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7417A -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7417A
CN116017417A CN202111228354.8A CN202111228354A CN116017417A CN 116017417 A CN116017417 A CN 116017417A CN 202111228354 A CN202111228354 A CN 202111228354A CN 116017417 A CN116017417 A CN 116017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network side
connection stat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8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爱娟
周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83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74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6411 priority patent/WO20230663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7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切换过程中丢弃前转数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通信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由多个LTE基站(eNodeb)组成,eNodeB与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之间通过S1接口连接,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吞吐量,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通过两个eNodeb实现双连接。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系统中,同样的,和LTE系统的双连接类似,也支持eNodeB和5G基站(gNB)的多无线接入类型(RadioAccess Type,RAT)双连接(MR-DC)以及gNB和gNB的双连接。
然而,目前切换过程提出的数据前转仅是针对单连接到单连接,但在切换过程中,UE可以从双连接变成单连接,也可以从单连接变成双连接,基于单连接到单连接的数据前转,则会导致丢弃前转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切换过程中丢弃前转数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数据前转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数据前转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所述的数据前转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的第一地址信息,可以在双连接切换至单连接状态或者辅基站发生变更的场景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地址信息或第三地址信息接收前转的数据,以避免前转的数据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到5GC的MR-DC控制面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装置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前转装置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如下。
双连接架构
双连接架构中,可能有一个主节点(Master node,MN),以及一个至多个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MN和SN均可以为支持LTE/e-LTE/新空口(New Radio,NR)的基站节点。当有一个MN节点以及一个SN节点时,可称为双连接。连接到5G核心网络(5GC)的多RAT双连接(MR-DC)控制面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用户设备(UE)在空口同时连接到MN以及SN,MN以及SN之间通过Xn接口(对于5GC核心网)或者X2-C接口(对于EPC核心网)相连接。MN节点通过NG接口(对于5GC核心网)或者S1接口(对于EPC核心网)连接到核心网。通过双(多)连接数据发送,可以提升UE的数据量/吞吐量,满足高速率的业务传输需求。双连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EN-DC:MN是eNB,SN是gNB,eNB和EPC连接;NGEN-DC:MN是eNB,SN是gNB,eNB和5GC连接;NR-NR DC:MN是gNB,SN是gNB,gNB和5GC连接。
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 Packet System,EPS)到5G系统(5G,System,5GS)的切换流程,切换准备过程如下:
源E-UTRAN节点决定将UE切换到5G(基于测量等信息),E-UTRAN节点发送一条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携带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目标基站标识(Target NG-RANNode ID),源到目标透明容器(Source to Target Transparent Container)。如果支持直接数据前转,在Source to Target Transparent Container中,携带直接数据前转的源侧的地址;在核心网(Core Network,CN)内部,经过EPS和5GC一系列网元的握手,将MME侧的EPS承载上下文转换成为5GS适用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PDUsession)上下文;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发送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目标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NG Radio AccessNetwork,NG-RAN)节点,消息中包含有Source to Target Transparent Container,EPS承载转换成目标的PDU Session ID已经对应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是否支持数据前转以及数据前转的源侧地址。目标基站如果配置了访问控制列表(AccessControl Lists,ACL)功能,需要把数据前转的源地址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目标NG-RAN节点发送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给AMF,消息中携带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Container,接受的PDU session和服务质量流(QoS flow)信息,该节点分配的用于数据前转的tunnel信息;经过EPS和5GC一系列网元的握手,将CN分配的用于数据前转的目标地址告诉MME;MME通过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把数据前转的地址发送给源eNB;
源MN向源SN发起辅gNB释放(SgNB release)过程,MN在该过程中提供MN为SNTerminated的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E-RAB)分配的数据前转(data forwarding)的地址。
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切换到单连接SA的流程如下:
源MN通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过程,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源基站携带数据前转的源侧地址;目标基站如果接纳了数据前转,把源侧提供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在切换响应消息中,目标基站提供data forwarding的目标地址;源MN向源SN发起SN release过程,另外,MN在该过程中提供MN为SN Terminated的PDU session分配的data forwarding的地址;源MN向UE发送重配消息;UE和目标gNB/目标ng-eNB进行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的过程;对于SN terminated的E-RAB,SN把(序号状态传输)SN Status Transfer消息给MN;开始进行数据前转;基站把辅助数据报告(secondary data report)上报给核心网;目标基站发起路径切换(path switch)过程;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起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UE Context Release)过程,源侧删掉UE上下文。
