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1852A - 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1852A
CN114171852A CN202111482480.6A CN202111482480A CN114171852A CN 114171852 A CN114171852 A CN 114171852A CN 202111482480 A CN202111482480 A CN 202111482480A CN 114171852 A CN114171852 A CN 114171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groove
pole
battery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24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延苹
彭冲
李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24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18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1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18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1Poro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一侧的面上,凹槽的槽底壁为集流体的表面,凹槽中的集流体与极耳连接;相邻于至少一个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能够对多孔隔膜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及电池,能够降低电芯短路的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中。
相关技术中,电芯中包括负极片和正极片,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多孔隔膜用于分隔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以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而短路。此外,电芯中的锂离子能够穿过多孔隔膜上的孔,而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然而,上述电芯容易发生短路,导致电池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能够降低电芯短路的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
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一侧的面上,凹槽的槽底壁为集流体的表面,凹槽中的集流体与极耳连接;
相邻于至少一个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
本申请提供的电芯,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多孔隔膜用于分隔电池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以防止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接触而短路。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一侧的面上,凹槽的槽底壁为集流体的表面,凹槽中的集流体与极耳连接。相邻于至少一个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能够对多孔隔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被集流体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嵌入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的至少部分孔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通过封堵件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包括热熔胶层,热熔胶层与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包括热熔胶层,热熔胶层嵌入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的至少部分孔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还包括压敏胶层,压敏胶层位于热熔胶层和极耳之间,热熔胶层和极耳之间通过压敏胶层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熔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μm;
和/或,多孔隔膜的厚度范围为5μm-20μm;
和/或,压敏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极片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一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第一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一活性物质层背离第一集流体一侧的面上,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为第一集流体的表面,第一凹槽中的第一集流体与第一极耳连接;
相邻于第一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第一封堵区,第一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第一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堵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每相邻两个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第二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二活性物质层背离第二集流体一侧的面上,第二凹槽的槽底壁为第二集流体的表面,第二凹槽中的第二集流体与第二极耳连接;
相邻于第二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第二封堵区,第二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第二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堵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电芯。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多孔隔膜用于分隔电池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以防止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接触而短路。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一侧的面上,凹槽的槽底壁为集流体的表面,凹槽中的集流体与极耳连接。相邻于至少一个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能够对多孔隔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被集流体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隔膜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隔膜中孔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中嵌入封堵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封堵件覆盖在极耳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封堵件覆盖在极耳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极片;
11-第一极片;
12-第二极片;
13-集流体;
14-活性物质层;
15-凹槽;
151-第一凹槽;
20-极耳;
21-第一极耳;
30-多孔隔膜;
31-孔;
30a-封堵区;
301a-第一封堵区;
40-封堵件;
41-第一封堵件;
401-热熔胶层;
