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339A -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45339A CN114245339A CN202111391784.1A CN202111391784A CN114245339A CN 114245339 A CN114245339 A CN 114245339A CN 202111391784 A CN202111391784 A CN 202111391784A CN 114245339 A CN114245339 A CN 1142453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ata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timing
- radio resour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4994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17 death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其中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处理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单元,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传输时序来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31日、申请号为201780048824.8、发明名称为“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申请人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经由侧链路接口的改进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分配。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本发明的对应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
基于WCDMA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增强或发展所述技术的第一步需要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增强型上行链路,也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从而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为了准备进一步增加用户需求并且与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竞争,3GPP引入了一种称为长期演进(LTE)的新的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来满足未来十年运营商对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的需求以及高容量语音支持。提供高比特率的能力是LTE的关键措施。
关于称为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和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的长期演进(LTE)的工作项(WI)规范被最终确定为版本8(LTE Rel.8)。LTE系统代表有效的基于分组的无线电接入和无线电接入网络,其提供了具有低延迟和低成本的完全基于IP的功能。在LTE中,指定可扩展的多个传输带宽,诸如1.4、3.0、5.0、10.0、15.0和20.0MHz,以便使用给定频谱来实现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接入,因为其由于低码元率、循环前缀(CP)的使用及其对不同传输带宽安排的亲合力而具有对多路径干扰(MPI)的固有抗扰性。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无线电接入,因为考虑到用户设备(UE)的受限传输功率,所以优先化提供广域覆盖而不是改进峰值数据速率。采用许多密钥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 MO)信道传输技术,并且在LTE Rel.8/9中实现了高效的控制信令结构。
LTE架构
总体LTE架构如图1所示。E-UTRAN由演进节点B(eNodeB)组成,从而向用户设备(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端。eNodeB(eNB)托管物理(PHY)、媒体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以及包括用户平面报头压缩和加密的功能的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它还提供对应于控制平面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它执行许多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准入控制、调度、协商的上行链路服务质量(QoS)的实施、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的压缩/解压缩。eNodeB借助于X2接口彼此互连。
eNodeB还借助于S1接口连接到EPC(演进分组核心),更具体地借助于S1-MME连接到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且借助于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与eNode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包,同时在eNodeB间切换期间还充当用户平面的移动锚点,并且充当用于LTE与其他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终止S4接口并且在2G/3G系统与PDN GW之间中继业务量)。对于空闲状态用户设备,SGW在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用户设备时终止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触发寻呼。它管理和存储用户设备上下文,例如IP承载业务的参数或者网络内部路由信息。它还在合法监听的情况下执行用户业务的复制。
MME是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用户设备跟踪和寻呼过程,包括重传。它涉及承载激活/去激活过程,并且还负责在初始附接时以及在涉及核心网络(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切换时为用户设备选择SGW。它负责(通过与HSS交互)验证用户。非接入层(NAS)信令终止于MME,并且还负责向用户设备生成和分配临时标识。它检查用户设备的授权以预占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并且实施用户设备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终止点,并且处理安全密钥管理。MME也支持信令的合法监听。MME还为LTE与2G/3G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提供控制平面功能,其中S3接口终止于来自SGSN的MME。MME还终止朝向用于漫游用户设备的归属HSS的S6a接口。
LTE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3GPP 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时频域中在所谓的子帧中细分。在3GPP LTE中,如图2所示,每个子帧被划分为两个下行链路时隙,其中第一下行链路时隙包括第一OFDM码元内的控制信道区域(PDCCH区域)。每个子帧由时域中的给定数量的OFDM码元(3GPPLTE(版本8)中的12或14个OFDM码元)组成,其中每个OFDM码元跨越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OFDM码元因此各自由在各个子载波上传输的多个调制码元组成。在LTE中,每个时隙中的发送信号由子载波和OFDM码元的资源网格描述。是带宽内的资源块的数量。数量取决于在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并且应当满足其中并且分别是最小和最大的下行链路带宽,其由当前版本的规范所支持。是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的数量。对于普通循环前缀子帧结构,并且
假设例如采用OFD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例如在3GPP长期演进(LTE)中使用,可以由调度器分配的最小资源单元是一个“资源块”。物理资源块(PRB)被定义为时域中的连续OFDM码元(例如,7个OFDM码元)以及如图2所示频域中的连续子载波(例如,用于分量载波的12个子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物理资源块因此由资源元素组成,所述资源元素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以及频域中的180kHz(关于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另外细节,参见例如3GPP TS 36.211,“Evol 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 and Modulation(版本8)”,当前版本13.1.0,第6.2节,可获自http://www.3gpp.org并且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使得当使用所谓的“正常”CP(循环前缀)时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码元,并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子帧中存在12个OFDM码元。为了术语,在下文中,相当于跨越整个子帧的相同连续子载波的时频资源被称为“资源块对”或者等同的“RB对”或“PRB对”。
术语“分量载波”是指频域中的若干资源块的组合。在未来的LTE版本中,不再使用术语“分量载波”;相反,术语改变为“小区”,其是指下行链路和可选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在下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系统信息中指示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与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
对于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将适用于后续版本。
LTE-A中的载波聚合用于支持更宽的带宽
I MT-高级的频谱是在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7)上决定的。尽管确定了IMT-高级的整体频谱,但是实际可用的频率带宽因各个地区或国家而异。然而,在关于可用频谱概述的决定之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开始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化。在3GPP TSG RAN#39会议上,批准了关于“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LTE-Advanced)”的研究项目描述。所述研究项目涵盖了E-UTRA的演变所考虑的技术组成,例如以满足I MT-高级的要求。
LTE-高级系统能够支持的带宽是100MHz,而LTE系统仅可以支持20MHz。如今,无线电频谱的缺乏已成为无线网络发展的瓶颈,并且因此很难找到用于LTE-高级系统的足够宽的频谱带。因此,迫切需要找到获得更宽的无线电频谱带的方法,其中可能的答案是载波聚合功能。
在载波聚合中,聚合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以便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传输带宽。LTE系统中的若干小区被聚合到LTE-高级系统中的一个更宽的信道中,所述信道对于100MHz足够宽,即使LTE中的这些小区可能处于不同的频带中。
至少当分量载波的带宽不超过LTE Rel.8/9小区的支持带宽时,所有分量载波可以被配置为LTE Rel.8/9兼容。并非所有通过用户设备聚合的分量载波都必须可为Rel.8/9兼容的。现有机制(例如阻拦)可以用来避免Rel-8/9用户设备预占在分量载波上。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其能力同时在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对应于多个服务小区)上接收或发送。具有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和/或传输能力的LTE-A Rel.10用户设备可以在多个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和/或传输,而LTE Rel.8/9用户设备仅可在单个服务小区上接收和传输,只要分量载波的结构遵循Rel.8/9规格。
对于连续和非连续分量载波两者都支持载波聚合,其中每个分量载波(使用3GPPLTE(版本8/9)数字学)在频域中被限制为最多110个资源块。
可以配置3GPP LTE-A(版本10)兼容的用户设备以聚合源自同一eNodeB(基站)的不同数量的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可能不同的带宽。可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下链行路聚合能力。相反,可配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上行链路聚合能力。目前,可能无法配置具有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更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移动终端。在典型的TDD部署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数量以及每个分量载波的带宽是相同的。源自同一eNodeB的分量载波不需要提供相同的覆盖。
连续聚合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间隔应为300kHz的倍数。这是为了与3GPPLTE(版本8/9)的100kHz频率光栅兼容,并且同时保持具有15kHz间隔的子载波的正交性。取决于聚合情境,可以通过在连续分量载波之间插入少量未使用的子载波来促进n×300kHz间隔。
多个载波的聚合的性质仅暴露给MAC层。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对于每个聚合分量载波,MAC中需要存在一个HARQ实体。(在不存在用于上行链路的SU-MI MO的情况下)每个分量载波存在至多一个传输块。传输块及其潜在的HARQ重传需要映射在同一分量载波上。
当配置载波聚合时,移动终端仅具与有网络的一个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新建立时,一个小区提供安全输入(一个ECGI、一个PCI以及一个ARFCN)以及类似于LTERel.8/9中的非接入层移动性信息(例如TAI)。在RRC连接建立/重新建立之后,对应于所述小区的分量载波被称为下行链路主小区(PCell)。在连接状态下,每个用户设备始终配置一个且仅一个下行链路PCell(DL PCell)和一个上行链路PCell(UL PCell)。在配置的一组分量载波内,其他小区被称为次级小区(SCell);其中S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次级分量载波(DL SCC)和上行链路次级分量载波(UL SCC)。可以为一个UE配置最多五个服务小区,包括PCell。
MAC层/实体、RRC层、物理层
LTE层2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协议栈包括四个子层:RRC、PDCP、RLC以及MAC。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是LTE无线电协议栈的层2架构中的最低子层,并且由例如当前版本13.2.0的3GPP技术标准TS 36.321定义。以下与物理层的连接是通过传输信道,并且以上与RLC层的连接是通过逻辑信道。MAC层因此在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执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传输侧中的MAC层从通过逻辑信道接收的MAC SDU构造MAC PDU(称为传输块),并且接收侧中的MAC层从通过传输信道接收的MAC PDU恢复MAC SDU。
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为RLC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参见TS 36.321的子条款5.4和5.3,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所述逻辑信道是携带控制数据(例如RRC信令)的控制逻辑信道或者携带用户平面数据的业务逻辑信道。另一方面,来自MAC层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与物理层交换,所述传输信道被分类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根据其在空中传输的方式而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中。
物理层负责经由空中接口实际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即物理层通过传输侧上的空中接口携带来自MAC传输信道的所有信息。由物理层执行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编码和调制、链路自适应(AMC)、功率控制、小区搜索(用于初始同步和切换目的)以及用于RRC层的其他测量(在LTE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物理层基于传输参数执行传输,所述传输参数诸如调制方案、编码率(即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可以在3GPP技术标准36.213的当前版本13.1.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找到关于物理层的功能的更多信息。
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控制无线电接口处的UE与eNB之间的通信以及跨若干小区移动的UE的移动性。RRC协议还支持NAS信息的传输。对于RRC_空闲中的UE,RRC支持来自传入呼叫的网络的通知。RRC连接控制覆盖与RRC连接的建立、修改和释放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寻呼、测量配置和报告、无线电资源配置、初始安全激活、以及信令无线承载(SRB)和携带用户数据的无线承载(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建立。
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主要包括ARQ功能并且支持数据分段和级联,即RLC层执行RLC SDU的成帧以将它们置于由MAC层指示的大小。后两者独立于数据速率最小化协议开销。RLC层经由逻辑信道连接到MAC层。每个逻辑信道传输不同类型的业务。RLC层上方的层通常是PDCP层,但在某些情况下,它是RRC层,即在逻辑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以及CCCH(公共控制信道)上发送的RRC消息不需要安全保护,并且因此绕过PDCP层直接进入RLC层。
用于LTE的上行链路接入方案
对于上行链路传输,需要功率有效的用户终端传输来最大化覆盖范围。已选择与具有动态带宽分配的FDMA组合的单载波传输作为演进的UTRA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与多载波信号(OFDMA)相比,偏好单载波传输的主要原因是较低的峰值对平均值功率比(PAPR),以及对应的改进功率放大器效率和改善的覆盖范围(用于给定终端峰值功率的较高的数据速率)。在每个时间间隔期间,eNodeB为用户分配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唯一时间/频率资源,从而确保小区内正交性。上行链路中的正交接入通过消除小区内干扰来承诺提高频谱效率。在基站(eNodeB)处处理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干扰,这受助于在传输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
用于数据传输的基本物理资源包括在一个时间间隔期间大小为BWgrant的频率资源,例如子帧,编码信息比特被映射到子帧上。应当注意,子帧(也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最小时间间隔。然而,通过子帧的级联,可以在与一个TTI相比更长的时间段内将频率资源BWgrant分配给用户。
层1/层2控制信令
为了向调度的用户通知他们的分配状态、传输格式以及其他传输相关信息(例如,HARQ信息、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L1/L2控制信令在下行链路上与数据一起传输。假设用户分配可以根据子帧的不同而改变,L1/L2控制信令在子帧中与下行链路数据多路复用。应当注意,还可以在TTI(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执行用户分配,其中TTI长度可以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针对所有用户在服务区域中固定,对于不同用户可以是不同的,或者甚至可以针对每个用户是动态的。通常,L1/2控制信令仅需要每个TTI传输一次。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以下假设TTI等于一个子帧。