从SA到DC的过程如下:
源侧ng-eNB/gNB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给目标基站,在该消息中,携带源侧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目标MN发送SN Addition Request消息给目标SN,目标MN在该消息中携带目标MN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目标SN把目标MN提供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通过目标MN中转的源侧的前转数据,目标SN通过SN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进行响应;目标MN发送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消息给源基站;源ng-eNB/gNB触发UE发起切换过程;UE和目标MN以及目标SN进行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和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的过程;目标MN通知目标SN RRC重配成功;对于使用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确认(AM)模式的承载,源ng-eNB/g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给目标MN,目标MN进一步转给目标SN;进行数据前转;目标MN发起PDU Session Path Switch过程;目标MN向源基站发起UE Context Release过程。
变更SN的流程如下:
MN发送SN addition request消息给目标SN,在该消息中,携带MN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目标SN把MN提供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通过MN中转的源侧的前转数据。目标SN通过SN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进行响应;MN释放源SN;MN发送RRC连接重配以触发UE和目标SN建立连接,UE进行响应;MN通知目标SN RRC连接重配成功;UE向目标S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对于使用RLC AM模式的承载,源ng-eNB/g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给目标MN,目标MN进一步转给目标SN;进行数据前转;源SN发送Secondary RAT data usage report;MN发起PDU Session Modify过程;MN向源SN发起UE Context Release过程。
在切换过程中,UE可以从双连接变成单连接,也可以从单连接变成双连接。目前在切换过程中可以支持直接或者间接的数据前转,每个节点对于切换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数据前转有自己的判决。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某些基站只接受来自允许连接的IP地址列表中的节点的数据。当这一类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时候,只有向目标基站进行数据转发的源节点的地址在这个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时,源侧转发的数据才能被目标侧接纳,否则数据会被丢弃。因此,在切换过程中在切换请求消息中需要携带源侧的用户面地址,这样,目标侧可以把源侧的地址加到允许连接的列表中以支持后续的用户面数据前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前转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也就是,第一网络侧设备(基站A)给第二网络侧设备(基站B)发送的第一地址信息中包括数据前转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进行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数据前转的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可以在双连接切换至单连接状态或者辅基站发生变更的场景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地址信息或第三地址信息接收前转的数据,以避免前转的数据丢失。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前转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通过其他的NG-RAN节点进行数据中转的情况下,第三地址信息为相应NG-RAN节点的数据转发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也就是,在UE从双连接状态切换到单连接状态下,且第一网络侧设备为UE连接的源主基站(源MN),第二网络侧设备为UE连接的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第二地址信息是UE连接的源辅基站(源SN)的地址信息,第三地址信息是源MN的地址信息。
进一步地,在UE从双连接状态切换到单连接状态下,源主基站在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时携带源主基站和源辅基站的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目标基站根据自己和源辅基站之间是否有直接数据前转的路径决定把源主基站还是源辅基站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保证前转的数据不被丢弃。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双连接状态是指UE与两个基站进行通信连接(源主基站和源辅基站),单连接状态是指终端与一个基站进行通信连接(如目标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具体地,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网络侧设备(源MN)向源辅基站(源SN)发送第一请求信息(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请求源SN向提供和目标基站进行数据前转的第二地址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在该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在双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如第一网络侧设备(源MN)基于测量等信息将UE切换到5G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源MN向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ired消息),如果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直接进行数据前转请求(direct data forwardingavailable)的指示,由AMF向第二网络侧设备(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且该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信息,该第一地址信息中携带有源SN和目标基站进行数据前转的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源MN中转源SN到目标基站的前转数据的第三地址信息。
下面结合图3,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双连接状态下,数据前转的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工作在EN-DC场景下,源主基站(MeNB)根据测量结果向NG-RAN node发起inter-rat切换。该EN-DC场景是指主基站(MN)为eNB,辅基站(SN)为gNB,eNB和EPC连接。
