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827B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59827B CN114259827B CN202111578574.3A CN202111578574A CN114259827B CN 114259827 B CN114259827 B CN 114259827B CN 202111578574 A CN202111578574 A CN 202111578574A CN 114259827 B CN114259827 B CN 1142598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liquid
- sleeve mechanism
- ejector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内部套管机构的底部与外部套管机构连通;引射器固定设置在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引射器的抽气接管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引射器的液体入口接管与外部供液装置连通。当抽气接管通过外部抽气管路抽取其他部件内部的气体时,气体和液体混合通过引射器口喷射实现气液分离,气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上升,通过外部套管机构排出,液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下降至外部套管机构中,填充空间变大,整个气液分离装置内液位上升缓慢,使气液分离更为彻底。因此,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显著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技术是从气流中分离出雾滴或液滴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开采、储运及深加工、湿法脱硫、烟气余热利用及发酵工程等工艺过程。对于涉及介质气液状态转化的设备而言,气液分离装置是该类设备必须设置的部件。
以空调器为例,现有空调器均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能够把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的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开,然后仅使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中,从而有效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破坏润滑效果或者损坏涡旋盘的问题。此外,气液分离装置还能够将冷媒中夹杂的润滑油送回至压缩机中,从而有效保证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器普遍存在气液分离不完全、气体易返流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该装置显著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
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外部套管机构连通;
所述引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
所述引射器的抽气接管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所述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所述引射器的液体入口接管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供液装置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外部套管机构包括外部套管本体、上部封板和下部封板,
所述上部封板和所述下部封板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包括内部套管本体、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
所述内部套管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液体排放管道和气体排放管道,
所述液体排放管道和所述气体排放管道分别开设在所述上部封板和所述下部封板上,并分别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引射器的上方,且所述液位控制器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自动抽气装置,所述自动抽气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位控制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排放管道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底部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内部套管本体和所述外部套管本体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所述抽气接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U型孔和所述第二U型孔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一开槽补板,所述第二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二开槽补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液体排放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引射器通过一引射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内部套管本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其中,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引射器固定设置在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首先,引射器固定设置在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无需再单独找其他位置及空间固定;其次,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内部套管机构与外部套管机构连通,液体由外部供液装置及液体入口接管打入引射器中,当外部抽气管路通过抽气接管抽取其他部件内部的气体时,气体和液体混合通过引射器口喷射实现气液分离,气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上升,通过外部套管机构排出,液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下降至外部套管机构中,填充空间变大,整个气液分离装置内液位上升缓慢,使气液分离更为彻底。因此,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显著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气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气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射器;2:抽气接管;3:液体入口接管;4:外部套管本体;5:上部封板;6:内部套管本体;7:上固定板;8:下固定板;9:液体排放管道;10:气体排放管道;11:液位控制器;12:自动抽气装置;13:回液管;14:第一开槽补板;15:第二开槽补板;16:调节阀;17:引射器固定板;18:下部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1,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外部套管机构连通;所述引射器1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所述引射器1的抽气接管2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所述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所述引射器1的液体入口接管3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供液装置连通。
如图1-2所示,针对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装置普遍存在的气液分离不完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1,其中,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引射器1固定设置在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首先,引射器1固定设置在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无需再单独找其他位置及空间固定;其次,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内部套管机构与外部套管机构连通,液体由外部供液装置及液体入口接管3打入引射器1中,当外部抽气管路通过抽气接管2抽取其他部件内部的气体时,气体和液体混合通过引射器1口喷射实现气液分离,气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上升,通过外部套管机构排出,液体沿内部套管机构下降至外部套管机构中,填充空间变大,整个气液分离装置内液位上升缓慢,使气液分离更为彻底。因此,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显著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外部套管机构包括外部套管本体4、上部封板5和下部封板18,所述上部封板5和所述下部封板18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顶部和底部。
在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外部套管机构具体包括外部套管本体4、上部封板5和下部封板18,且上部封板5和所述下部封板18分别密封设置在外部套管本体4的顶部和底部,整个装置为全密闭焊接结构,便于在真空系统中使用。
具体地,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包括内部套管本体6、上固定板7和下固定板8,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所述上固定板7和所述下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内部。
内部套管本体6通过上固定板7和下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外部套管本体4的内部,即内部套管本体6与外部套管本体4是相互连通的体系,当气液分离后,气体沿内部套管本体6上升,通过外部套管本体4的上部排出,液体沿内部套管本体6下降至外部套管本体4中,进而使整个分离装置的填充空间变大,液位上升缓慢,气液分离更为彻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液体排放管道9和气体排放管道10,所述液体排放管道9和所述气体排放管道10分别开设在所述上部封板5和所述下部封板18上,并分别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内部连通。
具体地,外部套管本体4上的上部封板5和下部封板18上分别开设有气体排放管道10和液体排放管道9,分离后的气体由气体排放管道10排出,液体由液体排放管道9排出。