L1/L2控制信令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传输。PDCCH携带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所述消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用于移动终端或UE组的资源分配和其他控制信息。可以在一个子帧中传输几个PDCCH。
通常,在L1/L2控制信令中发送的用于分配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具体是LTE(-A)版本10)的信息可以分类成以下项目:
-用户身份,指示分配的用户。这通常通过用用户身份屏蔽CRC而包括在校验和中;
-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分配用户的资源(例如,资源块,RB)。可替代地,所述信息称为资源块分配(RBA)。需注意,分配用户的RB的数量可以是动态的;
-载波指示符,如果在第一载波上传输的控制信道分配涉及第二载波的资源,即第二载波上的资源或与第二载波相关的资源,那么使用所述载波指示符;(跨载波调度);
-调制和编码方案,确定所采用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HARQ信息,诸如新数据指示符(NDI)和/或冗余版本(RV),在数据分组或其部分的重传中特别有用;
-功率控制命令,用于调整所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功率或者控制信息传输;
-参考信号信息,诸如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覆盖码索引,用于传输或接收与分配有关的参考信号;
-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识别分配顺序,这在TDD系统中特别有用;
-跳频信息,例如指示是否以及如何应用资源跳跃来增加频率分集;
-CSI请求,用于触发在分配的资源中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以及
-多集群信息,是用于指示和控制传输是发生在单个集群(连续的RB集合)中还是发生在多个集群(连续RB的至少两个非连续集合)中的标志。已通过3GPP LTE-(A)版本10引入多集群分配。
应注意,以上列表是非穷举的,并且取决于所使用的DCI格式,并非所有提及的信息项都需要存在于每个PDCCH传输中。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几种格式发生,这些格式在总体大小上以及在如上所述的其字段中包含的信息上不同。当前为LTE定义的不同的DCI格式如下并且在3GPP TS 36.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第5.3.3.1节中详细描述(当前版本v13.1.0可获自http://www.3gpp.org并且通过引用并入本文)。3GPP技术标准TS 36.212,当前版本13.1.0,在子条款5.4.3(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定义用于侧链路接口的控制信息。
半持续调度(SPS)
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经由L1/L2控制信道(PDCCH)调度eNodeB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将资源动态地分配给用户设备,其中用户设备经由它们的特定C-RNTI来寻址。如前所述,PDCCH的CRC用寻址的用户设备的C-RNTI(所谓的动态PDCCH)掩蔽。仅具有匹配的C-RNTI的用户设备可以正确地解码PDCCH内容,即CRC校验是肯定的。这种PDCCH信令也称为动态(调度)授权。用户设备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监测用于动态授权的L1/L2控制信道,以便找到它所分配到的可能的分配(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此外,E-UTRAN可以持续地分配用于初始HARQ传输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资源。在需要时,经由L1/L2控制信道明确地发信号通知重传。由于重传是动态调度的,因此这种操作被称为半持续调度(SPS),即资源在半持续的基础上被分配给用户设备(半持续资源分配)。益处在于保存了用于初始HARQ传输的PDCCH资源。半持续调度可以在版本10中的PCell中使用,但是不能在SCell中使用。
可以使用半持续调度来调度的服务的一个实例是IP语音(VoIP)。在谈话突发期间,每隔20ms在编解码器处生成VoIP分组。因此,eNodeB可以每20ms持续地分配上行链路或相应的下行链路资源,随后可以将其用于IP语音分组的传输。通常,半持续调度对于具有可预测的业务行为(即恒定比特率、分组到达时间是周期性的)的服务是有益的。
在已持续地为初始传输分配资源的情况下用户设备还监测子帧中的PDCCH。动态(调度)授权,即具有C-RNTI掩码CRC的PDCCH,可以接替半持续资源分配。在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具有分配的半持续资源的情况下在子帧中的L1/L2控制信道上找到其C-RNTI的情况下,所述L1/L2控制信道分配接替持续资源分配持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并且用户设备确实遵循动态授权。当用户设备未找到动态授权时,它将根据半持续资源分配来发送/接收。
半持续调度的配置由RRC信令完成。例如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内发信号通知持续分配的周期性,例如PS_周期。经由PDCCH信令发送持续分配的激活和同样精确时序以及物理资源和传输格式参数。根据每个PS_周期的SPS激活PDCCH,一旦激活半持续调度,用户设备就遵循半持续资源分配。基本上,用户设备存储SPS激活PDCCH内容并且以信号通知的周期性遵循PDCCH。
为了区分动态PDCCH和激活半持续调度的PDCCH(也称为SPS激活PDCCH),引入单独的标识。基本上,SPS激活PDCCH的CRC被所述附加标识掩蔽,所述附加标识在下文中称为SPSC-RNTI。SPS C-RNTI的大小也是16比特,与普通C-RNTI相同。此外,SPS C-RNTI也是用户设备特定的,即为半持续调度配置的每个用户设备被分配唯一的SPS C-RNTI。
在用户设备检测到由对应的SPS激活PDCCH激活半持续资源分配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将存储PDCCH内容(即,半持续资源分配)并且每个半持续调度间隔(即经由RRC发信号通知的周期性)应用它。如已提及的,动态分配,即在动态PDCCH上发信号通知仅是“一次性分配”。还使用SPS C-RNTI发信号通知SPS分配的重传。为了区分SPS激活和SPS重传,使用NDI(新数据指示符)比特。通过将NDI比特设置为0来指示SPS激活。其中NDI比特被设置为1的SPS PDCCH指示用于半持续调度的初始传输的重传。
类似于半持续调度的激活,eNodeB也可以停用半持续调度,这也称为SPS资源释放。可以如何发信号通知半持续调度解除分配存在若干选项。一种选项将是使用PDCCH信令,其中一些PDCCH字段被设置为某些预定义值,即指示零大小资源分配的SPS PDCCH。另一种选项将是使用MAC控制信令。LTE设备到设备(D2D)近距离服务(ProSe)
基于近距离的应用和服务代表新兴的社会技术趋势。确定的领域包括与运营商和用户将感兴趣的商业服务和公共安全相关的服务。在LTE中引入近距离服务(ProSe)功能允许3GPP行业能够服务于这个发展中的市场,并且同时将满足共同致力于LTE的若干公共安全社区的迫切需求。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是由LTE-Rel.12引入的技术部分,其允许D2D作为蜂窝网络的底层以提高频谱效率。例如,如果蜂窝网络是LTE,那么所有携带数据的物理信道使用SC-FDMA用于D2D信令。在D2D通信中,用户设备使用蜂窝资源而不是通过无线电基站来通过直接链路彼此传输数据信号。在整个发明中,术语“D2D”、“ProSe”以及“侧链路”是可互换的。
LTE中的D2D通信关注两个领域:发现与通信。
ProSe(基于近距离的服务)直接发现被定义为由ProSe启用的UE使用经由PC5接口的E-UTRA直接无线电信号来发现其附近的其他ProSe启用的UE的过程。
在D2D通信中,UE使用蜂窝资源而不是通过基站(BS)来通过直接链路彼此传输数据信号。D2D用户直接通信,同时在BS下保持受控,即至少在处于eNB的覆盖范围内时。因此,D2D可以通过重新使用蜂窝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
假设D2D在上行链路LTE频谱(在FDD的情况下)或给予覆盖(在TDD的情况下,除了当在覆盖范围外时)的小区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操作。此外,D2D发送/接收不在给定载波上使用全双工。从单个UE的角度来看,在给定载波上,D2D信号接收和LTE上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全双工,即不能同时进行D2D信号接收和LTE UL传输。
在D2D通信中,当一个特定UE1具有传输角色(传输用户设备或传输终端)时,UE1发送数据,并且另一个UE2(接收用户设备)接收它。UE1和UE2可以改变它们的发送和接收角色。来自UE1的传输可以由如UE2的一个或多个UE接收。
ProSe直接通信层-2链路
简而言之,通过在两个UE之间的PC5上建立安全的层-2链路来实现ProSe直接一对一通信。每个UE具有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其包括在其在层-2链路上发送的每个帧的源层-2ID字段以及其在层-2链路上接收的每个帧的目标层-2ID中。UE需要确保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至少是本地唯一的。因此,UE应当准备好使用未指定的机制来处理与相邻UE的层-2ID冲突(例如,当检测到冲突时,自我分配新的层-2ID以用于单播通信)。用于ProSe直接通信一对一的层-2链路通过两个UE的层-2ID的组合来识别。这意味着UE可以参与多个层-2链路,以便使用相同的层-2ID进行ProSe直接通信一对一。
ProSe直接通信一对一由以下过程组成,如TR 23.713当前版本v13.0.0第7.1.2节中详细说明的,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通过PC5建立安全的层-2链路。
·IP地址/前缀分配。
·PC5上的层-2链路维护。
·PC5上的层-2链路释放。
图3图示了如何在PC5接口上建立安全的层-2链路。
1.UE-1向UE-2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便触发相互认证。链路发起方(UE-1)需要知道对等方(UE-2)的层-2ID以便执行步骤1。作为实例,链路发起方可以通过首先执行发现过程或者通过参与包括对等方的ProSe一对多通信来学习对等方的层-2ID。
2.UE-2启动相互认证的过程。成功完成认证过程完成了通过PC5建立安全层-2链路。
参与隔离(非中继)一对一通信的UE也可以使用链路本地地址。PC5信令协议应当支持保活功能,所述功能用于检测UE何时不在ProSe通信范围内,使得它们可以继续进行隐式层-2链路释放。可以通过使用传输到另一UE的断开请求消息来执行PC5上的层-2链路释放,其还删除所有相关联的上下文数据。在接收到断开请求消息时,另一UE用断开响应消息进行响应并且删除与层-2链路相关联的所有上下文数据。
ProSe直接通信相关特性
3GPP TS 36.300,当前版本13.3.0,在子条款8.3中定义了用于ProSe直接通信的以下特性:
·SL-RNTI:用于ProSe直接通信调度的唯一标识;
·源层-2ID:标识侧链路ProSe直接通信中的数据的发送方。源层-2ID是24比特长,并且与ProSe层-2目标ID和LCID一起用于标识接收单元中的RLC UM实体和PDCP实体;
·目标层-2ID:标识侧链路ProSe直接通信中的数据的目标。目标层-2ID长度为24比特,并且在MAC层中分成两个比特串:
·一个比特串是目标层-2ID的LSB部分(8比特),并且作为侧链路控制层-1ID转发到物理层。这标识侧链路控制中的预期数据的目标,并且用于过滤物理层的分组。
·第二比特串是目标层-2ID的MSB部分(16比特),并且在MAC报头内携带。这用于在MAC层过滤分组。
对于组形成以及在UE中配置源层-2ID、目标层-2ID和侧链路控制L1ID不需要接入层信令。这些特性由更高层提供,或者从由更高层提供的特性导出。在组播和广播的情况下,由上层提供的ProSe UE ID直接用作源层-2ID,并且由上层提供的ProSe层-2组ID直接用作MAC层中的目标层-2ID。在一对一通信的情况下,上层提供源层-2ID和目标层-2ID。
用于近距离服务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从传输UE的角度来看,近距离服务启动的UE(ProSe启动的UE)可以以两种模式操作来进行资源分配:
模式1是指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其中UE从eNB(或版本-10中继节点)请求传输资源,并且eNodeB(或版本-10中继节点)轮流调度由UE使用的资源以传输直接数据和直接控制信息(例如,调度指派)。UE需要RRC_连接以便传输数据。具体地,UE以常规方式向eNB发送调度请求(D-SR或随机接入),随后传输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BSR)(还参见以下章节“用于D2D通信的传输过程”)。基于BSR,eNB可以确定UE具有用于ProSe直接通信传输的数据,并且可以估计传输所需的资源。
另一方面,模式2是指UE自主资源选择模式,其中UE自己从资源池中选择资源(时间和频率)以传输直接数据和直接控制信息(即SA)。例如,通过SIB18的内容,即通过字段commTxPool Normal Common定义至少一个资源池,这些特定资源池在小区中广播,并且随后通常可用于小区中的仍处于RRC_空闲状态的所有UE。有效地,eNB可以定义所述池的多达四个不同实例,分别是用于传输SA消息和直接数据的四个资源池。然而,在Rel-12中,UE应当始终使用列表中定义的第一资源池,即使它被配置有多个资源池。针对Rel-13移除了所述限制,即UE可以在一个SC周期内在多个配置的资源池上传输。在以下进一步概述(在TS36.321中进一步说明)UE如何选择用于传输的资源池。
作为替代,可以即通过使用字段commTxPool Exceptional由eNB定义另一个资源池并且在SI B18中发信号通知,其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由UE使用。
UE将要使用什么资源分配模式可由eNB配置。此外,UE将使用什么资源分配模式来用于D2D数据通信还可以取决于RRC状态,即RRC_空闲或RRC_连接状态,以及UE的覆盖状态,即覆盖范围内、覆盖范围外。如果UE具有服务小区(即,UE是RRC_连接或者在RRC_空闲中预占在小区上),那么UE被认为是在覆盖范围内。
图4图示了用于覆盖(LTE)和底层(D2D)系统的发送/接收资源的用途。
基本上,eNodeB控制UE是否可以应用模式1或模式2传输。一旦UE知道其可以发送(或接收)D2D通信的资源,它就仅将对应的资源用于对应的发送/接收。例如,在图4中,D2D子帧将仅用于接收或发送D2D信号。由于作为D2D设备的UE将以半双工模式操作,因此它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接收或发送D2D信号。类似地,图4中图示的其他子帧可以用于LTE(覆盖)发送和/或接收。
用于D2D通信的传输过程
根据Rel.12/13的D2D数据传输过程因资源分配模式而异。如以上针对模式1所描述的,eNB在来自UE的对应请求之后明确地调度用于调度指派和D2D数据通信的资源。具体地,eNB可以通知UE通常允许D2D通信,但是不提供模式2资源(即资源池);这可以例如通过由UE交换D2D通信兴趣指示和对应的响应、D2D通信响应来完成,其中对应的示例性ProseCommConfig信息元素将不包括commTxPool Normal Common,这意味着想要开始涉及传输的直接通信的UE必须请求E-UTRAN来为每个单独的传输分配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UE必须为每个单独的传输请求资源,并且在下文中,针对所述模式1资源分配示例性地列出请求/授权过程的不同步骤:
·步骤1:UE经由PUCCH向eNB发送SR(调度请求);
·步骤2:eNB经由PDCCH授权UL资源(用于UE发送侧链路BSR),由C-RNTI进行加扰;
·步骤3:UE经由PUSCH发送指示缓冲区状态的D2D/侧链路BSR;
·步骤4:eNB经由PDCCH授权D2D资源(用于UE发送数据),由D2D-RNTI进行加扰。
·步骤5:D2D Tx UE根据在步骤4中接收的授权来传输SA/D2D数据。
调度指派(SA),也称为SCI(侧链路控制信息),是包含控制信息的紧凑(低有效载荷)消息,例如到用于对应的D2D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组目标ID的指针。SCI传输一个(ProSe)目标ID的侧链路调度信息。SA(SCI)的内容与以上步骤4中接收的授权基本上一致。D2D授权和SA内容(即SCI内容)在3GPP技术标准36.212,当前版本13.1.0,子条款5.4.3中定义,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从而特别定义SCI格式0(参见以上SCI格式0的内容)。
另一方面,对于模式2资源分配,上述步骤1-步骤4基本上是不需要的,并且UE从由eNB配置和提供的传输资源池中自主地选择用于SA和D2D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
图5示例性地图示了用于两个UE(UE-1和UE-2)的调度指派和D2D数据的传输,其中用于发送调度指派的资源是周期性的,并且用于D2D数据传输的资源由对应的调度指派指示。
图6图示了在一个SA/数据时段(也称为SC周期、侧链路控制时段)期间用于模式2自主调度的D2D通信时序的一个具体实例。图7图示了在一个SA/数据时段期间用于模式1eNB调度指派的D2D通信时序。在Rel.13中,3GPP将SC周期定义为由调度指派的传输及其对应数据组成的时段。如从图6中可以看出,UE在SA偏移时间之后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使用传输池资源来进行模式2的调度指派SA_Mode2_Tx_pool。SA的第一传输之后是例如相同的SA消息的三次重传。随后,UE在SA资源池的第一子帧(由SA_偏移给出)之后的某个配置的偏移(模式2数据_偏移)处开始D2D数据传输,即更具体地是T-RPT比特图/模式。MACPDU(即传输块)的一个D2D数据传输包括其第一次初始传输和若干次重传。为了说明图6(和图7),假设执行三次重传(即,相同MAC PDU的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模式2的T-RPT比特图(传输的时间资源模式,T-RPT)基本上定义了MAC PDU传输(第一传输)及其重传(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的时序。SA模式基本上定义了SA的初始传输及其重传的时序(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关于T-RPT的更多信息可以在3GPP技术标准36.213v.13.1.1中具体地是在第14节“UE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e Sidelink”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如目前在标准中规定的,对于一个侧链路授权,例如无论是由eNB传输还是由UE本身选择,UE可以传输多个传输块、MAC PDU(每个子帧(TTI)仅一个,即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仅传输到一个ProSe目标组。另外,必须在下一个传输块的第一传输开始之前完成一个传输块的重传,即每个侧链路授权仅使用一个HARQ过程来传输多个传输块。此外,UE可以在每个SC周期具有并使用多个侧链路授权,但是为它们中的每一个选择不同的ProSe目标。因此,在一个SC周期中,UE可以仅一次将数据传输到一个ProSe目标。
如从图7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模式1),D2D数据传输,即更具体地说是T-RPT模式/比特图,在SA资源池中的最后一次SA传输重复之后的下一个UL子帧中开始。如图6已说明的,模式1的T-RPT比特图(传输的时间资源模式,T-RPT)基本上定义了MAC PDU传输(第一传输)及其重传(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的时序。
侧链路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在3GPP标准文件TS 36.321v13.2.0的第5.14节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中,详细描述了模式2自主资源选择,在配置有单个无线电资源池或多个无线电资源池之间进行区分。
以上讨论的是用于D2D通信的3GPP标准的当前状态。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一直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增强D2D通信,这将可能导致在未来的版本中对D2D通信进行一些更改。如稍后将描述的本发明也适用于那些后续版本。
例如,对于当前正在开发的3GPP Rel.14,3GPP可以决定改变传输时序以便不再基于如上所述的SC周期,而是不同地(例如,基于与Uu接口传输相同/相似的子帧)。相应地,关于如何可以执行通过侧链路(PC5)接口的传输的上述详细实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应用于Rel.13,但是可能不适用于对应的3GPP标准的后续版本。
此外,在特别是与车辆通信结合的D2D框架的未来版本中,可能不再使用基于固定T-RPT的传输。
ProSe网络架构和ProSe实体
