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3108A - 中间轴离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中间轴离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3108A
CN112503108A CN202011628273.2A CN202011628273A CN112503108A CN 112503108 A CN112503108 A CN 112503108A CN 202011628273 A CN202011628273 A CN 202011628273A CN 112503108 A CN112503108 A CN 112503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lutch component
ring
intermediate gea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8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Hua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Hua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Hua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Hua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82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31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31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6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therwise than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09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and with interengaging jaws or gear-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using an internal or intermediate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coupling both components together, whereby the intermediate sleeve is arranged internally at least with respect to one of the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8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eeth forming the inter-engaging parts; Details of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se tee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轴离合机构,属于车辆传动系离合器技术领域,其可用于二四驱车辆,实现二驱、四驱模式之间的切换,性能可靠,反应迅速,也可设置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在需要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大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该中间轴离合机构包括:中间齿轮轴和可转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用于联接至动力输入部件,所述中间齿轮轴用于联接至动力传递的目标部件;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结合状态致使转矩从中间齿轮传递到中间齿轮轴,分离状态则转矩传递中断;致动结构,其用于致动离合器结合或分离;以及复位弹簧。

Description

中间轴离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系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减速箱中的中间轴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一方面,目前,随着车辆技术的迅猛发展,二四驱车辆越来越得到普及,其可以根据路面情况选择驱动模式,在雪地、湿滑路段或越野时能提供更好的通过性,提高脱困能力,回到普通路面也能正常行驶,节省油耗。二四驱车辆研发的重点之一是二驱、四驱模式之间的切换方式和切换结构,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结构和方案,为二四驱车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人们对汽车的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在现有电动汽车中,通常为了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并未设置离合装置,驱动电机始终通过减速器、差速器等与车轮轴保持传动连接。对于这种电动汽车,在车辆下坡等工况时,驱动电机转速可能会超过最高允许转速,导致电机传动系零部件(例如轴承)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而且在电机达到一定转速以上时,也很难为车辆提供驱动力,反而被拖转耗能,降低车辆效率和增加燃料消耗。而对于电动四驱汽车,从四驱切换至二驱的方式是关闭其中一桥的驱动电机,上述结构的电动四驱汽车在切换至二驱后车轮轴的转动会反过来带动驱动电机旋转,同样会加剧零部件磨损和增加能耗。
基于上述背景,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减速箱中的中间轴离合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减速箱中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可做为切换装置用于二四驱车辆,实现二驱、四驱模式之间的切换,性能可靠,反应迅速,也可做为离合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在需要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中间轴离合机构,包括转动承设于箱座内的中间齿轮轴和可转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用于联接至动力输入部件,所述中间齿轮轴用于联接至动力传递的目标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其包括第一离合部件和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固定连接至中间齿轮,所述第二离合部件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随中间齿轮轴同步旋转;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的结合致使转矩从中间齿轮传递到中间齿轮轴,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脱离,则转矩传递中断;致动结构,其用于致动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或脱离;复位弹簧,其至少间接地设置在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之间,复位弹簧对第二离合部件施加使其趋向于远离第一离合部件的力。
离合器的一种方案是: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为一体形成于中间齿轮上的设有外花键的花键毂,第二离合部件具有用于容纳复位弹簧的轴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圆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互配合的内花键,第一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通过外花键、内花键的啮合实现结合。
