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2164A -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2164A
CN114212164A CN202111557173.XA CN202111557173A CN114212164A CN 114212164 A CN114212164 A CN 114212164A CN 202111557173 A CN202111557173 A CN 202111557173A CN 114212164 A CN114212164 A CN 114212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wing
self
propelled
goose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71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文明
侯绪超
李开琼
赵军科
刘天佑
叶欣
李�杰
张亚军
晏平
张涛
赵建博
王旭东
王恺
吴伟飞
朱光
季节
王成文
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arzone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arzone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arzone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arzone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71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2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2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2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9/00Trailers with driven ground wheels or the like
    • B62D59/04Trailers with driven ground wheels or the like driven from propulsion unit on trai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9/00Trailers with driven ground wheels or the like
    • B62D59/02Trailers with driven ground wheels or the like driven from external propuls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1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more than four whe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涉及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保障装备技术领域,包括:前自行平台、载货平台、后自行平台和驱动轮组;所述载货平台的两端分别与前自行平台和后自行平台连接,前自行平台和后自行平台的底部均安装有驱动轮组;其中,所述载货平台用于载运货物;该可拖挂载运平台,能够以较高的通过能力适应更广泛的道路运输条件,减少道路修、造的工作量,提高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保障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保障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背景技术
灾害发生时要快速开展救援,就要以最快速度将合适的装备和器材运抵救灾现场。山体滑坡、堰塞体等自然灾害会破坏现有道路、桥涵,导致应急救援物资运输时,道路条件差,有时还需选择非铺装道路、开辟临时道路。而普通拖挂运输车辆难以在道路差,桥涵限高的条件下完成应急运输保障。
现有的拖挂运输工具的载货平台高度不能调节,无法同时满足桥涵限高和爬陡坡通过性的要求;现有的拖挂运输工具的爬坡能力小、对道路条件适应性差。为躲避限高路段和非铺装路段,通常需要绕道行驶,影响运输效率;在碰到一些复杂路段时,例如急弯路段、坡度路段、非铺装路段等,就必须先将道路设施进行维修或改造、开辟临时道路等,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消耗。
总结起来这样的运输方式已不适应于现代灾害救援运输保障发展的需求。
为此,需要一种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能够以较高的通过能力适应更广泛的道路运输条件,减少道路修、造的工作量,提高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保障水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包括:前自行平台、载货平台、后自行平台和驱动轮组;所述载货平台的两端分别与前自行平台和后自行平台连接,前自行平台和后自行平台的底部均安装有驱动轮组;其中,所述载货平台用于载运货物。
