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479B -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479B
CN114144479B CN202080052617.1A CN202080052617A CN114144479B CN 114144479 B CN114144479 B CN 114144479B CN 202080052617 A CN202080052617 A CN 202080052617A CN 114144479 B CN114144479 B CN 114144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liquid crystal
mmo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2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4479A (zh
Inventor
高桥京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840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305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4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5/00Compounds containing chains of at least two nitrogen atom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to-nitrogen multiple bond
    • C07C245/02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 C07C245/06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with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245/08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with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 the two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e.g. azobenz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77/2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77/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77/30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3/00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 C09B43/40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by substituting hetero atoms by radicals containing other hetero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1/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1/0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 C07C251/24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i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77/62Benzothiazoles
    • C07D277/64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07D277/66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with aromat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3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 C07D33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33/14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 C07D333/16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by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5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33/52Benzo[b]thiophenes; Hydrogenated benzo[b]thiophenes
    • C07D333/54Benzo[b]thiophenes; Hydrogenated benzo[b]thiophen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07D333/60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 C07D5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51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2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C08F220/343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in the form of urethane links
    • C08F220/346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in the form of urethane links and further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8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C08F220/385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and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3/00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 C09B43/18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by acylation of hydroxyl group or of mercapto group
    • C09B43/20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by acylation of hydroxyl group or of mercapto group with monocarboxylic acids, carbamic acid esters or halides, mono- isocyanates or haloformic acid esters
    • C09B43/22Preparation of azo dyes from other azo compounds by acylation of hydroxyl group or of mercapto group with monocarboxylic acids, carbamic acid esters or halides, mono- isocyanates or haloformic acid esters having the carboxylic group directly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5/00Complex metal compounds of azo dyes
    • C09B45/02Preparation from dyes containing in o-position a hydroxy group and in o'-position hydroxy, alkoxy, carboxyl, amino or keto groups
    • C09B45/14Monoazo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60Pleochroic dyes
    • C09K19/601Azo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3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3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J23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bound to another nitrogen atom
    • C08K5/23Azo-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08K5/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with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式(1)表示的化合物。式中,Ar1、Ar2及Ar3表示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Ar1及Ar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n表示1或2。R1表示单键或选自由‑OC(=O)‑、‑C(=O)O‑、‑C≡C‑、‑CH=CH‑、‑CH=N‑及‑N=CH‑组成的组中的基团。R2表示烷基氨基或烷氧基。R3表示选自由烷烃二基、烷烃二基氧基、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及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组成的组中的基团。R4表示聚合性基团或氢原子。R4‑R3‑Ar1‑(‑R1‑Ar2‑)n‑N=N‑Ar3‑R2 (1)。

Description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图像显示面板等显示器,存在薄型化的持续性要求,对于作为其构成要素之一的偏光板、偏光片等,也要求进一步的薄型化。针对这样的要求,例如提出了一种薄型的宾主型偏光片,其具备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显示二向色性的色素化合物的偏光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及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0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在制造偏光片所具备的偏光膜的工序中采用紫外线(UV)曝光,则色素化合物有时发生变性,因此存在加工工艺受到限制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紫外线(UV)耐久性高的色素化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下述[1]至[9]。
[1]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R4-R3-Ar1-(-R1-Ar2-)n-N=N-Ar3-R2 (1)
[式(1)中,Ar1、Ar2及A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Ar1及Ar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n表示整数1或2。R1表示单键、或选自由-OC(=O)-、-C(=O)O-、-C≡C-、-CH=CH-、-CH=N-及-N=C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基团。R2表示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基氨基、或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R3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烃二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及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基团。R4表示聚合性基团或氢原子。n为2的情况下,存在有2个的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存在有2个的A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中,Ar1及Ar2中的任意一者具有1个或2个氟原子作为取代基。
[3]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中,R1为单键。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中,n为整数1。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基团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6]组合物,其包含[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7]膜,其将[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
[8]层叠体,其包含[7]所述的膜。
[9]显示装置,其具备[7]所述的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紫外线耐久性高的色素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术语“工序”不仅包括独立的工序,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能达成该工序的所期望的目的,则也包括在本术语中。另外,对于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含量而言,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属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该多种物质的总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合物是可用作色素的化合物,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
R4-R3-Ar1-(-R1-Ar2-)n-N=N-Ar3-R2 (1)
式(1)中,n表示整数1或2,n优选为1。式(1)中的偶氮基的几何异构可以为顺式及反式中的任何,优选为反式。
式(1)中的Ar1、Ar2及Ar3相互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Ar1、Ar2及Ar3中的取代基,可举出甲基、乙基及丁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氧基;三氟甲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10的氟代烷基;氰基;硝基;氯原子、氟原子等卤素原子;氨基、二乙基氨基及吡咯烷基等取代或未取代氨基。此处,所谓取代氨基,是指在氮原子上具有1个或2个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的氨基、或氮原子上的2个烷基彼此键合而形成了碳原子数为2至8的烷烃二基的氨基。另外,未取代氨基为-NH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己基等。作为碳原子数为2至8的烷烃二基,可举出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庚烷-1,7-二基、辛烷-1,8-二基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合物中,Ar1及Ar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Ar1及Ar2所具有的氟原子的总数优选为1个以上4个以下,更优选为1个或2个,进一步优选为1个。优选Ar1及Ar2中的任意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Ar1及Ar2中的任意一者优选具有1个以上4个以下的氟原子,更优选具有1个或2个氟原子,进一步优选具有1个氟原子。
