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9116A - 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9116A
CN114149116A CN202010988604.7A CN202010988604A CN114149116A CN 114149116 A CN114149116 A CN 114149116A CN 202010988604 A CN202010988604 A CN 202010988604A CN 114149116 A CN114149116 A CN 114149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system
outlet
purifi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86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9116B (zh
Inventor
周勇
吴卫平
郑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86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911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143 priority patent/WO20220574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3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household-type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table water, e.g. pitchers, bottles, faucet mounted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7/00Lo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o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 C02F2307/12Lo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o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s part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such as dishwashers,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or vacuum clean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具有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加热系统,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下部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阀,且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过滤系统相连且设置在所述净水出口的上游,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原水进口流向所述净水出口,且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排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形成密闭的加热系统,并结合水泵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防止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净水器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输入净水器的原水(自来水或井水等)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杂质,比如有机物或者无机盐。在使用过程中,净水器可以将引入的原水中的杂质过滤掉,输出纯净水。
在关于饮用水加热方面,市场现有解决方案大多采用水壶、管线机等其他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后饮用,这样会增加厨房电器数量,占用厨房空间,同时接水等待也十分浪费时间,将加热功能与净水功能集成设计走入人们的视野。
相关技术中,均是将净水系统过滤出的水,通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即热式和热胆式:即热式加热功率高,用户取水时出水速度慢,等待时间长;热胆式加热速度慢,取一定量热水后出水水温降低,且均需配备独立的水泵及液位检测装置,热胆与大气直接连接,水泵在工作时,会将附近的空气抽入热胆内,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厨下式净水器,其安装环境较脏,空气混浊,极易污染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净水器,可以防止二次污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具有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加热系统,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下部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阀,且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过滤系统相连且设置在所述净水出口的上游,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原水进口流向所述净水出口,且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设置在加热系统下部,将出水口设置在加热系统上部,且在更高的位置设置带有排水阀的排气口,可以形成密闭的加热系统,并结合水泵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水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在立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在卧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过滤模组和加热模组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过滤模组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过滤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加热模组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加热系统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加热系统在立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加热系统在卧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出水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出水水路板安装阀门后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出水水路板安装阀门后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的出水水路板安装阀门后在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在未制水时,加热系统和排气阀的控制逻辑原理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在制水时,加热系统和排气阀的控制逻辑原理图。
附图标记:
过滤系统100,原水进口101,水泵进水口102,水泵出水口103,废水口104,净水出口105,过滤水路板110,管体111,支座112,连接臂113,第一口121a,第二口122a,第三口123a,第四口124a,第五口125a,第六口121b,第七口122b,第八口122c,第九口123b,第十口124b,第十一口124c,第十二口125b;
加热系统200,罐体210,底面211,第一侧面212,罐身213,上端盖214,下端盖215,进水口221,出水口222,排气口223,接线端子避让孔224,感温器安装孔225,进水管226,出水管227,排气管228,罐体装配支架229,发热管230,接线端子231,温控器固定支架250;
第一支架310,连接臂安装孔311,第一翻边312,管体避让孔313,定位柱314;
第二支架320,第一连接结构321,第二翻边322,安装腔323,套管324,第一板325,第二板326,走线槽327;
防护盖400,盖板410,第二连接结构411,豁口412,挡水板420,主体段421,避让段422,挡水筋423,过线口424,导向筋425;
水泵510,第一支路520,第二支路530,回水管540,安全支路550,净水单向阀561,净水控制阀562,回水单向阀563,回水控制阀564,排气单向阀565,排气阀566,废水阀567,水泵进水阀568,漏水保护阀569;
原水入口601,废水出口602;
机壳701,前壳702,上盖703,顶盖704,底座705,装饰板706,电源适配器707,显示器708,电控盒709,电源板710,TDS检测探头711,压杆712;
水龙头800;
出水水路板900,基板910,安装结构911,第一水管921,第一入口921a,第一出口921b,第一接口921c,第二接口921d,第二水管922,第二入口922a,第二出口922b,第三水管923,第三入口923a,第三出口923b,第四水管924,第四入口924a,第四出口924b,第五水管935,第五入口935a,第五出口935b,第五接口935c,第六水管936,第六入口936a,第六出口936b,第七水管947,第七入口947a,第七出口947b,第八水管958,第八入口958a,第八出口958b;
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第三方向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净水器可以为家用式净水器,比如可以为厨下式净水器。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100、加热系统200和水泵510。
其中,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加热系统20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系统200的水。
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且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如图1所示,加热系统20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21,加热系统200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2。换言之,经过过滤得到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下部流入加热系统200被加热,在需要取热水时,热水在水泵510的作用下,从加热系统200上部的出水口2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纯净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连接在净水出口105与水泵510的进口之间。在净水器刚开启时,水泵510工作时,可以通过回水管540将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再吸入水泵510,由于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这样吸入的纯净水可以再次进入过滤系统100至少进行一级过滤。
换言之,当回水管540连通时,可以防止品质不足的首杯水流出,且相当于增强了引入过滤系统100的水的品质,这样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的品质更高。特别是对于首杯水,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221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下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上部,并结合水泵510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控制阀564,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开启时打开回水控制阀564且持续预设时间,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单向阀563和回水控制阀564,回水单向阀563从净水出口105到水泵510的进口单向导通。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单向阀563可以防止未经过完全过滤的水经过回水管540直接流入净水出口105或者第一供水口。
净水器具有回流鲜水模式,在回流鲜水模式,水泵510及回水控制阀564开启。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上电时启动回流鲜水模式,且持续预设时间,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系统200具有排气口223,净水器还包括:安全支路550,安全支路550连接在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与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之间。
安全支路550用于在加热系统200中的压力过高时,通过排气口223和安全支路550泄压,且泄压时排出的蒸汽或水可以通过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排出。
如图1所示,安全支路550可以设有排气单向阀565和排气阀566,排气单向阀565从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到废水出口602单向导通。排气阀566用于控制安全支路550的导通状态,排气阀566可以为电磁阀,且排气阀566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或排气阀566可以为压力阀,排气单向阀565可以防止废水倒灌入加热系统200。
