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3907B -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3907B
CN114083907B CN202010857665.XA CN202010857665A CN114083907B CN 114083907 B CN114083907 B CN 114083907B CN 202010857665 A CN202010857665 A CN 202010857665A CN 114083907 B CN114083907 B CN 114083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printer
printing medium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76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3907A (zh
Inventor
何凯
刘宏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ke Caichuang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ke Caichuang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ke Caichuang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ke Caichuang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76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3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 head carriage, e.g. for rotation around a guide bar or using a rotatable eccentric b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印机的横梁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两者工作相冲突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其包括机架、增高架、打印介质输送机构、横梁和打印小车,其中,增高架设置在机架上方,打印介质输送机构设置于增高架下方且作为支撑和输送打印介质的打印平台,横梁布置在增高架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与打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平行,打印小车设置在横梁上用于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本发明提供的打印机的横梁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的两者工作不相冲突的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技术是指通过喷头将墨滴喷射于打印介质上得到打印图像或文字的技术。该技术为非接触打 印,具有打印速度快,污染小,能适应多种打印介质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应用领域。根据打印小车和 打印介质的运动方式,喷墨打印主要包括扫描式(Scanning)喷墨打印,扫描式喷墨打印包括卷对卷式喷 墨打印和平台式喷墨打印两种,其中卷对卷式喷墨打印在喷墨打印过程中打印小车沿横梁相对打印介质来回运动,打印介质沿垂直于打印小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步进运动,安装打印小车的横梁静止不动;而平台式 喷墨打印在喷墨打印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喷墨打印过程中横梁不动,打印小车沿横梁来回运动, 打印平台沿垂直于打印小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步进运动;还有一种是打印平台静止不动,打印小车沿横梁相 对于打印介质来回运动,并且横梁沿垂直于横梁的方方步进运动进而带动打印小车沿垂直于横梁的方向步进运动。
目前,打印机的横梁被布置成其延伸方向与打印介质被打印介质输送机构输送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但 是,对于横梁的延伸方向需被布置成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平行的情形,现有横梁的支撑架阻挡打印介 质的运动,导致横梁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两者工作的冲突,从而不利于打印机的横梁的灵活设置,影响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打印机的横梁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两者工作不相冲突的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发明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其包 括:机架;增高架,其设置在机架上方;打印介质输送机构,其设置于增高架下方且作为支撑和输送打印 介质的打印平台;横梁,其布置在增高架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与打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平行;打印小车,其设置在横梁上用于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进一步的,增高架包括四个竖直梁和两个水平梁,四个竖直梁形成两对竖直梁对,水平梁分别对应 连接于竖直梁对之间,两水平梁分别支撑横梁的两端;机架为中空矩形体,各个竖直梁分别竖直设置在机 架的上矩形面的四个端点处。
进一步的,在横梁的延伸方向上,两相邻竖直梁之间设置有增强梁,且在各增强梁和机架之间还布 置有与竖直梁平行的竖直辅助梁。
进一步的,打印介质输送机构设置于上矩形面内且位于四个端点之间,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之上 的打印介质与水平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各水平梁上设有滑动装置和滑轨,横梁的两端分别被上述滑动装置驱动以沿滑轨同步移 动。
进一步的,以上任一的打印机还包括:支座,其设置于打印机的横梁上;支撑架,其可活动地设置 于支座上并在垂直于打印机横梁的延伸方向上设有第一导接部件;打印小车,其固定于支撑架更接近于打 印介质的一端上;驱动机构,其固定于支座上,驱动机构与第一导接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支撑架相对于支座移动。
进一步的,支座和支撑架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两对滑动连接的突起和凹槽,各个突起和凹槽均与第一 导接部件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支撑架还设有一与第一导接部件平行的引导部件,第一导接部件和引导部件位于支撑架两 侧,支座上设有与引导部件滑动连接的滑接件。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具有转动轴的驱动电机及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驱动齿轮,第一导接部件为与 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