式(1)表示的化合物由于Ar1及Ar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因此能够显示出优异的紫外线耐久性。由此,在具备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而构成的膜的偏光板的制造工序中,即使采用紫外线曝光,也可抑制所制造的偏光板的特性降低,能够扩展制造工艺的选项。此处,色素化合物的紫外线耐久性可以利用例如由色素化合物形成的膜的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吸光度的维持率来进行评价。例如,3000mJ/cm2的UV照射前后的色素化合物的吸光度的维持率为80%以上、85%以上、或90%以上。
作为Ar1、Ar2及Ar3所具有的除氟原子以外的取代基,优选为甲基或甲氧基。由此,式(1)表示的化合物更容易包容于近晶型液晶这样的高度有序液晶结构中。另外,作为Ar1、Ar2及Ar3所具有的除氟原子以外的取代基的数量,优选为1个或2个。由此,式(1)表示的化合物更容易包容于近晶型液晶这样的高度有序液晶结构中。
另外,n为1的情况下,从具有分子合成的简便性和高性能这两者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Ar1、Ar2及Ar3中的至少2个为1,4-亚苯基。
作为Ar1、Ar2及Ar3中的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可举出从选自由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苯并二噻吩、噻吩并呋喃、噻吩并噻吩、呋喃并噻唑(furothiazole)、噻吩并噻唑、及苯并噻唑组成的组中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化合物中除去2个氢原子而形成的基团。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合物包含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与1,4-亚苯基直接键合而成的结构的情况下,包含该化合物的膜的二向色性比得以提高。此外,对于包含该化合物的膜而言,在UV曝光前后进行比较时的二向色性比的维持率高。
R1表示单键、或选自由-OC(=O)-、-C(=O)O-、-C≡C-、-CH=CH-、-CH=N-及-NH=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连接基团。R1存在有多个的情况下,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1优选为单键、-OC(=O)-、或-C(=O)O-,更优选为单键。
R2表示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基氨基、或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作为R2中的聚合性基团,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乙烯基(乙烯基苯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R2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情况下,其数量例如为1个或2个,优选为1个。
作为R2中的烷基氨基,例如,可以举出在氮原子上具有1个或2个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的氨基、或氮原子上的2个烷基彼此键合而形成了碳原子数为2至8的烷烃二基的环状氨基。作为R2中的烷基氨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甲基己基氨基、吡咯烷基、哌啶基(piperidino group)、吗啉基等。R2中的烷基氨基优选为选自由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及甲基己基氨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作为R2中的烷氧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氧基。作为R2中的烷氧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基氧基、丁基氧基、戊基氧基、己基氧基、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等。R2中的烷氧基优选为选自由乙氧基、丙基氧基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式(1)中的R3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烃二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及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2价基团。
作为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烃二基,可举出从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未取代的(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基中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烷烃二基。烷烃二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至16,更优选为4至12。
构成前述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基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羟基、氨基或取代氨基所取代。此处,作为取代氨基,例如,可举出N-甲基氨基、N-乙基氨基、N,N-二甲基氨基、N,N-二乙基氨基等被1个或2个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等。作为1个以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羟基、氨基等取代的烷基,可举出氟丁基、八氟丁基等碳原子数为4至20的卤代烷基;羟基丁基、羟基戊基、羟基己基等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羟基烷基;氨基丁基、2-(N,N-二甲基氨基)丁基等具有未取代氨基或取代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基等。
在构成前述烷基的碳原子间可以插入有-O-或-NR*-。此处,R*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至6、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作为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丁基、己基等。作为在碳原子间插入有-O-或-NR*-的烷基,可举出2-乙氧基乙基、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乙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可举出从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基氧基、正丁氧基、异丁基氧基、叔丁氧基、正戊基氧基、异戊基氧基、新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正庚基氧基、正辛基氧基、正壬基氧基、正癸基氧基等未取代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氧基中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烷烃二基氧基。烷烃二基氧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至16,更优选为2至12。
构成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氧基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羟基、氨基或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与上文同样。作为1个以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羟基、氨基等取代的烷氧基,可举出四氟乙氧基、八氟丁氧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的卤代烷氧基;2-羟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羟基烷氧基;氨基乙氧基、2-(N,N-二甲基氨基)乙氧基等含有未取代氨基或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氧基。
在构成前述烷氧基的碳原子间可以插入有-O-或-NR*-。作为在碳原子间插入有-O-或-NR*-的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甲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2-(2-乙氧基乙氧基)基等。需要说明的是,R*如前文所述。
作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可举出从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正戊基氧基羰基、异戊基氧基羰基、新戊基氧基羰基、正己基氧基羰基、正庚基氧基羰基、正辛基氧基羰基、正壬基氧基羰基、正癸基氧基羰基等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氧基羰基中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烷烃二基氧基羰基的烷烃二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至16,更优选为1至12。
构成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氧基羰基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羟基、氨基或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与上文同样。作为1个以上的氢原子被替换为卤素原子、羟基、氨基等的烷氧基羰基,可举出氟乙氧基羰基、三氟乙氧基羰基、四氟乙氧基羰基、八氟丁氧基羰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的卤代烷氧基羰基。
作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羰基氧基,可举出从乙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正丙基羰基氧基、异丙基羰基氧基、正丁基羰基氧基、异丁基羰基氧基、叔丁基羰基氧基、正戊基羰基氧基、异戊基羰基氧基、新戊基羰基氧基、正己基羰基氧基、正庚基羰基氧基、正辛基羰基氧基、正壬基羰基氧基、正癸基羰基氧基等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酰基氧基中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的烷烃二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至16,更优选为1至12。
构成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酰基氧基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羟基、氨基或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与上文同样。作为1个以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羟基等取代的烷酰基氧基,可举出四氟乙基羰基氧基、八氟丁基羰基氧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的卤代酰基氧基。
式(1)中的R4表示聚合性基团或氢原子。作为R4中的聚合性基团,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酯基、苯乙烯基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
式(1)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二向色性色素。所谓二向色性色素,是指具有分子的长轴方向上的吸光度与短轴方向上的吸光度不同的性质的色素。二向色性色素优选具有吸收可见光的特性,更优选在380nm以上68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λMAX),进一步优选在420nm以上52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λMAX)。
作为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以下的式(2-2)至式(2-102)表示的化合物,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化学式7]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化学式14]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化学式17]
式(1)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式(2-2)至式(2-102)中的式(2-2)至式(2-7)、式(2-9)至式(2-30)、式(2-34)至式(2-42)、及式(2-47)至式(2-102)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其中,更优选为选自由式(2-3)至式(2-7)、式(2-9)至式(2-30)、式(2-34)至式(2-42)、及式(2-47)至式(2-102)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特别优选为选自由式(2-4)至式(2-7)、式(2-9)至式(2-30)、式(2-37)至式(2-41)、及式(2-47)至式(2-102)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由式(2-4)至式(2-7)、式(2-9)至式(2-30)、式(2-37)至式(2-41)、式(2-47)至式(2-65)、及式(2-75)至式(2-102)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更特别优选为选自由式(2-4)至式(2-7)、式(2-9)至式(2-30)、式(2-47)至式(2-65)、及式(2-75)至式(2-102)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制造方法)
对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化合物(1)例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式所示的工序由式(1X)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1X)]和式(1Y)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1Y)]来制造。
[化学式18]
前述反应式中,Ar1、Ar2、Ar3、R1、R2、R3及R4与式(1)中的它们的含义相同。Re1及Re2为能相互反应而形成R1表示的连接基团或单键的基团的组合。作为Re1及Re2的组合,例如,可举出以下组合。R1为单键的情况下,可举出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及卤素原子的组合等。R1为-C(=O)O-或-OC(=O)-的情况下,可举出羧基及羟基的组合、碳酰卤基团(carbonyl halide group)及羟基的组合、羰基氧基烷基及羟基的组合等。R1为-C≡C-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卤素原子与乙炔基(-C≡CH)的组合等。R1为-CH=CH-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卤素原子与乙烯基(-CH=CH2)的组合等。R1为-CH=N-或-N=CH-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甲酰基与氨基的组合等。
上述反应式中,对使用具有R4-R3-的化合物(1X)及具有R2-的化合物(1Y)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将R4-R3-用适当的保护基进行了保护的化合物、与将R2-用适当的保护基进行了保护的化合物相互反应,其后进行适当的脱保护反应,由此制造化合物(1)。
关于使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反应时的反应条件,可以根据使用的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的种类而适当地选择最合适的已知条件。
