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7144B -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7144B
CN114147144B CN202111477291.XA CN202111477291A CN114147144B CN 114147144 B CN114147144 B CN 114147144B CN 202111477291 A CN202111477291 A CN 202111477291A CN 114147144 B CN114147144 B CN 114147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wire
scale
straightene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7144A (zh
Inventor
王潇
徐飞雄
伍欢
尹祖春
罗敏辉
李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7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7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7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7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7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2Straight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3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mechanical strain gau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其属于线体矫正技术领域,线体校直装置包括测量工具、校直工具及控制器,测量工具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件之间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滑动设于第一支撑件上的多个刻度件,第一支撑件上具有0刻度标记,刻度件上具有刻度;校直工具包括呈弧形的第二支撑件,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撑件上的操作件及用于驱动操作件移动的驱动件;控制器控制连接于驱动件,控制器用于接收变形量,根据变形量计算得到操作件的移动量,以及根据移动量控制驱动件的启停,以使驱动件驱动操作件移动移动量。本发明提供的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定,保证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的品质,且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体矫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送电领域中,通常会应用钢芯铝绞线作为导地线,钢芯铝绞线压接前切割后,线本体较容易存在弧度,并且,在压接后接续管铝管较容易出现弯曲的问题。为了保证压接的安全可靠性,压接前要将导地线校直。
现有技术中,导地线的校直依靠扳手凭感觉进行调直,而采用扳手暴力调直时,较容易出现矫正点反复受力而疲劳损伤,并且,矫正时依靠操作人员肉眼观察确定调整幅度,导致调节后的导地线仍然存在一定的弯曲缺陷,影响了矫正后导地线的品质,且矫正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定,保证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的品质,且效率较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包括:
测量工具,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多个刻度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具有0刻度标记,所述刻度件上具有刻度;
校直工具,包括呈弧形的第二支撑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操作件及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移动的驱动件;
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变形量,根据所述变形量计算得到所述操作件的移动量,以及根据所述移动量控制所述驱动件的启停,以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操作件移动所述移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伸缩带,每个所述刻度件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
可选地,每个所述刻度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毫米,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夹爪体,且所述夹爪体用于夹持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
可选地,所述夹爪体包括两个呈圆弧形的夹爪,且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固设于所述夹爪用于与所述待校直线体接触的表面。
可选地,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件锁定于待校直线体上。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螺孔,所述操作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孔并通过所述螺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操作件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于所述滑槽,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校直工具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两个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接于所述操作件的端部,并用于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待校直线体上。
一种线体校直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两个第一固定件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并使每个刻度件的一端与所述待校直线体接触;
确定预设刻度与0刻度标记存在差值的移位刻度件,并记录所述移位刻度件对应的变形量,所述预设刻度为所述刻度件处于自由状态下与0刻度标记重合的刻度;
在所述待校直线体上标记校直位置,所述校直位置为所述待校直线体正对所述移位刻度件的位置;
控制器接收所述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计算得到操作件的移动量;
将第二支撑件安装在待校直线体上,并将操作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校直位置处;
