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163A -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163A
CN114189163A CN202111059703.8A CN202111059703A CN114189163A CN 114189163 A CN114189163 A CN 114189163A CN 202111059703 A CN202111059703 A CN 202111059703A CN 114189163 A CN114189163 A CN 114189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unit
wire
covering
center wire
co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97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上直记
小西隆义
后藤郁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Elesy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Elesy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Elesys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Elesy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89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7Physical arrangements or structures of drive train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pulsion motors of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2Casings with localised screening
    • H05K9/0039Galvanic coupling of ground layer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to conductive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能实现屏蔽电线的接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导电体单元是装设于逆变器装置而使用的导电体单元。导电体单元将逆变器装置外的低电压电池的电力供给至逆变器装置内的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上述导电体单元具有中心电线、屏蔽构件和覆盖构件,上述屏蔽构件在上述中心电线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上述中心电线的周围覆盖,上述覆盖构件在上述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上述屏蔽构件的周围覆盖,未被上述覆盖构件覆盖的上述屏蔽构件配置成与上述壳体接触。

Description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汽车的电动汽车化(EV化),期望逆变器壳体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在EV中将大电流输入至驱动用马达,因而逆变器中的电磁场噪声也增大。因此,需要应用噪声对策构件。
作为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将线束侧连接器壳锁定至装置侧连接器壳并导通连接,实现了向壳体接地。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将马达侧的设备和逆变器侧的设备电连接的屏蔽电线、以及马达侧的设备和逆变器侧的设备中的每一个上设置电阻,并且经由电阻实现向马达侧或逆变器侧接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35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104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伴随逆变器壳体的小型化,有时屏蔽电线的配置部位会受到限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求实现屏蔽电线的接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屏蔽电线的配置部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将屏蔽件接地的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导电体单元是将外部电源的电力向电力转换装置输入的导电体单元,其中,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由金属板构成的壳体,导电体单元具有中心电线、屏蔽构件和覆盖构件,屏蔽构件在中心电线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中心电线的周围覆盖,覆盖构件在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屏蔽构件的周围覆盖,未被覆盖构件覆盖的屏蔽构件配置成与壳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屏蔽电线的配置部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屏蔽件接地的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设有本发明的逆变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逆变器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体单元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本发明的导电体单元在逆变器壳体中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壳体接地构件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体单元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车辆;2...