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007B - 电路体和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路体和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007B
CN114208007B CN201980099160.7A CN201980099160A CN114208007B CN 114208007 B CN114208007 B CN 114208007B CN 201980099160 A CN201980099160 A CN 201980099160A CN 114208007 B CN114208007 B CN 114208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wiring
power
noise filter
toroida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1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8007A (zh
Inventor
福田真也
花野直哉
望月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0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8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当地抑制噪声的电路体等。电路体(100)具有:噪声滤波基板(10),其安装有噪声滤波电路(11),与交流电源(E)连接;逆变器基板(20),其安装有逆变器电路(24)等电力转换电路,输入侧经由第一布线(fa、fb、fc)与噪声滤波基板(10)连接,并且输出侧经由第二布线(gu、gv、gw)与马达(M)连接;以及第一环形铁芯(30),其卷绕有第一布线(fa、fb、fc)。

Description

电路体和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体等。
背景技术
作为抑制随着逆变器电路的开关等的噪声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在1个相为接地相的电源与电力转换装置之间连接的噪声滤波器的噪声滤波器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7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通过在电源与电力转换装置之间设置预定的噪声滤波器的结构,也能够抑制随着逆变器电路的开关等的噪声,但期望进一步抑制噪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当抑制噪声的电路体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发明具有:噪声滤波基板,其安装有噪声滤波电路,与交流电源连接;电力转换基板,其安装有电力转换电路,输入侧经由第一布线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连接,并且输出侧经由第二布线与马达连接;以及第一环形铁芯,其卷绕有所述第一布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适当地抑制噪声的电路体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的结构图。
图2A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的噪声端子电压相关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2B是表示与比较例的电路体的噪声端子电压相关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5是比较例的电路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电路体的结构>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的结构图。
此外,图1所示的虚线箭头表示后述的共模噪声的路径。
图1所示的电路体100进行预定的电力转换,另外,抑制随着该电力转换的噪声。如图1所示,电路体100具有:噪声滤波基板10、逆变器基板20(电力转换基板)、第一环形铁芯30以及第二环形铁芯40。
噪声滤波基板10是安装有预定的噪声滤波电路11的印刷基板,输入侧与交流电源E连接。噪声滤波电路11具有抑制来自交流电源E的高次谐波噪声的功能。
在图1的例子中,噪声滤波电路11构成为与三相的交流电源E的各相一对一地对应的LC滤波电路。噪声滤波电路11包含三相的布线ha、hb、hc、电抗器La、Lb、Lc、布线ka、kb、kc及电容器Ca、Cb、Cc而构成。
如图1所示,布线ha的一端经由噪声滤波基板10的端子Ta1与交流电源E的a相连接。另一方面,布线ha的另一端依次经由噪声滤波基板10的端子Ta2和第一布线fa与逆变器基板20连接。在该布线ha设置有噪声滤波电路11的电抗器La。
在布线ha中,在电抗器La与端子Ta2之间连接其他布线ka的一端。在该布线ka设置有噪声滤波电路11的电容器Ca。此外,对于三相(a相、b相、c相)的噪声滤波电路11中的与交流电源E的b相、c相对应的各元件也是一样。并且,噪声滤波电路11(即,LC滤波电路)具有的多个电抗器La、Lb、Lc作为扼流线圈J安装于噪声滤波基板10。
另外,在三相的噪声滤波电路11中,设置有电容器Ca、Cb、Cc的3根布线ka、kb、kc的另一端相互连接。这些布线ka、kb、kc的连接点依次经由噪声滤波基板10的端子T3及布线m而接地。通过这样的噪声滤波电路11,如上所述,来自交流电源E的高次谐波噪声得以抑制。此外,交流电源E经由布线n而接地。并且,所述的布线m、n经由其他布线p1相互连接。
图1所示的逆变器基板20是除了二极管桥21、平滑电容器22、电抗器23之外,还安装有逆变器电路24这样的电力转换电路的印刷基板。对三相交流中的一相(输入侧的a相、输出侧的u相)进行说明时,逆变器基板20的输入侧经由第一布线fa与噪声滤波基板10的端子Ta2连接,并且输出侧经由第二布线gu与马达M的绕组eu连接。另外,对于三相交流的剩余的二相也是一样。此外,关于卷绕有第一布线fa、fb、fc的第一环形铁芯30、卷绕有第二布线gu、gv、gw的第二环形铁芯40在后面进行叙述。
图1所示的二极管桥21是将经由噪声滤波电路11输入到自身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的电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二极管桥21为相互串联连接的3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结构。对所述3对中的一对二极管进行说明时,一个二极管的阳极与负侧的布线q连接,阴极与另一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另外,另一个二极管的阴极与正侧的布线r连接。此外,对于所述3对中的剩余2对二极管也是一样。由此,从交流电源E供给的三相交流电力整流为包含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力。
平滑电容器22是使从二极管桥21输入的直流电力(包含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力)平滑化的电容器。如图1所示,平滑电容器22的负极与布线q连接,正极与其他布线r连接。
