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2709A - 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2709A
CN114222709A CN202080057042.2A CN202080057042A CN114222709A CN 114222709 A CN114222709 A CN 114222709A CN 202080057042 A CN202080057042 A CN 202080057042A CN 114222709 A CN114222709 A CN 114222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chain
positioning portion
guide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7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2709B (zh
Inventor
田中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22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2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76Construction of rollers; Bear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02/012Ink jet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能够提高被传送的纸张的传送精度。纸张传送装置具备:第一定位部,其在沿着与纸张的传送方向和所述纸张的表面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纸张传送装置,例如,已经提出了使用链条叼纸牙传送记录纸张的技术(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采用如下结构:在枢转地安装到链条上的链条叼纸牙的左右支架上分别安装:用于上下定位的辊从动件,其与和框架上的链条引导件并列设置的叼纸牙引导件的内周面卡合并被引导至该内周面;用于前后定位的凸轮从动件,其与固定设置在印刷滚筒上的V形块卡合;以及用于在滚筒轴向上定位的销,其与固定设置在印刷滚筒上的、在印刷滚筒的圆周方向上开口的凹槽状块滑动自如地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047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与不具备在沿着与纸张的传送方向和纸张的表面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设置在链条上的保持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的情况相比,提高由保持部件保持和传送的纸张的传送精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纸张传送装置具备:链条,其进行循环移动;驱动单元,其使所述链条循环移动的;保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链条上并保持纸张在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沿着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和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在根据[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一引导槽移动。
在根据[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比所述驱动单元的周长短。
根据[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还可以具备:第二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不同的位置,沿着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和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在根据[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二引导槽移动。
在根据[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一引导槽移动,以及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周长比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更接近所述驱动单元的周长。
在根据[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隔着所述保持单元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沿着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两侧。
根据[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还可以具备:第三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由所述纸张传送装置传送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1],与不具备在沿着与纸张的传送方向和纸张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设置在链条上的保持单元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由保持单元保持和传送的纸张的传送精度。
根据[2],与第一定位部没有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一引导槽移动的情况相比,第一定位部能够可靠地定位保持单元。
根据[3],与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比驱动单元的周长长的情况相比,能够在驱动单元的内周对第一定位部进行定位。
根据[4],与不具备第二定位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与第一定位部不同的位置对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5],与第二定位部没有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二引导槽移动的情况相比,第二定位部能够可靠地定位保持单元。
根据[6],与第二引导槽的周长不比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更接近驱动单元的周长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沿着驱动单元的周长的接近的位置对第二定位部进行定位。
根据[7],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没有隔着保持单元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沿着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两侧的情况相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在沿着重心位置的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两侧对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8],与不具备第三定位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与纸张的传送方向交叉且沿着纸张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对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9],与不具备[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由保持单元保持并传送的纸张的传送精度,以及提高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结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转印滚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转印滚筒的侧面结构图。
图7是示出链条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示出转印滚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9中,(a)和(b)是示出安装部件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安装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爪部件的剖面结构图。
图12是示出动作部件的剖面结构图。
图13是示出动作部件的动作的剖面结构图。
图14中,(a)、(b)和(c)是示出动作部件的动作的剖面结构图。