离合器的第二种方案是: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为形成于中间齿轮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齿环,第二离合部件的相应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环相互配合的第二端面齿环,第一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通过第一、第二端面齿环的啮合实现结合。
作为第一种方案的优化,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之间设有同步环,所述同步环上设有与第二离合部件的内花键配合的过渡外花键,同步环与第一离合部件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圆锥面。设置同步环能够使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在啮合前先达到一致的转速并保持同步,从而保证顺利啮合,以避免出现齿间冲击和发生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环具有内锥面,第一离合部件远离中间齿轮的一端轴线延伸形成具有外锥面的环体,同步环套设在所述环体上,同步环的内锥面与环体的外锥面相配合。
致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致动结构包括离合致动组件和前导致动组件;所述离合致动组件为相对转动致动器,包括与中间齿轮轴同轴的控制环和致动环,所述致动环与第二离合部件固连,所述控制环以相对于中间齿轮轴和箱座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箱座内,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致使致动环轴向移动以带动第二离合部件轴向向左移动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所述前导致动组件为电磁致动组件,包括与箱座固定的螺线管线圈,该螺线管线圈的通电可吸引控制环致使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通过前导致动组件、离合致动组件这样的二级传递施力来实现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的结合,以较低的用于控制前导致动组件所必需的功耗获得了较大的推力以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且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环和致动环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在数量、形状、位置上相互匹配的沿圆周分布的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可致使所述凸部沿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致动环轴向移动。
致动结构的第二种方案是:所述致动结构为电磁推力组件,包括电磁体和可轴向移动的电磁铁芯,所述电磁体与箱座固定,所述电磁铁芯至少间接地连接到第二离合部件,电磁体的通电可致使电磁铁芯带动第二离合部件向第一离合部件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体包括与中间齿轮轴同轴的环形壳体、置于环形壳体内部的电磁线圈和设于环形壳体径向内侧的环形支撑套,电磁铁芯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环形支撑套之间;环形支撑套与中间齿轮轴之间还设有一推力套,所述推力套以相对于环形支撑套、中间齿轮轴可转动且可轴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两者之间,推力套靠近第二离合部件的部位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凸缘部,电磁铁芯朝向第二离合部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缘部,当电磁线圈通电时,电磁铁芯推动推力套与第二离合部件一起轴向移动,推力套与第二离合部件之间设有允许两者相对旋转的平面轴承。
致动结构的第三种方案是:所述致动结构包括拨叉和拨动电机,所述拨叉连接到第二离合部件,拨叉被设置为由所述拨动电机致动绕一轴线来回摆动从而带动第二离合部件轴向移动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或脱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中间轴离合机构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减速箱中,可做为切换装置用于二四驱车辆,实现二驱、四驱模式之间的切换,性能可靠,反应迅速。也可做为离合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在车辆下坡等工况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能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的电机传动系零部件(例如轴承)磨损和燃料消耗,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减少能耗;而对于电动四驱汽车,能够在四驱切换二驱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转矩传递,同样减轻电机零部件磨损,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中间轴离合机构适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减速箱中,用以传递或切断从上一级传动机构到下一级传动机构之间的转矩,可做为驱动模式切换装置用于二四驱车辆,也可做为离合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
如图1所示,该中间轴离合机构包括中间齿轮轴1和中间齿轮2,中间齿轮轴1用于联接至动力传递的目标部件,具体是中间齿轮轴1上具有一体成型的输出齿轮11,输出齿轮11与下一级传动机构的齿轮啮合以实现联接,中间齿轮2用于联接至动力输入部件,具体是与上一级传动机构的齿轮啮合实现联接。中间齿轮轴1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承设于箱座(图中未画出)内,中间齿轮2通过滚针轴承21可转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1上。中间齿轮2轴向固定在中间齿轮轴1上,其在图1中所示的右端部贴靠在输出齿轮11的左端部。
中间轴离合机构还包括离合器、致动结构和复位弹簧4。
其中,离合器能够实现中间齿轮2与中间齿轮轴1一起转动的接合状态和中间齿轮2从中间齿轮轴1脱开的分离状态,并能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部件31和第二离合部件32,第一离合部件31固定连接至中间齿轮2,第二离合部件32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1上,随中间齿轮轴1同步旋转。第一离合部件31与第二离合部件32的结合致使转矩从中间齿轮2传递到中间齿轮轴1,第一离合部件31与第二离合部件32脱离,则转矩传递中断。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部件31为一体形成于中间齿轮2左侧的花键毂,该花键毂与中间齿轮2同轴且花键毂上设有外花键;第二离合部件32呈盘状,位于第一离合部件31的左侧,其通过花键联接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13上,第二离合部件32具有用于容纳复位弹簧4的轴向的凹槽,该凹槽面向中间齿轮2的方向,凹槽的圆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离合部件31外花键相互配合的内花键;第一离合部件31、第二离合部件32通过外花键、内花键的啮合实现结合。
