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220B - 导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44220B CN114144220B CN202080052568.1A CN202080052568A CN114144220B CN 114144220 B CN114144220 B CN 114144220B CN 202080052568 A CN202080052568 A CN 202080052568A CN 114144220 B CN114144220 B CN 1141442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balloon
- outer tube
- pressure
- lum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管系统。导管系统(10A)具备气囊导管(12)和流体供给装置(14)。气囊导管(12)具备将外管(24)的前端部与内管(50)的前端部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气囊(22)。流体供给装置(14)具有用于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导出的流体供给至外侧管腔(54)以及内侧管腔(56)的供给流路(72)。供给装置主体(70)包括模式切换部(94),该模式切换部(94)对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进行切换,低压模式为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一压力的模式,高压模式为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比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第3921108号公报中公开了用于治疗输卵管的病变部(狭窄部或者阻塞部)的气囊导管。该气囊导管具备:具有挠性的外管、以能够相对于外管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外管的内腔的内管、以及将外管的前端部与内管的前端部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气囊。
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向形成于气囊与外管之间的外侧空间供给气囊操作用流体的外侧管腔。外侧管腔与在设置于外管的基端部的外管毂上形成的第一导入端口连通。另外,在内管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向气囊的内侧供给灌流液的内侧管腔。内侧管腔与在设置于内管的基端部的内管毂上形成的第二导入端口连通。
在使用上述气囊导管进行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情况下,准备用于将气囊操作用流体供给至第一导入端口的注射器和用于向第二导入端口供给灌流液的灌流泵。然后,经由内管的内腔向气囊的内侧插入输卵管镜(医疗用线材)。
之后,在使外管的前端部位于输卵管口的状态下,进行使气囊向外管的前端侧导出(向输卵管内插入气囊)的气囊导出工序。在气囊导出工序中,进行使气囊向径向内侧膨胀而紧贴于输卵管镜的加压工序、使气囊以及输卵管镜前进的前进工序、解除气囊对输卵管镜的加压并且向气囊的内侧供给灌流液的减压工序、以及使输卵管镜后退的后退工序。在加压工序以及减压工序中,与操作气囊导管的手术人员不同的辅助人员操作注射器。因此,存在无法高效地进行气囊导出工序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种课题而产生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易结构高效地进行气囊导出工序的导管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导管系统,具备:气囊导管,具备具有挠性的外管、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外管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外管的内腔的内管、以及将上述外管的前端部与上述内管的前端部相互连结并且向上述外管的径向内侧膨胀的环状的气囊,并能够供医疗用线材经由上述内管的内腔向上述气囊的内侧插入;和流体供给装置,供给用于使上述气囊沿径向弹性形变的流体,在上述气囊与上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向上述外侧空间供给上述流体的外侧管腔,在插入了上述医疗用线材的状态下,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医疗用线材之间设置有用于向上述气囊的内侧供给上述流体的内侧管腔,其中,上述流体供给装置具有:供给装置主体,输送上述流体;和供给流路,用于将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导出的上述流体供给至上述外侧管腔以及上述内侧管腔,上述供给装置主体包括模式切换部,上述模式切换部对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进行切换,低压模式为将上述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一压力的模式,高压模式为将上述流体的压力形成为比上述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从供给装置主体向供给流路输送的流体经由外侧管腔被供给至气囊的外侧空间并且经由内侧管腔被供给至气囊的内侧。
而且,若模式切换部选择高压模式,则被供给至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的流体的压力成为第二压力。另一方面,被供给至环状的气囊的内侧的流体从该气囊的前端开口流出。并且,流体在内侧管腔中流通时产生压力损耗。因此,被供给至气囊的内侧的流体的压力变得比第二压力低。因此,能够利用被供给至外侧空间的流体使气囊向径向内侧膨胀而紧贴于医疗用线材的外周面。因此,能够使气囊与医疗用线材一起向外管的前端侧高效地前进。
另一方面,若模式切换部选择低压模式,则被供给至外侧空间的流体从第二压力降低至第一压力,因此变得容易在气囊与医疗用线材之间流通流体。因此,能够使医疗用线材相对于气囊高效地后退。