马达单元;3...控制部;5a、5b...车轮;6...减速器;7...差动齿轮;8...驱动轴(drive shaft);10...逆变器控制装置;11…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2...功率模块控制电路基板;13...功率模块单元;14...电容器单元;15...电动马达;LV...低电压电池;HV...高电压电池;100...逆变器壳体;101...底壁;102...周壁;103...开口部;104...连接孔;105...连接部;20...导电体单元;20A...电池侧连接器;20B...基板侧连接器;21...中心电线;22...接地构件;221...接地线;222...屏蔽连接部;223...壳体接地部;224...螺栓;22A、22C...延伸部;22B...弯曲部;23...屏蔽构件;24...覆盖构件;241...第一覆盖构件;242...第二覆盖构件;25...露出部;27...芯部;71...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体单元20、逆变器控制装置10和车辆1进行说明。在以下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会使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另外,在图3和图6中,为了了解导电体单元20中的中心电线21、屏蔽构件23、覆盖构件24的位置关系,使覆盖构件24透明来记载。
<第一实施方式>
<马达单元>
在图1中,马达单元2装设于车辆1。马达单元2包括电动马达15和逆变器控制装置10。电动马达15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是车辆1的驱动力源。电动马达15的旋转轴与减速器6及差动齿轮7连接。由此,电动马达15的驱动力(扭矩)经由这些减速器6、差动齿轮7、驱动轴(drive shaft)8传递至一对车轮5a、5b。
<逆变器控制装置>
逆变器控制装置10包括:功率模块单元13,上述功率模块单元13向电动马达15供给驱动电力;功率模块控制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12,上述功率模块控制电路基板12向功率模块单元13输出驱动信号;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11,上述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使用来自低电压电池LV的电力向功率模块制电路基板12输出控制信号;以及电容器单元(电子部件单元)14,上述电容器单元14对来自高电压电池HV的电压进行平滑。逆变器控制装置10由来自执行车辆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3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从而驱动电动马达15。
功率模块单元13具有将U相、V相、W相各2个(上臂的功率开关元件和下臂的功率开关元件)、共计6个的功率开关元件连接而成的桥电路(电力转换电路)。
另外,作为功率开关元件,例如可以举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transistor)等使用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化合物等。
功率模块单元13使用低电压电池LV的电力,根据在功率模块控制电路基板12中生成的驱动信号(PWM控制信号),对功率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由此,功率模块单元13将从高电压电池(电源)HV经由电容器单元14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三相交流电力),并供给至电动马达15,从而驱动电动马达15。
高电压电池HV设置于逆变器控制装置10的外部,并且设置于车辆1。高电压电池HV是车辆1的动力源即电能的供给源,例如是由多个二次电池构成的100V以上的电池。
在逆变器控制装置10中,在高电压电池HV和功率模块单元13的连接部配置有电容器单元14。电容器单元14连接在高电位线(正极电位B+)与低电位线(负极电位B-(GND))之间。该电容器单元14具有对来自高电压电池HV的输入电压进行平滑的功能,并且包括大容量的平滑电容器(薄膜电容器)。
在图2中,逆变器壳体100在外部包括其他构件的低电压电池LV,逆变器壳体100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并且通过压铸加工而成型。
低电压电池LV是向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供给电能的供给源,例如是由多个二次电池构成的30V以下的电池。逆变器壳体100包括:设置于底壁101(未图示)的周围的周壁102;以及周壁102的端边所形成的开口部103。当将配置有底壁103的面设为沿X轴方向和与X轴方向垂直的Y轴方向延伸的面时,周壁102沿与XY平面垂直的Z轴方向延伸。开口部103包括周壁102的端边以及由周壁102的端边划分出的区域。逆变器壳体的周壁102具有连接部105,连接部105是在将覆盖开口部103的盖部(未图示)与开口部103连接时供棒状构件插入并固定的凹部。连接部105例如是沿Z轴方向凹陷的凹部。
盖部例如是收容有图1所示的马达15、减速器6、差动齿轮7以及驱动轴(driveshaft)8并开口的壳体,通过将逆变器壳体100侧的开口部103与马达单元2侧的开口部连接来组装马达单元2的壳体。
在逆变器壳体100内设置有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导电体单元20和电容器单元14。电容器单元14和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沿Z轴方向重叠配置。在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处设置有将周壁102沿X轴方向贯穿的连接孔104。将电池侧连接器20A插通至连接孔104。将基板侧连接器20B插入至控制电路基板11上的阳连接器或阴连接器并固定。
<导电体单元>
如图3所示,导电体单元2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具有电池侧连接器20A,在另一端侧具有基板侧连接器20B。从低电压电池LV供给的电力经由导电体单元20传递至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此外,如图2所示,导电单元20被弯曲配置。由此,导电体单元20被配置成在逆变器壳体100内避开以电容器单元14为代表的电子部件。