电抗器23是抑制逆变器基板20中的高次谐波电流的元件。在图1的例子中,在正侧的布线r中,在比与平滑电容器22的连接部位靠二极管桥21侧的位置设置有电抗器23。
逆变器电路24是将由平滑电容器22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将转换后的交流电力输出到马达M的电路。该逆变器电路24构成为,除了2个开关元件S1、S2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支路以外,一样结构的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相互并联连接。在图1的例子中,作为逆变器电路24的开关元件S1~S6,使用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开关元件S1在其内部具有寄生二极管D1。寄生二极管D1是存在于开关元件S1的源极、漏极间的pn结的部分。此外,对于其他开关元件S2~S6也是一样。
例如,对第一支路的开关元件S1、S2进行说明时,开关元件S2的源极与负侧的布线q连接,漏极与开关元件S1的源极连接。另外,开关元件S1的漏极与正侧的布线r连接。此外,第二支路、第三支路也是一样的结构。另外,开关元件S1~S6的种类不限于MOSFET,也可以是晶体管、IGBT这样的其他种类的元件。
如图1所示,包含开关元件S1、S2的第一支路的中间端子依次经由布线du、逆变器基板20的端子T4及第二布线gu与马达M的绕组eu连接。同样地,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的中间端子也分别与马达M的绕组ev、ew连接。
并且,利用控制部(未图示)将逆变器电路24的开关元件S1~S6的接通/断开切换为预定,由此,将从平滑电容器22施加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驱动马达M。
第一环形铁芯30是环状(圆环状)的磁性体,具有抑制随着逆变器电路24的开关的共模噪声的功能。作为这样的第一环形铁芯30,例如能够使用铁氧体铁芯,但不限于此。
图1所示的电路体100相对于各接地部位具有预定的浮游静电电容。经由这样的浮游静电电容泄漏的电流经由多个接地部位反馈到噪声源(即,逆变器电路24)时的噪声是所述的共模噪声。
如图1的虚线箭头所示,共模噪声例如依次经由交流电源E、噪声滤波电路11、布线m、p1、n而循环。此外,如图1的其他虚线箭头所示,共模噪声依次经由逆变器电路24、二极管桥21、第一环形铁芯30、噪声滤波电路11、布线m、p3、p2、马达M及第二环形铁芯40而循环。
为了抑制这样的共模噪声,三相的第一布线fa、fb、fc分别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由此,第一环形铁芯30作为抑制共模噪声等高频电流的低通滤波器发挥功能。并且,在第一环形铁芯30中,共模噪声的电流的一部分作为磁损耗(磁滞损耗)而被消耗。结果,进一步提高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
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环形铁芯30中的第一布线fa、fb、fc各自的匝数为3匝。这样充分确保第一布线fa、fb、fc的匝数,由此,容易通过第一环形铁芯30抑制共模噪声。另外,第一布线fa、fb、fc大多被绝缘覆膜(未图示)覆盖,在包含该绝缘覆膜时,具有预定的粗细。因此,除了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之外,还考虑所述的绝缘覆膜的粗细时,第一环形铁芯30中的第一布线fa、fb、fc的匝数为3匝就足够了。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在连接噪声滤波基板10和逆变器基板20的第一布线fa、fb、fc的大致中间的位置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在第一布线fa、fb、fc中,第一环形铁芯30与逆变器基板20(电力转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比第一环形铁芯30与噪声滤波基板10之间的布线长度短。由此,在作为噪声的产生源的逆变器基板20的附近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
图1所示的第二环形铁芯40是环状(圆环状)的磁性体。第二环形铁芯40具有抑制从逆变器电路24传播至马达M的共模噪声的功能。作为这样的第二环形铁芯40,例如能够使用铁氧体铁芯,但不限于此。此外,第二环形铁芯40的形状、材料可以与第一环形铁芯30一样,另外,也可以与第一环形铁芯30不同。
图1所示的第二布线gu、gv、gw是连接逆变器基板20与马达M的布线。例如,u相的第二布线gu的一端与逆变器基板20的端子T4连接,另一端与马达M的绕组eu连接。另外,对于v相、w相的第二布线gv、gw也是一样。并且,第二布线gu、gv、gw分别卷绕于第二环形铁芯40。另外,马达M的绕组eu、ev、ew经由布线p2而接地。该布线p2和与噪声滤波电路11连接的布线m经由其他的布线p3连接。
在图1的例子中,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各自的匝数为2匝。即,第二布线gu、gv、gw卷绕于第二环形铁芯40的匝数(在图1的例子中为2匝)比第一布线fa、fb、fc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的匝数(在图1的例子中为3匝)少。这样,使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比较少,由此能够缩短第二布线gu、gv、gw的布线长度。结果,第二布线gu、gv、gw的阻抗也变小,因此,能够抑制随着逆变器电路24的开关的尖峰状的浪涌电压(称为逆变器浪涌)。
此外,逆变器浪涌是指随着逆变器控制中的脉冲电压的急剧上升的浪涌电压,是与所述的共模噪声不同种类的噪声。逆变器电路24所产生的逆变器浪涌在具有预定的阻抗的第二布线gu、gv、gw的传播过程中增加,增加的逆变器浪涌施加于马达M。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比较少,由此,减小第二布线gu、gv、gw的阻抗,抑制逆变器浪涌。
另外,逆变器浪涌经由第二布线gu、gv、gw传播至马达M,另一方面,几乎没有经由第一布线fa、fb、fc的传播。因此,即使第一环形铁芯30中的第一布线fa、fb、fc的匝数比较多,逆变器浪涌也几乎不会增加。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逆变器基板20的输入侧的第一布线fa、fb、fc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另外,将逆变器基板20的输出侧的第二布线gu、gv、gw卷绕于第二环形铁芯40。这样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及第二环形铁芯40,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
另外,通过第一环形铁芯30补充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因此,能够减少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因此,也能够抑制从逆变器基板20经由第二布线gu、gv、gw传播至马达M的逆变器浪涌。