这样,无需对向气囊的内侧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和向气囊的外侧空间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分别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能够利用模式切换部使向气囊的内侧供给的流体和向气囊的外侧空间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变化。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结构高效地进行气囊导出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气囊导管的局部省略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流体供给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状说明图。
图4是用于对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图4的气囊导出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一说明图。
图7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二说明图。
图8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三说明图。
图9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四说明图。
图10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五说明图。
图11是使用了图1的导管系统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的第六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13是图12的气囊导管的局部省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导管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10A例如被使用于治疗输卵管的病变部(狭窄部或者阻塞部等)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其中,导管系统10A也可以用于治疗除输卵管以外的部位,例如血管、胆管、气管、食道、尿道、其他脏器等的活体器官内的病变部。
如图1所示,导管系统10A具备气囊导管12、向气囊导管12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装置14、以及输卵管镜15(医疗用线材)。
在图1以及图2中,气囊导管12具备外侧导管16、设置于外侧导管16的滑动器18、被插入至外侧导管16内的内侧导管20、以及设置于内侧导管20的前端部的气囊22。
外侧导管16具有:具有挠性的长尺寸的外管24、设置于外管24的基端部的外管毂26、以及设置于外管毂26的固定螺栓28。外管24的全长优选设定为100mm以上且1500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200mm以上且1000mm以下。
在图2中,外管24包括外管主体30和设置于外管主体30的前端部的前端触头32。作为外管主体30以及前端触头32各自的构成材料,例举有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烯烃弹性体、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弹性体、软质聚氯乙烯、聚氨酯、氨基甲酸乙酯弹性体、聚酰胺、酰胺弹性体、聚四氟乙烯、氟树脂弹性体、聚酰亚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具有挠性的高分子材料。
外管主体30是具有从前端贯通至基端的第一内腔30a的管体。外管主体30从前端至基端为止具有大致恒定内径以及大致恒定外径。外管24的外径优选设定为1.8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2.3mm以上且8mm以下。外管24的内径优选设定为1.2mm以上且7.8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5mm以上且5.8mm以下。外管主体30的前端侧被造形为呈圆弧状弯曲。
前端触头32的外表面为了防止气囊导管12或活体组织的损伤而弯曲。在前端触头32形成有用于使气囊22相比前端触头32向前端方向导出的气囊导出孔32a。
外管毂26由硬质树脂或者金属(不锈钢、钛、钛合金等)构成。作为硬质树脂,例举有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聚酯、聚烯烃、苯乙烯树脂、聚酰胺、聚砜、多芳基化合物、聚醚酰亚胺等。
外管毂26以中空状形成为容易手工操作的大小。在外管毂26形成有与外管24的第一内腔30a连通的第一空间34、位于第一空间34的基端侧并供内侧导管20插通的第一插通孔36、以及与第一空间34连通的导入端口38(第一导入端口)。
导入端口38将从流体供给装置14供给的流体向第一空间34导入。形成导入端口38的管状的端口形成部40形成为能够供流体供给装置14的第一连接器82(参照图1)进行连接。在外管毂26设置有防止第一空间34内的流体经由第一插通孔36向外部泄露的第一密封部件42。
固定螺栓28通过与形成于外管毂26的基端部的螺纹孔44螺旋配合而将内侧导管20相对于外管毂26进行固定。对于固定螺栓28的构成材料,能够例举有与外管毂26相同的材料。
滑动器18以沿外管24的轴线方向能够移动(能够滑动)的状态设置于外管24的外周面。滑动器18的全长小于外管24的全长。滑动器18具有长尺寸的管状的滑动器主体46和设置于滑动器主体46的基端部的滑动器毂48。滑动器主体46以及滑动器毂48分别由与上述外管毂26相同的材料构成。
滑动器毂48以环状形成为容易手工操作的大小。
在使滑动器18相对于外管24移动至最基端侧的状态(使滑动器18的基端位于外管毂26的前端的状态)下,外管24的前端侧相比滑动器18向前端侧露出并且以圆弧状弯曲。在使滑动器18相对于外管24移动至最前端侧的状态(使滑动器18的前端位于外管24的前端的状态)下,外管24的前端侧沿着滑动器主体46的形状以直线状进行延伸(参照图6)。
内侧导管20具备长尺寸的内管50和设置于内管50的基端部的内管毂52。内管50的全长优选设定为100mm以上且1500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200mm以上且1000mm以下。
