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6682A - 位置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位置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6682A
CN114206682A CN202080056256.8A CN202080056256A CN114206682A CN 114206682 A CN114206682 A CN 114206682A CN 202080056256 A CN202080056256 A CN 202080056256A CN 114206682 A CN114206682 A CN 11420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ving member
moving
lock
eng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62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智祯
长谷川龙彦
西村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22Adjusting; Compensating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22Adjusting; Compensating length
    • F16C1/226Adjusting; Compensating length by adjus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he sheat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壳体(2)、移动部件(3)、锁定部件(4)和长条部件(5),移动部件(3)具有第一卡合部(34)和第二卡合部(35),锁定部件(4)具有与第一卡合部(3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44)和与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45),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的锁定位置和允许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的相对移动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2),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通过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的卡合来限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脱离,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用于控制电缆等长条部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进行位置调整。

Description

位置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在将控制电缆布设于车身等安装对象时,有时会设置用于调整控制电缆的轴向长度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导管缩短装置具有阳模部件、供阳模部件在轴向上以嵌套方式插入的阴模部件、及以不在轴向上移动且能够与轴向垂直地移动的方式安装于阴模部件的卡定部件。在专利文献1的导管缩短装置中,在阳模部件的侧面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齿列,卡定部件具有与该齿列啮合的齿。在该导管缩短装置中,在调整导管的长度的情况下,在使阳模部件相对于阴模部件在轴向上移动之后,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压入卡定部件,使卡定部件的齿与阳模部件的齿列卡合。由此,限制阳模部件相对于阴模部件的轴向的移动,调整导管的长度。
在专利文献1的导管缩短装置中,卡定部件形成为U字状,在卡定部件的一对臂的前端具有爪状的钩。在卡定部件被向阳模部件压入之前,卡定部件的钩与设置于阴模部件的止动凹部卡合而防止卡定部件脱落。另一方面,在卡定部件被压入后,卡定部件的钩与阴模部件的紧固件卡合,由此维持与阴模部件之间的卡定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777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情况下,例如,在卡定部件与阳模部件及阴模部件一起被输送的情况下等,若向压入卡定部件的方向施加力,则卡定部件被向与轴垂直的方向压入。因此,在输送装置时,卡定部件被压入而与阴模部件的紧固件卡合。因此,在向车身等安装对象进行组装时为了调整导管的长度而进行阳模部件与阴模部件的相对位置的调整的情况下,需要将卡定部件从阴模部件的紧固件拆下一次而使被压入的卡定部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在这样的构造中,用于进行位置调整的操作变得复杂。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缆等长条部件的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锁定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以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及长条部件,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移动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及第二卡合部,通过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与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所述锁定部件具有:第一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及第二被卡合部,通过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壳体以通过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脱离方向移动来使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壳体离开的方式进行组合,所述锁定部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所述锁定位置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而允许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移动的位置,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卡合来限制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壳体脱离,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件的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分离而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能够调整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机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进行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切断图1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壳体所得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使锁定部件移动到锁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使移动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向压入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使锁定部件向第二方向的按压方向移动而将移动部件锁定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例,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机构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1具备: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移动部件3,能够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锁定部件4,相对于壳体2以能够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及长条部件5,与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连接。