402-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电芯中包括负极片和正极片,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多孔隔膜用于分隔正极片和负极片,以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而短路。此外,电芯中的锂离子能够穿过多孔隔膜中的孔,而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例如,电芯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片的活性物质层中脱嵌,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到负极片,并嵌入负极片的活性物质层。
其中,正(负)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极片上设置有空箔区,空箔区中的活性物质层被去除,以暴露出空箔区中的集流体,极耳焊接在位于空箔区内的集流体上。
然而,集流体的裁切边缘在形成过程中易产生毛刺,在空箔区中,活性物质层去除后,集流体暴露后毛刺也露出,毛刺易刺穿多孔隔膜,导致电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而短路,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多孔隔膜用于分隔电池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以防止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接触而短路。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一侧的面上,凹槽的槽底壁为集流体的表面,凹槽中的集流体与极耳连接。相邻于至少一个极耳的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能够对多孔隔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被集流体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可以应用于电池中。
电芯指安装在电池内部的含有正、负极片的电化学电芯,电芯一般不会直接使用,通过将电芯与保护电路共同安装在电池壳体内部后就可以形成用于充/放电的电池。由于电芯为电池中的蓄电部分,因此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质量。
如图1-图3所示,电芯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10,每相邻两个极片10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30。
如图2所示,极片10包括集流体13和活性物质层14,活性物质层14设置在集流体13的相对两个表面上。该极片10可以是负极片或正极片,具体可以根据对集流体13及各个活性物质层14的材料的具体选择而确定。例如,当集流体13为铝箔、活性物质层14的材料为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等正极活性材料时,极片10为正极片;当集流体13为铜箔、活性物质层14的材料为石墨、硅基等负极活性材料时,极片10为负极片。
其中,集流体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该两个表面是指用于涂覆活性物质层14的集流体13中最大且相对的两个表面。
集流体13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14具有凹槽15,凹槽15的槽口位于活性物质层14背离集流体13一侧的面上,凹槽15的槽底壁为集流体13的表面,凹槽15中的集流体13与极耳20连接。即集流体13上的部分活性物质层14被去除以暴露出集流体13。
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于极耳20的多孔隔膜30具有封堵区30a,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与相邻的极耳20之间设置有封堵件40。封堵件40能够对多孔隔膜3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被集流体13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其中,凹槽15在相邻的多孔隔膜30上的投影,位于封堵件40在多孔隔膜30上的投影内,从而使得封堵件40能够完全覆盖凹槽15,对多孔隔膜3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多孔隔膜30上包括封堵区30a,封堵区30a中设置有封堵件40。封堵区30a与极片10上的极耳20相邻设置。电芯中的极片10可以有多个,可以在至少一个极片10上的极耳20的相邻的多孔隔膜30设置封堵区30a。因此,封堵区30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一个封堵区30a对应与一个极耳20相邻设置。
另一些示例中,除了凹槽15处的活性物质层14被去除以暴露出集流体13外,极片10还可以在其他位置暴露出集流体13,相邻于被暴露出的集流体13的多孔隔膜30也可以设置封堵区30a,从而对该处的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多孔隔膜30上分布有多个孔31。沿多孔隔膜30的厚度方向,孔31贯穿多孔隔膜30。电芯中的锂离子能够穿过孔31,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充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片的活性物质层14脱嵌并嵌入负极片的活性物质层14。但是在负极片的凹槽15中,负极片的活性物质层14被去除,导致锂离子无法嵌入负极片的活性物质层14。无法嵌入的锂离子在负极片的集流体13表面形成金属锂单质,就是“析锂”,析锂后会逐渐转变为锂枝晶,从而穿透多孔隔膜30,最终引发电池短路,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负极片的集流体13的裸露表面被封堵区30a覆盖住,封堵区30a中设置有封堵件40,锂离子将无法通过孔31移动到该裸露表面,从而可以避免在该裸露表面上析锂,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一些实施例中,封堵件40嵌入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的至少部分孔31中。从而将孔31堵住,进一步避免锂离子通过孔31移动到负极片的集流体13表面形成锂枝晶,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另外,由于多孔隔膜30的孔31中嵌入了封堵件40,可以增加多孔隔膜30的强度,能够提高封堵区30a处的多孔隔膜30的隔离效果。其中,封堵件40嵌入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的部分数量的孔31中,或者,全部孔31中。
一些实施例中,多孔隔膜30与相邻的极耳20通过封堵件40粘接。封堵件40朝向多孔隔膜30的一面与多孔隔膜30粘接,封堵件40朝向极耳20的一面与极耳20以及具有该极耳20的部分极片10粘接,从而可以避免封堵件40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变化,导致对多孔隔膜30的保护效果降低。
本申请以相邻于负极片上的负极耳的多孔隔膜30与负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40为例进行说明。
一些示例中,封堵件40包括热熔胶层401,热熔胶层401与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粘接。具体的,在制备电芯时,可以先将热熔胶层401直接覆盖在负极耳背离负极片的集流体13的一侧。再将负极片、多孔隔膜30和正极片叠设形成电芯,对电芯进行热压,热熔胶层401熔化,部分熔化的热熔胶层401进入到封堵区30a中的孔31中,以填充该区域的部分或全部孔31,从而提升封堵区30a中多孔隔膜30的强度和隔离效果。另一部分热熔胶则留在封堵区30a的多孔隔膜30和负极耳之间,对多孔隔膜30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形成电芯后,位于封堵区30a的多孔隔膜30和负极耳之间热熔胶层401起到双面胶的作用,同时粘接多孔隔膜30以及位于负极片一侧的部分负极片和负极耳,可以更好的防止析锂。
如图1和图3所示,电芯中还可以包括压敏胶层402,压敏胶层402覆盖在热熔胶层401上,热熔胶层401位于压敏胶层402与封堵区30a中的多孔隔膜30之间。即压敏胶层402位于热熔胶层401的背离该多孔隔膜30的一侧。
其中,压敏胶层402可以为对压力敏感的胶层,轻轻施压即可使压敏胶层402与被粘物表面粘接,使用方便简单,且黏性较好。
