线棒涂布法和刮刀涂布法。另外,作为其他方法,可以举出将基布层11浸渍在树脂组合物(I)中的方法。
其次,在含浸有树脂组合物(I)的基布层11的含浸侧形成发泡树脂层13。发泡树脂层13可以如下形成。首先,将聚氯乙烯类树脂等树脂成分加热熔融混合,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增塑剂、填料、上述其他成分、发泡剂、发泡促进剂、泡孔调节剂等。加入并捏合该试剂,然后冷却以制备树脂组合物(II)(颗粒等)。树脂组合物(II)中的聚氯乙烯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各种成分的优选含量与上述发泡树脂层中的含量相同。
上述发泡剂包括超临界流体;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亚硝酸铵、硼氢化钠和叠氮化物等无机发泡剂;偶氮类发泡剂、亚硝基类发泡剂、酰肼类发泡剂、卡巴肼类发泡剂、三嗪类发泡剂等有机发泡剂;异丁烷、戊烷等热膨胀性化合物;上述热膨胀性化合物包括封装在由热塑性树脂如聚偏二氯乙烯、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制成的微胶囊中的热膨胀性微粒(热膨胀性微胶囊)。作为发泡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偶氮类发泡剂包括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异丁腈、重氮氨基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和偶氮二(六氢苄腈)。上述亚硝基类发泡剂包括N,N'-二甲基-N,N'-二硝基对苯二胺、N,N'-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等。上述酰肼基发泡剂包括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3,3'-二磺酰肼苯砜、甲苯二磺酰腙、硫代双(苯磺酰肼)、p,p'-氧双(苯磺酰肼)。上述卡巴肼类发泡剂包括对甲苯磺酰氨基脲和4,4'-氧基双(苯磺酰氨基脲)。上述三嗪类发泡剂包括三肼基三嗪和1,3-双(邻联苯基三嗪)。
上述发泡树脂层优选使用发泡剂制成,最好使用热膨胀性微胶囊制成的。当使用发泡剂时,与通过机械搅拌等发泡的方法相比,发泡树脂层中的气泡直径变得更均匀。此外,当使用热膨胀性微胶囊时,可以产生具有更细且更均匀的泡孔直径的发泡树脂层。
树脂组合物(II)中的发泡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要从发泡树脂层的用途来考虑进行适宜的选择。例如,以聚氨酯类树脂100质量份为基准,优秀0.1~10质量份达,最好是1~5质量份。
其次,由树脂组合物(II)形成发泡树脂层13。例如,将含有发泡剂的树脂组合物(II)熔融或溶解后,加工成片状,形成未发泡树脂片(非发泡树脂层),将所得未发泡树脂片作为树脂组合物使用(未发泡的树脂层)。附着在浸渍有树脂组合物(I)的基布层11的浸渍面,根据需要使用烘箱等加热装置加压的同时进行热处理,使发泡剂发泡并使溶剂挥发,形成发泡树脂层13。未发泡树脂片的成型方法可以通过已知或常用的方法进行,但从易于形成高粘度树脂组合物的片状化且易于制造宽的层压片的观点来看,日历方法是可取的。作为另一种方法,将树脂组合物(II)熔融或溶解后,涂布在脱模片等基材上形成涂膜(非发泡树脂层),将所得涂膜成型为树脂发泡剂可以通过将其粘附到浸渍有物体(I)的基布层11的浸渍侧,然后使用如烘箱等加热装置例使发泡剂发泡而形成。发泡树脂层13通过发泡剂发泡时的加热形成,树脂组合物层12(浸渍部12a和突起处12b)由浸渍在基布层11中的树脂组合物(I)形成。浸渍树脂组合物层12约束基布层11的纤维。另外,作为另一种方法,在使未发泡树脂层发泡制备发泡树脂层13后,将所得发泡树脂层13贴附于浸渍有树脂组合物(I)的基布层11的浸渍侧。
其次,在发泡树脂层13的表面形成表皮层14。将用于表皮层14的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发泡树脂层13的表面以形成涂膜,然后将该涂膜与异氰酸酯一起通过使用如烘箱等加热装置,并将用于形成聚氨酯树脂通过促进与多元醇的反应、溶剂挥发、交联剂的固化形成表皮层14。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已知或常用方法进行。
其次,在表皮层14的表面形成表面保护层15。将用于形成表面保护层1 5的树脂组合物涂布于表皮层14的表面以形成涂膜,然后将该涂膜与异氰酸酯一起通过使用如烘箱等加热装置,并将用于形成聚氨酯树脂通过促进与多元醇的反应、溶剂挥发、交联剂的固化等形成表面保护层15。上述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已知或常用方法进行。如上所述,可以制造依次包括基布层11、浸渍在基布层11中的树脂组合物层12、发泡树脂层13、表皮层14和表面保护层15的层叠体。
其次,对上述层叠体进行穿孔以形成开口处20。穿孔过程通过已知或常用方法进行以获得所需形状。
其次,将背衬材料17贴附到已经通过粘合层16穿孔的上述层叠体的基布层11的背面11b。首先,在基布层11的背面11b上形成粘合剂层16的粘合剂通过凹版涂抹技术等涂布,以分散在基布层11的背面11b上。之后,将背衬材料17的粘合面叠加在基布层11的背面11b上,然后将粘合剂加热熔化并加热固化,形成粘合层16,与背衬材料17粘合。
表面保护层15的表面可以进行压花处理获得纹理图案。如上所述,可以制造层压板1。
根据上述层压板,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弹性并且从开口处的不易露出绒毛的层压板,特别是合成皮革。因此,它具有极佳的外观,通过开口处可以看到基布层的织物而不受绒毛干扰。通过改变织物的颜色和图案,高度设计的穿孔层压板(特别是穿孔合成皮革)可以生产。另外,基布层与发泡树脂层等其他层的密合性优异,特别是发泡树脂层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时的密合性特别优异,因此进行了穿孔加工.即使在应用时,它也具有高附着力和优异的耐磨性。因此,该层压板可用于汽车座椅的座椅表面,该表面特别容易产生层间摩擦。另外,通过使用聚氯乙烯类树脂,与使用聚氨酯类树脂的情况相比,阻燃性和经济性优异。另外,根据上述层压板,由于具有多个开口,因此在用于汽车座椅的合成皮革时,可以确保乘坐人员座椅接触面的透气性,防止闷热感。.可以获得。因此,该层压板可以特别优选用于长时间放置在室外的汽车。
【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公开文件的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公开文件的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表中所示添加量为各成分的掺混量(即各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掺混量,所谓纯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以“质量份”表示。