控制驱动件启动,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操作件移动所述移动量,以对校直所述待校直线体。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先通过测量工具对待校直线体变形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得到待校直线体在每个变形位置处的变形量,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变形量确定变形位置需要调节的量以及操作件的移动量,之后,通过校直工具对每个变形位置进行校直,具体为驱动件驱动操作件沿待校直线体变形方向的反方向驱动待校直线体移动移动量,进而实现对变形位置的校直,由于校直前确定了操作件的移动量,因此校直时待校直线体无需反复受力,因而降低了待校直线体疲劳损伤的几率,且校直的准确度较高,提高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的品质,且具有较高的校直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线体校直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使用方法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工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工具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工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刻度件移动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校直工具的主视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校直工具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校直工具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校直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校直工具的主视图二;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滑块的校直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滑块的校直工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线体校直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测量工具;11、第一固定件;111、夹爪;12、第一支撑件;121、0刻度标记;13、刻度件;
2、校直工具;21、第二支撑件;211、滑槽;212、沟槽;22、操作件;23、驱动件;24、第二固定件;25、第三固定件;26、连接板;27、滑块;
10、待校直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体校直装置,用于对待校直线体10进行校直,具有较高的准确定,保证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10的品质,且效率较高。
如图1至图12所示,线体校直装置包括测量工具1、校直工具2及控制器。其中,测量工具1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11、一个第一支撑件12及多个刻度件13。两个第一固定件11分别用于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第一支撑件12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件11之间,以间接地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多个刻度件13均滑动设于第一支撑件12上。本实施例中,刻度件13即能够沿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滑动,还能够沿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滑动,于图1中,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支撑件12上具有0刻度标记121,用于作为基准线。0刻度标记121具体为沿第一支撑件12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并且,0刻度标记121的长度大于多个刻度件13在第一支撑件12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刻度件13上具有多个刻度,多个刻度沿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即刻度件13的长度方向)间隔刻在刻度件13上。
如图6所示,校直工具2包括呈弧形的第二支撑件21,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撑件21中部上的操作件22及用于驱动操作件22移动的驱动件23。其中,第二支撑件21呈弧形,且其两端能够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或其他基座上,操作件22能够在驱动件23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1移动,且操作件22的一端能够抵在待校直线体10或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的变形位置上,进而能够拉动或推动待校直线体10的变形位置,以校直待校直线体10。
上述控制器控制连接于驱动件23,控制器用于接收变形量L,根据变形量L计算得到操作件22的移动量,根据移动量控制驱动件23的启停,以使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移动移动量,进而实现校直待校直线体10。其中,变形量L可以通过测量工具1测量得到,然后控制器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移动量,以能够精准地校直待校直线体10。
可选地,数学模型可以预先建立在控制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如下:
先根据不同型号的待校直线体10自身的弹塑性模量,在测量工具1上设置力学传感器或弧度测量仪。经过计算施加在待校直线体10的载荷或弯矩,使得待校直线体10压接的完整性及压接后的线体在弹性形变内。
具体力学传感计算系统编程根据弹塑性体纯弯曲静力方程进行计算:
首先,根据平面假设,待校直线体10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y的点的应变ε为:
式中,1/ρ表示待校直线体10的曲率,由弧度测量仪测得。
则弹塑性体纯弯曲静力方程为:
AσdA=0 (2)
AyσdA=M (3)
式中,σ表示应力,A表示待校直线体10的横截面积,M表示待校直线体10的弯矩。
则,在弹性阶段有:
式中,I表示惯性矩。
若以M1表示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弯矩,由公式(4)可知:
施加在待校直线体10上的载荷逐渐增加,待校直线体10横截面上塑性区逐渐扩大,且塑性区内的应力保持为σs,ymas表示稳定系数的最大值。其中,待校直线体10横截面上的点距中性轴的距离称为稳定系数。最后,横截面上只剩下临近中性轴的很小区域内材料是弹性的。此时,无论拉应力区还是压应力区均有:
σ=σs (6)
如果,以A1和A2分别表示中性轴两侧拉应力区面积和压应力区面积,则静力方程(2)化为:
A1+A2=A (8)
故有
极限情况下的弯矩即为极限弯矩MP,由静力方程(3)可得:
式中和/>分别是A1和A2的形心到中性轴的距离,此时,则式(10)可写成:
式中,b表示横截面的宽度,h表示横截面的高度,ymas表示稳定系数的最大值。
由此可以根据塑性弯曲静力学方程式(11)编程力学传感器,计算校直待校直线体10所施加载荷或待校直线体10需要调整的弧度。向控制器中输入变形量L,控制器能够得到操作件22需要移动的移动量。从而对待校直线体10提供校正位移,使校正后的待校直线体10达到要求。当待校直线体10为铝管时,压接后的铝管处于塑性形变,因此,直接施加测量后的管体弯曲弧度,对准方向,直接进行校正。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其他数据模型确定待校直线体10所需的调节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校直装置,先通过测量工具1对待校直线体10变形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得到待校直线体10在每个变形位置处的变形量L,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变形量L确定变形位置需要调节的量以及操作件22的移动量,之后,通过校直工具2对每个变形位置进行校直,具体为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沿待校直线体10变形方向的反方向驱动待校直线体10移动计算得到的移动量,进而实现对变形位置的校直,由于校直前确定了操作件22的移动量,因此校直时待校直线体10无需反复受力,因而降低了待校直线体10疲劳损伤的几率,且校直的准确度较高,提高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10的品质,且具有较高的校直效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为伸缩带,也即是,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可变,进而使得第一支撑件12具有较大的引用范围。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为伸缩板,以便于支撑刻度件13。本实施例中,每个刻度件13沿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进而能够调节刻度件13在第一支撑件12上的位置。同时,每个刻度件13还沿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以使得每个刻度件13的一端均能够于到校直线体接触,而如图5所示,与待校直线体10的弯曲位置接触的刻度件13能够被顶起。