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6322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6322A
CN114156322A CN202111433533.5A CN202111433533A CN114156322A CN 114156322 A CN114156322 A CN 114156322A CN 202111433533 A CN202111433533 A CN 202111433533A CN 114156322 A CN114156322 A CN 114156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ligh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5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35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6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发光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视角控制层,视角控制层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色阻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可以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透过率,提高出光效率,适用于透明显示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被构造为在其上显示图像的装置。显示装置广泛地结合到诸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便携式数字助理(PDA)、个人计算机(PC)、电视和车辆信息显示装置(诸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或导航引导系统)的各种电子装置中。通过显示屏显示信息能够提高显示效果,方便用户查看。因此,显示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然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显示屏的光线折射角度范围太大会给用户造成困扰。例如,在车辆信息显示装置的应用环境中,明亮的阳光有时会导致显示装置难以读取。当车辆在夜间行驶过程中,应用于车辆系统中的显示屏光线会在前挡风玻璃或车辆侧窗上形成倒影,影响驾驶员观察车辆外部环境的情况。或者用户通过设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查看信息时,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内容容易被附近的人窥视,很容易导致隐私暴露。
目前在车载显示屏的设计中,为了防止屏幕发出的光照在挡风玻璃,反射到人眼,影响驾驶安全,一般可以在屏幕上贴附光控制膜(Light Control film),以限定显示区域的角度。LCF膜的原理类似于百叶窗,间隔排布了透光和不透光的结构,实现了特定角度透光、其他角度不透光的防窥效果。但其不透光结构的设置容易导致正视角的透过率低,且不透光区域会遮挡正视角的发光光路、降低屏幕的出光效率。因此该LCF膜的设计虽然实现了限定显示区域角度的效果,但是大幅降低了屏幕的透过率,而且还无法用于透明显示屏。
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限定发光方向,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又可以提升透过率,提高出光效率,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窥显示屏不能同时满足较好的防窥效果和高透过率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发光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视角控制层,视角控制层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色阻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一侧制作发光层,使得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在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使得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色阻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在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控制层,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色阻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可以使得发光区的光线朝各个不同的方向出射时,出射至发光区正上方以及正上方附近的光线还是可以从其正上方出射,而斜向的光线入射至其相邻色阻时,由于色阻的颜色与其相邻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斜向的光线不能通过色阻或理解为斜向的光线被该色阻吸收,进而较好的限定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以达到正视角显示、斜向视角看不到的防窥目的,可以较好的保护隐私。当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车载显示屏中时,将可视视角范围缩小,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还可以防止屏幕发出的光照在挡风玻璃、反射到人眼,影响驾驶安全,进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本发明的色阻即彩色光阻的制作材料一般具有半透明性,即本发明的色阻是部分透明的结构,将该材料的色阻设置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可以满足实现限定出光方向,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透过率,提高出光效率,适用于透明显示屏的防窥设计。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E-E’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F-F’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2中F-F’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I-I’向的剖面位置的光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J-J’向的剖面位置的光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K-K’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发光区的光线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8是图27中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中制作完发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7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2是图31中制作完透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1中制作完第一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1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6是图35中制作完光阻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5中制作完第二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5中制作完第一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5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1是图40中在第一光阻层制作完第四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0中制作完第一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0中在第二光阻层制作完第五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0中制作完第二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0中在第三光阻层制作完第六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0中制作完第三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
衬底基板10;
发光层20,发光层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
视角控制层30,视角控制层30位于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视角控制层30包括多个色阻301;
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
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包括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作为显示面板000的承载基板使用,可以在其上方制作显示面板000中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其他膜层结构。衬底基板10的一侧包括发光层20,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本实施例的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000中用于设置能够实现发光功能的所有膜层,如显示面板0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有膜层,如显示面板000为Micro LED或Mini LED显示面板时,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设置Micro LED或者MiniLED结构的所有膜层,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此时发光层20即表示设置发光结构的所有膜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发光区201为显示面板000的一个发光区域,一个发光区201可以理解为一个发光器件(图中未示意)所在的区域,还可以理解为多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一个发光区201可以对应一种发光颜色,如图1所示,图1以一个发光区201为一种发光颜色,即一个发光区201可以包括多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为例进行示例说明,一个发光区201对应的设置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控制层30,视角控制层30包括多个色阻301,如图1和图2所示,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如图1和图2中,相邻的两个发光区201分别为发光区201A和发光区201B,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横方向X)上,位于该发光区201A和发光区201B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与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和发光区201B的发光颜色均不同(图中以不同的填充图案表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使得发光区201A的光线朝各个不同的方向出射时,出射至发光区201A正上方以及正上方附近的光线M1还是可以从其正上方出射,而斜向的光线M2入射至其相邻色阻301时,由于色阻301的颜色与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不同,斜向的光线M2不能通过色阻301或理解为斜向的光线M2被该色阻301吸收,进而通过视角控制层30的多个色阻301的设置,较好的限定了显示面板000的出光方向,以达到正视角显示、斜向视角(即大视角)看不到的防窥目的,可以较好的保护隐私。