具体的,以负极片上设置有凹槽15,凹槽15中设置有负极耳,与负极耳相邻的多孔隔膜30上设有封堵区30a为例。在制备电芯时,可以先将压敏胶层402和热熔胶层401粘接在一起,然后将压敏胶层402朝向负极耳,并覆盖在负极耳上(即集流体13的暴露表面的一侧)。如图6所示,通过压敏胶层402将封堵件40粘贴在极耳20的背离集流体13的一侧。这样,压敏胶层402可以将热熔胶层401粘贴在负极片上,在后续制备过程中,热熔胶层401不易错位。另外,在形成电芯后,热熔胶层401与多孔隔膜30粘接,并使多孔隔膜30形成了封堵区30a。压敏胶层402除了与热熔胶层401粘接外,还可以与负极耳、部分负极片粘接,使得封堵件40不易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封堵件40与电芯的连接强度较高。
一些实施例中,在正极片上设置正极耳,且在正极耳与相邻的多孔隔膜30之间设置封堵件40,其原理与负极片类似,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热熔胶层401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μm。例如,热熔胶层401(位于极耳20与多孔隔膜30之间)的厚度可以为5μm、10μm、15μm或20μ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这样,热熔胶层401对极片10的厚度影响较小,电芯的能量密度较高。
多孔隔膜30的厚度范围为5μm-20μm,例如,多孔隔膜30的厚度可以为5μm、10μm、15μm或20μ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这样,多孔隔膜30的强度较高,且对极片10的厚度影响较小,电芯的能量密度较高。
位于孔31中的封堵件40的厚度(即孔31被填充的深度),与多孔隔膜30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0.2-1。多孔隔膜30的厚度相当于孔31的孔深,该比例相当于孔31沿孔深的方向被封堵件40填充的比例。例如,位于孔31中的封堵件40的厚度,与多孔隔膜30的厚度的比例为0.2、0.5、0.8或1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这样,封堵件40能够较好的提升多孔隔膜30的强度和隔离效果。
压敏胶层402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μm。例如,压敏胶层402的厚度可以为5μm、10μm、15μm或20μ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这样,压敏胶层402对极片10的厚度影响较小,电芯的能量密度较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极片10可以包括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的极性相反。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形成正极片,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中的其中的另一个用于形成负极片。第一极片11上设置第一极耳21,第二极片12上设置有第二极耳。
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相互叠设。为了避免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短路,将多孔隔膜30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多孔隔膜30用于将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隔开。
一些示例中,电芯可以为卷绕式的电芯。其中,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均为一个,依次叠设的第一极片11、多孔隔膜30和第二极片12绕卷绕中心卷绕,并形成卷绕结构。
另一些示例中,电芯可以为叠片式的电芯。其中,第一极片11为多个,第二极片12为多个,多个第一极片11和多个第二极片12沿同一方向依次交错层叠设置,且每相邻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30,以使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隔开。
具体的,封堵件40可以包括第一封堵件41和/或第二封堵件,第一封堵件41和第二封堵件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封堵件40。
第一极片11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一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第一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一凹槽151,第一凹槽151的槽口位于第一活性物质层背离第一集流体一侧的面上,第一凹槽151的槽底壁为第一集流体的表面,第一凹槽151中的第一集流体与第一极耳21连接。相邻于第一极耳21的多孔隔膜30具有第一封堵区301a,第一封堵区301a中的多孔隔膜30与第一极耳21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堵件41。第一封堵件41能够对多孔隔膜3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第一封堵区301a中的多孔隔膜30被第一集流体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第二极片12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第二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二活性物质层背离第二集流体一侧的面上,第二凹槽的槽底壁为第二集流体的表面,第二凹槽中的第二集流体与第二极耳连接。相邻于第二极耳的多孔隔膜30具有第二封堵区,第二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30与第二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堵件。第二封堵件能够对多孔隔膜3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第二封堵区中的多孔隔膜30被第二集流体的毛刺刺破的概率,提高电芯和电池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多孔隔膜30上仅设置第一封堵区301a,也可以在多孔隔膜30上仅设置第二封堵区,或者,还可以在多孔隔膜30上同时设置第一封堵区301a和第二封堵区。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叠设且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极片,每相邻两个所述极片之间设置有多孔隔膜;
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所述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所述活性物质层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背离所述集流体一侧的面上,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为所述集流体的表面,所述凹槽中的所述集流体与极耳连接;
相邻于至少一个所述极耳的所述多孔隔膜具有封堵区,所述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所述极耳之间设置有封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嵌入所述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的至少部分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隔膜与相邻的所述极耳通过所述封堵件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与所述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嵌入所述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的至少部分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还包括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位于所述热熔胶层和所述极耳之间,所述热熔胶层和所述极耳之间通过所述压敏胶层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μm;
和/或,所述多孔隔膜的厚度范围为5μm-20μm;
和/或,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一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背离所述第一集流体一侧的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为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所述第一集流体与第一极耳连接;