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刻度件13设有40个,每个刻度件1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4~6毫米,优选为5毫米,此时,多个刻度件13的总长度为200毫米,以能够满足测量的需求。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支撑件12的延伸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为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每个刻度件13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45~55毫米,优选为50毫米,该第二方向为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每个刻度件13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为25~35毫米,优选为30毫米,该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分别垂直。通过刻度件13的尺寸限制,使得刻度件13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待校直线体10。需要说明的是,刻度件13本质可以为片体或板,且刻度件13上刻有刻度。
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1包括夹爪体,且夹爪体用于夹持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具体地,请参见图3,夹爪体包括两个呈圆弧形的夹爪111,两个夹爪111相互配合以夹持在待校直线体10上。并且,第一固定件11还包括弹性垫,弹性垫固设于夹爪111用于与待校直线体10接触的表面,弹性垫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固定件11刮伤或划伤待校直线体10。可选地,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夹爪111为弹性夹爪,以能够弹性夹持在待校直线体10上,且处于夹持状态时,夹爪发生弹性形变,以提高夹持在待校直线体10上的牢固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线体校直装置还包括锁定件,锁定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上,并用于将第一固定件11锁定于待校直线体10上,以防止在测量过程中,第一固定件11从待校直线体10上掉落。可选地,锁定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夹爪111上,另一端具有钩结构,钩结构能够钩在另一个夹爪111上,且锁定件的长度可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一固定件11的锁定。可以理解的是,锁定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锁定第一固定件11的结构。夹爪1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以具有较高的强度。
可选地,第二支撑件21的中部设有螺孔,操作件22包括螺杆,螺杆穿设于螺孔并通过螺孔螺纹连接于第二支撑件21。驱动件23用于驱动操作件22转动,以驱动操作件22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操作件22的顶端设有连接板26,连接板26可以与驱动件23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操作件22上还可以安装有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通讯连接于控制器,操作人员可以向触控显示屏输出变形量L,触控显示屏将该变形量L传输至控制器。
如图9所示,校直工具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4和两个第三固定件25。其中,第二固定件24固接于操作件22的端部,具体固定在操作件22的底端,并用于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两个第三固定件25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撑件21的两端,第二支撑件21通过两个第三固定件25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以便于对待校直线体10进行校直。可选地,第二固定件24和具体结构与第一固定件11的具体结构相同,第三固定件25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固定件11的具体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第二固定件24(或第三固定件25)内部装有橡胶及转动轴承,不损伤待校直线体10的表面及可沿着待校直线体10转动,带有锁死装置,并带有滑动装置,保证待校直线体10矫正时提供足够的位移。
可选地,请参见图7,第二支撑件21具有滑槽211,滑槽211沿第二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延伸。操作件22沿第二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滑动于滑槽211,进而使得操作件22的位置可以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驱动件23用于驱动操作件22在垂直于第二支撑件21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3能够驱动操作件22在第二支撑件2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能够校直待校直线体10。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具体为一板体。
进一步地,操作件22通过滑块27滑动于滑槽211中,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滑槽211的侧壁设有沟槽212,滑块27滑动设于沟槽212中,操作件22上下可移动地设于滑块27上,如螺纹连接在滑块27上。滑块27在沟槽212中滑动能够带动操作件22在滑槽211中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滑块27可以定位在沟槽212中,如通过其他结构锁定在沟槽212或第二支撑件21上,以防止在校直过程中,滑块27带动操作件22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校直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使用方法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在进行校直时,先通过测量工具1对待校直线体10变形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得到待校直线体10在每个变形位置处的变形量L,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变形量L确定变形位置需要调节的量以及操作件22的移动量,之后,通过校直工具2对每个变形位置进行校直,具体为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沿待校直线体10变形方向的反方向驱动待校直线体10移动计算得到的移动量,进而实现对变形位置的校直,由于校直前确定了操作件22的移动量,因此校直时待校直线体10无需反复受力,因而降低了待校直线体10疲劳损伤的几率,且校直的准确度较高,提高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10的品质,且具有较高的校直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体校直方法,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线体校直装置,如图13所示,线体校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依次将两个第一固定件11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并使每个刻度件13的一端与待校直线体10接触。
在步骤S1中可以将测量工具1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每个刻度件13均能够与待校直线体10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测量工具1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变形位置的周围,以能够对变形位置进行测量。