当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应用于车载显示屏中时,将可视视角范围缩小,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还可以防止屏幕发出的光照在挡风玻璃、反射到人眼,影响驾驶安全,进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本实施例的色阻301即彩色光阻的制作材料一般具有半透明性,即本实施例的色阻301是部分透明的结构,将该材料的色阻301设置于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可以满足实现限定出光方向,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透过率,提高出光效率,适用于透明显示屏的防窥设计。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视角控制层30可以在制作显示面板000的制程中一起制作,即视角控制层30集成设置于显示面板000的结构中,与现有技术中将光控制膜外贴于显示屏表面的方案,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避免外贴光控制膜时较高的贴附精度要求、制程较难实现的问题,即本实施例将视角控制层30集成设置于显示面板000的结构中,对位精度容易得到保证。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通过视角控制层30的作用,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该可视角度β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000的可视角度β的大小与发光区201和与其相邻的色阻301之间的间距有关(图1和图2中仅是以发光区201基本和与其相邻的色阻301之间没有间距为例进行示例),显示面板000的可视角度β的大小还与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有关,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调整发光区201和与其相邻的色阻301之间的间距,如图3所示,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2,图3中将发光区201和与其相邻的色阻301之间的间距增大(其他设置结构不变),此时图3的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β’大于图2的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β。或者调整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如图4所示,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2,图4中将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增大(其他设置结构不变),此时图4的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β”小于图2的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β,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大小可视角度β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视角控制层30的色阻301与相关技术中彩膜基板上的色阻层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的位置和达到的效果均不同,相关技术中彩膜基板上的色阻一般设置于发光区域的正上方,起到滤光显示的效果;而本实施例的视角控制层30的色阻301需要设置在相邻两个发光区201之间,起到防窥的作用,两者的设置位置、设置结构和实现的技术效果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面板000中为了实现显示效果,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一般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而本实施例的视角控制层30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其他颜色,只需满足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但是一般在显示领域,色阻301最常见的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因此本实施例的视角控制层30包括的多个色阻301也可以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这三种颜色,从而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提高制程效率。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均不同。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中,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为第一颜色,发光区201B的发光颜色为第二颜色,则位于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和发光区201B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为第三颜色。如图1和图2中所示,以多个发光区201包括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为例,三种不同颜色的相邻的发光区201A、发光区201B、发光区201C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若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为红色R,发光区201B的发光颜色为绿色G,发光区201C的发光颜色为蓝色B,则位于发光区201A和发光区201B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蓝色B,位于发光区201B和发光区201C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红色R,位于发光区201C和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绿色G,从而可以使得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区201A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区201B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区201C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实现了在横方向X上限定出光方向,使得显示屏在横方向X上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提升了显示面板000的透过率,提高了显示面板000的出光效率。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均为第一颜色,则位于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第二颜色或其他与第一颜色不同的颜色。如图5和图6中所示,以多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依次沿纵方向Y排列为例,两个相邻的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A依次沿纵方向Y排列,其中若沿纵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均为红色R,则位于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蓝色B或绿色G(图5和图6中以蓝色B为例);若沿纵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均为绿色G,则位于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蓝色B或红色R(图5和图6中以红色R为例);若沿纵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均为蓝色B,则位于该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的颜色可以为红色R或绿色G(图5和图6中以绿色G为例),从而可以使得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区201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绿色色阻或蓝色色阻,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区201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红色色阻或蓝色色阻,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区201的斜向出射光线不能通过与其相邻的绿色色阻或红色色阻,实现了在纵方向Y上限定出光方向,使得显示屏在纵方向Y上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提升了显示面板000的透过率,提高了显示面板000的出光效率。
可选的,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不仅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以多个发光区201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为例,三个相邻的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A、发光区201B、发光区201C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相同,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B的发光颜色相同,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C的发光颜色相同,则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不仅可以位于横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纵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并且通过色阻301的颜色设置(具体色阻301的设置颜色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满足显示面板000在横方向X和纵方向Y上均达到防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色阻30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之间,或者色阻30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之间,或者色阻301既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之间,还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之间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提升透过率即可,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如驱动电路、绝缘保护层、封装结构等,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层30还包括多个第一透光部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0和图11中的横方向X)上,第一透光部302位于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
