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8099A - 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8099A
CN114158099A CN202111425316.1A CN202111425316A CN114158099A CN 114158099 A CN114158099 A CN 114158099A CN 202111425316 A CN202111425316 A CN 202111425316A CN 114158099 A CN114158099 A CN 114158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uxiliary
auxiliary base
secondary base
down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53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云
顾祥新
韩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53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80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8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包括: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根据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第二协议实体为DRB与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合并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双连接场景下的DAPS切换,提升数据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是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01173342,申请日为2020年02月2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的新空口(New Radio,NR)中,在非双连接场景下引入了一种新的切换机制,即双激活协议栈切换(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Handover,DAPS HO)。对于应用DAPS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源基站需要统一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数据包分配序列号,然后将部分PDCP数据包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发送给目标基站,然后由目标基站在切换过程中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双连接态的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双连接场景中,终端设备能够同时利用两个基站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吞吐率,还能够提高移动性能。但是,在双连接场景中的辅基站切换时,还不能实现DAPS切换,在切换过程中,较难实现终端设备同时接收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调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双连接场景下的辅基站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第一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第二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PDCP数据包,包括:
根据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第一PDCP数据包和所述第二PDCP数据包进行去重处理和排序处理,得到所述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听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包括: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包括: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异常时,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基站链路异常信息,所述链路异常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辅基站的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还包括分离承载,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
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根据所述第四协议实体从所述第二辅基站接收所述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第一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第二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第一PDCP数据包和所述第二PDCP数据包进行去重处理和排序处理,得到所述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监听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异常时,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基站链路异常信息,所述链路异常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辅基站的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还包括分离承载,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
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根据所述第四协议实体从第二辅基站接收所述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双连接场景,在需要进行辅基站切换时,首先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该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终端设备能够获知需要接入的是哪个辅基站。针对配置了DAPS切换的DRB,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DRB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然后根据DRB与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并合并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完整有序的PDCP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双连接场景下的DAPS切换,使得辅基站切换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接收第一辅基站和第二辅基站的下行调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APS切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切换的信令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辅基站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前转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
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网络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终端设备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一个RLC实体。RLC实体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的RLC模式,RLC模式可以为如下三种模式中的任意一种:透传模式(transparent mode,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 UM)、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下面,对该三种模式进行说明:
透传模式:被配置为透传模式的RLC实体还可以称为TM RLC实体,在透传模式下,TM RLC实体只提供数据的透传功能。
非确认模式:被配置为非确认模式的RLC实体还可以称为UM RLC实体,在非确认模式下,UM RLC实体可以提供除重传、重分段、重复包检测、协议错误检测外的所有RLC功能,因此,UM RLC实体提供的传输服务的可靠性较差。
确认模式:被配置为确认模式的RLC实体还可以称为AM RLC实体,AM RLC实体可以提供所有RLC功能,由于AM RLC实体可以提供出错检测、重传等功能,因此,AM RLC实体提供的传输服务的可靠性较强。
