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8003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8003A
CN115968003A CN202111194082.4A CN202111194082A CN115968003A CN 115968003 A CN115968003 A CN 115968003A CN 202111194082 A CN202111194082 A CN 202111194082A CN 115968003 A CN115968003 A CN 115968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network device
data packet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40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小英
娄崇
范强
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40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80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447 priority patent/WO2023061339A1/zh
Priority to CA3235117A priority patent/CA323511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968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8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通过这样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已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从而提升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切换中断时间(mobility interruption time)是指:终端设备由与源基站进行通信传输切换至与目标基站进行通信传输的切换过程中,既无法与源基站交换数据也无法与目标基站交换数据的持续时间。缩短切换中断时间有助于在切换过程中提升业务以及应用层的用户体验,尤其在高可靠低时延的业务场景(例如多方实时视频通话、实时视频图片传输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NR R16中引入双激活协议栈(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DAPS)切换方法,从而实现0ms中断时间切换过程。以上行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的无线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数据为例,DAPS切换的原理是:在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一直与源基站保持通信;在切换完成后,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进行新传(即终端设备向源基站发送过的数据包,无论是否成功均不能再发送给目标基站)。可见,当终端设备在源基站发送过但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终端设备不会在目标基站重发,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丢包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通过这样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连接至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目标接入网设备重传已经发送至源接入网设备的数据包,从而降低了在切换过程中的丢包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后,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重传之前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UM RLC的DRB中,使得在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失败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一数据包丢包的风险。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的指示,确定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哪些数据包,避免了将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全部重传的情况,节省了传输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则该第一数据包为终端设备的缓存的所述DRB的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在未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的指示时,将该终端设备缓存空间内未丢弃或未超时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从而避免丢包的情况。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确认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用于双激活协议栈DAPS切换,且第一DRB的数量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从多个第一DRB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DRN,该第二DRB用于传输该第一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从传输该业务数据的多个DRB中确定部分DRB传输该第一数据包,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逻辑信道优先级配置、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该第二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依然可以保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该传输既包括已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传输过的第一数据包的重传,也包括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传输过的第二数据包的新传,在终端设备的传输环境(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环境和/或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环境)不稳定的状态下,可以降低丢包的风险。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终端设备基于该第一时长和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前期(此时终端设备可能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保持双链路传输(终端设备既保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也保持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当种大UN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后,不再保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避免造成过多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基于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可以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即源接入网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使得在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失败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一数据包丢包的风险。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该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该第二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的第一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一时刻与切换请求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二时长;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者,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后的第二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该第二时刻与切换命令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三时长。或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二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或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提前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进而可以缩短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第六信息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延时,提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七信息;其中,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之前,向用户面功能UPF网元递交该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缩短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递交数据的时间,减少延时。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不需要根据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向UPF递交数据包,从而可以缩短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延时,提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该第八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递交数据包的核心网序列号编号规则,对向UPF网元递交的数据包进行编号,从而使得UPF网元可以根据核心网序列号进行重复性检测,丢弃重复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该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面功能UPF网元递交数据包;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一信息包括该切换确认消息。
基于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不需要根据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向UPF递交数据包,从而可以缩短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延时,提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该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第一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该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网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该第二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该第一时长用于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的第一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一时刻与切换请求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二时长。或者,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后的第二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该第二时刻与切换命令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三时长。或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二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或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该第八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递交数据包的核心网序列号编号规则,对向UPF网元递交的数据包进行编号,从而使得UPF网元可以根据核心网序列号进行重复性检测,丢弃重复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切换流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切换过程中的RLC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切换过程中的RLC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终端设备部分、(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核心网(corenetwork,CN)和(云端)服务器(server)。其中,(云端)服务器用于提供计算或应用服务的设备,(R)AN(后文描述为RAN)用于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CN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并提供与server通信的网关。
