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7916A - 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7916A
CN114207916A CN202080051406.6A CN202080051406A CN114207916A CN 114207916 A CN114207916 A CN 114207916A CN 202080051406 A CN202080051406 A CN 202080051406A CN 114207916 A CN114207916 A CN 114207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battery case
film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4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隨枝
崔龙洙
金像熏
庾亨均
金奈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7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2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with means for neutralising or absorbing electrolyt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electrolyte through vent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75Vent means sensitive to or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包括:杯部,杯部具有配置为容纳堆叠有电极和隔膜的电极组件的容纳空间;向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以及排气部,排气部附接至在密封部和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并且气体通过排气部,其中排气部包括:熔融层,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热固化层层压在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8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0541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整体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袋型二次电池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袋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将内部气体排放到外部以调节压力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这种二次电池正在被应用并使用于诸如数码相机、P-DVD、MP3P、移动电话、PDA、便携式游戏装置(Portable Game Device)、电动工具(Power Tool)、电动自行车(E-bike)等之类的小型产品以及诸如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用于存储多余电力或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存储装置以及备用电力存储装置之类的需要高功率的大型产品中。
根据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的材料,这种二次电池分为袋型(Pouch Type)二次电池和罐型(Can Type)二次电池。在袋型(Pouch Type)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容纳在由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袋中。此外,在罐型(Can Type)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容纳在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壳体中。
在二次电池中,由于外部冲击引起的内部短路、过充电、过放电等,可能会产生气体。此外,当在高温下储存二次电池时,电解质与电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电化学反应由于高温而迅速加速,从而产生气体。
在此,所产生的气体可使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从而引起诸如部件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二次电池的壳体的损坏、保护电路的提早操作、电极的变形、内部短路、爆炸等之类的问题。为了防止这些现象,在罐型(Can Type)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设置了诸如CID过滤器和安全通气件之类的保护构件。因而,当壳体内的压力增加时,电连接可被物理中断。然而,在根据相关技术的袋型(Pouch Type)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地设置保护构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袋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将内部气体排放到外部以调节压力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面的描述将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描述的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包括:杯部,所述杯部具有配置为容纳堆叠有电极和隔膜的电极组件的容纳空间;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以及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附接至在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并且气体通过所述排气部,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此外,所述热塑性树脂可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尼龙、乙酸酯、PVC或亚克力。
此外,所述热固化树脂可包括三聚氰胺、脲、环氧树脂或聚氨酯。
此外,所述排气部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熔融层的外表面上并且具有疏水性的防水层。
此外,所述防水层可形成为在其外表面上分布有多个细微突起。
此外,所述防水层可包括油或蜡成分。
此外,所述油可包括氟碳油、硅油、碳基油和脂肪酸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所述密封部可包括:与所述杯部相邻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所述外部区域设置在所述内部区域外侧以作为所述密封部的边缘,并且所述外部区域被密封,从而密封所述杯部,其中所述孔可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中的所述内部区域中。
此外,所述排气部可设置为多个。
此外,所述排气部可包括在所述熔融层与所述热固化层之间的粘合剂。