第一透光部302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与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交叠;第一透光部302包括第一透明材料。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位于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视角控制层30中,在设置色阻301以外的区域如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0和图11中的横方向X)上,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可以设置第一透光部302,第一透光部302采用第一透明材料制作,如透明树脂等既绝缘又透过率高的透明材料。本实施例还设置第一透光部302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与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交叠,使得发光区201正上方区域为透过率搞得第一透光部302,从而有利于保证视角控制层30的平整度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整体透过率,提高发光区201的光线出光效率,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使得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透明显示屏中,实现高透明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2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2和图13中的横方向X)上,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D1,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与D2不相等。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1与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2不相等。由于视角控制层30中的色阻301的颜色可能为周期性排布的结构,若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的全部或大部分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同,则在显示面板000应用于透明显示屏时,观察显示面板000背面(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衍射现象,导致重影、模糊等问题。本实施例设置在横方向X上,视角控制层30中的多个色阻301中,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1与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2不相等,从而可以打破等间距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使得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做随机或者伪随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一组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1与另一组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D2不相等为例,具体实施时,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每组结构的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均不等,或者某区域内的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D1,另一区域内的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D2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能够避免周期性排布,有利于消除衍射现象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和图14,图14是图10中E-E’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至少两个色阻301的厚度H0不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至少包括两个色阻301的厚度H0不同。由于视角控制层30中的色阻301的颜色可能为周期性排布的结构,若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的全部或大部分色阻301设置为相同的厚度,则在显示面板000应用于透明显示屏时,观察显示面板000背面(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衍射现象,导致重影、模糊等问题。本实施例设置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至少有两个色阻301的厚度H0不同,从而可以打破等厚度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使得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Z上的厚度H0做随机或者伪随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一个色阻301的厚度H01与另一个色阻301的厚度H02不相等为例,具体实施时,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每个色阻301的厚度均不相等,或者某区域内的色阻301的厚度与另一区域内的色阻301的厚度不相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能够避免周期性排布,有利于消除衍射现象即可。
可选的,当视角控制层30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至少两个色阻301的厚度H0不同时,可以通过与第一透光部302相同的透明材料将视角控制层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填平(如图14所示),从而有利于保证视角控制层30的整体平整度,利于后续膜层的制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5和图16,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5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5和图16中的横方向X)上,至少两个色阻301的宽度W00不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至少两个色阻301的宽度W00不同。由于视角控制层30中的色阻301的颜色可能为周期性排布的结构,若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的全部或大部分色阻301的宽度W00设置为相同,则在显示面板000应用于透明显示屏时,观察显示面板000背面(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衍射现象,导致重影、模糊等问题。本实施例设置在横方向X上,视角控制层30中的多个色阻301中,至少两个色阻301的宽度W00不相等,从而可以打破等宽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使得色阻301的宽度W00做随机或者伪随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沿横方向X,一个颜色的色阻301的宽度W01与另一个颜色的色阻301的宽度W02不相等为例,具体实施时,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每种颜色的色阻301的宽度W00均不等,或者某区域内的所有色阻301的宽度相同,另一区域内的所有色阻301的宽度相同,但是两区域相比,不同区域的色阻301的宽度不同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能够避免周期性排布,有利于消除衍射现象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7,图17是图12中F-F’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2和图17中的横方向X)上,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其中D1与D2不相等,如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与第一间距D1对应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一厚度H01,与第二间距D2对应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二厚度H02,第一厚度H01大于第二厚度H0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视角控制层30中的色阻301的颜色可能为周期性排布的结构,若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的全部或大部分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同,则在显示面板000应用于透明显示屏时,观察显示面板000背面(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衍射现象,导致重影、模糊等问题。本实施例设置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第一间距D1大于至少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第二间距D2,从而可以打破等间距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使得相邻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做随机或者伪随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此时,还可以设置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与第一间距D1对应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一厚度H01,与第二间距D2对应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二厚度H02,第一厚度H01大于第二厚度H02,即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2和图17中的横方向X)上,多个发光区201包括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与第一发光区2011相邻的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与第二发光区2012相邻的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则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与第一发光区2011相邻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一厚度H01,与第二发光区2012相邻的色阻301的厚度为第二厚度H02,第一厚度H01大于第二厚度H02,从而可以使得间距大的色阻301自身的厚度大,间距小的色阻301自身的厚度小,可以使得不同间距色阻301的发光区201的可视角度β基本相同,如图17中,与第一发光区2011相邻的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第一发光区2011范围内的可视角度为β1,与第二发光区2012相邻的两个色阻301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第二发光区2012范围内的可视角度为β2,可视角度为β1与可视角度为β2尽可能相同,有利于保证用户在显示面板000的出光面一侧观看不同发光区201时具有基本相同的可视角度,提升显示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个色阻301中,其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为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色阻301的厚度可以理解为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高度,本实施例中间距大的色阻301自身的高度高,间距小的色阻301自身的高度低,有利于保证用户在显示面板000的出光面一侧观看不同发光区201时具有基本相同的可视角度,提升显示均匀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图18和图19,图18是图12中F-F’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2和图18中的横方向X)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包括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多个色阻30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色阻3011和第二色阻3012,第一色阻3011位于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之间,第二色阻3012位于第一发光区2011远离第二发光区2012的一侧;
