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2472A -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 Google Patents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2472A
CN114222472A CN202111448194.8A CN202111448194A CN114222472A CN 114222472 A CN114222472 A CN 114222472A CN 202111448194 A CN202111448194 A CN 202111448194A CN 114222472 A CN114222472 A CN 114222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eat dissipation
main
shel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8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2472B (zh
Inventor
宁立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8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2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2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09Outer radiating structures o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fins integrated with the housing
    • H05K7/20418Outer radiating structures o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fins integrated with the housing the radiating structures being additional and fastened onto the hou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风扇组件,壳体内形成有安装主机主体的主安装腔,壳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凸设有若干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贯穿第一方向的散热间隙;风扇组件的风扇盖壳体包括安装于壳体的第一侧壁并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风扇安装腔的主安装壳、沿主安装壳的上下相对边沿分别向壳体上表面和壳体下表面弯折延伸形成的两外风道盖,两外风道盖分别安装于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散热间隙配合形成连通至风扇安装腔的散热风道,主安装壳具有与第一侧壁以一定间距相对的主风道盖,主风道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本发明散热效果高、风力顺畅,主机主体体积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

Description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结构,尤其涉及车载多媒体主机的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娱乐系统装载于汽车上时,往往需要考虑散热问题,参考中国专利CN202023139313,目前的车载主机散热中,使用内置于主机壳体内的散热组件进行散热,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位于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上,该结构使得车载主机的体积过大,影响车载主机内电路板的布局,也使得整个壳体上很难设置相应的散热片进行散热,为了提高车载主机的散热效果,必须在主机内留有足够的散热通道,散热效果差,主机体积过大。
故,急需一种不增加车载主机体积和布局,且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其散热效果高、风力顺畅,主机主体体积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主机主体的主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凸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位于所述上表面第一方向的一端,若干所述散热片以一定间距排列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贯穿所述第一方向的散热间隙;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盖壳体和风扇,所述风扇盖壳体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风扇安装腔的主安装壳、沿所述主安装壳的上下相对边沿分别向所述壳体上表面和壳体下表面弯折延伸形成的两外风道盖,两所述外风道盖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所述散热间隙配合形成连通至所述风扇安装腔的散热风道,所述主安装壳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以一定间距相对的主风道盖,所述主风道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容纳于所述风扇安装腔内并转动安装所述主风道盖上。
本发明的车载多媒体主机在壳体的上下表面设置散热片以使得壳体内温度快速散热至散热片上的同时,还在壳体的侧部设置与散热片的散热间隙连通的风扇组件,使用风扇盖壳体配合壳体的侧部和上下表面形成外侧封闭的散热风道和位于壳体侧部的风扇容纳腔,使得风扇可将风沿散热间隙和散热风道从壳体的一侧吸到壳体的另一侧,而风从外侧开放的散热间隙进入散热风道,风道体积变小,使得风速突然增加,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风力加速区,然后在第一侧壁处的风扇容纳区处形成吸风力,且风扇沿第一侧壁转动形成一涡流的吸力,不但便于风力在壳体上下侧面流动,还加快了风力的流速,有效带走了壳体内的热量,避免散热不佳。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本发明的风扇组件设置于壳体外,使得壳体内无需留有专门的散热通道,壳体上也无需设置散热孔,使得该主机主体体积小,结构紧凑。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壳体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散热片,多媒体散热主机内的电路板主要的发热元件均位于壳体上下侧位置,便于媒体散热主机的散热,散热均匀,散热效率高。再一方面,本发明将风扇设置于壳体侧部,并形成位于壳体上下表面的风力加速区和位于在壳体侧部的吸风涡流区,使得空气在壳体表面沿第一方向逐渐加速并旋转流出,流速快,风力顺畅,散热效果好。
较佳地,两所述外风道盖分别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外风道盖对应的散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外风道盖外的第一散热间隙和位于所述外风道盖内侧的第二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间隙的底壁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底壁高度,并使所述外风道盖下方的散热间隙底壁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壁。第一散热间隙和第二散热间隙底壁之间的第一导向壁有效地对风力进行加速导流。
具体地,所述外风道盖对应的散热间隙的底壁于临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内倾斜形成第二导向壁,并使得所述散热风道分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壁和第二导向壁之间的加速区和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壁和所述风扇安装腔之间的吸风区,所述加速区的高度小于所述吸风区的高度。进一步加快风力的流速,形成吸风效应。
