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9756B -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9756B
CN114149756B CN202111457410.5A CN202111457410A CN114149756B CN 114149756 B CN114149756 B CN 114149756B CN 202111457410 A CN202111457410 A CN 202111457410A CN 114149756 B CN114149756 B CN 114149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release
release film
film body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74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9756A (zh
Inventor
叶嘉浤
徐力群
吴奕谖
黄彦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74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9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9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9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9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9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上述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中,保护膜结构至少包括保护膜本体、第一离型膜以及粘结层,保护膜本体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离型膜贴合于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粘结层贴合于第一离型膜面向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粘结层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围绕保护膜本体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粘结层与保护膜本体设置于第一离型膜的同侧,第一离型膜上面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传感器区域贴合有保护膜本体,在撕除第一离型膜时,保护膜本体可以防止第一离型膜触碰到触控面板。如此,可以避免第一离型膜的离型剂残留在触控面板上,进而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Description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节省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全贴合的成本,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通过框体结构的粘结层贴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在粘结层的相对两侧设置离型膜,在贴合时,撕除两侧的离型膜即可。然而,在撕除时,离型膜的离型剂容易残留在触控面板上,使得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以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结构,包括:
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具有第一面;
第一离型膜,所述第一离型膜贴合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所述第一面;以及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贴合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保护膜本体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内,且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保护膜本体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的离型克数m2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m1:m2≥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15克至25克;
所述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的离型克数m2的范围为6克至12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厚度的差值范围为0.2毫米至0.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包括多个粘结段;
多个所述粘结段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首尾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包括双面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本体为光学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结构还包括第二离型膜,所述保护膜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离型膜位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所述第二面侧,且贴合于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离型膜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大于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m1:m3=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0.2克至100克;
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的范围为0.1克至50克。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如上述所述的保护膜结构,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贴合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所述第二表面。
上述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保护膜结构至少包括保护膜本体、第一离型膜以及粘结层,保护膜本体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离型膜贴合于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粘结层贴合于第一离型膜面向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粘结层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围绕保护膜本体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粘结层与保护膜本体设置于第一离型膜的同侧,第一离型膜上面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传感器区域贴合有保护膜本体,在撕除第一离型膜时,保护膜本体可以防止第一离型膜触碰到触控面板。如此,可以避免第一离型膜的离型剂残留在触控面板上,进而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膜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相关实施例中膜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10:保护膜结构
100:保护膜本体            110:第一面
120:第二面                200:第一离型膜
300:粘结层                310:粘结段
400:第二离型膜
20:触控传感器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30:盖板                   31:油墨层
40:光学胶
R:离型膜
a:第一投影                b:第二投影
c:第三投影
y:竖直方向
d1:第一厚度               d2:第二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专业名词,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专业名词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专业名词与另一个专业名词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不同的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膜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相关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为便于理解,如图1所示,图纸的上方定义为上方,图纸的下方定义为下方,图纸的左方定义为左方,图纸的右方向外定义为右方。上方面向使用者侧为前侧,下方背离使用者侧为后侧。后续图示沿用图1的定义。可以理解,上述定义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请参照图1,触控面板包括盖板30、设置在盖板30下方的触控传感器20以及设置在触控传感器20下方的粘结层300。其中,盖板30的下表面设置有油墨层31。盖板30与触控传感器20之间借助于光学胶40粘合在一起。触控面板借助于粘结层300与显示模组贴合在一起。而为了节省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全贴合的成本,通常将粘结层300设为框体结构,即类似为口字形的结构。请参照图2,粘结层300的相对两侧(即是图2所示意出的粘结层300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离型膜R,在贴合时,撕除两侧的离型膜R即可,未保护触控面板中的触控传感器20,离型膜R通常均设置为薄片结构。举例来说,以图2为例,并结合图1,首先,将位于粘结层300上侧的离型膜R撕除,并将粘结层300的上表面贴合于触控面板重的触控传感器20的下表面。其次,将位于粘结层300下侧的离型膜R撕除,并将粘结层300的下表面贴合于显示模组。由此,完成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贴合。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在将位于粘结层300下侧的离型膜R撕除时,该离型膜R的中部区域容易触碰到触控传感器20,离型膜R上的离型剂会残留于触控传感器20上。当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会产生气泡痕。