如图3所示,导电体单元20由电池侧连接器20A、基板侧连接器20B、中心电线21、接地构件22、屏蔽构件23以及覆盖构件24构成。
中心电线21是将从低电压电池LV供给的电力向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传递的电线,例如是包含由膜覆盖的导电体的线束。中心电线21可以是一根线束,也可以是多根线束的束。
屏蔽构件23是将中心电线2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具有导电性的构件,例如,可以列举利用锡镀的铜线、织入PET单纤维而形成的薄片状的金属构件等。
覆盖构件24是将屏蔽构件23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绝缘性构件。由于屏蔽构件23将中心电线21覆盖,因此也可以说覆盖构件24被配置成将屏蔽构件23夹在其间而间接地覆盖中心导线21。
覆盖构件24是具有绝缘性的构件,例如,可以举出将带状的聚氯乙烯制的胶带多次卷绕在屏蔽构件23上而形成为筒状的构件、或包含聚氨酯、硅化合物、氟化物等且具有弹性的管等。覆盖构件24以从屏蔽构件23的外表面朝向中心电线21对屏蔽构件23施加压力的状态将屏蔽构件23覆盖。因此,通过被覆盖构件24覆盖,屏蔽构件23的密度构成为比未被覆盖构件24覆盖的情况更高。
覆盖构件24由第一覆盖构件241和第二覆盖构件242构成,从靠近电池侧连接器20A的一侧分别配置第一覆盖构件241和第二覆盖构件242并隔开间隔。将位于第一覆盖构件241与第二覆盖构件242之间且周围未被覆盖构件24覆盖的范围的屏蔽构件23(即,屏蔽构件23露出的范围)作为露出部25进行说明。
<露出部>
露出部25由中心电线21和覆盖其周围的屏蔽构件23构成,与之相对,与露出部25在其长度方向上邻接的部位构成为由覆盖构件24将中心电线21和屏蔽构件23的周围覆盖。由此,与在中心电线21的长度方向上与露出部25邻接的部位相比,露出部25因不存在覆盖构件24而容易弯曲,并且容易使径向截面的形状变形。即,柔软性较高。
如后所述,导电体单元20将柔软性较高的露出部25弯曲,并且将被柔软性较低的覆盖构件24覆盖的部位配置在逆变器壳体100内,而不会如露出部25那样弯曲。
<露出部和壳体100的位置关系>
如图4a和图4b所示,壳体100对导电体单元20、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和电容器单元14进行收容。在图4a和图4b中,将底壁101的面内方向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底壁101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开口部103位于底壁101的Z方向上,控制电路基板11位于比电容器单元14更靠Z方向上侧的位置并与之重叠配置。
如图4a所示,首先,中心电线21从插通至连接孔104的电池侧连接器20A沿X轴方向延伸。接着,中心电线21在第一覆盖构件241的跟前处将延伸方向转换为Z轴方向。然后,被第一覆盖构件241覆盖的中心电线21沿Z方向延伸。接着,将柔软性较高的露出部25的延伸方向转换为X方向。然后,被第二覆盖构件242覆盖的中心电线21沿X方向延伸。基板侧连接器20B与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连接。即,导电体单元20转换两次延伸方向,其中一次是在露出部25中转换方向。
如图4b所示,壳体100具有开口部103和连接部105。开口部103由周壁102的Z方向端部形成,并且由盖(未图示)覆盖。连接部105是供用于将开口部103和盖连接的棒插通的凹部。露出部25配置成穿过连接部105与电容器单元14之间。进而,从Z方向上方观察,电容器单元14和连接部105的距离比露出部25的直径小,露出部25被电容器单元14和连接部105按压,并且以使露出部25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变形的状态固定。
<线束>
图3所示的接地构件22配置成将导电体单元20与图2所示的逆变器壳体100电连接。接地构件22包括接地线221、屏蔽连接部222和壳体接地部223。接地线221在一端包括屏蔽连接部222,在另一端包括壳体接地部223。例如,可以举出包括由膜覆盖的导电体的线束等。屏蔽接地构件222和壳体接地部223均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构件,并且与接地线221电连接。接地线221具有柔软性,并且比中心电线21细。
如图3所示,接地线221可以分为延伸部22A、弯曲部22B和延伸部22C。换言之,延伸部22A、弯曲部22B和延伸部22C彼此电连接。
延伸部22A与屏蔽连接部222电连接,延伸部22C与壳体接地部223电连接。
延伸部22A沿导电体单元20的延伸方向配置于屏蔽构件23的外表面,并且经由弯曲部22B改变延伸方向。延伸部22C朝向图2所示的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或图4a所示的底壁101延伸。屏蔽连接部222和延伸部22A的一部分在中心电线21的径向上夹在屏蔽构件23与覆盖构件24之间。
屏蔽连接部222与屏蔽构件23电连接。壳体接地部223与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或底壁101(图3中未图示)电连接。如图3所示,壳体接地部223是圆环状的构件。此外,如图5所示,将螺栓224等固定用构件穿过圆环状的壳体接地部223,并且对逆变器壳体100进行固定和通电。将螺栓224设为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并且经由螺栓224对壳体接地部223和逆变器壳体100通电。综合上述的结构,构成为流向屏蔽构件23的噪声经由接地构件22传递至逆变器壳体100。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导电体单元20是装设于车辆1而使用的导电体单元20。导电体单元20至少具有外表面由屏蔽构件23构成的露出部25以及外表面由覆盖构件24构成的部位,露出部25与逆变器壳体100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导电体单元20的配置部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使露出部25弯曲的角度、露出部25的径向长度、露出部25在中心电线2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进行调节来配置。