此外,所述排气部可从所述孔的内侧附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包括:通过堆叠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以及配置为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其中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包括:杯部,所述杯部具有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容纳空间;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以及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附接至在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并且气体通过所述排气部,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将袋膜拉深成形以形成杯部的步骤;在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孔的步骤;将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附接至所述孔的步骤;将通过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容纳在设置于所述杯部中的容纳空间中的步骤;以及热压所述密封部的步骤,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此外,可通过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制造所述排气部,包括:分别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制备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的步骤;在所述熔融层的膜与所述热固化层的膜之间施加粘合剂,使得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彼此粘附的步骤;以及干燥和固化所述粘合剂的步骤。
此外,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分别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制备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的步骤;在所述熔融层的膜与所述热固化层的膜之间施加粘合剂,使得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彼此粘附的步骤;以及干燥和固化所述粘合剂的步骤
此外,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制备所述熔融层的膜的步骤;将液体热固化树脂施加到所述熔融层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步骤;以及加热和固化所述热固化树脂的步骤。
此外,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将液体热塑性树脂供应至第一挤出机并且将液体热固化树脂供应至第二挤出机的步骤;使所述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第二挤出机将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热固化树脂共挤出到模具上,从而制备复合膜的步骤;以及冷却所述复合膜的步骤。
此外,所述袋膜可包括由聚合物制成并且设置在最内层的密封剂层,并且在附接所述排气部的步骤中,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所述熔融层密封至所述密封剂层。
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包括了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定事项。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可在电池壳体中穿孔而形成孔,并且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可附接至该孔。因此,当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可将内部气体排放到外部,以调节压力。
此外,可在排气部上形成防水层,以防止外部水分渗透并且防止内部电解质泄漏。
此外,当排气部附接至孔时,可防止排气部被熔融而也熔合至密封块。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描述,因而在本申请中涉及更多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的组装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排气部的剖面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气部的剖面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气部被附接至孔的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阐明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此外,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相似的参考标记通篇表示相似的元件。
除非不同地定义了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在说明书中明确且明显地进行了定义,否则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不被理想地或过度地解释为具有形式上的含义。
在以下描述中,技术术语仅用于解释具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本申请中,除非特别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包括复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的含义不排除所提及的部件之外的其他部件。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1的组装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1包括:堆叠有诸如正极和负极之类的电极和隔膜的电极组件10;以及将电极组件10容纳于其中的袋型电池壳体13。
为了制造袋型二次电池1,首先,将其中电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增塑剂彼此混合的浆料施加至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以制造诸如正极和负极之类的电极。将电极堆叠在隔膜(Separator)的两侧上,以制造具有预定形状的电极组件10。然后,将电极组件10插入到电池壳体13中并且在其中注入电解质之后密封电池壳体13。
特别是,电极组件(Electrode Assembly)10可以是包括诸如正极和负极之类的两种类型的电极与设置在电极之间或设置在一个电极的左侧或右侧以使电极彼此绝缘的隔膜的堆叠结构。堆叠结构可具有各种形状,形状上没有限制。例如,各自具有预定规格的正极和负极可在之间具有隔膜的情况下堆叠,或者堆叠结构可卷绕成果冻卷(Jelly Roll)形式。两种类型的电极,即,正极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活性材料浆料被施加至具有金属箔或金属网形状的电极集流体的结构。通常可通过在添加有溶剂的情况下将颗粒状活性材料、辅助导体、粘合剂和增塑剂搅拌来形成浆料。可在后续工序中去除溶剂。
如图1中所示,电极组件10包括电极接片(Electrode Tab)11。电极接片11分别连接至电极组件10的正极和负极,以突出到电极组件10的外部,从而在电极组件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提供供电子移动的路径。电极组件10的集流体由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的部分和未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的末端,即非涂覆部分构成。此外,可通过切割非涂覆部分或者通过超声波焊接将单独的导电构件连接至非涂覆部分来形成每个电极接片11。如图1中所示,电极接片11可在相同方向上从电极组件10的一侧突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电极接片可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突出。