具体地,所述主安装壳包括所述主风道盖、沿所述主风道盖四周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风道侧壁,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出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底壁以使所述第二散热间隙连通所述风扇安装腔,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凹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顶端,且与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相连的风道侧壁的末端与所述外风道盖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封闭部分所述散热风道的侧壁封盖,使得风力更多的流向第二散热间隙底部,防止风力在第二散热间隙上半部分移动,造成局部散热效果差。
较佳地,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散热间隙底壁处,封闭第一散热间隙相对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外风道盖内侧的散热片沿第一方向高度一致。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两所述外风道盖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主风道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
较佳地,所述外风道盖的横向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散热片贴合的封闭边,所述外风道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时,所述封闭边的内侧贴近所述散热片以将多个散热片卡于两所述封闭边之间。
较佳地,所述主机主体按发热功耗分为高发热区和低发热区,所述高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高度高于所述低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高度。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在高功率发热芯片对应的位置凸设有散热凸台,所述散热凸台通过导热胶接触对应所述高功率发热芯片。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包括壳体、风扇组件、主机主体和天线盖,所述壳体和风扇组件形成有如上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所述主机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主安装腔内并包括裸露于所述主安装腔外的天线部分,所述天线盖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覆盖所述天线部分。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形成凹腔的上盖、形成有凹腔的下盖、可分别与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的中框,所述主机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分别具有主安装部分和天线部分,所述上盖配合盖于所述中框的上方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安装腔,所述下盖配合盖于所述中框的下方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组成所述主安装腔。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的两角分别形成所述天线部分,所述天线盖呈三角状,且所述天线盖的上盖面和所述上盖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的下盖面与所述下盖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通过所述卡合组件、第二卡合组件卡合连接于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上盖面的上卡合边和凸设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卡合槽,所述上卡合边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内,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下盖面的下卡合边和凸设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二卡合槽,所述下卡合边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所述上卡合边或下卡合边上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天线盖上盖面或下盖面的凹槽以使得所述上卡合边或下卡合边形成可沿上下方向变形的多个弹性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另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沿图4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沿第一方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风扇组件中风扇盖壳体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天线盖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车载多媒体主机沿图4中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100,包括壳体10、风扇组件20、主机主体和天线盖40,所述主机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主安装腔内并包括裸露于所述主安装腔外的天线部分302,所述天线盖40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并覆盖所述天线部分302。
参考图1至图3,所述壳体10包括上盖11、下盖12、可分别与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配合的中框13。
参考图2至图6,所述主机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上分别具有主安装部分301和天线部分302,所述上盖11配合盖于所述中框13的上方并与所述中框13形成安装所述第一电路板31的第一安装腔101,所述下盖12配合盖于所述中框13的下方并与所述中框13形成安装所述第二电路板32的第二安装腔102,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102组成安装主机主体的主安装腔。
参考图9,所述中框13包括定位板131、形成于定位板1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可分别与所述上盖11边沿和下盖12边沿配合的定位部132,所述上盖11配合所述定位部132盖于所述定位板131的上方并与所述中框13形成安装所述第一电路板31的第一安装腔101,所述下盖12配合所述定位部132盖于所述定位板131的下方并与所述中框13形成安装所述第二电路板32的第二安装腔102,所述定位板131的侧边向外凸设有固定耳200。其中,本实施例中,定位板131沿横向设置。
参考图1、图2和图4,所述定位板1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固定耳200,所述固定耳200与所述定位板131一体成型,壳体10通过固定耳200将多媒体主机100固定于车辆的中控台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壳体的左右方向,定位板13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两个固定耳200,两个固定耳200沿水平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安装孔。
当然,固定耳200在左右侧的数目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固定耳200在左右侧的高度也不限于等高,还可以不同高度。
本实施例中,仅在定位板131的左右侧设置固定耳200,前后侧不设置固定耳,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板131的前后侧也可以设置固定耳200。
