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591A -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5591A
CN114165591A CN202010955983.XA CN202010955983A CN114165591A CN 114165591 A CN114165591 A CN 114165591A CN 202010955983 A CN202010955983 A CN 202010955983A CN 114165591 A CN114165591 A CN 114165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ring piece
rotating shaft
piece
waterproof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59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善南
廖光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nergy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Grenergy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nergy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Grenergy Opto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9559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55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5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5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18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stuffing-boxes for elastic or plastic pack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00Constructional modifications of part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urpose of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油封组件用以设置于一增氧设备的驱动单元的一穿孔。油封组件包含有第一防水环件、第一紧迫件、第二防水环件、第二紧迫件、第三防水环件、第三紧迫件及润滑液。第一防水环件设置于穿孔且两侧各具有第一防水凸肋及第一环槽。第一紧迫件设置于第一环槽内。第二防水环件设置于穿孔且两侧各具有第二防水凸肋及第二环槽。第二紧迫件设置于第二环槽内。第三防水环件套设于第二防水环件而位于驱动单元的壳体外侧,第三防水环件的两侧各具有接触部及第三环槽。第三紧迫件设置于第三环槽内。据此,油封组件能有效延长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

Description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延长使用时间的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增氧设备是由马达、转轴、轴套及增氧叶轮等构件所组成。现有增氧设备大多是设置于养殖水域上进行运作,然而,现有增氧设备本身结构设计的因素,导致现有增氧设备无法长时间于养殖水域中持续运作。因此,人员需要经常于短时间内进行维护现有的增氧设备,导致一年内维护次数居高不下而增加成本。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能有效地延长现有的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增氧设备,包括:一承载装置,用以浮设于一液体上;以及一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增氧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单元,设置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驱动单元包含有:一外壳,具有两个穿孔;一转子及一定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子具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所述穿孔而裸露于外侧,所述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及两个油封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穿孔,每个所述油封组件包含有:一第一防水环件及一第一紧迫件,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防水凸肋,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一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一第二防水环件及一第二紧迫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部分地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防水凸肋,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二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二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一第三防水环件及一第三紧迫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套设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而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一侧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与所述接触部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内并能抵紧所述接触部,使所述接触部能抵靠所述第二防水环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防水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及一润滑液,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之间;两个连轴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且两个所述连轴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转轴的两端,每个所述连轴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接合环件及一第二接合环件,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与所述第二接合环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接合环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二接合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一接合环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一定位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之间;及一弹性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合环件、所述第二接合环件及所述定位环件并形成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与第二接合环件的圆心位置;两个连接轴,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轴单元的所述连接孔;两个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且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及至少两个增氧叶轮,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
优选地,所述预定距离为8.5毫米至9.5毫米之间。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连轴单元中,所述第一接合环件及所述第二接合环件的材质为铝,所述定位环件的材质为铁,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一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能抵靠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二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能抵靠于所述转轴。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分别朝远离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方向斜向设置。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环件的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2.5度至47.5度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2.5度至47.5度之间,所述第三防水凸肋与任一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或任一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平行。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一防水环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二防水环件具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朝远离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圆心方向凸伸,使所述挡止部遮挡对应的所述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润滑液填为润滑脂黄油并填充所述容置空间的55%至65%。