图15中,(a)、(b)、(c)和(d)是示出链条叼纸牙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结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动作的结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应用了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概况。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多个成像装置20,其用于形成用构成显影剂的调色剂来显影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装置30;进纸装置40;以及纸张传送装置60等。中间转印装置30分别保持由各成像装置20形成的调色剂像,并且最终将调色剂像传送到将其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纸张)的一例的记录纸张5上的二次转印位置T2。进纸装置40收容并传送供给到中间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位置T2所需的记录纸张5。纸张传送装置60在保持从进纸装置40供给的记录纸张5的状态下,将来自中间转印装置30的调色剂像传送到将其二次转印的二次转印位置T2,并且纸张传送装置60还用作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到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5上的定影装置。
在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成像装置20和中间转印装置30构成在记录纸张5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另外,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包括单一的成像装置,也可以不经由中间转印装置而将成像装置上的调色剂像直接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沿着水平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四个成像装置20。四个成像装置20由四个成像装置20Y、20M、20C、20K构成,该四个成像装置分别专门形成对应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各个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
各成像装置20(Y、M、C、K)基本上类似地构成。如图2所示,各成像装置20(Y、M、C、K)具备:作为像保持部件的一例的感光鼓21,其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充电装置22,其将感光鼓21的能够形成图像的周面(像保持面)充电至所需电位;作为曝光部件的一例的曝光装置23,其向感光鼓21的充电后的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光LB以形成具有电位差的(用于各个颜色的)静电潜像;作为显影部件的一例的显影器24,其通过相应颜色(Y、M、C、K)的显影剂的调色剂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像;作为一次转印部件的一例的一次转印装置25,其将该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30上;以及鼓清洁装置26等。鼓清洁装置26通过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附着在感光鼓21的像保持面上的调色剂等附着物来清洁。图1中的虚线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传送记录纸张5的传送路径。
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装置30被配置在各成像装置20(Y、M、C、K)下方的位置。中间转印装置30包括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一例的中间转印带31,该中间转印带31一边通过位于各成像装置20(Y、M、C、K)的感光鼓21的下方的一次转印位置T1一边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循环移动。在一次转印位置T1,一次转印装置25(一次转印辊)经由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的周面接触。通过未示出的高压电源向一次转印装置25施加具有与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31由多个带支撑辊32~34支撑,从而能够在使其内周保持在期望状态下的同时循环移动。多个带支撑辊32~34由作为驱动辊的带支撑辊32、作为保持中间转印带31的行进位置等的从动辊的带支撑辊33、以及作为二次转印的支承辊的带支撑辊34构成。
在由带支撑辊34支撑的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像保持面)上配置有使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于记录纸张5的纸张传送装置60。
纸张传送装置60包括以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与被带支撑辊34支撑的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部分接触而旋转的方式配置的转印滚筒61。纸张传送装置60的转印滚筒61与在二次转印位置T2支撑中间转印带31的带支撑辊34一起构成接触型的二次转印装置。
在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纸张传送装置60的转印滚筒61被接地处理。此外,从未示出的高压电源向带支撑辊34供给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性、即负极性的所需的二次转印偏压。在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二次转印位置T2的下游侧,配置有通过去除残留附着于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纸粉等附着物来清洁的带清洁装置35。
纸张传送装置60在二次转印位置T2的上游侧保持从进纸装置40供给的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并传送记录纸张5,并且纸张传送装置60还用作对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纸张传送装置60在该记录纸张5的沿着传送方向C的下游侧的端部配置有构成定影装置的加压部件的加压滚筒62。由加热部件(热源)50加热的加热辊51压接触在加压滚筒62上,以使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温度。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中,加热辊51与加压滚筒62接触的接触部成为进行所需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的定影咬合部。作为定影装置,除了由加热辊51和加压滚筒62的组合构成以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使用通过辐射热对由纸张传送装置60传送的记录纸张5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闪光定影装置等。另外,关于纸张传送装置60,将在后文详细叙述。
进纸装置40被配置在中间转印装置30的下方的位置。进纸装置4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单个(或多个)纸张收容体41,其收容处于堆叠状态的期望的尺寸、种类等的记录纸张5;送出装置42,其从纸张收容体41将记录纸张5一张一张地送出;以及进纸传送路径44,其由将从送出装置42送出的记录纸张5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2的单个(或多个)纸张传送辊对43、未示出的传送导向材料构成。在进纸传送路径44中,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T2的正前方的位置处的纸张传送辊对43例如构成为调整记录纸张5的传送时间的辊(配准辊)。
作为记录纸张5,可列举具有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薄纸例如描图纸等、或者由合成树脂(PET等)制成的透明薄膜状的介质构成的OHP片材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影后图像表面的平滑度,优选记录纸张5的表面也尽可能平滑,例如,也能够优选使用在普通纸的表背两面或表面涂布树脂等而形成的涂布纸、以及印刷用的铜版纸等基重相对较大的所谓厚纸等。
在纸张传送装置60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将定影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5向未示出的纸张排出部排出的纸张排出带45。
另外,在中间转印装置30与纸张传送装置60之间设置有由抑制加热辊51的热量传递到中间转印装置30、成像装置20(Y、M、C、K)的诸如铝的金属板制成的遮蔽板46。另外,只要抑制热量的传递,则材质无需为金属。