参考图9,固定耳200直接一体成型于定位板131的侧边上,使得固定耳处200产生振动变形,不会直接造成外壳10壳壁上的变形弯曲,尤其不会造成第一安装腔101和第二安装腔102发生形变影响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的工作,使得该车载多媒体主机安装要求低,不易因安装外力影响主机内电路板的安装环境,甚至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振动时,可通过固定耳200进行缓冲,防止多媒体主机内的电路受到大的撞击晃动。再一方面,由于固定耳200处于主机上下位置的中间,并与最中心的固定件(定位板131)一体成型,使整个主机在车上受力更均匀,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主机有振动异响、变形等问题出现,大大提升了使用可靠性。
其中,所述上盖11上具有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01的第一凹腔,所述定位部132为与所述第一凹腔的槽壁顶端位置相对的第一凸条,所述下盖12上具有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102的第二凹腔,所述定位部132为与所述第二凹腔的槽壁顶端位置相对的第二凸条。
参考图2和图3,所述定位板131的上下板面分别凸设有多个固定座61,所述固定座61的端部设置有螺孔611,所述定位板61上下两侧的螺孔位置相对,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安装孔62。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孔611对应的通孔,且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安装于所述定位板131上时,所述固定座6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的板面之间设置有导电胶。
参考图5,所述定位板131的上下侧面对应的所述固定座61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63,所述螺孔611形成于所述通孔612上下的开口处。
参考图5,所述壳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凸设有若干散热片14,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壳体10第一方向的一端,若干所述散热片14以一定间距排列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散热片14之间形成贯穿所述第一方向的散热间隙。
参考图2和图3,所述风扇组件20包括风扇盖壳体21和风扇22,所述风扇盖壳体21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风扇安装腔210的主安装壳211、沿所述主安装壳211的上下相对边沿分别向所述壳体10上表面和壳体10下表面弯折延伸形成的两外风道盖212,两所述外风道盖212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所述散热间隙配合形成连通至所述风扇安装腔210的散热风道140,所述主安装壳21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以一定间距相对的主风道盖213,所述主风道盖213上开设有出风口2130,所述风扇22容纳于所述风扇安装腔210内并转动安装所述主风道盖213上。
其中,出风口2130为与风扇22对应的规律开孔,本实施例中,风扇22为轴流扇,出风口2130为绕风扇22转轴设置的规律弧形长孔。
参考图1、图4和图6,两所述外风道盖212分别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外风道盖212对应的散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外风道盖212外的第一散热间隙141和位于所述外风道盖212内侧的第二散热间隙142,所述第一散热间隙141的底壁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142的底壁高度,以使第一散热间隙141和第二散热间隙142之间的底壁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壁143。第一散热间隙141和第二散热间隙142底壁之间的第一导向壁143有效地对风力进行加速导流。
参考图6,所述散热风道140的底壁于临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内倾斜形成第二导向壁144,并使得所述散热风道140分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壁143和第二导向壁144之间的加速区145和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壁143和所述风扇安装腔210之间的吸风区146,所述加速区145的高度小于所述吸风区146的高度。
参考图6和图7,所述主安装壳211包括所述主风道盖213、沿所述主风道盖213四周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风道侧壁214,所述主风道盖2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出所述第二散热间隙142的底壁以使所述第二散热间隙142连通所述风扇安装腔210,所述主风道盖2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凹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142的顶端,且与所述主风道盖213的上端和下端相连的风道侧壁214的末端与所述外风道盖212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封闭部分所述散热风道140的侧壁封盖215,使得风力更多的流向第二散热间隙142底部,防止风力在第二散热间隙142上半部分移动,造成局部散热效果差。
参考图6,所述主风道盖2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散热间隙141底壁处,封闭第一散热间隙141相对的位置。
参考图6,所述外风道盖212内侧的散热片14沿第一方向高度一致。
参考图2和图4,所述壳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1,两所述外风道盖21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41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部42,所述主风道盖213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42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一安装部41为顶端具有螺孔的安装座,第二安装部42为顶端具有螺孔的安装座,一螺钉穿过外风道盖212上的安装孔并螺纹安装于第一安装部41的螺孔内,一螺钉穿过主风道该213上的安装孔并螺纹安装于第二安装部42的螺孔内。
较佳者,所述外风道盖212的横向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散热片14贴合的封闭边216,所述外风道盖212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时,所述封闭边216的内侧贴近所述散热片14以将多个散热片14卡于两所述封闭边216之间。
较佳者,所述主机主体按发热功耗分为高发热区和低发热区,所述高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14高度高于所述低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14高度。本实施例中,高发热区位于壳体10前后方向的中间(外风道盖212下方),低发热区位于壳体10前后方向的两侧。
较佳者,所述壳体10的内侧在高功率发热芯片33对应的位置凸设有散热凸台15,所述散热凸台15通过导热胶接触对应所述高功率发热芯片33。高功率发热芯片33为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1或者第二电路板32上的电子元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位置相对的两角分别形成所述天线部分302,所述天线盖40呈三角状,且所述天线盖40的上盖面和所述上盖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40的下盖面与所述下盖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40通过所述卡合组件、第二卡合组件卡合连接于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之间。当然,该天线部分302也可以仅仅设于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的一角。