图8图示了用于非漫游情况的高级示例性架构,其包括相应的UE A和UE B中的不同的ProSe应用以及网络中的ProSe应用服务器和ProSe功能。图8的示例性架构取自TS23.303v.13.2.0第4.2章“Architectural Reference Model”,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TS 23.303子条款4.4“Function Entities”中详细地呈现和说明了功能实体,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ProSe功能是逻辑功能,其用于ProSe所需的网络相关操作,并且针对ProSe的每个功能扮演不同的角色。ProSe功能是3GPP的EPC的一部分,并且提供了与近距离服务相关的所有相关网络服务,如授权、认证、数据处理等。对于ProSe直接发现和通信,UE可以通过PC3参考点获得特定的ProSe UE标识、其他配置信息以及来自ProSe功能的授权。可以在网络中部署多个ProSe功能,但是为了便于说明,提供了单个ProSe功能。ProSe功能由三个主要子功能组成,所述子功能根据ProSe特征执行不同的角色:直接提供功能(DPF)、直接发现名称管理功能以及EPC级别发现功能。DPF用于向UE提供使用ProSe直接发现和ProSe直接通信的必要参数。
在所述连接中使用的术语“UE”是指支持ProSe功能的ProSe启用的UE,诸如:
·通过PC3参考点在ProSe启用的UE与ProSe功能之间交换ProSe控制信息。
·用于通过PC5参考点开放其他ProSe启用的UE的ProSe直接发现的过程。
·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一对多ProSe直接通信的过程。
·充当ProSe UE到网络中继的程序。远程UE通过PC5参考点与ProSe UE到网络中继进行通信。ProSe UE到网络中继使用层-3分组转发。
·通过PC5参考点在ProSe UE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例如用于UE到网络中继检测和ProSe直接发现。
·通过PC3参考点在另一个ProSe启用的UE与ProSe功能之间交换ProSe控制信息。在ProSe UE到网络中继的情况下,远程UE将通过PC5用户平面发送所述控制信息,以便通过LTE-Uu接口向ProSe功能中继。
·参数(例如,包括IP地址、ProSe层-2组ID、组安全材料、无线电资源参数)的配置。这些参数可以在UE中预先配置,或者如果在覆盖范围内,那么通过在PC3参考点上发信号通知来提供给网络中的ProSe功能。
ProSe应用服务器支持EPC ProSe用户ID和ProSe功能ID的存储,以及应用层用户ID和EPC ProSe用户ID的映射。ProSe应用服务器(AS)是3GPP范围之外的实体。UE中的ProSe应用经由应用层参考点PC1与ProSe AS通信。ProSe AS经由PC2参考点连接到3GPP网络。
车辆通信-V2X服务
在Rel.14中,已经在3GPP中建立了新的研究项目,以考虑新的LTE特征对汽车行业的有用性,包括近距离服务(ProSe)和基于LTE的广播服务。上述ProSe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为V2X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关于如何可以增强车辆通信的传输,讨论了对D2D框架的改变。例如,可能不再使用T-RPT模式。此外,代替或除了使用如前所述的用于传输数据和SA的TDD之外,可以预见频分多路复用。车辆情境中的合作服务对于ITS(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域中的未来联网车辆变得至关重要。它们应当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公路运输的碳排放量、以及提高旅行期间的用户体验。
V2X通信是将信息从车辆传递到可能影响车辆的任何实体,反之亦然。所述信息交换可以用于改进安全性、移动性和环境应用,以包括驾驶员辅助车辆安全、速度适应和警告、紧急响应、旅行信息、导航、交通操作、商业车队规划以及支付交易。
对V2X服务的LTE支持包含3种不同的用例,如下所示:
·V2V:涵盖车辆之间的基于LTE的通信。
·V2P:涵盖车辆与个人携带的设备(例如,由行人、骑车人、驾驶员或乘客携带的手持终端)之间的基于LTE的通信。
·V2I:涵盖车辆和路侧单元之间基于LTE的通信。
这三种类型的V2X可以使用“协同感知”为最终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这意味着运输实体,诸如车辆、路侧基础设施和行人,可以收集他们的当地环境的知识(例如,从其他车辆或附近的传感器设备接收的信息)来处理和分享所述知识,以便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诸如合作碰撞警告或自主驾驶。
关于V2V通信,当满足许可、授权以及接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接近的这种(车辆)UE使用E-UTRA(N)交换V2V相关信息。接近标准可以由MNO(移动网络运营商)配置。然而,支持V2V服务的UE可以在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提供或不提供时交换这种信息。
支持V2V应用的设备(车辆UE)传输应用层信息(例如,关于其位置、动态以及属性作为V2V服务的一部分)。V2V有效载荷必须是灵活的,以便适应不同的信息内容,并且可以根据MNO提供的配置周期性地传输信息。
V2V主要是基于广播的;V2V包括直接和/或由于V2V的有限直接通信范围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V2V相关应用信息,经由支持V2X服务(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的基础设施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V2V相关应用信息。
关于V2I通信,支持V2I应用的设备将应用层信息发送到路侧单元,所述路侧单元进而可以将应用层信息发送到一组设备或支持V2I应用的设备。
还引入了V2N(车辆到网络、eNB/CN),其中一方是UE而另一方是服务实体,两者都支持V2N应用并且经由LTE网络彼此通信。
关于V2P通信,当满足许可、授权以及接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接近的这种UE使用E-UTRAN交换V2P相关信息。接近标准可以由MNO配置。然而,支持V2P服务的UE可以甚至在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不提供时交换这种信息。
支持V2P应用的UE传输应用层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由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车辆来广播(例如,对行人的警告)和/或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行人来广播(例如,对车辆的警告)。
V2P包括直接和/或由于V2P的有限直接通信范围在不同UE(一个用于车辆,并且另一个用于行人)之间交换V2P相关应用信息,经由支持V2X服务(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的基础设施来在不同UE之间交换V2P相关应用信息。
对于所述新研究项目V2X,3GPP在TR 21.905,当前版本13.0.0中提供了特定术语和定义,其可以重复用于所述应用。
路侧单元(RSU):支持V2I服务的实体可以使用V2I应用程序向UE传输并且从UE接收。RSU可以在eNB或固定UE中实现。
V2I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一方是UE,并且另一方是RSU,两者都使用V2I应用程序。
V2N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一方是UE并且另一方是服务实体,两者都使用V2N应用程序并且经由LTE网络实体彼此通信。
V2P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P应用程序的UE。
V2V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V应用程序的UE。
V2X服务:一种类型的通信服务,其涉及经由3GPP传输使用V2V应用程序来传输或接收UE。基于通信中涉及的另一方,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V2V服务、V2I服务、V2P服务以及V2N服务。
许多ITS服务具有共同的通信要求:
·定期状态交换。ITS服务通常需要了解车辆或路侧终端的状态。这意味着定期交换分组,所述分组具有关于位置、速度、标识符等的信息。
·异步通知。这种消息用于通知特定服务事件。与先前的状态消息相反,将这些消息可靠地传递到单个终端或一组终端通常是关键要求。
第一通信类型的使用的实例可以在诸如远程车辆监控的交通效率服务或者安全服务上找到,所述交通效率服务收集来自车辆的周期性状态数据,所述安全服务诸如合作防撞,其需要关于周围车辆的运动信息以检测潜在撞击。异步通知主要发现于安全服务中,诸如湿滑路面或碰撞后警告。
将为V2V通信定义不同类型的消息。ETSI已经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定义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消息,参见对应的欧洲标准ETSI EN 302 637-2v1.3.1和ETSI EN 302 637-3v1.2.1:
·协同感知消息(CAM),其由车辆动态连续触发以反映车辆状态。
·分散的环境通知消息(DENM),其仅在与车辆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时触发。
由于V2V和ITS标准化相当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可能会定义其他消息。
由ITS-站(ITS-S)连续(周期性地)广播CAM以与其他ITS-S交换状态信息,并且因此比事件触发(非周期性)DENM消息对交通负载具有更大的影响。基本上CAM消息是由每个车辆周期性地向其邻居广播的一种心跳消息,以提供存在、位置、温度以及基本状态的信息。相反,DENM是广播的事件触发消息,以警告道路使用者发生危险事件。为此,ETSI为ITS定义的CAM消息的业务特征被认为更能代表V2V业务。
协同感知消息(CAM)是在ITS-S之间在ITS网络中交换的消息,以创建和维持彼此的意识并且支持使用道路网络的车辆的协作性能。点对多点通信应当用于传输CAM,使得CAM从始发ITS-Sto传输到位于始发ITS-S的直接通信范围内的接收ITS-S。CAM生成应当由协同感知基本服务触发和管理,所述服务定义了两个连续CAM生成之间的时间间隔。目前,传输间隔的上限和下限是100ms(即10Hz的CAM生成速率)和1000ms(即1Hz的CAM生成速率)。ETSI ITS的基本原理是在存在新信息(例如新位置、新加速度或新航向值)来共享时发送CAM。相应地,当车辆缓慢移动并且在恒定的航向和速度上时,高CAM生成速率不会带来真正的好处,因为CAM只显示出最小的差异。根据车辆动态(例如速度、加速度以及航向),一个车辆的CAM的传输频率在1HZ到10Hz之间变化。例如,车辆行驶越慢,触发和传输的CAM数量越少。车辆速度是影响CAM业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周期性协同感知消息。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尽管上述信息中的一些已经被标准化,但是诸如周期性和消息大小的其他信息尚未标准化并且是基于假设的。此外,标准化可能在将来发生变化,并且因此也可能改变生成和传输CAM的方式。
如上所述,为了使车辆UE在侧链路上具有无线电资源以用于传输CAM,设想模式1和/或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对于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eNB分配每个SA消息的资源以及每个SA周期的数据。然而,当存在大量业务(例如,高频周期性业务)时,从UE到eNB的Uu链路上的开销可能很大。
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许多V2V业务是周期性的,使得3GPP已同意对于侧链路V2V通信模式1(即eNB调度的无线电资源分配),eNB和UE将支持侧链路半持续无线电资源分配。
同意支持感测机制连同半持续传输用于协助V2X侧链路的自主资源控制/选择机制。UE将在PSCCH(SA/SCI)内指示其具有关于所选择的一组周期性发生的资源的数据,直到发生资源选择为止。所述资源预留信息(在SCI内发信号通知)可以由打算传输V2X消息以用于选择资源的其他UE使用,使得已经由其他UE预留/预订的资源不被考虑用于无线电资源选择。所述资源预留/预订过程特别适用于具有特定周期性的分组到达的业务,例如CAM消息。
如上所述的调度信息中的预留无线电资源的指示可以由其他(车辆)设备监测(“感测”)。通常,感测过程收集关于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并且因此允许对可以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使用的未来无线电资源的预测以识别用于传输的一组资源候选者。3GPP已经同意的事情很少,但是可以假设感测过程将时频资源分类成:
·“不可用”资源。这些是UE不被允许传输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已由其他UE预留/预订,以及
·“候选(或可用)资源”。这些是UE可以/能够对其执行传输的资源。
此外,3GPP同意也为感测程序执行能量测量,尽管所述协议没有提供关于将要如何执行能量测量以及执行何种能量测量的任何细节。基于能量的感测可以理解为UE测量PSSCH无线电资源和/或PSCCH无线电资源上的接收的信号强度的过程。基于能量的感测可以基本上有助于识别近距离和远距离干扰。
此外,讨论了在调度指派(SCI)中是否指示了数据(或对应的无线电资源预留)的优先级,使得它可以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使用,尽管没有同意如何有效地使用优先级。
在讨论期间出现的另一个主题是使用信道(即PC5接口)的拥塞水平来进行资源分配过程,这可能类似于ETSI标准中已知的信道繁忙率(CBR)(参见例如ETSI EN 302 571v2.0.0和102 687v1.1.1.)。同样,在所述方面没有讨论任何细节,更不用说关于如何准确使用这种拥塞水平的协议。
如以上结合图6和图7所说明的,为了增加传输的可靠性,每个传输块和调度指派被在侧链路上重复地传输,即调度指派或数据的初始传输被重复一次或多次。3GPP中正在进行的讨论没有区分数据ISA的初始和重复传输,并且仍然不清楚如何在所述方面实现V2X传输的半持续调度和资源感测。
感测和半持续调度应当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以便不会过多地增加UE的复杂性。尽管就PC5接口上的V2X传输的感测和资源预留达成了一般协议,但是将这些机制实现到当前系统中可能会导致问题和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来执行数据的初始传输和重传的改进的传输过程。独立权利要求提供了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利的实施例受到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其中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处理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单元,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传输时序来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方法,其中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传输时序来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控制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发送设备的处理,其中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处理包括: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传输时序来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执行与其他设备的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发送设备。假设通过所述发送设备连续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未来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根据一个实例,所述无线电资源感测至少包括监测由在稍后的时间点保留无线电资源的其他设备发送的调度指派,随后可以从所述无线电资源选择中排除所述调度指派。感测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测量所述无线电资源中的接收的信号能量。在将来,在感测期间也可能收集其他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一次数据重传(例如,初始传输)的“优先级高于”剩余(重新)传输,因为车辆UE基于在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在感测窗口中从无线电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资源分配过程以为所述一次数据重传选择无线电资源。因此,为所述(初始)传输选择的无线电资源不应当引起与来自其他UE的传输的冲突,并且因此应当以高可靠性来传输。另一方面,不太灵活地选择将要用于剩余数据(重新)传输的无线电资源,以便能够减少信令开销。具体地,对于剩余数据(重新)传输,车辆UE应当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下也称为T-RPT),其定义了一个或多个数据传输的时序并且由车辆UE使用,其中第一数据传输作为参考来执行剩余数据(重新)传输。由车辆UE传输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对应地指示用于初始传输的时间频率资源以及接收实体从其导出由车辆UE用于第一次和所有重传的传输时序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关于频率资源,由车辆UE执行的数据重传可以使用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或者使用基于跳频模式从最初使用的频率导出的频率;在后一种变型中,调度信息还应当指示是否将要使用跳频来确定用于数据重传的频率。
根据一个变型,所选择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将已经识别将要对数据执行的所有传输或重传。相应地,(重新)传输将在由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给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例如在8比特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情况下在8个子帧内完成。
根据第一方面的另外的变型,所选择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将仅指示单个传输,其中所述一次传输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将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在整个传输窗口中重复。通过顺序地定位所选择的一次传输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指示传输的重复时序模式的那些位置处定义了各种数据重传候选。车辆UE将必须在各种数据重传候选中选择那些将确实用于数据的重传的候选。一次传输T-RPT的选择可以由车辆UE使用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使得所得的数据传输候选,并且特别是稍后选择以便实际使用的数据重传候选从冲突率和干扰的角度来看是最佳的。
数据重传候选的选择可以是随机执行的,或者可以基于所述方面中的感测过程的结果,以便提高传输可靠性并且避免与其他UE的传输冲突。车辆UE实际使用哪个数据重传候选将随后必须例如作为由车辆UE传输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的一部分而指示给接收实体。关于频率资源,根据所选择的数据重传候选执行的数据重传可以使用已由车辆UE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的频率,或者可以遵循从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的频率开始的跳频模式。
根据第一方面的另外的变型,一次传输T-RPT的选择基于资源感测过程的感测结果如下。车辆UE首先在整个传输窗口中(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确定优选的数据重传候选(例如,排名第二高的可能的数据重传候选),所述数据重传候选随后用于确定一次传输T-RPT,其当在整个传输窗口中重复时,具有与所优选的数据重传候选一致的“1”。因此,用于初始传输以及用于一次数据重传的频域和时域资源(即,优选的数据传输候选)由车辆UE基于感测结果自由地确定,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减少冲突率。对于所述变型,调度信息不仅应当指示用于初始传输的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而且应当分别指示用于所优选的数据重传的频率资源。这可以例如通过提供关于为初始数据传输提供的频率指示的频率偏移来完成。如前所述,在调度指派中指示T-RPT,以便使用初始数据传输作为参考来提供所有重传的传输时序。
根据另外的方面,可用于车辆UE进行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通常应当被划分为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以及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将无线电资源分离将确保数据的重传和初始传输将不会冲突,从而保护最重要的初始传输。
