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1055B -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1055B
CN114111055B CN202010913011.4A CN202010913011A CN114111055B CN 114111055 B CN114111055 B CN 114111055B CN 202010913011 A CN202010913011 A CN 202010913011A CN 114111055 B CN114111055 B CN 114111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er
preset time
dry
heat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3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1055A (zh
Inventor
程小强
刘伟君
吴海涛
谢亚光
辛森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3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1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1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1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热水器通电工作时,控制所述热水器加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所述热水器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是否发生干烧。如此,可判断热水器是否发生了干烧。

Description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热水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胆内无水但其加热器加热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加热器干烧而损坏加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旨在解决如何检测热水器干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热水器通电工作时,控制所述热水器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S200、控制所述热水器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
S300、获取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以及
S400、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是否发生干烧。
可选地,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5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继续停止加热第三预设时间;
S600、重复预设次数所述步骤S100、S200、S300、S400和S500;
S700、若预设次数内均满足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则判断所述热水器发生干烧。
可选地,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5。
可选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200秒,且小于或等于400秒。
可选地,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8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小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进入加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20。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5秒,且小于或等于30秒。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00秒,且小于或等于300秒。
可选地,所述理论温升值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
可选地,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900、当所述热水器发生干烧时,控制所述热水器报警,和/或,控制所述热水器的限温器跳断。
可选地,所述热水器包括内胆、第一加热器和出水管,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内的第一加热管和集热杯,所述集热杯具有安装口、进水孔和出水口,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集热杯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集热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通过所述安装口而伸入所述集热杯内的加热部和设于所述集热杯外的感温盲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而伸入所述集热杯内;
步骤S300包括:
获取所述感温盲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值,以确定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
可选地,所述集热杯设于所述内胆内的上部;和/或,
所述集热杯横向放置,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热杯的底部;和/或,
所述感温盲管的末端与所述集热杯固连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热水器,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在热水器通电时,控制热水器先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再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然后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是否发生干烧;由于当热水器发生干烧时,热水器的内部温度会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上升的快,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慢,使得最终的实际温升值比理论温升值大。所以当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则判断热水器发生干烧。
而且,本发明通过控制热水器先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以使热水器的内部温度升高,再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以使热水器得内部温度下降,如此可通过两个因素来影响最终的实际温升值,从而可以提高干烧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的逻辑框图;
图4为本发明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加热器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一加热器的P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61021910000031