优选地,所述前自行平台包括:伸缩鹅颈、前平台结构、动力泵站Ⅰ、回转台Ⅰ和回转支承Ⅰ;所述伸缩鹅颈安装在前平台结构上表面设置的滑道中,并与前平台结构滑动配合,当伸缩鹅颈滑动到预设位置后,前平台结构对其限位;所述动力泵站Ⅰ安装在伸缩鹅颈前端,并设置于牵引销上方;回转台Ⅰ通过回转支承Ⅰ安装在伸缩鹅颈中后端,使伸缩鹅颈缩回后,位于前平台结构的中部;其中,所述牵引销设置在伸缩鹅颈的前端端部,用于将牵引车的鞍座与伸缩鹅颈连接,以实现对前自行平台的牵引。
优选地,所述后自行平台包括:后平台结构、回转台Ⅱ、回转支承Ⅱ和动力泵站Ⅱ;所述回转支承Ⅱ安装于后平台结构的中部,回转台Ⅱ安装在回转支承Ⅱ上;动力泵站Ⅱ布置在后平台结构的后部。
优选地,所述载货平台包括:承载台、升降油缸、摆动架和摆动油缸;所述承载台的前后均安装有升降油缸、摆动架和摆动油缸;升降油缸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承载台上,活塞端转动连接在摆动架的一端,摆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前自行平台的回转台Ⅰ上或后自行平台的回转台Ⅱ上,摆动油缸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摆动架的中部,活塞端转动连接在前自行平台的回转台Ⅰ上或后自行平台的回转台Ⅱ上。
优选地,所述承载台的后部还设有鹅颈和过渡跳板,且二者可通过插销进行切换,当鹅颈与承载台之间通过插销销接时,鹅颈将后自行平台连接在承载台后部;当鹅颈与承载台分离后,将过渡跳板通过插销销接在承载台的后部,用于货物的装卸和人员的通过。
优选地,所述前平台结构和后平台结构之下分别设置六套驱动轮组,且均为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前后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双摆臂悬挂、悬挂油缸、轮胎总成、车桥、啮合油缸、中间销轮、液压驱动马达和固定架;
所述双摆臂悬挂由悬挂架和两个相互平行的摆臂销接而成,且两个摆臂上下并排销接于悬挂架的下部和车桥之间;
所述悬挂油缸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双摆臂悬挂的悬挂架上部,活塞端转动连接在双摆臂悬挂中处于下方的摆臂中部,双摆臂悬挂通过悬挂油缸的伸缩实现升降调节;两个轮胎总成通过车桥安装在双摆臂悬挂的横向两侧,同时在车桥上预留安装座,固定架下部销接于安装座上,液压驱动马达通过中间销轮与轮胎总成上的齿轮啮合,形成动力传动系统,且液压驱动马达和中间销轮分别固定在固定架的两端;
所述啮合油缸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车桥上设置的双耳上,活塞端销接在固定架上部,啮合油缸伸长,驱动固定架绕着其下部转动轴向外转动,以将中间销轮向外摆出,从而中间销轮与轮胎总成上的齿轮脱开;相反地,啮合油缸缩回,驱动固定架绕着其下部转动轴回转,以将中间销轮拉向轮胎总成,以使中间销轮与轮胎总成上的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轮胎总成还包括:轮胎和轮毂;轮胎同轴套装在轮毂一端,轮胎充气后与轮毂过盈配合实现二者固定,齿轮同轴固定在轮毂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载运平台的横向总宽度不超过3000mm。
优选地,所述载货平台距离驱动轮组近地端的高度的可调范围为-200mm~1500mm。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载运平台针对救灾所需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器材运输投送需求,在道路条件差、桥涵限高的条件下需完成大型装备整体运输的实际情况下,设计了一种机动性好、载货平台低的载运平台,可应对山体滑坡、堰塞体等自然灾害救灾必须的大型工程机械的运输投送保障工作;本发明配合牵引车,既能满足牵引行驶,又能脱开牵引车自行行驶,从而适应多种道路条件,可方便的将救援装备或物资抵近运输至灾害发生地;本发明可实现爬陡坡功能,牵引行驶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25%,自行行驶最大爬坡度不小于50%,自行行驶状态可以实现原地转向、蟹行等多模式转向功能;牵引行驶可在平曲线半径15米的急弯道路上转向。
2、本发明中前自行平台具体设计时,伸缩鹅颈可伸出或缩回,进而便于与牵引车的鞍座连接,从而,在自行状态时,将伸缩鹅颈缩回,可使回转台Ⅰ的回转中心处于前平台结构的中部;这样既可以在牵引状态下利用载货平台的重量对牵引车的鞍座施加一定荷载,从而代替配重以增加牵引车的附着力,又可以保持在自行状态时的受力平衡,即可利用载货平台的重量压载位置调整,实现牵引状态和自行状态的切换,特别是在牵引状态,可避免额外增加配重。
3、本发明中载货平台的具体设计,既可以与前、后自行平台可靠连接,又可以大幅调整载货平台距离驱动轮组近地端的高度,从而适应坐滩、正常行驶和爬陡坡等多种工况的需要。
4、本发明中载货平台的承载面尾端可配合过渡跳板置于地面上,便于人员通过及各类物资的装卸,有利于提高装卸效率。