进一步的,支座通过一连接板与打印机横梁的引导面上的一对平行导轨可活动的连接,支座正对引 导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通过设置增高架以支撑横梁的两端,增加了横梁与打印 介质输送机构的竖直距离,因此,横梁及其两端不会阻碍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上的打印介质的运动,保证了 打印机的正常工作,另外,打印小车相对于打印介质的距离能够通过驱动机构来高自动化、高精度地调节,从而提升了打印小车相对于打印介质的打印距离的精准度,提高了打印机的打印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 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线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局部前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隐藏了打印机的横梁);
图7为图5的右视图(隐藏了打印机的横梁);
图8为本发明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一种传动机构的线条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另一种传动机构的线条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的局部前视图;
图14为图10的左视图(隐藏了打印机的横梁);
图15为图10的右视图(隐藏了打印机的横梁);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仰视图;
图19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图1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24为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仰视图;
图25为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左视图;
图26为图2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7为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中驱动机构及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29为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30为图28、图29中两种不同打印介质输送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0、支座;11、滑接件;20、横梁;21、平行导轨;30、支撑架;31、第一导接部件;32、引导部件; 40、打印小车;50、驱动机构;51、驱动电机;60、机架;70、增高架;71、竖直梁;72、水平梁;73、 增强梁;74、竖直辅助梁;80、打印介质输送机构;P、打印介质;90、传动机构;91、第一传动电机; 92、传动齿轮;93、传动齿条;94、第二传动电机;95、丝杆螺母;96、丝杆;
图16至图30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10、限位机构;111、限位板;112、导料板;120、承载机构;121、承载板;122、轴承座;131、第 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第三连接杆;134、第四连接杆;135、第五连接杆;136、第一调整件;137、第二调整件;200、驱动机构;210、第一丝杆;220、第二丝杆;230、电机;240、皮带;250、 第一丝杆螺母;260、第二丝杆螺母;
300、导向机构;311、第一导轨;312、第二导轨;313、第三导轨;315、第四导轨;315、第五导轨; 321、第一滑块;710、第一输送轨迹;720、;第二输送轨迹;800、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10、输送辊;900、 打印介质;
箭头X为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箭头Y为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 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 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均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4,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其包括机架60、增高架 70、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横梁20及打印小车40,其中,增高架70设置在机架60上方,打印介质输送 机构80设置于增高架70下方且作为支撑和输送打印介质P的打印平台,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可以是多 个平行设置的转动滚柱或者输送皮带,打印介质P例如可以是包装箱,横梁20布置在增高架70上,横梁 20的延伸方向与打印介质P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平行,打印小车40设置在横梁20上用于对打印介质P 进行打印,如此的话,增高架70将横梁20相对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抬升,避免了横梁20的两端阻挡 打印介质P被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的输送,保证了打印机的横梁20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两者工作不 相冲突。
重点参考图5,具体的,增高架70包括四个竖直梁71和两个水平梁72,四个竖直梁71形成两对竖 直梁对,水平梁72分别对应连接于竖直梁对之间,两水平梁72分别支撑横梁20的两端;机架60为中空 矩形体,各个竖直梁71分别竖直设置在机架60的上矩形面的四个端点处,这样的话,增高架70不仅结 构简单和稳固,且对于横梁20两端的支撑稳定性高。
进一步来说,在横梁20的延伸方向上,两相邻竖直梁71之间设置有增强梁73,且在各增强梁73 和机架60之间还布置有与竖直梁71平行的竖直辅助梁74,因此,通过设置上述增强梁73和竖直辅助梁 74,进一步提高了增高架70的稳固性。
进一步来说,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设置于上矩形面内且位于四个端点之间,因此,各竖直梁71不 会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输送打印介质P的路径上,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之上的打印介质P与水 平梁72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该间隙保证了横梁20的两端不会与打印介质P相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打印 介质P被输送。
进一步来说,各水平梁72上设有滑动装置(未图示)和滑轨(未图示),滑动装置例如可以是驱动 滑杆,横梁20的两端分别被上述滑动装置驱动以沿滑轨同步移动,因此,通过驱动横梁20两端的移动, 可以调整横梁20上的打印小车40在垂直于横梁20延伸方向上相对于打印介质P的相对位置。
参考图5至7,进一步来说,打印机还包括支座10、支撑架30、打印小车40和驱动机构50,其中, 支座10设置于打印机的横梁20上,该支座10与横梁20上的滑动丝杆活动连接,从而支座10可被滑动 丝杆驱动以带动打印小车40在横梁20上移动,支撑架3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座10上并在垂直于打印机横梁20的延伸方向上设有第一导接部件31,打印小车40固定于支撑架30更接近于打印介质P的一端上, 因此,打印小车40可以随支撑架30一起相对于支座10移动,驱动机构50固定于支座10上,驱动机构 50与第一导接部件31驱动连接以驱动支撑架30相对于支座10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机构50对第一导接部件31施加精准作用力,使得支撑架30借助第一导接部接受驱动机构50的驱动而相对于支座10产生相对 运动,实现了打印小车40相对于打印介质P的运动,这样的话,对于具有不同竖直高度的打印介质P,打 印小车40借助驱动机构50能够高自动化、高精度地调节相对距离,既保证了打印小车40的打印效果好, 还能避免喷头的损坏。