例如,在R1为单键、并且Re1为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Re2为卤素基团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例如Netherton,M.R.;Fu,G.C.Org.Lett.2001,3(26),4295-4298.等,使用铃木偶合的反应条件。可以使用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及水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在乙酸钾的存在下,加入PdCl2dppf等Pd催化剂并进行加热,由此得到化合物(1)。反应温度可根据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的种类而选择,例如可举出室温至160℃的范围,优选为60℃至150℃的范围。作为反应时间,例如可举出15分钟至48小时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Re1为卤素原子、Re2为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Re1为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的化合物(1X)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利用正丁基锂等将Ar1中的溴基锂化后,使三烷氧基硼烷进行作用,由此导入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另外,Re2为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的化合物(1Y)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利用正丁基锂等将Ar2中的溴基锂化后,使三烷氧基硼烷化合物进行作用,由此导入二羟基硼烷基或二烷氧基硼烷基。
化合物(1Y)中的偶氮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构建:参考国际公开WO2016/136561号的[0220]至[0268]段的制造例的记载等,利用亚硝酸钠等将具有伯氨基的芳香族胺化合物转化为重氮鎓盐,使其与芳香族化合物进行重氮偶合。
例如,作为R1为-C(=O)O-、并且Re1为羧基、Re2为羟基的情况下的反应条件,可以参考Jiang,L.;Lu,X.;Zhang,H.;Jiang,Y.;Ma,D.J.Org.Chem.2009,74(3),4542-4546.等,采用脱水缩合反应。例如,可举出在溶剂中、在酯化缩合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的条件。作为溶剂,可举出氯仿等使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均可溶的溶剂。作为酯化缩合剂,可举出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IPC)等。此处,进一步优选并用N,N-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等碱。反应温度可根据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的种类而选择,例如可举出-15℃至70℃的范围,优选为0℃至40℃的范围。作为反应时间,例如可举出15分钟至48小时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R1为-OC(=O)-、并且Re1为羟基、Re2为羧基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例如,在R1为-C≡C-、并且Re1为乙炔基(-C≡CH)、Re2为卤素原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使用Pd、Cu催化剂的薗头偶合(Sonogashira coupling)来合成化合物(1)。需要说明的是,在Re1为卤素原子、Re2为乙炔基(-C≡CH)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例如,在R1为-C=C-、并且Re1为乙烯基(-CH=CH2)、Re2为卤素基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使用Pd催化剂、磷配位体的Heck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需要说明的是,在Re1为卤素原子、Re2为乙烯基(-CH=CH2)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例如,在R1为-CH=N-、并且Re1为甲酰基、Re2为氨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通常的脱水缩合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需要说明的是,在R1为-N=CH-、并且Re1为氨基、Re2为甲酰基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在所得到的化合物(1)中的R3是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通常的酯交换反应,将R3改变为其他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在酯交换反应中,例如可以应用下述方法:参考Chen,C.-T.;Kuo,J.-H.;Ku,C.-H.;Weng,S.-S.;Liu,C.-Y.J.Org.Chem.2005,70(4),1328-1339.等,使用TiO(acac)2(名称:双(2,4-戊二酮基)钛(IV)氧化物)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在溶剂中与醇化合物一起进行加热。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二甲苯、甲苯等烃系芳香族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中包括烷烃二基部分不同的基团,碳原子数可以不同,另外,取代基也可以不同。
对于化合物(1)的制造方法中的反应时间而言,也可以适当地对反应中途的反应混合物进行采样,通过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已知的分析手段,对化合物(1X)及化合物(1Y)的消失程度、化合物(1)的生成程度等进行确认从而确定。
可以通过重结晶、再沉淀、萃取及各种色谱这样的已知方法,或者将这些操作适当地组合,从而从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中取出化合物(1)。
<组合物>
对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物构成为: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例如色素化合物,根据需要包含液体介质等其他成分。相对于组合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范围。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能够充分进行。由此,能够高效地得到缺陷的产生被充分抑制的、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固态成分,是指从组合物中除去溶剂等挥发性成分后的成分的总量。
[其他成分]
(其他色素化合物)
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包含除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其他色素化合物、例如二向色性色素中的至少1种。作为其他色素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单偶氮色素、双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茋偶氮色素等偶氮色素,优选为选自由它们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组合物可以单独包含1种其他色素化合物,也可以组合包含2种以上。例如用作涂布型偏光板材料的情况下,组合物所包含的其他色素化合物优选在与式(1)表示的化合物不同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用作涂布型偏光板材料的情况下,组合物优选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并且组合包含3种以上的二向色性色素,更优选组合包含3种以上的偶氮色素。通过使组合物组合包含极大吸收波长不同的3种以上的色素化合物,例如,能够利用由组合物形成的膜在可见光全域内获得吸收。
组合物包含其他色素化合物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范围。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其他色素化合物的分散能够充分进行。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组合物可以除了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所谓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能够通过进行取向而呈现液晶相的化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优选为能够通过单独进行取向而呈现液晶相的化合物。组合物可以包含单独1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所谓聚合性基团,是指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优选为光聚合性基团。此处,所谓聚合性基团,是指能利用由后述的聚合引发剂产生的活性自由基、酸等而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1-氯乙烯基、异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氧基、氧杂环丙基、及氧杂环丁基。其中,聚合性基团优选为选自由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烯基氧基、氧杂环丙基、及氧杂环丁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丙烯酰基氧基。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为能构成热致液晶型聚合物的化合物,也可以为能构成溶致液晶型聚合物的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为呈现向列型液晶相的化合物,也可以为呈现近晶型液晶相的化合物,还可以为呈现向列型液晶相及近晶型液晶相这两者的化合物。优选为呈现近晶型液晶相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呈现高次近晶型液晶相的化合物。包含呈现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能够提供偏光性能更优异的偏光膜。
式(1)表示的化合物即使在分散于由呈现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的、紧密的分子链间的状态下,也能够显示出高二向色性。因此,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特别是呈现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能够提供二向色性比高的偏光膜。
作为高次近晶型液晶相,可举出近晶B相、近晶D相、近晶E相、近晶F相、近晶G相、近晶H相、近晶I相、近晶J相、近晶K相、及近晶L相。其中,优选为近晶B相、近晶F相、及近晶I相,更优选为近晶B相。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呈现的近晶型液晶相为这些高次近晶相,则可得到取向有序度更高的偏光膜。由包含呈现取向有序度高的高次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得到的偏光膜在X射线衍射测定中显示来源于六角相或结晶相这样的高次结构的布拉格峰。所谓布拉格峰,是来源于分子取向的面周期结构的峰。由组合物得到的偏光膜所具有的周期间隔(有序周期)优选为0.30nm以上0.60nm以下。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呈现的液晶相的种类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来确认。即,准备适当的基材,在该基材上涂布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溶剂的溶液而形成涂布膜之后,进行加热处理或减压处理,由此将该涂布膜中含有的溶剂除去。接着,将在基材上形成的涂布膜加热至各向同性相温度后,缓缓地冷却,对于由此呈现出的液晶相,通过基于偏光显微镜的织构(texture)观察、X射线衍射测定或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来进行检查。在该检查中,例如能够确认到:通过冷却至第一温度而呈现向列型液晶相,通过进一步缓缓地冷却至第二温度而呈现近晶型液晶相。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优选为式(4)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载为“化合物(4)”)。
U1-V1-W1-X1-Y1-X2-Y2-X3-W2-V2-U2 (4)
式中,X1、X2及X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其中,X1、X2及X3中的至少1个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另外,构成环己烷-1,4-二基的-CH2-的至少1个可以替换为-O-、-S-或-NR-。此处,R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或苯基。
Y1及Y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CH2CH2-、-CH2O-、-(C=O)
O-、-O(C=O)O-、-N=N-、-CRa=CRb-、-C≡C-、或-CRa=N-。Ra
Rb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
U1表示氢原子或聚合性基团。
U2表示聚合性基团。
W1及W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O-、-S-、-(C=O)O-、或-O(C=O)O-。
V1及V2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烃二基,构成该烷烃二基的-CH2-可以替换为-O-、-S-或-NH-。)
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优选为可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
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任选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丁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氰基、及卤素原子等。
Y1优选为单键、-CH2CH2-、或-(C=O)O-,Y2优选为-CH2H2-或-CH2O-。
U1为氢原子或聚合性基团,优选为聚合性基团。U2为聚合性基团。U1及U2优选均为聚合性基团,更优选均为光聚合性基团。具有光聚合性基团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从能够在更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的方面考虑是有利的。
U1及U2表示的聚合性基团可以彼此不同,但优选相同。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1-氯乙烯基、异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氧基、氧杂环丙基、及氧杂环丁基。其中,U1及U2表示的聚合性基团优选为选自由乙烯基氧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氧基、氧杂环丙基、及氧杂环丁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丙烯酰基氧基。
作为V1及V2表示的烷烃二基,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庚烷-1,7-二基、辛烷-1,8-二基、癸烷-1,10-二基、十四烷-1,1-二基、及二十烷-1,20-二基。V1及V2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至12的烷烃二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6至12的烷烃二基。