相应地,在一个通用的第一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以一种发送设备为特征,所述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发送设备的接收单元和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处理器基于在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设备的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传输时序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相应地,在一个通用的第一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以一种方法为特征,所述方法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基于在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发送设备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设备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传输时序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益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和附图变得显而易见。益处和/或优点可以由说明书和附图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提供,并且不需要全部提供以便获得其中的一者或多者。
可以使用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任何组合来实现这些一般和特定方面。
附图简述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和图来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3GPP LTE系统的示例性架构,
图2示出了针对3GPP LTE(版本8/9)定义的子帧的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如何在PC5上建立用于ProSe通信的层-2链路,
图4图示了用于覆盖(LTE)和底层(D2D)系统的发送/接收资源的用途,
图5图示了用于两个UE的调度指派和D2D数据的传输,
图6图示了用于UE自主调度模式2的D2D通信时序,
图7图示了用于eNB调度调度模式1的D2D通信时序,
图8图示了用于非漫游情境的ProSe的示例性架构模型,
图9图示了车辆UE的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的时间P处划分成传输窗口和感测窗口的数据资源池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方式的UE行为的顺序图,
图11和图12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方式的用于传输窗口以及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子帧序列,
图13和图14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示例性实现方式的用于传输窗口以及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子帧序列,
图15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改进实现方式的用于传输窗口以及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子帧序列,并且
图16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改进实现方式的用于传输窗口以及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子帧序列。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站或移动节点或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一个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向节点或网络的其他功能实体实现和/或提供预定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接口,所述接口将节点附接到节点可以通过其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类似地,网络实体可以具有将功能实体附加到通信设施或介质的逻辑接口,通过它可以与其他功能实体或通信节点通信。
如在权利要求书的集合和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资源”应广义地理解为是指物理无线电资源,诸如时频资源。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直接通信传输”应广义地理解为直接在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即不经由无线电基站(例如,eNB)的传输。相应地,直接通信传输是在“直接侧链路连接”上执行的,“直接侧链路连接”是用于直接在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的连接的术语。例如,在3GPP中,使用D2D(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术语或者ProSe通信或侧链路通信。术语“直接侧链路连接”、“侧链路接口”应广义地理解并且可以在3GPP上下文中理解为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PC5接口。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ProSe”或其未缩写形式“近距离服务”应用于LTE系统中基于近距离的应用和服务的背景下,如背景技术部分中示例性说明的。在此背景下还使用诸如“D2D”的其他术语来指代近距离服务的设备到设备通信。
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车辆移动终端”应在新3GPP研究项目、分别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工作项V2X(车辆通信)的背景下理解。相应地,车辆移动终端应广义地理解为移动终端,其专门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商用卡车、摩托车等)中以执行车辆通信,即例如出于安全或驾驶员协助的目的将与车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实体(诸如车辆、基础设施、行人)。可选地,车辆移动终端可以访问导航系统(假设它也安装在汽车中)处可用的信息,诸如地图信息等。
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相反地,“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可以在3GPP近距离服务的上下文中示例性地理解,从而允许两种模式用于资源分配;即无线电基站根据其来控制分配的模式1(即,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终端(或发送设备)(在没有无线电基站的情况下)根据其来自主地选择资源的模式2(即,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
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可以示例性地理解为定义了传输时序的信息,例如在3GPP D2D技术的上下文中已知的T-RPT(传输的时间资源模式)。取决于实际的实现方式,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以及数据的重传,或者仅用于在分别指示第一数据传输时指示数据的重传。
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3GPP已经引入了用于LTE辅助车辆通信的新的研究项目,其应基于ProSe过程来在各种车辆移动终端与其他站之间交换V2X业务。此外,V2X业务应支持一种半持续无线电资源分配,并且已经同意对于所述终端将支持无线电资源预留和感知的机制,特别是对于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也称为模式2)。然而,在感测和无线电资源预留方面只达成了一般协议而没有提供关于如何实施这些协议以及如何调整其他机制以便确保有效和完美操作的细节。例如,尚不清楚如何确切地实现资源感测机制和无线电资源预留。
以下将参考图9说明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图9以示例性和简化的方式图示了车辆UE(通常是发送设备)的数据资源池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PRB对(物理资源块对;一个子帧的12个子载波)被用作用于示例性地图示图中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单元。假设在时间P处,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即分组到达),并且数据的传输(以及数据的重传)应当在时间L处结束;所述时间段可以表示为传输窗口,并且取决于将要传输的数据的延迟要求(例如,100ms;L=P+100ms)。在分组到达之前在例如1000ms的感测窗口内获得的感测过程的结果应当被考虑用于将要由车辆UE执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以选择用于发送数据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及可能的其他传输参数)。示例性地假设需要三个(物理)资源块对来传输数据(此外,根据当前的标准化,资源块应当是连续的)。
从感测过程获得的一个信息是传输窗口中的特定无线电资源已由其他设备保留,并且因此不应当由车辆UE使用;保留的无线电资源的对应框是竖直条纹的。完整的传输窗口中可用于车辆UE发送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候选(每三个连续资源块对)在图9中图示为加外框的。在传输窗口中总共存在六个候选,所有这些候选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特定特性来进行排名。作为一个实例,排名过程可以基于在感测窗口中的感测过程期间执行的能量测量来对各种无线电资源候选进行排名。更详细地,可以针对相关的无线电资源候选测量整个感测窗口上的能量(例如,接收的信号强度)。如图9所示,示例性地假设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候选被基于能量测量从1到4进行排名。相应地,在感测窗口中具有相同的对应频率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资源候选2被相同地排名。这同样适用于两个候选资源3。图9以对角条纹图示了感测窗口的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其测量的能量被平均化以预测无线电资源候选2的能量。类似地,图9将用于资源候选4的能量测量的感测窗口中的对应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图示成水平条纹的。尽管为了便于说明而未在图9中图示,但是针对在对应于候选1和3的感测窗口中的无线电资源也执行对应的能量测量和处理。
示例性地假设车辆UE针对单个传输块执行四次传输,即第一传输以及三次重传。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将是针对数据的每次传输即针对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重传使用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在以上呈现的图9的实例中,车辆UE因此可以选择四个排名最高的资源候选来传输四次(重新)传输。所述解决方案是灵活的并且有效地用于在时域中以及在频域中的最佳可用无线电资源的数据(即,一个传输块)的传输。
然而,为了指示用于接收实体的每个(重新)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即,传输窗口内的时间和频率),可以针对每个(重新)传输来发送调度指派。可替代地,可以传输一个调度指派,其包括接收实体能够接收并正确地解码第一次重传和所有重传的所有必要信息。在任何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这显著增加了信令开销。在如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针对所有(重新)传输来传输一个调度指派,其指示所有传输的时频资源,并且指示对应的T-RPT模式,其唯一地定义所有(重新)传输的时序。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重传的频率资源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资源相同(在SA中明确指示)或者遵循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资源开始的跳频模式(调度指派指示是否使用跳频模式)。如果在第一传输与重传之间不存在这种固定的时间和/或频率关系,那么需要针对每次传输将关于实际使用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单独信息提供给接收实体。
此外,接收实体需要能够将一个传输块的第一传输和重传关联在一起,例如以便实现数据的软组合。在所述方面,可以发信号通知长度L-P的比特图(100比特将能够指示100ms的传输窗口内的传输),从而指示发生传输的子帧,从而允许接收实体将一个传输块的所有传输关联在一起。然而,比特图将较长,并且因此将另外增加信令开销。此外,传输窗口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因此比特图必须非常长以能够指示最长的可能传输窗口,或者比特图的大小将根据传输窗口的长度而改变,其中这两种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种都将是不利的。
以上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用于相同数据的第一传输和重传的感测过程和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尽管它涉及若干缺点和问题。
本发明人构思了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以减轻上述缺点和问题。
各种实施例的特定实现方式将在由3GPP标准给出的宽规范中实现,并且部分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其中如以下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添加特定的关键特征。应当注意,各实施例可以有利地用于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诸如以上的技术背景部分中描述的3GPPLTE-A(版本10/11/12/13/14或后续版本)通信系统。但是,各实施例不限于在这些特定示例性通信网络中的用途。
不应将说明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作为各实施例的实例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如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本公开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境并且以本文未明确描述的方式来应用。出于说明目的进行了若干假设,然而这些假设不应限制以下实施例的范围。
各种实施例主要集中于改进发送设备如何经由侧链路接口来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数据传输,在所述方面还建议改进由设备传输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指派内容。细节将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明显。其他功能(即,各个实施例未改变的功能)可以保持与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完全相同,或者可以改变而不会对各个实施例产生任何后果。
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例示的,可以应用各个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情境是V2X通信。因此,发送和接收设备可以是例如车辆中的UE、路侧单元、行人携带的“普通”移动终端等。此外,数据可以是(周期性的)车辆数据,例如CAM消息,其应在各种车辆实体之间不断交换,并且针对其已在3GPP讨论了资源感测过程和半持续资源。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将结合这种V2X通信情境来说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实施例。还将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实现方式和变型。
如上所述,示例性地,如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假设车辆UE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能够基于D2D框架执行车辆通信。相应地,车辆数据(例如,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数据)应由车辆UE传输到数据对其感兴趣的其他实体。假设UE支持并且主要执行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并且已经适当地配置有必要的资源池(用于数据和调度指派),以便能够经由PC5(侧链路)接口自主地选择用于传输调度信息的无线电资源以及数据。
将由车辆UE传输的周期性数据将通过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详细说明的协同感知消息(CAM)来例示。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3GPP已普遍批准了感测和无线电资源预留结合周期性车辆数据的传输包括在未来的标准版本中。具体地,传输侧的无线电资源预留允许通过例如在一个或多个稍后时刻预留与当前使用的相同的资源以传输周期性数据的其他分组来实现一种“半持续”无线电资源分配。因此,在那些稍后的时刻,车辆UE不必再次执行资源选择/请求(模式1或模式2资源分配)以便能够传输周期性数据。无线电资源预留可以以不同方式来实现并且尚未由3GPP确定。例如,可以针对下一个传输实例或者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即,不仅仅是针对周期性数据的下一个传输实例)完成无线电资源预留。与侧链路数据一起传输的调度信息(SCI)识别用于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并且从而允许接收实体以正确地接收和处理/解码侧链路数据。调度信息可以另外用于例如通过指示数据的时间或周期性来指示无线电资源预留,使得接收实体可以确定预留无线电资源的时间(例如,子帧)。
车辆UE应进一步连续地执行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无线电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未来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可以随后在由车辆UE执行的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期间使用所述信息来选择用于传输数据(可选地,也可以是对应的调度指派)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可能的其他传输参数)。感测过程包括例如解码由其他设备传输的调度指派,以便识别预留的无线电资源。可选地,感测过程还包括用于为车辆UE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整个频率资源的能量测量(例如,接收的信号强度,RSSI)。
资源感测过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选项是每个UE具有分布图,所述分布图具有从下一个子帧开始跨越例如100ms(例如最多1秒)的频率资源的预测。随后,在分组到达UE中的缓冲区的时间P处,UE已经为子帧P到L(可以称为传输窗口)准备了所有频率资源的分布图,其中L基本上对应于直到应当传输分组为止的最大时间跨度(根据QoS)。频率分布图可以区分不可用和可用的无线电资源(并且还可以包括关于不同无线电资源的预测能量水平的信息)。无线电感测过程的其他实现方式同样是可能的,例如,其中UE不连续地更新这种未来资源分布图,而是仅在需要时预测来自感测窗口中的过去测量的无线电资源。
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例如,以下主要假设传输总数是四,或者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数据的初始传输之外还执行三次重传。数据的传输总数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例如,通过标准或网络运营商)或者可以是可配置的(例如,通过控制车辆UE的eNodeB,或者通过车辆UE本身)。在传输总数是可配置的情况下,数据的接收者必须以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应当期望的传输总数。这可以通过例如在调度指派中提供对应信息或者通过由eNodeB在小区中广播信息来确保。
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涉及使用如3GPP已知的增量冗余。具体地,在HARQ操作中,eNB可以在重传中从原始传输块(即,将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不同的编码版本,使得UE可以采用增量冗余(IR)组合来经由组合增益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类似地,通过侧链路接口的V2X传输可以使用增量冗余来进行重传,使得传输相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例如遵循预定的冗余版本顺序(诸如0、2、3、1,如已针对HARQ同步非自适应重传来定义)。因此,当说明执行相同数据(例如,一个传输块)的第一传输和重传时,不应当将其说明为意味着它是完全相同的数据,而是表达还应当涵盖传输相同的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的情况。