进而,即有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和噪声对策这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露出部25的径向长度窄且一部分由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或底壁101构成的空间中配置有露出部25。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按压露出部25的同时可靠地使其与逆变器壳体的周壁102或103接触,从而能够通电。此外,由于对露出部25的屏蔽构件23进行按压,因此,与未被按压的部位相比,提高了屏蔽构件23的金属密度,并且提高了导电体单元20的噪声屏蔽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体单元20的一部分的外表面由覆盖构件24构成,覆盖构件24对由屏蔽构件23覆盖的中心电线21的外表面进行覆盖。覆盖构件24从中心电线21的径向外侧对屏蔽构件23施加压力。换言之,覆盖构件24将屏蔽构件23紧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屏蔽构件23被紧固,因此,与覆盖构件24不对屏蔽构件23施加压力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屏蔽构件23的金属密度,并且提高了导电体单元20的噪声屏蔽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构件22的屏蔽连接部222和延伸部22A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被覆盖构件24覆盖。根据上述结构,与屏蔽连接部222未被覆盖构件24覆盖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屏蔽连接部222和屏蔽构件23牢固地连接,从而降低由于车辆1的振动等导致连接脱开的可能性。此外,延伸部22A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构件24覆盖,由此延伸部22A和屏蔽构件23成为一体,能够减少接地构件22简单地从导电体单元20分离那样的游隙的部位。因此,能够在不损伤延伸部22A的情况下,将导电体单元20组装到逆变器壳体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体单元20具有接地构件22,接地构件22构成为通过使壳体接地部223与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或底壁101接触,将屏蔽构件23与逆变器壳体100电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导电体单元20能够通过露出部25处的接地和壳体接地部223处的接地来实现两点接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构件22在与弯曲部22B连接的延伸部22C的前端具有圆环状的壳体接地部223。因此,接地构件22的延伸部22A沿中心电线21的延伸方向配置,以弯曲部22B为起点改变接地线221的延伸方向,延伸部22C向逆变器壳体100内的空间较空的方向延伸,并且经由壳体接地部223而与逆变器壳体100的周壁102或底壁101接地。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导电体单元20的配置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接地线221也具有柔软性,从而容易灵活地配置在较空的空间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体单元20中的露出部25与外表面由覆盖构件24构成的部位的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是否存在覆盖构件24。即,如果将外表面由覆盖构件构成的部位的覆盖构件24去除,则成为露出部25。
根据这种结构,仅通过去除覆盖构件24来形成露出部25,由于没有覆盖构件24,因此,与存在覆盖构件24的状态相比,柔软性提高,从而能够实现向逆变壳体100接地。即,与追加其他构件来实现接地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或组装工序的削减等。
在图2中,基板侧连接器20B配置于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上的靠近连接孔104的位置。即,与基板侧连接器20B配置于远离连接孔104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构成导电体单元20的中心电线2构成为较短。根据上述结构,与中心电线21较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导电体单元20不易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了如下例子:覆盖构件24覆盖屏蔽构件23的一部分,未被覆盖构件24覆盖的露出部25配置成与逆变器壳体100接触,并且接地线221的一部分被夹在覆盖构件24与屏蔽构件23之间,但不限于此。例如,导电体单元20也可以在屏蔽构件23与覆盖构件24之间具有芯部2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芯部>
如图6所示,导电体单元20具有芯部27。芯部27呈具有一个贯通孔的筒状,被屏蔽构件23覆盖的中心电线21穿过筒的贯通孔的内部。
在中心电线21的长度方向上,芯部27的长度(筒的高度)比第一覆盖构件241的长度短,在中心电线21的径向上,芯部27的长度(筒的外径)比第一覆盖构件241短。例如,芯部27可以举出由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等磁性材料制成的芯,可以将芯收容在树脂制的芯壳体内,也可以不包括芯壳体而是芯单体。在此,筒状包括圆筒状、椭圆筒状、棱筒状(例如正方形的四棱筒状、长方形的四棱筒状、三棱筒状、五棱筒状、六棱筒状等)、异形筒状。
在呈筒状的芯部27的径向外侧的表面设置有沿筒的延伸方向凹陷的槽部271。即,槽部271设置于包括磁性材料的芯和树脂制的芯壳体中的某一个的径向外侧的表面。槽部271在芯部27的筒的径向外侧开口。例如,在从径向外侧将其他构件完全地收容在槽部271中的情况下,能够在不改变包括芯部27的厚度在内的外径的情况下,将其他构件和芯部27组合。
筒状的芯部27的周向上的槽部271的宽度大于接地线221的延伸部22A的粗细,延伸部22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收容在槽部271中。芯部27的延伸方向、中心电线21和延伸部22A沿导电体单元20的延伸方向配置。