本发明实施例也公开一种油封组件,用以设置于一增氧设备的驱动单元上,所述油封组件能抵靠所述驱动单元的一转轴,所述油封组件包括:一第一防水环件及一第一紧迫件,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防水凸肋,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一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一第二防水环件及一第二紧迫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部分地裸露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穿孔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防水凸肋,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二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二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一第三防水环件及一第三紧迫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套设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而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一侧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与所述接触部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内并能抵紧所述接触部,使所述接触部能抵靠所述第二防水环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防水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以及一润滑液,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通过每个所述油封组件的所述第一防水环件的第一防水凸肋、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第二防水凸肋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的第三防水凸肋的设计,使所述第一防水环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能防止液体(例如:水气)沿着所述转轴进入所述增氧设备的所述驱动单元内部。据此,让所述增氧设备的所述驱动单元的使用时间增加,以减少每年维护的次数。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I-I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设置于液体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驱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的V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的V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不具有弹性体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不具有弹性体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2的X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增氧设备的轴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XII-XI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图2的X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再者,本文中所使用的述语“电性耦接”指的是“间接电性连接”与“直接电性连接”的其中之一。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增氧设备1000。配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增氧设备1000包含有一承载装置100A及一增氧装置100B。所述承载装置100A是用以浮设于一液体L上,所述增氧装置100B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100A上,所述增氧装置100B能通过扬起所述液体L的方式增加含氧量。换个角度说,任何非浮设于液体上并通过扬起方式以提升液体含氧量的增氧设备,并非本案所指的增氧设备1000。以下将分别介绍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各个组件构造,并适时说明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各个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承载装置100A包含有至少两个漂浮舱体1、两个柔性缓冲片体2及一辅助浮力板3。为了方便说明,所述承载装置100A的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的数量以下将以两个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每个所述漂浮舱体1于本实施例中呈中空圆筒状而具有一容室11,每个所述漂浮舱体1于其容室11内设置有密度至少小于1公斤每立方米(kg/m3)的一低密度填充物12,位于每个所述漂浮舱体1内的所述低密度填充物12于本实施例中为聚苯乙烯(俗称:保丽龙)。每个所述低密度填充物12能于对应的所述漂浮舱体1破损时提供浮力,从而确保每个所述承载装置100A仍能漂浮于所述液体L上,以减少所述承载装置100A的每年需维护的次数。
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于本实施例中分别为软性塑料布,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分别跨设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的两端的下缘。进一步地说,当所述承载装置100A浮设于所述液体L上时,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能浸入至所述液体L的表面下方,使每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于面向所述液体L表面的一侧承载所述液体L。据此,当所述承载装置100A受到远离所述液体L表面的外力(例如:侧风或是所述液体L表面起伏过大)时,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通过所述液体L的重量及粘滞性,从而提供所述承载装置100A缓冲力道以避免产生侧翻。
所述辅助浮力板3设置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之间,所述辅助浮力板3位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的中间下方位置,且所述辅助浮力板3的长度与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的长度的总合于本实施例中小于任一个所述漂浮舱体1的长度,所述辅助浮力板3不覆盖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2。据此,所述辅助浮力板3能大幅增加所述承载装置100A的浮力,以增加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载重能力,从而当所述增氧设备1000被所述液体L中的藻类所覆盖生长时,能提供更多浮力承载藻类以减少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每年清洁藻类(维护)的次数。需说明的是,所述承载装置100A虽然于本实施例中具有所述辅助浮力板3,但本发明其他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浮力板3是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性地设置。
所述增氧装置100B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100A远离所述液体L的一侧面上。具体来说,所述增氧装置100B是通过设置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之间的一支撑架13而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100A上。所述增氧装置100B包含有一驱动单元4、两个连轴单元5、两个连接轴6、两个轴套7及至少两个增氧叶轮8。
配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驱动单元4设置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之间,也就是位于所述辅助浮力板3的上方。所述驱动单元4包含有一外壳41、一转子42、一定子43及两个油封组件44。所述外壳41于本实施例呈中空圆桶状,所述外壳41于面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穿孔411。所述转子42及所述定子43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41内,所述转子42具有一转轴421,所述转轴421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所述穿孔411而外露于所述外壳41的外侧。所述转子42能通过所述定子43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转轴421相对于所述定子43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两个所述油封组件4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穿孔411并围绕所述转轴421。每个所述油封组件44包含有一第一防水环件441、一第一紧迫件442、一第二防水环件443、一第二紧迫件444、一第三防水环件445、一第三紧迫件446及一润滑液447。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于本实施例中为具有变形裕度的橡胶,而所述第一紧迫件442、所述第二紧迫件444及所述第三紧迫件446为弹簧,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
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环绕所述转轴421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穿孔411于朝向所述外壳41中心的一侧。具体来说,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于本实施例中是由铁材及包覆所述铁材的橡胶所构成,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防水凸肋4411及多个第一辅助凸肋4412。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于远离所述转轴42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4413,所述第一环槽4413配置有所述第一紧迫件442。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环槽4413与所述第一防水凸肋4411之间具有一第一假想线L1,所述第一假想线L1与所述转轴421的径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紧迫件442能沿着所述第一假想线L1抵紧所述第一防水凸肋4411,使所述第一防水凸肋4411能抵靠所述转轴421,从而防止液体由所述转轴421的末端朝所述外壳41内部渗入。