概括地说,假设车辆UE连续地执行无线电资源感测过程以获取关于未来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无论是预留和/或RSSI预测,还是其他信息)。车辆UE还应能够传输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数据),并且在所述连接中应执行模式2资源分配过程(UE自主),以便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数据传输(还可以包括诸如MCS等的其他传输参数的确定)的无线电资源。通过资源感测过程获得的信息应用于资源分配过程,以便对其进行改进。
以下将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变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经由PC5侧链路接口执行的数据传输的改进的传输过程。第一实施例通过完全使用用于资源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感测结果来优先化数据传输之一(例如,初始数据传输),以提高初始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资源分配对于剩余数据(重新)传输不太灵活,这因此将不会以与初始传输相同的方式从资源感测过程中受益,但是允许减少信令开销。当使用增量冗余时,第一传输是最重要的一次传输,因为它是由接收实体接收的第一传输,并且因为它是可自解码的,而其他冗余版本可能不是这种情况。
当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时,车辆UE应执行UE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以便获得必要的传输参数,包括传输窗口内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选择,以便执行待处理数据的第一传输。在确定将要用于数据的初始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时,资源分配过程应在数据到达之前的感测窗口(参见图9中的感测窗口)期间获取由感测过程获得的结果。例如,应当避免保留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可以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执行的能量测量而排名的各种候选中选择最佳无线电资源候选。
为了还确定如何执行数据的重传,发送设备应确定合适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诸如从背景部分已知的T-RPT),所述模式定义了一个或多个数据传输的时序模式。T-RPT通常是具有几比特(例如,8比特)长度的比特图,每比特与数据的可能传输时序(例如,一个子帧)相关联。可以定义多个T-RPT。例如,T-RPT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传输,其中8比特T-RPT可以指示1到8个传输。此外,传输的位置可以在T-RPT中变化,其中可以存在例如指示单次传输的8个不同的T-RPT。在发送设备中定义了多少和哪些T-RPT可以是(例如,通过标准或网络运营商)预先确定的,或者可以是(例如,通过控制车辆UE的eNodeB)可配置的。根据一个实例,可以重新使用已针对3GPP版本12和13的D2D通信定义的T-RPT。在任何情况下,车辆UE应选择合适的T-RPT,以便确定将执行数据重传的时序。T-RPT以及由此指示的数据传输因此使用第一传输作为参考而定位在传输窗口中。例如,所选择的T-RPT可以紧接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或者可以包括第一数据传输作为T-RPT的一部分。
相应地,车辆UE将根据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随后以由所选择的T-RPT定义的传输时序来执行数据重传。此外,由车辆UE执行的重传可以使用与已用于初始传输的相同频率(即PRB),或者可以使用基于跳频模式从初始传输的频率导出的频率(例如,如从现有技术已知的)。
第一实施例因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组合了基于感测结果的改进的第一数据传输,同时使用简单的传输模式来协调以第一传输作为参考的数据重传。相应地,将要提供给接收实体的信息因此相当有限,并且不会导致较高的信令开销。具体地,由车辆UE传输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第一传输以及所选择的T-RPT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使得接收实体能够接收第一数据传输以及数据重传。可选地,调度指派还可以包括关于跳频模式是否用于用来进行数据重传的频率资源的信息。
图10是根据上述说明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方式的UE行为的顺序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源感测过程与UE将要执行的用于传输待传输的数据的步骤的顺序分开图示。通过使用虚线,图10图示了由资源感测过程提供的信息(诸如在感测窗口期间进行的无线电资源预留或能量预测)如何可以用作过程的各个步骤中的输入。例如,UE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可以从所述选择中排除保留的无线电资源,以便避免干扰。另外,如将结合实施例的另外的实现方式更详细地说明的,适当的T-RPT的选择也可以基于通过由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
将结合图11和图12说明以上讨论的一般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详细实现方式,图11和图12都图示了传输窗口的子帧的序列以及包括初始传输和三次数据重传的数据传输的对应时序。在示例性图示中,传输窗口被描绘成包括数据变得可用的子帧P以及被认为是最新子帧的子帧L,同时仍然符合数据的延迟要求。传输窗口也可以不同地定义,例如不包括子帧10或者甚至另外的后续子帧11,……,以便将处理时间考虑在内。
在两个图中,假设车辆UE确定子帧12中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对于第一数据传输是最佳的。对应的指示将包括在对应的调度指派中,使得接收实体能够接收数据。如到目前为止所假设的,总共要对数据(例如一个传输块)执行四次传输,以便提高传输可靠性。在所述实现方式中,车辆UE因此将根据将要执行的传输总数来选择T-RPT。在图11和图12中描绘了两种变型,从而区分T-RPT是否包括或不包括初始数据传输。在图11所示的变型中,车辆UE因此将在具有四个总传输的T-RPT中选择T-RPT;图11中示出了可由车辆UE选择的示例性T-RPT。另一方面,在图12所示的变型中,鉴于T-RPT不包括第一传输,车辆UE因此将在总共具有三个传输的T-RPT中选择T-RPT。
图12的变型中的T-RPT示例性地在执行初始传输的子帧之后立即开始。可替代地,在仍然使用子帧12(即,第一数据传输的时序)作为用于T-RPT(以及因此重传时序)的开始的参考的同时,可以使用从第一数据传输时序偏移的不同时序。例如,T-RPT可以在距第一数据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的一定距离处开始。时序偏移可以是(例如,由车辆UE或eNodeB)可配置的或者是预先确定的,但是需要为接收实体所知。
此外,在各种子帧(图11的变型中的子帧14、15以及19,或图12的变型中的子帧15、16以及20)处执行的重传可以使用与已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相同的频率,或者可以(基于已知的跳频模式)使用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导出的“跳跃”频率。
如上所述,T-RPT的选择受传输总数(参见图11)或重传次数(参见图12)的限制。除了所述限制之外,在一种示例性变型中,车辆UE可以在具有所述必要数量的(重新)传输的所有那些T-RPT中随机地确定T-RPT(具有必要数量的(重新)传输)。尽管这将是简单的实现方式,但是这可能具有以下缺点:随机选择的时序模式可能产生重传时序(子帧),这将导致对其他设备的传输的严重干扰;如上所述,频率资源由为初始数据传输选择的频率资源固定,或者是相同的频率资源,或者遵循其跳频模式。
可替代地,代替随机确定T-RPT,车辆UE可以尽可能地考虑到感测过程的结果。具体地,在一个子帧中保留的相同物理资源块可以在另一个子帧中可用,使得车辆UE应尽可能通过基于感测的信息适当地选择T-RPT来减少对来自其他UE的传输的干扰。
类似地,是否对频域资源使用跳频也可以基于感测过程的结果,使得车辆UE选择使用跳频或不使用跳频来用于频域,这取决于例如哪些频率资源将可能会导致的干扰最小。
时序模式的确定以及是否使用跳频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不同子帧处的不同频率将导致不同的冲突和干扰。相应地,可以共同确定适当的T-RPT以及是否使用跳频,以便将选择最佳T-RPT和最佳PRB的益处结合。
如上所述,为整个数据传输而传输的调度指派需要指示用于初始数据传输以及所选择的T-RPT的时频资源,这是接收实体导出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数据的剩余的重传的时序的主要信息。可选地,调度指派还可以包括关于是否使用关于用于初始传输的频率的跳频的信息。相应地,调度指派是紧凑的并且不会导致较高的信令开销。
数据的重传将因此在由确定的T-RPT给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在所述示例性情况下在7个(参见图11)或8个(参见图12)子帧中完成。换句话说,特别是与100ms的示例性延迟要求相比,重传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窗口内执行。这降低了车辆UE传输重传的灵活性。虽然一种变型也将感测结果考虑在内。与其他UE的数据传输冲突的概率仍然很高并且可能难以避免,这是由于所讨论的变型的非常有限的灵活性,因为在非常短的时间帧内仅存在几个不同的T-RPT。
以下提供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实现方式,以便改进第一实施例的上述变型。如将结合图13和图14说明的,代替将重传限制到由时序模式的长度给定的特定时间帧(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现方式在整个剩余的传输窗口中扩展了重传可能性。具体地,以与以上结合图11和图12所说明的相同方式,车辆UE应基于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得的信息来执行用于确定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最佳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本实例中,假设车辆UE确定子帧14中的最佳时频无线电资源,使得在子帧14的那些确定的频率中执行初始传输。
另一方面,由车辆UE选择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包括一次传输,即仅用于整个T-RPT的一次传输。然而,所述第一传输T-RPT随后在第一传输之后在整个剩余传输窗口中重复并且具有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作为参考,以便因此定义若干数据重传候选。例如,如图14所示,重复的T-RPT可以在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的下一个子帧开始(如以上结合图12讨论的,也可以是从第一数据传输时序偏移的其他时序)。可替代地,如图13所示,重复的T-RPT开始,使得第一个重复的T-RPT(更确切地说,第一个T-RPT比特图中的“1”)与第一次数据重传时序一致。
通过这样在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定位重复的T-RPT,每个T-RPT即在重复的T-RPT指示一次传输的那些子帧处定义了一个数据重传候选。数据重传候选因此(例如,在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在整个剩余传输窗口中分布,并且根据T-RPT的长度彼此等距间隔开。例如,在图13中给出的示例性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传输被定义为在子帧14中发生,使得数据重传候选将在子帧22、30、38、46......110中(各自具有在8个子帧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与T-RPT的长度一致)。
假设传输窗口是100ms并且传输模式是8比特,那么可以存在12个(例如,对于图14)与最多14个(例如对于图13)不同的数据重传候选之间的最大值(也取决于所使用的实际实现方式)。最后的T-RPT可以被截断,并且因此取决于(截断的)T-RPT内的“1”数据传输的位置,可以产生或可以不产生另一个数据重传机会。
车辆UE可以随后在如此定义的数据重传候选之中选择数据重传候选,以确实用于数据重传。当然,所述确定同样取决于传输总数(即重传总数)。在图13假设的示例性情境中,假设仅执行两次总传输,即仅需要一次重传,使得车辆UE必须仅选择一个可用数据重传候选。在图13所示的示例性情境中,假设车辆UE决定在子帧30处传输单个数据重传,其与T-RPT序列中的第三个相关联。在图14所示的示例性情境中,假设车辆UE将执行三个总数据传输,并且因此车辆UE必须选择两个重传候选;假设在子帧22和38中,即同样是重复T-RPT的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
为了使接收实体了解车辆UE将在何处执行第一传输和重传,调度指派不应仅指示用于第一传输和所选择的T-RPT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如之前已讨论的),但是也指示关于车辆UE将实际用于数据(重新)传输的数据重传候选的信息。关于如何在所有候选中指示所使用的数据重传候选的一种可能选项是在调度指派中提供比特图(例如,称为T-RPT选择比特图),其中T-RPT选择比特图的比特与重复的T-RPT相关联,由此唯一地识别重复的T-RPT之一。如图13和图14所示,取决于实现方式,T-RPT选择比特图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应当具有长度以便能够灵活地指示所有数据重传候选。如从图中显而易见的是,T-RPT选择比特图中的“1”指向车辆UE实际用于执行重传的T-RPT。T-RPT选择比特图将包括在调度指派中,尽管稍微增加了信令开销,但是提供了大大增加执行重传的灵活性的益处。
为了改进重传可靠性并且减少与其他数据传输的可能冲突,车辆UE可以基于从感测过程获得的结果来确定一次传输T-RPT以及将要实际用于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具体地,存在至多8个不同的一次传输T-RPT(假设8比特T-RPT),每个T-RPT将分别在整个传输窗口中定义不同的数据重传候选。此外,在如此定义的数据重传候选(例如13个候选)中,存在若干不同的候选组合以执行数据重传。总的来说,取决于一次传输T-RPT以及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结果选项,车辆UE应选择将根据从感测过程获得的预测产生例如最小干扰的T-RPT和数据重传候选的组合。
此外,车辆UE可以使用与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的频率相同的频率,或者可以使用基于跳频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导出的频率。如前所述,所述决定也可以基于感测过程的结果,例如,考虑到无线电资源预留可以在单个子帧内因PRB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自由度水平可用于车辆UE,以便优化数据重传可靠性;即一次传输T-RPT,所有重传候选中实际使用的重传候选,以及频率资源是否基于跳频。三种自由度水平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之前获得的感测结果一起选择,以便尽可能多地从感测结果中受益,同时允许简单的(重新)传输过程。
根据另一实现方式,通过如下基于感测结果选择数据重传资源之一来进一步改进结合图13和图14呈现和讨论的解决方案。具体地,图15图示了可用于UE传输数据并且类似于以上讨论的图14的传输窗口的子帧序列。以与结合图13和图14呈现的解决方案相同的方式,车辆UE应基于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得的信息来执行用于确定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最佳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此外,车辆UE将选择一次传输T-RPT,其以第一数据传输作为参考在整个剩余传输窗口中重复定位。与先前的解决方案不同,为了确定T-RPT,车辆UE首先应基于感测结果确定剩余传输窗口内(即,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最佳重传候选。基于感测结果,车辆UE可以自由地为所优选的重传候选选择频率和时间资源,使得可以避免与其他UE的传输冲突。
随后,车辆UE使用所述所选择的优选重传候选的时间位置来确定T-RPT。这将结合图15进行说明。示例性地假设在子帧26中找到优选的重传候选(例如,它是排名第二高的候选,而UE选择最高排名的候选来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示例性地假设长度为8比特的重复T-RPT的定位在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立即开始(参见图15),车辆UE将因此选择T-RPT 00010000,使得重复的T-RPT的“1”中的一个与之前选择的优选的数据重传候选一致(参见子帧26)。相应地,由车辆UE执行的数据重传之一应基于感测结果在资源分配过程期间选择的频率上的子帧26处发生(即,子帧26处的使用频率可以与用于子帧14中的初始数据传输的那些频率不同)。示例性地,在图15中,假设在优选数据重传候选处执行第一数据重传,而在子帧34处以下一重传可能性执行另外的重传。先前已提及的T-RPT选择比特图必须指示这些重传,并且因此将第二T-RPT和第三T-RPT指示为由车辆UE用于数据重传。
如在先前实现方式中已说明的,车辆UE可能必须在剩余的数据重传候选中选择另外的数据重传候选。这可以例如通过使用感测过程的结果来完成,以便避免与其他UE的传输冲突。
图15的这种改进的解决方案产生降低的冲突率,并且因此通过基于先前获得的感测结果自由地为一个数据重传另外选择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增加数据的传输可靠性。然而,所述解决方案略微增加了信令开销。如先前已针对根据图13和图14的实现方式所讨论的,由车辆UE针对数据候选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所选择的T-RPT和T-RPT选择比特图。当T-RPT与T-RPT选择比特图结合并且将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作为参考时,唯一地识别所有剩余数据重传的时序,接收实体需要了解由车辆UE用来在优选无线电资源处传输数据重传(参见例如以上子帧26)的频率,因为频率是基于感测结果自由选择的,并且因此将不会与已在第一数据传输的调度指派中指示的频率一致(或者不遵守跳频模式)。因此,一种解决方案是包括关于在子帧26处用于所述一次重传的其他频率的信息;这可以通过明确地识别频率或者通过包括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的频率偏移来完成。接收实体可以使用频率偏移来确定在子帧26处用于所述一次数据重传的频率。
此外,与用于第一数据重传或一次优选数据重传的频率相同的频率也可以用于传输剩余数据重传。可替代地,关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或优选数据重传的频率的跳频模式可以用于剩余的数据重传。在所述方面,调度指派中的对应的跳频指示适当地通知接收实体。
以下将说明对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执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另外的改进。根据示例性实现方式,包括如图9中以简化方式所示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的数据资源池被划分为仅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而数据资源池中剩余的时频无线资源仅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可替代地,可以提供两个不同的数据资源池,一个是用于初始数据传输的数据资源池,并且另一个是用于数据重传的数据资源池。在任何情况下,在资源分配过程期间,车辆UE使用不同的资源进行初始传输和数据重传。数据资源池隔离应适用于例如对应小区中的所有车辆UE。因此,通过在初始数据传输与数据重传之间隔离用于数据传输的可用资源,可以甚至进一步保护初始传输,因为理论上不可能与重传冲突。
可以以各种方式完成可用的时频资源的隔离。例如,可以提供对应的公式,所述公式随后由车辆UE以及其他UE用来确定哪些时频无线电资源将用于初始数据传输以及哪些将用于数据重传。简单的公式可以例如基于模运算。此外,用于初始数据传输和数据重传的不同的数据资源池可以由eNodeB通过适当地广播系统信息来进行配置。
在一个特定示例性变型中,在时域中执行隔离,使得子帧用于初始传输或重传。
这种改进可以是例如应用于结合图9讨论的实现方式,其中车辆UE为每个(重新)传输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此外,所述改进也可以应用于如上结合图11-图15讨论的实现方式。例如,关于图11和图12中呈现的解决方案,另外的改进的解决方案将在仅可用于初始传输的时频资源中针对第一传输执行无线电资源选择。随后,所选择的T-RPT模式(随机选择或基于感测结果选择)将仅指示在指向数据重传的数据资源池中确实可用的子帧。图16示例性地图示了其中不可用于重传的子帧被划掉的实现方式。例如,假设只有每次第三个子帧可用于重传,具体地是子帧14、17、20、23、26、29等。显而易见的是,(除了所述变型中的T-RPT的第一比特,其被假设为指示第一传输)T-RPT比特图的比特对应地仅指示确实可用于重传的子帧。因此,通过使用与用于图11(10110001)的示例性情境中相同的T-RPT比特图,车辆UE将在子帧17、20以及32处执行重传。