致动结构用于致动第二离合部件32与第一离合部件31结合或脱离。在本实施例中,致动结构包括离合致动组件和前导致动组件。离合致动组件为相对转动致动器,在本实施例中为坡道式致动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与中间齿轮轴1同轴的控制环51和致动环52,致动环52一体地形成于第二离合部件32的左端面而与第二离合部件32一起转动,控制环51位于致动环52的左侧,以相对于中间齿轮轴1和箱座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箱座内。控制环51朝向致动环52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圆周分布的凹部,凹部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致动环52的相对应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凸部,凹部和凸部在数量、形状、位置上均相互匹配,在无其他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控制环51的凹部与致动环52的凸部紧密贴合,控制环51随致动环52同步旋转,而控制环51相对致动环52转动则可致使凸部沿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致动环52轴向向左移动,以带动第二离合部件32轴向向左移动与第一离合部件31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均为3个。此处将坡道式致动器替换为其他类型的相对转动致动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采用滚珠坡道式制动器(图中未画出),除了包括控制环、致动环外,还包括至少两个滚珠,控制环和致动环的相对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在数量、形状、位置上相同的沿圆周分布的滚道槽,滚道槽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每个滚动部件被夹在控制环的一个滚道槽与致动环的一个滚道槽之间,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可带动滚动部件在滚道槽中移动从而致使致动环轴向移动。前导致动组件为电磁致动组件,包括与中间齿轮轴1同轴的线圈座60和承设在线圈座60上的螺线管线圈6,螺线管线圈6与箱座固定且贴靠在控制环51的左侧,控制环51与线圈座60之间设有允许两者相对旋转的平面轴承67,一根导线伸入箱座内与螺线管线圈6电连接,该螺线管线圈6的通电可吸引控制环51致使控制环51相对致动环52转动。
复位弹簧4至少间接地设置在第二离合部件32与第一离合部件31之间,复位弹簧4对第二离合部件32施加使其趋向于远离第一离合部件31的力,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4置于第二离合部件32的凹槽中,其一端抵接在凹槽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离合部件31的左端面,复位弹簧4采用波形弹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螺线管线圈6不通电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中间齿轮2通过滚针轴承21在中间齿轮轴1上空转,动力不传递到下一级。
当需要离合器从分离状态向接合状态切换时,手动或自动开启电磁致动组件,螺线管线圈6通电,吸引控制环51致使其相对致动环52转动,致动环52的凸部沿控制环51的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致动环52连同第二离合部件32克服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轴向向右侧第一离合部件31的方向移动,第二离合部件32凹槽中的内花键逐渐与第一离合部件31的外花键啮合,实现第二离合部件32与第一离合部件31结合。此时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上一级传动机构输出的转矩传递到中间齿轮2,通过结合的第一离合部件31、第二离合部件32传递到中间齿轮轴1,然后经由中间齿轮轴1上的输出齿轮11传递到下一级。
当需要离合器切换回分离状态时,手动或自动断开螺线管线圈6的供电,控制环51失去吸引力,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下,致动环52的凸部回复到与控制环51的凹部紧密贴合的状态,同时第二离合部件32轴向向左移动直至其凹槽中的内花键与第一离合部件31的外花键脱离,由此,离合器回到分离状态,中间齿轮2恢复空转,动力传递中断。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离合器中增设了同步环,设置同步环能够使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在啮合前先达到一致的转速并保持同步,从而保证顺利啮合,以避免出现齿间冲击和发生噪音。如图2所示,第一离合部件31与第二离合部件32之间设有同步环33,同步环33上设有与第二离合部件32的内花键配合的过渡外花键,即过渡外花键与第一离合部件31的外花键在数量和横截面轮廓方面均相同。在同步环33与第一离合部件31之间还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圆锥面,具体的是,同步环33具有内锥面,第一离合部件31远离中间齿轮2的一端轴线延伸形成具有外锥面的环体,同步环33套设在环体上,同步环33的内锥面与环体的外锥面相配合,内锥面和外锥面均设置为靠近第一离合部件31的环口直径大于靠近第二离合部件32的环口直径。因设置了同步环33,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4的一端抵接在第二离合部件32凹槽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同步环33的左端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离合器从分离状态向接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二离合部件32克服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向右移动的同时,复位弹簧3推动同步环33向右移动,使得同步环33的内锥面与第一离合部件31上环体的外锥面紧密接触摩擦,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锥面,可以实现第二离合部件32、同步环33、第一离合部件31在达到一致的转速后再通过各自的花键啮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接合过程的冲击。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之间通过端面齿的齿形联接形式进行结合。如图3所示,第一离合部件31为形成于中间齿轮2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齿环,第二离合部件32的相应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一端面齿环相互配合的第二端面齿环,第一离合部件31、第二离合部件32通过第一、第二端面齿环的啮合实现结合。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致动结构为电磁推力组件。如图4所示,电磁推力组件包括电磁体和可轴向移动的电磁铁芯61,电磁体与箱座固定,电磁铁芯61至少间接地连接到第二离合部件32,电磁体的通电可致使电磁铁芯61带动第二离合部件32向第一离合部件31轴向移动。
具体的是,电磁体包括与中间齿轮轴1同轴的环形壳体62、置于环形壳体62内部的电磁线圈63和设于环形壳体62径向内侧的环形支撑套64,一根导线伸入箱座内与电磁线圈63电连接,电磁铁芯61可轴向移动地设于环形壳体62与环形支撑套64之间。环形支撑套64与中间齿轮轴1之间还设有一推力套65,推力套65以相对于环形支撑套64、中间齿轮轴1可转动且可轴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两者之间,推力套65靠近第二离合部件32的部位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凸缘部,电磁铁芯61朝向第二离合部件32的一端抵接于该凸缘部的左侧,凸缘部的右端面与第二离合部件32之间设有允许两者相对旋转的平面轴承66。