数据前转流程包括:源主基站决定将UE切换到5G基站。步骤301:源主基站向辅基站(SgNB)发送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第一请求信息),请求辅基站提供和目标基站直接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第二地址信息)。步骤302:辅基站反馈响应信息(SgNB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给源主基站,该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二地址信息。步骤303:源主基站向MME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如果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携带有进行直接数据前转(direct data forwarding available)的指示,源主基站携带有源辅基站的直接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源主基站中转源辅基站到目标基站的前转数据的地址信息(第三地址信息)。步骤304:在CN内部经过EPS和5GC一系列网元的握手,将MME侧的EPS承载上下文转换成5GS系统适用的PDU会话上下文。步骤305:AMF向目标基站(NG-RAN)发送切换请求信息(handover request消息)。如果步骤303中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direct data forwarding available的指示,本步骤中的切换请求信息消息携带在步骤303中收到的直接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给目标基站。如果目标基站判决自己和源辅基站之间有直接数据前转通道,把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源辅基站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如果目标基站判决自己和源辅基站之间没有直接数据前转通道,把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源主基站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在执行上述步骤305之后,经过EPS和5GC一系列网元的握手,将CN分配的用于数据前转的目标地址告诉MME。MME通过handover command命令把数据前转的地址发送给源主基站;源主基站向源辅基站发起SgNB release过程,MN在该过程中提供MN为SN Terminated的E-RAB分配的dataforwarding的地址。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下面结合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数据前转的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从DC状态切换到SA状态。
数据前转流程包括:步骤401:源主基站(第一网络侧设备,S-MN)向源辅基站(S-SN)发送请求消息(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请求消息请求源辅基站提供和目标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T-gNB/T-ng-eNB)直接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第二地址信息)。步骤402:源辅基站反馈响应信息(SgNB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给源主基站,该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二地址信息。步骤403:源主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消息)发起切换过程。源主基站携带源辅基站的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源主基站中转源辅基站到目标基站的前转数据的地址信息(第三地址信息)。步骤404:目标基站向源主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如果目标基站判决自己和源辅基站之间有直接数据前转通道,把第二切换请求消息中源辅基站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如果目标基站判决自己和源辅基站之间没有直接数据前转通道,把第二切换请求消息中源主基站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源侧发送的前转的数据。目标基站给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目标基站提供数据前转的地址。
在执行完上述步骤404之后,源主基站向源辅基站发起SN release过程,另外,MN在该过程中提供MN为SN Terminated的PDU session分配的data forwarding的地址;源MN向UE发送重配消息;UE和目标gNB/ng-eNB进行同步;对于SN terminated的E-RAB,SN把SNSTATUS TRANSFER给MN;开始进行数据前转;基站把secondary data report上报给核心网;目标基站发起path switch过程(其中,前转数据和end marker由源SN直接发送至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起UE Context Release过程,源侧删掉UE上下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也就是,在UE从单连接状态切换到双连接状态下,第一网络侧设备为UE连接的目标主基站(目标MN),第二网络侧设备为UE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目标SN)的情况下,第二地址信息为UE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第三地址信息是目标主基站(目标MN)的地址信息。
也就是,在UE从单连接状态切换到双连接状态下,目标主基站在进行SN添加的时候,携带目标MN分配的数据前转的中转地址和源基站的数据前转地址。如果目标SN确定支持和源基站的直接数据前转,把SN添加请求消息中的源基站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直接前转的数据。如果目标SN确定不支持和源基站的直接数据前转,把SN添加请求消息中的目标MN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通过目标MN中转的前转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下面结合图5,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数据前转的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从SA状态切换到DC状态。
数据前转流程包括:步骤501:源侧基站(S-ng-eNB/g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消息)给目标主基站(第一网络侧设备,T-MN),在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源侧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步骤502:目标主基站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SNAddition Request消息)给目标辅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T-SN)。目标主基站在该第一添加请求消息中携带目标主基站分配的前转数据中转的地址信息以及源基站进行直接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目标辅基站判断是否支持和源基站之间直接的数据前转。如果目标辅基站支持和源基站之间的直接数据前转,把目标主基站提供的源基站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源侧直接的前转数据。如果目标辅基站不支持和源基站之间的直接数据前转,把目标主基站提供的自身分配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通过目标主基站进行前转数据的中转。目标辅基站通过添加请求确认消息(SN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进行响应。在执行完上述步骤502之后,目标主基站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给源基站;源基站触发UE发起切换过程;UE和目标MN以及目标SN进行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和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的过程;目标MN通知目标SN RRC重配成功;对于使用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Control,RLC)确认(AM)模式的承载,源ng-eNB/g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给目标MN,目标MN进一步转给目标SN;进行数据前转;目标MN发起PDU Session Path Switch过程;目标MN向源基站发起UE Context Release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也就是,UE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的场景下,且第一网络侧设备为UE连接的主基站(MN),第二网络侧设备为UE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目标SN)的情况下,第二地址信息是UE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源SN)的地址信息,第三地址信息是主基站(MN)的地址信息。