下面分别对图1中系统架构所涉及的终端设备、RAN和CN进行详细说明。
一、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中后文用UE指代终端设备。
二、RAN
RA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RAN设备(或者说接入网设备或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为Uu接口(或称为空口)。当然,在未来通信中,这些接口的名称可以不变,或者也可以用其它名称代替,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网络设备即为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多个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三、CN
C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N设备,以5G通信系统为例,CN中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等。其中:
A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终端设备接入运营商网络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例如包括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认证和授权用户等功能。
S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管理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会话。PDU会话是一个用于传输PDU的通道,终端设备需要通过PDU会话与DN互相传送PDU。PDU会话由SMF网元负责建立、维护和删除等。SMF网元包括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含UPF和RAN之间的隧道维护)、UPF网元的选择和控制、业务和会话连续性(service and session continuity,SSC)模式选择、漫游等会话相关的功能。
UP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网关,是运营商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包括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
此外,尽管未示出,CN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网元,比如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repository,UDR)网元、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网元。
图1中N2、N3、N6、E1、F1-U以及F1-C为接口序列号。这些接口序列号的含义可参见相关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含义,在此不做限制。
为了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内容,下面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一种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连接。
2、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是一组基于IP的通信协议,用于GSM网络中承载GPRS。包含控制面部分协议(又称GTP-C)和用户面部分的协议(GTP-U)。
3、服务质量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流):终端设备与UPF网元之间可以通过协议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进行数据传输,每个PDU会话中可以传输多个不同QoS要求的数据流,即QoS流。
4、切换流程
连接态UE的移动性管理是由接入网设备控制的,即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UE切换到哪个小区以及如何进行切换。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切换流程,该切换流程可以包括:
S201、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UE的标识等。
S202、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该切换请求消息,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具体地,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自身情况(例如连接该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终端数量),确定是否允许该UE接入;如果允许UE接入,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确认请求,该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安全相关算法等参数。
S203、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消息(即可以理解为切换命令)。
源接入网设备在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切换确认消息后,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切换命令)给UE,以指示UE切换连接至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来自S202的切换确认消息,此时可以理解为源接入网设备转发该切换确认消息给UE(可理解为透传,即相当于源接入网设备这层是透明的)。具体地,该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相关信息以及UE接入该目标接入网设备所需的相关配置参数。例如,该RRC配置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目标接入网设备的C-RNTI、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所需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信息(如专用RACH资源和/或公共RACH资源)、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频率信息等。
S204、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序列号(Serial Number,SN)状态转移消息,通知目标接入网设备上行数据的接收状态,或者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转发下行为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S205、UE根据切换命令对目标接入网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在传统的切换流程中,此时UE会断开与源接入网设备的连接,在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UE接收下行数据或发送上行数据就会出现短暂的中断,这个中断持续时间即为切换中断时间,通常中断持续时长约40ms。
需要知晓的是,在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之前,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再由源接入网设备将其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或称为递交)至向UPF网元。
S206、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的消息。
S207、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竞争解决响应给UE,UE根据响应确定是否成功接入到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UE根据竞争解决响应确定竞争解决成功的情况下,认为UE成功接入到目标接入网设备。
S208、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UE的切换完成消息之后,向AMF网元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消息,通知UPF网元将下行路径切换至目标接入网络。
需要知晓的是,S208也可以理解为UE切换目标接入网设备完成,即在步骤S208之后,UE变为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再由目标接入网设备将其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或称为递交)至向UPF网元。
S209、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AMF网元的路径切换确认消息。
S210、目标接入网设备通知源接入网设备释放UE的上下文。
5、切换中断时间(mobility interruption time)
在切换过程中,UE无法与源接入网设备或目标接入网设备中的任一接入网设备交换用户面数据的最短持续时间。例如,图2中切换中断时间为:UE接收RRC重配置信息(或理解为切换命令)时起,至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UE的切换完成消息时刻的时间。
切换中断时间对业务数据的传输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中,UE的上行数据传输需求为每秒60帧视图像,即每16.66ms出现一个视频帧,速率为10Mbps。一个完整的视频帧的空口传输时延预算是30ms(基线)、20ms、15ms或60ms。其中空口传输时延预算为:接入网设备从UE收到一帧图像的数据开始计时,直到将一帧图像成功接收的这段时长。在切换中断时间为40ms的情况下,在该切换中断时间中将会有2~3帧的数据传输需求,而此时由于切换中断,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不能满足该数据传输需求。
6、0ms终端切换流程
为了支持业务的短时延要求,在5G中还提出了0ms中断的切换(handover,HO)过程。例如,在NR R16中,引入双激活协议栈(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DAPS)切换,实现空口的0ms切换中断。其原理是:在DAPS切换前,源接入网设备通知UE释放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等配置,只保留了源接入网设备的主小区。在DAPS切换过程中,UE始终保持源接入网设备的通信,在接入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后,UE可继续源接入网设备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重传,在目标接入网设备只能进行PDCPSDU的上行新传(即传输未与源接入网设备进行传输的上行数据包)。
具体地,可将该切换流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第一个阶段,UE接收切换命令之后,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第二个阶段,UE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后。
在第一个阶段,即在UE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命令之后(即前述S203之后),在UE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即前述S208之前),UE不会断开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链路。如图3a所示,图3a为一种切换过程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的示意图。以网络侧协议栈为例,UE在未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UE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的RLC#1仍然会保留,不会重建;并且UE会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新建一个RLC(即图3a中RLC#2)。其中,RLC#1和RLC#2关联到同样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PDCP。在UE未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UE仍然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的RLC#1的通信链路(即源接入网设备PDCP-源接入网设备RLC#1-源接入网设备MAC-UE)收发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RLC#2的通信链路(即目标接入网设备PDCP-目标接入网设备RLC#2-目标接入网设备MAC-UE)并不启动。