更详细地,中心电线21以被屏蔽构件23覆盖的状态穿过芯部27的贯通孔,并且延伸部22A收容在芯部27的槽部271中。在相对于芯部27完成其通过和收容的状态下,利用第一覆盖构件241覆盖芯部27的周围。即,第一覆盖构件241覆盖芯部27,从而使中心电线21的一部分、屏蔽构件23的一部分和延伸部22A的一部分由第一覆盖构件241覆盖而配置成一体。
在上述结构中,还包括由覆盖构件24以将屏蔽构件23夹在中间的方式覆盖的中心电线21穿过芯部27的贯通孔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屏蔽构件23和中心电线21以由覆盖构件24紧固的状态穿过芯部27的贯通孔,并且将延伸部22A收容在芯部27的槽部271中,在该通过和收容完成的状态下,由覆盖构件24覆盖芯部27的周围。
例如,芯部27在导电体单元20中被第一覆盖构件241从上方覆盖。
<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体单元20在露出部25和壳体接地部223这两点处对屏蔽构件和逆变器壳体100进行通电,并且导电体单元20的一部分穿过筒状的芯部27的贯通孔内。
根据上述结构,在导电体单元20中,能够通过在露出部25和壳体接地部225处与逆变器壳体100接地来降低高频(例如30-100MHz)的噪声,并且利用芯部27来降低低频(例如5-20MHz)噪声,因此,与未设置芯部27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更宽范围的噪声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部27包括槽部271,并且配置成使接地构件22的延伸部22A收容于槽部271,在该状态下,配置成由第一覆盖构件241将芯部27的周围覆盖。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第一覆盖构件与芯部27之间将延伸部22A以固定于槽部271的状态保持。因此,由于延伸部22A不会沿芯部27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减少覆盖构件24与接地构件22之间的摩擦,并且防止延伸部22A与导电体单元20以外的构件接触而造成的损伤。
此外,由于第一覆盖构件24在向中心电线21的径向内侧施加压力的同时将芯部27的外侧面整体和屏蔽构件23的一部分覆盖,因此能够防止芯部27沿中心电线21的延伸方向移动。
<变形例>
另外,上述示例中示出的各结构构件的诸形状、组合等仅为一例,能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了导电体单元装设于逆变器、马达单元和车辆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导电体单元也可以装设于转换器等逆变器以外的电子部件、或船舶和航空器等车辆以外的移动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电体单元20构成为包括覆盖构件24,但是也可以没有覆盖构件24。如果构成为屏蔽构件23与逆变器壳体100电连接,则也可以构成为仅由屏蔽构件23覆盖中心电线21。即,由屏蔽构件23覆盖的部位也可以全部作为露出部2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结构:盖部是开口的马达单元2(未图示)的壳体,并将逆变器壳体100侧的开口部103与马达单元2侧的开口部连接,从而组装马达单元2的壳体,但是不限于此。盖部只要是能够对逆变器壳体100侧的开口部103的整体进行覆盖的结构,也可以是任何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盖部为板状的盖部,将由盖部覆盖的逆变器壳体100和马达外壳连接来构成马达单元2的壳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壳体100具有底壁101,但是在装设于车辆1时,底壁101也可以配置在任何方向。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开口部103在重力方向上方或沿重力方向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覆盖构件24,例举了第一覆盖构件241和第二覆盖构件242这两个,但是覆盖构件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导电体单元20中,只要由覆盖构件24覆盖的屏蔽构件23和未覆盖的屏蔽构件23(露出部25)混合存在,也可以是任何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芯部27的外周面被第一覆盖构件241覆盖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中心电线21穿过芯部27的贯通孔,芯部也可以配置在导电体单元20的任何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构成接地构件22的延伸部22A的一部分和屏蔽连接部222被覆盖构件24覆盖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保持接地构件22对屏蔽构件23与逆变器壳体100之间的通电,接地构件22也可以固定在导电体单元20的任何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与电池侧连接器20A连接的仅仅是中心电线2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除了中心电线21以外,在电池侧连接器20A上还连接有与中心电线21不同的电线,将低电压电池LV的电力向逆变器控制电路基板11以外的电子部件输出。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本发明的接地构件22、屏蔽构件23、覆盖构件24、芯部27也应用于与上述中心电线21不同的电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逆变器壳体100内,露出部25穿过连接部105与电容器单元14之间而配置,但是不限于此。只要保持逆变器壳体100和露出部25的通电,也可以配置在逆变器壳体100内的任何部位。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导电体单元20包括与接地构件22不同的第二线束,并且经由第二线束对露出部25和逆变器壳体100进行通电。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在上述示例中示出的各结构构件的诸形状、组合等仅为一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作为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而记载的各构成要素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并且也能够适当地不使用组合后的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