为防止装置上部气体压力升高,导致装置内液位低于引射器1的抽气接管2,使气体返回原来部件的内部,还包括液位控制器11,所述液位控制器11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引射器1的上方,且所述液位控制器11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连通。
具体地,外部套管本体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溢流孔,溢流孔与液位控制器11密封连通,外部套管本体4内部的液体溢流到液位控制器11中,进而检测整个装置的液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抽气装置12,所述自动抽气装置12的一端与所述液位控制器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排放管道10连通。
当装置上部气体未能及时充分排气,导致装置内气体压力升高,气体压力将装置内液位压至低于液位控制器11设定的液位时,反馈给自动抽气装置12,自动抽气装置12开始直接抽取上方气体,保证装置内的液位不低于引射器1的抽气接管2,使引射器1完全浸没于液体中,防止气体返流。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回液管13,所述回液管13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底部连通。
当装置内液体足够多时,可通过回液管13返回液体来源处。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更为优选地,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和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所述抽气接管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U型孔和所述第二U型孔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一开槽补板14,所述第二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二开槽补板15。
具体地,内部套管本体6和外部套管本体4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引射器1的抽气接管2依次穿过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的设置方式,在抽气接管2安装时,无需再重新找中心定位固定,直接将抽气接管2安装在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的U型弯处即可。
此外,为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第一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一开槽补板14,第二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二开槽补板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液体排放管道9上设置有调节阀1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引射器1通过一引射器固定板17固定在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的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套管机构、内部套管机构和引射器(1),
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机构的内部,且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外部套管机构连通;
所述引射器(1)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部套管机构的内部;
所述引射器(1)的抽气接管(2)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所述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所述引射器(1)的液体入口接管(3)依次穿过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和外部套管机构与外部供液装置连通;
所述外部套管机构包括外部套管本体(4)、上部封板(5)和下部封板(18),
所述上部封板(5)和所述下部封板(18)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内部套管机构包括内部套管本体(6)、上固定板(7)和下固定板(8),
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所述上固定板(7)和所述下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内部;
所述引射器(1)通过一引射器固定板(17)固定在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的内部;
还包括液体排放管道(9)和气体排放管道(10),
所述液体排放管道(9)和所述气体排放管道(10)分别开设在所述下部封板(18)和所述上部封板(5)上,并分别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内部连通;
还包括液位控制器(11),所述液位控制器(11)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引射器(1)的上方,且所述液位控制器(11)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连通;
还包括自动抽气装置(12),所述自动抽气装置(12)的一端与所述液位控制器(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排放管道(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液管(13),所述回液管(13)与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底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套管本体(6)和所述外部套管本体(4)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U型孔和第二U型孔,所述抽气接管(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U型孔和所述第二U型孔与外部抽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一开槽补板(14),所述第二U型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二开槽补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放管道(9)上设置有调节阀(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78574.3A CN114259827B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78574.3A CN114259827B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59827A CN114259827A (zh) | 2022-04-01 |
CN114259827B true CN114259827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082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78574.3A Active CN114259827B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5982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4084A (zh) * | 2012-11-09 | 2013-02-27 | 镇江市富来尔制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制冷机真空维持装置 |
CN113091172A (zh) * | 2021-04-25 | 2021-07-09 | 福州市炜悦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不凝性气体排出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3769536A (zh) * | 2021-09-15 | 2021-12-10 | 衢州泰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分离器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11578574.3A patent/CN11425982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59827A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75764U (zh) | 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 |
CN114259827B (zh)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
CN106225323B (zh) | 制冷机组及其回油装置 | |
CN108168165A (zh) | 一种氟制冷系统气液油分离器 | |
CN202442556U (zh) | 制冷系统及其气液分离器 | |
KR101906270B1 (ko) | 급유장치 | |
JP2006305525A (ja) | 気液分離器 | |
CN209415046U (zh) | 一种自动供酸装置 | |
CN207729881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用高密封气液分离器总成 | |
CN216953643U (zh) | 一种储液器及其制冷空调 | |
CN216557747U (zh) |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4093552U (zh) | 放液装置及其蒸汽管路 | |
CN211725691U (zh) | 一种咪唑啉沥青乳化剂反应装置 | |
CN207999974U (zh) | 一种氟制冷系统气液油分离器 | |
CN208296384U (zh) | 制冷系统 | |
EP1072797A1 (en) | Liquid ring pump with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and separator | |
CN208012181U (zh) | 一种制冷系统用制冷剂气体和润滑油分离设备 | |
CN215234323U (zh) | 低气压设备液环泵冷却系统 | |
CN213335047U (zh) | 一种防卡死的发动机右箱体润滑油回油机构 | |
CN201438061U (zh) | 一种气液分离器 | |
CN204979835U (zh) | 一种油泵房油气排放装置 | |
CN219572357U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220165887U (zh) | 水汽重力分离装置 | |
CN209801876U (zh) | 一种热回收多联式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 | |
CN218936722U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回油及储液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An Hang Inventor after: Chang Liang Inventor after: Chen Huanyin Inventor after: Xu Xiaozhe Inventor before: An Hang Inventor before: Chang Liang Inventor before: Xu Xiaoz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