作为内管50的构成材料,由比较硬质的树脂(例如氟树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PEEK树脂等)或者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钛合金等)构成。内管50是具有从前端贯通至基端的第二内腔50a的管体。内管50从前端至基端为止具有大致恒定内径以及大致恒定外径。内管50的外径优选设定为0.8mm以上且6.8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mm以上且5mm以下。内管50的壁厚优选设定为0.025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03mm以上且0.5mm以下。
内管50将外管毂26的第一空间34以及第一插通孔36插通并且配设于外管24的第一内腔30a。内管50的前端相比外管24的前端而位于基端方向。在内管50与外管24之间设置有供用于使气囊22向外管24的径向内侧膨胀的流体(气囊操作用流体)流通的外侧管腔54。
内管50的第二内腔50a供作为医疗用线材的输卵管镜15插入。输卵管镜15是用于拍摄输卵管内的内窥镜。在内管50的第二内腔50a插入了输卵管镜15的状态下,在内管50与输卵管镜15之间形成有供流体(灌流用流体)流通的内侧管腔56(灌流用管腔)。内侧管腔56的流路截面积小于外侧管腔54的流路截面积。
内管毂52由与外管毂26相同的材料构成。内管毂52形成为中空状。在内管毂52形成有与内管50的第二内腔50a连通的第二空间58、位于第二空间58的基端侧并供输卵管镜15插通的第二插通孔60、以及与第二空间58连通的导入端口62(第二导入端口)。
导入端口62将从流体供给装置14供给的流体向第二空间58导入。形成导入端口62的管状的端口形成部64形成为能够供流体供给装置14的第二连接器86(参照图1)进行连接。在内管毂52设置有防止第二空间58内的流体经由第二插通孔60向外部泄露的第二密封部件66。
气囊22是将外管24的前端部与内管50的前端部相互连结的环状部件。气囊22向外管24的径向内侧膨胀。换言之,气囊22形成为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形变。作为气囊22的构成材料,例举有天然橡胶、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质聚氯乙烯、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异戊二烯、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硅酮等。气囊22优选由聚酰胺弹性体、氨基甲酸乙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构成。
气囊22的一端部被粘合或者熔接于外管24的前端部。换言之,气囊22的一端部被粘合或者熔接于外管24中的气囊导出孔32a的基端侧的附近。气囊22的另一端部被粘合或者熔接固定于内管50的外表面的前端部。其中,气囊22的另一端部也可以被粘合或者熔接于内管50的内表面的前端部。
内管50相对于外管24相对向前端方向移动,由此将气囊22经由气囊导出孔32a向外管24的前端方向推出。气囊22以气囊22的内表面的颜色成为与输卵管的内表面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例如黄绿色)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容易掌握输卵管镜15的前端是否位于气囊22内。
在气囊22与外管24之间形成有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S。气囊22的内侧向前端方向开口。
如图1所示,流体供给装置14具有输送流体的供给装置主体70和形成用于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供给至气囊导管12的供给流路72的流路形成部74。供给装置主体70是用于输送规定压力的流体的泵。作为流体,例如使用生理盐水。
供给流路72具有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引导至外管毂26的导入端口38(外侧管腔54)的第一供给流路72a、和将在第一供给流路72a中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引导至内管毂52的导入端口62(内侧管腔56)的第二供给流路72b。
流路形成部74包括第一管76、分支连接器78、第二管80、第一连接器82、第三管84以及第二连接器86。第一管76的一端部与供给装置主体70连结。第一管76的另一端部与分支连接器78的第一分支端口部78a连结。第二管80的一端部与分支连接器78的第二分支端口部78b连结。在第二管8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能够相对于端口形成部40进行拆装的第一连接器82。第三管84的一端部与分支连接器78的第三分支端口部78c连结。在第三管84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能够相对于端口形成部64进行拆装的第二连接器86。
第一管76、分支连接器78的第一分支端口部78a、分支连接器78的第二分支端口部78b以及第二管80形成第一供给流路72a。分支连接器78的第三分支端口部78c以及第三管84形成第二供给流路72b。
如图3所示,供给装置主体70在内部具有控制部90。控制部90统一控制供给装置主体70整体。控制部90例如使用微型计算机,读入规定的程序并一边与各功能部联动一边执行软件处理。
控制部90包括流体供给控制部92以及模式切换部94。流体供给控制部92基于来自操作开关96(参照图1以及图3)的信号而控制从供给装置主体70供给流体的开始以及停止。操作开关96经由电缆98与供给装置主体70电连接。操作开关96也可以通过无线与控制部90连接。
操作开关96构成为通过手术人员等进行踩踏而输出信号的脚踏开关。另外,流体供给控制部92基于通过模式切换部94选择的模式(低压模式或者高压模式)而控制流体的压力。
模式切换部94对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一压力的低压模式与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比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高压模式进行切换。低压模式是在使输卵管镜15相对于气囊22后退时选择的模式,高压模式是在使气囊22膨胀时选择的模式。
第一压力以及第二压力各自的值能够通过设置于供给装置主体70的未图示的设定按钮(输入部)等进行适当设定。第一压力例如优选设定为1个大气压以上且4个大气压以下。第二压力优选设定为6个大气压以上且10个大气压以下。
模式切换部94基于来自操作开关96的输入信号进行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之间的切换。换言之,模式切换部94基于操作开关96的踩踏量而进行模式的切换。具体地,模式切换部94在操作开关96的踩踏量较小(轻轻踩踏操作开关96)的情况下选择低压模式,在操作开关96的踩踏量较大(用力踩踏操作开关96)的情况下选择高压模式。其中,操作开关96并不限定于脚踏开关,也可以为手术人员等能够进行操作的任何开关。