在电极组件10中,电极引线(Electrode Lead)12通过点(Spot)焊连接至电极接片11。此外,电极引线12的一部分被绝缘部14围绕。绝缘部14可设置成被限制在其中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进行热熔合的密封部134内,从而结合至电池壳体13。此外,可防止从电极组件10产生的电力通过电极引线12流动到电池壳体13,并且可保持电池壳体13的密封。因而,绝缘部14可由不导电的具有非导电性的非导体制成。通常,尽管容易附接至电极引线12并且具有相对较薄的绝缘胶带被主要用作绝缘部14,但实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各种构件作为绝缘部14,只要该构件能够将电极引线12绝缘即可。
电极引线12包括正极引线121和负极引线122,正极引线121的一端连接至正极接片111,从而在正极接片111突出的方向上延伸,负极引线122的一端连接至负极接片112,从而在负极接片112突出的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如图1中所示,正极引线121的另一端和负极引线122的另一端突出到电池壳体13的外部。结果,在电极组件10中产生的电力可被提供到外部。此外,由于正极接片111和负极接片112的每一个形成为在各个方向上突出,所以正极引线121和负极引线122的每一个可在各个方向上延伸。
正极引线121和负极引线122可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制成。就是说,正极引线121可由与正极集流体相同的材料,即,铝(Al)材料制成,负极引线122可由与负极集流体相同的材料,即,铜(Cu)材料或涂有镍(Ni)的铜材料制成。此外,电极引线12的突出到电池壳体13的外部的部分可设置为端子部分并且电连接至外部端子。
电池壳体13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袋。此外,电池壳体13容纳电极组件10,使得电极引线12的一部分,即,端子部分暴露,然后电池壳体13被密封。如图1中所示,电池壳体13包括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可在下壳体132中设置杯部133,在杯部133中形成有容纳电极组件10的容纳空间1331,并且上壳体131可覆盖容纳空间1331的上侧,使得电极组件10不被分离到电池壳体13的外部。在此,如图1中所示,可在上壳体131中形成具有容纳空间1331的杯部133,以在上部中容纳电极组件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杯部133可仅形成在下壳体132中,即,杯部133可形成在各个位置。此外,如图1中所示,上壳体131的一侧和下壳体132的一侧可彼此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可单独制造以彼此分离。
电池壳体13包括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136。排气部136附接至在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137(见图5)。
孔137形成在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中的至少一个中。就是说,可仅形成一个孔137,但是也可形成多个孔。此外,如图1中所示,向杯部133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134包括:与杯部133相邻的内部区域1341;和外部区域1342,外部区域1342设置在内部区域1341外侧以作为密封部134的边缘,并且外部区域1342被密封,从而密封杯部133。在此,优选的是,孔137形成在密封部134中的内部区域1341中,而不是形成在外部区域1342中。此外,当之后密封部134被密封时,优选的是,仅密封外部区域1342而不密封设置孔137的内部区域1341。因而,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的两个密封部134正常情况下可彼此接触以关闭孔137,从而防止外部水分渗透并且防止内部电解质泄漏。此外,当在二次电池1内部产生大量气体时,二次电池1的体积膨胀,因而彼此接触的两个密封部134的内部区域1341彼此分开。然后,孔137打开,从而通过排气部136将气体排放到外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孔137可形成在各种位置处,只要容易排放气体即可,比如形成在杯部133的一个表面中。
排气部136被附接至孔137,以允许气体容易通过。在此,优选的是,通过经由密封块2(见图5)对电池壳体13的形成孔137的部分区域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密封排气部136。在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可防止排气部136被熔融而也熔合至密封块2。下面将详细描述排气部136。
当电极引线12连接至电极组件10的电极接片11,并且在电极引线12的一部分上设置绝缘部14时,可将电极组件10容纳在设置于下壳体132的杯部133中的容纳空间1331中,并且上壳体131可从上侧覆盖容纳空间。此外,注入电解质,并且将形成在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的边缘的密封部134密封。在二次电池1的充电和放电期间,电解质可移动由电极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锂离子。电解质可包括作为锂盐和高纯度有机溶剂的混合物的非水有机电解质,或者可包括使用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1的透视图。
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电池壳体13中穿孔而形成孔137,并且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136被附接至该孔137。因而,当二次电池1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可将内部气体排放到外部,以调节压力。此外,可在排气部136上形成防水层1363,以防止外部水分渗透并防止内部电解质泄漏。此外,当将排气部136附接至孔137时,可防止排气部136被熔融而也熔合至密封块2。
为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造袋型二次电池1的方法包括:将袋膜135拉深成形以形成杯部133的步骤;在向杯部133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孔137的步骤;将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附接至孔137的步骤;将通过堆叠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10容纳在设置于杯部133中的容纳空间1331中的步骤;以及热压密封部134的步骤。排气部136包括:熔融层1361,熔融层1361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1362,热固化层1362层压在熔融层136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因而,如图2中所示,可制造出袋型二次电池1。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上述方法制造的袋型二次电池1包括:通过堆叠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10;以及配置为将电极组件10容纳于其中的电池壳体13。电池壳体13包括:杯部133,杯部133具有配置为容纳电极组件10的容纳空间;向杯部133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134;以及排气部136,排气部136附接至在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137,并且气体通过排气部136。排气部136包括:熔融层1361,熔融层1361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1362,热固化层1362层压在熔融层136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排气部136的剖面图。