<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在此,对使用上述四个成像装置20(Y、M、C、K)来形成通过组合四个颜色(Y、M、C、K)的调色剂像而构成的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当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图像形成动作(打印)的请求的指令信息时,四个成像装置20(Y、M、C、K)、中间转印装置30、进纸装置40和纸张传送装置60等启动。
然后,在各成像装置20(Y、M、C、K)中,如图2所示,首先,各感光鼓21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各充电装置22将各感光鼓21的表面充电至所需的极性(在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为负极性)和电位。接着,曝光装置23向感光鼓21的充电后的表面照射基于将输入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的信息转换为各个颜色成分(Y、M、C、K)所得到的图像的信号而发出的光,并在该表面上分别形成以所需的电位差构成的各个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接着,各显影器24对形成于感光鼓21的各个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分别供给充电至所需的极性(负极性)的相应颜色(Y、M、C、K)的调色剂,并使其静电附着而进行显影。通过该显影,在各感光鼓21上形成的各个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被显像化为用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分别显影的四个颜色(Y、M、C、K)的调色剂像。
接着,当在各成像装置20(Y、M、C、K)的感光鼓21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位置T1时,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装置25在将该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叠加在中间转印装置30的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31上的状态下进行一次转印。
此外,在一次转印结束后的各成像装置20中,鼓清洁装置26通过刮掉附着物来清洁感光鼓21的表面。由此,各成像装置20处于能够进行下一成像动作的状态。
接着,在中间转印装置30中,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而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像保持并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2。另一方面,在进纸装置40中,按照成像动作将所需的记录纸张5送出至进纸传送路径44。在进纸传送路径44中,作为配准辊的纸张传送辊对43按照转印时间将记录纸张5送出并供给到二次转印位置T2。
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纸张传送装置60的转印滚筒61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此外,在二次转印结束后的中间转印装置30中,带清洁装置35通过去除残留在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附着物来清洁。
接着,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5在从中间转印带31剥离后经由纸张传送装置60被传送到与加热辊51对置的定影位置。在定影位置,将二次转印后的记录纸张5导入并使其通过旋转的加热辊51与加压滚筒62之间的定影咬合部,从而进行所需的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以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纸张5上。
定影处理结束后的记录纸张5通过纸张排出带45向未示出的排出收容部排出。
通过以上动作,组合四个颜色的调色剂T(Y、M、C、K)构成的调色剂像而形成的全彩色图像形成在该记录纸张5上。此外,在接收到关于多张纸张的图像形成动作的请求指令时,与该张数对应地类似地重复上述图像形成动作。另外,如上所述,除了全彩色图像之外,通过在一到三个成像装置中形成调色剂像,适当组合一到三个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也通过类似的图像形成动作而形成在记录纸张5上。
<纸张传送装置的结构>
如图3所示,根据该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C的二次转印位置T2的上游侧,保持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并将其以卷绕于转印滚筒61的外周表面的状态进行传送,在二次转印位置T2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31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并且纸张传送装置60还用作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由该纸张传送装置60传送的记录纸张5上的定影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纸张传送装置60具备: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例的转印滚筒61,其被配置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C的上游侧的端部;作为定影部件的一例的加压滚筒62,其被配置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C的下游侧的端部;作为驱动单元的一例的链轮63、64、65、66,其分别被配置在转印滚筒61和加压滚筒62的沿着轴向的两端部,并且旋转驱动转印滚筒61和加压滚筒62;两根链条67、68,其分别卷绕于配置在转印滚筒61的两端部的链轮63、64与配置在加压滚筒62的两端部的链轮65、66之间;以及作为保持单元的一例的链条叼纸牙70,其架设在两根链条67、68之间并保持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在图3中,附图标记69表示支撑由纸张传送装置60传送的记录纸张5的背面的支撑板。此外,在图4中,一并标注与转印滚筒61类似地构成的加压滚筒62以及配置在加压滚筒62的两端部的链轮65、66的附图标记。
如图5所示,转印滚筒61由外周表面具有导电性的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转印滚筒61连接(接地)到未示出的地线。在转印滚筒61上设置有凹部611,该凹部611的外周表面在转印滚筒61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处开口,并且该凹部611沿轴向设置在转印滚筒61的整个长度上。在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中收容有与链轮63、64的旋转同步地保持记录纸张5在传送方向C上的前端部的链条叼纸牙70。换言之,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也可以是收容有链条叼纸牙70的收容部。转印滚筒61是与由带支撑辊34支撑的中间转印带31接触的部件,收容于凹部611的链条叼纸牙70不会从转印滚筒61的外周表面突出。但是,链条叼纸牙70对记录纸张5的保持在二次转印位置T2的上游侧进行,因此在保持记录纸张5的动作中,即使链条叼纸牙70的一部分从转印滚筒61的外周表面突出也没有问题。
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不限于沿圆周方向的一处而设置,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沿圆周方向相差180度的多个(两个以上)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加压滚筒62上,与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类似地设置有凹部621。在图示例中,加压滚筒62的凹部621配置在与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的相位相差180度的位置,以与凹部611呈对称的位置关系。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转印滚筒61上,在沿其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旋转轴612。转印滚筒61的旋转轴612经由轴承部件613可旋转地支撑在纸张传送装置60的未示出的框架上。在转印滚筒61的旋转轴612上分别安装有链轮63、64。链轮63、64经由设置在其一侧的凸台部631、641通过诸如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旋转轴612的凸缘部612a上。
转印滚筒61经由其旋转轴612,通过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等驱动源和齿轮等构成的驱动力传递部件以所需的转速被旋转驱动。转印滚筒61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链轮63、64、65、66和链条67、68传递至加压滚筒62,从而使加压滚筒62被旋转驱动。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对转印滚筒61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构成为由驱动电机等驱动源对加压滚筒62进行旋转驱动。
