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096B -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 Google Patents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096B
CN114125096B CN202110978457.XA CN202110978457A CN114125096B CN 114125096 B CN114125096 B CN 114125096B CN 202110978457 A CN202110978457 A CN 202110978457A CN 114125096 B CN114125096 B CN 114125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haft
pair
opening
shaft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84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5096A (zh
Inventor
近藤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5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5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本发明的开合装置包含有驱动基部构件,其沿其中央部的纵向设置弯曲凹槽;成对的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其由安装在该弯曲凹槽内部两侧的成对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轴枢其两端部并使其得以转动;同步转动机构,其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之间;驱动力传达部,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的两端部;成对的托架构件,其分别以安装于该驱动基部构件两侧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的回转中心为支点进行转动动作;以及支撑板,其分别组装在该成对的托架构件上。

Description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该开合装置优选适用于像是移动电话、电子笔记本、PDA、电子书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机器,亦即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两框体表面上横跨安装例如有机EL制柔性显示膜所构成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近来已开发并陆续上市的一种移动电话,是将一片有机EL制成的柔性显示膜,横跨安装至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两表面。能连接此类移动电话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并使其得以互相开合的开合装置,也就是使用多个铰链销的多轴铰链装置,已于后述的专利文件1中为人所知。此公知的多轴铰链装置,需要让柔性显示膜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闭合之际,保有固定的曲率半径而不致产生凹折或故障;同时,在第一框体和该第二框体开启至最大角度之际,必须让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后侧不会互相碰撞干扰,因此其结构需要能调节多个铰链销的轴间距离。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2017-215012号公开专利公报中所记载的多轴铰链装置,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闭合之际,为了使柔性显示膜形成其所需的曲率半径,设计了能调节各铰链销之轴间距离的机构,但也因此有结构复杂和制造成本高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课题即是提供一种尽可能构造简单的开合装置,该开合装置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闭合时,能形成柔性显示膜所需的曲率半径;并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开合时,能吸收产生于柔性显示膜上的膜面长度差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合装置包含:驱动基部构件,其沿其中央部的纵向设置弯曲凹槽;成对的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其由安装在该弯曲凹槽内部两侧的成对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轴枢其两端部并使其得以转动;同步转动机构,其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之间;驱动力传达部,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的两端部;成对的托架构件,其分别以安装于该驱动基部构件两侧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的回转中心为支点进行转动动作;以及支撑板,其分别组装在该对托架构件上,以将该对托架构件组装至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其中,该对托架构件的一侧设置托架齿轮,该托架齿轮与该各驱动力传达部的驱动齿轮咬合。同时该第一支撑部和该第二支撑部,分别由安装在该弯曲凹槽内两侧边的上部支撑构件,以及与该上部支撑构件叠合的下部支撑构件所构成,并支撑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上的各圆形轴部使其得以转动。该各托架构件上设置有圆弧形引导板,该圆弧形引导板插入该第一保持装置和该第二保持装置上所设的一圆弧形引导沟而得以滑动。
该第一保持装置和该第二保持装置由各自具有圆弧形引导沟的中心座和多个引导座构成,并保持各该对托架构件的圆弧形引导板使其得以回转。
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成对的吸收机构和/或摩擦力矩产生机构,该对吸收机构和/或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夹合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的中央部。
该对吸收机构包含凸轮板部和一对凸轮从动垫圈,该凸轮板部可让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插入贯通并同时得以转动;该对凸轮从动垫圈与设置在该凸轮板部的凸轮部相对,其在限制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回转的同时,可单独在轴方向移动。
该对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包含摩擦板和一对摩擦垫圈,该摩擦板可让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插入贯通并同时得以转动;该对摩擦垫圈与该摩擦板相对,其在限制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回转的同时,可单独在轴方向移动。
再者,本发明的终端机器具备上述的开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因装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托架构件组装至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后端侧,且该托架构件于驱动基部构件内以各转动中心为支点进行回转动作;因此,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闭合时,柔性显示膜弯曲部部分的两侧和下方侧会形成一空间,而使得柔性显示膜不致产生凹折,并且于开合操作时,该空间亦能吸收柔性显示膜的膜面长度差距。由于上部支撑构件以及下部支撑构件配置在驱动基部构件其弯曲凹槽内的两侧,可支撑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使其得以在平行状态下转动。此外,因为各托架构件具有圆弧形引导板,该圆弧形引导板可滑动的嵌合入设置于该第一保持装置和该第二保持装置的圆弧形引导沟,所以在动作时能以回转中心为支点进行回转动作。