类似地,针对根据图13、14以及15的实现方式,重复的T-RPT模式将在属于重传限制的数据资源池的传输窗口的整个子帧中重复。关于图15中的解决方案,专门针对一个优选数据重传(在子帧26中)执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将选择重传限制的数据资源池内的资源。
另外的实施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发送设备的接收单元和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处理器基于在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设备的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传输时序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除第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所述处理器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所述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根据一个选项,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处理器随机地或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三方面,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根据除第一方面之外的第四方面,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所述处理器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序多次重复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所述处理器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这可以根据将要对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可选地完成,其中数据传输总数可以由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根据一个选项,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之一之外的第五方面,使用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基于跳频模式由处理器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根据一个选项,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是否使用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遵循跳频模式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根据另外的选项,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除第一方面之外的第六方面,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传输。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通过重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由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所述处理器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可以可选地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来完成。数据传输总数可以由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所述发送单元以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重传候选处传输剩余的数据重传。
根据除了第六方面之外的第七方面,由发送单元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以优选的发送时序的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例如,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的频率资源的指示可以是相对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的偏移。根据一个选项,使用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与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可替代地,使用由处理器基于来自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的跳频模式或者来自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而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相应地,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除了第四方面到第七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八方面,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传输时序。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之一之外的第九方面,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具有多比特的长度。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每比特指示是否将要以与相应比特的位置相关联的传输时序来执行数据的传输。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位于所述时序窗口中,以便还指示或不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到第九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十方面,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随后,处理器在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可选地,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作为另外的选择,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根据除了第七方面至第十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十一方面,所述资源感测过程包括:
·为了确定由其他发送设备保留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接收单元和所述处理器监测由其他发送设备传输的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由所述其他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保留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可选地测量无线电资源中的接收的信号能量,以便识别由其他发送设备用于传输的无线电资源,
作为选项,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从所述多个传输无线电资源中排除由其他发送设备保留的所述无线电资源。
根据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基于在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发送设备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设备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传输时序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三方面,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可选地,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可选地,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地或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五方面,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序多次重复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这可以可选地根据将要对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十六方面,使用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基于跳频模式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是否使用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遵循跳频模式的频率无线电资源。可选地,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七方面,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通过重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由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一个指示的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可以可选地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由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重传候选处传输剩余的数据重传。
根据除了第十七方面之外的第十八方面,由所述发送单元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可选地作为相对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的偏移。可选地,使用与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与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可替代地,使用由处理器基于来自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频率无线电资源的跳频模式或者来自用于以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而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除了第十五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十九方面,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传输时序。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二十方面,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具有多比特的长度,并且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每比特指示是否将要以与相应比特的位置相关联的传输时序来执行数据的传输。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位于所述时序窗口中,以便还指示或不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到第二十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21方面,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可选地,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可选地,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发送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所述处理器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基于在所述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所述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所述传输时序来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并且所述处理器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所述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其中,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述处理器随机地或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多次重复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根据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基于跳频模式由所述处理器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是否使用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遵循所述跳频模式的频率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传输,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其中通过重复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由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所述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所述处理器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以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所述重传候选处传输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由所述发送单元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作为相对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的偏移,以及其中,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与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所述数据重传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或者其中使用由所述处理器基于来自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的跳频模式或者来自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的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而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并且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所述传输时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所述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执行资源感测过程,以便获取关于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在数据变得可用于传输之后,基于在所述数据可用于传输之前的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定义的所述传输时序来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所述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其中,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地或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多次重复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根据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传输,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以及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其中,通过重复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由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所述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以及以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所述重传候选处传输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
根据前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所述传输时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所述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本公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式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软件或者软件与硬件协作来实现上述各种实施例。就这一点而言,提供了用户终端(移动终端)。用户终端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包括对应的实体以适当地参与所述方法,诸如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处理器。
进一步认识到,可以使用计算设备(处理器)来实现或执行各种实施例。计算设备或处理器可以例如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等。还可以执行各种实施例或者由这些设备的组合来实施。具体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LSI作为集成电路来实现。它们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便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它们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本文的LSI可以根据集成度的不同而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以在制造LSI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中设置在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可以重新配置的可重构处理器。
此外,各种实施例还可以借助于软件模块来实现,所述软件模块由处理器执行或直接以硬件执行。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还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主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对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公开做出许多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视为在所有方面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所述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所述处理器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所述传输时序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并且所述处理器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所述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述处理器随机地或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多次重复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识别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
