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3673A -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3673A
CN114083673A CN202111609828.3A CN202111609828A CN114083673A CN 114083673 A CN114083673 A CN 114083673A CN 202111609828 A CN202111609828 A CN 202111609828A CN 114083673 A CN114083673 A CN 114083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ylinder
pressing
oil cylind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98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3673B (zh
Inventor
杨兴
雷美清
叶飞
龚雷雨
刘昌军
姜廷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edim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Kedi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Kedim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Kedi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98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3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02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by casting into moulds
    • B28B21/1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by casting into moulds using compac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2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215Feed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 measured quantities from a container or sil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4Discharging the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6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 B28B13/065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by 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 or other means of discharging, e.g. pneumatic or hydraulic discharg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5/00General 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plant ; Industrial outlines or pla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包括呈倒U型的制桩本体、两组上料传送机构、两组脱模油缸、一组压桩油缸和工位切换机构。本发明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通过所述工位切换机构驱动两组桩筒结构在所述制桩本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并配合一组所述压桩油缸和两组所述脱模油缸来实现压桩和出桩交替循环进行,无缝衔接,并配合上料转动机构实现预制桩的上料、压桩和出桩一体化,节约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增强了生产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速度的逐年增长,预制桩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桩型,因其成桩质量易于保障,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等优点,使其在各类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数量十分庞大。预制桩根据使用需求及施工计划,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作。
在进行预制桩制作时,需要进行进料、压桩、出桩等过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预制桩制作,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压桩和出桩时,先是由压桩设备进行压桩操作,然后将压桩完成后的桩筒转移至出桩设备,再由出桩设备对桩筒内的泥桩进行出桩操作,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制桩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工序过多会降低生产的安全性,在桩筒转移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意外,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包括截面呈倒U型的制桩本体、两组上料传送机构、两组脱模油缸、一组压桩油缸和工位切换机构。
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两端分别设有进料仓,两组所述上料传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的两侧,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对应的进料仓内,所述压桩油缸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中部,两组所述脱模油缸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并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的两侧,所述工位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下方,并可在所述制桩本体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所述工位切换机构上竖向设有两组下端可打开或关闭的桩筒结构,两组所述桩筒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和其中一组脱模油缸的下方,所述压桩油缸和脱模油缸可分别向下伸入位于其下方对应的桩筒结构内,并分别进行压桩和脱模出桩,所述工位切换机构可带动位于压桩油缸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的下方的两组桩筒结构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和压桩油缸的下方,所述进料仓与运动至靠近其一侧的一组所述桩筒结构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通过所述工位切换机构驱动两组桩筒结构在所述制桩本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并配合一组所述压桩油缸和两组所述脱模油缸来实现压桩和出桩交替循环进行,无缝衔接,并配合上料转动机构实现预制桩的上料、压桩和出桩一体化,节约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增强了生产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每组所述脱模油缸的数量与每组所述压桩油缸的数量相等,且二者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每组所述脱模油缸和所述压桩油缸均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运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制桩本体顶壁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每组所述脱模油缸和压桩油缸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将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对应设置为多个,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预制桩的制桩工序,成倍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两端的所述进料仓数量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料传送机构与所述制桩本体的顶壁对应一端的多个进料仓分别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在所述制桩本体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与所述桩筒结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料仓可以分别对每个所述进料仓进行送料,并最终输送至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内,这样每个所述进料仓以及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彼此独立,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配比的原料输送,配合设置对应的压桩油缸和脱模油缸的参数,实现不同的规格和目标参数要求的预制桩同步制作。
进一步:所述上料传送机构的出料一端设有倾斜的出料槽道,所述出料槽道靠近所述进料仓的较低一端可转动至位于所述制桩本体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的上方,并向所述制桩本体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注入原料。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上料传送机构的出料一端设置倾斜并可以转动的出料槽道,这样可以通过一套上料传送机构对所述制桩本体顶部一端的多个进料仓依次上料,提高了所述上料传送机构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桩筒结构包括桩筒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桩筒本体内的芯杆,所述芯杆的下端与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口相匹配,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口,且所述脱模油缸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内,向下顶出对应的所述芯杆后继续向下运动,以完成泥桩出桩,所述压桩油缸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内,以完成压桩。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桩筒本体内设置芯杆,可以在压桩时关闭对应的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口从而在压桩油缸的作用下完成压桩动作,并在出桩时通过脱模油缸向下定出芯杆,打开对应的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口,然后通过脱模邮箱继续向下运动完成出桩动作,并在出桩完成后通过将所述芯杆归为完成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口封闭,方便进料。