根据本发明,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各自由中心座和引导座所构成,能保持各托架构件使其得以进行回转动作。
根据本发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不仅能于开合操作时随时停下并保持静止,亦能在完全开启前和完全闭合前的角度促使开合动作自动朝开启和闭合的方向进行;同时,在完全开启和完全闭合的角度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开启和闭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通过构成各吸收机构的凸轮板,即得以转动的方式共同连结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因此,即使为了使终端机器更加薄型化,采用了直径较细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仍可防止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于转动动作时产生弯曲。
根据本发明,通过构成各摩擦力矩产生机构的摩擦板,即得以转动的方式连结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因此,即使为了使终端机器更加薄型化,采用了直径较细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仍可防止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于转动动作时产生弯曲。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机器,即使将横跨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柔性显示膜展开,在进行开合操作时也不会因表面长度差距而导致操作不顺,同时,也能够在凹折处形成弯曲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示例之一的移动电话示意图,(a)为其开启状态的立体图,(b)为其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图1的移动电话呈闭合状态时,本发明开合装置所呈现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开启状态示意图,(a)为其立体图,(b)为其平面图,(c)为其正面图,(d)为其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a)为其立体图,(b)为其平面图,(c)为其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驱动基部构件示意图,(a)为其立体图,(b)为其平面图,(c)为其正面图。
图7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构成本发明开合装置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其支撑部的零件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上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b)为从另一侧边观看同一上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c)为下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d)为两者呈叠合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驱动部的齿轮示意图,(a)为驱动齿轮的立体图,(b)为从动齿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其零件组成的示意图,(a)为其摩擦板的立体图,(b)为其摩擦垫圈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吸收机构的凸轮板示意图,(a)为其立体图,(b)为其侧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吸收机构的凸轮从动垫圈示意图,(a)为其立体图,(b)为其侧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保持装置的第一中心座和第二中心座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另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保持装置的第一A托架和第二A托架构件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上方观看的立体图,(c)为从底面观看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保持装置的第一引导座和第二引导座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另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开合装置的保持装置的第一B托架构件和第二B托架构件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另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中的保持装置的第一B引导座和第二B引导座示意图,(a)为从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另一侧边观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开合装置应用于终端机器的一个示例的移动电话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指终端机器除了移动电话以外,亦包含笔记本电脑、以电子词典为首的PDA等终端机器。此外,只要是通过开合装置以可开合方式连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各种机器和容器,皆可应用本发明的开合装置。
图1是终端机器例示之一的移动电话1的示意图,其安装有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位于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后端部侧,连结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使两者可相对的自由开合;而位于表面侧横跨两面的柔性显示膜5,则可使用例如双面胶带5a贴合。此移动电话1通过开合装置4,使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可于0度~约180度之间开合,并且能让柔性显示膜5呈现弯曲折叠状态以及展开成180度的平面状态。
以下将使用图3~图17说明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的构造及其功用和效果。根据图面,特别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包含有:驱动基部构件6,其设置有横跨中央部轴方向的弯曲凹槽6a;成对的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安装在该弯曲凹槽6a内部两侧边的第一支撑部7和第二支撑部8,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枢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各两侧部;同步转动机构11,其设置于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略靠中央部分;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和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9和该第二转动轴10的两端。
同样特别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更包含有:第一保持装置17,其由位于驱动基部构件6的一侧边,以预定间隔隔开设置的第一中心座14、第一A引导座15以及第一B引导座16所构成;第二中心座18,其以预定间隔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的另一侧;第二保持装置21,其由第二A引导座19以及第二B引导座20所构成;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一B托架构件23,其相对于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第二A托架构件24和第二B托架构件25,其相对于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