加压滚筒62基本上与转印滚筒61类似地构成。但是,加压滚筒62具有作为定影装置的加压部件的功能。因此,加压滚筒62优选在其外周表面具备由硅橡胶、氟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弹性体构成的弹性体层、或者由弹性体层和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烷氧基烷烃(PFA)等构成的防粘层。
如图4所示,在配置在转印滚筒61的沿轴向的两端部的链轮63、64与配置在加压滚筒62的沿轴向的两端部的链轮65、66之间分别架设有两根链条67、68。另外,在图5和图6中,省略了链条67、68的图示。
如图7所示,链条67、68是具有链条构成体85的辊链条,其中由衬套83可旋转地支撑的两个辊84设置在沿着与链条67、68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一对内板81、82之间且设置在内板81、82沿纵向方向的两端部处。链条67、68通过将相邻的链条构成体85插入至衬套83的销86以及将销86的端部固定为防脱状态的一对外板87、88依次连结,形成为能够以销86为中心弯曲的环状。链条67、68通过链轮63、64、65、66的齿63a、64a、65a、66a(参照图4和图8)啮合在相邻的辊84之间而被旋转驱动。
如图5和图8所示,链条叼纸牙70经由分别配置于沿其纵向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安装部件(支架部件)71、72安装在链条67、68上。安装部件71、72是将链条叼纸牙70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部件,同时也是保持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链条叼纸牙70的部件。链条叼纸牙70的数量根据循环移动的链条67、68的长度、被传送的记录纸张5的长度等而适当设定。
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链条叼纸牙70的数量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定。若考虑纸张传送装置60中的记录纸张5的传送性等,则优选链条叼纸牙70的数量为多个。
在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链条叼纸牙70的数量被设定为总共两个,分别对应于转印滚筒61的凹部611和加压滚筒62的凹部621地配置。但是,链条叼纸牙70当然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另外,链条67、68的长度例如被设定为链轮63、64、65、66的外周长度的整数倍。
如图9(a)和(b)所示,链条叼纸牙70的安装部件71、72由不锈钢等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为正面大致矩形状且侧面大致L字形状的块体。安装部件71、72类似地构成。在此,对一个安装部件72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安装部件72具备:支撑部721,其可旋转地支撑用于旋转驱动链条叼纸牙70的爪部件73的爪驱动轴74的两端部;以及固定部722,其固定爪承受部件75沿着纵向方向的两端部,该爪承受部件75与链条叼纸牙70的爪部件73的前端抵接并保持记录纸张5。
保持在链条叼纸牙70上的记录纸张5从沿着转印滚筒6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进纸。因此,链条叼纸牙70的爪部件73配置在比保持记录纸张5的爪承受部件75更靠近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如图10所示,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形成为正面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具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爪驱动轴74的支撑孔723。爪驱动轴74经由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环状的轴承部件724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721的支撑孔723中。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只要是能够可旋转地支撑爪驱动轴74的形状,则不限于是正面大致矩形的平板状,也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等。
如图5所示,爪驱动轴74例如由不锈钢、黄铜之类的金属形成为比沿转印滚筒61的轴向的长度长的圆柱形。在爪驱动轴74上沿着轴向隔开所需的间隔地安装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12个)爪部件73。如图11所示,爪驱动轴74具有在其外周以平板状固定在与爪部件73的安装位置相反侧的固定部741。
如图8和图11所示,爪部件73具有:轴固定部731,其可旋转地插入爪驱动轴74的固定部741,并沿轴向隔开所需的距离地配置;以及平板状的连结部732,其与轴固定部731一体地连结。在连结部732的上端一体地设置有形成为朝向爪驱动轴74的切线方向外侧且较短的平板状的爪固定部733。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制成的爪板734通过螺钉735固定在爪固定部733的表面上。爪板734的后端部的沿着爪驱动轴74的圆周方向的位置被插入固定在爪驱动轴74的固定部741中的长尺状固定螺钉736限制,并且被以压缩的状态插入于固定螺钉736的螺旋弹簧737沿着顺时针方向施力。爪板734被配置为其前端从爪固定部733的端部突出所需长度。
此外,如图8所示,在爪驱动轴74的沿轴向的两端部,以固定的状态设置有用于通过使该爪驱动轴74在所需的时刻旋转来进行爪部件73对记录纸张5的保持和释放的动作部件76。如图12所示,动作部件76具有使爪驱动轴74的端部插入的圆形状的开口部761。此外,动作部件76的开口部761的上端部被沿径向的狭缝状的切口部762一分为二。在切口部762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在沿着切口部762插入的状态下利用螺钉763将爪驱动轴74紧固的凸缘部764。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爪驱动轴74的外周,在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与动作部件76之间,卷绕有作为对爪驱动轴74作用有使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推动力的施力部件的一例的螺旋弹簧77。螺旋弹簧77的一端77a被锁定到插在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的外侧面上的销725。螺旋弹簧77的另一端77b被锁定到插在动作部件76的内侧面上的销765。结果,爪驱动轴74被螺旋弹簧77恒定地施加沿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推动力。此外,在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以朝向动作部件76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限制动作部件76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的细棒状的止动件726。如图11所示,通过螺旋弹簧77的推动力将安装于爪驱动轴74的爪部件73按压于爪承受部件75,从而作用有将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保持在夹持状态的保持力。另外,只要止动件726限制动作部件76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则不必一定是细棒状。
如图12所示,在动作部件76上设置有凸轮从动件766,用于将该动作部件76转动到记录纸张5的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凸轮从动件766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臂部767上的辊,该臂部767以向下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动作部件76的下端部。如图13所示,当链条叼纸牙70移动时,凸轮从动件766与以固定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上的状态而设置的凸轮部件768抵接,以使动作部件76以预定的时刻和预定的角度旋转,来保持和释放记录纸张5。
如图1所示,在沿着转印滚筒61的旋转方向的二次转印位置T2的上游侧的进纸位置处,记录纸张5由进纸装置40供给至转印滚筒61的链条叼纸牙70。如图14(a)、(b)和(c)所示,在所需的时刻,爪部件73相对于爪承受部件75开闭,链条叼纸牙70以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被夹持的状态保持记录纸张5。