Claims (13)

1.一种导电体单元,其将外部电源的电力向电力转换装置输入,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由金属板构成的壳体,
所述导电体单元具有中心电线、屏蔽构件和覆盖构件,
所述屏蔽构件在所述中心电线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所述中心电线的周围覆盖,
所述覆盖构件在所述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所述屏蔽构件的周围覆盖,未被所述覆盖构件覆盖的所述屏蔽构件配置成与所述壳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覆盖构件由将所述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覆盖的第一覆盖构件以及将另一侧覆盖的第二覆盖构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将所述屏蔽构件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在所述中心电线的径向上配置在所述覆盖构件与所述屏蔽构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部;以及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与底壁部连接,并且设置于底壁部的周围,
所述屏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电容器,
当从上方观察所述底壁部时,从所述周壁部到所述电容器的距离具有比由所述屏蔽构件覆盖的所述中心电线的径向长度短的部位。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周壁部的端边所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导电体单元具有从上方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盖部,
所述周壁部具有与所述盖部连接的连接部,
当从上方观察所述壳体时,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电容器的距离具有比由所述屏蔽构件覆盖的所述中心电线的径向长度短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导电体单元在所述中心电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壳体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周壁部的连接孔,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有控制电路基板,
所述第一连接器插通至所述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器配置在所述控制电路基板上,
所述连接孔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观察时设置于比所述控制电路基板更靠下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覆盖构件配置于比所述第二覆盖构件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位置,
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到所述第一覆盖构件之间的所述中心电线沿所述周壁部的厚度方向延伸,
被所述第一覆盖构件覆盖的所述中心电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未被所述覆盖构件覆盖的所述屏蔽构件弯曲,
将所述导电体单元的延伸方向朝所述控制电路基板的面内方向改变。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还包括筒状的芯部,所述筒状的芯部包含磁性材料,
所述中心电线构成为穿过所述筒状的芯部的贯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体单元,其中,
在所述芯部的外周面包括沿径向凹陷的槽部,
所述槽部呈沿所述筒状的芯部的轴向延伸的带状,
所述线束收容在所述槽部中,
被所述屏蔽构件覆盖的所述中心电线在所述筒状的芯部的贯通孔内贯穿,
所述覆盖构件构成为将所述芯部的周围覆盖。
11.一种逆变器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体单元。
12.一种马达单元,包括: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体单元。
13.一种车辆,
装设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单元。
CN202111059703.8A 2020-09-15 2021-09-10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Pending CN1141891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4945 2020-09-15
JP2020154945A JP2022048891A (ja) 2020-09-15 2020-09-15 導電体ユニット、インバータ装置、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163A true CN114189163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9703.8A Pending CN114189163A (zh) 2020-09-15 2021-09-10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48891A (zh)
CN (1) CN11418916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9464A (ja) * 2013-07-09 2015-0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導電路