再者,同样特别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4的结构是,于各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二A托架构件24设置有第一托架齿轮22d和第二托架齿轮24d,并使此各第一托架齿轮22d和第二托架齿轮24d于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和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的轴方向上,与较长的第一A驱动齿轮12a和第二A驱动齿轮13a咬合。同时,安装在第一框体2的第一支撑板34组装至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一B托架构件23,安装在第二框体3的第二支撑板35组装至第二A托架构件24和第二B托架构件25。
如图4和图5所示的开合装置4,其更包含有:各自套设于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第1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和第1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以及第2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和第2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同时更包含第一A吸收机构30和第一B吸引机构31、以及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
驱动基部构件6优选的是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但也可以用合成树脂的成型品。尤其如图5和图6所示,因为把弯曲凹槽6a大致设计为船形,所以在其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各两侧边设置各成对的安装孔6b、6b和6b、6b;同时于其两侧部上端侧边,设置有一对前后方向错位的安装板6e、6e,该安装板6e、6e上则设置有安装孔6d、6d。再者,弯曲凹槽6a底部侧的两侧边设置有安装凹槽6g、6g,安装凹槽6g、6g具有前后位置错位的母螺钉孔6f、6f;驱动基部构件6的两侧边,则设置有前后方向错位的安装孔6h、6h,该安装孔6h、6h为后记的7o和8o的安装孔。
特别是从图4和图5所示的内容即可了解,通过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内两侧边的第一支撑部7和第2支撑部8的轴枢,使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得以回转;此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之间设置有同步转动机构11,更设置有第1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和第1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以及第2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和第2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并设置有第一A吸收机构30和第一B吸收机构31、以及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其内容说明如下。
第一支撑部7和第二支撑部8的结构相同,特别从图5和图8即可理解,第一支撑部7由上部支撑构件7a和下部支撑构件7b构成。其中,上部支撑构件7a为一侧面大致呈H形的物件,并于上部侧设置有弯曲部7k、下部侧设置有安装凹槽7e。上部支撑构件7a更包含有安装孔7c和一对安装螺钉孔7d、7d(图面仅显示一侧),安装孔7c位于弯曲部7k的中央部朝向下方设置;一对安装螺钉孔7d、7d则设置在其前侧和后侧。
再者,其结构为下部支撑构件7b插入该安装凹槽7e。此一下部支撑构件7b通过安装螺钉7j锁入并固定至上部支撑构件7a;该安装螺钉7j穿过设置于下部支撑构件7b上表面的安装螺钉孔7f、和上部支撑构件7a的安装孔7c。此外,上部支撑构件7a经由安装螺钉6c、6c,稳固的收纳至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内;该安装螺钉6c、6c穿过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的前后侧的安装孔6b、6b,和设置于上部支撑构件7a前后侧的安装螺钉孔7d、7d(图面仅显示一侧)。
再者,其结构为下部支撑构件7b插入该安装凹槽7e。此一下部支撑构件7b通过安装螺钉7j锁入并固定至上部支撑构件7a;该安装螺钉7j穿过设置于下部支撑构件7b上表面的安装螺钉孔7f、和上部支撑构件7a的安装孔7c。此外,上部支撑构件7a经由安装螺钉6c、6c,稳固的收纳至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内;该安装螺钉6c、6c穿过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的前后侧的安装孔6b、6b,和设置于上部支撑构件7a前后侧的安装螺钉孔7d、7d(图面仅显示一侧)。
第二支撑部8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支撑部7相同。特别如图8所示,此第二支撑部8由上部支撑构件8a和下部支撑构件8b构成;其中,上部支撑部构件8a为一侧面大致呈H形的物件,并于上部侧设置弯曲部8k、下部侧设置安装凹槽8e。上部支撑构件8a更包含有安装孔8c和一对安装螺钉孔8d、8d;安装孔8c位于其中央部朝向下方设置,一对安装螺钉孔8d、8d则设置在其前侧和后侧。因下部支撑构件8b为可嵌入安装凹槽8e内的形状,所以其通过安装螺钉8j的锁入而固定至上部支撑构件8a;该安装螺钉8j穿过设置于下部支撑构件8b上表面的安装螺钉孔8f,和上部支撑构件8a的安装孔8c。此外,上部支撑构件8a则经由安装螺钉6c、6c,紧固至前述驱动基部构件6;该安装螺钉6c、6c穿过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前后侧的安装孔6b、6b,和设置于上部支撑构件8a前后侧的安装螺钉孔8d、8d。
再者,其结构在上部支撑构件8a的安装凹槽8e的下表面侧与下部支撑构件8b的上表面侧,设置等距的半圆形插孔沟8g、8g和8h、8h;通过此设置,其各自形成剖面圆形状的轴枢孔8i、8i。此两轴枢孔8i、8i能让后记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圆形轴部9f和10f可转动的贯通其中。
如附图所示,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首先各于其右侧端部设置第一变形轴部9a、10a,同时接续该各变形轴部9a、10a设置第一圆形轴部9b、10b,接续该各第一圆形轴部9b、10b设置短变形轴部9c、10c,接续该短变形轴部9c、10c设置凸缘部9d、10d,接续该凸缘部9d、10d设置长变形轴部9e、10e,同时接续该长变形轴部9e、10e设置第二圆形轴部9f、10f,并且接续该各第二圆形轴部9f、10f设置有第二变形轴部9g、10g。
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同步转动机构11,由彼此相互咬合的第一同步齿轮11a和第二同步齿轮11b构成,在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上与凸缘部9d、10d相邻接触;该第一同步齿轮11a和该第二同步齿轮11b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11c、11d,可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贯通嵌合。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和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设置于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的两端部。其中,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由较长的第一A驱动齿轮12a、第一B从动齿轮12b和第一C从动齿轮12c构成。该第一A驱动齿轮12a通过让安装在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槽6a内一侧边的轴枢销7o,插入贯通至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插孔12d而得以轴枢其转动;该第一B从动齿轮12b的结构与第一A驱动齿轮12a咬合,并将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12e插入嵌合至第一转动轴9的变形轴部9a;该第一C从动齿轮12c的结构与第一B从动齿轮12b咬合,并将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12f插入嵌合至第二转动轴10的变形轴部10a。