在需要使用热水时,排气阀566关闭,这时加热系统200为密闭状态,通过水泵510的水压可以从下到上将热水从出水口222推出。
在需要排气泄压或者需要排陈水时,排气阀566开启,通过水泵510的水压可以从下到上将热水从排水口推出。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100、加热系统200和水泵510。
其中,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出水口222和排气口223,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
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连接有排气阀566。
在需要使用热水时,排气阀566关闭,这时加热系统200为密闭状态,通过水泵510的水压可以从下到上将热水从出水口222推出。排气阀566可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加热系统200导致二次污染。
在需要排气泄压或者需要排陈水时,排气阀566开启,通过水泵510的水压可以从下到上将热水从排水口推出。
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的设置位置高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
这样排气口223处的压力小于出水口222处的压力,可以防止排气阀566误开启,且蒸汽聚集在加热系统200的顶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低于排气口223的位置,可以防止蒸汽从出水口222排出,溅伤用户,将排气口223设在顶端利于排气。
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且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如图1所示,加热系统20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21,加热系统200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2。换言之,经过过滤得到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下部流入加热系统200被加热,在需要取热水时,热水在水泵510的作用下,从加热系统200上部的出水口2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纯净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221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下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上部,且在更高的位置设置带有排水阀的排气口223,可以形成密闭的加热系统200,并结合水泵510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可以包括排气单向阀565,排气单向阀565从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到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单向导通,排气单向阀565可以防止废水倒灌入加热系统200。
排气单向阀565可以设置在排气阀566与排气口223之间,或者排气阀566可以设置在排气单向阀565与排气口22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回水管540,回水管540连接在净水出口105与水泵510的进口之间。
在净水器刚开启时,水泵510工作时,可以通过回水管540将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再吸入水泵510,由于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这样吸入的纯净水可以再次进入过滤系统100至少进行一级过滤。
换言之,当回水管540连通时,可以防止品质不足的首杯水流出,且相当于增强了引入过滤系统100的水的品质,这样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的品质更高。特别是对于首杯水,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连接于靠近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的位置。比如在图17所示的出水水路板900中,第一水管921的第二接口921d设置在靠近第一水管921的第一出口921b的位置。这样在回流鲜水模式下,可以将管路内存留的纯净水尽可能地抽到水泵510的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控制阀564,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开启时打开回水控制阀564且持续预设时间,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单向阀563和回水控制阀564,回水单向阀563从净水出口105到水泵510的进口单向导通。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单向阀563可以防止未经过完全过滤的水经过回水管540直接流入净水出口105或者第一供水口。
净水器具有回流鲜水模式,在回流鲜水模式,水泵510及回水控制阀564开启。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上电时启动回流鲜水模式,且持续预设时间,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第一支架310、过滤系统100、第二支架320和加热系统200。
过滤系统100安装于第一支架310,第一支架310限定出用于安装过滤系统100的安装空间,且第一支架310提供过滤系统100的支撑骨架。
其中,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安装于第二支架320,第二支架320限定出用于安装加热系统200的安装空间,且第二支架320提供加热系统200的支撑骨架。
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
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可拆卸地连接。比如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或者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或者通过磁吸结构相连等。
这样,该净水器的结构设计简单,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净水器共用第一支架310和过滤系统100,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净水器,可以仅重新设计第二支架320和对应的加热系统200;甚至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净水器共用第一支架310、过滤系统100和第二支架320,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净水器,可以仅重新设计对应的加热系统200。
相关技术中,在设计多功能净水器时,需要针对每种类型的多功能净水器重新设计整体支架,比如对于带加热功能的净水器和带冲泡茶水功能的净水器,需要重新排布结构,并各自设计支架,使得两套产品线的开发周期长、模具投入成本高。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对过滤系统100和加热系统200单独设计了各自的支架,这样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净水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过滤系统100相关的设计,实现模块的共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通过对过滤系统100和加热系统200单独设计可拆卸连接的支架,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和图11所示,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中的一个设有套管324,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中的另一个设有定位柱314,定位柱314伸入套管324。
套管324和定位柱314的轴向为图中的方向A,在将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对齐时,套管324与定位柱314正对,将定位柱314插入套管324,即可实现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的定位装配。
套管324和定位柱314为一一对应的多个,且多个套管324和多个定位柱314分布于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的顶角处及中部区域。比如如图6、图7、图8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五个定位柱314分布于第一支架310的四个顶角以及方向B的中部边沿,五个套管324分布于第二支架320的四个顶角以及方向B的中部边沿。这样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在各处的定位精准,不易发生相对偏离。
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定位柱314可以具有内螺纹孔,如图5所示,在定位柱314插入套管324后,通过在内螺纹孔旋紧螺钉,即可实现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的固定连接。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100、加热系统200、水泵510和外壳。
其中,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加热系统20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系统200的水。
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且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系统20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21,加热系统200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2。换言之,经过过滤得到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下部流入加热系统200被加热,在需要取热水时,热水在水泵510的作用下,从加热系统200上部的出水口2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纯净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设置于外壳内,外壳限定出用于安装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容纳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可以为长方体形,外壳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一方向,即图中的方向A;外壳的高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即图中的方向B;外壳的宽度方向可以为第三方向,即图中的方向C。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如图4-图6所示,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沿外壳的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长度方向沿外壳的第二方向。
这样,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排布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使得净水器占用的空间小,便于布置在较小的空间内,比如橱柜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水泵510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通过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平行布置方式,排布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水泵510设于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对价格较高的水泵510,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对水泵510均能起到防护的作用,且水泵510位于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之间,相当于位于整个净水器的中间区域,利用外围其他结构的隔挡作用,可以有效隔离水泵510工作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净水器还包括:过滤水路板110,过滤系统100及水泵510的各个水口均与过滤水路板110相连,水泵510通过过滤水路板110与过滤系统100连接,过滤系统100通过过滤水路板110与加热系统200及外部水路连接。这样无需在过滤系统100侧设置太多的管路,便于管路布置。