5、本发明中驱动轮组的具体设计,使其所形成的动力传动系统具有离合功能,可实现牵引状态切断、自行状态啮合,便于顺利的完成牵引状态和自行状态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牵引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牵引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自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自行状态下载货平台高度调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满载牵引行驶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装卸货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驱动轮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驱动轮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轮胎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牵引状态下正常行驶转弯工况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牵引状态下转急弯工况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自行状态下坐滩工况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自行状态下原地回转工况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载运平台自行状态下蟹行工况示意图。
其中,1、前自行平台;11、伸缩鹅颈;12、前平台结构;13、动力泵站Ⅰ;14、回转台Ⅰ;15、回转支承Ⅰ;2、载货平台;21、承载台;22、升降油缸;23、摆动架;24、摆动油缸;25、插销;26、过渡跳板;27、鹅颈;3、后自行平台;31、后平台结构;32、回转台Ⅱ;33、回转支承Ⅱ;34、动力泵站Ⅱ;4、驱动轮组;41、双摆臂悬挂;42、悬挂油缸;43、轮胎总成;43-1、轮胎;43-2、轮毂;43-3、齿轮;44、车桥;45、啮合油缸;46、中间销轮;47、液压驱动马达;48、固定架;5、货物;6、牵引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能够以较高的通过能力适应更广泛的道路运输条件,减少道路修、造的工作量,提高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保障水平。
如图图1~图6所示,该载运平台包括:前自行平台1、载货平台2、后自行平台3和驱动轮组4;所述载货平台2的两端分别与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连接,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的底部均安装有驱动轮组4;其中,所述载货平台2可以载运货物5;在拖挂行驶时,该载运平台需要通过牵引车6拖挂前自行平台1进行行驶。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自行平台1包括:伸缩鹅颈11、前平台结构12、动力泵站Ⅰ13、回转台Ⅰ14和回转支承Ⅰ15;伸缩鹅颈11安装在前平台结构12上表面设置的滑道中,并与前平台结构12滑动配合,当伸缩鹅颈11滑动到预设位置后,前平台结构12对其限位;动力泵站Ⅰ13安装在伸缩鹅颈11前端,并设置于牵引销上方;回转台Ⅰ14通过回转支承Ⅰ15安装在伸缩鹅颈11中后部,使伸缩鹅颈11缩回后,正好位于前平台结构12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自行平台3包括:后平台结构31、回转台Ⅱ32、回转支承Ⅱ33和动力泵站Ⅱ34;所述回转支承Ⅱ33安装于后平台结构31的中部,回转台Ⅱ32安装在回转支承Ⅱ33上;后平台结构31的后部布置了动力泵站Ⅱ34。
本实施例中,所述载货平台2包括:承载台21、升降油缸22、摆动架23和摆动油缸24;所述承载台21的前后均安装有升降油缸22、摆动架23和摆动油缸24;升降油缸22的缸体端销接在承载台21的安装耳上,活塞端销接在摆动架23的一端,摆动架23的另一端销接在前自行平台1的回转台Ⅰ14上或后自行平台3的回转台Ⅱ32上,摆动油缸24的缸体端销接在摆动架23中部的安装耳上,活塞端销接在前自行平台1的回转台Ⅰ14上或后自行平台3的回转台Ⅱ32上;
另外,承载台21的后部还设置了鹅颈27和过渡跳板26,且二者可通过插销25进行切换,鹅颈27与承载台21之间通过插销25销接,便于快速拆卸鹅颈27;拔掉插销25,鹅颈27与承载台21分离后,可将过渡跳板26通过插销25销接在承载台21的后部,便于货物5的装卸和人员的通过。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所述驱动轮组4包括:双摆臂悬挂41、悬挂油缸42、轮胎总成43、车桥44、啮合油缸45、中间销轮46、液压驱动马达47和固定架48;
双摆臂悬挂41由悬挂架和两个相互平行的摆臂销接而成,且两个摆臂上下并排销接于悬挂架的下部和车桥44之间,车桥44与双摆臂悬挂41的悬挂架和两个摆臂形成四连杆机构;
悬挂油缸42的缸体端销接在双摆臂悬挂41的悬挂架上部,活塞端销接在双摆臂悬挂41中处于下方的摆臂中部,双摆臂悬挂41通过悬挂油缸42的伸缩带动四连杆机构随动,从而实现升降调节;两个轮胎总成43通过车桥44安装在双摆臂悬挂41的横向两侧,同时在车桥44上预留安装座以安装固定架48,液压驱动马达47通过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啮合,形成动力传动系统,且液压驱动马达47和中间销轮46分别固定在固定架48的两端;