另外,第一环形铁芯30、第二环形铁芯40比较廉价,因此,能够削减电路体100的制造成本。另外,不需要将追加的电子部件(未图示)安装于预定的基板,因此,也能够实现收纳电路体100的电气安装件箱(未图示)的省空间化。
另外,将电路体100分为噪声滤波基板10和逆变器基板20,由此,与在1张大的基板(未图示)安装各电路的结构相比,随着温度变化等的各基板的翘曲的程度变小。因此,能够防止随着各基板的翘曲的电子部件的剥离。
接下来,在对比较例的电路体200(参照图5)的结构进行了简单说明之后,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噪声端子电压的模拟结果(参照图2A)与比较例中的噪声端子电压的模拟结果(参照图2B)的对比。
图5是比较例的电路体200的结构图。
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电路体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未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参照图1)。另外,关于图5的比较例,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为3匝,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为2匝)多。此外,对于比较例中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2A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的噪声端子电压相关的模拟结果的图。
此外,图2A的横轴是噪声的频率(对数刻度),纵轴是噪声端子电压(即,噪声)。另外,作为模拟结果,图2A所示的噪声端子电压除了共模噪声,还叠加了逆变器浪涌等其他噪声。
图2B是表示与比较例的电路体200的噪声端子电压相关的模拟结果的图。
参照图2B的比较例时,特别是在4.5~10[MHz]的频带K1的大致全部范围内,噪声端子电压为35[dB[子]以上。这是因为第二环形铁芯40(参照图5)中的第二布线gu、gv、gw(参照图5)的匝数(3匝)比较多,结果第二布线gu、gv、gw的布线长度变长。
如上所述,第二布线gu、gv、gw的布线长度越长,第二布线gu、gv、gw的阻抗越大,传播至马达M的逆变器浪涌也越大。结果,在比较例中,与共模噪声的预定的谐振频率(数MHz)相结合,在频带K1的大致全部范围内噪声端子电压为35[dB[子]以上。
另外,在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结构中,例如还考虑通过减少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来抑制逆变器浪涌。然而,在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过少时,可能在第二环形铁芯40中无法充分抑制共模噪声。
另一方面,参照图2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拟结果时,在0.1~4.5[MHz]的频带中,噪声端子电压与图2B的比较例一样,另一方面,在4.5~10[MHz]的频带K1中,噪声端子电压为35[dB[子]以下。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例如,2匝)较少即可。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向马达M的逆变器浪涌,并且也能够抑制共模噪声。另外,电路体100的噪声得以适当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噪声对各元件的不良影响,另外,能够防止马达M的绝缘破坏。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所述的二极管桥21(参照图1),在第一布线fa、fb、fc设置二极管模块50(参照图3)。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布线fa、fb、fc中,在二极管模块50与逆变器基板20之间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此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A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电路体100A具有:噪声滤波基板10、逆变器基板20A(电力转换基板)、第一环形铁芯30、第二环形铁芯40以及二极管模块50。
二极管模块50将经由噪声滤波电路11输入到自身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二极管模块50是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二极管桥21(参照图1)一样的电路用树脂进行封装化而成的模块。此外,也可以与噪声滤波基板10、逆变器基板20A分开地,将安装有包含二极管桥的预定的电路的基板设置为二极管模块50。
如图3所示,二极管模块50的输入侧经由三相(a相、b相、c相)的第一布线fa、fb、fc与噪声滤波电路11连接。另一方面,二极管模块50的输出侧经由其他的第一布线fd、fe与逆变器基板20A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布线fd、fe在二极管模块50与逆变器基板20A(电力转换基板)之间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此外,在图3的例子中,第一布线fd、fe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的匝数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为3匝。
在逆变器基板20A上安装有平滑电容器22、电抗器23及逆变器电路24作为电力转换电路。此外,关于平滑电容器22、电抗器23及逆变器电路24的结构、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省略说明。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另外设置二极管模块5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小逆变器基板20A的面积。因此,能够实现收纳电路体100A的电气安装件箱(未图示)的省空间化。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第一环形铁芯30进一步接近逆变器电路24(噪声的产生源)。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对具有连接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参照图1)的马达M(参照图1、图4)作为压缩机1(参照图4)的驱动源的空调机W(参照图4)进行说明。此外,从交流电源E(参照图1)到马达M(参照图1)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参照图1)一样。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空调机的结构>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W的结构图。