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远离所述第一防水凸肋4411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分别朝远离所述外壳41的中心位置方向斜向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一侧面的夹角θ为42.5度至47.5度之间,从而使水气不易由所述转轴421的两端方向朝所述外壳41的中心移动。换个方式说,于沿着所述转轴421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观之时,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所述侧面与所述转轴421的外缘呈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与所述转轴421外缘的夹角θ为42.5度至47.5度之间。
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于本实施例中是由铁材及包覆所述铁材的橡胶所构成,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位于对应的所述穿孔411内缘,且部分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411的外侧并形成有一挡止部4434,所述挡止部4434朝远离对应的所述穿孔411的圆心方向凸伸而呈环片状结构,所述挡止部4434能遮挡对应的所述穿孔411而防止水气渗入。
此外,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防水凸肋4431及多个第二辅助凸肋4432,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于远离所述转轴421的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4433,所述第二环槽4433配置有所述第二紧迫件444。具体来说,所述第二环槽4433与所述第二防水凸肋4431之间具有一第二假想线L2,所述第二假想线L2与所述转轴421的径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紧迫件444能沿着所述第二假想线L2抵紧所述第二防水凸肋4431,使所述第二防水凸肋4431能抵靠所述转轴421,从而防止液体由所述转轴421的末端朝所述外壳41内部渗入。
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位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远离所述第二防水凸肋4431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分别朝远离所述外壳41的中心位置方向斜向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相对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一侧面的夹角θ为42.5度至47.5度之间,从而使水气不易由所述转轴421的两端方向朝所述外壳41的中心移动。换个方式说,于沿着所述转轴421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观之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于面向所述转轴421的所述侧面与所述转轴421的外缘呈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与所述转轴421外缘的夹角θ为42.5度至47.5度之间。
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套设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411的外侧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而位于所述外壳41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于面向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的一侧具有接触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的一接触部4454,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于所述接触部4454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三环槽4453,所述第三紧迫件446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4453内并能抵紧所述接触部4454,使所述接触部4454能抵靠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从而防止液体由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之间渗入。
此外,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于远离所述接触部4454的一侧具有一第三防水凸肋4451,所述第三防水凸肋4451朝远离所述外壳41的中心位置方向斜向设置,并与任一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或任一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平行,从而使水气不易由所述转轴421的两端方向朝所述外壳41的中心移动。
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的所述第三防水凸肋4451能抵靠所述转轴421,并与邻近所述第三防水凸肋4451的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SP,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本发明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也可以是不具有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而所述容置空间SP则是由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的所述第二防水凸肋4431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的所述第三防水凸肋4451所共同形成。
所述润滑液447于本实施例中为润滑脂黄油(俗称:润滑牛油),所述润滑液447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之间的所述容置空间SP内,且所述润滑液447填充所述容置空间SP的55%至65%而不填满,从而使水气或气体能由所述外壳41的中心经由所述容置空间SP流动至所述外壳41的外侧。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驱动单元4于运作过程中且所述外壳41内具有水气(或湿气)时,水气会被所述驱动单元4运作时的热气所推动,并依序顺着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4412的斜面、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4432的斜面及所述第三防水凸肋4451的斜面以阶段性方式沿着所述转轴421排出至所述外壳41外。
接着参阅图7至图9所示,两个连轴单元5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100A上且位于所述转轴421的两端位置,也就是两个所述连轴单元5位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之间。两个所述连轴单元5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421的两端。每个所述连轴单元5包含有一第一接合环件51、一第二接合环件52、一定位环件53及一弹性体54。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于本实施例中的材质为铝,并具有一第一长直径部511及连接所述第一长直径部511的一第一短直径部512,所述第一长直径部5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短直径部512的直径,所述第一长直径部511沿所述转轴421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短直径部512沿所述转轴421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长直径部511于远离所述第一短直径部512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凹槽513。
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于本实施例中的材质为铝,并具有一第二长直径部521及连接所述第二长直径部521的一第二短直径部522,所述第二长直径部5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短直径部522的直径,所述第二长直径部521沿所述转轴421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短直径部522沿所述转轴421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长直径部521于远离所述第二短直径部522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凹槽523。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与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彼此间隔为8.5毫米至9.5毫米的一预定距离D,且所述第一凹槽513与所述第二凹槽523彼此相面。
所述定位环件53于本实施例中的材质为铁,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513与所述第二凹槽523之间,且所述定位环件5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513及所述第二凹槽523的槽口宽度。
所述弹性体54于本实施例中的材质为橡胶,并包覆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及所述定位环件53并形成两个连接孔541,两个所述连接孔541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及第二接合环件52的圆心位置。具体来说,所述弹性体54于实务上是先由液态方式包覆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及填满所述第一凹槽513与所述第二凹槽523之间的间隙,并同时沿着所述转轴421的轴向方向于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的圆心位置预留两个所述连接孔541,使所述弹性体54能吸收连接所述第一接合环件51及所述第二接合环件52的构件的振动。