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烃二基任选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氰基及卤素原子。该烷烃二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烷烃二基,更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并且为直链状的烷烃二基。
W1及W2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单键或-O-。
作为化合物(4)的具体例,可举出下述式(4-1)至式(4-43)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具有环己烷-1,4-二基的情况下,该环己烷-1,4-二基优选为反式型。
[化学式19]
[化学式20]
[化学式21]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化学式25]
[化学式26]
[化学式27]
其中,化合物(4)优选为选自由式(4-5)、式(4-6)、式(4-7)、式(4-8)、式(4-9)、式(4-10)、式(4-11)、式(4-12)、式(4-13)、式(4-14)、式(4-15)、式(4-22)、式(4-24)、式(4-25)、式(4-26)、式(4-27)、式(4-28)、及式(4-29)中任一者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4)例如可以通过Lub etal.Recl.Trav.Chim.Pays-Bas,115,321-328(1996)、日本专利第4719156号公报等已知文献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组合物可以包含2种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组合2种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其中的至少1种为化合物(4),更优选其中的2种以上为化合物(4)。通过组合2种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从而即使在液晶-结晶相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下,有时也能够暂时保持液晶相。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而言,组合物中包含的化合物(4)的含量合计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也可以全部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均为化合物(4)。若化合物(4)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容易以高的取向有序度排列,式(1)表示的化合物顺着其进行取向,由此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偏光性能的偏光膜。
从提高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性这样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组合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上9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99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94质量份以下。
(高分子化合物)
组合物可以除了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包含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使组合物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能够构成式(1)表示的化合物分散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组合物。
作为组合物可包含的高分子化合物,只要能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分散,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降冰片烯聚合物等环状烯烃树脂;聚亚烷基醚、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等等,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液晶性的有机基团。其中,从容易使式(1)表示的化合物均匀地分散的方面考虑,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组合物所包含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组合物可包含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为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前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物。作为前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物的构成单体的前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组合物可以包含前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其聚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按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1万以上20万以下,优选为2万以上15万以下。
组合物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其含量可以根据目的等而适当地选择。相对于组合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而言,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上9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99质量份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94质量份以下的范围。
组合物包含化合物(1)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化合物(1)的含量通常为0.1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若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的化合物(1)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则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化合物(1)的取向的紊乱少,存在能够得到具有高的取向有序度的膜的倾向。
组合物包含化合物(1)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高分子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化合物(1)的含量通常为0.1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前述高分子化合物为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若相对于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的化合物(1)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则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和化合物(1)的取向的紊乱少,存在能够得到具有高的取向有序度的膜的倾向。
组合物优选还包含溶剂等液体介质及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含光敏化剂、阻聚剂、流平剂等。
(溶剂)
溶剂优选为能使化合物(1)、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完全溶解的溶剂。另外,优选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而言为非活性的溶剂。
作为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等醇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γ-丁内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等酯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戊酮、环己酮、2-庚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溶剂;戊烷、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烃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乙腈等腈溶剂;四氢呋喃、二甲氧基乙烷等醚溶剂;及氯仿、氯苯等含氯溶剂。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组合物的总量而言,溶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0质量%以上98质量%以下。换言之,组合物中的固态成分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若该固态成分为50质量%以下,则组合物的粘度变低,由组合物得到的膜的厚度变得大致均匀,有不易在该膜中产生不均的倾向。所述固态成分的含有比例可以考虑要制造的膜的厚度来确定。
(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为能引发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化合物。从能够在更低的温度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的方面考虑,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举出能够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酸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优选为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烷基苯酮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三嗪化合物、碘鎓盐、及锍盐等。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目的等而从已知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地选择。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苯偶姻化合物,可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及苯偶姻异丁基醚等。
作为二苯甲酮化合物,可举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及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烷基苯酮化合物,可举出二乙氧基苯乙酮、2-甲基-2-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2-二苯基-2,2-二甲氧基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及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1-酮的低聚物等。
作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及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
作为三嗪化合物,可举出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及2,4-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作为碘鎓盐及锍盐,例如,可举出下述式表示的盐等。
[化学式28]
/>
作为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的聚合引发剂,可举出Irgacure(イルガキュア)(注册商标)907、184、651、819、250、及369(BASF Japan Ltd.制);SEIKUOL(注册商标)BZ、Z、及BEE(精工化学株式会社制);Kayacure(カヤキュアー)(注册商标)BP100、及UVI-6992(Dow Chemical Company制);ADEKA OPTOMER SP-152、及SP-170(株式会社ADEKA制);TAZ-A、及TAZ-PP(Nihon SiberHegner K.K.制);以及TAZ-104(SanwaChemical Co.,Ltd.制);等等。
组合物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其含量根据该组合物中包含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及其量而适当地确定即可。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例如为0.001质量份以上、0.01质量份以上或0.1质量份以上,例如为30质量%以下、10质量%以下或8质量%以下。另外,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若聚合性引发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在不扰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情况下进行聚合。
(光敏化剂)
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组合物可以优选含有光敏化剂中的至少1种。通过使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及光敏化剂,从而存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被进一步促进的倾向。作为该光敏化剂,可举出呫吨酮及噻吨酮等呫吨酮化合物(例如,2,4-二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蒽及含有烷氧基的蒽(例如,二丁氧基蒽)等蒽化合物;吩噻嗪及红荧烯;等等。光敏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组合物包含光敏化剂的情况下,组合物中的光敏化剂的含量根据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及其量而适当地确定即可。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光敏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
(阻聚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阻聚剂中的至少1种。作为阻聚剂,例如,可举出对苯二酚、含有烷氧基的对苯二酚、含有烷氧基的邻苯二酚(例如丁基邻苯二酚)、连苯三酚、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等自由基捕获剂;苯硫酚类;β-萘基胺类及β-萘酚类;等等。
通过使组合物包含阻聚剂,能够控制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进行程度。
组合物包含阻聚剂的情况下,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而言,组合物中的阻聚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
(流平剂)
组合物可以包含流平剂中的至少1种。流平剂具有对组合物的流动性进行调整、使通过涂布该组合物而得到的涂膜更平坦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举出表面活性剂。作为流平剂,优选为选自由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及以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流平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例如,可举出“BYK-350”、“BYK-352”、“BYK-353”、“BYK-354”、“BYK-355”、“BYK-358N”、“BYK-361N”、“BYK-380”、“BYK-381”及“BYK-392”(BYK Chemie公司)等。