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这两者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D3(参照图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方向D1中的一个方向称为压入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脱离方向。压入方向是第一方向D1中的将移动部件3和壳体2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的全长在第一方向D1上变短的方向。另外,脱离方向是第一方向D1中的移动部件3和壳体2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的全长变长的方向、或者使移动部件3从壳体2脱离的方向。
如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1通过使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来调整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的相对位置,由此,调整长条部件5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1只要能够调整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的相对位置,则位置调整机构1的适用对象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1设置于对长条部件5进行操作的长条部件操作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控制电缆操作装置)A。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位置调整机构1的长条部件操作装置A例如可以为适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或行李室、加油口盖等开闭体的锁定机构、对座椅的倾倒状态进行锁定的座椅锁定机构等的控制电缆操作装置。
长条部件5是与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连接的长条的部件。长条部件5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条部件5是控制电缆的外壳,但长条部件例如也可以是控制电缆的内电缆,或者是其他线材,抑或是杆等棒状部件。
长条部件5的一端与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连接,长条部件5的另一端例如与规定的安装部连接,长条部件5沿着规定的路径设置。另外,与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连接的长条部件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长条部件5与壳体2和移动部件3这两者连接,但也可以与壳体2和移动部件3中的任一方连接。另外,也可以在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的一个端部并列地连接有两个以上的长条部件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长条部件5具有与壳体2连接的第一外壳51和与移动部件3连接的第二外壳52。第一外壳51的一端51a与壳体2连接,第一外壳51的另一端51b安装于车身等的第一安装部M1。第二外壳52的一端52a与移动部件3连接,第二外壳52的另一端52b安装于车身等的第二安装部M2。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在车身等安装对象中,在第一安装部M1及第二安装部M2等以规定的距离分离的位置安装端部(另一端51b、另一端52b),由此布设于规定的布设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插通有一根内电缆6。如图1所示,内电缆6的一端6a直接或间接地与操作部P1连接,内电缆6的另一端6b直接或间接地与被操作部P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到操作部P1的操作力从内电缆6的一端6a侧传递到另一端6b侧,由此对被操作部P2进行操作。另外,操作部P1和被操作部P2也可以相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插通有一根内电缆6,但也可以在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分别插通有不同的内电缆。另外,对于长条部件5,内电缆6的一端6a侧或另一端6b侧也可以包含具有刚性的杆。如果使用在一侧与另一侧之间成为规定的长度的长条部件,则长条部件5也可以构成从壳体2和/或移动部件3的一个端部延伸出杆而与操作部P1或被操作部P2连接的连接构造。
壳体2构成为能够使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另外,壳体2供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只要能够将移动部件3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能够将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则壳体2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收容移动部件3的空间SP。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在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上延伸的第一侧面S1;相对于第一侧面S1大致垂直地延伸,并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第二侧面S2;与第二侧面S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侧面S3;及与第一侧面S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四侧面S4。壳体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壳体2由合成树脂材料等具有能够与锁定部件4卡合的刚性的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2具有:移动部件安装部21,能够将移动部件3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及锁定部件安装部22,能够将锁定部件4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有安装长条部件5的一端的长条部件安装部23。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在锁定部件安装部22与长条部件安装部23之间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主体部24。另外,壳体2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空间SP,以使移动部件3能够沿第一方向D1移动。壳体2和移动部件3构成为能够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位置调整机构1在壳体2的空间SP具有后述的弹性部件7(在图2中省略了弹性部件7的图示)。