过滤水路板110位于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之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防护过滤水路板110,防止过滤水路板110受冲击损坏造成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过滤水路板110与水泵510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过滤水路板110安装于水泵510长度方向的一端。过滤水路板110与水泵510沿方向B布置。这样,充分利用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之间的空间,整个净水器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过滤系统100的各个水口沿外壳的第三方向并排设置,且过滤系统100的各个水口与过滤水路板110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这样在装配时,沿第二方向将过滤系统100的各个水口与过滤水路板110对接,即可实现过滤系统100与过滤水路板110的装配,装配简单,不易出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开口,该开口与过滤系统100正对设置,该开口用于拆卸过滤系统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拆卸压杆712,即可从该开口处去除过滤系统100的滤芯,以便于更换滤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1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出水水路板900,加热系统200的各个水口均与出水水路板900相连,出水水路板900与加热系统200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这样在装配时,可以减少管路的设置,且将出水水路板900与加热系统200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模组和加热模组。
其中,过滤模组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如图11所示,加热模组包括:第二支架320、加热系统200和防护盖400。
其中,第二支架320限定出具有敞开端的安装腔323,加热系统200安装于安装腔323内,比如安装腔323可以为长方体形,且安装腔323的一个面敞开,以便于加热系统200安装入安装腔323。
加热系统200的接线端子231朝向敞开端,防护盖400与第二支架320相连,防护盖400遮盖敞开端,防护盖400可以为阻燃材料制成,比如尼龙+玻纤或5VA等级的ABS(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系统200为电加热式,加热系统200的接线端子231处为加热系统200的热风险聚集区域,通过设计上述结构形式的加热模组,在加热系统200起火时,可以防止火势向外蔓延,可以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起火风险。
如图11和图12所示,防护盖400包括盖板410和挡水板420,挡水板420朝向安装腔323凸出,挡水板420伸入安装腔323,挡水板420用于防止外部的水流入安装腔323,比如在发生管路爆裂时,挡水板420可以防止水直接流入安装腔323,防止加热系统200的接线端子231短路。
第二支架320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21,盖板410设有第二连接结构411,第二连接结构411与第一连接结构321相连以使盖板410遮盖敞开端,且第二连接结构411设于挡水板420的外侧。
由于把连接结构设置在挡水板420外侧,可以防止水从连接结构处渗入安装腔323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模组,通过在加热系统200的接线端子231侧设置防护盖400,在加热系统200起火时,可以防止火势向外蔓延,通过设置挡水板420且在挡水板420外侧设置连接结构,可以防止水从连接处渗入安装腔323内,产品可靠性高,不易起火。
第二支架320与过滤模组相连,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模组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加热系统20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系统200的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设置防护盖400及挡水板420等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净水器的短路风险,提高热防护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过滤模组可以包括第一支架310和过滤系统100,过滤系统100安装于第一支架310,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可拆卸地连接。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对过滤系统100和加热系统200单独设计了各自的支架,这样在面对不同加热型号的净水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过滤系统100相关的设计,实现模块的共用,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下面继续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支架320的敞开端设有凸出的第一板325和第二板326,挡水板420位于第一板325的内侧,且第二板326位于第一板325的外侧,且第一板325和第二板326之间限定出走线槽327,盖板410遮盖走线槽327。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325用于与挡水板420配合,第二板326位于第一板325的外侧,第二板326与第一板325间隔开,以在第二板326与第一板325之间形成走线槽327,从加热系统200引出的线缆在引出安装腔323后,可以沿走线槽327布置,且盖板410相对于挡水板420向外延伸出一段来遮盖走线槽327,使得加热模组的结构更整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挡水板420的外侧面设有凸出的导向筋425,导向筋425沿背离盖板410的方向延伸,且高度逐渐变小。
导向筋425从靠近盖板410到远离盖板410的方向,高度逐渐变小,这样在将防护盖400安装到第二支架320时,导向筋425被逐渐挤压,使得防护盖400与第二支架320形成过盈配合的结构,导向筋425渐变式的高度利于装配。
挡水板420可以为四边形的合围结构(每一边根据需要可以设计缺口或被切断),每一边可以均设置导向筋425,部分边可以设置多个导向筋4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挡水板420的至少一段包括主体段421和避让段422,避让段422相对于主体段421向防护盖400的中部凹陷,主体段421与避让段422通过连接板相连,第二连接结构411与避让段422正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向中部凹陷的避让段422可以在挡水板420的周向外侧形成凹槽,该凹槽可以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结构411,这样,在第二支架320的容纳腔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由于不用考虑挡水板420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411的安装空间,可以将防护盖400尽可能做小,整个加热模组的结构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主体段421的外侧面设有凸出的挡水筋423。挡水筋423用于进一步防止水从主体段421处流入安装腔323。
如图12所示,主体段421设有过线口424,挡水筋423的一部分沿过线口424的边沿延伸。过线口424可以设置在主体段421背离盖板410的一端,为缺口的结构形式。过线口424用于引出加热系统200的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主体段421的外侧面设有凸出的导向筋425,导向筋425沿背离盖板410的方向延伸,且高度逐渐变小,挡水筋4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间隔开设置的导向筋425相连。
导向筋425从靠近盖板410到远离盖板410的方向,高度逐渐变小,这样在将防护盖400安装到第二支架320时,导向筋425被逐渐压缩,使得防护盖400与第二支架320形成过盈配合的结构,导向筋425渐变式的高度利于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连接结构411为卡扣,对应地,第一连接结构321包括卡口,卡扣可以伸入卡口形成卡接。
如图12所示,第二连接结构411与连接板之间设有豁口412,第二连接结构411背离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加强筋。这样,第二连接结构411的弹性好,且强度足够大,不易断裂。
当然,第一连接结构321和第二连接结构411可以为螺纹连接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23的五个壁面包围加热系统200,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第二支架320可以为防火保温材料制成,比如尼龙+玻纤或5VA等级的ABS(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等。
如图1、图13-图16所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100和加热系统200。
其中,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加热系统20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系统200的水。
下面参考图13-图1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包括:罐体210和发热管230。
其中,发热管230安装于罐体210内,发热管230可以为电加热式,在发热管230通电时,可以加热罐体210内的水。
如图15所示,加热系统200在立式放置时,罐体210的底面211朝下,如图16所示,加热系统200在卧式放置时,罐体210的第一侧面212朝下。
罐体21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出水口222到底面211的距离大于进水口221到底面211的距离,出水口222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大于进水口221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第一侧面212与底面211相邻。
这样,在立式放置时,出水口222位于进水口221上方,在卧式放置时,出水口222依然位于进水口221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换言之,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无论是立式放置还是卧式放置均能保证出水温度足够高。这样,该加热系统200可以根据具体的安装环境选择合适的放置方向,适用范围更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通过设计进出水口到底面211及第一侧面212的距离,可以使得加热系统200不论在立式放置还是卧式放置时均能保证出水温度,适用范围更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立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卧式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器由于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选择安装方向,特别是在橱柜下方的狭窄空间安装该净水器时,适应性更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且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选择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均不影响出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水泵510,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且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如图1所示,加热系统20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21,加热系统200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2。换言之,经过过滤得到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下部流入加热系统200被加热,在需要取热水时,热水在水泵510的作用下,从加热系统200上部的出水口2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纯净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连接在净水出口105与水泵510的进口之间。在净水器刚开启时,水泵510工作时,可以通过回水管540将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再吸入水泵510,由于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这样吸入的纯净水可以再次进入过滤系统100至少进行一级过滤。
换言之,当回水管540连通时,可以防止品质不足的首杯水流出,且相当于增强了引入过滤系统100的水的品质,这样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的品质更高。特别是对于首杯水,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221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下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上部,并结合水泵510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下面继续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可以分别布置在加热系统的前表面的对角位置,前表面与第一侧面212及底面211相邻。这样进水口221靠近底面211,出水口222靠近顶面,水从进水口221流入罐体210后,可以充分受热,从出水口222流出的水的温度足够高,不易受到进水口221的水流影响。
当然,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还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比如进水口221可以布置在前表面的左下角,出水口222可以布置在顶面的其中一个顶角,该顶角靠近前表面的右上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加热系统200包括进水管226和出水管227,进水管226插入进水口221,且进水管226的一部分凸出在罐体210的外侧,方便与其他管路的连接,出水管227插入出水口222,且出水管227的一部分凸出在罐体210的外侧,方便与其他管路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罐体210具有排气口223,排气口223到底面211的距离大于进水口221到底面211的距离;排气口223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大于进水口221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