啮合油缸45的缸体端销接在车桥44上设置的双耳上,活塞端销接在固定架48上部,啮合油缸45伸长,可驱动固定架48绕着其下部销轴向外转动,以将中间销轮46向外摆出,从而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脱开;相反地,啮合油缸45缩回,可驱动固定架48绕着其下部销轴回转,以将中间销轮46拉向轮胎总成43,从而保证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啮合;
其中,所述轮胎总成43由轮胎43-1、轮毂43-2和齿轮43-3组成;轮胎43-1同轴套装在轮毂43-2一端,轮胎43-1充气后与轮毂43-2过盈配合实现二者固定,齿轮43-3同轴固定在轮毂43-2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前平台结构12和后平台结构31之下分别设置六套驱动轮组4,且均为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前后均匀布置,前平台结构12下三组的轴线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二、三轴线;后平台结构31下三组的轴线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二、三轴线。
本实施例中,优选整个载运平台的横向总宽度不超过3000mm,以满足规范要求。
本实施例中,前平台结构12与其下部的驱动轮组4形成整体,可以在伸缩鹅颈11之下调节位置,使伸缩鹅颈11在牵引状态时伸出前平台结构12一定长度,以便于与牵引车6的鞍座连接;在自行状态时,将伸缩鹅颈11缩回,可使回转台Ⅰ14的回转中心处于前自行平台1的第二轴线上;这样既可以在牵引状态下利用载货平台2的重量对牵引车6的鞍座施加一定荷载,从而代替配重以增加牵引车6的附着力,又可以保持在自行状态时的受力平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泵站Ⅰ13可对前自行平台1和安装在前自行平台1下的驱动轮组4提供各种状态所需要的液压、电控和气压等动力;所述动力泵站Ⅱ34可对后自行平台3和安装在后自行平台3下方的驱动轮组4提供各种状态所需要的液压、电控和气压等动力;从而保证在行驶过程的驱动轮组4的转向灵活、制动可靠、驱动动力充足且平稳;另外,所述动力泵站Ⅰ13和动力泵站Ⅱ34也分别对载货平台2前后两部分的液压机构动作提供液压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油缸24具有浮动和锁定两种工作状态,当在正常行驶时,将摆动油缸24设定为浮动状态;当爬陡坡时需要将摆动油缸24切换为锁定状态,并根据路况和行驶的需要进行调整;其中,这种调整也可通过整车的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载货平台2的升降调节可以通过动力泵站Ⅰ13和动力泵站Ⅱ34分别或同时对其所控制的升降油缸22和摆动油缸24提供液压动力来实现;另外,所述驱动轮组4的悬挂油缸42的伸缩也可以影响载货平台2的高度,若所有驱动轮组4同时升高或下降,也可带动载货平台2与之对应进行升高或下降;以上两种升降调节动作叠加,可将载货平台2距离驱动轮组4近地端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调整到-200mm~1500mm,从而保证该载运平台既可以载货顺利通过4米限高道路,又可适应爬50%陡坡等特殊工况。
本实施例中,装卸货状态时,需要将鹅颈27与承载台21拆卸脱离;此时,后自行平台3上的动力泵站Ⅱ34启动,使后自行平台3的驱动轮组4工作,人工取下插销25,动力泵站Ⅱ34可以驱动后自行平台3及安装在其上的各零部件构成的整体进行行驶和转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状态和自行状态两者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在驱动轮组4的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的齿轮43-3之间的啮合与脱离,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的齿轮43-3啮合时,所述液态驱动马达47可以实现对轮胎43-1的驱动;由于所述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的齿轮43-3啮合与脱离是通过啮合油缸45的伸缩带动固定架48摆动,且液态驱动马达47和中间销轮46均固定在固定架48上,所以可实现动力传动的啮合和切断,这个切断方式保证了动力传动系统的完全切断,不影响牵引状态的行驶速度,因此,可适应于牵引速度最高不低于80km/h、自行速度最高不低于3km/h。
本实施例中,当道路条件良好,需要长距离行驶时,可将该载运平台调整至牵引状态,进行快速、高效的转运货物;当道路条件差、坡度过大、转弯半径小等工况时,牵引状态无法顺利通过时,可将该载运平台调整至自行状态,由该载运平台设置的动力泵站Ⅰ13和动力泵站Ⅱ34带动行驶。
本实施实例中,所述转向为,回转台Ⅰ14相对回转支承Ⅰ15以及回转台Ⅱ32相对回转支承Ⅱ33均具有主动回转功能,回转支承Ⅰ15和回转支承Ⅱ33均具有锁定功能;当遇到不同道路条件或行驶工况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具体可分为:牵引状态正常行驶转向、牵引状态转急弯工况、自行状态坐滩工况、自行状态原地回转工况和自行状态蟹行工况等;其中,回转台Ⅰ14通过螺栓固定在回转支承Ⅰ15上,回转台Ⅱ32通过螺栓固定在回转支承Ⅱ33上,回转支承Ⅰ15和回转支承Ⅱ33均类似轴承,其锁定通过现有技术可实现;