其次,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由较长的第二A驱动齿轮13a、第二B从动齿轮13b和第二C从动齿轮13c构成。该第二A驱动齿轮13a通过让安装在驱动基部构件6的弯曲凹部6a内一侧边的轴枢销8o,插入贯通至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插孔13d而得以轴枢其转动;该第二B从动齿轮13b的结构与第二A驱动齿轮13a咬合,并将循轴方向而设的变形插孔13e插入嵌合至第二转动轴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g;前述第二C从动齿轮13c的结构与第二B从动齿轮13b咬合,并将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而设的变形插孔13f插入嵌合至第一转动轴9的第二变形轴部9f。
此外,特别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同步齿轮11a和该第二同步齿轮11b在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与其各凸缘部9d、10d夹合;于该凸缘部9d、10d的一侧,设置有第1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第1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以及第一A吸收机构30、第一B吸收机构31;于该第一同步齿轮11a和该第二同步齿轮11b的一侧,设置有第2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和第2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以及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
再特别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和第一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具有相同的构造。其中,第一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由呈椭圆形的第一摩擦板38、圆盘形的第1A摩擦垫圈39和第一A弹性构件41构成。该第一摩擦板38与第一支撑部7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部侧的圆形插孔38a;该第1A摩擦垫圈39与该第一摩擦板38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插入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39a;该第一A弹性构件41,由夹合第一A吸收机构30的压缩线圈弹簧构成。
其次,第一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由呈椭圆形的第一摩擦板38、圆盘形的第1B摩擦垫圈40和第一B弹性构件42构成。该第一摩擦板38与第一支撑部7连接,并且让第二转动轴10的长变形轴部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后部侧的圆形插孔38b;该第1B摩擦垫圈40与该第一摩擦板38连接,并且让第二转动轴10的长变形轴部10e,插入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40a;该第一B弹性构件42,由夹合第一B吸收机构31的压缩线圈弹簧构成。
同样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A吸收机构30由呈椭圆形的第一凸轮板部43、圆盘形的第一A凸轮从动垫圈44和第一A弹性构件41构成。该第一凸轮板部43与第一A摩擦垫圈39和第一B摩擦垫圈40相邻接续,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圆形插孔43a和43b;该第一A凸轮从动垫圈44与设置在该第一凸轮板部43其圆形插孔43a周围的凸轮部43c连接,与该凸轮部43c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凸轮从动部44b,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插入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44a;该第一A弹性构件41是弹性设置的压缩线圈弹簧,其与第一A凸轮从动垫圈44连接,同时让该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插入贯通,使其内部位于第一转动轴9的凸缘部9d间。
第一凸轮板部43设置凸轮部43c,该凸轮部43c由成对的两凸部43e、43f和两凹部43g、43h组成,两凸部和两凹部的位置各自相对,夹在其中的圆形插孔43a位于第一凸轮板部43的一侧面,两凸部43e、43f的上表面为平坦结构。
第一B吸收机构31由呈椭圆形的第一凸轮板部43、圆盘形的第一B凸轮从动垫圈45和第一B弹性构件42构成。该第一凸轮板部43与第一A摩擦垫圈39和第一B摩擦垫圈40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圆形插孔43a和43b;该第一B凸轮从动垫圈45与设置在第一凸轮板部43其圆形插孔43b周围的凸轮部43d连接,与该凸轮部43d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凸轮从动部45b,并且让第二转动轴10的长变形轴部10e,插入贯通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而设的变形插孔45a;该第一B弹性构件42是弹性设置的压缩线圈弹簧,其与第一B凸轮从动垫圈45连接,同时让该第二转动轴10的长变形轴部10e插入贯通,使其内部位于第二转动轴10的凸缘部10d间。
第二凸轮板部48设置凸轮部48d,该凸轮部48d由成对的两凸部48i、48j和两凹部48k、48m组成,两凸部和两凹部的位置各自相对,夹在其中的圆形插孔48b位于第二凸轮板部48的一侧面,两凸部48i、48j的上表面为平坦结构。
其次,第二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和第二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由第三A摩擦垫圈52、呈椭圆形状的第二摩擦板51、第二A摩擦垫圈49、和第二A弹性构件36构成。该第二摩擦板51与第三A摩擦垫圈52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圆形插孔51a和51b;该第2A摩擦垫圈49与第二摩擦板51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插入贯通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卡合孔49a;该第二A弹性构件36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其设置与第二A吸收机构32夹合。
其次,第二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由第三B摩擦垫圈53、第二摩擦板51、第二B摩擦垫圈50、和第二B弹性构件37构成。该第二摩擦板51与第三B摩擦垫圈53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圆形插孔51a和51b;该第二B摩擦垫圈50与第二摩擦板51连接,并且让第二转动轴10上的长变形轴部10e,独自插入贯通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卡合孔50a;该第二B弹性构件37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其设置为夹合第二B吸收机构33。
再者,第二A吸收机构32由呈椭圆形的第二凸轮板部48、圆盘形的第二A凸轮从动垫圈46和第二A弹性构件36构成。该第二凸轮板部48与第二A摩擦垫圈49和第二B摩擦垫圈50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侧和后侧的圆形插孔48a和48b;该第二A凸轮从动垫圈46与设置在第二凸轮板部48一侧的圆形插孔48a周围的凸轮部48c连接,与该凸轮部48c连接的一侧设置凸轮从动部46b,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的长变形轴部9e,插入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46a;该第二A弹性构件36是弹性设置的压缩线圈弹簧,其与第二A凸轮从动垫圈46连接,同时让长变形轴部9e插入贯通,使其内部位于第一转动轴9的凸缘部9d间。