移动部件安装部21是供移动部件3以能够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方式被安装的壳体2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移动部件安装部21设置于第一方向D1上的壳体2的一端(第一方向D1中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壳体2的一端的移动部件安装部21具有与空间SP连通的向第一方向D1开口的第一开口部21a(参照图2)。从第一开口部21a安装到壳体2的移动部件3在空间SP中沿第一方向D1移动。移动部件安装部2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大致C字状,并设有在第三方向D3上分离配置的两个第二嵌合部26b。在两个第二嵌合部26b之间,形成为使移动部件3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开口状的间隙沿第一方向D1延伸。壳体2于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的内侧面与第二嵌合部26b之间设有供突部33a移动的移动间隙。该移动间隙设置在第一方向D1上的第一开口部21a与壳体2的内侧的空间SP的之间,第二嵌合部26b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突部33a。
锁定部件安装部22是供锁定部件4以能够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方式被安装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锁定部件安装部22设置于壳体2的第一侧面S1。锁定部件安装部22具有向第二方向D2开口的第二开口部22a(参照图2)。锁定部件4经由第二开口部22a相对于壳体2的锁定部件安装部22以能够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与长条部件5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具有两个大致矩形的第二开口部22a,以能够将后述的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但是,第二开口部22a只要能够将锁定部件4以能够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则第二开口部22a的数量、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不将第二开口部22a分成两个,而形成为能够安装锁定部件4的一个大的开口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壳体2(锁定部件安装部22)具有卡定爪25,该卡定爪25与后述的锁定部件4的卡定台阶部ST卡定来抑制锁定部件4从壳体2的脱落。卡定爪25相对于形成有第二开口部22a的壳体2的第一侧面S1大致垂直地(在第二侧面S2、S3上)沿第二方向D2延伸。卡定爪25的前端25a构成为位于第二开口部22a的开口边缘附近。卡定爪25具有与锁定部件4卡合的卡合部和弹性地支承该卡合部的支承部,具有作为板簧的功能。卡定爪25的前端25a倾斜成在锁定部件4在第二方向D2上向插入壳体2的方向移动时,卡定爪25挠曲而在第三方向D3上向外侧扩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爪25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地设置有两个,但卡定爪25的数量、配置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长条部件安装部23是安装长条部件5的一端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51的一端51a安装于长条部件安装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条部件安装部23设置于壳体2的在第一方向D1上成为与设有移动部件安装部21的一端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
如图1及图2所示,主体部24相对于锁定部件安装部22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于与脱离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压入方向。即,主体部24相对于锁定部件安装部22设置于与第一开口部21a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4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在锁定部件安装部22与长条部件安装部23之间,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主体部24在内侧具有空间SP,在空间SP内配置有弹性部件7。主体部24的内侧的空间SP形成为使移动部件3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2具有嵌合部26a,后述的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方式嵌合于该嵌合部26a。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稳定地移动的方式与嵌合部26a嵌合,嵌合部26a作为引导移动部件3的引导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26a以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行程以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26a具有在第二方向D2的两侧与突部33a抵接的壁部,以将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在第二方向D2上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26a设置于壳体2的主体部2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2的第二及第三侧面S2、S3沿着嵌合部26a开口,以使壳体2的空间SP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但是,壳体2也可以不沿着嵌合部26a具有开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有第二嵌合部26b,后述的移动部件3的第二突部33b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方式嵌合于该第二嵌合部26b。移动部件3的第二突部33b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稳定地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嵌合部26b嵌合,第二嵌合部26b作为引导移动部件3的引导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突部33a与嵌合部26a的滑动、及第二突部33b与第二嵌合部26b的滑动,移动部件3与壳体2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在移动部件3移动时,移动部件3由嵌合部26a和第二嵌合部26b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分离的两处进行支承(参照图1)。由此,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更加稳定,位置调整机构1中的移动部件3的位置调整变得更加顺畅。另外,第二嵌合部26b与突部33a和第二突部33b滑动,分别对它们进行引导,但也可以构成为移动部件3通过突部33a与第二嵌合部26b的滑动而被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嵌合部26b以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移动行程以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嵌合部26b具有在第二方向D2的两侧与第二突部33b抵接的壁部,以将移动部件3的第二突部33b在第二方向D2上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嵌合部26b设置于壳体2的移动部件安装部21。具体而言,第二嵌合部26b设置于构成移动部件安装部21的壁部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移动部件安装部21中,第二嵌合部26b由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的一对壁部(由壳体2的第一侧面S1和第四侧面S4构成的壁部)和连结一对壁部的壁部(由壳体2的第二侧面S2和第三侧面S3构成的壁部)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构成为在壳体2中,在第一方向D1上,锁定部件安装部22位于嵌合部26a与第二嵌合部26b之间。即,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相对于锁定部件4与移动部件3卡合的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在压入方向侧与嵌合部26a嵌合。