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基于跳频模式由所述处理器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是否使用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使用遵循所述跳频模式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传输,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
其中通过重复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识别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所述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
所述处理器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以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所述重传候选处传输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由所述发送单元传输的调度指派指示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进行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作为相对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的偏移,以及
其中,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或者与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进行的所述数据重传相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或者其中使用由所述处理器基于来自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的跳频模式或者来自用于以所优选的传输时序进行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频率无线电资源而确定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并且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发送设备是否使用跳频模式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频率无线电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所述传输时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所述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
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10.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
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所述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
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所述传输时序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在对应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其中,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所述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在由所确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长度定义的时间跨度内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地或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数据传输,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多次重复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识别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确定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以及
根据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要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处理器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所述数据重传的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以及所述数据重传候选。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仅指示一次传输,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时序之后,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信息来针对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中的一次确定优选的传输时序,以及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使得当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在所述传输窗口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序重复多次时,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的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与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一致,
其中通过重复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并且随后通过在每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识别由所指示的一次数据传输给定的所述时序位置来在所述传输窗口内定义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所述数据重传的数据重传候选,
确定哪些数据重传候选将用于执行剩余的数据重传,这基于在所述感测窗口期间由所述资源感测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并且取决于将要对所述数据执行的传输总数,所述数据传输总数由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或者是预先配置的,以及
以所确定的优选的传输时序传输一次数据重传,并且在确定将要使用的所述重传候选处传输所述剩余的数据重传。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调度指派,所述调度指派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识别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
其中,所述调度指派还指示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哪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了用于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的所述传输时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被编码为比特图,其中所述比特图的比特分别与所述多个重复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数据资源池包括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执行数据传输的多个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数据资源池被分成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并且被分成可用于执行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选择用于在可用于执行第一数据传输的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中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多个时频无线资源在所述时域中在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时频无线资源与用于数据重传的时频无线资源之间进行划分,
其中,所述数据资源池的所述划分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预先配置或配置。
16.一种集成电路,控制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发送设备的处理,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之后的所述数据的一次或多次重传,所述处理包括:
执行资源感测过程,用于选择可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在稍后的时间点传输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基于在感测窗口期间所述资源感测过程的结果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选择传输窗口内的将要用于执行所述数据的第一传输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在多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中确定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每个数据传输时序模式指示用于执行一次或多次数据的传输的传输时序,
使用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来执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并且以由所确定的数据传输时序模式定义的所述传输时序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执行所述一次或多次数据重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83360.3 | 2016-08-09 | ||
EP16183360.3A EP3282618A1 (en) | 2016-08-09 | 2016-08-09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CN201780048824.8A CN109526247B (zh) | 2016-08-09 | 2017-07-31 | 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 |
PCT/EP2017/069301 WO2018029023A1 (en) | 2016-08-09 | 2017-07-31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8824.8A Division CN109526247B (zh) | 2016-08-09 | 2017-07-31 | 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5339A true CN114245339A (zh) | 2022-03-25 |
Family
ID=566939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91784.1A Pending CN114245339A (zh) | 2016-08-09 | 2017-07-31 |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
CN201780048824.8A Active CN109526247B (zh) | 2016-08-09 | 2017-07-31 | 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8824.8A Active CN109526247B (zh) | 2016-08-09 | 2017-07-31 | 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1005607B2 (zh) |
EP (3) | EP3282618A1 (zh) |
JP (1) | JP7076428B2 (zh) |
KR (1) | KR102408869B1 (zh) |
CN (2) | CN114245339A (zh) |
BR (1) | BR112019002396A2 (zh) |
CA (1) | CA3031713A1 (zh) |
CO (1) | CO2019000939A2 (zh) |
MX (1) | MX2019001613A (zh) |
MY (1) | MY201451A (zh) |
RU (1) | RU2733420C2 (zh) |
WO (1) | WO201802902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14106A1 (en) * | 2020-04-01 | 2021-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sequenci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19002439A2 (pt) | 2016-08-09 | 2019-06-04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e método para um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
CN107734681B (zh) * | 2016-08-12 | 2019-08-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JP6936862B2 (ja) * | 2017-02-10 | 2021-09-22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関連する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
CN110809904A (zh) * | 2017-07-01 | 2020-02-1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运载工具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9031927A1 (ko) * | 2017-08-10 | 2019-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전송과 관련된 그랜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9028892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474754B1 (ko) * | 2017-09-08 | 2022-1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V2V 인터랙션/V2IoT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3707945B1 (en) | 2017-11-06 | 2022-07-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critical data transmission |
EP3531566A1 (en) * | 2018-02-23 | 2019-08-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Bandwidth part hopping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in new radio (nr) |
WO2019164353A1 (ko) * | 2018-02-23 | 2019-08-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
US11245497B2 (en) * | 2018-03-16 | 2022-0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tition-based transmissions |
US20190364424A1 (en) * | 2018-05-28 | 2019-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oll-over of identifiers and keys for unicast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links |
EP3780805B1 (en) * | 2018-05-31 | 2022-06-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ntrol circuit,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0582067B (zh) * | 2018-06-08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0662202B (zh) * | 2018-06-29 | 2022-11-22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装置到装置资源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
WO2020033089A1 (en) * | 2018-08-09 | 2020-02-13 | Convida Wireless, Llc | Broadcast, multicast, and unicast on sidelink for 5g ev2x |
US10979874B2 (en) | 2018-08-10 | 2021-04-1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284376B2 (en) | 2018-08-17 | 2022-03-2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istribu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party communication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CN110536430B (zh) * | 2018-09-05 | 2023-04-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660694B (zh) * | 2018-09-18 | 2024-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EP3854158A1 (en) * | 2018-09-19 | 2021-07-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providing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irectional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US20210377912A1 (en) * | 2018-09-25 | 2021-12-02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harq on v2x |
CN110971365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与数据的多次接收、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