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图12和图18中的横方向X上,第一发光区2011包括朝向第二色阻3012的第一边缘2011A,第二色阻3012包括朝向第一发光区2011的第二边缘3012A,第二发光区2012包括朝向第一色阻3011的第三边缘2012A,第一色阻3011包括朝向第二发光区2012的第四边缘3011A;
第一边缘2011A与第二边缘3012A之间的距离为W1,第三边缘2012A与第四边缘3011A之间的距离为W2,W1>W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为了打破等间距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尽可能消除衍射现象,还可以设置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对应的色阻301的间距不同。具体为在如图12和图18中的横方向X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多个色阻30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色阻3011和第二色阻3012,其中第一色阻3011位于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之间,第二色阻3012位于第一发光区2011远离第二发光区2012的一侧,可选的,如图19所示,多个色阻301还包括与第二色阻3012相邻的第三色阻3013,第三色阻3013位于第二发光区2012远离第一发光区2011的一侧。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区2011位于第一色阻3011和第二色阻3012之间,第二发光区2012位于第一色阻3011和第三色阻3013之间,第一色阻3011位于第二色阻3012和第三色阻3013之间。在图12和图18中的横方向X上,第一发光区2011的朝向第二色阻3012的第一边缘2011A与第二色阻3012的朝向第一发光区2011的第二边缘3012A之间的距离为W1,第二发光区2012的朝向第一色阻3011的第三边缘2012A与第一色阻3011的朝向第二发光区2012的第四边缘3011A之间的距离为W2,W1>W2,可以使得视角控制层30中,至少一个发光区201的边缘到与其相邻的色阻3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与另一个发光区201到与其相邻的色阻301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从而可以打破等间距的色阻301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2、图18和图19,当在图12和图18中的横方向X上,第一发光区2011的朝向第二色阻3012的第一边缘2011A与第二色阻3012的朝向第一发光区2011的第二边缘3012A之间的距离为W1,第二发光区2012的朝向第一色阻3011的第三边缘2012A与第一色阻3011的朝向第二发光区2012的第四边缘3011A之间的距离为W2,W1>W2,第一发光区2011和第二发光区2012为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二色阻3012的厚度为H1,第一色阻3011的厚度为H2,H1>H2。本实施例的色阻3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以及色阻301的边缘与发光区2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β。为了提升显示品质,对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都要求用户在显示面板000的出光面侧的空气环境中观察到的可视角度β相同,如图19所示,根据折射定律,n_透明材料×sin(β_透明材料)=sin(βair),其中,n_透明材料指的是发光区201正上方的第一透明材料的折射率,β_透明材料指的是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折射出第一透光部302的第一透明材料表面时的入射角,βair指的是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从第一透明材料折射出去时的出射角。对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都要求用户在显示面板000的出光面侧的空气环境中观察到的可视角度β相同,则要求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从第一透明材料折射出去时的出射角βair相同,即要求不同颜色发光区201对应的n_透明材料×sin(β_透明材料)值相同。而tan(β_透明材料)=色阻的边缘与发光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色阻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厚度,所以当色阻的边缘与发光区边缘之间距离小时,色阻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厚度也就相对减小,可以保证虽然在不同颜色的发光区,但是最终用户在显示面板000的出光面侧的空气环境中观察到的可视角度β相同,从而有利于实现防窥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提升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中的横方向X或纵方向Y)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色阻301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不仅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20所示,以多个发光区201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为例,三个相邻的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A、发光区201B、发光区201C依次沿横方向X排列,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A的发光颜色相同,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B的发光颜色相同,纵方向Y上的多个发光区201C的发光颜色相同,则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不仅可以位于横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纵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并且通过色阻301的颜色设置,满足显示面板000在横方向X和纵方向Y上均达到防窥。此时,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20中的横方向X和纵方向Y)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且靠在一起的色阻301可以相互连接,如图20中,横方向X上位于发光区201A、发光区201B之间的色阻301和纵方向Y上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A之间的色阻301可以为同种颜色的、且与发光区201A、发光区201B均不同的颜色的色阻301,则相同颜色该色阻301可以连接为一体,在制程时同工艺同材料制作;如图20中,横方向X上位于发光区201B、发光区201C之间的色阻301和纵方向Y上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B之间的色阻301可以为同种颜色的、且与发光区201B、发光区201C均不同的颜色的色阻301,则相同颜色该色阻301可以连接为一体,在制程时同工艺同材料制作。本实施例设置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将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色阻301相互连接,可以在制程过程中,使得相同颜色的色阻301可同步同工艺同材料制作,有利于节省制程工序,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中的横方向X或纵方向Y)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色阻301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图中的横方向X或纵方向Y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色阻301可以间隔设置,即同种颜色的一个色阻301可以分为多个部分,仅在需要设置色阻结构的位置具有该色阻301,其余位置做挖空处理(可填充透明材料),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000的透过率,保证透明显示效果。
可选的,如图21所示,发光区20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上述实施例中的纵方向Y)排布的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2010;
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在横方向X上,与发光区201相邻的色阻3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色阻子部3010,多个色阻子部3010沿第一方向Y排布,一个发光单元2010对应一个色阻子部3010;
在第一方向Y上,色阻子部3010的长度L大于发光单元2010的长度L0。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图中的第一方向Y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色阻301可以间隔设置,即同种颜色的一个色阻301可以分为多个部分,仅在需要设置色阻结构的位置具有该色阻301,其余位置做挖空处理(可填充透明材料),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000的透过率,保证透明显示效果。并且,一个发光区20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2010,则在第一方向Y上,色阻子部3010的长度L需要设置为大于发光单元2010的长度L0,且色阻子部3010在横方向X上的正投影需要覆盖住发光单元2010在横方向X上的正投影,避免在第一方向Y上,色阻子部3010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发光单元2010的长度L0时,发光单元2010的光线会从色阻子部3010之间的间隙内漏出,从而可以使得一个色阻子部3010可以完全阻止或吸收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2010发出的光线,使得每个发光单元2010的出光方向被限定在所需的角度内,实现缩小可视角度,达到防窥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色阻3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色阻子部3010时,发光区20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2010时,相邻的发光单元2010之间,相邻的色阻子部3010之间的间隙中可采用与第一透光部302材料相同的第一透明材料填充(图中未示意),以保证显示面板000整体结构的平整稳固性。
进一步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1和图22,图22是图21中I-I’向的剖面位置的光路传输结构示意图,色阻子部30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为L,色阻子部30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为H,L≥2H×tanθC;其中,色阻子部301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3010A,θC是发光单元2010出射的光线在第一平面3010A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假设每个发光单元2010位于色阻子部3010的中心位置,当发光单元2010出射的光线在色阻子部301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所在的第一平面3010A发生全反射现象时,在第一平面3010A位置的入射角为θC