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与嵌合部26a嵌合,能够向第一方向D1移动,但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被限制。而且,移动部件3的第二突部33b相对于锁定部件4与移动部件3卡合的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在脱离方向侧与第二嵌合部26b嵌合。在该情况下,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及第二突部33b相对于移动部件3与锁定部件4的卡合位置,在第一方向D1的两侧的两处分别与嵌合部26a及第二嵌合部26b嵌合。在该情况下,在从锁定部件4对移动部件3向第二方向D2施加有力的情况下,移动部件3绕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的轴进行旋转的情况被限制。因此,在使锁定部件4朝向移动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而卡合时,能够在移动部件3稳定的状态下使锁定部件4与移动部件3卡合。因此,能够使锁定部件4向移动部件3的卡合顺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3a设置于移动部件3,在壳体2设置有嵌合部26a,但也可以是突部设置于壳体2,嵌合部设置于移动部件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部33b设置于移动部件3,在壳体2设置有第二嵌合部26b,但也可以是第二突部设置于壳体2,第二嵌合部设置于移动部件3。
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包括: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壳体2相对于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及移动部件3和壳体2这两者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移动部件3在变更与壳体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关系时相对于壳体2相对移动。在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相对移动后,如后所述,通过锁定部件4来限制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
移动部件3与壳体2以如下方式组合:通过相对于壳体2向第一方向D1中的脱离方向移动,从而移动部件3从壳体2离开(参照图2)。另外,在将移动部件3与壳体2组合时,能够通过从图2所示的状态使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向压入方向移动来进行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3沿第一方向D1延伸,在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壳体2的空间SP内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3构成为相对于壳体2以嵌套方式被收容,但移动部件3只要能够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则与壳体2之间的组装状态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移动部件3具有移动部件主体31和长条部件安装部32。移动部件主体3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主体31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贯通的贯通部31a,从而使作为长条部件的内电缆6能够插通。移动部件主体31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主体31具有:与壳体2的第一侧面S1的内表面相对的第一侧面S21;与壳体2的第二侧面S2的内表面相对的第二侧面S22;与壳体2的第三侧面S3的内表面相对的第三侧面S23;及与壳体2的第四侧面S4的内表面相对的第四侧面S24。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主体31的第一侧面S21具有平坦面,第二及第三侧面S22、S23设有后述的第二卡合部35,第四侧面S24形成为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截面中弯曲的弯曲面。
移动部件3的长条部件安装部32设置于移动部件3的第一方向D1上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条部件安装部32安装有第二外壳52的一端52a。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3如上述那样具有突部33a。如图1所示,突部33a嵌合于壳体2的嵌合部26a,沿第一方向D1被引导。由此,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稳定。突部33a的突出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3a从移动部件3向第三方向D3突出(参照图2)。更具体而言,突部33a在移动部件主体31的第一方向D1上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部处,从第二及第三侧面S22、S23向第三方向D3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3a形成为大致矩形,但只要能够与嵌合部26a嵌合,则突部33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3a在第二侧面S22和第三侧面S23上分别各设有一个,但突部33a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移动部件3在突部33a的第一方向D1上的脱离方向侧具有第二突部33b。如图1所示,第二突部33b嵌合于壳体2的第二嵌合部26b,沿第一方向D1被引导。由此,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更加稳定。第二突部33b的突出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部33b从移动部件3向第三方向D3突出(参照图2)。更具体而言,第二突部33b在移动部件主体31的第一方向D1上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处,从第二及第三侧面S22、S23向第三方向D3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部33b形成为大致矩形,但只要能够与第二嵌合部26b嵌合,则第二突部33b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部33b在第二侧面S22和第三侧面S23上分别各设有一个,但第二突部33b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移动部件3具有: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第二卡合部35,通过锁定部件4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而与锁定部件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
第一卡合部34与后述的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参照图1及图3)。第一卡合部34通过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由此如后述那样抑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的脱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34形成于突部33a。但是,第一卡合部34也可以与突部33a分别设置。关于第一卡合部34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第二卡合部35在锁定部件4位于后述的锁定位置时与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卡合(参照图7)。第二卡合部35在锁定部件4位于锁定位置时,与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由此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只要能够与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卡合而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则第二卡合部35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卡合部35例如能够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D1交替地形成有山部和谷部的齿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一方向D1上配置在突部33a与第二突部33b之间。由此,如上所述,在使锁定部件4朝向移动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而卡合时,能够在移动部件3稳定的状态下使锁定部件4与移动部件3卡合。因此,能够使锁定部件4向移动部件3的卡合顺畅。