进一步地,UE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SN变更的场景下,MN在添加目标SN的时候,携带MN分配的数据前转的中转地址和源SN的数据前转地址。如果目标SN确定支持和源SN的直接数据前转,把SN添加请求消息中的源SN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源SN发送的直接前转的数据。如果目标SN确定不支持和源SN的直接数据前转,把SN添加请求消息中的MN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受通过MN中转的前转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下面结合图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数据前转的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发生SN变更的场景。
数据前转流程包括:步骤601:主基站(第一网络侧设备,MN)向目标辅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T-SN)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SN addition request消息),在该第二添加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源SN(S-SN)进行数据前转的地址信息以及MN进行前转数据中转的地址信息。步骤602:目标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添加请求确认消息(SN Addition RequestAcknowledge消息)。目标SN判断是否支持和源SN之间直接的数据前转。如果目标SN支持和源SN之间的直接数据前转,把MN提供的源SN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源SN直接的前转数据。如果目标SN不支持和源SN之间的直接数据前转,把MN提供的自身分配的数据前转的地址添加到允许连接的基站的地址的列表中,以允许接收通过MN进行前转数据的中转。目标SN通过SN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进行响应。在执行完上述步骤602之后,MN释放源SN;MN发送RRC连接重配以触发UE和目标SN建立连接,UE进行响应;MN通知目标SN RRC连接重配成功;UE向目标S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对于使用RLC AM模式的承载,源ng-eNB/g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给目标MN,目标MN进一步转给目标SN;进行数据前转;源SN发送Secondary RAT data usage report;MN发起PDUSession Modify过程(其中,前转数据和end marker都是从源SN直接发送目标SN);MN向源SN发起UE Context Release过程。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包括:
步骤701: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的第一地址信息,可以使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地址信息或者第三地址信息接收前转的数据,保证前转的数据不丢失。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具体地,第二网络侧设备前转的源节点以及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可以进行直接数据前转决定将收到的两个地址中的哪一个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以避免丢弃前转的数据。
在DC到SA切换过程中,源MN给目标节点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源SN的数据前转的地址以及源MN为中转源SN到目标节点之间的前转数据的地址。目标节点根据目标节点和源SN之间是否有直接数据前转路径决定是将源SN节点的地址还是源MN节点的地址加入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以避免丢弃前转的数据。
在SA到DC切换过程中,目标MN给目标SN发送的SN添加消息中携带源节点的数据前转的地址以及目标MN为中转源节点到目标SN之间的前转数据的地址。目标SN根据目标SN和源节点之间是否有直接数据前转路径决定是将源节点的地址还是目标MN节点的地址加入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以避免丢弃前转的数据。
在SN change过程中,MN给目标SN发送的SN添加消息中携带源SN节点的数据前转的地址以及MN为中转源SN节点到目标SN之间的前转数据的地址。目标SN根据目标SN和源SN节点之间是否有直接数据前转路径决定是将源SN节点的地址还是MN节点的地址加入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以避免丢弃前转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存储器820、收发机810,处理器800:存储器8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81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8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80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820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81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810,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810,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810,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810,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810,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可以存储处理器8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80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901,用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数据前转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901,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901,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901,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901,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通过收发机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通过收发机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通过收发机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通过收发机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通过收发机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数据前转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包括:存储器1020、收发机1010,处理器1000:存储器10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101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100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020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101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00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10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0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1000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处理器1000与存储器10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连接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所述数据前转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可选地,通过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在一些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节点,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也可以地理上分开布置。