在第二个阶段,即UE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后(即前述S208之后),UE的上行通信链路进行切换,从源接入网设备的RLC#1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RLC#2。如图3b所示,图3b为另一种切换过程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的示意图。以网络侧协议栈为例,在UE的上行通信链路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RLC#2之后,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RRC消息通知UE释放与源接入网设置的通信链路(即RLC#1)。在此第二阶段,UE成功切换上行链路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RLC#2之后,若UE未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释放RLC#1的通知消息,则UE还是可以通过RLC#1与源接入网设备进行HARQ重传(在此种情况下,可能会由于UE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质量较差导致重传失败),但不能再通过RLC#1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新传数据包(此处的新传数据包是指: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成功切换至RLC#2时,未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当UE根据接入网设备的指通知消息释放RLC#1之后,UE将不能通过RLC#1进行重传和新传,也不能通过RLC#2发送重传数据包(此处的重传数据包是指: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成功切换至RLC#2之前,已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示例性地,UE在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UE已经通过RLC#1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了PDCP SDU SN为1、2、3的数据包,则在UE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时,UE将不能通过RLC#1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PDCP SDU SN大于等于4的数据包(即不能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新传数据包),PDCP SDU SN为4以及之后的数据包仅能通过RLC#2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即仅能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新传数据包)。UE亦不能通过RLC#2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PDCP SDU SN为1、2、3的数据包(即不能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重传数据包)。
可见,通过此种数据传输方法,当UE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被释放之后,若UE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存在丢包情况,UE无法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重传数据包,增大了整个丢包的风险。例如,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了PDCP SDU SN为1、2、3的数据包,但源接入网设备仅接收到了PDCP SDU SN为1、2的数据包,PDCP SDU SN为3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UE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RLC#1已经被释放,UE仅能通过RLC#2向目标接入网设备传输PDCP SDU SN大于等于4的数据包,PDCP SDU SN为3的数据包无法通过RLC#2向目标接入网设备传输,导致丢包。并且,当UE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被释放之前,由于终端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质量较差,在丢包重传时,也会存在重传失败的情况,从而导致丢包。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预先的配置信息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该配置信息向目标接入网设备重传已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从而避免了前述丢包情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进行进一步介绍: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图4以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S4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为源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为目标接入网设备。示例性地,第一接入网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预设门限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以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如,源接入网设备分配的Xn接口应用协议(application protocol,AP)标识。
S4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
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入情况判断是否该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接入其他终端设备(可以理解为除了当前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之外的终端设备)。若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还可以接入其他终端设备,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接入终端设备的最大数量为5台,当前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为2台,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实际数量小于可连接的最大数量,则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该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接入其他终端设备(或理解为该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第一接入网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切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分配的C-RNTI、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配置的安全相关算法等参数、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分配的RACH资源(包括专用RACH资源和/或公用RACH资源)。
S403、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
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之后,确定该终端设备可以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配置信息,可以包括S402中切换确认消息中的内容:目标接入网设备的C-RNTI、目标接入网设备安全相关算法等参数、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RACH资源(包括专用RACH资源和/或公用RACH资源)等,以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进而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
S40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数据包指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并且,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UM RLC的第一DRB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及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均为对PDCP SDU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的,终端设备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接入网设备时,要用该接入网设备的密钥进行加密传输。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时,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密钥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了加密;当终端设备将该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接入网设备时(即将该第一数据包在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重传),终端设备基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密钥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了加密传输。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过程,同前述S205-S207中所描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进行过多叙述。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协议预先设定的配置信息)或来自其他设备的指示信息(或配置信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403的第一信息还可以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即可以理解为该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第一DRB承载的PDCP SDU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上进行重传的功能。该第一信息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具体指示形式可以为通过枚举型变量指示,也可以为通过布尔型变量进行指示。
例如,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已经通过RLC#1(即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PDCP SDU SN为1、2、3的数据包,则在UE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时,终端设备根据通信协议的预先规定的配置信息(或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不仅可以通过RLC#2(即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PDCP SDU SN大于等于4的数据包,还可以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PDCP SDU SN为1、2、3中的部分或全部的数据包(即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已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需要先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中确定出待重传的第一数据包,进而,终端设备才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包。下面对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第一数据包的方式进行展开叙述。
方式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其中,数据包的序号可以理解为PDCP SDU数据包的序号或PDCP SDU数据包的COUNT值,即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包对应的PDCP SDU的序号或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首个未成功接收数据包对应的PDCP SDU的起始序号。该第二信息可以是PDCP层的消息(如,PDCP状态报告),也可以是RRC消息(例如下行信息传送消息(又称DL information transfer)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知晓的是,在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侧的PDCP实体会将待上传的数据进行编号,得到多个编号连续的数据包,进而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将各个数据包存入缓存空间中等待上传。在缓存空间中的每个数据包对应有生命周期(如,PDCP丢弃定时器的时长),该PDCP SDU到达PDCP层即启动该丢弃定时器,当数据包的生命周期到达时(即,PDCP丢弃定时器超时),该数据包被从缓存空间中清除。
示例性地,以第二信息为PDCP状态报告为例,该PDCP状态报告指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或成功)的数据包的序号,或指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个接收失败的数据包的序号。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已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PDCP SDU SN序号为1、2、3的数据包。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即第二信息)。在一种可能中,以第二信息为PDCP状态报告为例,该PDCP状态报告(即第二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可以理解为第二信息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的每个数据包的序号,例如该PDCP状态报告可以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PDCPSDU序号为2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将PDCP SDU序号为2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在另一种可能中,还是以第二信息为PDCP状态报告为例,该PDCP状态报告(即第二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可以理解为第二信息仅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首个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号,例如该PDCP状态报告可以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PDCPSDU序号为2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将PDCP SDU序号为2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个接入网设备首个未接收成功数据包,从而将PDCP SDU序号为2的数据包和PDCP SDU序号为3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