作为以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例如,可举出“Megafac(注册商标)R-08”、Megafac“R-30”、Megafac“R-90”、Megafac“F-410”、Megafac“F-411”、Megafac“F-443”、Megafac“F-445”、Megafac“F-470”、Megafac“F-471”、Megafac“F-477”、Megafac“F-479”、Megafac“F-482”及Megafac“F-483”(DIC(株));“SURFLON(注册商标)S-381”、SURFLON“S-382”、SURFLON“S-383”、SURFLON“S-393”、SURFLON“SC-101”、SURFLON“SC-105”、“KH-40”及“SA-100”(AGC Seimi Chemical Co.,Ltd.);“E1830”、“E5844”((株)DAIKIN FINECHEMICAL LABORATORIES);“F-top EF301”、“F-top EF303”、“F-top EF351”及“F-topEF352”(Mitsubishi Materials Electronic Chemicals Co.,Ltd.制);等等。
组合物包含流平剂的情况下,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流平剂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若流平剂的含量在前述范围内,则容易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并且,存在不易产生不均、可得到更平滑的膜(例如偏光膜)的倾向。
若流平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物等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并且,存在所得到的膜变得更平滑的倾向。若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而言的流平剂的含量超出上述范围,则有时在所得到的膜中产生不均。
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添加剂。作为其他添加剂,可举出例如脱模剂、稳定剂、抗氧化剂、上蓝剂等着色剂、阻燃剂及润滑剂等。组合物含有其他添加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其他添加剂的含量优选大于0%且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大于0%且为10质量%以下。
<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是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而得到的,例如可以构成偏光膜。即,膜可以为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形成的膜,也可以为由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或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的固化物。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形成的膜可以通过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赋予至基材并进行成膜而形成。另外,由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可以通过将组合物赋予至基材并进行成膜而形成。另外,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包含使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固化物的膜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形成:将组合物赋予至基材,进行成膜后,使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聚合,使其固化。
<层叠体>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体包含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膜。
层叠体可以具备基材、和配置于基材上的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膜。层叠体例如可以构成偏光板。层叠体可以通过在基材上赋予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并使所赋予的组合物成膜来制造。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体可以通过包括下述工序A及工序B、根据需要包括工序C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组合物除了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包含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进一步在工序B中使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取向。组合物除了包含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包括工序A、B及C。
可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层叠体。
工序A:在基材的表面涂布至少包含化合物(1)的组合物而形成涂布膜的工序;
工序B:进行加热从而将溶剂除去,并且使所形成的涂布膜中包含的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和化合物(1)进行取向的工序;和
工序C:向已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聚合的工序。
(工序A)
基材可以为玻璃基材、树脂基材等中的任意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通过使用由树脂形成的膜基材,能够得到薄的层叠体。
树脂基材优选为透明树脂基材。所谓透明树脂基材,是指具有能使光、特别是可见光透过的透光性的基材,所谓透光性,是指相对于波长在380nm以上78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线而言的可见度校正透过率为80%以上的特性。
作为构成基材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聚烯烃;环状烯烃系树脂;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三乙酰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及纤维素乙酸丙酸酯等纤维素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苯硫醚;聚苯醚;等等。优选为选自由纤维素酯、环状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基材的厚度越薄越优选,只要为能够进行实用性的操作的程度即可,但若过薄,则存在强度降低、加工性差的情况。基材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
(工序B)
前述组合物包含溶剂的情况下,通常,从所形成的涂布膜中除去溶剂。作为溶剂的除去方法,可举出自然干燥法、通风干燥法、加热干燥及减压干燥法等。
在所形成的涂布膜中包含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通常,加热至转变为溶液状态的温度以上,接着冷却至进行液晶取向的温度,由此进行取向,从而能形成液晶相。
在所形成的涂布膜中包含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的温度可以预先通过使用了包含该液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织构观察等而求出。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溶剂的除去和液晶取向。作为此时的温度,虽然也取决于要除去的溶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但优选为50℃以上200℃以下的范围,基材为树脂基材的情况下,更优选为80℃以上130℃以下的范围。
(工序C)
在所形成的涂布膜中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向已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聚合。
通过使已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进行聚合,可得到包含在已取向的状态下进行了聚合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与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一起进行了取向的化合物(1)的偏光膜。
包含在保持近晶型液晶相的情况下进行了聚合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偏光膜与以往的宾主型偏光膜、即在保持向列型液晶相的情况下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等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偏光膜相比,偏光性能高,另外,与仅涂布了二向色性色素或溶致液晶型的液晶化合物的偏光膜相比,偏光性能及强度优异。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的射线源,可以为产生紫外线、电子射线、X射线等的射线源。优选为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在波长40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分布的光源。
<显示装置>
所谓显示装置,为具有显示元件的装置,为包含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作为发光源的装置。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电子发射显示装置(例如,场发射显示装置(FED)、表面场发射显示装置(SED))、电子纸(使用了电子油墨、电泳元件等的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例如,光栅光阀(GLV)显示装置、具有数字微镜器件(DMD)的显示装置)、及压电陶瓷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及投影型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任意装置。这些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显示三维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尤其能够有效地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及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至少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及有机EL元件而构成。有机EL元件可以使用已知的构成的元件。
作为具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和1/4波长板的层叠体的圆偏光板尤其能够有效地用于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及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至少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体(优选为圆偏光板)及有机EL元件而构成。
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该膜可以被具备于液晶盒的外部,也可以被具备于液晶盒的内部。液晶盒至少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优选为偏光膜)、液晶层及基体而构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化合物(2-2)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2),首先合成化合物(2-2-a)。接着,使化合物(2-2-a)与化合物(2-1-c)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2)。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2-1-c)是经由化合物(2-1-b)而合成的。
化合物(2-2-a)的合成
向EDC·HCl(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缩写。1.21g,6.00mmol)、及DMAP(N,N-二甲基氨基吡啶的缩写。0.074g,0.60mmol)的二氯甲烷(60mL)溶液中依次加入正己醇(1.20mL,9.6mmol)、及4-溴-2,3,5,6-四氟苯甲酸(1.64g,6.00mmol)。于室温搅拌5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由此得到化合物(2-2-a)(1.69g,收率为79%)。
[化学式29]
化合物(2-1-b)的合成
将4-溴苯胺(13.2g,77.6mmol)、35%盐酸(22.0mL,249mmol)、及水(200mL)混合,冷却到0℃至5℃。向其中滴加亚硝酸钠(13.0g,189mmol)的水(26mL)溶液。其后,在保持为0℃至5℃的同时搅拌30分钟,进一步添加氨基磺酸(11.0g,113mmol),从而制备重氮液。另一方面,将N,N-二甲基苯胺(14.0mL,111mmol)、乙酸钠(24.8g,302mmol)、甲醇(200mL)、及水(100mL)混合,冷却到0℃至5℃,滴加刚才制备的重氮液全部量。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常温,过滤分离所析出的固体,得到化合物(2-1-b)(21.0g,收率为90%)。
[化学式30]
化合物(2-1-c)的合成
将化合物(2-1-b)(18.3g,60.0mmol)的THF(450mL)溶液冷却到-78℃,向其中滴加1.57M的正丁基锂己烷溶液(38.0mL,59.7mmol)。其后,在保持为-78℃的同时搅拌30分钟,进一步滴加iPrOBpin(2-异丙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的缩写。11.0mL,64.8mmol)。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常温,搅拌30分钟。加入氯化铵(60g)的水(400mL)溶液而使反应停止,对有机层进行分液,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后,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通过从氯仿/己烷中的再沉淀来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1-c)(16.7g,收率为79%)。
[化学式31]
化合物(2-2)的合成
向化合物(2-2-a)(396mg,1.11mmol)、及化合物(2-1-c)(351mg,1.00mmol)的THF(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22.9mg,0.025mmol)、及P(t-Bu)3·HBF4(14.4mg,0.050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1.0mL,3.0mmol),进行9小时回流搅拌。向反应溶液中加入THF,从硅胶短柱通过后,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利用硅胶柱色谱(氯仿/甲苯=20/80)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进一步利用制备GPC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2)(88mg,收率为18%)。
1H-NMR(400MHz,CDCl3):δ(ppm)=7.97-7.89(m,4H),7.60-7.57(m,2H),6.79-6.76(m,2H),4.42(t,2H),3.11(s,6H),1.78(tt,2H),1.49-1.42(m,2H),1.38-1.33(m,4H),0.91(t,3H).