Figure BDA0003381015460000201
在发光单元2010上方出射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平面3010A时,入射角大于该θC的光线会在第一平面3010A处发生全反射现象,不会从第一平面3010A处折射出去,因此可以在该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光线入射位置处不设置色阻子部3010,即色阻子部30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为L仅需满足大于或等于2H×tanθC,即可限定发光单元2010的出光方向,达到防窥显示的效果。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1、图22和图23,图23是图21中J-J’向的剖面位置的光路传输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视角控制层30包括第二透光部303,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透光部303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子部301之间;
第二透光部303包括第二透明材料,θC是发光单元2010出射的光线在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色阻子部30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为L,色阻子部30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为H,L≥2H×tanθC;其中,色阻子部301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3010A,θC是发光单元2010出射的光线在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假设每个发光单元2010位于色阻子部3010的中心位置,当发光单元2010出射的光线在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发生全反射现象时,在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位置的入射角为θC
Figure BDA0003381015460000211
在发光单元2010上方出射的光线,入射至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与色阻子部301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可以在同一个第一平面3010A上)时,入射角大于该θC的光线会在第二透光部30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处发生全反射现象,不会从第二透光部303的上表面折射出去,因此可以在该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光线入射位置处不设置色阻子部3010,即色阻子部30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为L仅需满足大于或等于2H×tanθC,即可限定发光单元2010的出光方向,达到防窥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透光部303的制作材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部302的制作材料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2010的正上方也可以填充有第二透光部303,以保证显示面板膜层的平整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4和图25,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中K-K’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4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24和图25中的透光部未填充),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色阻30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包括第三透光部304;第一子片301A、第三透光部304、第二子片301B沿第二方向X排布;其中,第二方向X为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中,一个发光区201指向另一个发光区201的方向。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视角控制层30中,至少一个色阻30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可以填充第三透光部304,可选的,第三透光部304与第一透光部302、第二透光部303的材料可以相同,以保证显示面板膜层的平整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子片301A、第三透光部304、第二子片301B沿第二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X为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区201中,一个发光区201指向另一个发光区201的方向,可以保证第一方向Y上具有足够长的色阻301阻止或吸收发光区201的光线,控制视角范围的同时,还可以将一个色阻301设置开缝,开缝位置指的是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的区域,开缝中填充有第三透光部304,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一个色阻301包括多个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的色阻子部3010时,每个色阻子部3010也可以设置有开缝(未附图示意),以更好的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4和图25,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两个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W4不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视角控制层30,将一个色阻301设置开缝,开缝位置指的是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的区域,开缝中填充有第三透光部304,进而进一步提高透过率时,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三透光部304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图24和图25中的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4不同。由于视角控制层30中的色阻301的的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的颜色可能为周期性排布的结构,若将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的全部或大部分色阻301的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同,则在显示面板000应用于透明显示屏时,观察显示面板000背面(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衍射现象,导致重影、模糊等问题。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二方向X上,视角控制层30中的多个色阻301中,至少两个色阻301对应的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W4不同,从而可以打破等间距的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的周期性排布的规律,使得第一子片301A和第二子片301B之间的间距做随机或者伪随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观察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20一侧物体时的衍射程度,减弱重影和模糊的问题,进而提升透明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显示面板000的视角控制层30中,一个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W41与另一个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W42不同为例,具体实施时,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每个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均不等,或者某区域内的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为W41,另一区域内的第三透光部304的宽度为W42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能够避免周期性排布,有利于消除衍射现象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4、图25和图26,图26是图25中发光区的光线传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图中的第二方向X上,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宽度为W0,
Figure BDA0003381015460000231
其中,α是发光区201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后,与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T0是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单位厚度的色阻301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对色阻301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要保证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中,大于可视角度的光线尽可能多的或者完全被吸收(例如色阻301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要满足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中,大于可视角度的光线中,大于99%或大于99.9%的光线能被该宽度的色阻301吸收),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中也有可能极少部分光线(小于1%,或0.1%)还是会从色阻301中透过,但是不会影响防窥显示的效果,进而可以确保对光线出光方向的较好控制。当一个色阻301上设置开缝时,需要对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宽度进行限定,以确保缩小可视角度的效果。
由于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是倾斜通过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第二方向X上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宽度为W0,则角度为α的光线穿过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距离为W0/cos(α),透过率为T0^(W0/cos(α)),T0是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单位厚度的色阻301材料的透过率。以T0^(W0/cos(α))<1%为例,则W0>cos(α)×lg(1%)/lg(T0),即
Figure BDA0003381015460000241
本实施例设置在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如图中的第二方向X上,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的宽度
Figure BDA0003381015460000242
