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1462A -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1462A
CN114151462A CN202111424004.9A CN202111424004A CN114151462A CN 114151462 A CN114151462 A CN 114151462A CN 202111424004 A CN202111424004 A CN 202111424004A CN 114151462 A CN114151462 A CN 114151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lutch
power
transmission membe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40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华
夏春明
彭虎
王天波
赵江龙
王立人
孙涛
罗希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shi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shi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shi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shi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40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1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1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1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04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movable friction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4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其中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支撑部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机构联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联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可转动连接,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并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能够灵活控制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兼顾提升能效、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机床的主轴主要用于传递能量,其可以从动力机构等动力源处接受动力,并驱使后端机件(如加工工具、夹具等)旋转,从而对加工对象(如锻造件、焊接件等)进行加工(如锻造、焊接等)。为了获得更大的能量,可以将转动机构固定于主轴,主轴驱使转动机构旋转,转动机构转动产生的动力反作用于主轴,从而增加主轴向后端机件传递的能量大小,进而可以驱动更加大型的后端机件。
然而,由于转动机构固定于主轴,在加工时,加工机床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可能大于实际所需的能量;在加工终止或加工中断时,加工机床需要先断开动力源,然后等待转动机构的能量消耗完毕后自行停下,但是,在转动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仍然存在转动趋势,使主轴发生偏转,进而驱使后端机件发生偏转,加工对象造成不良影响(如加工对象发生严重变形和破坏性能)。
由上可知,现有加工机床无法灵活控制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从而导致能量损失和加工效果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能够灵活控制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兼顾提升能效、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
具体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位于加工机床的传递机构与转动机构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支撑部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机构联动;
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联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可转动连接,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
可选地,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改变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内部受力,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适于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腔室注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气体或液体。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适于回撤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磁力子件;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中至少一个的磁性。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弹性子件,适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时压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
承载子件,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并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
阻挡子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子件中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中至少一个的移动范围。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传递机构、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离合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其中:
所述动力机构,适于产生能量;
所述传递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适于将传递能量;
所述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传递机构连接,适于隔离所述传递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处于接合状态时,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其处于分离状态时,停止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
所述转动机构,适于在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时转动,并在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消耗能量,或者保持未转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液压马达和气动马达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惯性轮,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一种动力离合控制方法,应用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包括:
启动所述动力机构,以产生能量;
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以向所述转动机构接收来自所述动力机构的能量,并进行转动;
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以使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隔离。
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位于加工机床的传递机构与转动机构之间的离合机构,其中:通过支撑部件可以与所述传递机构联动,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可以与支撑部件联动,通过第二传动部件可以与支撑部件可转动连接,且通过第二传动部件能够将承载的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隔离。由此,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可以快速建立或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灵活切换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未拆取或未改换转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改变传递机构传递的能量大小,以适配多样的动力需求,避免能量损失,提升能效;而且,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可以避免对加工对象施加过多能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在不需要转动机构提供能量时,避免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提升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并能够降低能耗。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场景,操作简单,节约了拆取或改装转动机构的操作时间,并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制造成本。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提高了加工机床的可控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加工机床的综合性能和普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离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截面中区域A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离合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离合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加工机床无法灵活控制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从而导致能量损失和加工效果不佳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位于加工机床的传递机构与转动机构之间;其中:通过支撑部件可以与所述传递机构联动,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可以与支撑部件联动,通过第二传动部件可以与支撑部件可转动连接,且通过第二传动部件能够将承载的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隔离。