[化学式32]
实施例2:化合物(2-3)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3),首先合成化合物(2-3-a)。接着,使化合物(2-3-a)与前述的化合物(2-1-c)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3)。
化合物(2-3-a)的合成
向EDC·HCl(1.61g,8.41mmol)、及DMAP(0.098g,0.80mmol)的氯仿(80mL)溶液中依次加入乙醇(1.85g,40.1mmol)、及4-溴-2,6-二氟苯甲酸(1.90g,8.01mmol)。于室温搅拌4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溶解于氯仿/己烷=1/1混合溶剂中,从硅胶短柱通过后,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到化合物(2-3-a)(1.32g,收率为62%)。
[化学式33]
化合物(2-3)的合成
向化合物(2-3-a)(292mg,1.10mmol)、及化合物(2-1-c)(351mg,1.00mmol)的THF(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22.7mg,0.0248mmol)、及P(t-Bu)3·HBF4(15.2mg,0.0524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1.0mL,3.0mmol),于60℃加热搅拌4.5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20mL),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3)(161mg,收率为39%)。
1H-NMR(400MHz,CDCl3):δ(ppm)=7.95-7.89(m,4H),7.69-7.66(m,2H),7.26-7.22(m,2H),6.79-6.75(m,2H),4.45(q,2H),3.11(s,6H),1.42(t,3H).
[化学式34]
实施例3:化合物(2-4)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4),首先合成化合物(2-4-a)。接着,使化合物(2-4-a)与前述的化合物(2-1-c)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4)。
化合物(2-4-a)的合成
向EDC·HCl(1.61g,8.41mmol)、及DMAP(0.098g,0.80mmol)的氯仿(80mL)溶液中依次加入乙醇(1.84g,40.0mmol)、及4-溴-2-氟苯甲酸(1.75g,8.00mmol)。于室温搅拌3.5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到化合物(2-4-a)(1.60g,收率为81%)。
[化学式35]
化合物(2-4)的合成
向化合物(2-4-a)(552mg,2.23mmol)、及化合物(2-1-c)(704mg,2.01mmol)的THF(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46.1mg,0.0503mmol)、及P(t-Bu)3·HBF4(29.0mg,0.100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2.0mL,6.0mmol),于60℃加热搅拌3.5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水(20mL),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4)(480mg,收率为61%)。
1H-NMR(400MHz,CDCl3):δ(ppm)=8.02(dd,1H),7.95-7.89(m,4H),7.74-7.70(m,2H),7.50(dd,1H),7.43(dd,1H),6.80-6.76(m,2H),4.43(q,2H),3.11(s,6H),1.43(t,3H).
[化学式36]
实施例4:化合物(2-5)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5),首先经由化合物(2-5-a)而合成化合物(2-5-b)。接着,使化合物(2-5-b)与4-溴苯甲酸乙酯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5)。
化合物(2-5-a)的合成
将4-溴-2-氟苯胺(14.3g,75.0mmol)、35%盐酸(22.0mL,249mmol)、及水(200mL)混合,冷却到0℃至5℃,向其中滴加亚硝酸钠(7.76g,112mmol)的水(26mL)溶液。其后,在保持为0℃至5℃的同时搅拌30分钟,进一步添加氨基磺酸(4.36g,45.0mmol),从而制备重氮液。另一方面,将二甲基苯胺(13.6g,113mmol)、乙酸钠(24.6g,300mmol)、甲醇(200mL)、及水(100mL)混合,冷却到0℃至5℃,滴加刚才制备的重氮液全部量。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常温,过滤分离所析出的固体,得到化合物(2-5-a)(15.8g,收率为66%)。
[化学式37]
化合物(2-5-b)的合成
向化合物(2-5-a)(3.23g,10.0mmol)、B2pin2(双(频哪醇合)二硼。2.79g,11.0mmol)、及乙酸钾(2.99g,30.4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60mL)溶液中加入PdCl2dppf(249mg,0.305mmol),于80℃加热搅拌7小时。利用甲苯/水对反应溶液进行分液,将有机层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然后,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通过从氯仿/己烷中的再沉淀来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5-b)(2.53g,收率为69%)。
[化学式38]
化合物(2-5)的合成
向4-溴苯甲酸乙酯(0.763g,3.33mmol)、及化合物(2-5-b)(1.11g,3.00mmol)的THF(3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69.8mg,0.0762mmol)、及P(t-Bu)3·HBF4(45.0mg,0.155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4.0mL,12.0mmol),于60℃加热搅拌4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20mL),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5)(904mg,收率为77%)。
1H-NMR(400MHz,CDCl3):δ(ppm)=8.15-8.12(m,2H),7.95-7.91(m,2H),7.84(d,1H),7.72-7.68(m,2H),7.52-7.45(m,2H),6.79-6.75(m,2H),4.42(q,2H),3.12(s,6H),1.43(t,3H).
[化学式39]
实施例5:化合物(2-7)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7),首先经由前述的化合物(2-5-a)而合成化合物(2-6-a)。接着,使化合物(2-6-a)与4-正辛基氧基苯甲酸进行脱水缩合,得到化合物(2-7)。
化合物(2-6-a)的合成
向化合物(2-5-a)(1.61g,5.00mmol)、及氢氧化钾(0.83g,15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7.5mL)、及水(7.5m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Pd2(dba)3(91.6mg,0.100mmol)、及t-BuXPhos(170mg,0.401mmol),于100℃加热搅拌1.5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乙酸(1mL),使反应停止,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将有机层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然后,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利用硅胶柱色谱(乙酸乙酯/氯仿=10/90)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6-a)。(1.02g,收率为79%)。
[化学式40]
化合物(2-7)的合成
向EDC·HCl(207mg,1.05mmol)、及DMAP(13.4mg,0.10mmol)的氯仿(10mL)溶液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6-a)(0.260g,1.00mmol)、及4-正辛基氧基苯甲酸(0.251g,1.00mmol)。于室温搅拌6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通过重结晶(氯仿/甲醇)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7)(379mg,收率为77%)。
1H-NMR(400MHz,CDCl3):δ(ppm)=8.15-8.11(m,2H),7.92-7.88(m,2H),7.81(dd,1H),7.16(dd,2H),7.07-7.04(m,2H),6.99-6.95(m,2H),6.76-6.72(m,2H),4.04(t,2H),3.09(s,6H),1.82(tt,2H),1.51-1.43(m,2H),1.40-1.24(m,8H),0.89(t,3H).
[化学式41]
实施例6:化合物(2-101)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101),首先合成化合物(2-101-a)。
接着,使化合物(2-101-a)与前述的化合物(2-5-b)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101-b)。接着,通过酯交换反应而得到化合物(2-101)。
化合物(2-101-a)的合成
向溴化铜(II)(6.48g,29.0mmol)的乙腈(200mL)溶液中依次加入亚硝酸异丁酯(4.40mL,37mmol)、及2-氨基苯并噻唑-6-甲酸乙酯(5.56g,25.0mmol)。于65℃搅拌1.5小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到室温,然后注入到0.4M盐酸(200mL)中,使反应停止。利用氯仿/水进行分液后,将有机层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由此得到化合物(2-101-a)(6.56g,收率为92%)。
[化学式42]
化合物(2-101-b)的合成
向化合物(2-101-a)(0.631g,2.21mmol)、及化合物(2-5-b)(0.739g,2.00mmol)的THF(2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0.0464g,0.0507mmol)、及P(t-Bu)3·HBF4(0.0290g,0.100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2.0mL,6.0mmol),于60℃加热搅拌12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得到化合物(2-101-b)(0.782g,收率为87%)。
[化学式43]
化合物(2-101)的合成
对化合物(2-101-b)(0.450g,1.00mmol)、TiO(acac)2(双(2,4-戊二酮基)钛(IV)氧化物的缩写。0.132g,0.504mmol)、及正己醇(0.512g,5.01mmol)的对二甲苯(15mL)溶液进行4小时加热回流。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101)(0.366g,收率为72%)。
1H-NMR(400MHz,CDCl3):δ(ppm)=8.65(d,1H),8.19(dd,1H),8.11(d,1H),8.02(dd,1H),7.97-7.91(m,3H),7.88(dd,1H),6.79-6.75(m,2H),4.38(t,2H),3.13(s,6H),1.82(tt,2H),1.52-1.45(m,2H),1.40-1.34(m,4H),0.92(t,3H).