排气部136附接至在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137,使得气体通过排气部136。如图3中所示,排气部136包括:熔融层1361,熔融层1361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1362,热固化层1362层压在熔融层136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优选的是,熔融层1361形成为气体容易通过,而诸如水、电解质等之类的液体不容易通过的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为了具有如上所述的半透性,可在熔融层1361中分布并形成孔隙(Pore)。此外,熔融层1361包括热塑性树脂,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层1361熔融。
热塑性树脂是在固化状态下被施加热量时熔融,具有柔性,可塑性变形,并且当冷却时再次固化的树脂。此外,由于这种现象可逆地发生,所以可重复地熔融和固化。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尼龙、乙酸酯、PVC或亚克力。特别是,最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熔融层1361是在制造工艺容易性和熔合性方面最优异的聚丙烯(PP)。
与熔融层1361类似,优选的是,热固化层1362形成为气体容易通过,而诸如水、电解质等之类的液体不容易通过的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为了具有如上所述的半透性,也可在热固化层1362中分布并形成孔隙(Pore)。此外,热固化层1362可通过层压在熔融层1361的一个表面上来形成,热固化层1362包括热固化树脂,即使当被施加热量时也不被热量熔融。
与热塑性树脂不同,热固化树脂是一旦固化,即使再次被施加热量也不会再次熔融和变形的树脂,因而一如既往保持在固化状态。当在预定温度或更高温度下被施加热量时,热固化树脂可根据其类型而燃烧、分解或蒸发。热固化树脂包括三聚氰胺、脲、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特别是,最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固化层1362是环氧树脂或聚氨酯。
为了制造排气部136,可使用干式层压(Dry lamination)方法。具体地,使用热塑性树脂制备熔融层1361的膜,并且使用热固化树脂制备热固化层1362的膜。此外,在熔融层1361的膜与热固化层1362的膜之间施加粘合剂,从而彼此粘附。之后,可干燥和固化粘合剂,从而制造排气部136。排气部136可包括在熔融层1361与热固化层1362之间的粘合剂。
或者,为了制造排气部136,可使用热层压(Heat lamination)方法。具体地,使用热塑性树脂制备熔融层1361的膜。此外,可将液体热固化树脂施加到熔融层1361的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加热并固化热固化树脂,从而制造排气部136。
或者,为了制造排气部136,可使用共挤出层压(Co-Extrusion Lamination)方法。具体地,将液体热塑性树脂供应至第一挤出机,并且将液体热固化树脂供应至第二挤出机。然后,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共挤出到模具上。然后,制备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被层压在一起的复合膜。此外,可冷却复合膜,从而制造排气部136。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气部136a的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未设置用于将形成在电池壳体13中的孔137打开和关闭的单独的盖。如果存在盖,则在盖打开孔137之后再次关闭孔137是不容易的。此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安装单独的铰链以使得盖打开和关闭孔137,因而结构会复杂,并且耐用性可降低。然而,当不存在盖时,即使液体难以通过排气层1362,但少量的水分会通过排气层1362从外部渗透。
因而,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排气部136a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熔融层1361的外表面上并且具有疏水性的防水层1363。在此,排气部136a的外表面是指当制成二次电池1时朝向二次电池1外侧形成的表面,即,在与电极组件10相反的方向上形成的表面。
在防水层1363中,可在其外表面上分布多个细微突起。因而,多个细微突起可具有疏水性,从而防止水分凝结在防水层1363的外表面上。在此,防水层1363的外表面是指与结合至排气层136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每个细微突起的直径可以是50nm至10μm,优选地,100nm至1μm。这是因为,如果每个细微突起的直径过小,则疏水性会劣化,如果直径过大,则排气部136a与袋膜135之间的熔合力会在之后劣化。
为了分布细微突起,在防水层1363中包含细微颗粒,细微颗粒可包括二氧化硅颗粒、碳纳米管(CNT)和氧化铝颗粒中的至少一种。然而,防水层1363必须具有疏水性,但是二氧化硅颗粒具有亲水性。因此,如果细微颗粒包含二氧化硅颗粒,则优选仅包含大约0.1wt%至大约2wt%的极小的量。
或者,防水层1363可具有油或蜡成分。由于油或蜡具有不与水分混合的亲油性,所以其可具有疏水性。在此,油可包括氟碳油、硅油、碳基油和脂肪酸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如上所述,可形成防水层1363,以更有效地防止外部水分渗透。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气部被附接至孔的构造的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的电池壳体13包括:杯部133,杯部133具有配置为容纳堆叠有电极和隔膜的电极组件10的容纳空间1331;向杯部133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134;以及排气部136,排气部136附接至在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137,并且气体通过排气部136。排气部136包括:熔融层1361,熔融层1361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层1362,热固化层1362层压在熔融层136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为了制造电池壳体13,首先,将袋膜135拉深成形(Drawing)而拉伸来形成杯部133。如图5中所示,袋膜135包括气体阻隔层(Gas Barrier Layer)1351、表面保护层(Surface Protection Layer)1352和密封剂层(Sealant Layer)1353。
气体阻隔层1351可确保电池壳体13的机械强度,阻挡二次电池1外部的气体或水分进入和排放,并且可防止电解质泄漏。通常,气体阻隔层1351包括金属。特别是,优选气体阻隔层1351主要使用铝箔(Al Foil)。铝可确保预定水平或更高的机械强度,但是重量轻。因而,铝可确保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的电化学特性的补充和散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气体阻隔层1351可由各种材料制成。例如,气体阻隔层1351可由选自由铁(Fe)、碳(C)、铬(Cr)、锰(Mn)、镍(Ni)和铝(Al)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制成。在此,当气体阻隔层1351由含铁的材料制成时,可提高机械强度。当气体阻隔层1351由含铝的材料制成时,可提高柔性。因而,可考虑到气体阻隔层1351的特性来使用形成气体阻隔层1351的材料。