此外,图4的实线箭头示出了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另外,图4的虚线箭头示出了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图4所示的空调机W(制冷循环装置)是进行制热、制冷等空气调节的设备。
如图4所示,空调机W具有: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2、室外风扇3及四通阀4,这些设备设置于室外机Go。另外,空调机W除了所述的结构以外,还具有:膨胀阀6、室内热交换器7及室内风扇8,这些设备设置于室内机Gi。
压缩机1是对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设备。马达M是压缩机1的驱动源。马达M的输入侧的电路结构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路体100(参照图1)一样。
室外热交换器2是在其传热管(未图示)中流通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3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室外风扇3是通过室外风扇马达3a的驱动向室外热交换器2送入外部空气的风扇,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附近。
室内热交换器7是在其传热管(未图示)中流通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8送入的室内空气(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室内风扇8是通过室内风扇马达8a的驱动向室内热交换器7送入室内空气的风扇,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7的附近。
膨胀阀6具有对在“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2和室内热交换器7的一方)进行了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功能。在膨胀阀6中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被引导至“蒸发器”(室外热交换器2和室内热交换器7的另一方)。
四通阀4是根据空调机W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参照虚线箭头),在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2(冷凝器)、膨胀阀6及室内热交换器7(蒸发器)经由四通阀4呈环状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参照实线箭头),在压缩机1、室内热交换器7(冷凝器)、膨胀阀6及室外热交换器2(蒸发器)经由四通阀4呈环状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
即,在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1、“冷凝器”、膨胀阀6及“蒸发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Q中,所述的“冷凝器”及“蒸发器”的一方是室外热交换器2,另一方是室内热交换器7。
此外,除了驱动马达M的逆变器电路24(参照图1)以外,室外风扇马达3a、四通阀4、膨胀阀6、室内风扇马达8a等由预定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
<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提供降低了对压缩机1的马达M的噪声的、廉价且可靠性高的空调机W。
《变形例》
以上,在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电路体100、100A、空调机W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对第一环形铁芯30中的第一布线fa、fb、fc的匝数为3匝,第二环形铁芯40中的第二布线gu、gv、gw的匝数为2匝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所述的各匝数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布线fa、fb、fc卷绕于第一环形铁芯30的匝数为3匝以上,第二布线gu、gv、gw卷绕于第二环形铁芯40的匝数为2匝以下。在此,例如,在第一布线fa、fb、fc仅穿过(贯通)第一环形铁芯30的情况下,将匝数计数为1匝。一样地,在第二布线gu、gv、gw仅穿过(贯通)第二环形铁芯40的情况下,也将匝数计数为1匝。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3)也可以说是一样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对电路体100具有第一环形铁芯30和第二环形铁芯40双方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1)中省略第二环形铁芯40。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地抑制电路体100中的共模噪声。此外,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3)也可以说是一样的。
另外,根据电路体100的结构、共模噪声的传播路径的不同,有时在噪声滤波基板10的附近设置第一环形铁芯30,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更高。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第一布线fa、fb、fc中,第一环形铁芯30与噪声滤波基板10之间的布线长度比第一环形铁芯30与逆变器基板20(电力转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短。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一个第一环形铁芯30卷绕第一布线fa、fb、fc,另外,在一个第二环形铁芯40卷绕第二布线gu、gv、gw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可以在多个第一环形铁芯30依次卷绕第一布线fa、fb、fc的每一个,另外,也可以在多个第二环形铁芯40依次卷绕第二布线gu、gv、gw的每一个。
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噪声滤波电路11构成为2次的LC滤波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3次的LC滤波器或其他滤波电路。