接下来,对使用了这样构成的导管系统10A的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准备工序(步骤S1)中,从内侧导管20的基端侧向内管50的第二内腔50a插入输卵管镜15。此时,输卵管镜15的前端预先位于比外管24的前端靠基端侧(例如气囊22的内侧)处。另外,在将内管50完全拉至基端侧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28固定内管50。并且,通过使滑动器18向外管24的前端方向滑动而使外管24的前端侧变得笔直。
接着,在插入工序(步骤S2)中,将气囊导管12经颈管地插入至子宫底200。然后,如图7所示,在滑动工序(步骤S3)中,将滑动器18拉回至基端侧。由此,外管主体30的前端侧从滑动器18露出而解除滑动器18的限制。因此,外管主体30的前端侧成为弯曲形状。此时,手术人员操作外管毂26使外管24的前端靠近输卵管202的输卵管口202a。
之后,在确认工序(步骤S4)中,手术人员使输卵管镜15前进以使输卵管镜15的前端位于外管24的前端(气囊导出孔32a的前端开口部),由此在输卵管镜15的图像中确认输卵管口202a。接下来,在固定解除工序(步骤S5)中,通过松开固定螺栓28的紧固,而解除内管50相对于外侧导管16的固定。
然后,如图8所示,在输卵管镜返回工序(步骤S6)中,将输卵管镜15以规定距离(例如2cm)拉回至基端侧。接着,进行气囊导出工序(步骤S7)。
在气囊导出工序中,在加压工序(图5的步骤S9)中,对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进行加压。具体地,手术人员用力踩踏操作开关96。这样一来,模式切换部94选择高压模式,因此流体供给控制部92提高流体的压力以成为高压模式。即,流体供给控制部92使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二压力。
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经由第一供给流路72a、导入端口38、第一空间34以及外侧管腔54被供给至气囊22的外侧空间S。此时,由于外侧空间S为前端封闭的袋状的空间,所以被供给至外侧空间S的流体处于第二压力。
另一方面,从第一供给流路72a分支至第二供给流路72b的流体经由导入端口62、第二空间58、内侧管腔56被供给至气囊22的内侧。此时,内侧管腔56的流路截面积小于外侧管腔54的流路截面积,因此流体在内侧管腔56中流通时产生压力损耗。另外,被供给至气囊22的内侧的流体经由气囊导出孔32a向外管24的前端方向流出。因此,在气囊22的内侧,流体的压力变得低于第二压力。
因此,气囊22由被供给至外侧空间S的流体向径向内侧按压而弹性形变。即,气囊22中的位于输卵管镜15的外周侧的部位紧贴于输卵管镜15的外周面。气囊22中的位于比输卵管镜15的前端靠前端侧处的部位的内表面彼此相互接触。
之后,如图9所示,在前进工序(步骤S10)中,手术人员操作内管毂52使内管50相对于外管24前进。这样一来,被内管50向前端方向按压的气囊22与输卵管镜15一起相对于外管24前进。此时,气囊22的一端部固定于外管24的前端部,因此气囊22一边翻卷其前端部一边前进。即,气囊22以在其前端部处内表面朝向外侧的方式翻卷。因此,气囊22前进与输卵管镜15的前进距离的一半相当的距离。直至输卵管镜15的前端到达至气囊22的前端之前进行前进工序。
接着,手术人员基于输卵管镜15的图像对气囊22是否到达至病变部204进行判断(步骤S11)。在气囊22位于病变部204的近前的情况下,在减压工序(步骤S12)中,对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进行减压。具体地,在图10中,手术人员轻轻踩踏操作开关96。这样一来,模式切换部94从高压模式切换为低压模式,因此流体供给控制部92控制流体的压力以成为低压模式。即,流体供给控制部92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的压力减压为第一压力。
这样一来,被供给至外侧空间S的流体的压力从第二压力减压为第一压力而变得容易向气囊22的内侧流通流体,因此气囊22向径向外侧弹性形变。由此,解除气囊22对输卵管镜15的勒紧(按压)。
然后,在后退工序(步骤S13)中,使输卵管镜15以规定距离(例如1cm)后退。由此,输卵管镜15的前端相比气囊22的前端以规定距离后退。之后,再次进行加压工序(步骤S9)以及前进工序(步骤S10)(参照图5)。
然后,如图11所示,若气囊22到达至病变部204,则利用气囊22扩张病变部204。即,改善输卵管202的狭窄或者阻塞。接着,在图5的步骤S11中,手术人员在基于输卵管镜15的图像判断为气囊22已到达至病变部204的情况下,在拔去工序(图4的步骤S8)中,拔去气囊导管12。此外,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使气囊22全部向前方导出而判断为气囊22已到达至病变部204。由此,输卵管镜下输卵管成形术结束。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10A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导管系统10A中,流体供给装置14具有输送流体的供给装置主体70、和用于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导出的流体向外侧管腔54以及内侧管腔56供给的供给流路72。供给装置主体70包括对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一压力的低压模式与将流体的压力形成为比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高压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部94。
根据这种结构,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至供给流路72的流体经由外侧管腔54被供给至气囊22的外侧空间S并且经由内侧管腔56被供给至气囊22的内侧。
而且,若模式切换部94选择高压模式,则被供给至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S的流体的压力成为第二压力。另一方面,被供给至环状的气囊22的内侧的流体从该气囊22的前端开口部流出。另外,流体在内侧管腔56中流通时产生压力损耗。因此,被供给至气囊22的内侧的流体的压力变得比第二压力低。因此,能够利用被供给至外侧空间S的流体使气囊22向径向内侧膨胀而紧贴于输卵管镜15的外周面。由此,能够进行气囊22以及输卵管镜15的前进操作。因此,能够使气囊22与输卵管镜15一起向外管24的前端侧前进。