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时,通常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的传输环境较差(可以理解为数据传输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认为后续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数据包传输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方式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是该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于该第一信息中。换言之,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时,同时向终端设备指示了当前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情况。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第一数据包。即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其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命令时,向终端设备指示当前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了哪些数据包(或未成功接收哪些数据包),以使终端设备将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的数据包和当前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在此种实现方式下,该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字段与第二信息对应的字段可以在同一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中发送,也可以在不同的TB中发送,即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字段可以先于(也可以后于或同时)第二信息对应的字段发送至终端设备。
由于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后,终端设备会继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直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因此方式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可在切换命令发送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切换命令发送之后周期性发送第二信息至终端设备。
方式二、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则该第一数据包为终端设备的缓存的第一DRB的数据包。
换而言之,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没有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的第一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其缓存空间中第一DRB中承载的已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数据包为已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且未丢弃的(或理解为未达到生命周期的,或未超时的)数据包。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已经通过第一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PDCP SDU序列号为1、2、3的数据包,但第一接入网设备仅接收了PDCP SDU序列号为1和2的数据包(即PDCP SDU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未接收成功)。而在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的缓存空间中PDCP SDU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已经达到生命周期被清除了,即终端设备的缓存空间中数据包包括PDCP SDU序列号为2、3和4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将缓存空间第一DRB承载的PDCP SDU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和PDCP SDU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
通过图4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的数据,从而避免了丢包的情况。
但在图4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在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时,若终端设备断开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则依旧会存在切换中断时间,进而增加了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延时。进一步地,为了在避免丢包的同时缩短切换中断时间,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不仅可以使得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切换接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的数据包,避免丢包;还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切换的过程中,进行0ms中断切换。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图5以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S5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还用于请求第一DRB用于DAPS切换。
其中,第一DRB对应的RLC为UM RLC。第一DRB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对应的多个DRB中的一个或多个,且,第一DRB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对应的多个DR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为,第一DRB由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知(或理解为请求)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第一DRB上进行DAPS切换。
换言之,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具体的切换方式为在第一DRB上进行DAPS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DRB的标识。
可选的,该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有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传输的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已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S5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确认第一DRB用于DAPS切换。
换言之,第二接入网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之后,根据自身接入终端设备的接入情况判断是否还可以接入其他终端设备(可以理解为除了第二接入网设备当前连接的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他终端设备),若还可以接入其他终端设备,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或理解为该切换确认消息包括配置第一DRB承载的第一数据包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重传配置信息,该重传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该第一DRB的PDCP SDU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上进行重传的功能)。具体地,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具体指示形式(或理解为切换确认消息中的重传配置信息的具体指示形式),可以为枚举型变量指示或布尔型变量指示。
示例性地,在该重传配置信息的具体指示形式为枚举型变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枚举型变量取值指示终端设备是具有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的功能,当该枚举型变量取值为“开启”时,表示该功能开启(或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取值为“不开启”或者不配置所述变量时,表示该功能关闭(或理解为终端设备不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以该重传配置信息对应的枚举型变量为PDCP SDU Retransmision ENUMERATED为例,该枚举型变量的取值可以为“enabled”或“disabled”,若PDCP SDU Retransmision ENUMERATED{enabled},则该枚举型变量的取值为“enabled”,表示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若PDCP SDURetransmision ENUMERATED{disabled},则该枚举型变量的取值为“disabled”,表示终端设备不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在该重传配置信息为布尔型变量的情况下,该布尔型变量取值为“true”或“false”,当该布尔型变量取值为“true”时,则表示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当该布尔型变量取值为“false”,则表示终端设备不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该切换确认消息中还包括以下项中的一种或多种:切换确认消息中包括DAPS切换响应指示信息,该切换响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针对第一DRB的DAPS切换请求;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第一DRB的配置信息,该第一D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承载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DRB)、DAPS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DRB是否为DAPS承载)、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DCP层的协议参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RL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RLC层的协议参数,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该一个或多个RLC关联该第一DRB或者关联该第一DRB的PDCP实体)、第二接入网设备的MA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MAC层的协议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
S503、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切换确认信息。
换言之,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并且还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信息进行配置相关功能参数等,例如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数据包的功能,配置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第一DRB,配置建立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该第一DRB的PDCP实体。其中,配置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该第一DRB的PDCP实体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配置该PDCP实体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加密和保护功能(即传输数据包时采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密钥进行加密和基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密钥进行完整性保护)、配置PDCP实体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网络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头压缩功能(即使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压缩配置进行IP头压缩)、配置该PDCP实体关联第二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即可以理解为使得该第一DRB同时关联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也关联了第二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配置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该MAC实体可以传输第二接入网设备对应RLC实体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MAC实体传输第一接入网设备对应RLC实体的数据,并使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MAC实体传输第二接入网设备对应RLC实体的数据)。