一方面,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可以快速建立或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灵活切换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未拆取或未改换转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改变传递机构传递的能量大小,以适配多样的动力需求,避免能量损失,提升能效。
具体而言,对于较大动力需求的情况,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可以快速建立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从而利用转动机构的惯性增加传递机构向后端机件传递的能量大小,无需将已装配的动力机构改换更大功率的动力机构,即可增大加工机床的驱动能力。
对于较小动力需求的情况,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分离,可以快速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使得转动机构独立于传递机构,无需拆取已装配的动力机构,即可减小加工机床的驱动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分离,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可以避免转动机构消耗能量时的惯性对加工对象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在不需要转动机构提供能量时,避免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提升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并能够降低能耗。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场景,且操作简单,节约了拆取或改装转动机构的操作时间,并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制造成本。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提高了加工机床的可控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加工机床的综合性能和普适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设定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的接合时机。例如,可以在开始加工之前、加工时和加工中断中至少一个时机,接合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
同样地,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设定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的分离时机。例如,可以在开始加工之前、加工时、加工终止和加工中断中至少一个时机,分离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适用于不同加工类型的加工机床,如锻造机床、焊接机床等。本说明书对离合机构的具体应用场景不做具体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加工机床的具体加工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一步地推导出与相应加工类型有关的有益效果。例如,若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应用于焊接机床,则利用离合机构使传递机构与转动机构进行可分离式连接后,通过离合机构灵活控制传递至加工对象的能量,可以减小焊接接头热影响区、降低焊缝残余应力、减小焊接变形等,优化了焊接机床的结构和性能,很好地提高了焊接机床的能效、焊接质量和焊接良率。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说明书的构思、实现方案及优点,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内容进行示例描述。
参照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2,为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M1位于加工机床的传递机构MA与转动机构MB之间。所述离合机构M1可以包括:支撑部件11、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11,与所述传递机构MA联动;
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与所述支撑部件11联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3接合或分离;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3,与所述支撑部件11可转动连接,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MB,并将所述转动机构MB与所述传递机构MA隔离。
通过接合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可以在所述转动机构MB和所述传递机构MA之间建立传动关系,二者相互配合运行。具体地,通过传递机构MA、支撑部件11、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可以将动力机构(图中未示出)产生的能量传递至转动机构MB,驱使转动机构MB转动;在转动机构MB转动后,其转动产生的能量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3、第一传动部件12和支撑部件11传递至传递机构MA,由此,传递机构MA向后端机件传递的能量为动力机构的能量与转动机构MB的能量之和。
通过分离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可以消除所述转动机构MB和所述传递机构MA之间的传动关系,二者相互独立运行。具体地,在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分离后,若转动机构MB处于转动状态,则转动机构MB不再接收到来自动力机构产生的能量,但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动机构MB带动第二传动部件13继续转动,直至其自身的能量消耗完毕后自行停止,由于转动机构MB独立于传递机构MA,由转动机构MB的惯性产生的能量并不会传递到传递机构MA,进而也不会通过传递机构MA传递到后端机件。若所述转动机构MB处于未转动状态(如初始启动时的转动机构MB),则由于转动机构MB不会接收到来自动力机构产生的能量,所以所述转动机构MB仍然保持未转动状态。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开始加工之前、加工时和加工中断等多个时机中选择至少一个时机接合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使传递机构MA可以向后端机件传递更大的能量,从而满足动力需求。
若仅使用动力机构产生的能量即可满足动力需求,则可以在开始加工之前、加工时等多个时机选择中至少一个时机,分离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使传递机构MA仅与动力机构联动,并不受到转动机构MB的影响,从而可以节约能耗。
还可以在加工终止和加工中断等多个时机选择中至少一个时机,分离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使传递机构MA仅与动力机构联动,从而在动力机构停止后,传递机构MA也能够相应停止,转动机构MB的惯性并不会影响到传递机构MA,更不会对加工对象造成不良影响。
由上可知,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可以快速建立或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灵活切换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未拆取或未改换转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改变传递机构传递的能量大小,以适配多样的动力需求,避免能量损失,提升能效;而且,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可以避免对加工对象施加过多能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在不需要转动机构提供能量时,避免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提升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并能够降低能耗。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场景,操作简单,节约了拆取或改装转动机构的操作时间,并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制造成本。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提高了加工机床的可控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加工机床的综合性能和普适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可以为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中至少一个被驱动对象提供驱动力,由此改变所述被驱动对象的受力情况,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可以改变所述被驱动对象的外部受力情况,也可以改变所述被驱动对象的内部受力情况。本说明书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对被驱动对象设置适配的内部结构,以供所述驱动部件注入或回收填充物,从而改变被驱动对象的内部受力情况,使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其中,所述填充物为气体或液体。