实施例1
在聚酯基布(商品名“TU16002,”save-textile制造,粒面:255g/m2,厚度: 800μm,经编)的一侧用100质量份的聚氯乙烯(平均聚合度:1300)及90 质量份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增塑剂和糊状树脂组合物,按相对于基布质量10 0质量份88质量份的量,并且基布的一部分被浸渍。然后,通过在120℃下加热3分钟将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定以获得树脂临时固定基布。
另一方面,加入聚氯乙烯(平均聚合度:2000)100质量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肖氏A硬度:75,熔点:170℃)10质量份,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增塑剂90质量份、发泡剂(二甲酰胺)2.5质量份及添加剂(包括填料、稳定剂、耐光增强剂、颜料、阻燃剂)15质量份,在160℃下捏合5分钟,然后冷却。将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压延法制成片状,得到未发泡的树脂片,然后在加热状态下贴附于上述树脂临时固定基布的树脂组合物表面,以210 ℃加热2分钟使发泡剂发泡.使剂发泡形成厚度为500μm的树脂发泡体,同时使临时固定的树脂组合物固化,基布的纤维被约束在浸渍部分,并且形成了突起处。
其次,在树脂发泡体的表面使用反向涂布机,将水性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商品名“Hydran WLS-210,”DIC有限公司制造)100质量份、颜料10 质量份、湿性剂0.3质量份、消泡剂0.3质量份、交联剂3质量份混合而成的组合物涂布形成涂膜,把该涂膜在130℃下加热5分钟,将涂膜干燥并加热交联,形成厚度为30μm的表层。然后,在表皮层的表面上,使用反向涂布机,将水性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商品名称“WF-78-143,”由Stahl制造)、硅类化合物(商品名称“HM-54-002",由Stahl制造)及碳二亚胺类交联剂混合形成涂膜,把该涂膜在130℃下加热5分钟,将涂膜干燥并加热交联,形成厚度为20μm层的表面处理层。然后,对形成的表面处理层进行压花以提供纹理图案。
其次,使直径为1.1mm的冲孔针以5mm的间隔开有菱形孔的冲孔板连续上下移动,使上述层压板通过。
其次,将氨基甲酸酯类反应性热熔型粘合剂(商品名称“NH128,”DIC有限公司制造)在未浸渍的表面(树脂泡沫未在其上的表面)上加热到90℃,通过凹版涂布法使其分散,然后将聚酯背衬材料(商品名称“CU19702,”save- textile公司制造,丸编)贴在基布的粘合剂涂层表面上。将基布,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把背衬材料贴在基布未浸渍的表面上。如上所述,制造了层压板。
实施例2~4、比较例1~2
除了如表中所示改变浸渍的树脂量之外,已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层压板。
比较例3
除了使用聚酯基布(商品名称“WO19401”,由save-textile制造,基重:2 02g/m2)作为基布之外,已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层压板。
比较例4
除了在穿孔过程中使用直径为0.8mm的冲头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层压板。
比较例5
将聚氨酯树脂(商品名称“MP-865PS,”DIC有限公司制造)涂在聚酯基布(商品名“TU16002,”save-textile制造,粒面:255g/m2,厚度:800μm,经编),基布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浸渍56质量份,使其湿固化,然后在120℃下干燥3分钟,得到树脂浸渍基布。除了使用该树脂浸渍基布以外,已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层压板。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层压板进行以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1)抗拉强度
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基布,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收集宽度为50m m和长度为150mm的三个试验片。在室温20±2℃、湿度65±5%RH的条件下,用抓具夹住试件两端,使之无松弛,并使用拉力试验机(商品名称“Autograp h,”由社岛津制作所制造制造),制造以50mm的夹持宽度、100mm的夹持间隔和200mm/min的夹持工具移动速度拉动试验片以破坏试验片。然后,在纵向和横向的每一个上,测量直到试验片断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大载荷(N/cm),并计算三个试验片的平均值。
(2)恒定载荷延伸率(基布、背衬材料、层叠体(A))
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或制备的基布、背衬材料和层叠体(A),从纵向和横向的每一个方向收集宽度为50mm和长度为250mm的三个试验片。其次,将两条标记线连接到测试件的中心部分,使得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10 0mm。将其间隔150mm并安装到测试装置(商品名称“Autograph,”由社岛津制作所制造制造)上,并轻轻施加78.4N(8kgf)的载荷。施加负荷后放置1 0分钟,然后计算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之后,对于从纵向和横向得到的每一个试验片均通过以下计算恒定载荷延伸率,并且计算其平均值。层叠体(A)是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层压板剥离表面保护层、表皮层和树脂发泡体而得到的。
恒定载荷延伸率(%)=A-100
A:施加载荷,10分钟后标记线之间的距离(mm)
(3)透气性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或制造的背衬材料和层叠体(A),使用试验装置(商品名称“FX3300,”由TEXTEST公司制造),在JIS L1096(2010)的8.26. 1A法(弗雷泽法)条件下进行测量。