S50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数据包指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并且,该第一数据包承载于UM RLC的第一DRB中。
其中,S5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对S404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DRB的数量有多个,终端设备根据每个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从多个第一DRB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DRB,该第二DRB用于承载该第一数据包。换言之,当传输该第一数据包的第一DRB有多个时,终端设备为了避免同时维持多个第一DRB进行数据传输,减小终端设备的功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从该多个第一DRB中选择部分第一DRB(即前述第二DRB)承载第一数据包。
其中,该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1、逻辑信道优先级配置。
逻辑信道优先级的范围为1~16,当终端设备收到授权进行组包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一DRB的逻辑信道优先级的顺序,优先对逻辑信道优先级高的逻辑信道的数据进行组包。例如,终端设备选择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优先级高于N的DRB进行组包,第一DRB有DRB1、DRB2和DRB3,其中DRB1关联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为5,DRB2关联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为2,DRB3关联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为1。当N设置为3时,终端设备确定逻辑信道优先级高的第一DRB为第二DRB,即将DRB2和DRB3为第二DRB,终端设备对DRB2和DRB3承载的数据进行组包,可以理解为用DRB2和DRB3承载第一数据包。
2、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
例如,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的配置范围为(P0,P1),第一DRB有DRB1和DRB2,其中DRB1关联的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为P0,DRB2关联的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为P1,终端设备选择P1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DRB(即DRB2)为第二DRB,终端设备对DRB2承载的数据进行组包,可以理解为用DRB2承载第一数据包。
3、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
例如,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的范围为(0.02ms,0.5ms),第一DRB包括DRB1和DRB2,其中DRB1的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为0.02ms,DRB2的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为0.5ms。终端设备选择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较小值对应的第一DRB作为第二DRB,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DRB1作为第二DRB,终端设备对DRB1承载的数据进行组包,可以理解为用DRB1承载第一数据包。
可见,通过图5中S501-S504的步骤,终端设备不仅可以使得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切换接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重传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的数据包,避免丢包;还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切换的过程中,进行0ms中断切换。
通常在终端设备从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目标接入网设备)连接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5、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接入网设备。
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进而,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成功消息(即第五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已经成功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
S506、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自身接收数据包的状态,想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六信息指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标识,或者,该第六信息指示了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标识。进一步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该第六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六信息确定将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递交顺序,即可以理解为从哪个数据包开始向UPF网元递交。
其中,该第六信息可以为SN状态转移消息。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是指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收到(即终端设备已经发送但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可以理解为丢失)的一组数据包的标识,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六信息确定将来自终端设备的哪些数据包向UPF网元递交。未收到的起始数据包的标识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一组数据包的标识中的第一个未成功收到(即终端设备已经发送但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可以理解为丢失)的数据包的标识,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六信息确定将来自终端设备从哪个包开始向UPF网元递交。
S507、第二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六信息,向UPF网元传输数据包。
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在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失败的数据包(可理解为前述第一数据包),还包括在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过的数据包(可理解为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时候,也会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当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了避免递交数据包的重复,可以根据第六信息的指示,递交第二接入网设备未向UPF网元递交过的数据包。
换言之,第一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指示终端设备切换成功的第五信息之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向UPF网元递交,然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例如SN状态转移信息(或称为SN Status Transfer))。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未接收到第六信息之前,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并对该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进行缓存。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后,根据该第六信息的指示,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个要向UPF网元递交的数据包,然后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收到的第六信息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收到(即终端设备已经发送但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可以理解为丢失)的一组数据包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六信息从接收的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中,确定已经由第一接入网设备递交至UPF网元的数据包(即第一接入网设备已成功收到的数据包),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接收的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中丢弃第一接入网设备已成功收到的数据包,避免向UPF递交重复包。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收到的第六信息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一组数据包的标识中的第一个未成功收到(即终端设备已经发送但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可以理解为丢失)的数据包的标识,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六信息,确定从这个数据包(即该第一个未成功收到的数据包)开始向UPF网元递交。
在图5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在与终端设备成功连接(即第二接入网设备可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之后,并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到第六信息之前,第二接入网设备无法向UPF网元递交其接收到的数据包,会增加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时延。在一些对业务数据时延要求较高(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可能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因此,为了减少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时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些优化的方案,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的第一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其中,该第一时刻与该切换请求消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二时长。
方案二: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后的第二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其中,该第二时刻与第一信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三时长。
方案三: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三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方案四: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其中,第三信息可以是物理层信令,比如专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发送的调度请求信号、公共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的专用前导序列或专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的公共前导序列。