重点参考图7,进一步来说,支座10和支撑架30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两对滑动连接的突起和凹槽, 各个突起和凹槽均与第一导接部件31平行设置,这样的话,通过各对突起和凹槽的滑动配合,使得支撑 架30相对于支座10的移动平稳且可靠。
重点参考图6,进一步来说,支撑架30还设有一与第一导接部件31平行的引导部件32,第一导接 部件31和引导部件32位于支撑架30两侧,该引导部件32可以是光滑杆,支座10上设有与引导部件32 滑动连接的滑接件11,因此,支撑架30的两侧通过第一导接部件31和引导部件32分别与驱动电机51和滑接件11相连接,从而提升了支撑架30在驱动电机51驱动下相对于支座10移动的稳定性,保证了打印 小车40移动的精准度。
具体的,驱动机构50包括具有转动轴的驱动电机51及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驱动齿轮,第一导接部 件31为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因此,由于驱动电机51能够精准控制其转动轴的转动角度及圈数, 因此驱动齿条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所移动的距离可被精准控制。
进一步来说,支座10通过一连接板与打印机横梁20的引导面上的一对平行导轨21可活动的连接, 支座10正对引导面。如此的话,支座10能够在上述滑动丝杆的作用下沿该对平行导轨21移动,从而打 印小车40随支座10移动以移动至打印介质P的不同打印表面进行打印,提升打印品质和效率。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打印小车40的喷嘴所处的喷墨面与引导面相垂直,这样的话,通过控制 打印小车40随支撑架30相对于引导面的移动能够精准控制喷墨面与打印表面的相对距离,保证各喷嘴均处于优良喷墨距离内。
实施例2
参考图8至图1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运动的增高架70的打印机,其包括 机架60、增高架70、传动机构90、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横梁20及打印小车40,其中,增高架70可运 动地布置在机架60上方,传动机构90将增高架70与机架60传动连接以驱动增高架70在竖直方向上接 近或远离机架60,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设置于增高架70下方且作为支撑和输送打印介质P的打印平台, 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可以是多个平行设置的转动滚柱或者输送皮带,打印介质P例如可以是包装箱,横 梁20布置在增高架70上,横梁20的延伸方向与打印介质P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平行,打印小车40设置 在横梁20上用于对打印介质P进行打印,如此的话,不仅增高架70将横梁20相对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抬升,避免了横梁20的两端阻挡打印介质P被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的输送,而且通过传动机构90驱动支撑横梁20两端的增高架70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能够打印机对于具有不同竖直高度的打印介质P的适 应性。
具体的,增高架70包括四个竖直梁71和两个水平梁72,四个竖直梁71形成两对竖直梁对,水平 梁72分别对应连接于竖直梁对之间,两水平梁72分别支撑横梁20的两端,机架60为中空矩形体,各个 竖直梁71分别竖直设置在机架60的上矩形面的四个端点处,这样的话,增高架70不仅结构简单和稳固, 且对于横梁20两端的支撑稳定性高。
重点参考图11,作为传动机构90的一种实施方式,传动机构90包括设置在机架60上的四个第一传 动电机91以及对应地设置在各个竖直梁71上传动齿条93,第一传动电机91的转动轴所固定连接的传动 齿轮92与传动齿条93相啮合,因此,传动机构90通过采用传动齿轮92和传动齿条93的传动配合方式,有利于保证四个竖直梁71的移动同步性高。
重点参考图12,作为传动机构9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传动机构90包括设置在机架60上的四个第 二传动电机94以及对应地设置在各个竖直梁71上的丝杆螺母95,第二传动电机94的转动轴所固定连接 的丝杆96与丝杆螺母95螺纹连接,因此,传动机构90通过采用丝杆96和丝杆螺母95的传动配合方式,不仅有利于保证四个竖直梁71的移动同步性高,而且可以获得更小的各个竖直梁71的最小移动距离,从 而对于横梁20的移动更为精准。
进一步来说,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设置于上矩形面内且位于四个端点之间,因此,各竖直梁71不 会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输送打印介质P的路径上,各个传动齿条93或各个丝杆螺母95均分别布置 于各竖直梁71的自由端,且各个第一传动电机91或各个第二传动电机94均可以正反转,由于各第一传 动电机91和各第二传动电机94均可以正反转,能够调节横梁20远离或接近打印介质P,进而调节打印小 车40相对于打印介质P的距离,在受传动机构90作用而运动的增高架70保持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 之上的打印介质P与水平梁72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该间隙保证了横梁20的两端不会与打印介质P相接 触,从而不会妨碍打印介质P被输送。
进一步来说,在各个竖直梁71相对于各自自由端相等距离的位置上均设置有一距离探测器(未图示), 各个探测器用于探测竖直梁71相对于机架60的支撑面的移动距离,有利于保证各竖直梁71移动距离相 同,从而使横梁20与支撑面保持水平。
进一步来说,传动机构90均布置于机架60的长侧矩形面一侧,这样的话,为布置传动机构90提供 了便利。
参考图13至图15,进一步来说,打印机还包括支座10、支撑架30、打印小车40和驱动机构50, 其中,支座10设置于打印机的横梁20上,该支座10与横梁20上的滑动丝杆活动连接,从而支座10可 被滑动丝杆驱动以带动打印小车40在横梁20上移动,支撑架3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座10上并在垂直于打印机横梁20的延伸方向上设有第一导接部件31,打印小车40固定于支撑架30更接近于打印介质P的一 端上,因此,打印小车40可以随支撑架30一起相对于支座10移动,驱动机构50固定于支座10上,驱动机构50与第一导接部件31驱动连接以驱动支撑架30相对于支座10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机构50对第 一导接部件31施加精准作用力,使得支撑架30借助第一导接部接受驱动机构50的驱动而相对于支座10 产生相对运动,实现了打印小车40相对于打印介质P的运动,这样的话,对于具有不同竖直高度的打印介质P,打印小车40不仅能够通过可运动的增高架70调节其相对于打印介质P的打印表面的相对距离, 另外,借助上述驱动机构50能够进一步高自动化、高精度地调节相对距离,增加了打印小车40高度的调 节手段,既保证了打印小车40的打印效果好,还能避免喷头的损坏。
重点参考图15,进一步来说,支座10和支撑架30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两对滑动连接的突起和凹槽, 各个突起和凹槽均与第一导接部件31平行设置,这样的话,通过各对突起和凹槽的滑动配合,使得支撑 架30相对于支座10的移动平稳且可靠。
重点参考图14,另外,进一步来说,支撑架30还设有一与第一导接部件31平行的引导部件32,第 一导接部件31和引导部件32位于支撑架30两侧,该引导部件32可以是光滑杆,支座10上设有与引导 部件32滑动连接的滑接件11,因此,支撑架30的两侧通过第一导接部件31和引导部件32分别与驱动电 机51和滑接件11相连接,从而提升了支撑架30在驱动电机51驱动下相对于支座10移动的稳定性,保 证了打印小车40移动的精准度。