当需要离合器从分离状态向接合状态切换时,手动或自动开启电磁致动组件,电磁线圈63通电,产生轴向指向第二离合部件32的磁场力,致使电磁铁芯61推动推力套65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部件32克服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向第一离合部件31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二离合部件32与第一离合部件31结合,离合器接合。
值得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基础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致动结构。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致动结构由拨叉和拨动电机组成。如图5所示,拨叉7的中部铰接在一固定轴上,拨叉7的一端为U形的拨叉臂71,跨骑在形成于第二离合部件32外周面上的环状槽内,另一端连接到拨动电机,拨动电机为推杆电机8,且推杆电机8与拨叉7为单向驱动连接。即:当需要离合器从分离状态向接合状态切换时,手动或自动启动推杆电机8,推杆电机8的推杆81伸出推动整个拨叉7绕固定轴摆动,则拨叉臂71拨动第二离合部件32克服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向第一离合部件31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二离合部件32与第一离合部件31结合;当需要离合器切换回分离状态时,手动或自动启动推杆电机8,推杆电机8的推杆81缩回,拨叉7失力,第二离合部件32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下远离第一离合部件31。
值得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基础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致动结构。
实施例六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致动结构中的拨动电机为旋转换挡电机,旋转换挡电机与拨叉为双向驱动连接。如图6所示,旋转换挡电机9的旋转轴端部固连一传动件91,旋转轴转动带动该传动件91绕旋转轴所在轴线摆动,传动件91上开设有滑槽,拨叉7的连接部72穿设在该滑槽内。旋转轴按设定方向转动时,传动件91摆动并拨动拨叉7的连接部72,带动整个拨叉7摆动,则拨叉臂71拨动第二离合部件32克服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向第一离合部件31轴向移动;旋转轴朝反方向转动时,带动拨叉7反向摆动,拨动第二离合部件32远离第一离合部件31。
值得说明的是,当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基础上采用实施例五所述的致动结构时,其致动结构中的拨动电机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旋转换挡电机。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中间轴离合机构,包括转动承设于箱座内的中间齿轮轴和可转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用于联接至动力输入部件,所述中间齿轮轴用于联接至动力传递的目标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离合器,其包括第一离合部件和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固定连接至中间齿轮,所述第二离合部件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随中间齿轮轴同步旋转;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的结合致使转矩从中间齿轮传递到中间齿轮轴,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脱离,则转矩传递中断;
致动结构,其用于致动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或脱离;
复位弹簧,其至少间接地设置在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之间,复位弹簧对第二离合部件施加使其趋向于远离第一离合部件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为一体形成于中间齿轮上的设有外花键的花键毂,第二离合部件具有用于容纳复位弹簧的轴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圆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互配合的内花键,第一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通过外花键、内花键的啮合实现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为形成于中间齿轮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齿环,第二离合部件的相应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环相互配合的第二端面齿环,第一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通过第一、第二端面齿环的啮合实现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第二离合部件之间设有同步环,所述同步环上设有与第二离合部件的内花键配合的过渡外花键,同步环与第一离合部件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圆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具有内锥面,第一离合部件远离中间齿轮的一端轴向延伸形成具有外锥面的环体,同步环套设在所述环体上,同步环的内锥面与环体的外锥面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包括离合致动组件和前导致动组件;所述离合致动组件为相对转动致动器,包括与中间齿轮轴同轴的控制环和致动环,所述致动环与第二离合部件固连,所述控制环以相对于中间齿轮轴和箱座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箱座内,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致使致动环轴向移动以带动第二离合部件轴向向左移动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所述前导致动组件为电磁致动组件,包括与箱座固定的螺线管线圈,该螺线管线圈的通电可吸引控制环致使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和致动环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在数量、形状、位置上相互匹配的沿圆周分布的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控制环相对致动环转动可致使所述凸部沿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致动环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为电磁推力组件,包括电磁体和可轴向移动的电磁铁芯,所述电磁体与箱座固定,所述电磁铁芯至少间接地连接到第二离合部件,电磁体的通电可致使电磁铁芯带动第二离合部件向第一离合部件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包括与中间齿轮轴同轴的环形壳体、置于环形壳体内部的电磁线圈和设于环形壳体径向内侧的环形支撑套,电磁铁芯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环形支撑套之间;环形支撑套与中间齿轮轴之间还设有一推力套,所述推力套以相对于环形支撑套、中间齿轮轴可转动且可轴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两者之间,推力套靠近第二离合部件的部位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凸缘部,电磁铁芯朝向第二离合部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缘部,当电磁线圈通电时,电磁铁芯推动推力套与第二离合部件一起轴向移动,推力套与第二离合部件之间设有允许两者相对旋转的平面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中间轴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包括拨叉和拨动电机,所述拨叉连接到第二离合部件,拨叉被设置为由所述拨动电机致动绕一轴线来回摆动从而带动第二离合部件轴向移动与第一离合部件结合或脱离。