从而可以满足色阻301开缝提高透过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发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中,大于可视角度的光线尽可能多的或者完全被该宽度的第一子片301A和/或第二子片301B吸收,以确保缩小可视角度,实现防窥显示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色阻301的材料的透过谱包括a*和b*,-5≤|a*|≤+5,-5≤|b*|≤+5;其中,a*和b*是指在Lab色度体系下,色阻301的材料在两个颜色通道上的坐标。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色阻301的制作材料的颜色透过谱,在Lab色度体系下,色阻301的材料的透过谱的a*值和b*值需要设置为满足-5≤|a*|≤+5,-5≤|b*|≤+5,可以使得用户透过该显示面板000观察屏幕后面的物体时颜色不失真,即可以使得用户观察该显示面板000时,色阻301在用户眼中显示为无色,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应用于透明显示屏中的透明显示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Lab色度体系是根据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Eclairage(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在1931年所制定的一种测定颜色的国际标准建立的。于1976年被改进,并且命名的一种色彩模式。Lab色度体系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颜色模型。Lab色度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亮度(L*),a*和b*是两个颜色通道。a*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是从亮蓝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L*、a*、b*可组成空间立体坐标图像,L*做竖轴,a*做横轴,b*做纵轴,L*表示由白向黑,自上而下的变化轴,越往下越黑/越暗,往上越白/越亮,a*轴表示红绿色相的变化(负值为绿相,正值为红相),b*轴表示黄蓝色相的变化(负值为蓝相,正值为黄相),a*、b*形成的是立体螺旋状变化图,表示的是色相的变化趋势,通过横轴和纵轴的四个点可以标明四个比较明显的颜色点。本实施例对于色阻301的材料的透过谱为a*和b*的解释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色阻材料的颜色色度说明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27-图30,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8是图27中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7中制作完发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图27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
S01:提供衬底基板10,如图28所示;
S02:在衬底基板10一侧制作发光层20,使得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如图29所示;
S03: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30,使得视角控制层30包括多个色阻301,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其中,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如图30所示。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的制作方法中,首先提供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作为显示面板000的承载基板使用,可以在其上方制作显示面板000中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其他膜层结构,衬底基板10可以为柔性或硬质基板中的任一种。然后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发光层20,使得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其中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000中用于设置能够实现发光功能的所有膜层,如显示面板0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有膜层,如显示面板000为Micro LED或Mini LED显示面板时,发光层20可以理解为设置Micro LED或者Mini LED结构的所有膜层,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此时发光层20即表示设置发光结构的所有膜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发光区201为显示面板000的一个发光区域,一个发光区201可以理解为一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还可以理解为多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一个发光区201可以对应一种发光颜色。然后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30,使得视角控制层30包括多个色阻301,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的制作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制作步骤,显示面板000的制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需要实现显示功能必须的制程步骤,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显示面板000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28、图29、图31-图34,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2是图31中制作完透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3是图31中制作完第一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4是图31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30,包括: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透明保护层40,使得透明保护层40覆盖发光层20;
刻蚀透明保护层40,形成多个第一镂空孔401,第一镂空孔4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
在第一镂空孔401内形成色阻30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包括:
S11:提供衬底基板10,如图28所示;
S12:在衬底基板10一侧制作发光层20,使得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如图29所示;
S13: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透明保护层40,使得透明保护层40覆盖发光层20,如图32所示;
S14:刻蚀透明保护层40,形成多个第一镂空孔401,第一镂空孔4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33所示;
S15:在第一镂空孔401内形成多个颜色不同的色阻301,如图34所示;其中,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
可选的,若视角控制层30的色阻301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色阻,且分别为第一颜色的色阻、第二颜色的色阻、第三颜色的色阻,则本实施例在制作视角控制层30的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先刻蚀透明保护层,形成多个第一子镂空孔,第一子镂空孔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一子镂空孔内形成第一颜色的色阻;继续刻蚀透明保护层,形成多个第二子镂空孔,第二子镂空孔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二子镂空孔内形成第二颜色的色阻;继续刻蚀透明保护层,形成多个第三子镂空孔,第三子镂空孔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三子镂空孔内形成第三颜色的色阻(未附图示意),最终使得不同颜色的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本实施例对于不同颜色的色阻301如何分批或不分批制作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制作。
本实施例的透明保护层40可以作为相邻色阻301之间的第一透光部302使用,也可以透明保护层40可以保证显示面板中000膜层的平整性,便于视角控制层30后续膜层的制程。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在透明保护层40刻蚀形成第一镂空孔401后,还可以在第一镂空孔401内的表面做亲水性处理,从而可以使得在第一镂空孔401内形成色阻301时的亲水性更好,有利于色阻301材料充满整个第一镂空孔401,提升制程良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28、图29、图32、图35-图39,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6是图35中制作完光阻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7是图35中制作完第二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8是图35中制作完第一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9是图35中制作完视角控制层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刻蚀透明保护层40,形成多个第一镂空孔401,包括:
在透明保护层4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光阻层50,光阻层50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可选的,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光阻层50可以为透明无机材料或透明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无机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材料等;
光阻层50包括多个第二镂空孔501,第二镂空孔5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21:提供衬底基板10,如图28所示;
S22:在衬底基板10一侧制作发光层20,使得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如图29所示;
S23: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透明保护层40,使得透明保护层40覆盖发光层20,如图32所示;
S24:在透明保护层4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光阻层50,光阻层50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如图36所示;
S25:刻蚀光阻层50,使得光阻层50包括多个第二镂空孔501,第二镂空孔5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37所示;
S26:刻蚀透明保护层40,在第二镂空孔501位置形成第一镂空孔401,第一镂空孔4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38所示;
S27:在第一镂空孔401内形成多个颜色不同的色阻301,如图39所示;其中,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