如图15所示,加热系统200在立式放置时,罐体210的底面211朝下,如图16所示,加热系统200在卧式放置时,罐体210的第一侧面212朝下。
换言之,在立式放置时,排气口223的位置高于进水口221,便于上方的水汽排出,在卧式放置时,排气口223的位置高于进水口221,便于上方的水汽排出。
这样,该加热系统200在立式放置和卧式放置均不影响排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排气口223到底面211的距离大于出水口222到底面211的距离,排气口223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大于出水口222到第一侧面212的距离。
这样,排气口223处的压力小于出水口222处的压力,可以防止排气口223处的排气阀566误开启,且蒸汽聚集在加热系统200的顶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低于排气口223的位置,可以防止蒸汽从出水口222排出,溅伤用户,将排气口223设在顶端利于排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水口221、出水口222和排气口223设于罐体210的同一个侧面。这样便于与其他管路连接,且无需在第二支架320的非敞开面留其他管路或阀门的安装空间,装配更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可以分别布置在加热系统的前表面的对角位置,前表面与第一侧面212及底面211相邻,排气口223临近出水口222布置,且设置在更靠近右上角的位置。这样进水口221靠近底面211,出水口222靠近顶面,水从进水口221流入罐体210后,可以充分受热,从出水口222流出的水的温度足够高,不易受到进水口221的水流影响,罐体210顶端的蒸汽可以顺利从排气口223排出。
当然,进水口221、出水口222和排气口223还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比如进水口221可以布置在前表面的左下角,出水口222和排气口223可以布置在顶面的其中一个顶角,该顶角靠近前表面的右上角,且排气口223到该顶角的距离小于出水口222到该顶角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加热系统200包括排气管228,排气管228插入排气口223,且排气管228的一部分凸出在罐体210的外侧,方便与其他管路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罐体210包括:罐身213、上端盖214和下端盖215,罐身213的两端敞开,上端盖214安装于罐身213的上端,且封闭罐身213的上端,下端盖215安装于罐身213的下端,且封闭罐身213的下端。上端盖214与罐身21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下端盖215与罐身21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成斜对角设置于罐身213,在出水口222附近还设有排气口223,排气口223最近的顶角的距离小于出水口222到该顶角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设于罐身213的同一个侧面。这样便于与其他管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罐身213设有接线端子避让孔224,发热管230的接线端子231从接线端子避让孔224伸出罐体210,接线端子避让孔224、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设于罐身213的同一个侧面。换言之,将罐体210安装于第二支架320后,只需要在第二支架320的敞开端进行接线和接管路,装配方便。
发热管230的接线端子231可以为两个,罐身213设有两个接线端子避让孔224,两个接线端子231与两个接线端子避让孔224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罐身213可以连接罐体装配支架229,罐体装配支架229用于将罐体210固定于第二支架320,罐体装配支架229上可以设有安装孔,螺纹连接件穿过该安装孔并与第二支架320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罐体210设有感温器安装孔225,感温器安装孔225用于安装温控器,感温器安装孔225到底面211的距离与加热系统200在立式放置时罐体210高度的比值为a1,感温器安装孔225到第一层面的距离与加热系统200在卧式放置时罐体210高度的比值为a2,满足:0.5≤a1≤0.8,0.5≤a2≤0.8。比如a1=0.6,a2=0.6。
这样,无论加热系统200是立式放置还是卧式放置,温控器均基本处于罐体210中部,测温更精确。
如图13-图16所示,罐体210可以安装有温控器固定支架250,温控器固定支架250用于安装温控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感温器安装孔225、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设于罐体210的同一个侧面。
换言之,将罐体210安装于第二支架320后,只需要在第二支架320的敞开端进行接线和接管路,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进水口221、出水口222、排气口223、接线端子避让孔224和感温器安装孔225均设于罐体210的同一个侧面。这样,在将罐体210安装于第二支架320后,只需要在第二支架320的敞开端进行接线和接管路,装配方便。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过滤系统100、加热系统200和出水水路板900。
过滤系统100通过出水水路板900与加热系统200相连,且过滤系统100和加热系统200通过出水水路板900与外部管路连接。
过滤系统100具有原水进口101和净水出口105,原水进口101通过出水水路板900间接连接原水水管,比如原水水管可以为自来水管。待过滤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经过过滤后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
加热系统20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系统200的水,加热系统200具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通过出水水路板900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通过出水水路板900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通过出水水路板900与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供水口用于供应热水,第二供水口用于供应常温水。
下面参考图17-图20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水水路板900。
如图17-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水水路板900包括:基板910和多个水管。
基板910可以为平板型或者凹凸板,水管安装于基板910,换言之,基板910为多个水管的载体,基板910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将出水水路板900与第二支架320相连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接结构或螺纹连接结构。
每个水管具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水口,比如水管的两端可以形成两个水口,或者水管的一端形成一个水口,水管的周壁开设另一个水口;至少一个水管具有至少三个相互连通的水口,如水管的两端可以形成两个水口,水管的周壁开设一个或多个水口。
开设两个水口的水管主要是用于实现两个管路的连接,开设三个或以上水口的水管主要是用于实现分支管路的多通连接。
具有至少三个相互连通的水口的水管与另一个水管限定出用于安装阀门的安装位。换言之,阀门的进出口分别与两个水管的水口相连,这样,在出水水路板900上形成的安装位,还可以实现阀门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出水水路板900的多个水管通过基板910形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将基板910安装于净水器内,比如安装于第二支架320,即可实现各个水管的固定,将阀门安装于出水水路板900,将接口与出水水路板900的水口相连,这样可以省去管路的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水水路板900,将具有多个水口的水管通过基板910集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多条管路的整体装配和安装,阀门的安装和水路的接通更为整洁、简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在净水器内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出水水路板900,可以减少净水器内的管路,降低装配的难度,防止装错,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过滤水路板110,过滤系统100通过过滤水路板110与出水水路板900相连。
这样,从可以大幅减少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及外部之间的管路,降低装配的难度,防止装错,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水泵510,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且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如图1所示,加热系统20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21,加热系统200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2。换言之,经过过滤得到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下部流入加热系统200被加热,在需要取热水时,热水在水泵510的作用下,从加热系统200上部的出水口2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入加热系统200的纯净水被加热后,热水的密度相对较小,上浮,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下沉。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集成了净水和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221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下部,将出水口222设置在加热系统200上部,并结合水泵510的推动式出水方式,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系统100通过过滤水路板110与水泵510及出水水路板900相连。过滤水路板11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10以及其他实施例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基板910在安装位设有用于固定阀门的安装结构911。换言之,两个用于连接阀门的水口附近设有安装结构911,在将阀门的进出口分别与两个水口对接后,通过安装结构911可以实现阀门的固定。安装结构911可以为带螺纹孔的连接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出水水路板900的多个水管包括:第一水管921、第二水管922、第三水管923和第四水管924。
其中,第一水管921具有第一入口921a、第一出口921b、第一接口921c和第二接口921d,第一入口921a、第一出口921b、第一接口921c和第二接口921d相互连通。
第二水管922具有第二入口922a和第二出口922b,第二入口922a和第二出口922b相互连通。
第一接口921c与第二入口922a限定出用于安装阀门的安装位。
第三水管923具有第三入口923a和第三出口923b,第三入口923a和第三出口923b相互连通。第二出口922b和第三入口923a限定出用于安装阀门的安装位。
第四水管924具有第四入口924a和第四出口924b,第四入口924a和第四出口924b相互连通。第二接口921d和第四入口924a限定出用于安装阀门的安装位。
在将出水水路板900安装于净水器时,第一入口921a可以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连通,在净水器包括过滤水路板110的实施例中,第一入口921a可以与过滤水路板110的第十二口125b相连;第一出口921b可以与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相连;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接口921c与净水单向阀561的进口相连,第二入口922a与净水单向阀561的出口相连;如图18所示,第二出口922b和第三入口923a分别与净水控制阀562的进出口相连;第三出口923b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相连;如图18所示,第二接口921d和第四入口924a分别与回水控制阀564的进出口相连;第四出口924b与回水单向阀563的进口相连。
这样,在净水器中,第一支路520、第二支路530和回水管540上的管路连接及阀门安装都极为简洁,不易装配错误,该结构形式的出水水路板900有助于简化净水器的水路布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接口921c与第二入口922a并排设置且朝同一个方向敞开,这样便于安装净水单向阀5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出口922b和第三入口923a并排设置且朝同一个方向敞开,这样便于安装净水控制阀562。
第二接口921d和第四入口924a并排设置且朝同一个方向敞开。这样便于安装回水单向阀563。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如图17所示,第一接口921c与第二入口922a朝基板910的第一边沿敞开,第三出口923b朝基板910的第二边沿敞开,第四出口924b朝基板910的第三边沿敞开;第一入口921a、第二接口921d、第二出口922b、第三入口923a和第四入口924a位于基板910的一侧;第三出口923b位于基板910的另一侧。