图3示出了本申请相关实施例中膜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为解决上述过程中,离型膜R上的离型剂会转移至触控面板上的问题,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得到一种膜结构。请参照图3,本申请相关实施例中提供的膜结构,膜结构包括粘结层300、两个离型膜R和保护膜本体100,粘结层300的相对两侧(即是图3所示意出的粘结层300的上侧和下侧)设有离型膜R,位于上侧的离型膜R为薄片结构,位于下侧的离型膜R设计为与粘结层300匹配的框体结构,保护膜本体100贴合于位于下侧的离型膜R的下表面。如此,可以防止位于下侧的离型膜R的离型剂转移至触控面板的触控传感器20中。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上述过程中,将触控面板贴合于显示模组时,需要先将保护膜本体100撕除后,再将位于下侧的离型膜R撕除,需要两次撕除动作。同时,为了保证位于上侧的离型膜R与粘结层300之间的贴合效果,需要直接对薄片结构的离型膜R和薄片结构的粘结层300同时冲切,去除掉位于中间的部分。由此,会产生很多废料,成本高,无法满足降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全贴合的成本的需求。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10的结构示意图,即为图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10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结构10,该保护膜结构10包括保护膜本体100、第一离型膜200以及粘结层300。
其中,保护膜本体100具有第一面110(即是图4和图5中所示意出的保护膜本体100的上表面)。第一离型膜200贴合于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粘结层300贴合于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即是图4和图5示意出的第一离型膜200的上表面)。请参照图6,定义保护膜本体1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a,定义粘结层3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b,第一投影a和第二投影b位于第一离型膜200内,且第二投影b围绕第一投影a。也就是说,粘结层300与保护膜本体100设置于第一离型膜200的同侧,第一离型膜200上面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传感器20区域贴合有保护膜本体100,在撕除第一离型膜200时,由于存在有保护膜本体100,可以防止第一离型膜200触碰到触控面板的触控传感器20。同时,在撕除第一离型膜200时,保护膜本体100会一起被撕除。如此,可以避免第一离型膜200的离型剂残留在触控传感器20上,进而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离型膜200贴合于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指的是第一离型膜200借助于粘性物质贴合于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可以单独设置该粘性物质,也可以将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设置为带有粘性胶体的表面,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保护膜本体1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a,定义粘结层3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b”指的是以图4和图5为例,示意出的在竖直方向y上的正投影。“第二投影b围绕第一投影a”指的是保护膜本体100与粘结层300之间不具有重叠区域,且保护膜本体100的周围围绕粘结层300。例如,以图4和图5为例,粘结层300为框体式结构,具有一开口,保护膜本体100位于该开口内,该开口的形状为矩形,保护膜本体100的形状也为矩形,且保护膜本体100的面积小于开口的面积。当然,保护膜本体10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仅需要达到可以借助于保护膜本体100防止第一离型膜200触碰到触控面板中的触控传感器2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保护膜本体10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经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过大,在撕除第一离型膜200时,容易将粘结层300带起来。如果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过小,容易裁切移位,且第一离型膜200容易从粘结层300上脱落。由此,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即是图4和图5示意出的第一离型膜200的上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的离型克数m2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m1:m2≥2:1。可以理解的是,离型克数指的是离型膜R的离型力的大小,离型克数越小,离型能力越好。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15克至25克,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的离型克数m2的范围为6克至12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5,定义粘结层300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保护膜本体100的厚度为第二厚度d2,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也就是说,在竖直方向y上,粘结层300高于保护膜本体100。如此,不仅方便生产该保护膜结构10,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触控面板的保护。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厚度d1与第二厚度d2差值范围为0.2毫米至0.5毫米。如此,可以防止第一离型膜200的离型剂转移至触控面板上的触控传感器20上,还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粘结层300包括多个粘结段310,多个粘结段31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首尾相连。也就是说,粘结层300可以设计为拼接式的结构。举例来说,图4示意出的是四个直线型粘结段310首尾相连接,形成框体结构的情形。当然,粘结段310还可以是L型、L型和直线型的组合等其他形状,粘结段310也可以是两段、三段等其他数量的段数,只要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粘结段310的形状和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产生较少的废料,降低成本。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体冲切成型的粘结层300,以便于加工生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结层300包括双面胶带。也就是说,粘结层300是由具有粘性的物质构成,可以是双面均具有粘性的双面胶带,还可以是多种粘性物质组合而成的复合层结构。只要满足双面均具有粘性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双面”指的是粘结层300面向第一离型膜200的一面和粘结层300上与面向第一离型膜200的一面相对设置的另一面,以图5为例,双面指的是粘结层3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本体100为光学膜。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本体100为单一弱粘性的光学膜。也就是说,保护膜本体100只有单面具有粘性,且该面的离型克数小于10克。以图5为例,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一面110(即是图5示意出的保护膜本体100的下表面)具有粘性,而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二面120(即是图5示意出的保护膜本体100的上表面)不具有粘性。如此,便于第一离型膜200贴合于保护膜本体100,在撕除第一离型膜200时,可以借助于保护膜的粘性更为方便地带起保护膜。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保护膜结构10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保护膜结构10还包括第二离型膜400,保护膜本体100还具有与第一面110相对设置的第二面120(即是图5示意出的保护膜本体100的上表面)。第二离型膜400位于保护膜本体100的第二面120侧,且贴合于粘结层300背离第一离型膜200的一侧表面(即是图5示意出的粘结层300的上表面)。请参照图7,第二离型膜4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覆盖粘结层300在第一离型膜200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第二离型膜400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离型膜200的面积,第二离型膜400可以覆盖粘结层300。例如,图5示意出的是第一离型膜200的面积等于第二离型膜400的面积的情形。只要满足第二离型膜400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离型膜200的面积,第二离型膜400可以覆盖粘结层30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大于第二离型膜4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也就是说,第二离型膜400的离型力相较于第一离型膜200的离型力更小。如此,便于将保护膜结构10贴合于触控面板时撕除第二离型膜400。而触控面板上贴合有保护膜结构10时,需要第一离型膜200的离型力稍大一些,防止第一离型膜200从触控面板上脱落,便于后续贴合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第二离型膜4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包括:m1:m3=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离型膜2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0.2克至100克,第二离型膜400面向保护膜本体100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的范围为0.1克至50克。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传感器20、盖板3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膜结构10。