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在刻蚀透明保护层40之前先制作一光阻层50,并在需要设置第一镂空孔401的位置开设对应的第二镂空孔501,通过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材料的光阻层50来保护透明保护层40,避免形成第一镂空孔401时造成过刻,使得制得的第一镂空孔401开口过大,难以满足色阻301的大小要求。一般的光阻是有机材料,耐刻蚀能力有限,本实施例设置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材料的光阻层50,耐刻蚀能力更强,可以制作出符合色阻301尺寸要求的第一镂空孔401,且可以避免过刻,从而有利于形成深度较大且比较陡峭的第一镂空孔401,满足色阻301可以充分吸光的要求,有利于提升防窥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28、图29、图32、图40-图46,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图41是图40中在第一光阻层制作完第四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2是图40中制作完第一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图43是图40中在第二光阻层制作完第五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4是图40中制作完第二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图45是图40中在第三光阻层制作完第六子镂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6是图40中制作完第三颜色的色阻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若视角控制层30的色阻301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色阻,且分别为第一颜色的色阻30111、第二颜色的色阻30112、第三颜色的色阻30113,则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可以为:
S31:提供衬底基板10,如图28所示;
S32:在衬底基板10一侧制作发光层20,使得发光层20包括多个发光区201,如图29所示;
S33:在发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透明保护层40,使得透明保护层40覆盖发光层20,如图32所示;
S34:在透明保护层4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第一光阻层50A,然后刻蚀第一光阻层50A,使得第一光阻层50A包括多个第四子镂空孔50A1,第四子镂空孔50A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41所示;
S35:刻蚀透明保护层40,在第四子镂空孔50A1位置形成第一子镂空孔40A1,第一子镂空孔40A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一子镂空孔40A1内形成第一颜色的色阻30111,如图42所示;
S36:在第一光阻层50A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第二光阻层50B,然后刻蚀第二光阻层50B,使得第二光阻层50B包括多个第五子镂空孔50B1,第五子镂空孔50B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43所示
S37:刻蚀透明保护层40,在第五子镂空孔50B1位置形成第二子镂空孔40B1,第二子镂空孔40B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二子镂空孔40B1内形成第二颜色的色阻30112,如图44所示;
S38:在第二光阻层50B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第三光阻层50C,然后刻蚀第三光阻层50C,使得第三光阻层50C包括多个第六子镂空孔50C1,第六子镂空孔50C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如图45所示
S39:刻蚀透明保护层40,在第六子镂空孔50C1位置形成第三子镂空孔40C1,第三子镂空孔40C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在第三子镂空孔40C1内形成第三颜色的色阻30113,如图46所示;其中,第一子镂空孔40A1、第二子镂空孔40B1、第三子镂空孔40C1共同形成透明保护层40的第一镂空孔401;色阻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区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色阻301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发光区201的发光颜色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不同颜色的色阻301如何分批或不分批制作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制作。可选的,本实施例在第三光阻层50C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还可以做平坦化处理,以避免后续显示面板膜层的制作,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7,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47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在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控制层,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色阻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区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可以使得发光区的光线朝各个不同的方向出射时,出射至发光区正上方以及正上方附近的光线还是可以从其正上方出射,而斜向的光线入射至其相邻色阻时,由于色阻的颜色与其相邻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斜向的光线不能通过色阻或理解为斜向的光线被该色阻吸收,进而较好的限定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以达到正视角显示、斜向视角看不到的防窥目的,可以较好的保护隐私。当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车载显示屏中时,将可视视角范围缩小,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还可以防止屏幕发出的光照在挡风玻璃、反射到人眼,影响驾驶安全,进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本发明的色阻即彩色光阻的制作材料一般具有半透明性,即本发明的色阻是部分透明的结构,将该材料的色阻设置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可以满足实现限定出光方向,使得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达到防窥和保护隐私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透过率,提高出光效率,适用于透明显示屏的防窥设计。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
视角控制层,所述视角控制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
所述色阻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区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位于该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之间的所述色阻的颜色为第三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控制层还包括多个第一透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部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区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第一透明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相邻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距为D1,至少相邻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与D2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色阻的厚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色阻的宽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相邻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至少相邻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间距对应的所述色阻的厚度为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间距对应的所述色阻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区包括第一发光区和第二发光区;多个所述色阻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色阻和第二色阻,所述第一色阻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区之间,所述第二色阻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区的一侧;
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区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色阻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区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发光区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三边缘,所述第一色阻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发光区的第四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为W1,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的距离为W2,W1>W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色阻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色阻的厚度为H2,H1>H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所述色阻相互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相同颜色的所述色阻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
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所述发光区相邻的所述色阻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色阻子部,多个所述色阻子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一个所述色阻子部;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色阻子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阻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L,所述色阻子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H,L≥2H×tanθC;其中,所述色阻子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θC是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平面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角控制层包括第二透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透光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子部之间;