这样,阀门基本都安装于基板910的一侧,用于与净水器的外部管路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用于与净水器的加热系统200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用于与净水器的过滤水路板110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水管921、第二水管922和第四水管924平行并排设置;第一出口921b和第一接口921c分别位于第一水管921的两端,第一入口921a和第二接口921d从第一水管921的周壁引出,第二接口921d设在靠近第一出口921b的位置;第二入口922a位于第二水管922的一端,第二出口922b从第二水管922的周壁引出;第三入口923a从第三水管923的周壁引出,第三出口923b位于第三水管923的一端;第四出口924b位于第四水管924的一端,第四入口924a从第四水管924的周壁引出。这样该出水水路板900在实现上述水路连通关系的情况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20所示,出水水路板900的多个水管包括:第五水管935和第六水管936。
第五水管935具有第五入口935a、第五出口935b和第五接口935c,第五入口935a、第五出口935b和第五接口935c相互连通。
第六水管936具有第六入口936a和第六出口936b,第六入口936a和第六出口936b相互连通,第五接口935c与第六入口936a限定出用于安装阀门的安装位。
在将出水水路板900安装于净水器时,第五入口935a可以与过滤系统100的废水口104连通,在净水器包括过滤水路板110的实施例中,第五入口935a可以与过滤水路板110的第十口124b相连;第五接口935c与第六入口936a分别连接排气阀566的进出口;第六出口936b与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相连,第五出口935b与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相连。
换言之,过滤系统100的废水口104排出的废水通过第五入口935a流入出水水路板900,再从第五出口935b流到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排出;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排出的蒸汽或水可以通过第六出口936b、排气阀566、第五出口935b流到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排出。
这样,在净水器中,废水管路和安全支路550的管路连接及阀门安装都极为简洁,不易装配错误,该结构形式的出水水路板900有助于简化净水器的水路布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五接口935c与第六入口936a并排设置且朝同一个方向敞开,这样便于安装排气阀5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五入口935a朝基板910的第一边沿敞开;第六出口936b朝基板910的第二边沿敞开;第五出口935b朝基板910的第三边沿敞开;第五接口935c和第六入口936a位于基板910的一侧;第六出口936b位于基板910的另一侧。
这样,阀门基本都安装于基板910的一侧,用于与净水器的外部管路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用于与净水器的加热系统200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用于与净水器的过滤水路板110相连的水口比较集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五入口935a和第五出口935b分别位于第五水管935的两端,第五接口935c从第五水管935的周壁引出;第六出口936b位于第四水管924的一端,第六入口从第六水管936的周壁引出。
这样该出水水路板900在实现上述水路连通关系的情况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20所示,出水水路板900的多个水管包括:第七水管947。第七水管947具有第七入口947a和第七出口947b,第七入口947a和第七出口947b相互连通。
在将出水水路板900安装于净水器时,第七入口947a可以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第七出口947b可以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相连。
这样,在净水器中,出热水的管路也集成在出水水路板900中,不易装配错误,该结构形式的出水水路板900有助于简化净水器的水路布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20所示,出水水路板900的多个水管包括:第八水管958。第八水管958具有第八入口958a和第八出口958b,第八入口958a和第八出口958b相互连通。
在将出水水路板900安装于净水器时,第八入口958a可以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相连,在净水器包括过滤水路板110的实施例中,第八入口958a可以与过滤水路板110的第六口121b相连;第八出口958b可以与自来水管相连。
这样,在净水器中,原水接入的管路也集成在出水水路板900中,不易装配错误,该结构形式的出水水路板900有助于简化净水器的水路布置结构。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系统100可以包括排气单向阀565,排气单向阀565从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到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单向导通,排气单向阀565可以防止废水倒灌入加热系统200。
排气单向阀565可以设置在排气阀566与排气口223之间,或者排气阀566可以设置在排气单向阀565与排气口223之间。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回水管540,回水管540连接在净水出口105与水泵510的进口之间。
在净水器刚开启时,水泵510工作时,可以通过回水管540将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再吸入水泵510,由于水泵510设置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上游,这样吸入的纯净水可以再次进入过滤系统100至少进行一级过滤。
换言之,当回水管540连通时,可以防止品质不足的首杯水流出,且相当于增强了引入过滤系统100的水的品质,这样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的纯净水的品质更高。特别是对于首杯水,通过设置回水管540,可以大幅提升首杯水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连接于靠近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的位置。比如在图17所示的出水水路板900中,第一水管921的第二接口921d设置在靠近第一水管921的第一出口921b的位置。这样在回流鲜水模式下,可以将管路内存留的纯净水尽可能地抽到水泵510的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控制阀564,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开启时打开回水控制阀564且持续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设有回水单向阀563和回水控制阀564,回水单向阀563从净水出口105到水泵510的进口单向导通。回水控制阀564用于控制回水管540的导通状态,回水控制阀564可以为电磁阀,回水单向阀563可以防止未经过完全过滤的水经过回水管540直接流入净水出口105或者第一供水口。
净水器具有回流鲜水模式,在回流鲜水模式,水泵510及回水控制阀564开启。净水器设置为在净水器每次上电时启动回流鲜水模式,且持续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可以为5s-25s,比如10s。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过滤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滤芯,多个滤芯可以独立设置或者集成为复合滤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系统100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第一滤芯的进水端与原水进口101相连,第一滤芯的出水端与水泵510的进口相连,水泵510的出口与第二滤芯的进水端相连,第二滤芯的出水端与净水出口105相连。
第一滤芯用于实现原水的初步过滤,可以将原水中的泥沙、铁锈、虫卵、红虫等大颗粒物质过滤掉,原水可以为自来水、井水等,第一滤芯可以为PP棉滤芯(聚丙烯熔喷滤芯)、碳棒滤芯、复合滤芯等。
第二滤芯中具有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可以为人工半透膜,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系统100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第一滤芯的进水端与原水进口101相连,第一滤芯的出水端与水泵510的进口相连,水泵510的出口与第二滤芯的进水端相连,第二滤芯的出水端与第三滤芯的进水端相连,第三滤芯的出水端与净水出口105相连。
第一滤芯用于实现原水的初步过滤,可以将原水中的泥沙、铁锈、虫卵、红虫等大颗粒物质过滤掉,原水可以为自来水、井水等,第一滤芯可以为PP棉滤芯(聚丙烯熔喷滤芯)、碳棒滤芯、复合滤芯等。
第二滤芯中具有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可以为人工半透膜,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
第三滤芯用于吸附异味和余氯,可以用于改善纯净水的味道,第三滤芯可以为活性炭滤芯。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净水器可以提供多种水或饮品,比如可以提供常温纯净水和加热后的纯净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器还包括:第一支路520和第二支路530。
其中,第一支路520连接在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与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之间,且加热系统200设置于第一支路520,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均连接于第一支路520,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可以串联于第一支路520。第二支路530连接在净水出口105与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供水口通过第一支路520提供热水,第二供水口通过第二支路530提供常温纯净水。
第一供水口和第二供水口可以均连接与水龙头800,与第一供水口或第二供水口连通的水龙头800打开时,即可实现对应支路的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540通过第二支路530与净水出口105相连,且回水管540与第二支路530的连接处位于靠近第二供水口的位置。比如在图17所示的出水水路板900中,第一水管921的第二接口921d设置在靠近第一水管921的第一出口921b的位置。这样在回流鲜水模式下,可以将管路内存留的纯净水尽可能地抽到水泵510的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520设有净水控制阀562,净水控制阀562用于控制第一支路520的导通状态,净水控制阀562可以为电磁阀,净水控制阀562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520设有净水单向阀561和净水控制阀562,净水控制阀562用于控制第一支路520的导通状态,净水控制阀562可以为电磁阀,净水控制阀562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净水单向阀561从净水出口105到第一供水口单向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器还包括:排气阀566和废水阀567。
排气阀566连接在加热系统200的排气口223与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之间,排气阀566用于控制排气口223与废水出口602之间的导通状态,排气阀566可以为电磁阀,且排气阀566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或排气阀566可以为压力阀。在排气阀566打开时,通过排气口223可以实现对加热系统200的泄压或排陈水。
废水阀567连接于过滤系统100的废水口104与净水器的废水出口602之间,废水阀567用于控制废水口104与废水出口602之间的导通状态。废水阀567可以为电磁阀,且废水阀567可以与净水器的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出水水路板900,加热系统200的各个水口均与出水水路板900相连,出水水路板900安装于第二支架320。这样,可以减少净水器内的管路布置,降低装配的难度,防止装错,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过滤水路板110位于第二支架3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出水水路板900与第二支架320沿方向B布置。这样,充分利用第二支架320下方的空间,整个净水器的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水泵510,水泵510与过滤系统100相连,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向净水出口105,且水泵510用于驱动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在净水器的其中一种工作模式下,原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流入过滤系统100,且在水泵510的驱动下,经过过滤再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纯净水,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流出的纯净水从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流入加热系统200,经过加热后,在水泵510的驱动下,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流入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从而实现供热水。