Figure BDA000266102191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中,所述热水器为电热水器,如储热式电热水器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热水器100通电工作时,控制所述热水器100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具体的,所述热水器100具有干烧检测模式/步骤,其既可以在热水器100通电工作后,立即进入干烧检测模式;也可以在热水器100通电工作后,在接收到启动干烧检测模式的启动信号后再进入干烧检测模式,其中,所述启动信号既可以是在满足预设条件(如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高于某一预设值时,或者热水器100发生其他异常状况时等)后自动触发,也可以由用户直接触发(如热水器100上设有触发按钮,或控制终端上设有触发指令等,可由用户直接触发)。
可以理解,进入干烧检测模式后,开始计时,即控制所述热水器100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S200、控制所述热水器100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
S300、获取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既可以用内胆10的温度来表示,也可以用热水器100内部水温来表示,甚至还可以直接用热水器100的加热管的温度来表示,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水器100的加热器的加热部211的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即温度传感器靠近加热器的加热部211设置),并以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表示。
其中,实际温升值为在第一预设时间开始时(即热水器100开始加热时)的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值,与在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后(即热水器100加热停止第二预设时间后)的内部温度值的差值。
S400、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100是否发生干烧。
其中,所述理论温升值是指,在热水器100满水状态下,或在热水器100内的水完全浸没加热器的状态下,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升值;其既可以有理论计算获得,也可以由模拟检测获得。
可以理解,当实际温升值小于理论温升值时,则判断热水器100没有发生干烧。当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则判断热水器100发生干烧。
本发明中,通过在热水器100通电时,控制热水器100先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再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然后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100是否发生干烧;由于当热水器100发生干烧时,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会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上升的快,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慢,使得最终的实际温升值比理论温升值大。所以当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则判断热水器100发生干烧。
而且,本发明通过控制热水器100先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以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升高,再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以使热水器100得内部温度下降,如此可通过两个因素来影响最终的实际温升值,从而可以提高干烧检测的准确性。
为了更进一步地解释以上方法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检测干烧的方法,即持续加热时判断某个时间段的温升值,如持续加热过程中,1分钟内温度上升10度,则认为是干烧。在该方法中,为了提高检测准确性,持续加热的时间通常较长,这样就存在损坏加热器的风险。
而本发明以上方法中,采用的是断续加热的方法(即先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再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加热时间,即第一预设时间,相对较小,从而不会影响加热器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小于第二预设时间。
可以理解,在检测过程中,热水器100加热时,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上升速度快,当停止加热时,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下降速度慢,所以,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检测准确性,可使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以降低第一预设时间内发生误测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0。具体的,可使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大于3,且小于或等于20,如可取3.5、4、5、6、6.5、7、8、9、10、10.5、11、12、13、14、15、16、17、18、或19等。
可以理解,若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过小,则对第一预设时间内发生误测的排除效果/能力差;若该比值过大,一方面耗时太长,另一方面也容易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下降至开启加热时的温度或低于开启加热时的温度。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的大小,与第一预设时间内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上升速度的快慢、及第二预设时间内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下降速度的快慢有关,而内部温度变化的快慢又与热水器100的规格(如容量、加热器功率等)、热水器100开启加热时的内部温度等有关,所以,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的大小也与以上因素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5秒,且小于或等于35秒;如可取16秒、17秒、18秒、19秒、20秒、21秒、22秒、23秒、24秒、25秒、26秒、27秒、28秒、29秒、30秒、31秒、32秒、33秒、或34秒等。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5秒,且小于或等于30秒。
可以理解,若第一预设时间过小,则容易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的温升过小,从而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若第一预设时间过大,则一方面,若热水器100发生了干烧时,容易烧坏加热器等;另一方面也耗时较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00秒,且小于或等于300秒;如可取105秒、110秒、115秒、120秒、125秒、130秒、135秒、140秒、145秒、150秒、155秒、160秒、165秒、170秒、180秒、190秒、200秒、210秒、220秒、230秒、240秒、250秒、260秒、270秒、280秒、或290秒等。
具体的,可使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05秒,且小于或等于180秒。
可以理解,若第二预设时间过小,则容易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的下降幅度过小,从而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若第二预设时间过大,则一方面耗时太长,另一方面也容易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下降至开启加热时的温度或低于开启加热时的温度。