另一方面,若模式切换部94选择低压模式,则被供给至外侧空间S的流体从第二压力降低至第一压力,因此变得容易在气囊22与输卵管镜15之间流通流体。因此,能够使输卵管镜15相对于气囊22高效地后退。
这样,无需对向气囊22的内侧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和向气囊22的外侧空间S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分别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能够利用模式切换部94使向气囊22的内侧供给的流体和向气囊22的外侧空间S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变化。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结构高效地进行气囊导出工序。
流体供给装置14具有操作开关96,模式切换部94基于来自操作开关96的信号而对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进行切换。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低压模式以及高压模式的切换。
操作开关96为脚踏开关。
根据这种结构,手术人员能够通过一边用手指操作气囊导管12一边踩踏脚踏开关而进行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的切换。即,无需用于操作操作开关96的辅助人员,因此能够减少使用导管系统10A的手术所需的工时。
气囊导管12具备设置于外管24的基端部的外管毂26和设置于内管50的基端部的内管毂52。在外管毂26形成有与外侧管腔54连通的导入端口38,在内管毂52形成有与内侧管腔56连通的导入端口62。供给流路72包括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引导至导入端口38的第一供给流路72a、和将在第一供给流路72a中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引导至导入端口62的第二供给流路72b。
由此,能够简化导管系统10A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10B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10B中,对于与上述导管系统10A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导管系统10B具备气囊导管12a、流体供给装置14a以及输卵管镜15。气囊导管12a具有内侧导管20a代替上述内侧导管20。在内侧导管20a的内管100形成有使内侧管腔56与外侧管腔54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02。内管100是具有从前端贯通至基端的第二内腔100a的管体。在气囊22的收纳状态(初始状态)下,连通孔102位于比第一密封部件42靠前端侧处。在内侧导管20a的内管毂52a没有形成上述端口形成部64。
在图12中,流体供给装置14a具有形成供给流路104a的流路形成部104。流路形成部104包括管106以及连接器108。管106将供给装置主体70与连接器108相互连结。连接器10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端口形成部40进行拆装。
在这种导管系统10B中,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经由供给流路104a、导入端口38、第一空间34、外侧管腔54被供给至气囊22的外侧空间S。另外,被供给至外侧管腔54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连通孔102被引导至内侧管腔56,并被供给至气囊22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10B中,气囊导管12a具备设置于外管24的基端部的外管毂26。在外管毂26形成有与外侧管腔54连通的导入端口38,供给流路104a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的流体供给至导入端口38。在内管100形成有使外侧管腔54与内侧管腔56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02。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从供给装置主体70向气囊导管12a供给流体的流路形成为一条,因此能够简化流体供给装置14a的结构。另外,能够简化内管毂52a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若汇总以上实施方式,则如以下所述。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导管系统(10A、10B),具备:气囊导管(12、12a),具备具有挠性的外管(24)、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外管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外管的内腔(30a)的内管(50、100)、以及将上述外管的前端部与上述内管的前端部相互连结并且向上述外管的径向内侧膨胀的环状的气囊(22),并能够供医疗用线材(15)经由上述内管的内腔(50a、100a)向上述气囊的内侧插入;和流体供给装置(14,14a),供给用于使上述气囊沿径向弹性形变的流体,在上述气囊与上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S),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向上述外侧空间供给上述流体的外侧管腔(54),在插入了上述医疗用线材的状态下,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医疗用线材之间设置有用于向上述气囊的内侧供给上述流体的内侧管腔(56),其中,上述流体供给装置具有:供给装置主体(70),输送上述流体;和供给流路(72、104a),用于将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导出的上述流体供给至上述外侧管腔以及上述内侧管腔,上述供给装置主体包括模式切换部(94),上述模式切换部(94)对将上述流体的压力形成为第一压力的低压模式与将上述流体的压力形成为比上述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高压模式进行切换。