锁定部件4是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的部件。如图6及图7所示,锁定部件4通过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到后述的锁定位置而与移动部件3卡合,由此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另外,如图3及图6所示,锁定部件4通过在第二方向D2上位于后述的分离位置,由此允许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另外,锁定部件4与锁定部件安装部22嵌合。锁定部件4即使对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进行了卡合的移动部件3施加从壳体2离开的方向的力,由于在壳体2设有相对于锁定部件4在第一方向D1上抵接而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因此也能够抑制与移动部件3的移动相伴的移动。
如图2所示,锁定部件4具有:第一被卡合部44,与第一卡合部3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及第二被卡合部45,通过锁定部件4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而与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锁定部件4以在第二方向D2上能够在锁定位置(参照图5及图7)与分离位置(参照图1、图3、图4及图6)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2。
如图7所示,锁定部件4的锁定位置是第二方向D2中的、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与移动部件3的第二卡合部35卡合而能够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的锁定部件4的位置。锁定部件4在位置调整时以使第二被卡合部45成为与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三方向D3上一致的位置的方式相对于移动部件3相对移动。
如图3及图6所示,锁定部件4的分离位置是第二方向D2中的、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从移动部件3的第二卡合部35在第二方向D2上分离而允许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对移动的位置。在该分离位置处,通过第二被卡合部45从第二卡合部35在第二方向D2上分离,从而第二卡合部35与第二被卡合部45成为非卡合状态,移动部件3能够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锁定部件4的分离位置是第二被卡合部45不与第二卡合部35产生卡合的位置,并且是第一被卡合部44能够与第一卡合部34卡合的位置。
只要具有第一被卡合部44和第二被卡合部45,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则锁定部件4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锁定部件4构成为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截面呈大致U字状。锁定部件4具有从壳体2的一对第二开口部22a插入的一对臂部41、42和将一对臂部41、42相连的连结部43。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的一对臂部41、42以跨越移动部件3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参照图4),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移动部件3构成为能够在介于一对臂部41、42之间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臂部41、42在第三方向D3上的外侧的面具有供壳体2的卡定爪25的前端25a卡定的卡定台阶部ST。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部件4的分离位置处,如图4所示,卡定爪25的前端25a卡定于卡定台阶部ST,锁定部件4被临时保持在分离位置。另外,锁定部件4通过该临时保持,能够抑制锁定部件4从锁定部件4的分离位置在第二方向D2上被拔出的情况。臂部41、42相对于卡定台阶部ST在第二方向D2上,在锁定部件4被拔出的方向(以下称为拔出方向)侧具有第二卡定台阶部ST2。如图5所示,在锁定部件4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卡定爪25的前端25a卡定于第二卡定台阶部ST2。由此,锁定部件4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第一被卡合部44与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被卡合部44构成为,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与第一卡合部3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卡合部44设置于锁定部件4中的第一方向D1上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部。只要能够与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则第一被卡合部44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部件4的第一方向D1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面上,如图2及图3所示,形成有在第一方向D1上朝向脱离方向侧具有深度的凹部C,第一被卡合部44由该凹部C的底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面)构成。
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由此,能够抑制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向脱离方向移动的情况。只要能够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与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则第一卡合部34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设置于与由凹部C的底部构成的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突部33a。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部34是突部33a的第一方向D1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凹部C具有能够在第二方向D2的两侧与突部33a抵接的第一抵接部46a和第二抵接部46b。在该情况下,如后所述,在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状态下,能够抑制锁定部件4向第二方向D2的两个方向移动的情况。