[化学式44]
实施例7:化合物(2-76)的合成
使2-溴-5-正丁基噻吩并噻唑与前述的化合物(2-5-b)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76)。
化合物(2-76)的合成
向2-溴-5-正丁基噻吩并噻唑(0.304g,1.10mmol)、及化合物(2-5-b)(0.369g,1.00mmol)的THF(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0.0367mg,0.0400mmol)、及P(t-Bu)3·HBF4(0.0232mg,0.0800mmol),进行搅拌。
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2.0mL,6.0mmol),加热搅拌16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硅胶柱色谱(氯仿/甲苯=10/90)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76)(0.127g,收率为29%)。
1H-NMR(400MHz,CDCl3):δ(ppm)=9.95-7.91(m,2H),7.87-7.81(m,2H),7.77(dd,1H),6.95(s,1H),6.78-6.74(m,2H),3.12(s,6H),2.92(t,2H),1.74(tt,2H),1.44(tq,2H),0.97(t,3H).
[化学式45]
实施例8:化合物(2-102)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102),首先经由前述的化合物(2-101-a)、及化合物(2-102-a)而合成化合物(2-102-b)。接着,经由化合物(2-102-c)而合成化合物(2-102-d)。使化合物(2-102-b)与化合物(2-102-d)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102)。
化合物(2-102-a)的合成
将化合物(2-101-a)(10.3g,36.0mmol)、氢氧化锂一水合物(7.55g,180mmol)、及THF(360mL)混合,冷却到0℃至5℃,向其中加入水(120mL),升温至常温。于常温搅拌3天后,注入到1M盐酸(200mL)中,使反应停止。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后,将有机层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由此得到化合物(2-102-a)(9.02g,收率为97%)。
[化学式46]
化合物(2-102-b)的合成
向EDC·HCl(3.02g,15.8mmol)、及DMAP(184mg,1.50mmol)的氯仿(150mL)溶液中依次加入正己醇(1.61g,15.7mmol)、及化合物(2-102-a)(3.87g,15.0mmol)。于室温搅拌7.5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从硅胶短柱通过后,用蒸发器进行浓缩,由此得到化合物(2-102-b)(4.44g,收率为87%)。
[化学式47]
化合物(2-102-c)的合成
将4-溴-3-氟苯胺(1.90g,10.0mmol)、35%盐酸(3.0mL,34mmol)、及水(25mL)混合,冷却到0℃至5℃,向其中滴加亚硝酸钠(0.69mg,10.0mmol)的水(2.5mL)溶液,从而制备重氮液。另一方面,将二甲基苯胺(1.33g,11.0mmol)、乙酸钠(3.28g,40.0mmol)、甲醇(25.0mL)、及水(12.5mL)混合,冷却到0℃至5℃,滴加刚才制备的重氮液全部量。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常温,过滤分离所析出的固体,得到化合物(2-102-c)(2.59g,收率为80%)。
[化学式48]
化合物(2-102-d)的合成
向化合物(2-102-c)(2.26g,7.00mmol)、B2pin2(正式名称为双(频哪醇合)二硼。1.96g,7.70mmol)、及乙酸钾(2.06g,21.0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35mL)溶液中加入PdCl2dppf(0.286g,0.351mmol),于80℃加热搅拌15小时。利用甲苯/水对反应溶液进行分液,将有机层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然后,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通过从氯仿/己烷中的再沉淀来对所得到的固体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102-d)(1.74g,收率为67%)。
[化学式49]
化合物(2-102)的合成
向化合物(2-102-b)(0.378g,1.10mmol)、及化合物(2-102-d)(0.369g,1.00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0.0231g,0.0252mmol)、及P(t-Bu)3·HBF4(0.0145g,0.0500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1.0mL,3.0mmol),于100℃加热搅拌3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进一步通过从氯仿/甲醇中的再沉淀来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102)(0.356g,收率为71%)。
1H-NMR(400MHz,CDCl3):δ(ppm)=8.68(d,1H),8.57(dd,1H),8.20(dd,1H),8.14(d,1H),7.95-7.91(m,2H),7.83(dd,1H),7.72(dd,1H),6.80-6.76(m,2H),4.38(t,2H),3.14(s,6H),1.82(tt,2H),1.52-1.45(m,2H),1.40-1.34(m,4H),0.92(t,3H).
[化学式50]
实施例9:化合物(2-77)的合成
使2-溴-5-正丁基噻吩并噻唑与前述的化合物(2-102-d)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77)。
化合物(2-77)的合成
向2-溴-5-正丁基噻吩并噻唑(0.307g,1.11mmol)、及化合物(2-102-d)(0.370g,1.00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10mL)溶液中加入Pd2(dba)3(0.023g,0.0251mmol)、及P(t-Bu)3·HBF4(0.015g,0.0517mmol),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入3M磷酸钾水溶液(1.0mL,3.0mmol),加热搅拌4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滤取所析出的固体,利用以氯仿为展开溶剂的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进一步通过从氯仿/甲醇中的再沉淀来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77)(0.317g,收率为72%)。
1H-NMR(400MHz,CDCl3):δ(ppm)=8.42(dd,1H),7.92-7.89(m,2H),7.78(dd,1H),7.68(dd,1H),6.97(s,1H),6.79-6.75(m,2H),3.12(s,6H),2.93(t,2H),1.75(tt,2H),1.45(tq,2H),0.97(t,3H).
[化学式51]
比较例1:化合物(2-1)的合成
为了合成化合物(2-1),首先合成化合物(2-1-a)。接着,使化合物(2-1-a)与前述的化合物(2-1-c)进行铃木偶合,得到化合物(2-1)。
化合物(2-1-a)的合成
向EDC·HCl(1.36g,7.10mmol)、及DMAP(0.083g,0.68mmol)的二氯甲烷(60mL)溶液中依次加入正己醇(0.90mL,7.2mmol)、及4-溴苯甲酸(1.36g,6.76mmol)。于室温搅拌6小时后,将反应溶液用水进行清洗,接着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用蒸发器进行浓缩,由此得到化合物(2-1-a)(1.70g,收率为88%)。
[化学式52]
化合物(2-1)的合成
向化合物(2-1-a)(285mg,1.00mmol)、化合物(2-1-c)(457mg,1.30mmol)、及乙酸钾(650mg,6.63mmol)的二乙二醇二甲基醚(13mL)、及水(2m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PdCl2dppf(41.0mg,0.0502mmol),于140℃加热搅拌4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入THF,从硅胶短柱通过后,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将所得到的固体用甲醇/水进行清洗后,利用硅胶柱色谱(氯仿/甲苯=20/80)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2-1)(238mg,收率为55%)。
1H-NMR(400MHz,CDCl3):δ(ppm)=8.14-8.11(m,2H),7.95-7.89(m,4H),7.76-7.71(m,4H),6.80-6.76(m,2H),4.35(t,2H),3.11(s,6H),1.79(tt,2H),1.51-1.44(m,2H),1.37-1.33(m,4H),0.92(t,3H).