接着,第二B吸收机构33由呈椭圆形的第二凸轮板部48、圆盘形的第二B凸轮从动垫圈47、和第二B弹性构件37构成。该第二凸轮板部48与第二A摩擦垫圈49和第二B摩擦垫圈50连接,并且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上的长变形轴部9e、10e,得以转动的插入贯通至设置于其前侧和后侧的圆形插孔48a和48b;该第二B凸轮从动垫圈47与设置在第二凸轮板部48的圆形插孔48b周围的凸轮部48d连接,与该凸轮部48d连接的一侧设置凸轮从动部47b,并且让第二转动轴10的长变形轴部10e,插入嵌合至其轴心部循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孔47a;该第二B弹性构件37是弹性设置的压缩线圈弹簧,其与第二B凸轮从动垫圈47连接,同时让长变形轴部10e插入贯通,使其内部位于第二转动轴10的凸缘部10d间。
接下来将说明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两保持装置配置于驱动基部构件的两侧,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该两支撑板安装于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的各项构造相同仅彼此方位相反。
首先,从第一保持装置17开始说明。此第一保持装置17的构成为:安装于驱动基部构件6一侧的第一中心座14、相邻接续该第一中心座14设置的第一A托架构件22、相邻接续该第一A托架构件22设置的第一A引导座15、相邻接续该第一A引导座15设置的第一B托架构件23、以及相邻接续该第一B托架构件23设置的第一B引导座16。
特别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一中心座14的上表面侧设置可朝相同方向叠合的弯曲凹槽14a和弯曲引导沟14b,并在其下侧设置弯曲部14c;其中,设置在下端部一侧边并设置有安装孔14e的安装板14d,插入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下侧具有母螺钉孔6f的安装凹槽6g,同时,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上侧一侧边的安装板6e,嵌入设置在第一中心座14上表面一侧边并设置母螺钉孔14g的安装凹槽14f;接着使用分别穿过安装孔6d和母螺钉孔14g的安装螺钉6i,将第一中心座14紧固至驱动基部构件6的一侧边。此外,第一中心座14的一侧部设置有贯通孔14h和母螺钉孔14i。
第一A托架构件22的结构是,上表面具有一对安装孔22a、22a,并在下表面具有弯曲部22b;该弯曲部22b的两侧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板22c、22c,并且从其上侧的一侧边凸出设置略呈半圆形状的驱动齿轮22d。设置在该第一A托架构件22两侧的其中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2c,可以滑动的方式插入设置在第一中心座14的弯曲引导沟14b;同时,另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2c亦能以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一A引导座15的弯曲引导沟15b,该第一A引导座15相邻接续该第一A托架构件22设置。再者,托架齿轮22d越过第一中心座14表面朝上方的弯曲凹部14a,朝着驱动基部构件6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的第一A驱动齿轮12a咬合。
第一A引导座15的结构是下方设置弯曲部15a、两侧错开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沟15b、15c,并使用安装螺钉14j和安装螺钉15h锁固至第一中心座14。该安装螺钉14j穿过设置在第一中心座14前后方向一端侧的贯通孔14h,锁固至设置在第一A引导座15一侧边的母螺钉孔15f;该安装螺钉15h穿过设置于该第一A引导座15的插孔15d,锁固至设置在第一中心座14前后方向另一端侧的母螺钉孔14i。
第一B引导托架23的结构是,其上表面设置一对安装孔23d、23d,下方侧具有弯曲部23a;该弯曲部23a的两侧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板23b、23c。其中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3b,可以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一A引导座15的弯曲引导沟15c;另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3c亦能以滑动的方式插入设置于第一B引导座16的弯曲引导沟16a,该第一B引导座16相邻接续第一B引导托架23设置。
第一B引导座16的结构是,上述弯曲引导沟16a设置在其一侧边;第一B引导托架23的一对弯曲引导板23b、23c的其中一片弯曲引导板23c,可滑动的插入该弯曲引导沟16a。该第一B引导座16通过将安装螺钉16d锁固至设置于第一A引导座15的母螺钉孔15f,该安装螺钉16d通过设置在其前后方向前端部侧的插孔16c、以及通过将安装螺钉15g锁固至设置于其后端部的母螺钉孔16b,该安装螺钉15g通过设置在第一A引导座15的插孔15e,而紧固至第一A引导座15。
其次将针对第二保持装置21进行说明。此第二保持装置17的构成是:安装于驱动基部构件6另一侧部的第二中心座18、相邻接续该第二中心座18设置的第二A托架构件24、相邻接续该第二A托架构件24设置的第二A引导座19、相邻接续该第二A引导座19设置的第二B引导托架构件25、以及相邻接续该第二B引导托架构件25设置的第二B引导座20。
特别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二中心座18的上表面侧设置可朝相同方向叠合的弯曲凹槽18a和弯曲引导沟18b,并在其下侧设置弯曲部18c;其中,设置在下端部一侧边并设置有一安装孔18e的安装板18d,插入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下侧具有母螺钉孔6f的安装凹槽6g,同时,设置于驱动基部构件6上侧一侧边的安装板6e,嵌入设置在第一中心座18上表面一侧边并设置母螺钉孔18g的安装凹槽18f;接着使用分别穿过安装孔6d和母螺钉孔18g的安装螺钉6j,将第二中心座18紧固至驱动基部构件6的另一侧边。此外,第二中心座18的一侧部设置有贯通孔18h和母螺钉孔18i。
第二A托架构件24的结构是,上表面具有一对安装孔24a、24a,并在下表面具有弯曲部24b;该弯曲部24b的两侧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板24c、24c,并且从其上侧的一侧边凸出设置略呈半圆形状的驱动齿轮24d。设置于该第二A托架构件24两侧的其中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4c,可以滑动的方式插入设置于第二中心座18的弯曲引导沟18b;同时,另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4c亦能以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二A引导座19的弯曲引导沟19c,该第二A引导座19相邻接续第二A托架构件24设置。再者,托架齿轮24d越过第二中心座18表面朝上方的弯曲凹部18a,朝着驱动基部构件6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的第二A驱动齿轮13a咬合。
第二A引导座19下方设置弯曲部19a、两侧错开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沟19b、19c,并使用安装螺钉18j和安装螺钉19h锁固至第二中心座18。该安装螺钉18j穿过设置在第二中心座18前后方向一端侧的贯通孔18h,锁固至设置在第二A引导座19一侧边的母螺钉孔19f;该安装螺钉19h穿过设置于第二A引导座19的插孔19e,锁固至设置在第二中心座18前后方向另一侧的母螺钉孔18i。
第二B引导托架25的结构是,其上表面设置一对安装孔25d、25d,下表面具有弯曲部25a;该弯曲部25a的两侧设置一对弯曲引导板25b、25c。其中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5b,可以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二A引导座19的弯曲引导沟19b;另一侧的弯曲引导板25c亦能以滑动的方式插入设置于第二B引导座20的弯曲引导沟20a,该第二B引导座20相邻接续第二B引导托架25设置。