S2、确定预设刻度与0刻度标记121存在差值的移位刻度件,并记录移位刻度件对应的变形量L。
其中,预设刻度为刻度件13处于自由状态下与0刻度标记重合的刻度,刻度件13处于自由状态下是指测量工具1未安装在待校直线体10上时,刻度件13的状态。在步骤S2中,需要确定发生移动的刻度件13,并将移动位移最大的刻度件13确定为移位刻度件。也即是,针对一个变形位置,仅需确定一个变形量L即可。
S3、在待校直线体10上标记校直位置,校直位置为待校直线体10正对移位刻度件的位置。
为了便于对待校直线体10的校直,可以在待校直线体10上标记校直位置,该校直位置为待校直线体10与移位刻度件接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记号笔标记校直位置,或者,在校直位置设置记号绳等。该校直位置为操作件22的一端接触或固定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标记校直位置后,可以将测量工具1从待校直线体10上拆卸下来,以便于后序安装校直工具2。
S4、控制器接收变形量L,并根据变形量L计算得到操作件22的移动量。
在得到变形量L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控显示屏向控制器输入变形量L,使得控制器根据该变形量L计算操作件22需要移动的移动量。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种的数学模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S5、将第二支撑件21安装在待校直线体10上,并将操作件22的一端固定在校直位置处。
在得到移动量后,可以将校直工具2安装在待校直线体10上,具体地,通过第二固定件24和第三固定件25将第二支撑件21固定在待校直线体10上,并控制操作件22的一端固定或接触校直位置,以便于通过校直位置对待校直线体10进行校直。
可选地,步骤S4和步骤S5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6、控制驱动件23启动,使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移动移动量,以对校直待校直线体10。
操作件22的一端固定在校直位置后,控制器控制驱动件23启动,以使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靠近待校直线体10或远离待校直线体10移动移动量,进而实现对待校直线体10的校直。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校直方法,先通过测量工具1对待校直线体10变形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得到待校直线体10在每个变形位置处的变形量L,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变形量L确定变形位置需要调节的量以及操作件22的移动量,之后,通过校直工具2对每个变形位置进行校直,具体为驱动件23驱动操作件22沿待校直线体10变形方向的反方向驱动待校直线体10移动移动量,进而实现对变形位置的校直,由于校直前确定了操作件22的移动量,因此校直时待校直线体10无需反复受力,因而降低了待校直线体10疲劳损伤的几率,且校直的准确度较高,提高了校直后的待校直线体10的品质,且具有较高的校直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工具(1),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11),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1)之间的第一支撑件(12)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上的多个刻度件(13),所述第一支撑件(12)上具有0刻度标记(121),所述刻度件(13)上具有刻度;
校直工具(2),包括呈弧形的第二支撑件(21),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1)上的操作件(22)及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22)移动的驱动件(23);
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23),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变形量,根据所述变形量计算得到所述操作件(22)的移动量,以及根据所述移动量控制所述驱动件(23)的启停,以使所述驱动件(23)驱动所述操作件(22)移动所述移动量;
所述第一固定件(11)包括夹爪体,且所述夹爪体用于夹持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为伸缩带,每个所述刻度件(13)沿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刻度件(1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4~6毫米,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体包括两个呈圆弧形的夹爪(111),且所述第一固定件(11)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固设于所述夹爪(111)用于与所述待校直线体接触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1)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件(11)锁定于待校直线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1)上设有螺孔,所述操作件(22)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孔并通过所述螺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1),所述驱动件(23)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2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1)具有滑槽(211),所述滑槽(211)沿所述第二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操作件(22)沿所述第二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滑动于所述滑槽(211),所述驱动件(23)用于驱动所述操作件(22)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1)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工具(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4)和两个第三固定件(25),所述第二固定件(24)固接于所述操作件(22)的端部,并用于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25)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21)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件(21)通过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25)固定在所述待校直线体上。
9.一种线体校直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体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两个第一固定件(11)固定在待校直线体上,并使每个刻度件(13)的一端与所述待校直线体接触;
确定预设刻度与0刻度标记(121)存在差值的移位刻度件,并记录所述移位刻度件对应的变形量,所述预设刻度为所述刻度件(13)处于自由状态下与0刻度标记重合的刻度;
在所述待校直线体上标记校直位置,所述校直位置为所述待校直线体正对所述移位刻度件的位置;
控制器接收所述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计算得到操作件(22)的移动量;
将第二支撑件(21)安装在待校直线体上,并将操作件(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校直位置处;
控制驱动件(23)启动,使所述驱动件(23)驱动所述操作件(22)移动所述移动量,以对校直所述待校直线体。
CN202111477291.X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147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291.XA CN11414714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291.XA CN11414714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7144A CN114147144A (zh) 2022-03-08