(4)弹性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压板作为汽车座椅的覆盖层(表皮材料) 使用时,由5人来进行目视评价,按照以下标准判断层压板的弹性。
[判断标准]
○(良好):3人以上评价为“有弹力且无褶皱”
×(不良):2人以下评价为“有弹力且无褶皱”
(5)外观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压板的开口处附近由5人来进行目视评价。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层压板的外观。
[判断标准]
○(良好):3人以上评价为“开口处干净、无绒毛”
×(不良):2人以下评价为“开口处干净、无绒毛”
(6)起毛(正面)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层压板的背衬材料表面,使用Daver磨耗试验机(商品名“Taber型磨耗试验机,”由安田精机制造所制造)并配上CS#10 磨损轮,在4.9N载荷条件下进行100次磨耗。之后,用真空吸尘器从表面保护层侧面抽吸,目视观察开口附近,根据以下标准判断表面的绒毛。
[判断标准]
○(良好):在表面保护层侧面开口处没有确认到绒毛
×(不良):在表面保护层侧面的开口处可以确认到绒毛
(7)阻燃性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压板,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切出350m m×100mm的试验片,根据FMVSS No.302可燃性试验方法,将试件水平放置,在38mm火焰上间接燃烧15秒,测定A标线至B标线254mm之间的燃烧速率,并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层压板你的阻燃性为
[判断标准]
○(良好):燃烧速度小于等于80毫米/分钟
×(不良):燃烧速度大雨81毫米/分钟
(8)学振耐磨性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压板中,从垂直方向(纵向)收集宽度为1 0mm和长度为150mm的一块试验片,在其背面(背衬材料表面)粘贴宽度为10mm、长度15mm、厚度为3mm的聚氨酯泡沫。使用JIS L0849规定的“学习型染色摩擦劲度试验机”(大荣科学精机制作所制造),对JIS L3102 No.6 棉布进行了摩擦试验。对其进行了在1公斤的负荷下往返磨损3万次的试验。然后,目视观察磨损后的试验片(表面保护层的表面),并根据以下标准判断耐磨性。
[判断标准]
○(良好):表面保护层不会因磨损而被刮掉,表皮层不外露。
△(可以使用):表面保护层因磨损已被刮掉,但基布层并未暴露。
×(不良):基布层外露。
(9)BLC值(手感)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压板中取出1块150mm见方的试验片,使用“GT303Leather Softness Tester”(GOT ECH TESTING MACHINRS INC. 制造)测定在500g的负荷下推入时的应变测量值(BLC值)。应变测量值越大,质地越柔软。
(10)浸渍部的深度
使用电子显微镜(商品名称“VH X-5000,”KEYENCE CORPORATION 制造),观察实施例中得到的层压板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实施例1的截面照片如图1。结果显示,所以层压板中浸渍部分的深度都在基布厚度的30%~70 %的范围内。图2中所示的层压板没有附着在背衬材料上。
(表1)
Figure RE-GDA0003479516200000241
实施例1~4的层压板的弹性和外观良好,正面不易起毛且未出现绒毛外露现象。并且,还具有出色的透气性、阻燃性和学振耐磨性。另一方面,树脂组合物量少时(比较例1),基布层的束缚不充分、外观差,能够观察到正面起毛。当树脂组合物量多时(比较例2),基布层的延伸率降低、弹性变差、外观也跟着变差。基布层的恒定载荷延伸率低时(比较例3),弹性差且外观也差。当层压板的透气度低时(比较例4),透气度差。当使用聚氨酯类树脂作为要浸渍在基布层中的树脂时(比较例5),阻燃性和抗振动耐磨性较差。
【符号说明】
1层压板
11基布层
11a表面
11b背面
12树脂组合层
12a浸渍部
12b突起处
13发泡树脂层
14表皮层
15表面保护层
16粘合剂层
17背衬材料
20开口处
20a开口面

Claims (12)

1.一种层压板,其由基布层和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层组成,其中,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具有浸渍在上述基布层中的浸渍部分,
上述层压板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基布层和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多个开口,
相对于上述基布层的质量100质量份,上述树脂组合物层的质量为30~100质量份,
上述基布层在纵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都在100N/cm以上,并且恒定载荷延伸率在20%以上,
上述层压板的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浸渍部分暴露在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上,而不暴露在另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在上述浸渍部分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层从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浸渍到基布层的内部至基布层厚度的10~90%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具有从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向基布层的外侧突出的突起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基布层的背面还含有透气性为100cc/cm2·s以上的背衬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背衬材料通过粘剂层设置在上述基布层的背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开口部不穿透上述背衬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基布层或上述树脂组合物层及上述在两端面具有背衬材料的层叠体的恒定载荷延伸率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为10%以上,且透气度为50cc/cm2·s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基布层的一个表面上还设有以聚氯乙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发泡树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发泡树脂层含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层压板,其中,