其中,触控传感器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也即是图8所示意出的触控传感器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盖板30设于触控传感器20的第一表面21。而保护膜结构10包括保护膜本体100、第一离型膜200以及粘结层300。粘结层300背离第一离型膜200的一侧贴合于触控传感器20的第二表面22。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0为玻璃盖板30,且盖板30面向触控传感器20的一侧设置有油墨层31,盖板30与触控传感器20之间借助于光学胶40贴合在一起。将触控面板以及显示模组进行贴合时,撕除第一离型膜200,借助于粘结层300与显示模组贴合。如此,由于使用了上述保护膜结构10,可以避免第一离型膜200的离型剂残留在触控传感器20上,进而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产生气泡痕。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具有第一面;
第一离型膜,所述第一离型膜贴合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所述第一面;以及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贴合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保护膜本体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内,且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保护膜本体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15克至25克;
所述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的离型克数m2的范围为6克至12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第一面的离型克数m2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m1:m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厚度的差值范围为0.2毫米至0.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多个粘结段;
多个所述粘结段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首尾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双面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本体为光学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结构还包括第二离型膜,所述保护膜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离型膜位于所述保护膜本体的所述第二面侧,且贴合于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离型膜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上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大于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与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m1:m3=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1的范围为0.2克至100克;
所述第二离型膜面向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表面的离型克数m3的范围为0.1克至50克。
12.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结构,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贴合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所述第二表面。
CN202111457410.5A 2021-12-01 2021-12-01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Active CN114149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7410.5A CN114149756B (zh) 2021-12-01 2021-12-01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7410.5A CN114149756B (zh) 2021-12-01 2021-12-01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9756A CN114149756A (zh) 2022-03-08
CN114149756B true CN114149756B (zh) 2023-05-05

Family

ID=8045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7410.5A Active CN114149756B (zh) 2021-12-01 2021-12-01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9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381B (zh) * 2022-09-23 2023-06-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承载膜结构、光学膜结构、光学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24516A (zh) * 2022-09-30 2022-12-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5504678B (zh) * 2022-11-03 2023-09-29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识别模组的减薄方法
CN115895465A (zh) * 2022-11-14 2023-04-0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胶结构及光学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1002A (en) * 2004-12-14 2006-06-16 Uniasia Channel Service Corp The screen protective past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757742B (zh) * 2012-07-17 2013-11-0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TW201431698A (zh) * 2013-02-06 2014-08-16 Crimson Design Co Ltd 保護膜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CN203344387U (zh) * 2013-05-20 2013-12-18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膜组件
CN103358604B (zh) * 2013-07-04 2015-07-2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保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6335604B2 (ja) * 2014-04-16 2018-05-30 株式会社Idクリエイト 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フィルム
WO2017004835A1 (zh) * 2015-07-09 2017-01-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09705750A (zh) * 2018-12-29 2019-05-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膜材及其制作方法、撕膜装置及方法以及掩模的制作方法
JP6781295B2 (ja) * 2019-04-10 2020-11-0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剥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貼合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1679476B (zh) * 2020-06-28 2022-05-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贴合膜材及显示装置
CN111849370A (zh) * 2020-07-15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膜及盖板
CN113665978B (zh) * 2021-08-30 2022-12-0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保护膜以及触控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9756A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9756B (zh) 保护膜结构及触控面板
WO2014061607A1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9069333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153605U (ja) 保護シートの装着構造体
CN108550556A (zh) 用于柔性衬底的保护膜及其显示面板
TW201403418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212276717U (zh) 显示装置及弯折垫片模组
TWI540078B (zh) 保護膜
JP2010208305A (ja) 貼り合わせ基板、表示装置、貼り合わせ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A2636570A1 (en) Patch package structure
CN113903260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803605U (zh) 一种显示屏用的膜体机构
CN204490789U (zh) 抗拉型保护胶带
CN111556701A (zh) 一种石墨基材复合散热膜
CN113512371B (zh) 胶带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JP201520309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フィルム
CN215162340U (zh) 复合胶带
WO201013436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複層偏光板
JP2007314622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09242602A5 (zh)
JP3195707U (ja) 湾曲フィルム
CN215049866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保护贴膜
CN219194861U (zh) 一种触摸屏保护膜
CN220788462U (zh) 一种复合膜及其卷装集成膜
CN213400344U (zh) 柔性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atentee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