两个所述连接轴6于本实施例中分别呈中空管状,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轴单元5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每个所述连轴单元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连接轴6的一端及所述转轴421的一端。
配合图11至图13所示,两个所述轴套7分别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100A上且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轴6远离所述外壳41的一端,两个所述轴套7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6。每个所述轴套7包含有一固定座71及一自润组件72。
两个所述固定座71设置于两个所述漂浮舱体1之间的所述支撑架13上,两个所述固定座71分别具有朝向所述驱动单元4开口的一设置槽711,两个所述自润组件7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设置槽711内。每个所述自润组件72包含有一外环件721、一内环件722、一固定环件723以及一缓冲液体724。
所述内环件722设置于所述外环件721内,且所述内环件722及所述外环件721于本实施例中分别为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所构成。具体来说。所述外环件721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6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一底段7211及一第一侧段7212,所述内环件722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6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二底段7221及一第二侧段7222,所述外环件721的所述第一底段7211与所述固定座71的所述设置槽711的内缘接触,而所述第一侧段则位于面向对应的所述设置槽711的开口侧。所述内环件722的所述第二底段7221位于所述第一底段7211的内侧面,也就是朝向对应的所述连接轴6的一侧,而所述第二侧段7222则位于面向对应的所述设置槽711的开口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外环件721的所述第一底段7211的长度于本实施例中大于所述内环件722的所述第二底段7221的长度。当所述内环件722设置于所述外环件721内时,所述第一侧段7212与所述第二侧段7222具有相同高度,且所述外环件721的所述第一侧段7212及所述内环件722的所述第二侧段7222彼此间隔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SG。
所述内环件722的所述第二底段7221于远离所述外环件721的所述第一底段7211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肋7221A及两个第二凸肋7221B,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相对于所述设置槽711的内侧底面(也就是所述第二底段7221)呈斜向配置,两个所述第一凸肋7221A的高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的高度,且两者高度差为0.4毫米至0.6毫米之间。换个角度说,所述容置槽SG的内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通过呈斜向配置而能作为缓冲结构,而两个所述第一凸肋7221A作为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变形裕度的限制,从而防止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过度变形。此外,每个所述自润组件72于其第一侧段7212及第二侧段7222分别朝向彼此的一侧面具有一凸部725,两个所述凸部725的高度为0.45毫米至0.55毫米之间。
所述固定环件723设置于所述容置槽SG内,所述缓冲液体724填充于所述容置槽SG与所述固定环件723之间,使所述固定环件723能夹持所述连接轴6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SG转动。具体来说,每个所述固定环件723于朝向对应的所述连接轴6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夹持肋7231,多个所述夹持肋7231能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轴6,且当所述固定环件723于所述容置槽SG内时,两个所述凸部725能定位所述固定环件723的轴向方向的位移,而所述容置槽SG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肋7221B及所述缓冲液体724则能提供所述固定环件723缓冲,从而大幅减少所述固定环件723的振动影响,且同时能避免所述固定环件723与所述容置槽SG内缘之间的发生过多磨耗。
至少两个所述增氧叶轮8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轴6于远离所述驱动单元4的一端,至少两个所述增氧叶轮8于实际应用上能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数量的调整。
需先说明的是,上述承载装置100A及增氧装置100B于本实施例中虽共同被定义为所述增氧设备1000。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所述轴套7也可以是单独地被运用(如:贩卖)或搭配其他构件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增氧设备1000及油封组件44,通过每个所述油封组件44的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的第一防水凸肋4411、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的第二防水凸肋4431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的第三防水凸肋4451的设计,使所述第一防水环件441、所述第二防水环件443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445能防止液体(例如:水气)沿着所述转轴421进入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所述驱动单元4内部。据此,让所述增氧设备1000的所述驱动单元4的使用时间增加以减少每年维护的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
一承载装置,用以浮设于一液体上;以及
一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增氧装置包含有:
一驱动单元,设置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驱动单元包含有:
一外壳,具有两个穿孔;
一转子及一定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子具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所述穿孔而裸露于外侧,所述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及
两个油封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穿孔,每个所述油封组件包含有:
一第一防水环件及一第一紧迫件,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防水凸肋,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一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
一第二防水环件及一第二紧迫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部分地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防水凸肋,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二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二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
一第三防水环件及一第三紧迫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套设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而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一侧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与所述接触部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内并能抵紧所述接触部,使所述接触部能抵靠所述第二防水环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防水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及
一润滑液,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之间;
两个连轴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且两个所述连轴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转轴的两端,每个所述连轴单元包含有:
一第一接合环件及一第二接合环件,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与所述第二接合环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接合环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二接合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一接合环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
一定位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之间;及
一弹性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合环件、所述第二接合环件及所述定位环件并形成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合环件与第二接合环件的圆心位置;