如图15(a)、(b)、(c)和(d)所示,以前端部被夹持的状态的保持在链条叼纸牙70上的记录纸张5随着转印滚筒61的旋转而卷绕于该转印滚筒61的外周表面。然后,记录纸张5在二次转印位置T2,从中间转印带31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后,随着转印滚筒61的旋转而从中间转印带31剥离,由伴随链条67、68移动的链条叼纸牙70沿着传送方向C向加压滚筒62传送。
另一方面,如图9(a)、(b)和图10所示,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在支撑部721的一侧经由大致V字形状的槽部而与该支撑部721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并且在比支撑部721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部构成朝向沿爪驱动轴74的轴向的外侧且沿水平方向配置成侧面大致L字形状的水平板部722a。
沿着爪承受部件75的纵向方向的两端部751被固定在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上。爪承受部件75形成为具有所需厚度的平板状。此外,爪承受部件75的两端部751形成为宽度较窄。爪承受部件75的两端部751以沿着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倾斜的状态配置,从背面用螺钉752固定于以向下突出的方式倾斜设置在固定部722的水平板部722a上的支撑部722b(参照图10)。如图9(b)所示,爪承受部件75的宽度较宽地形成的主体部753的沿着其纵向方向的端面被螺钉754固定于安装部件72的支撑部721。在爪承受部件75的上端部,与爪部件73的配置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与爪部件73的前端压接触的凸形的承接部755。
如图9(a)和(b)所示,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以其水平板部722a沿爪驱动轴74的轴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如图10中虚线所示,在固定部722的水平板部722a的外侧的端部,通过经由形成于外周表面的外螺纹部紧固等方式沿纵向方向固定有比链条67、68的通常的销86更长地形成的两根延长销861、862。如图9(a)和(b)所示,链条67、68安装用的外板871经由止动件726插入两个延长销861、862。安装用的外板871的横截面形成为L字形状。如图9(b)所示,安装用的外板871的在水平方向上被折弯的水平板部871a被螺钉728固定于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下表面的前端。
链条67、68的链条构成体85插入两根延长销861、862。此外,在两根延长销861、862的中间位置,链条67、68的另一个外板88以防脱状态插入。
这样,安装部件72的固定部722通过两个延长销861、862以及安装用的外板871固定在链条67、68上。结果,链条叼纸牙70经由左右的安装部件71、72与链条67、68一起循环移动。
另外,在上述纸张传送装置60中,如图4所示,链条叼纸牙70通过链条67、68随着链轮63、64、65、66的旋转而循环移动。此时,链条叼纸牙70的姿势经由两根延长销861、862固定于链条67、68,因此根据链条67、68的移动状态而变化。如图7所示,链条67、68通过用插入至衬套83的销86和固定销86的端部的一对外板87、88将相邻的链条构成体85依次连结而构成。
在链条67、68中,内板81、82与外板87、88之间存在间隙(游隙)、销86与内板81、82以及外板87、88之间存在间隙、衬套83与辊84之间存在间隙、或者销86与衬套83之间存在间隙等。因此,当链条67、68在沿着转印滚筒61的外周与链轮63、64的齿63a、64a啮合而移动时,不是沿着链轮63、64的外周形状、即圆形轨道精确地移动,而是有时会发生沿着链轮63、64的径向等部分地倾斜等的位移。
这样,当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的径向等的位移时,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链条叼纸牙70也类似地位移。因此,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中,当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保持在链条叼纸牙70上时,或者当记录纸张5被链条叼纸牙70传送时等,如果链条叼纸牙70沿着链轮63、64的径向等发生位移,则链条叼纸牙70对记录纸张5的前端部的保持位置可能发生偏移和倾斜,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或链轮63、64的径向等可能发生位置偏移和倾斜等,或者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的调色剂像(图像)上可能发生诸如配准误差、斜行等转印不良。
因此,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被构成为具备:第一定位部,其在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移动的期间,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的两侧对链条叼纸牙70进行定位。在此,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是指链条叼纸牙70的爪部件73排列的方向。
即,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如图4所示,在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移动的期间,链条叼纸牙70的移动方向、即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是沿着链轮63、64的外周形状的方向。此外,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是指链条叼纸牙70的爪部件73排列的方向,如字面所示,是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的方向。而且,在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是指链轮63、64的径向。
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如图16所示,作为第一定位部的一例的第一引导辊90可旋转地安装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即被安装部件71、72保持的链条叼纸牙70的爪驱动轴74的轴向的两端部上。链条叼纸牙70的爪驱动轴74的两端部沿其轴向向动作部件76的外侧延长。在爪驱动轴74的延长的两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可旋转地安装第一引导辊90的旋转轴743。在旋转轴743上可旋转地且以防脱状态安装有具有所需外径的圆筒形状的第一引导辊90。此外,第一引导辊90的沿着爪驱动轴74的轴向的位置被限制。第一引导辊90的外径被设定为比爪驱动轴74的外径小。
安装有作为第一定位部的一例的第一引导辊90的爪驱动轴74是直接安装有爪部件73的部件。因此,通过在爪驱动轴74上设置第一引导辊90,可以直接限制安装在爪驱动轴74上的爪部件73的位置。
作为第一定位部的一例的第一引导辊90也可以设置在爪驱动轴74以外的位置。爪驱动轴74是如字面所示的轴状的部件。因此,通过将第一引导辊90设置在爪驱动轴74的轴向的端部,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一引导辊90,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引导辊90的位置精度。
此外,如图8和图16所示,在纸张传送装置60设置有作为对爪驱动轴74的第一引导辊90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部件的一例的第一引导部件91。第一引导部件91由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为具有所需厚度的大致圆弧形状。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部件91以固定于纸张传送装置60的状态设置在与转印滚筒61的沿轴向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16和图17所示,具有U形横截面的第一引导槽911作为可旋转地引导第一引导辊90的第一引导槽的一例,形成在第一引导部件91的内侧面上。第一引导槽911不限于U形横截面,只要是能够引导第一引导辊90的形状,也可以通过冲压金属板等形成为狭缝形状。第一引导槽911的宽度被设定为比第一引导辊90的外径稍大。第一引导辊9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以及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被第一引导槽911限制。第一引导槽911的外周直径比链轮63、64的外径小。结果,第一引导槽911的周长被设定为比链轮63、64的相应区域的周长短。
如图17所示,第一引导部件91的第一引导槽911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引导辊90的外径相对应的开口宽度的大致半圆形状。此外,第一引导槽911的沿着其圆周方向的圆心角被设定为大于180度,形成为圆弧形,其形成比链轮63、64的上端部沿逆时针方向的半圆形状大所需的角度的角度。进而,在第一引导槽911的出口部连续地设置有沿着链条67、68的移动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直线部911a。因此,第一引导部件91构成为,在通过了链轮63、64的外周之后,也能够在保持链条叼纸牙70所需的姿势的状态下沿着直线部911a引导链条叼纸牙70。