基站,可以是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或者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 NodeB,ng-eNB)。其中,gNB为UE提供新空口(new radio,NR)的用户面功能和控制面功能,ng-eNB为UE提供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的用户面功能和控制面功能,需要说明的是,gNB和ng-eNB仅是一种名称,用于表示支持5G网络系统的基站,并不具有限制意义。还可以为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GSM系统或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APS切换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设备10、源基站11和目标基站12,其中,终端设备10与源基站11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当终端设备10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可能会涉及基站的切换,终端设备10从最开始的与源基站11建立连接的状态转变为与目标基站12建立连接,并在与目标基站12建立连接后,与源基站11断开连接。
在终端设备10和源基站11之间建立连接后,终端设备10和源基站11之间会有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交换。而当终端设备10需要进行基站的切换时,即当终端设备10从源基站11所管辖小区切换到目标基站所管辖小区时,需要断开与源基站11的连接,而与目标基站12建立连接。
在NR Release 16中,引入了DAPS切换。针对下行数据的传输,对于一个应用DAPS切换的DRB,源基站11需要统一为PDCP数据包分配PDCP序列号,然后将部分PDCP数据包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发送给目标基站12,将部分PDCP数据包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发送给终端设备10。其中,源基站11向终端设备10发送的PDCP数据包会采用源基站侧的头压缩和安全算法进行处理(先执行头压缩,然后执行加密),之后再由源基站11发送给终端设备10。目标基站12在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部分PDCP数据包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后,会对该部分PDCP数据包采用目标基站侧的安全算法和头压缩算法进行处理,之后再将加密后的PDCP数据包发送给终端设备10。其中,源基站11对PDCP数据包进行加密的方式和目标基站12对PDCP数据包进行加密的方式均是相对独立的。终端设备10在分别接收到源基站11和目标基站12两侧发送的PDCP数据包后,依据PDCP数据包来源的不同应用相应的头压缩算法进行解压缩以及依据安全算法进行解密(先执行解密,然后执行解压缩Decompress),在解密之后根据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采用公共的排序功能获得完整、有序的PDCP数据包,实现PDCP数据包的安全传输。
针对上行数据的传输,对于应用DAPS切换的DRB,在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10可以统一为PDCP数据包分配序列号,然后将部分数据包通过与源基站11之间的源链路发送给源基站11,将部分数据包通过与目标基站12之间的目标链路发送给目标基站12。类似的,针对发送对象的不同,终端设备10为向源基站11发送的PDCP数据包和向目标基站12发送的PDCP数据包采用各自独立的不同的安全算法和头压缩算法。
通过如上的方式,在DAPS切换的过程中,终端设备10可以同时接收源基站11和目标基站12的下行调度,直至目标基站12指示终端设备释放源基站11的配置后,终端设备10停止从源基站11接收下行调度,与源基站11断开连接。
在基站和小区的切换中,通过DAPS切换的方式,能够保证终端设备同时接收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调度信息,避免数据传输中断的发生。
目前,DAPS切换主要应用于非双连接场景,其中,双连接场景指的是终端设备与两个基站或网络设备处于连接态。针对两个基站或网络设备的类型不同,双连接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终端设备20、基站21和基站22,其中终端设备20分别与基站21和基站22建立连接。在双连接场景中,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两个基站中有一个为主基站,另一个作为辅基站。
根据基站对应的系统的不同,双连接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当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为LTE系统下的基站时,双连接类型为LTE双连接;当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为NR系统下的基站时,双连接类型为NR双连接;当两个基站中一个为LTE系统下的基站,另一个为NR系统下的基站时,双连接类型为LTE和NR的双连接。针对LTE和NR类型的双连接,还可以进一步分为:LTE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主基站、NR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辅基站;NR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主基站、LTE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辅基站;连接5G核心网的LTE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主基站、NR基站作为终端设备的辅基站。
在配置LTE-NR双连接之后,SgNB侧(即辅基站侧)也可以与UE之间建立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此时UE在主基站侧有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MCG RRC),在辅基站侧也有RRC连接(SCG RRC)。当辅基站需要为UE修改辅基站侧的无线参数配置时,可以通过SCG RRC直接与UE交互实现参数的重配置。
主基站(MeNB)和辅基站(SgNB)上可以分别为UE配置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具体地,MeNB中为UE配置的服务载波为主小区群(Master Cell Group,MCG),SgNB中为UE配置的服务载波为辅小区群(Secondary Cell Group,SCG)。对于建立双连接的UE,MeNB侧有一个主小区(PCell),UE在该小区接收系统消息、寻呼消息等,主小区(PCell)配置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在辅基站侧有一个主辅小区(PSCell),也配置了PUCCH。
双连接技术中,一个终端可以同时连接到两个通过非理想后向回程相连的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终端设备能够同时利用两个基站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吞吐率,还能够提高移动性能。
随着双连接场景的广泛应用,双连接场景下的基站切换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将结合图3对双连接场景下的基站切换进行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终端设备30、第一辅基站31、第二辅基站32和主基站33。在未进行基站切换时,终端设备30处于双连接状态,分别与第一辅基站31和主基站33建立连接。当终端设备30需要进行辅基站的切换(或称为辅基站的更新)时,例如终端设备30移动了位置,此时终端设备30会上传测量报告,第一辅基站31根据终端设备30上传的测量报告确定了将辅基站切换到第二辅基站32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双连接场景下采用DAPS切换的方式进行辅基站的切换(或称为辅基站的更新),能够保证在辅基站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能同时接收源辅基站和目标辅基站的调度,与源辅基站和目标辅基站之间均能进行数据的传输。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如图2所示,包括:
S41,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双连接场景下,在进行辅基站切换之前,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建立连接。当需要进行辅基站更新时,终端设备会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该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可以开始进行辅基站的切换,从第一辅基站切换到第二辅基站。需要说明的是,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可以包含第二辅基站所辖小区的标识,所辖小区的标识间接指示了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S42,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辅基站切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该段时间内,终端设备仍然需要与第一辅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辅基站侧配置了DAPS切换。针对配置了DAPS切换的DRB,终端设备需要建立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DRB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该第一协议实体例如可以为RLC实体和MAC实体。因为终端设备接入的是第二辅基站所辖的主辅小区,因此终端设备建立DRB与目标主辅小区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S43,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终端设备处于双连接态时,与第一辅基站之间建立了DRB与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二协议实体,当终端设备建立了第一协议实体后,能够在辅基站切换的过程中,同时从第一辅基站接收该DRB的数据包和从第二辅基站接收该DRB的数据包。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第一下行数据中包括部分PDCP数据包和对应的序列号,第二下行数据中也包括部分PDCP数据包和对应的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可以采用第一辅基站侧的加密算法,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可以采用第二辅基站侧的加密算法,第一辅基站和第二辅基站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加密算法。
