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7044B -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7044B
CN114257044B CN202111633222.3A CN202111633222A CN114257044B CN 114257044 B CN114257044 B CN 114257044B CN 202111633222 A CN202111633222 A CN 202111633222A CN 114257044 B CN114257044 B CN 114257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ater
motor
cooling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32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7044A (zh
Inventor
丁东胜
李初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ianyuan Vacuum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ianyuan Vacuum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ianyuan Vacuum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ianyuan Vacuum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32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7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24Sealing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定子、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采用软磁体,所述定子采用密封材料封闭,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由此,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电机不能在高真空(低气压)环境中正常运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电机的转子通常采用线圈或永磁体,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均会发热,为避免转子因发热退磁或失效,保证转子的正常散热,传统电机通过电机尾部由转子伸到外面的轴端装一风扇来对转子和机壳吹风实现散热,若要保证传统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运行,装有风扇的轴需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动密封,动密封密封工艺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但若取消风扇,仅靠自然对流对电机散热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传统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会产生辉光放电,导致电机损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用于解决传统电机不能在高真空(低气压)环境中正常运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用以解决传统电机不能在高真空(低气压)环境中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定子、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采用软磁体,所述定子采用密封材料封闭,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
优选的,所述软磁体采用凸极式多层叠压硅钢片、铁基非晶合金软磁体或软磁铁氧体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密封材料封闭的部件包括定子励磁线圈、铁芯以及接线柱。
优选的,所述定子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化为一体,且所述定子外设有密封材料浇注形成的密封体,密封体用于隔绝真空环境。
优选的,所述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定子安装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通入冷却水对所述电机壳体进行水冷散热。
优选的,所述定子与外界电源连接的进出线口采用绝缘涂层将其封住。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加快机构和水冷循环机构,所述水冷加快机构和水冷循环机构相通,所述水冷加快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水冷循环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定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水冷加快机构用于促进所述水冷循环机构内的水循环,所述水冷循环机构用于降低所述电机壳体内的温度;
所述水冷加快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转轴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为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的一端键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连接有抵杆,所述滑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架,所述第一轴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键连接有内啮合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架,所述第二轴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外啮合,另一侧与所述内啮合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四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凸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套设有复位弹性件且其上设有推台,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第三安装腔上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轴线不重合,所述第三安装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接有散热袋,所述散热袋置于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袋内设有水流循环通道,所述水流循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所述散热袋形成循环水路,所述散热袋内还设有冷凝片,所述冷凝片用于冷却所述散热袋内的液体;
所述筒体外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有板件,所述板件远离所述抵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杆,所述第五转轴上开设有活塞收纳孔,所述收纳杆穿过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活塞收纳孔内。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设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电机壳体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上设有收纳滑块,所述收纳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滑块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纳滑块沿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滑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内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冷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壳体;100、定子;101、转子;102、转轴;103、内壳体;104、外壳体;105、电机底座;2、水冷散热机构;200、水冷加快机构;2000、筒体;2001、第一安装腔;2002、第二安装腔;2003、第三安装腔;2004、第一安装孔;2005、第二安装孔;2006、第一转轴;2007、第一齿轮;2008、转盘;2009、滑腔;201、水冷循环机构;2010、抵杆;2011、第一弹性件;2012、第一轴架;2013、第二转轴;2014、内啮合齿轮;2015、第一锥齿轮;2016、第二轴架;2017、第三转轴;2018、第二齿轮;2019、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2、温度检测机构;2020、收纳滑块;2021、第三弹性件;2022、第四转轴;2023、第二锥齿轮;2024、凸轮;2025、第五转轴;2026、推台;2027、活塞;2028、活塞收纳孔;2029、第二弹性件;203、板件;2030、收纳杆;2031、第一通道;2032、第二通道;2033、散热袋;2034、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如图1-2所示,包括电机壳体1和电机底座105,所述电机壳体1内设有定子100、转子101和转轴102,所述转子101采用软磁体,所述定子100采用密封材料封闭,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定子100产生磁场带动所述转子101产生旋转扭矩由于所述转子101安装在所述转轴102上,从而使得所述转轴102转动,具体的,所述定子100通电产生感应磁场,所述转子101在感应磁场的作用下转动,转子101转动带动所述转轴102转动,从而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中,所述转子101采用软磁体和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解决了传统电机的转子通常采用线圈或永磁体,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均会发热,为避免转子因发热退磁或失效,保证转子的正常散热,传统电机通过电机尾部由转子伸到外面的轴端装一风扇来对转子和机壳吹风实现散热,若要保证传统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运行,装有风扇的轴需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动密封,动密封密封工艺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但若取消风扇,仅靠自然对流对电机散热是远远不够的的技术问题,具体如下:
所述转子101采用软磁体,代替传统电机的转子采用线圈和永磁体,避免了采用线圈产生的磁路发热和感应电流发热,同时避免了采用永磁体涡流发热,从源头上减少了所述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的转子101的发热量,为所述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的水冷散热减轻了负担,使得电机更适应于低气压环境;
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代替常规情况的低气压电机采用动密封轴加风扇对电机进行散热,从而废弃了传统电机的动密封散热,实现了低气压电机的静密封,解决了动密封密封工艺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的同时保证了转子、定子和电机的正常散热;
其中,所述定子100采用密封材料封闭,避免了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产生辉光放电解决了传统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会产生辉光放电,导致电机损坏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转子101采用软磁体,所述定子100采用密封材料封闭,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的设计,共同解决了传统电机不能在高真空(低气压)环境中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所述软磁体采用凸极式多层叠压硅钢片、铁基非晶合金软磁体或软磁铁氧体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密封材料封闭的部件包括定子励磁线圈、铁芯以及接线柱;
所述定子100与所述电机壳体1固化为一体,且所述定子100外设有密封材料浇注形成的密封体,密封体用于隔绝真空环境;
所述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电机壳体1包括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所述定子100安装在所述内壳体103上,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通入冷却水对所述电机壳体1进行水冷散热。
所述定子100与外界电源连接的进出线口采用绝缘涂层将其封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常规的定子由铁芯、匝漆包线线圈和传感器等组成,其中漆包线长期在低气压环境中表面会龟裂,造成线圈短路产生辉光放电现象,造成电机损坏,所述定子100的定子励磁线圈、铁芯以及接线柱采用密封材料封闭(与外界真空环境隔绝),保证了所述定子100的密封性和绝缘性,使所述电机更适用于低气压环境的使用,同时提高了所述电机的使用寿命;
采用双层壳体(即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进行水冷散热实现所述定子100的散热,代替传统的动密封轴和风扇的散热方式,不采用风扇散热即不存在动密封的问题,同时采用水冷散热还可以实现对所述定子100进行散热,定子100的热量传至内壳体103,再由冷却水将热量带走,解决了传统低气压电机通常是通过电机尾部由转子伸到外面的轴端装一风扇来对机壳吹风实现散热的,若要保证电机内为低气压状态装有风扇的轴需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动密封,动密封相对于静密封密封工艺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但若取消风扇,仅靠自然对流对电机散热是远远不够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电机壳体1内设有水冷散热机构2,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包括水冷加快机构200和水冷循环机构201,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和水冷循环机构201相通,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1内,所述电机壳体1包括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设置在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所述定子100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103上,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用于促进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内的水循环,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用于降低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
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包括筒体2000,所述筒体2000内设有第一安装腔2001、第二安装腔2002和第三安装腔2003,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孔2004,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和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孔2005,所述第一安装孔2004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006,所述第一转轴2006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所述第一转轴2006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内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齿轮2007,所述第一转轴2006为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的一端键连接有转盘2008,所述转盘2008内设有滑腔2009,所述滑腔2009内滑动连接有抵杆2010,所述滑腔2009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011,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架2012,所述第一轴架201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13,所述第二转轴2013一端键连接有内啮合齿轮2014,所述第二转轴2013另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15,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架2016,所述第二轴架2016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17,所述第三转轴2017上键连接有第二齿轮2018,所述第二齿轮2018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2007外啮合,另一侧与所述内啮合齿轮2014内啮合,所述第三转轴2017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2017转动,所述筒体2000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022,所述第四转轴2022与所述第二转轴2013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四转轴2022上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23和凸轮2024,所述第二锥齿轮2023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015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安装孔2005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2025,所述第五转轴202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的一端套设有复位弹性件2034且其上设有推台2026,所述第五转轴2025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027,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上设有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轴线不重合,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通过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连接有散热袋2033,所述散热袋2033置于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所述散热袋2033内设有水流循环通道,所述水流循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与所述散热袋2033形成循环水路,所述散热袋2033内还设有冷凝片,所述冷凝片用于冷却所述散热袋2033内的液体;
所述筒体2000外通过第二弹性件2029连接有板件203,所述板件203远离所述抵杆20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杆2030,所述第五转轴2025上开设有活塞收纳孔2028,所述收纳杆2030穿过所述筒体2000套设在所述活塞收纳孔2028内;
所述筒体2000内设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滑动连接有温度检测机构202,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用于检测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上设有收纳滑块2020,所述收纳滑块2020滑动连接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所述收纳滑块2020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纳滑块2020沿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滑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设有第三弹性件2021,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工作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收纳滑块2020沿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滑动,所述收纳滑块2020沿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滑动带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伸出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检测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若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转轴2017转动,所述第三转轴2017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018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018转动带动所述内啮合齿轮2014和所述第一齿轮2007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