具体的,驱动机构50包括具有转动轴的驱动电机51及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驱动齿轮,第一导接部 件31或第二导接部件为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因此,由于驱动电机51能够精准控制其转动轴的转 动角度及圈数,因此驱动齿条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所移动的距离可被精准控制。
此外,进一步来说,支座10通过一连接板与打印机横梁20的引导面上的一对平行导轨21可活动的 连接,支座10正对引导面。如此的话,支座10能够在上述滑动丝杆的作用下沿该对平行导轨21移动, 从而打印小车40随支座10移动以移动至打印介质P的不同打印表面进行打印,提升打印品质和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打印小车40的喷嘴所处的喷墨面与引导面相垂直,这样的话,通过控制打印小 车40随支撑架30相对于引导面的移动能够精准控制喷墨面与打印表面的相对距离,保证各喷嘴均处于优良喷墨距离内。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请参见图16至图18,具体是本实施例中的打 印机还包括打印介质限位装置,该打印介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机构110、承载机构120、第一连接件和第 二连接件,限位机构110在打印介质900输送的过程中对打印介质900进行限位;承载机构120用于承载 限位机构11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20与打印机的机架连接。上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与限位机 构110连接,且在与打印介质900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一连接件与承载机构120可相对运动,第 二连接件与承载机构120可相对运动。其中,在各连接件上设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用于在与打印介质 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调整各连接件相对承载机构120运动。
上述打印介质限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21所示,打印介质在打印介质输送机构800上从左向右输送(如箭头X所示),打印介质输送 机构800上设有若干输送辊810;各打印介质在输送过程中会撞击到限位机构110的左端,导致限位机构 110的左端向下(图21中)倾斜,导致限位机构110与打印介质的预设输送轨迹之间产生误差。本实施例 中通过第一调整机构调整第一连接件在向上(图21中)运动,从而使限位机构110的左端向上(图21中) 运动,最终降低限位机构110与打印介质的预设输送轨迹之间的误差,提高限位机构110的限位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板121和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21上的轴承座122,限位装置包 括相互连接的限位板111和导料板112,限位板111和导料板112由于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 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在轴承座122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的轴线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而第一连接件为光杆,该光杆的一端与限位机构110固定连接,该光杆背离限位机构110的一端穿过轴承座122上的通孔并在该通孔中滑动,且在光杆背离限位机构110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
如图19和图20所示,该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件136和第二调整件137,第一调整件136和第二 调整件137分别位于通孔的沿通孔轴向的相对两端,第一调整件136和第二调整件137分别与连接件连接, 即第一调整件136连接在光杆穿过通孔的轴段上,第二调整件137连接在光杆未穿过通孔的轴段上;第一 调整件136和第二调整件137分别与承载机构120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件136为第一螺母,第 一螺母与光杆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母相对安装座的侧面与安装座相抵持;第二调整件137为第二螺母,该 第二螺母与光杆螺纹连接,且第二螺母相对安装座的侧面与安装座相抵持。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连接件。通过正向/反向旋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调整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在光杆上的位置,又由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与轴承座122相抵,则调整了光杆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相对 轴承座122运动。
请参见图22至图25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200和导向机 构300,所述承载机构120在所述导向机构300上运动,该导向机构300的导向方向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 向相垂直,驱动机构200用于驱动承载机构120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限位机构110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
驱动机构200可驱动承载机构120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从而驱动限位机构110 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实现限位机构110适应不同的打印介质输送轨迹;例如,打印 介质的输送轨迹具有如图30所示的第一输送轨迹710和第二输送轨迹720,当打印介质的输送轨迹是第一 输送轨迹710时,打印介质限位装置位于第一种使用状态,如图28所示,当打印介质的输送轨迹是第二 输送轨迹720时,驱动机构200可驱动承载机构120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限 位机构110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至如图28所示,此时打印介质限位装置位于第二种使用状态。而导向机构300对承载机构120进行导向,从而提高承载机构120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22至图27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200包括第一丝杆210、第二丝杆220 和电机230,在第一丝杆210上设有第一丝杆210螺母,第一丝杆210螺母与承载机构120连接,在第二 丝杆220上设有第二丝杆220螺母,第二丝杆220螺母与承载机构120连接。第二丝杆220的轴线与第一 丝杆210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二丝杆220与第一丝杆210相隔第一预设距离,以使得第一丝杆210、第 二丝杆220分别在承载机构120的相对两端驱动承载机构120运动,提高承载机构120运动的平稳性;在 本实施中第一预设距离为1.5m。