S44,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后,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合并的PDCP数据包。
可选的,当第一辅基站对第二下行数据进行了加密后,第二辅基站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了加密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后,对第一下行数据采用第二辅基站侧的解密方法进行解密,对第二下行数据采用第一辅基站侧的解密方法进行解密,然后根据解密后的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PDCP数据包。其中,在得到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DCP数据包各自对应的序列号,得到完整的有序的PDCP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在需要进行辅基站切换时,首先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该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终端设备能够获知需要接入的是哪个辅基站。针对配置了DAPS切换的DRB,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DRB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然后根据DRB与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并合并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完整有序的PDCP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双连接场景下的DAPS切换,使得辅基站切换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接收第一辅基站和第二辅基站的下行调度。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切换的信令图,如图5所示,包括:
S501,UE建立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双连接场景,其中UE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建立连接。建立双连接的流程可以参考协议TS37.340。在UE建立了双连接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可以同时为UE提供通信服务和调度。
进一步的,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可以分别为UE配置测量任务,UE按照测量任务执行测量,然后在满足上报条件时上传测量报告。若测量任务为主基站配置的,则对应的测量报告由UE上报给主基站,若测量任务为第一辅基站配置的,则对应的测量报告由UE上报给第一辅基站。
S502,UE向第一辅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当需要进行辅基站的切换时,UE会向第一辅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具体的,UE根据第一辅基站的测量任务,可能会测量多个辅基站所辖小区,然后第一辅基站根据UE的测量结果来确定切换的第二辅基站。
S503,第一辅基站接收来自UE的测量报告。
UE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了测量报告后,第一辅基站接收UE发送的测量报告。在UE发送的测量报告中,可能包括多个辅基站所辖小区的测量结果信息,第一辅基站需要在其中选择一个作为UE将要建立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辅基站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处于双连接状态,其中终端设备60对应的辅基站为第一辅基站61,终端设备60对应的主基站在图6中未示出。第一辅基站61可为终端设备60配置测量任务,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辅基站61执行测量任务,然后向第一辅基站61上传测量报告。在图6中,终端设备60上传的测量报告中可能包括基站62、基站63和基站64所辖小区的测量结果信息,然后第一辅基站61在其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二辅基站,并在后续的过程中指示终端设备60尝试与第二辅基站建立连接,例如在图6中,可以将基站62作为第二辅基站。
S504,第一辅基站确定进行主辅小区切换。
在确定了进行切换的第二辅基站后,第一辅基站确定进行主辅小区切换。
S505,第一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
S506,主基站接收主辅小区更新请求。
S507,主基站向第二辅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
在确定了第二辅基站后,第一辅基站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向第二辅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具体的,第一辅基站首先向主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主基站在接收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请求后,向第二辅基站发送该主辅小区更新请求。主辅小区更新请求中包含UE上下文,例如UE当前所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UE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一辅基站为UE所分配的无线参数等。
S508,第二辅基站接收主辅小区更新请求,并根据主辅小区更新请求为UE分配无线资源。
第二辅基站在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请求后,会判断自身的负载状态,来决定是否允许该UE接入。如果第二辅基站的负载状态允许UE接入,则第二辅基站会为该UE分配必要的无线资源。
S509,第二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在第二辅基站为UE分配了无线资源后,第二辅基站会向主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请求确认信息,以向主基站反馈更新请求确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辅基站为该UE配置了DAPS切换,第二辅基站可以针对该UE所建立的一个或多个DRB配置DAPS切换。
S510,主基站向UE发送主辅小区更新指令。
主基站在接收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请求确认信息之后,通过RRC信令发送给UE,该RRC信令即为主辅小区更新指令。
S511,UE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并根据主辅小区更新指令进行RRC重配置。
UE在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后,获知第二辅基站配置了DAPS切换,UE需要建立该DRB关联第二辅基站的一条支路,使得UE在切换过程中同时从第一辅基站和第二辅基站接收该DRB的数据包。
S512,UE向主基站发送RRC重配置完成的信息。
S513,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主辅小区更新确认信息。
S514,主基站向第二辅基站发送主辅小区重配置完成信息。
S515,在配置了DAPS切换的DRB时,UE继续监听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状态,并建立DRB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根据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
UE会监听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在根据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在根据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信息确定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异常时,会通过与第二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来实现下行数据的传输。具体的,UE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基站链路异常信息或链路失败信息,链路异常信息中包括第一辅基站的标识或仅指示源辅基站的信息;然后,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包,第二下行数据包为第一辅基站通过主基站向第二辅基站发送的。其中,UE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异常可能包括如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种是定时器T310超时,第二种是RLC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第三种是随机接入出现异常。