相应地,所述理论温升值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可以理解,所述理论温升值受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的大小、加热器的功率、及热水器100的容量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以上因素计算得出、或测得。即是说,可根据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加热器的功率及热水器100的容量等,获得理论温升值。本发明中,根据实验测得,对于现有常用热水器100,其理论温升值通常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如近似为2.5度、3度、3.5度、4度或4.5度等。
进一步地,在判断出热水器100是否发生干烧后,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8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小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100进入加热模式。
具体来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小于理论温升值时,即说明热水器100并没有发生干烧,则此时可使热水器100正常运行工作/加热,即可控制所述热水器100进入加热模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上干烧检测模式和加热模式,仅用于便于描述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当热水器100通电后,热水器100接收到通电信号,此时即可进行上述步骤S100、S200和S300;当检测结果为热水器100未发生干烧时,即可产生可继续加热的继续加热信号,其并不一定需要定义出干烧检测模式和加热模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900、当所述热水器100发生干烧时,控制所述热水器100报警,和/或,控制所述热水器100的限温器跳断。
具体来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即说明热水器100并发生了干烧,则此时可控制热水器100作出相应的动作,以提醒用户,或直接触发保护热水器100的动作。如,可控制热水器100报警,其报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声音、振动和光等其中的至少一种,如热水器100的干烧指示灯亮起或闪烁,以提醒用户;其报警方式还可为发送提示信息或提示触发信号至终端,以通过终端进行提示。又如,可控制热水器100自动触发保护措施,如控制限温器跳断,以使加热器断电,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以上干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作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热水器100通电工作时,控制所述热水器100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S200、控制所述热水器100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
S300、获取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
S400、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100是否发生干烧。
S5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100继续停止加热第三预设时间。
具体的,控制所述热水器100继续停止加热第三预设时间,使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如降低至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以防止再次加热时,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过高。
S600、重复预设次数所述步骤S100、S200、S300、S400和S500。
S700、若预设次数内均满足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则判断所述热水器100发生干烧。
即是说,在第一次的检测结果为热水器100发生干烧后,再重复检测预设次数,以根据是否在预设次数内均检测出热水器100发生干烧,来最终判断热水器100是否发生干烧,且只有在预设次数内均检测出热水器100发生干烧(即预设次数内均满足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则最终认定热水器100发生干烧,从而再进行步骤S900;否则,则进行步骤S800;从而减少误判。
可以理解,若仅根据一次检测就认定热水器100会一直处于干烧状态,从而向用户报警或控制热水器100自动触发保护措施,则存在误判的风险。
如对于以下情况:用户清洁内胆10排水后,通电注水时发热管也会加热,若仅根据一次检测就认定检测到干烧,则会造成误判。因为,这种干烧属于操作不规范,注水结束干烧自动解除,如果仅根据一次检测结果就报干烧故障则会降低用户使用体验,甚至会引起用户投诉。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该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检测干烧的方法,即持续加热时判断某个时间段的温升值来判断是否干烧,也无法解决。因为,在该方法中,其某个时间段的时长通常小于注水时长(即注满水所需的时间),故其无法判断出是否存在只是短时间内干烧的情况;而若增长其某个时间段(即增长检测时的持续加热的加热时长),如使其大于注水时长,则存在长时间持续干烧而烧坏加热器的风险。
而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方法中,通过重复检测预设次数,可提高检测准确性,如可排除短时间干烧等这样的误判情况。
如对于清洗内胆10后正常注水的情况,通过重复预设次数的检测,可延长检测时间,使得在总的检测时间内,内胆10内可注满水而不会报警,从而可避免正常注水而导致的干烧报警,减少报警次数。
而且,由于采用的是断续加热的方式进行检测,虽然检测时间延长了,但持续加热时间却较短,从而可大大降低烧坏加热器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清洗内胆10后注水,只是短时间干烧的一种情况,本发明同样可以解决其他短时间干烧的情况造成误判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解决另一种检测干烧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对于有上加热管的热水器100(即内胆10的上部也设有一个加热管)来说,由于负压,内胆10里面的水可能会从泄压阀流出一些,从而造成内胆10上部没有水。若采用长时间持续加热的方式来检测是否发生干烧,由于使上加热管长时间持续加热,使得内部温度持续上升,加上之前内胆10本身的温度,会导致限温器跳断,即是说,采用该方法虽然可以检测干烧情况,但也可能使限温器跳断,而限温器跳断需要拆机维修,十分麻烦。
而采用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方法,由于采用断续加热的方法进行检测,既可以检测出干烧,又由于每次加热时间短,使得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不会达到触发限温器跳断的条件,从而可以实现既可以检测出干烧,又不会造成限温器跳断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在实际设计时,既可以使每次循环/重复检测时(即每次重复以上步骤S100、S200、S300、S400和S500时,下同)的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及理论温升值均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
可以理解,理论温升值不仅与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有关,还与第一预设时间开始计时时的初始温度有关,而通过调整第一预设时间、和/或第二预设时间、和/或第三预设时间使每次循环检测时的初始温度均相同,即可以使每次循环/重复检测时的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及理论温升值均相同。