在上述导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流体供给装置具有操作开关(96),上述模式切换部基于来自上述操作开关的信号而对上述低压模式与上述高压模式进行切换。
在上述导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操作开关为脚踏开关。
在上述导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气囊导管具备:外管毂(26),设置于上述外管的基端部;和内管毂(52),设置于上述内管的基端部,在上述外管毂形成有与上述外侧管腔连通的第一导入端口(38),在上述内管毂形成有与上述内侧管腔连通的第二导入端口(62),上述供给流路包括:第一供给流路(72a),将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输送的上述流体引导至上述第一导入端口;和第二供给流路(72b),将在上述第一供给流路中流通的上述流体的一部分引导至上述第二导入端口。
在上述导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气囊导管具备设置于上述外管的基端部的外管毂,在上述外管毂形成有与上述外侧管腔连通的导入端口(38),上述供给流路将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输送的上述流体供给至上述导入端口,在上述内管形成有将上述外侧管腔与上述内侧管腔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02)。
Claims (5)
1.一种导管系统,具备:
气囊导管,具备具有挠性的外管、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管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外管的内腔的内管、以及将所述外管的前端部与所述内管的前端部相互连结并且向所述外管的径向内侧膨胀的环状的气囊,并能够供医疗用线材经由所述内管的内腔向所述气囊的内侧插入;和
流体供给装置,供给用于使所述气囊沿径向弹性形变的流体,
在所述气囊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前端封闭的袋状的外侧空间,
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外侧空间供给所述流体的外侧管腔,
在插入了所述医疗用线材的状态下,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医疗用线材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气囊的内侧供给所述流体的内侧管腔,其中,
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具有:
供给装置主体,输送所述流体;和
供给流路,用于将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导出的所述流体向所述外侧管腔以及所述内侧管腔供给,
所述供给装置主体包括模式切换部,所述模式切换部对低压模式与高压模式进行切换,所述低压模式为将所述流体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的模式,所述高压模式为将所述流体的压力设为比所述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
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具有操作开关,
所述模式切换部基于来自所述操作开关的信号对所述低压模式与所述高压模式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
所述操作开关为脚踏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
所述气囊导管具备:
外管毂,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基端部;和
内管毂,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基端部,
在所述外管毂形成有与所述外侧管腔连通的第一导入端口,
在所述内管毂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管腔连通的第二导入端口,
所述供给流路包括:
第一供给流路,将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输送的所述流体向所述第一导入端口引导;和
第二供给流路,将在所述第一供给流路中流通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导入端口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
所述气囊导管具备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基端部的外管毂,
在所述外管毂形成有与所述外侧管腔连通的导入端口,
所述供给流路将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输送的所述流体向所述导入端口供给,
在所述内管形成有将所述外侧管腔与所述内侧管腔相互连通的连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75408 | 2019-09-26 | ||
JP2019175408 | 2019-09-26 | ||
PCT/JP2020/034243 WO2021059992A1 (ja) | 2019-09-26 | 2020-09-10 |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44220A CN114144220A (zh) | 2022-03-04 |
CN114144220B true CN114144220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7516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2568.1A Active CN114144220B (zh) | 2019-09-26 | 2020-09-10 | 导管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1059992A1 (zh) |
CN (1) | CN114144220B (zh) |