对于配置了双连接的终端设备,在辅基站侧可以配置两种数据无线承载,一种是SCG DRB,该DRB使用辅基站侧的无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另一种是分离承载(Split DRB),该Split DRB使用主基站侧的无线资源以及辅基站侧的无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因为SplitDRB在辅基站更新过程中可以利用主基站侧的无线资源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因此对于Split DRB没有必要采用DAPS切换机制以实现0ms的切换时延;同时考虑到Split DRB采用DAPS切换实现的复杂度会极高,为了避免终端设备设计成本太高,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简易的处理机制,终端设备对于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含的分离承载,默认该分离承载不会配置为DAPS切换。终端设备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在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第二辅基站之后,例如在与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终端设备可根据第四协议实体从第二辅基站接收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采用默认的处理机制,可以减少网络侧的配置信令。
下面结合图7对UE接收到DAPS切换命令之后的处理过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处理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UE收到DAPS切换命令之后,继续第一辅基站侧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从第一辅基站侧接收调度信息,包括接收下行数据以及接收上行授权执行上行传输,以及继续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检测(RadioLink Monitor,RLM)。同时UE在第二辅基站开始执行随机接入。
具体的,针对配置了DAPS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包括如下步骤:
S711,UE重配置该承载的PDCP;
S712,新建RLC实体和媒体存取控制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此时一个PDCP关联两个RLC实体;
S713,继续接收第一辅基站侧的下行数据;
S714,在第二辅基站侧执行随机接入;
S715,继续检测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状态;
S716,如果检测发现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失败,通知主基站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失败。
UE停止从第一辅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此时UE因为还有一条可用的无线链路与主基站保持RRC连接,因此UE可以向主基站上报SCG failure,考虑到UE此时在辅基站侧有源辅基站(即第一辅基站)和目标辅基站(即第二辅基站),为了使主基站意识到哪一侧辅基站出现问题,UE需要明确指示源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
当主基站收到UE上报的SCG Failure,获知源辅基站(即第一辅基站)侧无线链路失败之后,主基站此时需要通过Xn接口向源辅基站发送SCG failure信息,源辅基站收到该信息后,停止对UE的调度,对于原本期待从本侧向UE发送的PDCP数据包,源辅基站立即执行数据前转(Data forwarding),如通过主基站向目标辅基站发送PDCP数据包,对于每个配置了DAPS的DRB,其下行数据包从第一个UE还没有确认收到的数据包开始,源辅基站将这些数据包连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PDCP序号(PDCP SN)一同发送给目标辅基站,不管是该DRB是AM还是UM。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得源辅基站及时终止为UE分配无线资源,可以有效节省无线资源;同时可以使得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及时转移到目标辅基站,有助于目标辅基站及时将数据发送给UE,减少了数据传输时延。
在UE接入第二辅基站的过程中,UE所发起的随机接入可能不能成功如在定时器T304超时之前不能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此时UE判断第二辅基站侧无线链路失败即T304超时,此时,UE需要向主基站上报SCG failure,考虑到UE此时在辅基站侧有源辅基站(即第一辅基站)和目标辅基站(即第二辅基站),为了使主基站意识到哪一侧辅基站出现问题,UE需要明确指示目标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当主基站收到UE上报的SCG Failure,获知目标辅基站(即第二辅基站)侧无线链路失败之后,主基站可以通知源辅基站终止本次主辅小区更新,或者可以直接释放辅基站。
在UE与第二辅基站随机接入成功后,停止第一辅基站侧的RLM。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S721,切换UE的上行PDCP传输;
S722,继续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传输和重传;
S723,同时接收两侧的下行数据,并执行公共排序;
在与第二辅基站的随机接入成功后,第二辅基站可以通知UE释放第一辅基站侧的配置。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S731,第二辅基站通知UE将实施DAPS切换的承载的PDCP实体恢复正常;
S732,第二辅基站通知UE释放第一辅基站侧的RLC、MAC配置。
可选的,步骤S731和步骤S732可以同时进行。
当UE在第二辅基站侧随机接入成功,此时UE不再执行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检测。但UE继续从第一辅基站侧接收调度,包括接收下行数据和按照上行授权执行上行传输。直到第二辅基站侧通过RRC信令通知UE释放第一辅基站,UE释放第一辅基站侧的所有配置以及停止与第一辅基站的数据传输。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前转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UE80(见图8中的附图标记80)、第一辅基站81、第二辅基站82和主基站83。初始时UE80处于双连接态,其对应的主基站和辅基站分别为主基站83和第一辅基站81。在进行辅基站更新时,需要将UE从第一辅基站切换到第二辅基站82。
在UE80收到主辅小区更新命令之后,UE80继续执行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检测,同时UE开始在第二辅基站侧执行随机接入。
如果UE80发现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失败,UE80停止从第一辅基站81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此时UE80因为还有一条无线链路与主基站83保持RRC连接,因此UE80可以向主基站83上报与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
由于此时UE80此时在辅基站侧涉及第一辅基站81和第二辅基站82,为了使主基站83获知是哪一侧的辅基站与UE80之间的无线链路出现问题,UE80需要明确指示是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异常或失败。
当主基站83收到UE80上报的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后,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中包括第一辅基站的标识。根据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能够获知UE80与第一辅基站81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此时,主基站83需要通过Xn接口向第一辅基站81发送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第一辅基站81收到该信息后,停止对UE80的调度。对于第一辅基站81需要向UE80发送的下行数据,由于此时停止了对UE80的调度,需要通过主基站83来执行数据前转,将这部分数据前转到第二辅基站,由第二辅基站及时将这部分数据发送给UE80,以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当第二辅基站将第一辅基站前转过来的数据向UE80发送完成之后,可以继续向UE80发送从核心网接收到的该承载的数据。
具体的,第一辅基站81可通过主基站83向第二辅基站82发送PDCP数据包,对于每个配置了DAPS的DRB,其下行数据从第一个UE还没有确认收到的数据包开始,第一辅基站81将这些PDCP数据包以及每个PDCP数据包对应的PDCP序号(PDCP SN)一同发送给第二辅基站82。如果部分PDCP数据包在之前的DAPS配置过程中已经由第一辅基站81发送给了第二辅基站82,则这部分PDCP数据包不需要进行数据前转。