方案五: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应知晓的是,前述第二时长、第三时长和第四时长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定或调整,本方案对第二时长、第三时长和第四时长的具体数值不进行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可以将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或方案五理解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无需接收到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之后,才能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即可以理解为,第六信息的发送时刻与第五信息的接收时刻之间可以不具有时间先后顺序,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提前发送第六信息,以使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之后,就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无需等待接收第五信息,减少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时间。
方案六: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七信息。其中,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向UPF网元递交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
针对方案六可以理解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发送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之后,第二接入网无需基于第六信息向UPF递交数据包。即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数据包之后,就可以向UPF网元递交该数据包。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该第七信息可以包含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可以节省通信传输资源。这种方式虽然可能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重复的数据的风险,但考虑到切换过程的时延比较短,重复数据量的不多,此时在实施此方案六时可依赖接收侧的应用层根据上层的序号或时间戳进行重复性检测来支持重复数据的丢弃。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即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之前,向UPF网元递交该数据包。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即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之后,并且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到第六信息之前,向UPF网元递交该数据包。
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通过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既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也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通过图6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在终端设备在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连接不稳定的场景下,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图6以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S6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其中,步骤S6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对前述S501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需要知晓的是S601中的切换请求消息相比于S501的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的第一数据包和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第二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需要知晓的是,本申请中的第六信息可以为SN STATUS TRANFER消息或提前状态转移消息(又称EarlySTATUS TRANFER消息),若无特别说明,全文如是。
换言之,该切换请求消息中除了包括S501的切换请求消息的内容之外,该切换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不需要等待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将数据包递交至UPF网元。即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成功之后,即可将上行数据转发到UPF网元。例如,该第七信息可以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开始向UPF网元递交该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数据包。该第七信息也可以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在未接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开始向UPF网元递交该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该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括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时,进行乱序递交。即可以理解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时,无需考虑数据包之间的时序关系,可以按照该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先后顺序或其他顺序进行数据包递交,由UPF网元接收数据包之后,自行按照数据包之间的时序关系对数据包排序和进行重复性检测等操作。
S6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
其中,S6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S502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对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S603、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
具体的,S603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S503中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对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第一DRB为多个,该第一信息还包括各个第一DRB的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每个第一DRB之间是独立进行配置的。示例性地,表1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关联的多个第一DRB中每个第一DRB针对是否支持DAPS切换的配置。
表1
第一DRB 是否支持DAPS切换
DRB1
DRB2
DRB3
S60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承载于UMRLC的同一个第一DRB中。
例如,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需要理解的是,数据包2即为前述第一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即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即前述第二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即视为终端设备建立了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RLC#2)之后,终端设备维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RLC#1。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成功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协议预先设定的配置信息)或来自其他设备的指示信息(或配置信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默认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默认会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但默认不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上述S603中的第一信息相比于S503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可以理解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或理解为发送失败的)数据包(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而言,为重传的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而言为新传的数据包)。换言之,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除了前述S503中第一信息的功能和内容外,还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依然向第一接入网设备重传发送失败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传输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第二数据包)。
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和通过RLC#2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相同,虽然可以减小丢包的情况,但也有可能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对通信资源的浪费,本申请还提供以下方式来判断何时可以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方式一: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时长和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换言之,在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起,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的计时到达第一时长前,终端设备不仅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终端设备还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当定时器计时达到第一时长时或到达第一时长之后,终端设备仅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包括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失败的第一数据包和未发送过的数据包),不再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例如,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时,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的计时到达第一时长前,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当定时器的计时到达第一时长时,终端设备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数据包2和数据包3,还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在定时器的计时到达第一时长之后,终端设备停止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即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包2或数据包3,在定时器的计时到达第一时长之后,终端设备依旧可以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重传数据包2或数据包3。
方式二: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或理解为通知)终端设备停止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其中,第一阈值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或调整,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例如,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当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之前,终端设备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数据包2和数据包3,还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之后,终端设备停止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即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包2或数据包3,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之后,终端设备依旧可以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重传数据包2或数据包3。