WO (1) | WO2021059992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00120A (ja) * | 1991-10-18 | 1993-08-10 | Imagyn Medical Inc | 外翻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外翻カテーテルに細長い器具を位置決めする方法 |
JP2003265614A (ja) * | 2002-03-19 | 2003-09-24 | Terumo Corp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CN101861184A (zh) * | 2007-08-29 | 2010-10-13 | 阿克罗斯塔克公司 | 将近距离辐射治疗输送至患者的方法与套件 |
CN104994778A (zh) * | 2012-12-22 | 2015-10-21 | 奥梅齐医疗有限公司 | 定位和组织感应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3927A (en) * | 1991-10-17 | 1992-11-17 | Imagyn Medical, Inc. | Linear eversion catheter system with position indicating indicia |
DE4244990C2 (de) * | 1992-12-15 | 2002-03-14 | Stm Medtech Starnberg | 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Endoskopschafts längs eines kanalartigen Hohlraums |
US7060062B2 (en) * | 2003-06-04 | 2006-06-13 | Cryo Vascular Systems, Inc. | Controllable pressure cryogenic balloon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2020
- 2020-09-10 JP JP2021548783A patent/JPWO2021059992A1/ja active Pending
- 2020-09-10 WO PCT/JP2020/034243 patent/WO202105999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9-10 CN CN202080052568.1A patent/CN1141442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00120A (ja) * | 1991-10-18 | 1993-08-10 | Imagyn Medical Inc | 外翻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外翻カテーテルに細長い器具を位置決めする方法 |
JP2003265614A (ja) * | 2002-03-19 | 2003-09-24 | Terumo Corp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CN101861184A (zh) * | 2007-08-29 | 2010-10-13 | 阿克罗斯塔克公司 | 将近距离辐射治疗输送至患者的方法与套件 |
CN104994778A (zh) * | 2012-12-22 | 2015-10-21 | 奥梅齐医疗有限公司 | 定位和组织感应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1059992A1 (zh) | 2021-04-01 |
CN114144220A (zh) | 2022-03-04 |
WO2021059992A1 (ja) | 2021-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218711A1 (zh) | 一种切割球囊及球囊导管 | |
EP1882442B1 (en) | Fluid supply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 |
JP5521195B2 (ja)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
US10653869B2 (en) | Balloon catheter | |
WO2015079774A1 (ja) | カテーテル | |
WO2012088888A1 (zh) |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和释放装置 | |
JPH07313443A (ja) | 管内挿入具の挿入装置 | |
JP2016154757A (ja) | 医療器具、医療器具組立体、バルーンデバイス、および尿道狭窄症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治療方法 | |
CN111148543A (zh) | 用于具有对准和顺应性加压的外翻导管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4144220B (zh) | 导管系统 | |
KR102480355B1 (ko) | 자궁강 내에 iud를 전달 및 배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외번 카테터 장치 | |
EP1841489B1 (en) | Resheathing tool | |
JP2011067597A (ja) | 内視鏡用補助具 | |
JP4827818B2 (ja) | 流体供給体 | |
JP2007236666A (ja) | 医療用チューブセット | |
JP7432333B2 (ja)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
CN114849025A (zh) | 球囊导管及导管系统 | |
CN109350322B (zh) | 双支架植入装置 | |
CN115867207A (zh) | 医疗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144221B (zh) | 导管 | |
CN114247029A (zh) | 球囊导管及导管系统 | |
CN221751127U (zh) | 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系统 | |
JP7462522B2 (ja)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
CN217525243U (zh) | 一种脑组织自扩张器 | |
JP2004195107A (ja)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