CN114147144B true CN114147144B (zh) 2024-01-09

Family

ID=8045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291.XA Active CN11414714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7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8883B (zh) * 2022-10-13 2022-12-20 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校直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085A (ja) * 1995-04-27 1996-11-19 Nippon Seiko Kk 線材の曲がり矯正装置
JPH0924422A (ja) * 1995-07-11 1997-01-2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曲げ加工された形材の曲げ形状矯正方法
CN205341575U (zh) * 2015-07-28 2016-06-29 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
CN207730134U (zh) * 2018-02-01 2018-08-14 常德鹏达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杆直线度检测校直装置
CN108971276A (zh) * 2017-05-31 2018-12-11 陈勇 一种通过螺纹杆校直的压接管校直器
CN109405718A (zh) * 2018-12-17 2019-03-01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缆弯曲位移量测量装置
CN109500150A (zh) * 2019-01-16 2019-03-22 泉州市海恩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校直机及其较直方法
CN110026453A (zh) * 2019-04-24 2019-07-19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校直轴的方法和校直工装
CN112077177A (zh) * 2020-08-07 2020-12-15 杨允炜 一种轴类零件校直装置
CN212551105U (zh) * 2020-05-14 2021-02-19 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退火椭圆度校正装置
CN213728661U (zh) * 2020-10-30 2021-07-2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抓持器型材矫形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085A (ja) * 1995-04-27 1996-11-19 Nippon Seiko Kk 線材の曲がり矯正装置
JPH0924422A (ja) * 1995-07-11 1997-01-2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曲げ加工された形材の曲げ形状矯正方法
CN205341575U (zh) * 2015-07-28 2016-06-29 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
CN108971276A (zh) * 2017-05-31 2018-12-11 陈勇 一种通过螺纹杆校直的压接管校直器
CN207730134U (zh) * 2018-02-01 2018-08-14 常德鹏达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杆直线度检测校直装置
CN109405718A (zh) * 2018-12-17 2019-03-01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缆弯曲位移量测量装置
CN109500150A (zh) * 2019-01-16 2019-03-22 泉州市海恩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校直机及其较直方法
CN110026453A (zh) * 2019-04-24 2019-07-19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校直轴的方法和校直工装
CN212551105U (zh) * 2020-05-14 2021-02-19 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退火椭圆度校正装置
CN112077177A (zh) * 2020-08-07 2020-12-15 杨允炜 一种轴类零件校直装置
CN213728661U (zh) * 2020-10-30 2021-07-2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抓持器型材矫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7144A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1314A2 (en) Hardness testing instrument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5537462U (zh) 支辊式角测量弯曲试验装置
CN114147144B (zh) 一种线体校直装置及方法
EP2864745B1 (en) Torque wrench calibration
RU2003117713A (ru) Калиб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ноговалковой листоправ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и способ калибровки многовалковой листоправ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CN103471622B (zh) 热机械分析仪拉伸夹具的温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KR101876265B1 (ko) 관형소재 교정장치
AU7320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loading a skid plate for an early cutting concrete saw
CN109870355B (zh) 金属板试样单轴拉伸断后伸长率自动测量方法
CN208110197U (zh) 液晶屏抗弯强度的测试装置
RU2005130935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калибровки многовальцового выравнивателя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рейки с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ой
CN109870354B (zh) 金属圆棒试样单轴拉伸断后伸长率自动测量方法
CN217033374U (zh) 一种双工位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测量装置
JP4580221B2 (ja) トレッドラジアス測定治具
US20240044735A1 (en) Test bench for checking the correct functioning of a tightening tool, such as a torque wrench
KR101018529B1 (ko) 볼트의 연신율 측정 장치
CN205910066U (zh) 电缆力学检测装置
KR100782782B1 (ko) 프레스 교정기와 형상계측기를 이용한 판재형상 교정방법
KR101707386B1 (ko) 골프 클럽의 로프트 각 및 라이 각 교정장치
JP3165156U (ja) 伸び計
CN111272323B (zh) 一种钢结构残余应力测量仪及其使用方法
JP6161079B2 (ja) ベンダ補助具
KR102418946B1 (ko) 판재 가공대상물 평탄도 측정장치
CN214843117U (zh) 一种检测水准标尺弯曲差的装置
CN116625189B (zh) 一种游标卡尺检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