另外,逆变器基板20(电力转换基板)的结构不限于图1、图3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预定的电力转换基板(未图示)安装转换器电路(未图示),其输出侧与马达等负载装置连接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适当省略安装于逆变器基板20(参照图1)的电抗器23。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4)中,对压缩机1的马达M的输入侧与电路体100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室外风扇马达3a(参照图4)的输入侧与电路体100连接。另外,还可以是室内风扇马达8a(参照图4)的输入侧与电路体100连接。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三相交流电力输入到电路体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在被供给单相交流电力的电路体中也能够应用各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4)中,示出了在室内机Gi设置膨胀阀6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室外机Go设置膨胀阀,另外,也可以在室内机Gi及室外机Go分别适当地设置膨胀阀。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室内机Gi(参照图4)及室外机Go(参照图4)各设置一台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可以设置并联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另外,也可以设置多台室外机。
另外,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组合。例如,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组合,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W具有的压缩机1的马达M的输入侧连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体100A。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调机W(制冷循环装置),除了大厦用多联空调器、组合式空调器之外,还能够适用于室内空调器这样的各种空调器。另外,在空调供热水装置、冰箱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也能够应用各实施方式。
另外,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记载的,不限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对于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所述的机构、结构示出了认为说明上必要的,不一定示出产品上所有的机构、结构。
符号说明
100、100A 电路体;
10 噪声滤波基板;
11 噪声滤波电路(LC滤波电路);
20、20A 逆变器基板(电力转换基板);
21 二极管桥(电力转换电路);
22 平滑电容器(电力转换电路);
23 电抗器;
24 逆变器电路(电力转换电路);
30 第一环形铁芯;
40 第二环形铁芯;
50 二极管模块;
1 压缩机;
2 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
3 室外风扇;
4 四通阀;
6 膨胀阀;
7 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
8 室内风扇;
fa、fb、fc、fd、fe 第一布线;
gu、gv、gw 第二布线;
E 交流电源;
J 扼流线圈;
La、Lb、Lc 电抗器;
M 马达;
Q 制冷剂回路;
W 空调机。

Claims (8)

1.一种电路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噪声滤波基板,其安装有噪声滤波电路,与交流电源连接;
电力转换基板,其安装有电力转换电路,输入侧经由第一布线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连接,并且输出侧经由第二布线与马达连接;以及
第一环形铁芯,其卷绕有所述第一布线;
其中,在所述第一布线中,所述第一环形铁芯与所述电力转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比所述第一环形铁芯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体具有:第二环形铁芯,其卷绕有所述第二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布线卷绕于所述第二环形铁芯的匝数比所述第一布线卷绕于所述第一环形铁芯的匝数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布线卷绕于所述第一环形铁芯的匝数为3匝以上,
所述第二布线卷绕于所述第二环形铁芯的匝数为2匝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声滤波电路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各相一对一地对应的LC滤波电路,
所述LC滤波电路具有的多个电抗器作为扼流线圈安装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所述电力转换基板的所述电力转换电路具有:
二极管桥,其将经由所述噪声滤波电路输入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
平滑电容器,其对从所述二极管桥输入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以及
逆变器电路,其将由所述平滑电容器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将转换后的交流电力输出到所述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体具有:二极管模块,其将经由所述噪声滤波电路输入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
安装于所述电力转换基板的所述电力转换电路具有:
平滑电容器,其对从所述二极管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以及
逆变器电路,其将由所述平滑电容器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将转换后的交流电力输出到所述马达,
所述第一布线在所述二极管模块与所述电力转换基板之间卷绕于所述第一环形铁芯。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冷剂回路,其供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而循环,并且,
该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电路体,
所述电路体具有:
噪声滤波基板,其安装有噪声滤波电路,与交流电源连接;
电力转换基板,其安装有电力转换电路,输入侧经由第一布线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连接,并且输出侧经由第二布线与马达连接;以及
第一环形铁芯,其卷绕有所述第一布线,
所述马达是所述压缩机的驱动源;