例如,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可以包括:用于驱使第一传动部件向第二传动部件移动的腔室(即第一腔室),适于容置填充物;所述驱动部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开设的通口,向所述第一腔室注入填充物,从而改变第一传动部件的内部压强,产生的压力指向第二传动部件,使第一传动部件向第二传动部件移动并接合。
相应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还可以包括:用于驱使第一传动部件复位的腔室(即第二腔室),适于容置填充物;所述驱动部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开设的通口,向所述第二腔室注入气体或液体,从而改变第一传动部件的内部压强,产生的压力指向远离第二传动部件的方位,使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分离。
由此,通过注入或回收第一传动部件腔室中的填充物,可以控制第一传动部件向第二传动部件移动或远离第二传动部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对被驱动对象设置适配的外部结构,以供所述驱动部件控制,从而改变被驱动对象的外部受力情况,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例如,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可以包括第一磁力子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可以包括第二磁力子件;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中至少一个的磁性,使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引,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的间距变小,直至二者接合。
相应地,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中至少一个的磁性,使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相互排斥,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分离,二者的间距变大。
由此,通过改变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的磁性,可以控制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离合机构的分离速度,所述驱动部件可以包括弹性子件,其可以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时压缩,并在去除使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的驱动力后,通过弹性子件的回弹力驱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快速分离。其中,所述回弹力小于所述驱动力。
例如,继续参考图2,所述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的弹性子件141的一端与第一传动部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件11连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接合后,弹性子件141处于压缩状态,向第一传动部件12提供回弹力。由于回弹力小于驱动力,在保持驱动力时,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可保持接合状态;在去除驱动力去除后,在弹性子件141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一传动部件12与第二传动部件13快速分离。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啮合连接。例如,继续参考图2,并且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到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3之间接合部位的结构,对图2所示截面中的区域A1进行局部放大,如图3所示,为区域A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中用于接合的部位设有锯齿,且第一驱动部件12的锯齿和第二传动部件13的锯齿相互交错,在第一传动部件12和第二传动部件13通过啮合的方式接合,第一传动部件12带动第二传动部件13转动,从而将传递机构MA的能量传递至转动机构MB。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可以包括:承载子件和阻挡子件。其中,承载子件可以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并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所述阻挡子件可以设置于所述承载子件中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例如,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3可以包括承载子件131和阻挡子件132。承载子件131承载所述转动机构MB,并将所述转动机构MB与所述传递机构MA隔离;所述阻挡子件132设置于所述承载子件131中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的一端,所述阻挡子件132的一端面与所述转动机构MB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件11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承载子件中与转动机构接触的一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非平面。
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承载子件131中与转动机构MB接触的一面为平面。
又例如,如图4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合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在图4中,离合机构M2的支撑部件21、第一传动部件22、第二传动部件23中的阻挡子件232的结构、连接关系、功能、工作原理等具体内容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离合机构M1,在此不再赘述。对于离合机构M2的第二传动部件23中的承载子件231,其与转动机构MB’接触的一面为非平面,呈现梯度变化。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支撑部件可以包括: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中至少一个的移动范围,提高所述离合机构的内部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如用于支撑和连接的轴承(如图2所示的轴承151、轴承152和轴承153;图4所示的轴承251、轴承252和轴承253)、用于封装和固定的壳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壳体16;图4中所示的壳体26)、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件(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件17;图4中所示的连接件27)等。本说明书对离合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支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可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件11、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3可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MA。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设定所述离合机构中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形状。例如,所述支撑部件可以为筒状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可以为圆环状部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阻挡子件可以为圆环状部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承载子件可以为筒状部件。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所述离合机构中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类型。例如,所述传递机构可以包括用于传递能量的轴体;所述支撑部件可以包括轴承和导向套筒,用于与所述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可以包括压盘,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的从动盘,以及,内径大于传递机构的套件,所述套件套设于传递机构并与所述从动盘连接;所述弹性子件可以包括弹簧,位于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均可以包括磁铁。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设定所述离合机构中各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其中,连接方式可以包括键连接、螺纹连接、啮合连接、固定连接等。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进行适应性地选取和/或变形。例如,改变离合机构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又例如,调整离合机构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尺寸;还例如,将离合机构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进行同等替换等。基于此,能够延伸出更多的离合机构的实施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这些延伸方案进行限制。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离合机构对应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以下进行介绍。需要知道的是,下文描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内容,可与上文描述的离合机构的内容相互对应参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动力机构、传递机构、离合机构和转动机构。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可以产生能量;所述传递机构可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和离合机构连接,适于将传递能量;所述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传递机构连接,其结构、连接关系、功能、工作原理等具体内容可参考以上相关部分的描述和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可以隔离所述传递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由此,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时,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停止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