WO2015098488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N105637706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WO2016111070A1 (ja) * 2015-01-07 2016-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CN205565047U (zh) * 2015-04-01 2016-09-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布线部件
US9949392B1 (en) * 2017-05-02 2018-04-17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DE102016015195A1 (de) * 2016-12-21 2018-06-21 Krallmann Kunststoffverarbeitung Gmbh Elektrische Lei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9314325A (zh) * 2016-06-06 2019-02-0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使导电线的屏蔽导体与接地区段接触的接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9464A (ja) * 2013-07-09 2015-0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導電路
CN105637706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WO2015098488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WO2016111070A1 (ja) * 2015-01-07 2016-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CN205565047U (zh) * 2015-04-01 2016-09-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布线部件
CN109314325A (zh) * 2016-06-06 2019-02-0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使导电线的屏蔽导体与接地区段接触的接触装置
DE102016015195A1 (de) * 2016-12-21 2018-06-21 Krallmann Kunststoffverarbeitung Gmbh Elektrische Lei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9949392B1 (en) * 2017-05-02 2018-04-17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8891A (ja) 202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3335B2 (en) Semiconductor control device
US9425707B2 (en) Inverter device capable of appropriately fixing a power module having a switching element and a smoothing capacitor in a limited region
US904872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844185B2 (en) Bearing wall electrical equipment
JP573342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296613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RU2633711C2 (ru) Передви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энергии
EP3525335B1 (en) Capacitor unit,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EP3010102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61047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4189163A (zh) 导电体单元、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和车辆
US2012030746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52838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016384A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5893312B2 (ja) 半導体制御装置
JP2006050685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731059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85979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074022A (ja) 半導体制御装置
CN111937290A (zh) 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容器模块
CN214959301U (zh) 逆变器装置
JP74199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074824A1 (ja) コンデンサ装置、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12703666B (zh) 滤波装置和功率转换装置
JP685483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