上述发泡树脂层与上述基布层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还设有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表皮层。
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板用于合成皮革的用途。
CN202111086970.4A 2020-09-16 2021-09-16 层压板 Pending CN114263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5202 2020-09-16
JP2020155202A JP7029736B1 (ja) 2020-09-16 2020-09-16 積層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3045A true CN114263045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6970.4A Pending CN114263045A (zh) 2020-09-16 2021-09-16 层压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29736B1 (zh)
CN (1) CN1142630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4415B1 (ko) * 2023-05-10 2023-10-26 (주)유니크라미 인조가죽표면을 가진 통기성 원단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Y2 (ja) * 1989-11-07 1995-01-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表皮材
WO2014097999A1 (ja) 2012-12-18 2014-06-26 共和レザー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97172B (zh) 2013-10-04 2017-09-01 隆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重覆塑型透氣織物總成
JP6677540B2 (ja) 2016-03-15 2020-04-08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車両用複合表皮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29736B1 (ja) 2022-03-04
JP2022049142A (ja)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2150C (en) Synthetic resin leather
US8334225B2 (en) Stretchable artificial leather
US6479153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leather-like sheet
KR101592047B1 (ko) 직물 시트 재료를 포함하는 다층 복합 재료,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KR100621300B1 (ko) 피혁형시트의 제조방법
KR101549368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375851B1 (ko) 기모 양면 타입의 환편인 이면층을 포함하는 인조가죽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5115290A1 (ja)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07900B2 (ja)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34801B2 (ja) 合成皮革用基布及び合成皮革
US20200340175A1 (en) Foamed resin layer and synthetic leather
EP2381031A1 (en) Moisture-permeable and water-proof fabric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me
JP2013234409A (ja)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25165A (ja) 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JP5610902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2017210703A (ja) 合成皮革
CN114263045A (zh) 层压板
WO2019065758A1 (ja) 合成樹脂表皮材複合体及び合成樹脂表皮材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14208685A1 (ja) 合成皮革
CN111051605B (zh) 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51606B (zh) 具有优秀的表面外观的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
CN217351919U (zh) 合成皮革
KR102375848B1 (ko) 환편인 이면층을 포함하는 인조가죽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41845A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인조 가죽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22013701A (ja) 合成皮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