第二B引导座20的结构是,上述弯曲引导沟20a设置在其一侧边;第二B引导托架25的一对弯曲引导板25b、25c的其中一片弯曲引导板25c,可滑动的插入该弯曲引导沟20a。该第二B引导座20通过将安装螺钉20d锁固至设置于第二A引导座19的母螺钉孔19f,该安装螺钉20d通过设置在其前后方向前端部侧的插孔20c、以及通过将安装螺钉19g锁固至设置于其后端部的母螺钉孔20b,该安装螺钉19g通过设置在第二A引导座19的插孔19d,而紧固至第二A引导座19。
再者,安装至第一框体2的第一支撑板34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安装孔34a、34a、……内的安装螺钉22f、22f、……,组装到第一保持装置17其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二保持装置21其第一B托架构件23上分别设置的安装孔22a、22a和安装孔25d、25d;同时,安装至第二框体3的第二支撑板35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安装孔35a、35a、……内的安装螺钉24f、24f、……,组装到第二保持装置21其第二A托架构件24和第一保持装置17其第一B托架构件23上分别设置的安装孔24a、24a和安装孔23d、23d。
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是平板状之物,标示于其中的指示记号34b、34b、……和35b、35b、……是将支撑板本身组装至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时所使用的安装孔。特别如图3和图5所示,该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彼此的相对向端部,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打开至全面开启状态时,将形成构成两支撑板相互嵌合为平坦面的凹凸部。
再者,将针对上述的本发明开合装置4的功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a)所示,当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开启呈180度的状态,开合装置4即呈图3所示的状态,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也同样呈开启为180度的状态。于此状态下如图1(a)所示,安装于其上表面的柔性显示膜5的开展面即可被有效运用,而此状态是开合装置4的全面开启状态。如欲从此状态再进一步开启,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将会因为抵靠在驱动基部构件6、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各自的上表面而无法打开。
当把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任一方或双方从该全面开启状态往闭合方向推动时,分别安装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一侧边的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将以如图2所示的回转中心d、d为支点进行回转动作,因此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将闭合并互相重叠直至停止,而此一状态为全面闭合状态。
此外,于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闭合动作进行时,设置在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二A托架构件24的托架齿轮22d和托架齿轮24d,将使第一驱动力传达部12和第二驱动力传达部13的各第一A驱动齿轮12a和第二A驱动齿轮13a转动。如此一来,其回转驱动力将通过第一B从动齿轮12b与第二B从动齿轮13b、以及第一C从动齿轮12c与第二C从动齿轮13c,让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各自朝不同方向转动;该回转驱动力亦将通过同步转动机构11传达至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因此框体可顺利的进行闭合。
再者,当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闭合时,如图2和图4(c)所示,安装至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的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二B托架构件25、以及第二A托架构件24和第一B托架构件23将以彼此的回转中心为支点进行回转动作,因此,第一A托架构件22和第二B托架构件25、以及第二A托架构件24和第一B托架构件23的相对向端部之间和下端部侧将会产生出空间部a与b;于该空间部a与b当中,弯折的柔性显示膜5的曲折部将如图2所示形成弯曲部c,所以柔性显示膜5不会完全叠合对折。而且在与该弯曲部c和驱动基部构件6、以及第一保持装置17和第二保持装置21的上表面之间,如上所述亦会产生空间部b,因此当柔性显示膜5折叠时,空间部b即可吸收产生于其上面侧和下面侧的膜面长度差距。
当呈折叠状态的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展开时,即会产生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展开至180度之际,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将朝反方向进行回转动作并开启,如图3(a)、(b)所示,因为其彼此相对向端部之间不会产生出不必要的空隙,所以能有效防止柔性显示膜5的中间部分产生皱折和不平整。
此外,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开合操作进行时,如上所述,因为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通过同步转动机构11彼此朝反方向转动,所以第一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6和第一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7、以及第二A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8和第二B摩擦力矩产生机构29,将会在第一A吸收机构30和第一B吸收机构31、与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所动作的开合角度以外的开合角度,使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于转动时产生稳定的摩擦力矩;因此不仅能让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可于开合操作时任意停止,同时亦能让使用者进行开合操作时拥有顺畅感。
再者,于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开合操作进行时,如上所述,因为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0彼此朝反方向转动,所以第一A吸收机构30和第一B吸收机构31、与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进行动作,并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完全闭合至0度之前、完全开启至360度之前、和开合至180度之前时,自动的进行闭合动作和开启动作,同时维持完全闭合时和完全开启时的持续稳定停止状态。第一A吸收机构30和第一B吸收机构31,与第二A吸收机构32和第二B吸收机构33的吸收动作则详述如下。
亦即,与第一凸轮板部43和第二凸轮板部48的各凸轮凸部43e、43f和48e、48f以及各凸轮凸部43i、43j和48i、48j抵接的第一A凸轮从动垫圈44和第一B凸轮从动垫圈45、与第二A凸轮从动垫圈46和第二B凸轮从动垫圈47的各凸轮凸部44c、45c和各凸轮凸部46c、47c以及各凸轮凸部44d、45d和各凸轮凸部46d、47d,咬合入第一凸轮板部43和第二凸轮板部48的各凸轮凹部43g、43h和48g、48h以及各凸轮凹部43k、43m和48k、48m时产生的动作。
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结构及动作如上所述,因此适合作为柔性显示膜横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终端机器的开合装置,也适合用于具备此类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Claims (6)

1.一种开合装置,其包含:驱动基部构件,其沿其中央部的纵向设置弯曲凹槽;
成对的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其由安装在所述弯曲凹槽内部两侧的成对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轴枢其两端部并使其得以转动;