007转动带动所述转盘2008转动,所述转盘2008转动带动所述抵杆20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滑出,所述抵杆2010推动所述板件203运动,所述板件203运动带动所述收纳杆2030从所述活塞收纳孔2028内脱出,所述内啮合齿轮2014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013转动,所述第二转轴201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015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015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2023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2023转动带动所述凸轮2024转动,所述凸轮2024转动推动所述推台2026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五转轴2025和所述活塞2027向上滑动,在此过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2034被压缩,在所述复位弹性件2034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2027向下运动,所述凸轮2024和所述复位弹性件2034的共同作用实现所述活塞2027的往复运动,所述活塞2027的往复运动带动所述散热袋2033内的水流循环通道、所述第一通道2031、第二通道2032和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内的液体实现快速循环,加快了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的散热效率;
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设计代替传统低气压电机通过电机尾部由转子伸到外面的轴端装一风扇来对机壳吹风实现散热,避开了动密封保证了电机在低气压环境下的绝对密封的同时保证了电机的正常散热,解决了传统低气压电机通常是通过电机尾部由转子伸到外面的轴端装一风扇来对机壳吹风实现散热的,若要保证电机内为低气压状态装有风扇的轴需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动密封,动密封相对于静密封密封工艺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但若取消风扇,仅靠自然对流对电机散热是远远不够的技术问题,保证了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内部的绝对密封同时保证了其散热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所述电机壳体1内设有水冷散热机构2,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上,用于控制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工作:
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内,用于检测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工作前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
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转轴102上,用于检测所述转轴102的转速;
水冷散热机构故障报警单元,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故障报警单元用于监测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运行情况,并在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醒;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内,用于检测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工作后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
流速传感器,所述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内,用于检测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内液体的流速;
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所述水冷散热故障报警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所述水冷散热故障报警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触发系数: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1
其中,γδ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触发系数,α1为所述定子100的散热作用系数,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2
为所述定子100的铜耗,l1为所述定子100线圈的长度,l2为所述定子100的线圈直径,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3
为所述定子100的铁损,A0为所述定子100的有效散热面积,ε为所述定子100的表面散热系数,T1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0为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预设触发温度,μ1为所述转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μ0为所述转轴102的预设转速,e为自然数,取值为2.71;
当所述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触发系数大于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预设触发系数时,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开始工作;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4
其中,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5
为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C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误差系数,C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误差系数,lg为以10为底的对数,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θ1为所述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θ0为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内水流的预设流速;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和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基准故障系数,若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大于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基准故障系数,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α1=2.8;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6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17
l1=2m;l2=0.5m;T1=30℃;T0=20℃;A0=4.5m2;ε=1.2;μ1=1000rad/min;μ0=1500rad/min;得γδ=1.545;
C1=1.21;C2=0.86;θ0=0.5m/s;θ1=0.4m/s;lg为以10为底的对数;γδ=3.8;T2=40℃;得
Figure BDA0003441658960000121
假设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基准故障系数为1.2,则此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先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触发系数,当所述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触发系数大于检测周期内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预设触发系数时,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开始工作,进行散热,之后基于步骤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和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基准故障系数,若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故障系数大于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的基准故障系数,则所述报警器报警,证明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故障,所述水冷散热机构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得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无需时刻处于待机状态,节省了能源,所述水冷散热故障报警单元的设计保证了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可以及时被维修,保证了低气压环境下的电机可以正常工作运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1)和电机底座(105),所述电机壳体(1)内设有定子(100)、转子(101)和转轴(102),所述转子(101)采用软磁体,所述定子(100)采用密封材料封闭,所述电机采用水冷散热;
所述电机壳体(1)内设有水冷散热机构(2),所述水冷散热机构(2)包括水冷加快机构(200)和水冷循环机构(201),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和水冷循环机构(201)相通,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1)内,所述电机壳体(1)包括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设置在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所述定子(100)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103)上,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用于促进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内的水循环,所述水冷循环机构(201)用于降低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