如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45与移动部件3的第二卡合部35卡合。第二被卡合部45构成为,在锁定部件4位于锁定位置时,与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由此,限制了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情况。只要能够与第二卡合部35卡合而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则第二被卡合部45的形状和构造没有特别限定。这样,由于壳体2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抵接而在第一方向D1上支承锁定部件4的支承部、及在第二方向D2上抵接而相对于第二方向D1的压入方向临时保持并支承锁定部件4的支承部,因此能够抑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分离的情况,锁定部件4也能够被保持在位置调整前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卡合部35构成为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45在第一方向D1的两个方向上卡合。在该情况下,通过锁定部件4,能够将移动部件3锁定于安装对象中的适当的规定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被卡合部45能够形成为与第二卡合部35啮合的、沿着第一方向D1交替地形成有山部和谷部的齿列。具体而言,第二被卡合部45能够形成为在锁定部件4的臂部41、42的第三方向D3上的内侧面所形成的齿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通过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的卡合,来限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脱离的情况。另外,在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时,如图3及图6所示,移动部件3以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分离的方式与壳体2相对移动,由此能够调整与壳体2的相对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调整,并且能够使移动部件3不从壳体2脱离。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所示,构成为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移动部件3通过锁定部件4而不会脱离。而且,在移动部件3不脱离的状态下,如图3及图6所示,能够在不使锁定部件4从分离位置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使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向压入方向侧移动。因此,在位置调整机构1的输送时等,能够限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脱离的情况,并且在将位置调整机构1安装于车辆等安装对象时,能够不进行复杂的操作而容易地进行移动部件3的位置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锁定部件4具有与突部33a的第二方向D2上的拔出方向侧相对的第一抵接部46a。通过该第一抵接部46a,能够限制在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状态下,锁定部件4从分离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的情况。因此,在位置调整机构1的输送时等,即使施加了将锁定部件4向锁定位置按压的外力,也能够抑制锁定部件4向锁定位置移动的情况。由此,在将位置调整机构1组装于安装对象时,不需要为了使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而使锁定部件4从锁定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作业,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锁定部件4具有与突部33a的第二方向D2上的按压方向(拔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相对的第二抵接部46b。通过该第二抵接部46b,能够限制在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状态下,锁定部件4从分离位置在第二方向D2上向拔出方向移动的情况。因此,在位置调整机构1的输送时等,能够抑制锁定部件4从壳体2拔出而脱离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46a及第二抵接部46b形成于锁定部件4的凹部C,但只要能够发挥上述效果,则也可以设置于锁定部件4的凹部C之外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位置调整机构1具有弹性部件7,该弹性部件7具有与移动部件3连接的第一端部7a和与壳体2连接的第二端部7b。弹性部件7设置为对移动部件3向第一方向D1施力,弹性部件7对移动部件3向第一方向D1中的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朝向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方向施力。由此,通过对移动部件3向与弹性部件7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外力,能够使移动部件3向该相反方向(第一方向D1的压入方向)移动,在解除了对移动部件3的外力的状态下,成为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的状态而抑制了移动部件3的脱离,因此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另外,在突部33a能够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抵接部46a和/或第二抵接部46b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而卡合的情况下,在未向移动部件3施加第一方向D1上的外力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部件7,锁定部件4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被自动地限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限制锁定部件4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另外,弹性部件7对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向脱离方向施力,由此,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稳定,在输送时等,能够抑制因移动部件3晃动而产生的异常声音等。
只要能够对移动部件3向第一方向D1施力,则弹性部件7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弹性部件7例如可以使用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伸缩的螺旋弹簧等。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7的第一端部7a与移动部件3的第一方向D1上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面抵接,第二端部7b与壳体2的第一方向D1上的压入方向侧的内壁抵接。另外,弹性部件7也可以使第一端部7a收容在设置于移动部件3的端面的弹簧收容部中。
接着,以控制电缆操作装置为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1。另外,以下的说明只是一例,本发明并不被以下的说明限定。
首先,在组装位置调整装置1时,相对于连接有第一外壳51的壳体2,使连接有第二外壳52的移动部件3从图2所示的状态经由壳体2的第一开口部21a向第一方向D1的压入方向移动。在壳体2中,在空间SP内收容有作为螺旋弹簧的弹性部件7,通过使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弹性部件7被压缩。在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时,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被第二嵌合部26b及嵌合部26a引导,第二突部33b被第二嵌合部26b引导。另外,此时,锁定部件4尚未安装于壳体2。