表面保护层1352由聚合物制成并且设置在最外层,以保护二次电池1免受外部摩擦和碰撞,并且还使电极组件10与外部电绝缘。在此,最外层是指以气体阻隔层1351为基准,在电极组件10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远离气体阻隔层1351设置的层。形成表面保护层1352的聚合物可包括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纤维素、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聚芳酯、特氟隆和玻璃纤维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特别是,优选主要使用具有耐磨性和耐热性的诸如尼龙(Nylon)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类的聚合物。此外,表面保护层1352可具有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其中两种或更多种材料分别形成各层的复合层结构。
密封剂层1353由聚合物制成并且设置在最内层以与电极组件10直接接触。在此,最内层是指在电极组件10所在的方向上远离气体阻隔层1351设置的层。因此,如图5中所示,气体阻隔层1351堆叠在表面保护层1352与密封剂层1353之间。由于密封剂层1353与电极组件10直接接触,所以密封剂层1353必须具有绝缘特性。此外,由于密封剂层1353与电解质接触,所以密封剂层1353必须具有耐腐蚀性。此外,由于电池壳体13的内部被完全密封以阻挡材料在电池壳体1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移动,所以必须实现高密封特性。就是说,其中密封剂层1353彼此结合的密封部134应当具有优异的结合强度。通常,形成密封剂层1353的聚合物可包括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纤维素、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聚芳酯、特氟隆和玻璃纤维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特别是,优选使用诸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之类的聚烯烃类树脂作为密封剂层1353。聚丙烯(PP)在诸如拉伸强度、刚性、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之类的机械特性以及诸如耐腐蚀性之类的化学特性方面优异,因而被主要用于制造密封剂层1353。此外,密封剂层1353可由流延聚丙烯(CatedPolypropylene)或聚丙烯-丁烯-乙烯三元共聚物构成。此外,密封剂层1353可具有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或其中两种或更多种材料分别形成为各层的复合层结构。
可在气体阻隔层1351、表面保护层1352和密封剂层1353之间进一步设置粘合剂层1354,以将气体阻隔层1351、表面保护层1352和密封剂层1353结合。
当使用冲头将具有如上所述堆叠结构的袋膜135拉深成形(Drawing)时,袋膜135的一部分被拉伸,以形成包括具有袋形状的容纳空间1331的杯部133。此外,在密封部134和杯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孔137。
当穿孔而形成孔137时,如图5中所示,可将制备的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136从内侧附接至孔137。可仅形成一个孔137,但是也可形成多个孔。相应地,可仅形成一个排气部136,但是也可形成多个排气部136。
为了容易对排气部136施加热量和压力,在排气部136的一个表面与电池壳体13的部分区域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密封块2按压排气部136的外表面。然而,如果排气部136不包括热固化层1362,则当密封块2对排气部136的另一个表面施加热量和压力时,排气部136的另一个表面会被一起熔融而熔合至密封块2。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排气部136可包括热固化层1362,以防止与密封块2的熔合。在此,可从孔137的外侧附接排气部136,但是如图5中所示,更优选从孔137的内侧附接排气部136。
特别是,如图5中所示,如果从孔137的内侧附接排气部136,则排气部136的一个表面,具体是熔融层1361,可与形成有孔137的电池壳体中的密封剂层1353的部分区域接触。此外,密封块2可与排气部136的另一个表面,具体是热固化层1362接触,以对排气部136施加热量和压力。在此,优选的是,密封块2将热量和压力施加至与排气部136和电池壳体13的接触区域对应的区域。结果,彼此接触的排气部136的熔融层1361和袋膜135的密封剂层1353通过密封块2的热量和压力熔合。此外,由于热固化层1362不熔融,所以可防止彼此接触的排气部136的热固化层1362和密封块2彼此熔合。
熔融层1361和热固化层1362可具有相同的厚度,但是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特别是,熔融层1361的厚度优选是排气部136的厚度的40%至70%。如果熔融层1361的厚度小于40%,则存在熔融层1361与密封剂层1353之间的熔合力劣化的问题,而如果熔融层1361的厚度大于70%,则热固化层1362过薄,从而引起密封加工性的问题。
此外,当电极组件10被容纳在容纳空间1331中时,注入电解质被。之后,当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彼此接触并且对密封部134施加热压时,密封剂层1353可彼此结合,从而密封电池壳体13。因而,可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
本发明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技术构思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因此,上述实施方式被认为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和其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定。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等同构思的含义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修改被认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包括:
杯部,所述杯部具有配置为容纳堆叠有电极和隔膜的电极组件的容纳空间;
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以及
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附接至在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并且气体通过所述排气部,
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
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
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尼龙、乙酸酯、PVC或亚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热固化树脂包括三聚氰胺、脲、环氧树脂或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排气部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熔融层的外表面上并且具有疏水性的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防水层形成为在其外表面上分布有多个细微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防水层包括油或蜡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油包括氟碳油、硅油、碳基油和脂肪酸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密封部包括:
与所述杯部相邻的内部区域;和
外部区域,所述外部区域设置在所述内部区域外侧以作为所述密封部的边缘,并且所述外部区域被密封,从而密封所述杯部,
其中所述孔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中的所述内部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排气部设置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在所述熔融层与所述热固化层之间的粘合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排气部从所述孔的内侧附接。
12.一种袋型二次电池,包括:
通过堆叠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以及
配置为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其中的电池壳体,
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包括:
杯部,所述杯部具有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容纳空间;
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以及
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附接至在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的孔,并且气体通过所述排气部,
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
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
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13.一种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袋膜拉深成形以形成杯部的步骤;
在向所述杯部的外侧延伸的密封部和所述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穿孔而形成孔的步骤;
将供气体通过的排气部附接至所述孔的步骤;
将通过堆叠电极和隔膜而形成的电极组件容纳在设置于所述杯部中的容纳空间中的步骤;以及
热压所述密封部的步骤,
其中所述排气部包括:
熔融层,所述熔融层包括当被施加热量时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
热固化层,所述热固化层层压在所述熔融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不被热量熔融的热固化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
分别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制备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的步骤;
在所述熔融层的膜与所述热固化层的膜之间施加粘合剂,使得所述熔融层的膜和所述热固化层的膜彼此粘附的步骤;以及
干燥和固化所述粘合剂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
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制备所述熔融层的膜的步骤;
将液体热固化树脂施加到所述熔融层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步骤;以及
加热和固化所述热固化树脂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制造所述排气部:
将液体热塑性树脂供应至第一挤出机并且将液体热固化树脂供应至第二挤出机的步骤;
使所述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第二挤出机将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热固化树脂共挤出到模具上,从而制备复合膜的步骤;以及
冷却所述复合膜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袋膜包括由聚合物制成并且设置在最内层的密封剂层,并且
在附接所述排气部的步骤中,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所述熔融层密封至所述密封剂层。
CN202080051406.6A 2019-08-27 2020-08-25 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Pending CN1142079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5419A KR20210025407A (ko) 2019-08-27 2019-08-27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제조 방법
KR10-2019-0105419 2019-08-27
PCT/KR2020/011319 WO2021040380A1 (ko) 2019-08-27 2020-08-25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7916A true CN114207916A (zh) 2022-03-18

Family

ID=7468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406.6A Pending CN114207916A (zh) 2019-08-27 2020-08-25 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3166A1 (zh)
EP (1) EP4002568A4 (zh)
JP (1) JP7250209B2 (zh)
KR (1) KR20210025407A (zh)
CN (1) CN114207916A (zh)
WO (1) WO2021040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5405A (ko) * 2019-08-27 2021-03-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가스 배출부 제조 방법
EP4243175A1 (en) * 2021-07-06 2023-09-13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5995639B (zh) * 2023-03-24 2023-06-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2236A1 (en) * 2002-06-14 2003-12-18 Mitchell Porter H. Battery package vent
CN103597631A (zh) * 2012-03-28 2014-02-19 株式会社奥普特尼克斯精密 安全阀及电化学元件
KR20150034498A (ko) * 2013-09-26 2015-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벤팅 커버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205542919U (zh) * 2016-01-29 2016-08-31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05645893U (zh) * 2016-01-29 2016-10-12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KR20170011358A (ko) * 2015-07-22 2017-02-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금속박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필름 제거방법