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各自使用一或多根天线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 Output,MIMO)传输,MIMO传输可以是单用户MIMO(Single User MIMO,SU-MIMO)或多用户MIMO(Multiple User MIMO,MU-MIMO)。根据根天线组合的形态和数量,MIMO传输可以是2D-MIMO、3D-MIMO、FD-MIMO或massive-MIMO,也可以是分集传输或预编码传输或波束赋形传输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10.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15.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由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基于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处于相同网络制式下的基站。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添加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添加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在辅基站变更过程中,添加所述终端连接的目标辅基站。
24.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25.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支持直接数据前转;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支持直接数据前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地址信息添加到允许连接的节点地址列表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源主基站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终端由所述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后连接的基站。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由单连接状态切换至双连接状态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进行辅基站变更后连接的目标辅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在所述双连接状态下连接的源辅基站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地址信息为所述主基站的地址信息。
30.一种数据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前转的第一地址信息;
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包括:数据前转源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和中间节点的第三地址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源节点和数据前转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中转节点,所述源节点为辅基站和/或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基站。
31.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前转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前转方法。
CN202111228354.8A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017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8354.8A CN1160174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26411 WO2023066337A1 (zh) 2021-10-21 2022-10-20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8354.8A CN1160174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417A true CN116017417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8354.8A Pending CN1160174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7417A (zh)
WO (1) WO20230663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2580B (zh) * 2014-03-05 2021-06-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支持数据转发的方法
CN106535332B (zh) * 2015-09-09 202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48164B (zh) * 2018-11-02 2021-05-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主基站及从基站
CN112399490B (zh) * 2019-08-15 2022-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28118B (zh) * 2020-02-25 2021-1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6337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6334B2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451783B2 (ja) 第1の基地局及びその方法
EP2787763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multiple E-NodeBs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029054B (zh) 锚点更换的方法及设备
US20230276322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group switching, and network device
EP4221325A1 (en) Timing advance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71564B (zh) 用户终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装置
CN114339925B (zh) 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8158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CN114765817B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599058B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17417A (zh) 一种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WO2022148205A1 (zh) 多连接下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6017416A (zh) 数据前转方法及装置
CN114666860B (zh) 回传路径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90727B (zh) 目标对象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网络设备
CN117560728A (zh) 保持辅节点不变的方法及装置
CN117202275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604770A (zh) 切换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中继终端
CN11756073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9394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202402A (zh) 交互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79984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095765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598858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