当牵引状态正常行驶转向时,所有的驱动轮组4均可受控的转向,但是后自行平台3上的回转支承Ⅱ33锁定,在牵引车6的牵引力作用下,实现转弯行驶,该工况的转弯半径较大;当牵引状态转急弯工况时,则需要将后自行平台3上的回转支承Ⅱ33解锁,即可实现可控转动;同时,在转急弯时,需要降低车速至不大于5km/h,通过人工操作回转支承Ⅱ33的转向角度,实现转急弯工况,从而可通过平曲线半径15米的道路;
所述自行行驶状态转向工况下,正常转向时,将回转支承Ⅰ15和回转支承Ⅱ33均锁定,依靠驱动轮组4的转向实现自行状态正常转向;当需要特殊转向时,如原地转向、蟹行转向工况,可先将载货平台2的高度降低并调整至坐滩状态,所有驱动轮组4均离地,摆动油缸24锁死,保证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保持平衡,不发生倾翻,再操作回转支承Ⅰ15和回转支承Ⅱ33,此时,将可分别带动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转动,当转动角度合适后,将回转支承Ⅰ15和回转支承Ⅱ33再度锁死,然后举升载货平台2,使载货平台2的高度合适,再对驱动轮组4提供动力,即可实现原地转向、蟹行转向行驶工况。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自行平台(1)、载货平台(2)、后自行平台(3)和驱动轮组(4);所述载货平台(2)的两端分别与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连接,前自行平台(1)和后自行平台(3)的底部均安装有驱动轮组(4);其中,所述载货平台(2)用于载运货物(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自行平台(1)包括:伸缩鹅颈(11)、前平台结构(12)、动力泵站Ⅰ(13)、回转台Ⅰ(14)和回转支承Ⅰ(15);所述伸缩鹅颈(11)安装在前平台结构(12)上表面设置的滑道中,并与前平台结构(12)滑动配合,当伸缩鹅颈(11)滑动到预设位置后,前平台结构(12)对其限位;所述动力泵站Ⅰ(13)安装在伸缩鹅颈(11)前端,并设置于牵引销上方;回转台Ⅰ(14)通过回转支承Ⅰ(15)安装在伸缩鹅颈(11)中后端,使伸缩鹅颈(11)缩回后,位于前平台结构(12)的中部;其中,所述牵引销设置在伸缩鹅颈(11)的前端端部,用于将牵引车(6)的鞍座与伸缩鹅颈(11)连接,以实现对前自行平台(1)的牵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自行平台(3)包括:后平台结构(31)、回转台Ⅱ(32)、回转支承Ⅱ(33)和动力泵站Ⅱ(34);所述回转支承Ⅱ(33)安装于后平台结构(31)的中部,回转台Ⅱ(32)安装在回转支承Ⅱ(33)上;动力泵站Ⅱ(34)布置在后平台结构(31)的后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平台(2)包括:承载台(21)、升降油缸(22)、摆动架(23)和摆动油缸(24);所述承载台(21)的前后均安装有升降油缸(22)、摆动架(23)和摆动油缸(24);升降油缸(22)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承载台(21)上,活塞端转动连接在摆动架(23)的一端,摆动架(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前自行平台(1)的回转台Ⅰ(14)上或后自行平台(3)的回转台Ⅱ(32)上,摆动油缸(24)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摆动架(23)的中部,活塞端转动连接在前自行平台(1)的回转台Ⅰ(14)上或后自行平台(3)的回转台Ⅱ(3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21)的后部还设有鹅颈(27)和过渡跳板(26),且二者可通过插销(25)进行切换,当鹅颈(27)与承载台(21)之间通过插销(25)销接时,鹅颈(27)将后自行平台(3)连接在承载台(21)后部;当鹅颈(27)与承载台(21)分离后,将过渡跳板(26)通过插销(25)销接在承载台(21)的后部,用于货物(5)的装卸和人员的通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平台结构(12)和后平台结构(31)之下分别设置六套驱动轮组(4),且均为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前后均匀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4)包括:双摆臂悬挂(41)、悬挂油缸(42)、轮胎总成(43)、车桥(44)、啮合油缸(45)、中间销轮(46)、液压驱动马达(47)和固定架(48);
所述双摆臂悬挂(41)由悬挂架和两个相互平行的摆臂销接而成,且两个摆臂上下并排销接于悬挂架的下部和车桥(44)之间;
所述悬挂油缸(42)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双摆臂悬挂(41)的悬挂架上部,活塞端转动连接在双摆臂悬挂(41)中处于下方的摆臂中部,双摆臂悬挂(41)通过悬挂油缸(42)的伸缩实现升降调节;两个轮胎总成(43)通过车桥(44)安装在双摆臂悬挂(41)的横向两侧,同时在车桥(44)上预留安装座,固定架(48)下部销接于安装座上,液压驱动马达(47)通过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啮合,形成动力传动系统,且液压驱动马达(47)和中间销轮(46)分别固定在固定架(48)的两端;