CN107107096A (zh) * 2014-09-02 2017-08-29 廉盛雄 在基底上施加涂层;通过施加涂层形成的复合结构
JP2019067616A (ja) * 2017-09-29 2019-04-25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空気電池、および、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4143B2 (ja) 1992-07-10 2000-09-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スクリーン
JP2003331819A (ja) 2002-05-14 2003-11-21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
JP5127258B2 (ja) 2007-02-08 2013-01-23 株式会社オプトニクス精密 ガス透過性安全弁および電気化学素子
JP2011108433A (ja) 2009-11-16 2011-06-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蓄電装置
KR101472202B1 (ko) * 2012-02-29 2014-12-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용 파우치 및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JP2015170473A (ja) 2014-03-06 2015-09-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体透過部材及び通気性容器
JP2015195191A (ja) 2014-03-26 2015-11-05 東レ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電池およびラミネート電池用外装材
JP2016157538A (ja) 2015-02-23 2016-09-01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851058B2 (ja) 2016-07-04 2021-03-31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
KR102425151B1 (ko) 2017-10-16 2022-07-26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가스 배출구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파우치형 케이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2236A1 (en) * 2002-06-14 2003-12-18 Mitchell Porter H. Battery package vent
CN103597631A (zh) * 2012-03-28 2014-02-19 株式会社奥普特尼克斯精密 安全阀及电化学元件
KR20150034498A (ko) * 2013-09-26 2015-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벤팅 커버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7107096A (zh) * 2014-09-02 2017-08-29 廉盛雄 在基底上施加涂层;通过施加涂层形成的复合结构
KR20170011358A (ko) * 2015-07-22 2017-02-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금속박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필름 제거방법
CN205542919U (zh) * 2016-01-29 2016-08-31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05645893U (zh) * 2016-01-29 2016-10-12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JP2019067616A (ja) * 2017-09-29 2019-04-25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空気電池、および、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0380A1 (ko) 2021-03-04
EP4002568A1 (en) 2022-05-25
EP4002568A4 (en) 2022-09-28
KR20210025407A (ko) 2021-03-09
JP2022542076A (ja) 2022-09-29
JP7250209B2 (ja) 2023-03-31
US20220263166A1 (en)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9893B1 (ko) 실링부의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JP5186529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7466975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池ケースおよびガス排出部の製造方法
EP4002568A1 (en) Battery cas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KR100686851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복합재료 테이프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EP3671886B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pouch for secondary battery
JP7146335B2 (ja) ベンティング装置
JP2020529717A (ja) ベ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73472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한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KR20220040347A (ko) 사이드 폴딩 장치 및 방법
JP7325892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池ケース及びパウチ型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2519040B1 (ko) 벤팅 장치, 벤팅 방법 및 이차 전지
CN114631222B (zh) 二次电池和密封块
JP2022554115A (ja) 電極リ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加圧機
EP4094928A1 (en) Side f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40030481A1 (en) Apparatus for Sealing Battery Cas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KR101975988B1 (ko) 이차전지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210097483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4556686A (zh) 用于制造电极引线以及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