参考图8,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40上盖面的上卡合边51和凸设于所述上盖11上的第一卡合槽52,所述上卡合边51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槽52内,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40下盖面的下卡合边53和凸设于所述下盖12上的第二卡合槽54,所述下卡合边53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合槽54内,所述上卡合边51或下卡合边53上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天线盖40上盖面或下盖面的凹槽55以使得所述上卡合边51或下卡合边52形成可沿上下方向变形的多个弹性臂56。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上分别形成隔离所述主安装部分301和天线部分302的屏蔽带,所述屏蔽带上为接地的露铜区,所述上盖11与所述中框13密封且电连接,所述下盖12与所述中框13密封且电连接,所述上盖11的下侧、下盖12的上侧和所述定位板131的上下两侧在屏蔽带对应的位置分别凸设有的屏蔽凸筋103,所述上盖11、下盖12和定位板131配合安装时,所述屏蔽凸筋103与所述屏蔽带之间设置有导电胶,实现接地。
本实施例中,上盖11上的屏蔽凸筋103同时也为第一安装腔101的腔壁,下盖12上的屏蔽凸筋103同时也为第二安装腔102的腔壁,定位板131上下两侧的屏蔽凸筋103同时也为中框13的定位部132。
其中,第一安装腔101的腔壁顶端与中盖13上侧的第一凸条位置相对并于二者之间设置有导电胶以实现密封且电连接,第二安装腔102的腔壁顶端与中盖13下侧的第二凸条位置相对并于二者之间设置有导电胶以实现密封且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壳体10的左右方向,所述散热片14沿所述壳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天线部分302设置于所述壳体10左前角和左后脚,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于所述壳体10右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接口303。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主机主体的主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凸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位于所述上表面第一方向的一端,若干所述散热片以一定间距排列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贯穿所述第一方向的散热间隙;
风扇组件,包括风扇盖壳体和风扇,所述风扇盖壳体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风扇安装腔的主安装壳、沿所述主安装壳的上下相对边沿分别向所述壳体上表面和壳体下表面弯折延伸形成的两外风道盖,两所述外风道盖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所述散热间隙配合形成连通至所述风扇安装腔的散热风道,所述主安装壳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以一定间距相对的主风道盖,所述主风道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容纳于所述风扇安装腔内并转动安装所述主风道盖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外风道盖分别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外风道盖对应的散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外风道盖外的第一散热间隙和位于所述外风道盖内侧的第二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间隙的底壁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底壁高度,并使所述外风道盖下方的散热间隙底壁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道盖对应的散热间隙的底壁于临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内倾斜形成第二导向壁,并使得所述散热风道分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壁和第二导向壁之间的加速区和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壁和所述风扇安装腔之间的吸风区,所述加速区的高度小于所述吸风区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壳包括所述主风道盖、沿所述主风道盖四周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风道侧壁,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出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底壁以使所述第二散热间隙连通所述风扇安装腔,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凹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顶端,且与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相连的风道侧壁的末端与所述外风道盖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封闭部分所述散热风道的侧壁封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盖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散热间隙底壁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道盖内侧的散热片沿第一方向高度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两所述外风道盖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主风道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道盖的横向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散热片贴合的封闭边,所述外风道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时,所述封闭边的内侧贴近所述散热片以将多个散热片卡于两所述封闭边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主体按发热功耗分为高发热区和低发热区,所述高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高度高于所述低发热区对应的散热片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高功率发热芯片对应的位置凸设有散热凸台,所述散热凸台通过导热胶接触对应所述高功率发热芯片。