在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被压入壳体2至规定的位置后,将锁定部件4插入于壳体2的第二开口部22a。当锁定部件4插入到第二开口部22a时,锁定部件4的臂部41、42一边在第三方向D3上推开壳体2的卡定爪25一边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当锁定部件4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到规定位置时,壳体2的卡定爪25的前端25a卡定于臂部41、42的卡定台阶部ST,锁定部件4停止在第二方向D2的分离位置(参照图4)。当在该状态下解除了移动部件3的向第一方向D1的压入方向的外力时,移动部件3通过弹性部件7的作用力而在第一方向D1上向脱离方向按压移动部件3。由此,如图1及图3所示,移动部件3的第一卡合部34与锁定部件4的第一被卡合部44卡合,位置调整机构1的组装完成。这样,在组装位置调整机构1时,只要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直线移动即可,在将锁定部件4插入到壳体2后,不对位置调整机构1的各部件施加操作而半自动地完成组装。另外,通过将锁定部件4配置于第二方向D2上的分离位置,如图3所示,移动部件3的突部33a相对于锁定部件4的凹部C在第一方向D1的脱离方向、第二方向D2的拔出方向、第二方向D2的按压方向这三个方向上卡合。由此,例如在位置调整机构1的输送时或向安装对象组装之前等,能够抑制移动部件3从壳体2的脱离,并且能够抑制锁定部件4的非预期的向锁定位置的移动、锁定部件4从壳体2的拔出。
接着,对位置调整机构1向安装对象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将插通到第一及第二外壳51、52的内电缆6的一端6a及另一端6b分别与操作部P1及被操作部P2连接。另外,将第一外壳51的另一端51b及第二外壳52的另一端52b分别安装于安装对象的第一安装部M1及第二安装部M2。此时,如图3所示,组合了壳体2和移动部件3的状态下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间的长度最长,与将移动部件3向第一方向D1压入的状态(参照图6及图7)相比,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更长。因此,从第一外壳51的另一端51b到第二外壳52的另一端52b的长度相对于图6及图7所示的状态,全长变长。因此,在将第一及第二外壳51、52的另一端51b、52b分别安装于安装对象的第一安装部M1及第二安装部M2时,第一及第二外壳51、52的长度存在余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及第二外壳51、52的另一端51b、52b安装于第一安装部M1及第二安装部M2。
当第一及第二外壳51、52的另一端51b、52b向安装对象的安装完成时,能够将移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进行位置调整,调整端部间的位置。此时,如图3所示,锁定部件4位于分离位置,移动部件3的第二卡合部35与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在第一方向D1上未卡合,因此,只要直接使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向压入方向移动即可。当使移动部件3克服弹性部件7的作用力而相对于壳体2在第一方向D1上向压入方向移动时,如图6所示,组合了壳体2与移动部件3的状态下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间的长度比图3所示的长度短。并且,如图7所示,当将锁定部件4在第二方向D2向按压方向压入而使锁定部件4移动到锁定位置时,锁定部件4的第二被卡合部45与移动部件3的第二卡合部35在第一方向D1上卡合,由此限制了移动部件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另外,如图5所示,壳体2的卡定爪25的前端25a与锁定部件4的第二卡定台阶部ST2卡定,由此抑制了锁定部件4从锁定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情况。
由此,在壳体2与移动部件3之间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时,第一外壳51的一端51a和第二外壳52的一端52a的位置被调整,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的端部之间的位置,还能够调整从外壳的端部延伸出的内电缆的长度。
标号说明
1 位置调整机构
2 壳体
21 移动部件安装部
21a 第一开口部
22 锁定部件安装部
22a 第二开口部
23 长条部件安装部
24 主体部
25 卡定爪
25a 卡定爪的前端
26a 嵌合部
26b 第二嵌合部
3 移动部件
31 移动部件主体
31a 插通部
32 长条部件安装部
33a 突部
33b 第二突部
34 第一卡合部
35 第二卡合部
4 锁定部件
41、42 臂部
43 连结部
44 第一被卡合部
45 第二被卡合部
46a 第一抵接部
46b 第二抵接部
5 长条部件
51 第一外壳
51a 第一外壳的一端
51b 第一外壳的另一端
52 第二外壳
52a 第二外壳的一端
52b 第二外壳的另一端
6 内电缆
6a 内电缆的一端
6b 内电缆的另一端
7 弹性部件
7a 第一端部
7b 第二端部
A 长条部件操作装置
C 凹部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3 第三方向
M1 第一安装部
M2 第二安装部
P1 操作部
P2 被操作部
S1 壳体的第一侧面
S2 壳体的第二侧面
S3 壳体的第三侧面
S4 壳体的第四侧面
S21 移动部件的第一侧面
S22 移动部件的第二侧面
S23 移动部件的第三侧面
S24 移动部件的第四侧面
SP 空间
ST 卡定台阶部
ST2 第二卡定台阶部

Claims (5)

1.一种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包括:
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锁定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以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及
长条部件,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移动部件连接,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及第二卡合部,通过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与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
第一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及
第二被卡合部,通过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卡合,
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壳体以通过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脱离方向移动来使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壳体离开的方式进行组合,
所述锁定部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所述锁定位置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而允许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移动的位置,
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卡合来限制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壳体脱离,
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件的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分离而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能够调整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其中,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与所述移动部件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二端部,
所述弹性部件以对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的方式设置,
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卡合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机构,其中,