水泵510除了用于驱动原水从原水入口601向净水出口105流动以实现过滤外,还可以驱动热水从加热系统200的出水口222排出。
换言之,水泵510既是过滤系统100的驱动泵,也是加热系统200的驱动泵,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并不是通过设计独立的抽水泵从加热系统200抽出的,而是通过与过滤系统100共用的水泵510在加热系统200的进水口221与出水口222之间形成水压差,通过水压差将上部的热水推出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气引入净水器的水路,防止二次污染。
如图4-图6所示,水泵510安装于第一支架310,且水泵510位于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无需为水泵510设计独立的支架,可以简化净水器的布置,且结构更为紧凑。将水泵510安装于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这样两个支架对价格较高的水泵51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水泵510位于过滤系统100与加热系统200(加热系统200)之间,相当于位于整个净水器的中间区域,利用外围其他结构的隔挡作用,可以有效隔离水泵510工作的噪音。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第二支架320和第一支架310均设有向彼此凸出的翻边,翻边用于限定出中间安装腔323。
换言之,第一支架310设有朝向第二支架320凸出的第一翻边312,第二支架320设有朝向第一支架310凸出的第二翻边322,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22用于与第一支架310、第二支架320共同限定出中间安装腔323,水泵510安装于中间安装腔323内。
这样水泵510的六个侧面均设有防护结构,可以较好地防护水泵510。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沿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的对接方向并排设置,且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长度方向平行。
其中,方向A为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的对接方向,方向B为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长度方向,方向A与方向B垂直。
采用上述布局方式,整个净水器的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小,便于实现厨下布置,且过滤系统100、水泵510和加热系统200的长度方向平行可以便于在该方向上独立拆卸各个部件。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还可以包括:过滤水路板110,过滤系统100及水泵510的各个水口均与过滤水路板110相连,过滤水路板110安装于第一支架310。
换言之,过滤系统100及水泵510的各个水口均通过过滤水路板110再与其他管路连接,这样可以简化整个净水器内的管路布置,净水器内的管路少,便于布管。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系统100包括:原水进口101、水泵进水口102、水泵出水口103、废水口104和净水出口105,水泵进水口102的一端与第一滤芯的出水端相连,水泵进水口102的另一端与水泵510的进口相连,水泵510的出口与水泵出水口103相连。
如图10所示,过滤水路板110包括多个管体111,管体111具有多个水口,这些水口包括:第一口121a、第二口122a、第三口123a、第四口124a、第五口125a、第六口121b、第七口122b、第八口122c、第九口123b、第十口124b、第十一口124c和第十二口125b。
第一口121a与过滤系统100的原水进口101相连,第二口122a与过滤系统100的水泵进水口102相连,第三口123a与过滤系统100的水泵出水口103相连,第四口124a与过滤系统100的废水口104相连,第五口125a与过滤系统100的净水出口105相连。
第六口121b与第一口121a连通,第七口122b、第八口122c与第二口122a相互连通,第九口123b与第三口123a连通,第十口124b、第十一口124c与第四口124a相互连通,第十二口125b与第五口125a连通。
第六口121b用于引入原水,具体地,第六口121b可以与出水水路板900的第八入口958a相连,第七口122b用于安装水泵进水阀568,第八口122c与水泵510的进口相连,第九口123b与水泵510的出口相连,第十口124b用于与废水出口602相连,第十一口124c用于安装废水阀567,第十二口125b用于与热水系统的进水口221或者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相连,具体地,第十二口125b可以与出水水路板900的第一入口921a相连。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五根管体111并排设置,且这五根管体111的一端分别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一口121a、第二口122a、第三口123a、第四口124a和第五口125a,原水进口101、水泵进水口102、水泵出水口103、废水口104和净水出口105也并排设置在过滤系统100,比如图8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口123a、第一口121a、第五口125a、第二口122a和第四口124a顺次并排设置,对应地,水泵进水口102、原水进口101、净水出口105、水泵进水口102顺次并排设置。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过滤水路板110位于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防护过滤水路板110,防止过滤水路板110受冲击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过滤水路板110安装于水泵510长度方向的一端。过滤水路板110与水泵510沿方向B布置。这样,充分利用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的空间,整个净水器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过滤水路板110包括:支座112和安装于支座112的多个管体111,支座112与第一支架310相连,过滤系统100的各个水口及水泵510的各个水口分别与过滤水路板110对应的管体111相连。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支座112和管体111可以为一体加工的塑料件。支座112上可以设计镂空结构或者减重孔,以帮助降低整机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支座112包括连接臂113,连接臂113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臂113分别设于支座112的两端,且朝上延伸,管体111位于两个连接臂113之间。如图9所示,第一支架310设有连接臂安装孔311,对应地,连接臂安装孔311也为两个。第一支架310还设有用于避让管体111的管体避让孔313,多个管体避让孔313可以相连形成为贯通的一体。这样管体避让孔313与管体111的配合关系以及连接臂安装孔311与连接臂113的配合关系,可以起到定位过滤水路板110的作用。
如图6和图8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压杆712,压杆712用于压紧过滤系统100,压杆71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310相连,连接臂113贯穿连接臂安装孔311且与压杆712的另一端相连。这样在需要更换过滤系统100的滤芯时,通过拆卸压杆712即可方便地将滤芯拆卸。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壳可以包括:机壳701、前壳702、上盖703、顶盖704和底座705。前壳702、上盖703、顶盖704、底座705均安装于机壳701。外壳可以为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料件外镀金属涂层。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净水器还可以包括:漏水保护阀569、装饰板706、电源适配器707、显示器708、电控盒709、电源板710和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检测探头711。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净水器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加热系统200、净水控制阀562、排气阀566、废水阀567及水泵51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热系统200、净水控制阀562、排气阀566、废水阀567及水泵510的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为在确定净水器为首次上电时,控制净水器顺次进入首次冲洗模式、强制冲洗模式和排陈水模式。
在首次冲洗模式,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开启,排气阀566关闭。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从废水口104排出,防止过滤系统100内的杂质在初次使用时进入加热系统200。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首次冲洗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开启,排气阀566关闭。
在强制冲洗模式,第二供水口(水龙头800的常温水口)打开,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断开,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从水龙头800的第二供水口排出,这样可以提供大流量的冲洗。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强制冲洗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
在排陈水模式,第二供水口关闭,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打开,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开启。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冲洗加热系统200,且将加热系统200中的陈水从排气口223排出。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排陈水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开启,加热系统200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次冲洗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1,强制冲洗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2,排陈水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3,满足:15s≤t1≤60s,6min≤t2≤15min,2min≤t3≤5min。通过限定各个模式的持续时间为上述范围,可以使得在确保冲洗干净的前提下,减少水的消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确定净水器为首次上电时,所有负载关闭5s,进入首次冲洗模式30s后,打开第二供水口的水龙头800把手,进入强制冲洗模式10min,完成后关闭第二供水口的水龙头800把手,然后进入排陈水模式3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为在确定净水器并非首次上电时,控制净水器进入冲洗模式。
其中,如表1所示,在冲洗模式,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断开,废水阀567开启。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从废水口104排出,防止过滤系统100内沉积的杂质向下游流动。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冲洗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废水阀567开启,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基于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开启或关闭。
如图21所示,若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小于第一目标温度,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切换至开启状态。若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处于开启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温度,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中,第二目标温度高于第一目标温度。
换言之,是否需要切换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的工作状态,需要基于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的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为T1,第二目标温度为T2,满足:65℃≤T1≤75℃,90℃≤T2≤100℃。换言之,在相对低温区间时,需要开启加热系统200以加热纯净水,且开启排气阀566防止加热系统200内的压力过大;待加热到相对高温区间,则可以基于更高的阈值来关闭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T1=70℃,T2=95℃。