两个连接轴,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轴单元的所述连接孔;
两个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且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及
至少两个增氧叶轮,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为8.5毫米至9.5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连轴单元中,所述第一接合环件及所述第二接合环件的材质为铝,所述定位环件的材质为铁,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一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能抵靠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二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能抵靠于所述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分别朝远离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方向斜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环件的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2.5度至47.5度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2.5度至47.5度之间,所述第三防水凸肋与任一个所述第一辅助凸肋或任一个所述第二辅助凸肋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一防水环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及所述第三防水环件的材质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油封组件中,所述第二防水环件具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朝远离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圆心方向凸伸,使所述挡止部遮挡对应的所述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润滑液填为润滑脂黄油并填充所述容置空间的55%至65%。
10.一种油封组件,用以设置于一增氧设备的驱动单元上,所述油封组件能抵靠所述驱动单元的一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组件包括:
一第一防水环件及一第一紧迫件,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防水凸肋,所述第一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一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一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
一第二防水环件及一第二紧迫件,所述第二防水环件部分地裸露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穿孔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防水凸肋,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于与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二紧迫件能抵紧所述第二防水凸肋,使所述第二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
一第三防水环件及一第三紧迫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套设裸露于对应的所述穿孔的外侧的所述第二防水环件而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面向所述第二防水环件的一侧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与所述接触部背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紧迫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内并能抵紧所述接触部,使所述接触部能抵靠所述第二防水环件;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于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防水凸肋,所述第三防水凸肋能抵靠所述转轴;以及
一润滑液,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环件与所述第三防水环件之间。
CN202010955983.XA 2020-09-11 2020-09-11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Pending CN1141655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983.XA CN11416559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983.XA CN11416559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591A true CN114165591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7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5983.XA Pending CN11416559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559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6963U (zh) * 2009-12-31 2010-10-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门及具有该防水门的电子装置
CN207456263U (zh) * 2017-09-29 2018-06-05 张朝明 散热盘管的快拆接头
US20180252324A1 (en) * 2017-03-01 2018-09-06 Tsai-Chen Yang Check structure of a control valve base
US10468812B1 (en) * 2018-10-12 2019-11-05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waterproof ring thereof
US10630018B1 (en) * 2018-11-30 2020-04-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TWM600017U (zh) * 2020-04-17 2020-08-11 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加強型射頻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6963U (zh) * 2009-12-31 2010-10-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门及具有该防水门的电子装置
US20180252324A1 (en) * 2017-03-01 2018-09-06 Tsai-Chen Yang Check structure of a control valve base
CN207456263U (zh) * 2017-09-29 2018-06-05 张朝明 散热盘管的快拆接头
US10468812B1 (en) * 2018-10-12 2019-11-05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waterproof ring thereof
US10630018B1 (en) * 2018-11-30 2020-04-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TWM600017U (zh) * 2020-04-17 2020-08-11 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加強型射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47453A (en) Shaft arrangements
PT2226534E (pt) Conjunto de vedação de um veio com equilíbrio de pressão
CN114165591A (zh) 增氧设备及油封组件
BRPI0710072A2 (pt) conjuntos de conexão de interface de casco-para-caixão e de suporte
RU2470200C2 (ru) Эластичный подшипни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текущего ремонта и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TWI730887B (zh) 增氧設備及軸套
CN114158517A (zh) 增氧设备及轴套
US6964521B2 (en) Compliant linear bearing
US11352201B2 (en) Peripheral sealing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floating roof
TWI730886B (zh) 增氧設備及油封組件
CN213414194U (zh) 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
CN104302543A (zh) 船用驱动装置
JP2007278307A (ja) すべり軸受装置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KR101792707B1 (ko) 벤트 장치
CN217358555U (zh) 一种适合低温环境下安装使用的绞车编码器
KR101945277B1 (ko) 더블 틸팅 패드를 가진 저어널베어링과 이를 이용한 축지지장치
CN2321157Y (zh) 马达轴承套环装置
JP4308377B2 (ja) すべり支承用カバー
JP3674182B2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の軸受ユニット
JPH0130650Y2 (zh)
CN216975506U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滚子轴承结构
CN215908387U (zh) 一种双轴混合机轴密封结构
JPH0716083U (ja) ブリーザーキャップ
CN115789091A (zh) 一种自适应水润滑艉部轴承
US4543010A (en) Joint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