此外,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具备:第二定位部,其在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移动的期间,在与第一定位部不同的位置,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对链条叼纸牙70进行定位。
如图9(a)、(b)和图10所示,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用于将链条叼纸牙70的安装部件71、72安装在链条67、68上的两个延长销861、862在该安装部件71、72的沿着轴向的外侧延伸。如图16所示,在两根延长销861、862中位于沿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延长销861上,作为第二定位部的一例的第二引导辊92可旋转地且以防脱状态安装在链条67、68的外侧。第二引导辊92的外径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链条67、68的辊84的外径。
此外,如图8和图16所示,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中设置有引导第二引导辊92的第二引导部件93。第二引导部件93由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为具有所需厚度的大致圆弧形状。如图6所示,第二引导部件93以固定于纸张传送装置60的状态配置在与转印滚筒61的沿轴向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引导槽931作为可旋转地引导第二引导辊92的第二引导槽的一例,形成在第二引导部件93的内侧面上。第二引导槽931的周长被设定为比第一引导槽911的周长长,且接近链轮63、64的相应区域的周长。
如图17所示,第二引导部件93的第二引导槽931形成为具有与第二引导辊92的外径相对应的开口宽度的大致圆弧状。此外,在第二引导槽931的出口部设置有沿着链条67、68的移动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直线部931a。
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隔着链条叼纸牙70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的两侧。
链条叼纸牙70的重心G的位置根据构成链条叼纸牙70的安装部件71、72、爪驱动轴74、爪承受部件75等的材质(重量)、形状而不同。但是,如图10所示,链条叼纸牙70的重心G的位置是在大体由金属等重量大的部件构成的长爪驱动轴74和长爪承受部件75之间的中间位置,并且在比爪驱动轴74的外周稍靠近爪承受部件75的斜上方位置。
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的链条叼纸牙70中,第一引导辊90配置于爪驱动轴74的沿着轴向的端部,第二引导辊92配置于延长销861的沿着轴向的端部、即固定部722的水平板部722a的上端部。
因此,如图10所示,在考虑了以链条叼纸牙70的重心G为原点的坐标的情况下,第一引导辊90位于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的相对于重心G的下游侧且位于沿着与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Y交叉的方向Z的相对于重心G的下方。并且,第二引导辊92位于沿着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的相对于重心G的上游侧且位于沿着竖直方向的相对于重心G的上方。即,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在以链条叼纸牙70的重心G为原点的坐标中配置在对角线上。
因此,当链条叼纸牙70沿着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被引导而移动时,重心G位于靠近连接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的中心的直线的位置。因此,当链条叼纸牙70沿着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被引导而移动时,能够抑制绕重心G的旋转力矩的作用,即使当链条叼纸牙70被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引导时,链条叼纸牙70也可以稳定地移动。
进而,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被构成为具备:第三定位部,其在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移动的期间,在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交叉且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的方向的两侧对链条叼纸牙70进行定位。
如图10和图16所示,在链条叼纸牙70的安装部件71、72上,在固定部722的下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有作为第三定位部的一例的第三引导辊94。在固定部722的下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用于朝向转印滚筒61的中心可旋转地安装第三引导辊94的旋转轴729。在旋转轴729上可旋转地且以防脱状态安装有具有所需外径的圆筒形状的第三引导辊94。第三引导辊94的外径被设定为等于固定部722的厚度。
如图10所示,第三引导辊94配置在两根延长销861、862的中间引出的垂线的延长线上。因此,链条叼纸牙70在经由两根延长销861、862而连结的链条67、68的移动力作用的位置的正下方被第三引导辊94引导。因此,当链条叼纸牙70通过链条67、68沿着链轮63、64移动时,记录纸张5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位移在链条67、68的移动力作用的位置处立即被限制。
此外,如图6和图16所示,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中设置有引导在固定部722上的第三引导辊94的第三引导部件95。第三引导部件95由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为具有所需厚度的圆形状。如图6所示,第三引导部件95以只固定在转印滚筒61的沿着轴向的一个端部的状态设置。第三引导部件95与转印滚筒61一起旋转。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三引导槽951作为可旋转地引导第三引导辊94的第三引导槽的一例,形成在第三引导部件95的外周端面上。第三引导槽951的开口的上端部形成为锥状。第三引导槽951的周长被设定为比第一引导槽911的周长短。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三引导部件95的第三引导槽951形成为具有与第三引导辊94的外径相对应的开口宽度的凹形状。
<纸张传送装置的动作>
在应用了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下所述,与不具备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的两侧对设置于链条67、68的链条叼纸牙70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被链条叼纸牙70保持并传送的记录纸张5的传送精度。
即,在应用了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图1所示,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等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被二次转印到由纸张传送装置60传送的记录纸张5上。
此时,如图15(a)、(b)、(c)和(d)所示,在纸张传送装置60中,安装于链条67、68的链条叼纸牙70沿着卷绕有链条67、68的链轮63、64移动。
如图4所示,对于链条叼纸牙70,当链条67、68分别卷绕在安装于转印滚筒61的沿着轴向的两端部的链轮63、64上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设置于安装部件72的第一引导辊90被第一引导部件91的第一引导槽911引导。由此,链条叼纸牙7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被限制。
同时,设置在安装部件72上的第三引导辊94被第三引导部件95的第三引导槽951引导,限制了链条叼纸牙70的在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交叉且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上的(内外)两侧的位置。
然后,设置在安装部件72的第二引导辊92被第二引导部件93的第二引导槽931引导,限制了链条叼纸牙7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两侧的位置。
进而,如图18所示,链条叼纸牙70随着链轮63、64的旋转而向记录纸张5的保持位置和二次转印位置T2移动。
在记录纸张5的保持位置和二次转印位置T2,如上所述,设置在安装部件72上的第一引导辊90被第一引导部件91的第一引导槽911引导。由此,链条叼纸牙7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内外)两侧的位置被限制。