在实际的执行中,如果非首次上电,则所有负载关闭5s,进入冲洗模式25s。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为在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打开,控制净水器进入常温制水模式,在常温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断开,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第二供水口对应的水龙头800把手被打开,即可激活净水器,净水器进入冲洗模式,在冲洗模式结束后自动进入常温制水模式,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从净水出口105通过第二支路530从第二供水口流出。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常温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加热系统200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控制。
具体地,如图22所示,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小于第三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开启状态;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开启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中,第四目标温度高于第三目标温度。
换言之,是否需要切换加热系统200的工作状态,需要基于加热系统200的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目标温度为T3,第四目标温度为T4,满足:65℃≤T3≤75℃,76℃≤T4≤85℃。换言之,在相对低温区间时,需要开启加热系统200以加热纯净水;待加热到相对高温区间,则可以基于更高的阈值来关闭加热系统2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T3=70℃,T4=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为在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打开,控制净水器进入热水制水模式,在热水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打开,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第一供水口对应的水龙头800把手被打开,即可激活净水器,净水器进入冲洗模式,在冲洗模式结束后自动进入热水制水模式,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再从净水出口105流入加热系统200,加热系统200上部的热水在水压的驱动下,从第一供水口流出。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热水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开启,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加热系统200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控制。
具体地,如图22所示,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小于第三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开启状态;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开启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中,第四目标温度高于第三目标温度。
换言之,是否需要切换加热系统200的工作状态,需要基于加热系统200的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目标温度为T3,第四目标温度为T4,满足:65℃≤T3≤75℃,76℃≤T4≤85℃。换言之,在相对低温区间时,需要开启加热系统200以加热纯净水;待加热到相对高温区间,则可以基于更高的阈值来关闭加热系统2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T3=70℃,T4=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及第二供水口均打开,控制净水器进入温水制水模式,在温水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净水控制阀562打开,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第一供水口及第二供水口对应的水龙头800把手均被打开,即可激活净水器,净水器进入冲洗模式,在冲洗模式结束后自动进入温水制水模式,在该模式下,原水在水泵510的驱动作用下,从原水进口101流入,一部分纯净水从净水出口105流入加热系统200,加热系统200上部的热水在水压的驱动下,从第一供水口流出,另一部分纯净水从净水出口105通过第二支路530从第二供水口流出。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表1,在温水制水模式,水泵510开启,水泵进水阀568开启,净水控制阀562开启,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关闭,加热系统200基于接收到的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控制。
具体地,如图22所示,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小于第三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开启状态;若加热系统200处于开启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目标温度,控制加热系统200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中,第四目标温度高于第三目标温度。
换言之,是否需要切换加热系统200的工作状态,需要基于加热系统200的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加热系统200的温度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目标温度为T3,第四目标温度为T4,满足:65℃≤T3≤75℃,76℃≤T4≤85℃。换言之,在相对低温区间时,需要开启加热系统200以加热纯净水;待加热到相对高温区间,则可以基于更高的阈值来关闭加热系统2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T3=70℃,T4=80℃。
表1
Figure BDA0002690072250000181
如表1所示,净水器还具有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水泵510关闭,水泵进水阀568关闭,净水控制阀562关闭,废水阀567关闭,排气阀566和加热系统200基于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开启或关闭。
如图21所示,若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小于第一目标温度,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切换至开启状态。若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处于开启状态,确定加热系统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温度,加热系统200和排气阀566均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中,第二目标温度高于第一目标温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具有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
加热系统,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下部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设于所述加热系统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相连,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阀,且所述加热系统的排气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
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过滤系统相连且设置在所述净水出口的上游,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原水进口流向所述净水出口,且用于驱动水从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在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第一供水口之间,且所述加热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路;
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连接在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设有净水单向阀和净水控制阀,所述净水单向阀从所述净水出口到所述第一供水口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和废水阀,所述废水阀连接于所述过滤系统的废水口与所述净水器的废水出口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系统、所述净水控制阀、所述排气阀、所述废水阀及所述水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确定所述净水器为首次上电时,控制所述净水器顺次进入首次冲洗模式、强制冲洗模式和排陈水模式;其中
在所述首次冲洗模式,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关闭,所述加热系统关闭,所述废水阀开启,所述排气阀关闭;
在所述强制冲洗模式,所述第二供水口打开,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断开,所述加热系统关闭,所述废水阀关闭,所述排气阀关闭;
在所述排陈水模式,所述第二供水口关闭,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打开,所述加热系统关闭,所述废水阀关闭,所述排气阀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次冲洗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1,所述强制冲洗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2,所述排陈水模式的预设持续时间为t3,满足:15s≤t1≤60s,6min≤t2≤15min,2min≤t3≤5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确定所述净水器并非首次上电时,控制所述净水器进入冲洗模式;其中
在所述冲洗模式,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断开,所述废水阀开启,
若所述加热系统和所述排气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确定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目标温度,所述加热系统和所述排气阀均切换至开启状态;
若所述加热系统和所述排气阀均处于开启状态,确定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温度,所述加热系统和所述排气阀均切换至关闭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为T1,所述第二目标温度为T2,满足:65℃≤T1≤75℃,90℃≤T2≤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所述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所述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打开,控制所述净水器进入常温制水模式,在所述常温制水模式,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断开,所述废水阀关闭,所述排气阀关闭,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系统;或者
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所述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所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打开,控制所述净水器进入热水制水模式,在所述热水制水模式,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打开,所述废水阀关闭,所述排气阀关闭,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系统;或者
在所述冲洗模式结束后,确定所述净水器的第一供水口及第二供水口均打开,控制所述净水器进入温水制水模式,在所述温水制水模式,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净水控制阀打开,所述废水阀关闭,所述排气阀关闭,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
若所述加热系统处于关闭状态,确定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切换至开启状态;
若所述加热系统处于开启状态,确定所述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切换至关闭状态;
其中,所述第四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为T3,所述第四目标温度为T4,满足:65℃≤T3≤75℃,76℃≤T4≤8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接在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水泵的进口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连接于靠近所述净水器的第二供水口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设有回水单向阀和回水控制阀,所述回水单向阀从所述净水出口到所述水泵的进口单向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具有回流鲜水模式,在所述回流鲜水模式,所述水泵及所述回水控制阀开启。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原水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滤芯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