WO2020091475A1 (ko) * | 2018-10-31 | 2020-05-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나 이상의 주파수를 기반으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147188B (zh) * | 2018-11-02 | 2021-12-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16017362A (zh) * | 2018-11-02 | 2023-04-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CN111181707B (zh) | 2018-11-09 | 2022-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0833818B2 (en) | 2018-11-13 | 2020-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exclusion in a half duplex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1355567B (zh) * | 2018-12-20 | 2022-09-13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反馈碰撞的方法和设备 |
WO2020144826A1 (ja) * | 2019-01-10 | 2020-07-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KR20200087698A (ko) * | 2019-01-11 | 2020-07-21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물리계층 세션 아이디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160053B2 (en) * | 2019-02-22 | 2021-10-26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data |
US20220174657A1 (en) * | 2019-03-27 | 2022-06-02 | Nec Corporation | Side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CN111294162B (zh) * | 2019-03-28 | 2022-09-1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V2x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US11606783B2 (en) * | 2019-03-28 | 2023-03-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RX related tim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952431B1 (en) * | 2019-03-29 | 2024-08-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0205995A1 (en) * | 2019-04-01 | 2020-10-08 | Apple Inc. | Pscch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r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pscch dmrs physical structures |
WO2020220291A1 (en) * | 2019-04-30 | 2020-11-05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
US20220216956A1 (en) * | 2019-05-10 | 2022-07-07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1601851B2 (en) | 2019-05-13 | 2023-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resource reservation |
CN111082900B (zh) * | 2019-06-05 | 2023-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055385B (zh) * | 2019-06-05 | 2022-03-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248997A1 (en) * | 2019-06-11 | 2020-12-17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Sidelink retransmission overbooking |
CN114402641A (zh) * | 2019-07-17 | 2022-04-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执行侧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US12120723B2 (en) * | 2019-08-05 | 2024-10-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resource selected by sensing or randomly select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210051737A1 (en) * | 2019-08-16 | 2021-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selec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EP3796579B1 (en) * | 2019-09-23 | 2022-12-14 | Nxp B.V.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time-delay repetition detection |
EP3796580B1 (en) | 2019-09-23 | 2022-07-13 | Nxp B.V.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petition detection |
WO2021056505A1 (en) * | 2019-09-29 | 2021-04-01 | Apple Inc. | Dual-mode sidelink operation |
AU2019468597C1 (en) * | 2019-09-30 | 2024-06-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4039010A4 (en) * | 2019-09-30 | 2022-10-05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V2X COMMUNICATION |
CN110677883A (zh) * | 2019-09-30 | 2020-0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EP3809651B1 (en) * | 2019-10-14 | 2022-09-14 | Volkswagen AG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US11595796B2 (en) | 2019-11-08 | 2023-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V2X communication |
FR3103661B1 (fr) * | 2019-11-25 | 2023-05-19 | Psa Automobiles Sa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pour véhicule |
US11477760B2 (en) * | 2019-12-19 | 2022-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
WO2021134448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21134799A1 (zh) * | 2020-01-03 | 2021-07-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车联网系统中资源选择的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
CN113271668B (zh) * | 2020-02-14 | 2023-06-30 |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终端 |
EP3866547A1 (en) * | 2020-02-14 | 2021-08-18 | Robert Bosch GmbH | First radio terminal, method to operate a first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 to operate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KR20210106273A (ko) * | 2020-02-20 | 2021-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V2x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협력을 통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US20210307022A1 (en) * | 2020-03-24 | 2021-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 detection of feedback for resource selection |
US11742999B2 (en) * | 2020-04-08 | 2023-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allocation of retransmission resources |
US20230209468A1 (en) * | 2020-06-12 | 2023-06-2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
EP4169316A1 (en) * | 2020-06-22 | 2023-04-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US11765010B2 (en) * | 2020-10-20 | 2023-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yclic shift selection for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
DE102020214797A1 (de) | 2020-11-25 | 2022-05-25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
EP4307793A1 (en) * | 2021-03-09 | 2024-0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candidate resources during sl drx operation in nr v2x |
CN113938948B (zh) * | 2021-09-23 | 2024-02-09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边链路终端间协作信息发送配置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92580B2 (en) * | 2002-07-25 | 2006-01-31 | Motorola, Inc.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operation |
US20050118992A1 (en) * | 2003-10-02 | 2005-06-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ervice availability information about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
EP2572544A4 (en) * | 2010-05-19 | 2017-01-1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hysically-constrained radiomaps |
CN103200209B (zh) * | 2012-01-06 | 2018-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成员资源的访问方法、群组服务器和成员设备 |
US9001760B2 (en) * | 2012-09-27 | 2015-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assignment and ACK/NACK reporting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D2D scheduling |
US9185667B2 (en) * | 2013-09-26 | 2015-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BE aware channel selection |
WO2015072905A1 (en) * | 2013-11-12 | 2015-05-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blind (re)transmissions in a network |
CN104754748B (zh) * | 2013-12-27 | 2019-02-2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754763B (zh) * | 2013-12-30 | 2019-10-22 | 索尼公司 | 用于调整终端到终端资源分配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KR101918830B1 (ko) * | 2014-01-29 | 2018-11-1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검색 또는 통신을 위한 리소스 선택 |
US10292144B2 (en) * | 2014-03-20 | 2019-05-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057076B2 (en) * | 2014-05-19 | 2018-08-2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847962B2 (en) * | 2014-07-29 | 2017-12-1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spatial-specific sensing |
US10499968B2 (en) * | 2014-08-08 | 2019-12-10 | Stryker European Holdings I, Llc | Cable plugs for bone plates |
EP2983425B1 (en) * | 2014-08-08 | 2019-03-0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
WO2016105136A1 (en) * | 2014-12-25 | 2016-06-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
WO2017128757A1 (zh) * | 2016-01-27 | 2017-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09565853A (zh) * | 2016-07-01 | 2019-04-0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
2016
- 2016-08-09 EP EP16183360.3A patent/EP328261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
- 2017-07-31 JP JP2019504020A patent/JP70764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CN CN202111391784.1A patent/CN114245339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7-31 BR BR112019002396A patent/BR112019002396A2/pt unknown
- 2017-07-31 EP EP17745188.7A patent/EP34978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CA CA3031713A patent/CA3031713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7-31 MX MX2019001613A patent/MX2019001613A/es unknown
- 2017-07-31 RU RU2019103388A patent/RU2733420C2/ru active
- 2017-07-31 CN CN201780048824.8A patent/CN10952624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KR KR1020197003736A patent/KR1024088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7-31 EP EP24156213.1A patent/EP4344109A3/en active Pending
- 2017-07-31 MY MYPI2019000062A patent/MY201451A/en unknown
- 2017-07-31 US US16/324,072 patent/US110056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WO PCT/EP2017/069301 patent/WO2018029023A1/en unknown
-
2019
- 2019-01-30 CO CONC2019/0000939A patent/CO2019000939A2/es unknown
-
2021
- 2021-04-12 US US17/228,371 patent/US1150942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0-14 US US17/966,648 patent/US1176491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7-28 US US18/361,499 patent/US20230379102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14106A1 (en) * | 2020-04-01 | 2021-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sequencing |
US11728940B2 (en) * | 2020-04-01 | 2023-08-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sequenc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34557A (ko) | 2019-04-02 |
US20200195389A1 (en) | 2020-06-18 |
CA3031713A1 (en) | 2018-02-15 |
RU2019103388A (ru) | 2020-09-16 |
CN109526247A (zh) | 2019-03-26 |
CN109526247B (zh) | 2021-12-14 |
RU2733420C2 (ru) | 2020-10-01 |
US11509429B2 (en) | 2022-11-22 |
MY201451A (en) | 2024-02-22 |
EP4344109A3 (en) | 2024-04-24 |
MX2019001613A (es) | 2019-05-15 |
US11005607B2 (en) | 2021-05-11 |
RU2019103388A3 (zh) | 2020-09-16 |
US20230039128A1 (en) | 2023-02-09 |
WO2018029023A1 (en) | 2018-02-15 |
JP2019530268A (ja) | 2019-10-17 |
US11764910B2 (en) | 2023-09-19 |
CO2019000939A2 (es) | 2019-02-08 |
EP3497840A1 (en) | 2019-06-19 |
BR112019002396A2 (pt) | 2019-06-04 |
KR102408869B1 (ko) | 2022-06-15 |
EP4344109A2 (en) | 2024-03-27 |
US20210258108A1 (en) | 2021-08-19 |
EP3497840B1 (en) | 2024-07-03 |
EP3282618A1 (en) | 2018-02-14 |
US20230379102A1 (en) | 2023-11-23 |
JP7076428B2 (ja)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26247B (zh) | 用于v2x传输的数据的改进的初始传输和重传 | |
US12096467B2 (en) | Radio resource selection and sensing for V2X transmissions | |
CN109314841B (zh) |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 |
CN109479302B (zh) | 用于v2x发送的改进的半持续资源分配行为 | |
EP3823393B1 (en) | Vehicular mobile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