电机230安装在打印机的的机架上,在电机230的输出轴上同轴安装有第一带轮,在第一丝杆210 的一端同轴安装有第二带轮,在第二丝杆220的一端同轴安装有第三带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与第三带 轮通过皮带2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皮带240为同步带,且第二带轮的齿数与第三带轮的齿数相同,则电 机230的输出轴转动后可带动第一丝杆210和第二丝杆220按相同的转速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机构120在 导向机构300上运动。
请参见图22和图27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打印介质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 件和第五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 向等间隔分别。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连接件。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机构300包括第一导轨311、第二导轨312、第三导轨313、第四导轨315、 第五导轨315、第一滑块321、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五滑块,第一导轨311、第二导轨312、 第三导轨313、第四导轨315、第五导轨315均安葬在打印机的的机架上,且第一导轨311、第二导轨312、 第三导轨313、第四导轨315、第五导轨315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等间隔布置。如图26所示,第一滑块 32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311上,第一滑块321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2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 轨311上,第一滑块321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312上,第二滑块与承载 板121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312上,第二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三滑块滑动 安装在第三导轨313上,第三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三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三导轨313上,第三滑 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四滑块滑动安装在第四导轨315上,第四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四 滑块滑动安装在第四导轨315上,第四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五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五导轨315上, 第五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第五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五导轨315上,第五滑块与承载板121固定连接。 最终使得承载板121在五个导轨上平稳的滑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 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增高架,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
打印介质输送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增高架下方且作为支撑和输送打印介质的打印平台;
横梁,其布置在所述增高架上,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打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平行;
打印小车,其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用于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打印介质限位装置,所述打印介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机构、承载机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所述限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和固定安装在承载板上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并可与所述承载机构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限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可在所述通孔中滑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背离限位机构的一端设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件和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调整件、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调整件;可调整所述第一调整件和所述第二调整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位置;所述第一调整件和所述第二调整件分别与所述轴承座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架包括四个竖直梁和两个水平梁,所述四个竖直梁形成两对竖直梁对,所述水平梁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竖直梁对之间,两所述水平梁分别支撑所述横梁的两端;
所述机架为中空矩形体,各个所述竖直梁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矩形面的四个端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上,两相邻所述竖直梁之间设置有增强梁,且在各所述增强梁和所述机架之间还布置有与所述竖直梁平行的竖直辅助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介质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上矩形面内且位于所述四个端点之间,位于所述打印介质输送机构之上的所述打印介质与所述水平梁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水平梁上设有滑动装置和滑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被上述滑动装置驱动以沿所述滑轨同步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还包括:
支座,其设置于打印机的横梁上;
支撑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并在垂直于所述打印机横梁的延伸方向上设有第一导接部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所述打印小车;