同时,设置在安装部件72上的第三引导辊94被第三引导部件95的第三引导槽951引导,由此,链条叼纸牙70的在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交叉且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上的(内外)两侧的位置被限制。
进而,设置在安装部件72的第二引导辊92被第二引导部件93的第二引导槽931引导,由此,链条叼纸牙7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两侧的位置被限制。
这样,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限制了链条叼纸牙70的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第三引导辊94限制了链条叼纸牙70的在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交叉且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
因此,即使安装有链条叼纸牙70的链条67、68在内板81、82与外板87、88之间存在间隙(游隙)、衬套83与辊84之间存在间隙、或者销86与衬套83之间存在间隙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抑制链条叼纸牙70的沿着链轮63、64的径向等的位移。
因此,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与不具备在沿着与记录纸张5的传送方向X和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Z的两侧对设置于链条67、68的链条叼纸牙70进行定位的第一引导辊90和第二引导辊92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被链条叼纸牙70保持并传送的记录纸张5的传送精度。
因此,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能够防止、抑制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的调色剂像(图像)上发生的诸如配准误差、斜行等转印不良。
(比较例)
如图19和图20所示,比较例具有如下结构:具备链条引导件200,该链条引导件200设置在链条67、68的外周上并且与辊84接触以在链条67、68沿着链轮64移动的期间引导链条67、68。在该比较例中,链条67、68的移动路径被配置在链条67、68的外周的链条引导件200限制。
然而,在该比较例中,由于链条叼纸牙70的位置没有被直接引导,并且链条67、68的位置被链条引导件200限制,因此,当在构成链条67、68的内板81、82与外板87、88之间存在间隙(游隙)、衬套83与辊84之间存在间隙、或者销86与衬套83之间存在间隙等,则无法抑制链条叼纸牙70的沿着链轮64的径向等的位移。
[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根据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被构成为将第三引导部件固定地配置于纸张传送装置而不是安装在转印滚筒上。
即,如图21所示,在根据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的纸张传送装置60中,与第一引导部件91和第二引导部件93类似,用于引导设置在链条叼纸牙70的固定部722上的第三引导辊94的第三引导部件95以固定在纸张传送装置60的未示出的框架上的状态设置。第三引导部件95由合成树脂或金属等形成为具有所需厚度的大致半圆形形状。
此外,第三引导部件95的入口部和出口部在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沿着链条67、68的移动方向呈直线状延长的第三引导槽951a、951b。如图22所示,设置于第三引导部件95的入口处的第三引导槽951a的槽宽扩大,使得其前端部呈锥形。由此,即使当从加压滚筒62向转印滚筒61移动的链条67、68在沿着记录纸张5的宽度方向Y上具有一些位置偏差时,也能够可靠地将链条叼纸牙70的第三引导辊94引导至第三引导部件95的第三引导槽951。
第二例示性实施方式其他的结构和作用与上述第一例示性实施方式类似,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上述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对具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各成像装置20(Y、M、C、K)的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上述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单元,对使用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图像形成单元,能够采用任何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部件,例如通过印刷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单元、或者通过喷墨方式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单元等。
进而,在上述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了全部的第一定位部至第三定位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需要设置全部的第一定位部至第三定位部。例如能够进行仅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等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例示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爪驱动轴的端部的定位部为第一定位部,设置于安装部件的固定部的定位部为第二定位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设置于爪驱动轴的端部的定位部也可以是第二定位部,设置于安装部件的固定部的定位部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
以上,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显然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认为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
另外,本申请基于2019年8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9-149260),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于本申请中。

Claims (9)

1.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具备:
链条,其进行循环移动;
驱动单元,其使所述链条循环移动;
保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链条上并保持纸张在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沿着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和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一引导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比所述驱动单元的周长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还具备:
第二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不同的位置,在沿着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和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二引导槽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部被引导为能够沿着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第一引导槽移动,以及
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周长比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周长更接近所述驱动单元的周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隔着所述保持单元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沿着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还具备:
第三定位部,其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驱动单元移动的期间,在与所述纸张的传送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保持单元进行定位。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由所述纸张传送装置传送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CN202080057042.2A 2019-08-16 2020-06-04 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4222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9260 2019-08-16
JP2019149260A JP7456101B2 (ja) 2019-08-16 2019-08-16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20/022186 WO2021033392A1 (ja) 2019-08-16 2020-06-04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709A true CN114222709A (zh) 2022-03-22
CN114222709B CN114222709B (zh) 2024-04-05

Family

ID=7466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7042.2A Active CN114222709B (zh) 2019-08-16 2020-06-04 纸张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2967B2 (zh)
JP (1) JP7456101B2 (zh)
CN (1) CN114222709B (zh)
WO (1) WO2021033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1868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1843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2911A1 (en) * 1990-04-18 1991-10-23 Konica Corporation Paper feed device
JPH07311486A (ja) * 1994-05-16 1995-11-28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328A (ja) * 1994-06-24 1996-01-12 Fujitsu Ltd 記録装置
CN1706735A (zh) * 2004-05-03 2005-12-14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纸张通过印刷技术机器的装置
WO2009037865A1 (ja) * 2007-09-20 2009-03-2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JP2009262537A (ja) * 2008-03-31 2009-11-1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
DE102010001491A1 (de) * 2010-02-02 2011-08-04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97080 Auslage einer bogenverarbeitend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CN10219019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CN107352298A (zh) * 2016-05-09 2017-11-17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页张形元件的输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7283A (ja) 1992-07-30 1994-02-22 Showa Shell Sekiyu Kk 燃焼用触媒担体とその製法
EP2106916B1 (en) 2008-03-31 2011-05-0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2911A1 (en) * 1990-04-18 1991-10-23 Konica Corporation Paper feed device
JPH07311486A (ja) * 1994-05-16 1995-11-28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328A (ja) * 1994-06-24 1996-01-12 Fujitsu Ltd 記録装置
CN1706735A (zh) * 2004-05-03 2005-12-14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纸张通过印刷技术机器的装置
WO2009037865A1 (ja) * 2007-09-20 2009-03-2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JP2009262537A (ja) * 2008-03-31 2009-11-1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
DE102010001491A1 (de) * 2010-02-02 2011-08-04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97080 Auslage einer bogenverarbeitend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CN10219019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CN107352298A (zh) * 2016-05-09 2017-11-17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页张形元件的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3392A1 (ja) 2021-02-25
US11982967B2 (en) 2024-05-14
US20220184975A1 (en) 2022-06-16
CN114222709B (zh) 2024-04-05
JP2021031199A (ja) 2021-03-01
JP7456101B2 (ja)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3781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13306B2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0778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8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5646B2 (ja) ガイド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664A (ja)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60187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5099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982967B2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76838A (ja) 動力伝達体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トナー搬送装置
US10656565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JP64928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07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08275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98045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887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296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92787B2 (en) Fixing device for reducing belt damage
US20230312280A1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59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48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9673A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9908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502A (ja) 無端搬送ベルト装置および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6874A (ja) ベルト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