方式三: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例如,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当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信息之前,终端设备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数据包2和数据包3,还未向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停止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4(即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包2或数据包3,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之后,终端设备依旧可以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重传数据包2或数据包3。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场景下,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号不好,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信号反而更好,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对通信资源的浪费,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终端收到第四信息,停止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例如,该第六信息可以为Early STATUS TRANSFER或SN STATUS TRANSFER。需要知晓的是,在图6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该第六信息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其接收数据包的接收窗的下边界,可以理解为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其第一个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号。
综上所述,通过图6中S601-S604具体实现方式,不仅在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连接不稳定的场景下,可以提升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第二接入网设备不需要再根据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传输数据包至UPF网元,提升了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效率。
但在前述数据传输方法中,为了避免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重复递交数据,则第二接入网设备需要等待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例如SN状态转移信息),并基于第六信息确定向UPF网元递交的数据包。若第二接入网设备不根据第六信息向UPF网元递交其接收到的数据包,则有可能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了重复数据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UPF网元可以进行数据包的重复性检测的场景中、应用层具有去重功能的场景中或应用服务器经由核心网通知接入网设备允许重复包进行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即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不用再依赖于第六信息来避免重复地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下面以UPF网元可以进行数据包的重复性检测的场景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即S605和S606为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UPF网元可以进行数据包的重复性检测的场景的具体实现步骤,其余场景为可选步骤。
S605、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该第八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入网序列号可以理解为PDCP SDU SN,终端设备在对业务数据组包时即可以理解为确定每个数据包的接入网序列号。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包之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该第一数据包设置核心网序列号(如GTP-U SN),并基于该核心网序列号向UPF网元发送该第一数据包。进一步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其中数据包1的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0、数据包2的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1、数据包3的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2、数据包4的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3。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时,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时,为各个数据包设置的核心序列号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包 接入网序列号 核心网序列号
数据包1 PDCP SDU SN=0 GTP-U SN=0
数据包2 PDCP SDU SN=1 GTP-U SN=1
数据包3 PDCP SDU SN=2 GTP-U SN=2
数据包4 PDCP SDU SN=3 GTP-U SN=3
进一步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数据包2(第一数据包)的核心网序列号为GTP-U SN=1。
S606、第二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八信息,向UPF网元递交该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可以理解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八信息之后,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数据包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设置相同的核心网序列号,从而保证同一业务对应的数据包由不同的接入网设备递交至UPF网元时,相同的数据包对应相同的核心网序列号。进而,UPF网元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核心网序列号进行重复性检测,即当UPF网元接收到相同核心网序列号的数据包则可确认为重复数据包。
例如,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包1,未接收到数据包2。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时,终端设备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第一数据包(即数据包2)和第二数据包(数据包3和数据包4)。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数据包2(第一数据包,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1)的核心网序列号为GTP-U SN=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2(第一数据包)后,设置数据包2(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1)的核心网序列号为GTP-U SN=1、数据包3(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SDU SN=2)的核心网序列号为GTP-U SN=2、数据包4(接入网序列号为PDCP SDU SN=3)的核心网序列号为GTP-U SN=3。进一步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各个数据包的核心网序号,向UPF递交数据包。
通过图6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保证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减少数据传输丢包可能性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二接入网设备无需根据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提升第二接入网设备递交数据包的效率,减小时延。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九信息,该第九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双链路传输(即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也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仅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由于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终端设备仍然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即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也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九信息,则终端设备停止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仅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另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成功连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仅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九信息,则终端设备既通过RLC#2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也通过RLC#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未发送过的数据包。
请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通过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提升第二接入网设备(即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递交数据包的效率。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图7以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S7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七信息。
其中,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该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面功能UPF网元递交数据包;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其中S7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对S601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叙述。
S7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
S703、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一信息包括该切换确认消息。
其中S702-S7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对S402-S403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或对S502-S503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或对S602-S603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叙述。
需要知晓的是,在S703步骤之后还可以执行如前述S404的具体实现方式、或执行如前述S504-S506的具体实现方式、或执行前述S604-S606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7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转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模块801,其中:
通信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第一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则第一数据包为终端设备的缓存的第一DRB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2,该处理模块8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确认第一DRB用于双激活协议栈DAPS切换,且第一DRB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处理模块802,用于根据每个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从多个第一DRB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DRB,该第二DRB用于承载第一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逻辑信道优先级配置、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模块801,还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长和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801,还用于接收第四信息;其中,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关于上述通信模块801和处理模块802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7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和第一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转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模块801,其中:
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该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第一无线数据承载DRB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一信息包括切换确认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在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第五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的第一时刻,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一时刻与切换请求消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二时长;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或者,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后的第二时刻,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第二时刻与第一信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三时长;
或者,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则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该第三数据包为终端设备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或者,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或者,若检测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七信息;其中,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向UPF网元递交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模块8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第八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关于上述通信模块801和处理模块802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请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10和接口电路920。处理器910和接口电路9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9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30,用于存储处理器9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9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9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时,处理器9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802的功能,接口电路920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模块801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芯片时,该第一接入网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或者,该第一接入网设备芯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其中,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第二接入网设备;
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第一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则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存的所述第一DRB的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确认所述第一DRB用于双激活协议栈DAPS切换,且所述第一DRB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每个第一DRB关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从多个第一DRB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DRB,所述第二DRB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逻辑信道优先级配置、逻辑信道的物理层优先索引值、逻辑信道对应上行数据信道的持续时长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未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时刻,停止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有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切换确认消息,所述切换确认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为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承载于非确认模式UM无线链路控制RLC的第一无线数据承载DRB中;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切换确认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起始序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在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未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的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二时长;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或者,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信息发出的时刻之间间隔为第三时长;
或者,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包为所述终端设备未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包;
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未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或者,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参考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六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七信息;其中,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在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六信息之前,向用户面功能UPF网元递交所述第一数据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或首个未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八信息,所述第八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接入网序列号与核心网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0或者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或者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94082.4A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5968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4082.4A CN115968003A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2/124447 WO2023061339A1 (zh) 2021-10-13 2022-10-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A3235117A CA3235117A1 (en) 2021-10-13 2022-10-1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4082.4A CN115968003A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8003A true CN115968003A (zh) 2023-04-14

Family

ID=8589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4082.4A Pending CN115968003A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8003A (zh)
CA (1) CA3235117A1 (zh)
WO (1) WO20230613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38075A1 (en) * 2019-08-14 2022-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that supports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053007A (ko) * 2019-11-01 2021-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daps 핸드오버에서 pdcp 엔티티를 구동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63832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125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1339A1 (zh) 2023-04-20
CA3235117A1 (en)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6001B2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8632934B (zh)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1085627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WO2021159980A1 (zh) 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512009B2 (en)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switch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149419B (zh) 用于rrc恢复/暂停时的nr pdcp保留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52451A (zh) 最小移动中断的小区切换方法
CN111602462A (zh) 用户设备、节点以及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KR102341420B1 (ko) 스위칭 방법,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CN1087813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EP3915213B1 (en)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US20220361060A1 (en) User Equipment, Target Access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2356205B1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US20190098539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JP7250114B2 (ja) サービスノードの更新方法、端末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US10945183B2 (en) Cell obta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500335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509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dual-protocol for mobility enhancement
CN112789839B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6800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221967A (zh) 小区的切换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