在所述离合机构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第一传递机构的能量后,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在所述离合机构停止传递能量后,若所述转动机构处于转动状态,则所述转动机构可以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消耗能量,若所述转动机构处于未转动状态,则所述转动机构保持未转动状态。
由上可知,在动力离合控制装置中采用上述离合机构,可以快速建立或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灵活切换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未拆取或未改换转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改变传递机构传递的能量大小,以适配多样的动力需求,避免能量损失,提升能效;而且,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可以避免对加工对象施加过多能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在不需要转动机构提供能量时,避免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提升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并能够降低能耗。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场景,操作简单,节约了拆取或改装转动机构的操作时间,并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制造成本。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灵活性、安全性和普适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动力机构可以包括:电机、液压马达和气动马达中至少一种。所述转动机构可以包括:惯性轮,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5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在图5中,所述动力离合控制装置E1可以包括动力机构5A、传递机构5B、离合机构50(图中未标示)、以及转动机构5C。
动力机构5A位于传递机构5B的一端部,传递机构5B上套设有离合机构50。离合机构50将传递机构5B与转动机构5C进行隔离,转动机构5C通过离合机构50套设于传递机构5B。
具体地,所述离合机构50可以包括:支撑部件51、第一传动部件52和第二传动部件53。
支撑部件51与所述传递机构5B连接;第一传动部件52与支撑部件51联动,并与第二传动部件53接合或分离;第二传动部件53与所述支撑部件51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传递机构5B可转动连接,适于承载转动机构5C,并将转动机构5C与传递机构5B隔离。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51、第一传动部件52和第二传动部件53的结构、连接关系、功能、工作原理等具体内容可参考以上相关部分的描述和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第一传动部件52和第二传动部件53的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机构50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两种工作状态。在离合机构50处于接合状态时,向转动机构5C传递传递机构5B的能量,转动机构5C进行转动;在离合机构50处于分离状态时,停止向转动机构5C传递传递机构5B的能量,若此时转动机构5C处于转动状态,则可以通过离合机构50的第二传动部件53消耗能量,若此时转动机构5C处于未转动状态,则所述转动机构5C保持未转动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动力离合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如用于封装和固定的壳体(如图5所示的壳体5D和壳体55)、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件(如图5所示的连接件56)、用于支撑和连接的轴承(如图5所示的轴承571、轴承572、轴承573、轴承574和轴承575)等。本说明书对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所述转动机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惯性轮。例如,参考图4,所述转动机构MB’可以包括多个外径相同且内径不同的惯性轮,即惯性轮MB1、惯性轮MB2、惯性轮MB3、惯性轮MB4、惯性轮MB5和惯性轮MB6。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可以为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中至少一个被驱动对象提供驱动力,由此改变所述被驱动对象的受力情况,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离合机构的分离速度,所述驱动部件可以包括弹性子件(如图5所述的弹性子件541),其可以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时压缩,并在去除使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接合的驱动力后,通过弹性子件的回弹力驱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快速分离。其中,所述回弹力小于所述驱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仅为示意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进行适应性地选取和/或变形。例如,改变动力离合控制装置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又例如,调整动力离合控制装置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尺寸;还例如,将动力离合控制装置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进行同等替换等。基于此,能够延伸出更多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这些延伸方案进行限制。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对应的动力离合控制方法,以下进行介绍。需要知道的是,下文描述的动力离合控制方法的内容,可与上文描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的内容相互对应参照。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6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离合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可应用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所述动力控制包括动力机构和转动机构。
参照图6,所述动力离合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11,启动所述动力机构,以产生能量;
S12,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以向所述转动机构接收来自所述动力机构的能量,并进行转动;
S13,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以使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隔离。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控制离合机构的工作状态,可以快速建立或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灵活切换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未拆取或未改换转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改变传递机构传递的能量大小,以适配多样的动力需求,避免能量损失,提升能效;而且,切断转动机构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关联,可以避免对加工对象施加过多能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在不需要转动机构提供能量时,避免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从而提升加工质量和加工良率,并能够降低能耗。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场景,操作简单,节约了拆取或改装转动机构的操作时间,并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制造成本。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离合控制方法提高了加工机床的可控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加工机床的综合性能和普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2和步骤S13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先后执行顺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执行步骤S12和步骤S13,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说明书中术语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理解。例如,动词“连接”可以理解为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等动作;又例如,名词“加工对象”可以理解为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的物品,如原材料、辅助用品、半成品、成品等物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及,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说明书实施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位于加工机床的传递机构与转动机构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支撑部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机构联动;