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第二透明材料,θC是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透光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色阻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片和第二子片,所述第一子片和所述第二子片之间包括第三透光部;所述第一子片、所述第三透光部、所述第二子片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中,一个所述发光区指向另一个所述发光区的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透光部的宽度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片和/或所述第二子片的宽度为W0,
Figure FDA0003381015450000041
其中,α是所述发光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子片和/或所述第二子片后,与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T0是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单位厚度的所述色阻的透过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的材料的透过谱包括a*和b*,-5≤|a*|≤+5,-5≤|b*|≤+5;其中,a*和b*是指在Lab色度体系下,所述色阻的材料在两个颜色通道上的坐标。
1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制作发光层,使得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区;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使得所述视角控制层包括多个色阻,所述色阻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区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色阻的颜色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视角控制层,包括: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透明保护层,使得所述透明保护层覆盖所述发光层;
刻蚀所述透明保护层,形成多个第一镂空孔,所述第一镂空孔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
在所述第一镂空孔内形成所述色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透明保护层,形成多个第一镂空孔,包括:
在所述透明保护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光阻层,所述光阻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光阻层包括多个第二镂空孔,所述第二镂空孔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433533.5A 2021-11-29 2021-11-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156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533.5A CN114156322A (zh) 2021-11-29 2021-11-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533.5A CN114156322A (zh) 2021-11-29 2021-11-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322A true CN114156322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3533.5A Pending CN114156322A (zh) 2021-11-29 2021-11-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63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430A (zh) * 2022-07-26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24071A (zh) * 2022-07-21 2022-10-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28193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724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9219886A (zh) * 2016-04-01 2019-01-15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73900A (zh) * 2019-08-27 2019-11-1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89047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43040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54728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82995A (zh) * 2020-08-31 2020-1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365833A1 (en) * 2019-05-16 2020-11-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CN112490385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10151702A1 (en) * 2020-09-29 2021-05-20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28144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KR20210091384A (ko) * 2020-01-13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221702A (zh) * 2021-04-30 2021-08-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61128A (zh) * 2018-12-31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10318474A1 (en) * 2020-04-14 2021-10-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886A (zh) * 2016-04-01 2019-01-15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724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US20200089047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261128A (zh) * 2018-12-31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00365833A1 (en) * 2019-05-16 2020-11-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CN110473900A (zh) * 2019-08-27 2019-11-1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90385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210091384A (ko) * 2020-01-13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43040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18474A1 (en) * 2020-04-14 2021-10-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554728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82995A (zh) * 2020-08-31 2020-1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51702A1 (en) * 2020-09-29 2021-05-20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28144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3221702A (zh) * 2021-04-30 2021-08-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4071A (zh) * 2022-07-21 2022-10-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72430A (zh) * 2022-07-26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5528193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632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232689A1 (en) Display panel
US8154568B2 (en) Color filter
CN10958548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US6947107B2 (en) Reflector which appears bright when viewed at specific angle an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24895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180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9925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72047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00134909A1 (en) Color filter
US101519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TW201911267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1406884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0034886A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1098906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1328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875852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213844089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18755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364B (zh) 光控膜和包括该光控膜的显示装置
JP455271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90055913A (ko) 다중시각 표시장치
CN101226293B (zh) 显示装置
CN115942788A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JP200733394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