针对第一辅基站81,在第一辅基站81与UE80之间的无线链路异常时,由于第一辅基站81不需要再为UE80提供服务,因此第一辅基站81可以删除UE80的上下文。通过这样的操作,不仅可以释放第一辅基站81的存储资源,还可以避免主基站83在从第二辅基站82收到UE80已经接入第二辅基站82之后,再次通过信令通知第一辅基站81释放UE80的上下文,能够节省空口的信令。
针对主基站,当主基站83收到UE80上报的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之后,主基站83可以向第二辅基站82发送该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第二辅基站82获知该信息之后,针对配置了DAPS的承载,需要建立该承载的PDCP实体(之前该承载的PDCP实体位于第一辅基站侧),以便处理上行数据接收,以及处理下行数据发送。由于第二辅基站82已经知道UE检测到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失败,因此第二辅基站82不必再通过RRC信令向UE80发送释放第一辅基站的信令,可以有效节省信令开销。
针对UE80,在向主基站83发送了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之后,UE80释放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即不需要再接收第一辅基站81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和数据,也不再向第一辅基站81发送上行信号。此时,UE80可以暂时保存第一辅基站侧的配置,直到UE80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82。
当UE80与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失败后,不立刻删除第一辅基站侧的配置的原因是,此时还不能保证UE80可以成功的接入第二辅基站82。如果UE不能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82,UE80需要再次向主基站上报第一辅基站无线链路异常信息,通过该信息,主基站83可能为UE80配置其他的辅基站。在配置其他辅基站时,主基站83是以第一辅基站81的配置信息为参考来为UE80实施配置的。因此,在UE80在没有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82之前,即UE80在第二辅基站82的随机接入还没有成功之前,UE80仍然会保存第一辅基站81的配置。一旦UE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82,UE80就可以删除第一辅基站81的相关配置。
S516,UE执行随机接入,接入第二辅基站。
S517,第二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成功信息,并指示第一辅基站停止对UE的调度。
S518,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信息,指示第一辅基站停止对UE的调度。
当UE成功接入第二辅基站后,第二辅基站可以指示第一辅基站停止对UE的调度。例如,通过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信息,指示第一辅基站停止对UE的调度。例如,第二辅基站也可以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UE与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在需要进行辅基站切换时,首先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该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终端设备能够获知需要接入的是哪个辅基站。针对配置了DAPS切换的DRB,终端设备在与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前,根据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DRB下与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然后根据DRB下与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二协议实体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并合并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完整有序的PDCP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双连接场景下的DAPS切换,使得辅基站更新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接收第一辅基站和第二辅基站的下行调度。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针对第一辅基站侧的无线链路异常或失败的情形,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案,通过数据前转,来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够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也能够节省空口信令。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1、第一处理模块92、第二接收模块93、第二处理模块94,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主基站发送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9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第二接收模块9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第二处理模块94用于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第一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第二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94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第一PDCP数据包和所述第二PDCP数据包进行去重处理和排序处理,得到所述PDC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92还用于:
监听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93具体用于: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93具体用于:
在根据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确定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异常时,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基站链路异常信息,所述链路异常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辅基站的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还包括分离承载,所述第二处理模块94还用于:
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
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根据所述第四协议实体从第二辅基站接收所述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93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其中,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通过总线103连接。
可选地,该模型确定还包括通信部件。例如,通信部件可以包括接收器和/或发送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01执行所述存储器1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101执行如上所述的传输方法。
处理器1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收到包含双激活协议栈DAPS切换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之后,继续监听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其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若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向所述主基站上报第一辅基站的辅小区群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若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正常,继续与所述第一辅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停止与所述第一辅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状态失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定时器T310超时;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
随机接入出现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向第二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随机接入流程关联的T304超时,向所述主基站上报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包括:
在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失败时,根据第一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
在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下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第一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第二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PDCP数据包,包括:
根据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第一PDCP数据包和所述第二PDCP数据包进行去重复处理和排序处理,得到所述PDCP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还包括分离承载,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
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根据所述第四协议实体从所述第二辅基站接收所述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12.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基站,终端设备分别与所述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包含DAPS切换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继续监听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其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
若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失败,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辅基站终止主辅小区更新;和/或,
释放所述第二辅基站。
15.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收到包含DAPS切换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之后,继续监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其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所述第一辅基站连接;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若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向所述主基站上报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若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正常,继续与所述第一辅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停止与所述第一辅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状态失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定时器T310超时;
RLC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
随机接入出现异常。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向第二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随机接入流程关联的T304超时,向所述主基站上报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标识,建立DRB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一协议实体;
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实体接收第二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协议实体为所述DRB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协议实体;
合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得到所述DRB对应的PDCP数据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
在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失败时,根据第一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
在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正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实体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下行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第一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第二PDCP数据包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
根据每个第一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每个第二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第一PDCP数据包和所述第二PDCP数据包进行去重复处理和排序处理,得到所述PDCP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还包括分离承载,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删除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一辅基站关联的第三协议实体,并建立所述分离承载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关联的第四协议实体;
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根据所述第四协议实体从所述第二辅基站接收所述分离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辅基站完成随机接入之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辅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辅基站断开连接。
26.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DAPS切换的主辅小区更新指令,所述主辅小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继续监听与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其中,所述主辅小区更新指令中包括第二辅基站的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主基站和所述第一辅基站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辅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状态失败,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所述第二辅基站的SCG失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辅基站的无线链路失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辅基站终止主辅小区更新;和/或,
释放所述第二辅基站。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
CN202111425316.1A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1580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316.1A CN114158099A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316.1A CN114158099A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010117334.2A CN111328118B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7334.2A Division CN111328118B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099A true CN114158099A (zh) 2022-03-08

Family

ID=7117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5316.1A Pending CN114158099A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010117334.2A Active CN111328118B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7334.2A Active CN111328118B (zh) 2020-02-25 2020-02-25 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15809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61151A4 (en) * 2020-07-06 2023-07-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284113A1 (en) * 2020-07-10 2023-09-07 Lenovo (Beijing)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cessing a radio link failure (rlf) during a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daps) handover procedure