但是,在实际设计时,由于影响每次循环检测时,第一预设时间开始计时时的初始温度的因素较多,也可使每次循环检测时的初始温度不同,这样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初始温度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和理论温升值可作预设对应设置。在设计时,可通过预设设置的映射表或映射曲线等其他映射关系的方式来获取每一重复检测时的理论温升值,即每一理论温升值对应有一相应的初始温度、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
如,第一次检测时,获取初始温度为T1,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时间为t1、第二预设时间为t2,则可根据获取的初始温度为T1,查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来获得所对应的理论温升值ΔT1。可以理解,当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t2后的内部温度为T2,则实际温升值T=T2-T1,即满足T2=T+T1。
第二次检测时,经过第三预设时间(该值每次可同,可不同),获取初始温度为T3,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时间为t3、第二预设时间为t4,则可根据获取的初始温度为T3,查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来获得所对应的理论温升值ΔT2。
依次类推,在此不必详述。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简化设计,可使每次循环/重复检测时的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相同,但每次循环检测时,第一预设时间开始计时时的初始温度不同,即理论温升值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5。
即是说,可循环检测2~6次,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延长检测时长等。
可以理解,若预设次数太少,则不利于体现本发明的效果,若预设次数过多,则会导致检测耗时过多,造成时间浪费。
可选地,所述预设次数可取2、3或4次。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预设次数的值更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200秒,且小于或等于400秒。如可取205秒、200秒、210秒、220秒、230秒、240秒、250秒、255秒、260秒、265秒、270秒、275秒、280秒、285秒、290秒、295秒、300秒、305秒、310秒、315秒、320秒、325秒、330秒、335秒、340秒、345秒、350秒、355秒、360秒、365秒、370秒、380秒、或390秒等。
具体的,可使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200秒,且小于或等于400秒。
可以理解,若第三预设时间过小,则容易使再次开始检测时的热水器100的初始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使得再次检测时的最终内部温度过高;若第三预设时间过大,则会导致耗时太长。
在此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以上干烧检测方法,既可以应用于传统的热水器100中,也可以应用于具有速加热功能的热水器100中,以下主要以其用于具有速加热功能的热水器100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热水器100包括内胆10、第一加热器20和出水管30,所述第一加热器20包括设于所述内胆10内的第一加热管21和集热杯22,所述集热杯22具有安装口221、进水孔222和出水口223,所述安装口221设于集热杯22的一端,所述出水口223设于集热杯2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21包括通过安装口221而伸入集热杯22内的加热部211和设于所述集热杯22外的感温盲管24;所述出水管30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内胆10内,所述出水管30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223而伸入所述集热杯22内。
具体的,所述集热杯22为半封闭式结构,其通过安装口221、进水孔222和出水口223实现内外连通。
具体的,所述感温盲管24靠近集热杯22设置。
其中,集热杯22的具有出水口223的一端为出水端,具有安装口221的一端为安装端。
用户使用速热功能时,冷水从进水孔222进入集热杯22中,经集热杯22内的加热部211加热后,从集热杯22的出口端进入出水管30内,然后经出水管30送出,以供用户使用。
如此,通过使第一加热器20的加热部211设置于集热杯22内,在用户使用速热功能时,加热部211会集中对集热杯22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集热杯22内的水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到预设温度,以供用户使用,即可使热水器100具有速热功能。
而且,通过使出水口223设于集热杯22的一端,并使出水管30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223而伸入所述集热杯22内,在出水管30供水时,出水管30将集热杯22内的水吸向集热杯22的出水口223,然后被吸入出水管30内被送出。而且,由于出水管30的进水端通过出水口223伸入集热杯22内,可使加热部211加热后的水直接进入出水管30而通过出水管30流出,热量不会流失浪费;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内胆10中其他区域的水进入出水管30中。
其中,在集热杯22内的水流向出水口223的过程中,加热部211可持续对其进行加热,从而可延长加热部211对集热杯22的水的有效加热时间,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
对于该具有速加热功能的热水器100,其步骤S300包括:
获取所述感温盲管24内的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值,以确定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
如此,通过在集热杯22外设置感温盲管24,可便于准确地检测第一加热管21的加热部211的温度变化,以便于获得准确的、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从而可对第一加热器20是否干烧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可使感温盲管24内的温度传感器设有多个,和/或,所述感温盲管24在集热杯22的周侧设置多个感温盲管24。如此,以提高实际温升值的检测准确性。
以下对该具有速加热功能的热水器100的其他结构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集热杯22横向设置,即集热杯22的整体长度方向与内胆10的长度方向一致。如此,可有利于增长集热杯22的整体长度,从而有利于延长集热杯22内的水在流向出水口223时的流动时长,以有利于延长加热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集热杯22的整体长度L1与内胆10的长度L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5,且小于或等于0.7,如可取0.3、0.35、0.4、0.45、0.5、0.55、0.6或0.65等。可以理解,若该比值过小,则会使集热杯22整体过短,从而一方面不利于延长集热杯22内的水在流向出水口223时的有效流动时长,另一方面也容易使集热杯22的容积过小;若该比值过大,则会使集热杯22整体过长,则容易使集热杯22内的水加热过慢。可选地,该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5。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集热杯22设于所述内胆10内的上部。即是说,所述第一加热器20为上加热器。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出水口223设于集热杯22的周壁的下部。