其中,在所述第一布线中,所述第一环形铁芯与所述电力转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比所述第一环形铁芯与所述噪声滤波基板之间的布线长度短。
CN201980099160.7A 2019-09-09 2019-09-09 电路体和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4208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5321 WO2021048892A1 (ja) 2019-09-09 2019-09-09 電気回路体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007A CN114208007A (zh) 2022-03-18
CN114208007B true CN114208007B (zh) 2023-01-10

Family

ID=74866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160.7A Active CN114208007B (zh) 2019-09-09 2019-09-09 电路体和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176125B2 (zh)
CN (1) CN114208007B (zh)
WO (1) WO2021048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1173A1 (ja) * 2022-11-09 2024-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車両用駆動システム、ノイズ抑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853B2 (ja) * 1993-06-30 2001-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ー
JPH1186980A (ja) * 1997-09-02 1999-03-30 Canon Inc コネクタ
JPH11122910A (ja) * 1997-10-16 1999-04-30 Toshiba Corp フィルタ装置
JP2001037231A (ja) * 1999-07-15 2001-02-09 Toshiba Kyaria Kk 電源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用リアクタ
JP3393374B2 (ja) * 1999-09-14 2003-04-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2001268890A (ja) * 2000-03-16 2001-09-28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US8704481B2 (en) * 2011-01-26 2014-04-2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Choke with current sensor
CN104716822A (zh) * 2013-12-13 2015-06-17 施耐德东芝换流器欧洲公司 变频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EP3273585B1 (en) * 2015-03-16 2023-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ircuit device
JP6648577B2 (ja) * 2016-03-18 2020-02-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KR102074777B1 (ko) * 2017-12-22 2020-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변환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6853203B2 (ja) * 2018-01-31 2021-03-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94196B2 (ja) 2023-12-07
WO2021048892A1 (ja) 2021-03-18
CN114208007A (zh) 2022-03-18
JPWO2021048892A1 (zh) 2021-03-18
JP7176125B2 (ja) 2022-11-21
JP2023011884A (ja)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62976B1 (en) Common mode &amp; differential mode filter for variable speed drive
JP6738456B2 (ja) 電磁適合性フィルタ
US10978981B2 (en) Drive apparatus for electric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EP3574580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aralleled passive front-end rectifiers
JP7394196B2 (ja) 電気回路体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05122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用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および出力フィル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EP3876401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assembly and electric appliance
WO201900383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443999B2 (ja) 可変速駆動装置用のコモンモードおよび微分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2124985A (ja) 冷凍装置
JPWO2020208825A1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0139158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AU2018226669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381750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228641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圧縮機
JP2011097668A (ja) 冷凍装置
JP2023172680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