所述啮合油缸(45)的缸体端转动连接在车桥(44)上设置的双耳上,活塞端销接在固定架(48)上部,啮合油缸(45)伸长,驱动固定架(48)绕着其下部转动轴向外转动,以将中间销轮(46)向外摆出,从而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脱开;相反地,啮合油缸(45)缩回,驱动固定架(48)绕着其下部转动轴回转,以将中间销轮(46)拉向轮胎总成(43),以使中间销轮(46)与轮胎总成(43)上的齿轮(43-3)啮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总成(43)还包括:轮胎(43-1)和轮毂(43-2);轮胎(43-1)同轴套装在轮毂(43-2)一端,轮胎(43-1)充气后与轮毂(43-2)过盈配合实现二者固定,齿轮(43-3)同轴固定在轮毂(43-2)的另一端。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运平台的横向总宽度不超过3000mm。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拖挂载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平台(2)距离驱动轮组(4)近地端的高度的可调范围为-200mm~1500mm。
CN202111557173.XA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Pending CN114212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173.XA CN114212164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173.XA CN114212164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2164A true CN114212164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3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7173.XA Pending CN114212164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21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3712A (zh) * 2022-12-29 2023-07-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载运车及用于重型载运车的装卸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3712A (zh) * 2022-12-29 2023-07-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载运车及用于重型载运车的装卸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70746A (en) Mobile and swivelling trailer plate, more particularly for transportation of various vehicles
US7644788B2 (en) Tension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railer
US6283315B1 (en) Crane, preferably a derrick crane
US3263628A (en) Bogie suspension for convertible railway-highway vehicle
US4660731A (en) Telescopic crane for heavy loads
EP1060978A2 (en) Track-type carriage system for heavy vehicles
CN212022226U (zh) 一种免转运直灌注的道床混凝土浇筑罐车
CN1038793A (zh) 重载运输车
CN106275112B (zh) 一种重型装备运输车
US4850786A (en) Container handling apparatus
GB2134052A (en) Wheel suspension
CN104321240A (zh) 机械转向铰接式台车运输系统
CN203998714U (zh) 一种自行驶半挂式起重机
CN114212164A (zh)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CN205345045U (zh) 一种多轴可转向可伸缩平板运输车
US3856319A (en) Lifting and lowering device for trailers
KR20060014072A (ko) 분배붐을 가진 이동식 콘크리트펌프
US4946332A (en) Convertible boat and vehicle trailer
CN213391244U (zh) 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
CN217146199U (zh) 一种可拖挂载运平台
CN210829253U (zh) 一种用于桥式转载机中的中间桥架
CN219384523U (zh) 一种马达双侧提升的十字起吊梁
CN112298399A (zh) 一种可自行式半挂车以及车辆
CN112249188A (zh) 一种微型多用途蜘蛛式履带底盘
CN105525639A (zh) 履带式多功能抢险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