如此,可不用对出水管30的进行折弯,使其能够直接插接进出水口223内,从而可简化出水管30的结构,从而可降低热水器100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进水孔222设有多个,并分布于集热杯22的周壁的下部。如此,可便于将内胆10内的水吸入集热杯22内。具体的,多个进水孔222排布成一排或多排。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安装口221设于所述集热杯22的右端(即集热杯22的安装端为集热杯22的右端),所述出水口223设于集热杯22的左端(即集热杯22的出水端为集热杯22的左端),所述进水孔222分布在所述集热杯22的右部,或者,所述进水孔222分布在所述集热杯22的中部和右部。如此,可使得进入集热杯22内的水均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出水管30。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第一加热器20还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管21的一端的安装部23,所述安装部23安装于内胆10上,以使所述第一加热管21设于内胆10内。可选地,所述安装部23为法兰。
具体的,所述感温盲管24的一端也设于安装部23上。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热水器100还包括第二加热器50,所述第二加热器50包括设于内胆10内的第二加热管51,所述第二加热管51位于内胆10的底部。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加热器50为下加热器。
具体的,如图等所示,所述感温盲管24的末端与集热杯22固连在一起。可选地,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使感温盲管24的末端与集热杯22固连在一起。
如此,通过使感温盲管24的末端与集热杯22固连(如贴合等)在一起,不仅可避免了感温盲管24放置在杯体内部而增加杯体体积导致温升变慢的问题,而且又可以使安装在感温盲管24里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快速地感知集热杯22内的水温;此外还可以加强第一加热器20整体的抗振动性能,可避免第一加热器20因为设计有杯体重心比较远振动测试断裂。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热水器100还包括引导件60,所述引导件60安装于集热杯22外,所述引导件60具有对应出水口223设置的、且与所述出水口223连通的引导槽61,所述引导槽61在靠近出水口223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呈缩口设置,以用于引导所述出水管30的进水端插接进出水口223。如此,在将出水管30的进水端插入集热杯22内时,可先将出水管30的进水端插接入引导槽61内,然后在引导槽61的引导作用下将出水管30的进水端插接进出水口223,从而插入集热杯22内,从而可降低出水管30安装入集热杯22内的难度。
具体的,如图4-7所示,所述引导件60设于集热杯22的周壁的下部。
具体的,如图4-7所示,所述引导件60呈喇叭状设置。如此,可减小引导件60的质量。可选地,所述引导件60的小口端的口径小于或等于出水口223的口径。
具体的,既可以使引导件60通过焊接、卡接结构、或螺纹连接结构固定于集热杯22外,也可以使引导件60与集热杯22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所述集热杯22至少部分倾斜延伸。如此,通过使集热杯22横向设置,且使所述集热杯22至少部分倾斜延伸,可使进入集热杯22内的固体杂质,在集热杯22内壁面易受重力下滑。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若对第二加热器50是否干烧进行检测,则可使步骤S300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加热管51附近的多点、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值;
根据所述第二加热管51附近的多点、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热水器100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
另外,对于传统的热水器100,其仅包括第二加热器50。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出的热水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发明热水器的具体实施例与以上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的实施例基本对应,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由于本发明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的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实施例与以上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的实施例基本对应,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由于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包括内胆、第一加热器和出水管,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内的第一加热管和集热杯,所述集热杯具有安装口、进水孔和出水口,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集热杯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集热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通过所述安装口而伸入所述集热杯内的加热部和设于所述集热杯外的感温盲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而伸入所述集热杯内;
所述集热杯设于所述内胆内的上部;和/或,
所述集热杯横向放置,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热杯的底部;和/或,
所述感温盲管的末端与所述集热杯固连在一起;
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热水器通电工作时,控制所述热水器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S200、控制所述热水器停止加热第二预设时间;
S300、获取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温升值;以及
S400、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与理论温升值,判断所述热水器是否发生干烧;其中,所述理论温升值是指:在所述热水器满水状态下,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升值;
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5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继续停止加热第三预设时间;
S600、重复预设次数所述步骤S100、S200、S300、S400和S500;
S700、若预设次数内均满足所述实际温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理论温升值,则判断所述热水器发生干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200秒,且小于或等于400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800、在所述实际温升值小于理论温升值时,控制所述热水器进入加热模式。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20。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5秒,且小于或等于30秒。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或等于100秒,且小于或等于300秒。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温升值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之后,所述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还包括:
S900、当所述热水器发生干烧时,控制所述热水器报警,和/或,控制所述热水器的限温器跳断。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
获取所述感温盲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值,以确定所述热水器的内部温度的实际温升值。
12.一种热水器,包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干烧检测控制程序,所述干烧检测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的干烧检测方法。
CN202010913011.4A 2020-09-01 2020-09-01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11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011.4A CN114111055B (zh) 2020-09-01 2020-09-01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011.4A CN114111055B (zh) 2020-09-01 2020-09-01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055A CN114111055A (zh) 2022-03-01
CN114111055B true CN114111055B (zh) 2023-04-25

Family

ID=8036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3011.4A Active CN114111055B (zh) 2020-09-01 2020-09-01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10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3884A (zh) * 2011-12-23 2012-07-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液体加热设备干烧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3848488U (zh) * 2014-03-13 2014-09-2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8302772A (zh) * 2018-02-12 2018-07-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防干烧控制方法
CN209165767U (zh) * 2018-12-07 2019-07-26 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5655A (ja) * 1988-10-26 1990-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温水器
GB2431784B (en) * 2005-11-18 2007-12-05 Crastal Technology Anti-dry burning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203518193U (zh) * 2013-09-03 2014-04-02 佛山市茜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的速热式电热水器
CN204285772U (zh) * 2014-11-25 2015-04-22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
JP2017009184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Lixil 電気温水器
CN208269395U (zh) * 2018-05-18 2018-12-2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10118442A (zh) * 2019-05-14 2019-08-13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集成热水系统、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3884A (zh) * 2011-12-23 2012-07-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液体加热设备干烧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3848488U (zh) * 2014-03-13 2014-09-2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8302772A (zh) * 2018-02-12 2018-07-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防干烧控制方法
CN209165767U (zh) * 2018-12-07 2019-07-26 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055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397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iquid level in a boiler
US20040173012A1 (en) Malfunction detecting system of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CN106198622A (zh) 一种氧传感器露点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111055B (zh) 热水器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94101B (zh) 烹饪设备及其蒸汽阀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631128B (zh) 一种套管式壁挂炉及其超温保护方法
CN208475656U (zh) 一种带供暖及供生活热水水流量监测的燃气壁挂炉
CN111305969B (zh) 一种hpdi供气系统中lng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994228B1 (ko) 외장형 온수탱크를 구비한 난방 보일러의 온수온도센서 빠짐 검지 방법
CN111981699B (zh) 一种热水器以及控制方法
CN208936330U (zh) 一种带水流量监控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CN108534364A (zh) 一种带供暖及供生活热水水流量监测的燃气壁挂炉
JP5450543B2 (ja) エンジンの故障診断装置
CN109237796A (zh) 一种用水点漏水监测方法及燃气热水器
CN117204732A (zh) 饮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装置
JP7452866B2 (ja) フライヤーの油量判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ライヤー
JPH0512561Y2 (zh)
CN212619300U (zh) 热水器
CN218096571U (zh) 一种具有排污完成检测与提醒功能的电热水器
JP3975304B2 (ja) 電気温水器の空焚き防止装置
JP2661334B2 (ja) 燃焼器具の制御装置
CN210269177U (zh) 一种用于水冷式压力传感器的冷却装置
CN214891885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防干烧控制系统
CN116326992A (zh) 蒸汽烹饪器具及其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H11257734A (ja) 全自動風呂機能付給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