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联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可转动连接,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改变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内部受力,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适于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腔室注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气体或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适于回撤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磁力子件;所述驱动部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中至少一个的磁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弹性子件,适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接合时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
承载子件,适于承载所述转动机构,并将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传递机构隔离;
阻挡子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子件中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中至少一个的移动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
12.一种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传递机构、离合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其中:
所述动力机构,适于产生能量;
所述传递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适于将传递能量;
所述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传递机构连接,适于隔离所述传递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处于接合状态时,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其处于分离状态时,停止向所述转动机构传递所述传递机构的能量;
所述转动机构,适于在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时转动,并在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消耗能量,或者保持未转动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液压马达和气动马达中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惯性轮,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套设于所述传递机构。
15.一种动力离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包括:
启动所述动力机构,以产生能量;
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以向所述转动机构接收来自所述动力机构的能量,并进行转动;
控制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以使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隔离。
CN202111424004.9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4151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004.9A CN114151462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004.9A CN114151462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1462A true CN114151462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4004.9A Pending CN114151462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146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0396A1 (en) * 2003-04-30 2005-01-27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ation of driv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ifferential gea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465978A (zh) * 2010-11-04 2012-05-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磁离合器及水泵
CN104416186A (zh) * 2013-08-28 2015-03-1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921009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装置以及自动轮椅
CN209164546U (zh) * 2018-10-22 2019-07-26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离合器组件
CN110203067A (zh) * 2019-04-18 2019-09-06 西南大学 机械式双超越离合自适应自动变速桥
CN211336156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车辆转向系统及其离合机构
CN112503108A (zh) * 2020-12-31 2021-03-16 温岭市华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间轴离合机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0396A1 (en) * 2003-04-30 2005-01-27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ation of driv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ifferential gea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465978A (zh) * 2010-11-04 2012-05-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磁离合器及水泵
CN104416186A (zh) * 2013-08-28 2015-03-1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921009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装置以及自动轮椅
CN209164546U (zh) * 2018-10-22 2019-07-26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离合器组件
CN110203067A (zh) * 2019-04-18 2019-09-06 西南大学 机械式双超越离合自适应自动变速桥
CN211336156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车辆转向系统及其离合机构
CN112503108A (zh) * 2020-12-31 2021-03-16 温岭市华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间轴离合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元良,陈辉: "焊接科学与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pages: 7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2695B2 (ja) 主軸装置
CN102528773B (zh) 作业工具
EP2353918A1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3216541A (zh) 离合器板及制造离合器板的方法
CN114151462A (zh)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2326799U (zh) 扭矩联轴器
EP3747592B1 (en) Built-in type electric driving system of machine too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0463765C (zh) 自动焊枪
CN116292671B (zh) 摩托车
JP5236790B2 (ja) 射出成形機のスクリュ取り付け構造
CN201664773U (zh) 电动工具
CN103511493A (zh) 离合装置和包括该离合装置的减速机构
US20210262531A1 (en) Vehicl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114043255B (zh) 一种加工机床和加工方法
KR102213778B1 (ko) 디스커넥트 기구
JP5891966B2 (ja) 駆動力伝達制御装置及び四輪駆動車
CN212985837U (zh) 高稳态离合器
US20020046893A1 (en) Two/four-wheel drive switch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213382557U (zh) 橡胶机械推拉式定位机构
CN215805885U (zh) 一种用于机械传动的惯性节能装置
CN203236447U (zh) 输出轴装置及工具机
CN113022008B (zh) 一种具有双飞轮动力机构的高速精密重载冲床
CN218882982U (zh) 拨叉机构
CN117548809B (zh) 一种摩擦焊用的零件夹持装置
CN218143661U (zh) 一种穿梭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