CN202011628273.2A 2020-12-31 2020-12-31 中间轴离合机构 Pending CN1125031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273.2A CN112503108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中间轴离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273.2A CN112503108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中间轴离合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3108A true CN112503108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5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8273.2A Pending CN112503108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中间轴离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310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1462A (zh) * 2021-11-26 2022-03-08 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5009006A (zh) * 2022-06-02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断开机构和车辆
CN115163690A (zh) * 2021-04-02 2022-10-1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装置及离合器总成
CN115217857A (zh) * 2022-06-10 2022-10-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脱开机构和车辆
CN115467942A (zh) * 2022-09-24 2022-12-13 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带脱开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15593211A (zh) * 2022-10-17 2023-01-13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Cn) 一种变速箱传动离合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3690A (zh) * 2021-04-02 2022-10-1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装置及离合器总成
CN115163690B (zh) * 2021-04-02 2024-03-1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装置及离合器总成
CN114151462A (zh) * 2021-11-26 2022-03-08 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机构、动力离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5009006A (zh) * 2022-06-02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断开机构和车辆
CN115009006B (zh) * 2022-06-02 2024-05-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断开机构和车辆
CN115217857A (zh) * 2022-06-10 2022-10-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脱开机构和车辆
CN115467942A (zh) * 2022-09-24 2022-12-13 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带脱开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15593211A (zh) * 2022-10-17 2023-01-13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Cn) 一种变速箱传动离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3108A (zh) 中间轴离合机构
KR100428529B1 (ko) 병렬클러치및록업특성을갖는트랜스퍼케이스
JP5211100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9695885B2 (en) Auxiliary drive wheel-side differential unit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CN101173646B (zh) 起动机的紧凑结构
US7384366B2 (en) Transfer case with torque synchronizer clutching
JP5032746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ケース等用の多極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有するクラッチ
GB2264763A (en) Multifuctional energy-saving system with an automatic clutch
US20160263995A1 (en) Differential device of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KR19990006393A (ko) 단일 레일 시프트 오퍼레이터 조립체
GB2311103A (en) Bevel-gear differential gearing
JP2004249979A (ja) 共通のキャリアを有する2つの遊星歯車装置を備えたトランスファーケース
CN110177956B (zh) 离合器组件及驱动组件
CN110131327B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的螺旋式致动器
US6101897A (en) Transfer case clutch configuration
WO2018126974A1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六档自动变速器
CN112503157A (zh) 带电磁推力离合功能的差速器
CN214304920U (zh) 中间轴离合机构
CN116592102A (zh) 一种车用长寿命的摩擦式有级变速器
CN214305134U (zh) 带电磁推力离合功能的差速器
CN112503158A (zh) 带电磁式凸轮离合功能的差速器
CN106545651B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三挡自动变速器
CN215891020U (zh) 带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电动汽车减速器
JP2004270938A (ja) 溝付き内孔を備えた差動装置ピニオン
CN218326150U (zh) 电磁控制倒挡换挡减速器动力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