[化学式53]
<评价>
组合物的制备
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Aldrich制,Mw=约120000)10质量%甲苯水溶液1g、实施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2-2)4mg、光自由基引发剂(Irgacure369)6mg混合,于80℃加热30分钟,从而制备组合物E1。
代替化合物(2-2)而使用化合物(2-3)至(2-5)、化合物(2-7)、化合物(2-101)、化合物(2-76)、化合物(2-102)、化合物(2-77)或化合物(2-1),除此以外,与上文同样地操作,得到组合物E2至E9及组合物C1。
薄膜的形成
使用玻璃基板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旋转涂布机(MS-A100,转速为1000rpm,20秒钟),在玻璃基板上旋涂组合物E1,形成薄膜,得到评价用的层叠体。
代替组合物E1而使用组合物E2至E9、或组合物C1,除此以外,与上文同样地操作,形成薄膜,分别得到评价用的层叠体。
吸光度测定
对于上文中得到的评价用的层叠体,使用分光光度计(Varian公司制,CARY UV-vis-NIR Spectrophotometer 5E),在常温(25℃)下测定UV-vis光谱,得到极大吸收波长(λmax1)及极大吸收波长(λmax1)处的吸光度(abs1)。其后,利用曝光机(大日本科研制,MA-1300A型),于25℃向评价用的层叠体照射3000mJ/cm2的UV光,然后,再次测定UV-vis光谱,得到UV照射后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2)及极大吸收波长(λmax2)处的吸光度(abs2)。
将UV照射后的吸光度(abs2)除以UV照射前的吸光度(abs1),算出吸光度维持率(%)。将结果示于表1。层叠体的吸光度的维持率大于80%的情况下,作为偏光板是良好的。
[表1]
由表1可知,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紫外线(UV)耐久性高。

Claims (9)

1.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R4-R3-Ar1-(-R1-Ar2-)n-N=N-Ar3-R2 (1)
式(1)中,Ar1、Ar2及A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含硫芳香族杂环基,Ar1及Ar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氟原子作为取代基;
n表示整数1或2;
R1表示单键、或选自由-OC(=O)-、-C(=O)O-、-C≡C-、-CH=CH-、-CH=N-及-N=C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基团;
R2表示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基氨基;
R3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为4至20的烷烃二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氧基羰基及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烷烃二基羰基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基团;
R4表示聚合性基团或氢原子;
n为2的情况下,存在有2个的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存在有2个的A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1)中,Ar1及Ar2中的任意一者具有1个或2个氟原子作为取代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1)中,R1为单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1)中,n为整数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聚合性基团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6.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7.膜,其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形成材料。
8.层叠体,其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
9.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
CN202080052617.1A 2019-07-23 2020-06-22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144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5580 2019-07-23
JP2019-135580 2019-07-23
JP2019184055A JP7430506B2 (ja) 2019-07-23 2019-10-04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184055 2019-10-04
PCT/JP2020/024358 WO2021014855A1 (ja) 2019-07-23 2020-06-22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479A CN114144479A (zh) 2022-03-04
CN114144479B true CN114144479B (zh) 2023-10-20

Family

ID=7419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2617.1A Active CN114144479B (zh) 2019-07-23 2020-06-22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575B2 (zh)
KR (1) KR20220042138A (zh)
CN (1) CN114144479B (zh)
WO (1) WO2021014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6681B2 (ja) * 2019-07-23 2023-10-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6312A (en) * 1980-12-30 1984-01-17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containing disazo dyestuffs
JPH07207169A (ja) * 1994-01-12 1995-08-08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偏光フィルム用アゾ系色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
JPH0987630A (ja) * 1995-09-28 1997-03-31 Toshiba Corp 二色性色素化合物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87635A (ja) * 1997-04-10 1998-10-27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光学活性光異性化液晶性化合物
JPH1112242A (ja) * 1997-06-25 1999-01-1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光学活性光異性化液晶性化合物
JP2010026024A (ja) * 2008-07-16 2010-02-0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異方性膜用組成物、異方性膜、偏光素子及びアゾ化合物
JP2011236178A (ja) * 2010-05-13 2011-11-24 Dic Corp アゾベンゼ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液晶組成物
CN103333083A (zh) * 2012-02-28 2013-10-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及二向色性色素以及偏光膜
WO2013146925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非線形光学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線形光学素子
JP2013227531A (ja) * 2012-03-26 2013-11-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混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31667A (zh) * 2014-05-26 2015-12-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9156B2 (ja) 2003-11-06 2011-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配向した重合体の膜を含む二色性のゲスト−ホスト偏光子
JP6171276B2 (ja) 2011-07-12 2017-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833680B (zh) * 2017-01-03 2020-12-18 复旦大学 一种光响应三稳态手性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976233B2 (en) * 2019-07-23 2024-05-0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film, lamin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7368168B2 (ja) 2019-07-23 2023-10-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366681B2 (ja) 2019-07-23 2023-10-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6312A (en) * 1980-12-30 1984-01-17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containing disazo dyestuffs
JPH07207169A (ja) * 1994-01-12 1995-08-08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偏光フィルム用アゾ系色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
JPH0987630A (ja) * 1995-09-28 1997-03-31 Toshiba Corp 二色性色素化合物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87635A (ja) * 1997-04-10 1998-10-27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光学活性光異性化液晶性化合物
JPH1112242A (ja) * 1997-06-25 1999-01-1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光学活性光異性化液晶性化合物
JP2010026024A (ja) * 2008-07-16 2010-02-0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異方性膜用組成物、異方性膜、偏光素子及びアゾ化合物
JP2011236178A (ja) * 2010-05-13 2011-11-24 Dic Corp アゾベンゼ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液晶組成物
CN103333083A (zh) * 2012-02-28 2013-10-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及二向色性色素以及偏光膜
JP2013227531A (ja) * 2012-03-26 2013-11-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混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46925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非線形光学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線形光学素子
CN105131667A (zh) * 2014-05-26 2015-12-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l-optical control of shape;Donovan B.R等;《Advance Materials》;第31卷(第02期);第1-7页 *
Light induced shifts of ferroelectric mesophase transitions;Joly G等;《Liquid Crystals》;第26卷(第08期);第1251-1255页 *
Liquid crystalline 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Part 2: 2, 5-disubstituted benzothiophenes;Kozmik, Vaclav 等;Liquid Crystals;第38卷(第10期);第 1245-1261页 *
Synthesis and mesomorphic properties of fluoro-containing azobenzene liquid crystals;Yang Y等;《Liquid Crystals》;第28卷(第03期);第375-379页 *
Twisted grain boundary phases in three new chiral azobenzene series;Werth M等;《Liquid Crystals》;第17卷(第06期);第863-87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4855A1 (ja) 2021-01-28
CN114144479A (zh) 2022-03-04
KR20220042138A (ko) 2022-04-04
US11926575B2 (en) 2024-03-12
US20220251029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30506B2 (ja)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366681B2 (ja) 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21278B (zh) 相位差板、具有相位差板之顯示裝置及相位差板之製造方法
JP2023184545A (ja) 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144479B (zh) 化合物、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TW202003252A (zh) 偏光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板以及顯示裝置
TW202231646A (zh) 偶氮化合物、組合物、薄膜、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JP2022073664A (ja)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2311502A (zh) 化合物、組合物、薄膜、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TW202229516A (zh) 組合物、薄膜、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JP7251197B2 (ja)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重合性組成物、重合体、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転写用積層体、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TW202306946A (zh) 化合物、組合物、薄膜、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WO2023223639A1 (ja) 重合性化合物、重合性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3031100A (ja) 組成物、化合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2073665A (ja)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