CN202010988604.7A 2020-09-18 2020-09-18 净水器 Active CN11414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8604.7A CN114149116B (zh) 2020-09-18 2020-09-18 净水器
PCT/CN2021/108143 WO2022057442A1 (zh) 2020-09-18 2021-07-23 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8604.7A CN114149116B (zh) 2020-09-18 2020-09-18 净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9116A true CN114149116A (zh) 2022-03-08
CN114149116B CN114149116B (zh) 2023-01-24

Family

ID=80462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8604.7A Active CN114149116B (zh) 2020-09-18 2020-09-18 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9116B (zh)
WO (1) WO20220574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044A (zh) * 2022-03-31 2022-07-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
CN115156204B (zh) * 2022-08-03 2023-12-2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冲洗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8271A (ja) * 1995-05-23 1996-12-03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浄水モジュールとこれを用いた水質改良貯水容器
CN2354937Y (zh) * 1998-09-21 1999-12-22 田钟奇 节水直流反渗透饮用水机
JP200400895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精製水製造装置
JP2009039696A (ja) * 2007-08-10 2009-02-26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精製水製造装置
CN201258283Y (zh) * 2008-07-28 2009-06-17 罗兴富 一种具有手自动排污功能的净水加热系统装置
CN101948206A (zh) * 2010-09-14 2011-01-19 湖州德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饮纯水制取装置
KR20130126064A (ko) * 2012-05-10 2013-11-2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증기분리장치
CN205697255U (zh) * 2016-04-01 2016-11-23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多功能即饮型温热两用相变蓄热节能开水器
CN107226542A (zh) * 2017-06-08 2017-10-03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净水机系统
CN206751530U (zh) * 2016-12-26 2017-12-15 武汉斯隆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加热罐的多水温净化系统以及净水机
CN107601714A (zh) * 2017-10-19 2018-01-19 上海浩泽净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调水温的安全无菌饮水机
CN107879423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武汉斯隆电气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其水路系统
CN109277000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净水器
CN109592810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四川悠服科技有限公司 纯水机的水质保护方法及纯水机
CN110642397A (zh) * 2018-06-26 2020-01-03 周子宏 一种净水装置和净水、自洁方法
CN210103585U (zh) * 2019-04-16 2020-02-21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即热功能的厨下式净水器
CN210117247U (zh) * 2019-03-13 2020-02-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机
CN210150826U (zh) * 2019-03-13 2020-03-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210286782U (zh) * 2019-03-13 2020-04-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机的即热系统和净饮机
CN210528541U (zh) * 2019-08-22 2020-05-15 吴红平 台上式即滤净水系统
CN211255513U (zh) * 2019-09-30 2020-08-14 重庆博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饮水制备系统
US20210362093A1 (en) * 2020-05-22 2021-11-25 Fidica Gmbh & Co. Kg Reverse osmo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ultrapure wa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92434U (zh) * 2012-07-23 2013-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来水供水反渗透净水机加热组件及包括该组件的净水机
KR101772528B1 (ko) * 2015-08-21 2017-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정수기
CN207821687U (zh) * 2017-07-11 2018-09-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热罐及饮水机
CN212655624U (zh) * 2020-09-18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龙头和净水器
CN212640195U (zh) * 2020-09-18 2021-03-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212655623U (zh) * 2020-09-18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212655625U (zh) * 2020-09-18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水水路板和净水器
CN212655622U (zh) * 2020-09-18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212713117U (zh) * 2020-09-18 2021-03-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和净水器
CN212713116U (zh) * 2020-09-18 2021-03-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系统和净水器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8271A (ja) * 1995-05-23 1996-12-03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浄水モジュールとこれを用いた水質改良貯水容器
CN2354937Y (zh) * 1998-09-21 1999-12-22 田钟奇 节水直流反渗透饮用水机
JP200400895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精製水製造装置
JP2009039696A (ja) * 2007-08-10 2009-02-26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精製水製造装置
CN201258283Y (zh) * 2008-07-28 2009-06-17 罗兴富 一种具有手自动排污功能的净水加热系统装置
CN101948206A (zh) * 2010-09-14 2011-01-19 湖州德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饮纯水制取装置
KR20130126064A (ko) * 2012-05-10 2013-11-2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증기분리장치
CN205697255U (zh) * 2016-04-01 2016-11-23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多功能即饮型温热两用相变蓄热节能开水器
CN206751530U (zh) * 2016-12-26 2017-12-15 武汉斯隆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加热罐的多水温净化系统以及净水机
CN107226542A (zh) * 2017-06-08 2017-10-03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净水机系统
CN109277000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净水器
CN107601714A (zh) * 2017-10-19 2018-01-19 上海浩泽净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调水温的安全无菌饮水机
CN107879423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武汉斯隆电气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其水路系统
CN110642397A (zh) * 2018-06-26 2020-01-03 周子宏 一种净水装置和净水、自洁方法
CN109592810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四川悠服科技有限公司 纯水机的水质保护方法及纯水机
CN210117247U (zh) * 2019-03-13 2020-02-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机
CN210150826U (zh) * 2019-03-13 2020-03-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210286782U (zh) * 2019-03-13 2020-04-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机的即热系统和净饮机
CN210103585U (zh) * 2019-04-16 2020-02-21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即热功能的厨下式净水器
CN210528541U (zh) * 2019-08-22 2020-05-15 吴红平 台上式即滤净水系统
CN211255513U (zh) * 2019-09-30 2020-08-14 重庆博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饮水制备系统
US20210362093A1 (en) * 2020-05-22 2021-11-25 Fidica Gmbh & Co. Kg Reverse osmo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ultrapure wa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7442A1 (zh) 2022-03-24
CN114149116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5622U (zh) 净水器
CN212655623U (zh) 净水器
CN212640195U (zh) 净水器
CN212713116U (zh) 加热系统和净水器
CN212713117U (zh) 加热模组和净水器
CN212655625U (zh) 出水水路板和净水器
CN212655624U (zh) 水龙头和净水器
CN114149116B (zh) 净水器
WO2022057443A1 (zh) 水龙头和净水器
CN210117247U (zh) 净饮机
CN114149121B (zh) 净水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57441A1 (zh) 净水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净水器
CN114149123B (zh) 净水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9120A (zh) 净水器
CN114149119A (zh) 净水器
CN114149122A (zh) 出水水路板和净水器
CN114149114A (zh) 加热系统和净水器
CN114149117A (zh) 净水器
CN114149118A (zh) 加热模组和净水器
CN111689532A (zh) 净饮机
CN114149115A (zh) 水龙头和净水器
WO2022057440A1 (zh) 加热系统和净水器
WO2022057450A1 (zh) 净热一体机
CN111689533A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CN210117246U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