同步转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
驱动力传达部,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部;
成对的托架构件,其分别以安装于所述驱动基部构件两侧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的回转中心为支点进行转动动作;以及
支撑板,其分别组装在所述成对的托架构件上,以将托架构件组装至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
其中,所述成对的托架构件的一侧设置托架齿轮,所述托架齿轮与所述各驱动力传达部的驱动齿轮咬合,同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由安装在所述弯曲凹槽内两侧边的上部支撑构件,以及与所述上部支撑构件叠合的下部支撑构件所构成,并支撑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各圆形轴部使其得以转动;所述各托架构件上设置有圆弧形引导板,所述圆弧形引导板插入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上所设的圆弧形引导沟而得以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由各自具有圆弧形引导沟的中心座和多个引导座构成,并保持各所述成对的托架构件的圆弧形引导板使其得以回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有成对的吸收机构和/或摩擦力矩产生机构,所述成对的吸收机构和/或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夹合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装置,所述成对的吸收机构包含凸轮板部和成对的凸轮从动垫圈,所述凸轮板部可让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插入贯通并同时得以转动;所述成对的凸轮从动垫圈与设置在所述凸轮板部的凸轮部相对,其在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回转的同时,可单独在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装置,所述成对的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包含摩擦板和成对的摩擦垫圈,所述摩擦板可让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插入贯通并同时得以转动;所述成对的摩擦垫圈与所述摩擦板相对,其在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回转的同时,可单独在轴方向移动。
6.一种终端机器,其具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开合装置。
CN202110978457.XA 2020-08-25 2021-08-25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Active CN114125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2150A JP7466191B2 (ja) 2020-08-25 2020-08-25 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JP2020-142150 2020-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096A CN114125096A (zh) 2022-03-01
CN114125096B true CN114125096B (zh) 2024-05-28

Family

ID=8044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8457.XA Active CN114125096B (zh) 2020-08-25 2021-08-25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66191B2 (zh)
CN (1) CN114125096B (zh)
TW (1) TWI821733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0372A (ja) * 1996-11-15 1997-06-30 Kato Spring Seisakusho:Kk ヒンジ装置
CN1176609A (zh) * 1995-02-17 1998-03-18 格雷戈里·C·法尔 用于可变形平面材料的伸展系统
WO2004099635A1 (ja) * 2003-05-07 2004-11-18 Sugatsune Kogyo Co., Ltd. 携帯機器及びヒンジ装置
JP2007218410A (ja) * 2006-02-20 2007-08-30 Taiyo Kogyo Kk 折り畳み型機器
JP2007312172A (ja) * 2006-05-19 2007-11-29 Sharp Corp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TW200848629A (en) * 2007-06-11 2008-12-16 Jarllytec Co Ltd Revolving axle structure with position-locking engagement means
TW200909700A (en) * 2007-08-17 2009-03-01 Asustek Comp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21567A (ja) * 2007-11-13 2009-06-0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WO2011007471A1 (ja) * 2009-07-14 2011-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開閉式携帯端末
CN102777486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
CN203239751U (zh) * 2013-04-22 2013-10-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转轴枢纽器的改良结构
CN103850554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哈瓦有限公司 用于能滑动和转动的分离元件的移位装置以及功能实体
US9204565B1 (en) * 2014-12-30 2015-12-01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5247451A (zh) * 2013-06-29 2016-01-13 英特尔公司 用于拇指打字键盘的可折叠配置
US9848502B1 (en) * 2017-03-24 2017-12-19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173995A (zh) * 2018-01-08 2018-06-1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8646858A (zh) * 2014-02-21 2018-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EP3564777A2 (en) * 2018-05-02 2019-11-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724948U (zh) * 2018-12-12 2019-12-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US10599189B1 (en) * 2019-04-26 2020-03-24 Fositek Corporation Bendable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flexible display
CN111102284A (zh) * 2018-10-25 2020-05-05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CN111107189A (zh) * 2018-10-26 2020-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1009548U (zh) * 2019-09-19 2020-07-1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屏幕的折收转轴结构