相邻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所述多孔隔膜具有第一封堵区,所述第一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与所述第一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堵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所述多孔隔膜,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二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背离所述第二集流体一侧的面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所述第二集流体与第二极耳连接;
相邻于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多孔隔膜具有第二封堵区,所述第二封堵区中的所述多孔隔膜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堵件。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芯。
CN202111482480.6A 2021-12-06 2021-12-06 电芯及电池 Pending CN1141718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2480.6A CN114171852A (zh) 2021-12-06 2021-12-06 电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2480.6A CN114171852A (zh) 2021-12-06 2021-12-06 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1852A true CN114171852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2480.6A Pending CN114171852A (zh) 2021-12-06 2021-12-06 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185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21177A (ko) * 2015-04-10 2016-10-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접착층을 갖는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CN205992575U (zh) * 2016-07-21 2017-03-01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正极片和卷绕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WO2017219345A1 (zh) * 2016-06-24 2017-12-2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CN111554982A (zh) * 2020-05-11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111864288A (zh) * 2020-08-18 2020-10-30 广州市融成锂能锂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化成分容连体板及其化成分容方法
CN112490523A (zh) * 2020-03-30 2021-03-12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带胶隔膜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212810367U (zh) * 2020-08-21 2021-03-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3054324A (zh) * 2021-04-21 2021-06-29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隔膜及电池
CN113381058A (zh) * 2021-06-09 2021-09-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21177A (ko) * 2015-04-10 2016-10-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접착층을 갖는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WO2017219345A1 (zh) * 2016-06-24 2017-12-2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CN205992575U (zh) * 2016-07-21 2017-03-01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正极片和卷绕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2490523A (zh) * 2020-03-30 2021-03-12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带胶隔膜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554982A (zh) * 2020-05-11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111864288A (zh) * 2020-08-18 2020-10-30 广州市融成锂能锂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化成分容连体板及其化成分容方法
CN212810367U (zh) * 2020-08-21 2021-03-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3054324A (zh) * 2021-04-21 2021-06-29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隔膜及电池
CN113381058A (zh) * 2021-06-09 2021-09-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9604B1 (ko) 리튬 2차 전지
KR101182071B1 (ko) 스파이럴식 전극의 각형 전지
CN101312244B (zh) 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JP3819785B2 (ja) 集合電池
WO2017057762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電極部、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100990B1 (ko) 이차전지
KR20180082491A (ko) 나노다공성 세퍼레이터층을 이용한 리튬 배터리
JP2004014516A (ja) ケースを備えた電池
US9843066B2 (en) Thin film battery assemblies
CN103109408A (zh) 堆叠二次电池
KR20100026950A (ko) 이차전지
CN113826240A (zh) 电极组件和电化学装置
KR101147241B1 (ko) 전극 어셈블리, 이차 전지, 및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KR101425257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CN112864350A (zh) 电芯及电池
CN216288516U (zh) 极片及电池
CN115552706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用隔板、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0303829B1 (ko) 리튬폴리머전지및그제조방법
US11088426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N109088069B (zh) 二次电池
CN217933932U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KR101825007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404269A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171852A (zh) 电芯及电池
JPH1126008A (ja) 電池の電極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