CN112188517A (zh) * 2020-09-07 2021-01-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驻留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61619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390638A (zh) * 2020-10-21 2022-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Daps切换失败类型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702752A (zh) * 2020-12-22 2021-04-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788698B (zh) * 2020-12-23 2023-04-07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240049068A1 (en) * 2021-04-01 2024-02-08 Apple Inc. Handover in dual connectivity to a primary base station and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N115915300A (zh) * 2021-08-25 2023-04-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配置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16017417A (zh) * 2021-10-21 2023-04-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CN116567739A (zh) * 2022-01-28 2023-08-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24000382A1 (en) * 2022-06-30 2024-01-0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 switc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253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双连接系统中使用的方法、主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6329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6089C (zh) * 2006-10-11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实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按序递交的方法
WO2015100590A1 (zh) * 2013-12-31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WO2015108389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al connectivity mode of ope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983407B1 (en) * 2014-08-07 2023-08-16 Alcatel Lucent Dual connectivity network
US10251099B2 (en) * 2016-07-22 201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53221B1 (en) * 2017-06-16 2020-0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ce condition avoidance between master base station initiate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release an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initiate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hange procedur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253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双连接系统中使用的方法、主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6329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Fallback to source cell during DAPS handover", 《3GPP TSG-RAN WG2 #108,TDOC R2-1914623》, 22 November 2019 (2019-11-22), pages 1 - 3 *
SAMSUNG, ZTE: "Stage-2 details (38.300/37.340) for Make-Before-Break",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9-E,R2-2001531》, 14 February 2020 (2020-02-14), pages 1 -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8118A (zh) 2020-06-23
CN111328118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8118B (zh) 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588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CN108024295B (zh) 中继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0622538B (zh) 新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重复和rlc操作
CN107113291B (zh) 演进的数据压缩方案信令
US10805856B2 (en) Methods and units in a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device
CN111602462A (zh) 用户设备、节点以及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WO2018170885A1 (zh) 网络连接恢复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CN11099944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3170789A1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及通讯系统
JP2012114940A (ja) 無線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データユニットのシーケンスの送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
CN111148097B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WO2020032129A1 (ja) 中継装置
US9357580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N110972215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US20210385905A1 (en) Entity Establish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62621A1 (en) Radio network node,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N112105092A (zh) 双连接重建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44368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2783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396368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media for operating point-to-multipoint radio bearer
WO2020258018A1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04999A1 (zh) 存活时间的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96800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7096588A1 (zh) Rnc迁移方法、rnc及rnc迁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