JP2020125841A (ja) * 2019-02-06 2020-08-20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97A (zh) * 2007-09-14 2009-03-18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以及该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JP6544734B2 (ja) * 2015-01-14 2019-07-1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05847346U (zh) * 2016-06-07 2016-12-28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19107854A1 (en) 2017-11-28 2019-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KR102587600B1 (ko) 2019-02-19 2023-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09A (zh) * 1995-02-17 1998-03-18 格雷戈里·C·法尔 用于可变形平面材料的伸展系统
JPH09170372A (ja) * 1996-11-15 1997-06-30 Kato Spring Seisakusho:Kk ヒンジ装置
WO2004099635A1 (ja) * 2003-05-07 2004-11-18 Sugatsune Kogyo Co., Ltd. 携帯機器及びヒンジ装置
JP2007218410A (ja) * 2006-02-20 2007-08-30 Taiyo Kogyo Kk 折り畳み型機器
JP2007312172A (ja) * 2006-05-19 2007-11-29 Sharp Corp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TW200848629A (en) * 2007-06-11 2008-12-16 Jarllytec Co Ltd Revolving axle structure with position-locking engagement means
TW200909700A (en) * 2007-08-17 2009-03-01 Asustek Comp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21567A (ja) * 2007-11-13 2009-06-0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WO2011007471A1 (ja) * 2009-07-14 2011-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開閉式携帯端末
CN102777486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
CN103850554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哈瓦有限公司 用于能滑动和转动的分离元件的移位装置以及功能实体
CN203239751U (zh) * 2013-04-22 2013-10-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转轴枢纽器的改良结构
CN105247451A (zh) * 2013-06-29 2016-01-13 英特尔公司 用于拇指打字键盘的可折叠配置
CN108646858A (zh) * 2014-02-21 2018-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US9204565B1 (en) * 2014-12-30 2015-12-01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US9848502B1 (en) * 2017-03-24 2017-12-19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173995A (zh) * 2018-01-08 2018-06-1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EP3564777A2 (en) * 2018-05-02 2019-11-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02284A (zh) * 2018-10-25 2020-05-05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CN111107189A (zh) * 2018-10-26 2020-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9724948U (zh) * 2018-12-12 2019-12-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JP2020125841A (ja) * 2019-02-06 2020-08-20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0599189B1 (en) * 2019-04-26 2020-03-24 Fositek Corporation Bendable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flexible display
CN211009548U (zh) * 2019-09-19 2020-07-1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屏幕的折收转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66191B2 (ja) 2024-04-12
TW202208756A (zh) 2022-03-01
JP2022037811A (ja) 2022-03-09
TWI821733B (zh) 2023-11-11
CN114125096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1922340B1 (ko) 3축 힌지 및 상기 3축 힌지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TWI759254B (zh) 多軸鉸鏈裝置及使用此多軸鉸鏈裝置的電子機器
CN110159648B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KR102114080B1 (ko) 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4961126A (en) Structure of a device casing
US6618903B2 (en) Hinge device
US1195637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orque structure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11788330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61476B2 (en) Torque hinge module
TW201640989A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N112460136A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25096B (zh) 开合装置及应用此开合装置的终端机器
CN112449036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CN114038328A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JP2022037811A5 (zh)
CN216241794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2020190580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ヒンジ機構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JPWO2021210075A5 (zh)
CN221054137U (zh) 双转动模组及使用该双转动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JP2514674Y2 (ja) 表示パネルの開閉構造
KR101021808B1 (ko) 스윙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