11.一种车载多媒体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风扇组件、主机主体和天线盖,所述壳体和风扇组件形成有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所述主机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主安装腔内并包括裸露于所述主安装腔外的天线部分,所述天线盖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覆盖所述天线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形成凹腔的上盖、形成有凹腔的下盖、可分别与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的中框,所述主机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分别具有主安装部分和天线部分,所述上盖配合盖于所述中框的上方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安装腔,所述下盖配合盖于所述中框的下方并与所述中框形成安装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组成所述主安装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的两角分别形成所述天线部分,所述天线盖呈三角状,且所述天线盖的上盖面和所述上盖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的下盖面与所述下盖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卡合组件,所述天线盖通过所述卡合组件、第二卡合组件卡合连接于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多媒体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上盖面的上卡合边和凸设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卡合槽,所述上卡合边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内,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天线盖下盖面的下卡合边和凸设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二卡合槽,所述下卡合边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所述上卡合边或下卡合边上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天线盖上盖面或下盖面的凹槽以使得所述上卡合边或下卡合边形成可沿上下方向变形的多个弹性臂。
CN202111448194.8A 2021-11-30 2021-11-30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Active CN114222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8194.8A CN114222472B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8194.8A CN114222472B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472A true CN114222472A (zh) 2022-03-22
CN114222472B CN114222472B (zh) 2023-07-21

Family

ID=8069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8194.8A Active CN114222472B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24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7811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Hideaki Ohmi Electronic device
CN201194451Y (zh) * 2008-02-25 2009-02-1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散热机壳
CN101763147A (zh) * 2009-09-16 2010-06-30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防水终端
CN108612836A (zh) * 2018-07-02 2018-10-02 安徽思源三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散热的变速箱壳体
CN209390572U (zh) * 2018-09-28 2019-09-13 佛吉亚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娱乐导航散热风道系统
CN209767287U (zh) * 2019-04-12 2019-12-10 江阴市东泽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用抗震散热外壳
CN112310593A (zh) * 2020-12-24 2021-02-02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天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7811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Hideaki Ohmi Electronic device
CN201194451Y (zh) * 2008-02-25 2009-02-1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散热机壳
CN101763147A (zh) * 2009-09-16 2010-06-30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防水终端
CN108612836A (zh) * 2018-07-02 2018-10-02 安徽思源三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散热的变速箱壳体
CN209390572U (zh) * 2018-09-28 2019-09-13 佛吉亚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娱乐导航散热风道系统
CN209767287U (zh) * 2019-04-12 2019-12-10 江阴市东泽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用抗震散热外壳
CN112310593A (zh) * 2020-12-24 2021-02-02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472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061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568910A (zh) 车用主机及车用计算机系统
CN110313226B (zh)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114222472A (zh) 车载多媒体主机散热结构及车载多媒体主机
CN214375575U (zh) 一种散热模组及头戴设备
CN114599215B (zh) 高效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液冷主机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CN216942922U (zh) 抗振动的车载多媒体主机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11405842U (zh) 变频器
CN220493471U (zh) 车载域控制器外壳及车载域控制器
CN215222729U (zh) 伺服驱动器
CN220476174U (zh) 一种域控制器壳体、域控制器及车辆
CN210639565U (zh) 显示卡散热模组
CN115003122B (zh) 具有t型导热管的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主机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CN21092844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汽车主机机箱
CN209863529U (zh) 一种散热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4507742U (zh) 风道组件及驱动器
CN216942960U (zh) 域控制器主机散热装置及用于智能座舱的域控制器主机
CN220123337U (zh) 一种液冷散热板、域控制器壳体、域控制器和车辆
CN219019397U (zh) 控制板散热装置及车载控制器
CN211405843U (zh) 变频器
CN218826061U (zh) Led箱体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19834741U (zh) 窄体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