驱动机构,其固定于所述支座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相对于所述支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撑架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两对滑动连接的突起和凹槽,各个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均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件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件平行的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导接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引导部件滑动连接的滑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具有转动轴的驱动电机及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导接部件为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打印机横梁的引导面上的一对平行导轨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支座正对所述引导面。
CN202010857665.XA 2020-08-24 2020-08-24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Active CN114083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665.XA CN114083907B (zh) 2020-08-24 2020-08-24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665.XA CN114083907B (zh) 2020-08-24 2020-08-24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907A CN114083907A (zh) 2022-02-25
CN114083907B true CN114083907B (zh) 2023-05-26

Family

ID=8029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7665.XA Active CN114083907B (zh) 2020-08-24 2020-08-24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39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15248U (zh) * 2019-04-30 2019-12-20 湖北嘉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机的纸张限位装置
CN210527932U (zh) * 2019-08-21 2020-05-15 浙江君信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吊牌印刷机的进料机构
CN210619653U (zh) * 2019-08-12 2020-05-26 博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机的送料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76494T1 (de) * 2004-12-29 2007-11-15 Oce Tech Bv Druckkopfwagen
CN101298214A (zh) * 2007-12-29 2008-11-05 汤振华 一种平板打印机打印机构
JP4877259B2 (ja) * 2008-03-31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4999795B (zh) * 2015-07-31 2018-03-20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印花装置
CN207291331U (zh) * 2017-08-01 2018-05-01 禹州市新光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加工的自动喷标装置
CN211165948U (zh) * 2019-12-04 2020-08-04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小车驱动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3199218U (zh) * 2020-08-24 2021-05-14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可运动的增高架的打印机
CN212979602U (zh) * 2020-08-24 2021-04-16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小车升降驱动装置及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15248U (zh) * 2019-04-30 2019-12-20 湖北嘉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机的纸张限位装置
CN210619653U (zh) * 2019-08-12 2020-05-26 博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机的送料机构
CN210527932U (zh) * 2019-08-21 2020-05-15 浙江君信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吊牌印刷机的进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907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99218U (zh) 具有可运动的增高架的打印机
CN1016186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349246B (zh) 圆筒印刷用夹具及使用圆筒印刷用夹具的印刷装置
CN113996948A (zh) 一种板材激光切割设备
EP2781360A1 (en) Recording device
CN114083907B (zh) 具有增高架的打印机
CN102189057B (zh) 液滴排出装置
US7855477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isplacement of retainer
US9610734B2 (en) Indexing cart for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CN113770521A (zh) 一种激光切割打标装置、设备及方法
US667603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dual advance of a fluid ejector system relative to a receiving member
CN212979602U (zh) 打印小车升降驱动装置及打印机
CN112297683A (zh) 一种自动书写装置
CN111138091A (zh) 一种立式玻璃激光除膜机
CN213167426U (zh) 一种陶瓷墨水喷墨打印机
CN110000046A (zh) 一种用于硬质载体的液体涂布设备及方法
JP3122655B1 (ja) マーキング装置
CN213504487U (zh) 打印设备
CN211808446U (zh) 闭环驱动控制的打印机
CN110696499B (zh) 一种数码印刷机
CN213505034U (zh) 输送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1734192U (zh) 一种立式玻璃激光除膜机
CN212831722U (zh) 打印介质限位装置及打印设备
CN112822858A (zh) 印刷线路板加工设备
US20210379912A1 (en) Cutter assembly and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