所述水冷加快机构(200)包括筒体(2000),所述筒体(2000)内设有第一安装腔(2001)、第二安装腔(2002)和第三安装腔(2003),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孔(2004),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和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孔(2005),所述第一安装孔(2004)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006),所述第一转轴(2006)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所述第一转轴(2006)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2001)内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齿轮(2007),所述第一转轴(2006)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的一端键连接有转盘(2008),所述转盘(2008)内设有滑腔(2009),所述滑腔(2009)内滑动连接有抵杆(2010),所述滑腔(2009)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011),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架(2012),所述第一轴架(201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13),所述第二转轴(2013)一端键连接有内啮合齿轮(2014),所述第二转轴(2013)另一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15),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架(2016),所述第二轴架(2016)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17),所述第三转轴(2017)上键连接有第二齿轮(2018),所述第二齿轮(2018)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2007)外啮合,另一侧与所述内啮合齿轮(2014)内啮合,所述第三转轴(2017)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2017)转动,所述筒体(2000)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022),所述第四转轴(2022)与所述第二转轴(2013)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四转轴(2022)上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23)和凸轮(2024),所述第二锥齿轮(2023)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015)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安装孔(2005)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2025),所述第五转轴(202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02)的一端套设有复位弹性件(2034)且其上设有推台(2026),所述第五转轴(2025)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027),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上设有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轴线不重合,所述第三安装腔(2003)通过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连接有散热袋(2033),所述散热袋(2033)置于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所述散热袋(2033)内设有水流循环通道,所述水流循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2031)和第二通道(2032)与所述散热袋(2033)形成循环水路,所述散热袋(2033)内还设有冷凝片,所述冷凝片用于冷却所述散热袋(2033)内的液体;
所述筒体(2000)外通过第二弹性件(2029)连接有板件(203),所述板件(203)远离所述抵杆(20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杆(2030),所述第五转轴(2025)上开设有活塞收纳孔(2028),所述收纳杆(2030)穿过所述筒体(2000)套设在所述活塞收纳孔(202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体采用凸极式多层叠压硅钢片、铁基非晶合金软磁体或软磁铁氧体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封闭的部件包括定子励磁线圈、铁芯以及接线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0)与所述电机壳体(1)固化为一体,且所述定子(100)外设有密封材料浇注形成的密封体,密封体用于隔绝真空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包括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所述定子(100)安装在所述内壳体(103)上,所述内壳体(103)和外壳体(104)之间通入冷却水对所述电机壳体(1)进行水冷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0)与外界电源连接的进出线口采用绝缘涂层将其封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2000)内设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滑动连接有温度检测机构(202),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用于检测所述电机壳体(1)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上设有收纳滑块(2020),所述收纳滑块(2020)滑动连接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所述收纳滑块(2020)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纳滑块(2020)沿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滑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收纳槽(2019)内设有第三弹性件(2021),所述温度检测机构(20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
CN202111633222.3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Active CN114257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222.3A CN114257044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222.3A CN114257044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044A CN114257044A (zh) 2022-03-29
CN114257044B true CN114257044B (zh) 2022-10-21

Family

ID=8079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3222.3A Active CN114257044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70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6898A (zh) * 2010-11-01 2011-02-16 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机
JP7395592B2 (ja) * 2019-08-05 2023-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12994320A (zh) * 2021-04-30 2021-06-18 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在真空环境下使用的智能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044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2308B1 (ko) 진공펌프
KR100332965B1 (ko) 분할관펌프
JP200929390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US20090081059A1 (en) Pump
CN205319816U (zh) 一种永磁盘式电机冷却系统
WO2009006777A1 (fr) Structure de ventilateur de refroidissement dans une machine électrique à aimants permanents
US5288216A (en) Fan unit for generating gas streams
US7245097B2 (en) Motor control system and vacuum pump equipped with the motor control system
JP5748729B2 (ja) 電動機、並びにこの電動機を備えたポンプ、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7542976U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
CN114257044B (zh) 一种应用于低气压环境中的电机
JP2006288023A (ja) コアレスブラシレス直流電動機
TW201918630A (zh) 真空泵以及真空泵的控制方法
JP2002025792A (ja) X線発生装置
CN201966776U (zh) 空气压缩机驱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
JPH10271763A (ja) 制御装置付モータ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
JP2009138697A (ja) 車両用コンプレッサ
WO2021199419A1 (ja)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8190451U (zh) 一种变频异步自扇冷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结构
CN212543474U (zh) 一种筒式单气隙内转子电机
CN211557089U (zh) 一种筒式单气隙内转子电机
JP2001008411A (ja) 全閉外扇形永久磁石回転電機の冷却方法
CN104753206B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配备有该永磁同步电机的螺杆压缩机
JP2002295367A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6445227B1 (ja) 真空ポンプ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