在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中的任一方设有突部,该突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突出,在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方设有嵌合部,所述突部以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该嵌合部嵌合,
在所述突部设有第一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条部件的位置调整装置,其中,
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所述突部的所述脱离方向侧设有第二突部,并设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突部以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该第二嵌合部嵌合,
通过所述突部与所述嵌合部的滑动、及所述第二突部与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滑动,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
CN202080056256.8A 2019-08-23 2020-08-21 位置调整机构 Pending CN114206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134 2019-08-23
JP2019153134A JP7301674B2 (ja) 2019-08-23 2019-08-23 位置調整機構
PCT/JP2020/031544 WO2021039609A1 (ja) 2019-08-23 2020-08-21 位置調整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6682A true CN114206682A (zh) 2022-03-18

Family

ID=74677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6256.8A Pending CN114206682A (zh) 2019-08-23 2020-08-21 位置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0108A1 (zh)
JP (1) JP7301674B2 (zh)
CN (1) CN114206682A (zh)
MX (1) MX2022002094A (zh)
WO (1) WO202103960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5074A (en) * 1995-09-05 1997-02-25 Teleflex Incorporated Security collar for adjustable core element terminal
US5682797A (en) * 1996-07-08 1997-11-04 Teleflex Incorporated Adjustment lock with lock fingers
JP200605776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Nippon Cable Syst Inc ケーブル用アジャスト装置およびアジャスト装置付き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US20090049947A1 (en) * 2006-01-30 2009-02-26 Hi-Lex Corporation Adjusting device and control cable with adjusting device
US20160258474A1 (en) * 2014-07-03 2016-09-08 Infac Corporation Cabl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208793435U (zh) * 2018-07-25 2019-04-26 宁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换挡拉索长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7116A (en) 1992-02-25 1993-05-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able core length adjuster mechanism
JP3931065B2 (ja) * 2001-09-21 2007-06-13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ン機構の初期テンション設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5074A (en) * 1995-09-05 1997-02-25 Teleflex Incorporated Security collar for adjustable core element terminal
US5682797A (en) * 1996-07-08 1997-11-04 Teleflex Incorporated Adjustment lock with lock fingers
JP200605776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Nippon Cable Syst Inc ケーブル用アジャスト装置およびアジャスト装置付き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US20090049947A1 (en) * 2006-01-30 2009-02-26 Hi-Lex Corporation Adjusting device and control cable with adjusting device
US20160258474A1 (en) * 2014-07-03 2016-09-08 Infac Corporation Cabl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208793435U (zh) * 2018-07-25 2019-04-26 宁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换挡拉索长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2333A (ja) 2021-03-01
US20220260108A1 (en) 2022-08-18
JP7301674B2 (ja) 2023-07-03
WO2021039609A1 (ja) 2021-03-04
MX2022002094A (es)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6487B1 (ko) 개선된 체결 장치를 가지는 전기 연결기 조립체
US7520764B2 (en) Cable connector for vehicle door
US7214080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10780797B2 (en) Part fixture
JP2004125058A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固定用のワンタッチキャップ
JP5421809B2 (ja) コネクタ
WO2014038580A1 (ja) パネル固定型のコネクタ装置
EP3318155A1 (en) Harness fastening system
JP428674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086090A (ja) コネクタ
CN114206682A (zh) 位置调整机构
JP2003045572A (ja) コネクタ
JP5329339B2 (ja) コネクタ
WO2019045038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6707229B2 (ja) コネクタ
JP4783443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US7458841B2 (en)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JP2006185875A (ja) コネクタ
JPH1050386A (ja) コネクタ
JP2006011102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05026048A (ja) 電線カバー
JP2007157642A (ja) コネクタ
JP2005221668A (ja) 光コネクタ用プラグ
KR100773836B1 (ko) 박스의 커버장착구조
JP2019009007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