进一步:所述工位切换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工作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压桩油缸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每组所述桩筒本体分别竖向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桩筒本体的下端向下伸入至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且所述支撑部恰好与位于所述压桩油缸的正下方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内的芯杆的下端抵接,所述压桩油缸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配合所述支撑部以完成对应所述桩筒本体的压桩,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内的所述芯杆的下端悬空设置,位于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上方的一组所述脱模油缸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先向下顶出所述芯杆,再向下继续运动以完成出桩,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一侧的内壁上,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工作台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工作台带动两组所述桩筒本体在所述制桩本体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以使得位于压桩油缸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的下方的两组桩筒本体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和压桩油缸的下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工作台带动两组所述桩筒本体在所述制桩本体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压桩油缸和脱模油缸分别向下运动并伸入两组所述桩筒本体内,以同时进行压桩和出桩动作,并且两组所述脱模油缸交替动作,从而实现压桩和出桩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芯杆向上回位的芯杆回位驱动机构,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芯杆相匹配的芯杆座,当所述脱模油缸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并向下顶出所述芯杆时,所述芯杆的下端恰好伸入所述芯杆座内,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与所述芯杆座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芯杆座带动所述芯杆向上回位。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这样在所述脱模油缸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并向下顶出所述芯杆并完成出桩后,可以驱动所述芯杆自动回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压桩。
进一步: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包括绞盘座、两个立柱、两个第一滑轮、横座、两个第二滑轮和两个第三滑轮,所述横座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两个所述立柱分别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且所述横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柱的中部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绞盘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位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前后两端,所述芯杆座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绞盘座上绕设的两根拉绳的端部分别依次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后与所述芯杆座对应的一端连接,转动所述绞盘座即可通过拉绳驱动所述芯杆座带动所述芯杆向上回位。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绞盘座转动并收放拉绳,进而使得拉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后带动所述芯杆座连同所述芯杆向上运动回位,或者向下运动落位,实现芯杆的自动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两侧内壁之间,且所述支撑横梁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的运动轨迹方向分布于成组设置的所述桩筒的两侧。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横梁,可以对所述制桩本体的两侧侧壁进行更好的支撑,由于所述压桩油缸和所述脱模油缸在动作时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支撑横梁可以使得整个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增强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制桩本体,2、上料传送机构,3、脱模油缸,4、压桩油缸,5、工位切换机构,6、进料仓,7、桩筒本体,8、芯杆,9、工作台,10、支撑部,11、支撑横梁,12、出料槽道,13、芯杆座,14、绞盘座,15、立柱,16、第一滑轮,17、横座,18、插销,19、第二滑轮,20、第三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包括截面呈倒U型的制桩本体1、两组上料传送机构2、两组脱模油缸3、一组压桩油缸4和工位切换机构5。
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两端分别设有进料仓6,两组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分别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两侧,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对应的进料仓6内,所述压桩油缸4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中部,两组所述脱模油缸3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并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两侧,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下方,并可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上竖向设有两组下端可打开或关闭的桩筒结构,两组所述桩筒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脱模油缸3的下方,所述压桩油缸4和脱模油缸3可分别向下伸入位于其下方对应的桩筒结构内,并分别进行压桩和脱模出桩,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可带动位于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下方的两组桩筒结构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压桩油缸4的下方,所述进料仓6与运动至靠近其一侧的一组所述桩筒结构连通。
本发明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通过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驱动两组桩筒结构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并配合一组所述压桩油缸4和两组所述脱模油缸3来实现压桩和出桩交替循环进行,无缝衔接,并配合上料转动机构2实现预制桩的上料、压桩和出桩一体化,节约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增强了生产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数量与每组所述压桩油缸4的数量相等,且二者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每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所述压桩油缸4均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运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上。通过将每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压桩油缸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将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对应设置为多个,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预制桩的制桩工序,成倍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附图所示,图中示出了每组压桩油缸4和每组脱模油缸3均为三个的情形,并且,对应地,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也为三个,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压桩油缸4或每组脱模油缸3一一对应。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两端的所述进料仓6数量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与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对应一端的多个进料仓6分别连通。通过将在所述制桩本体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与所述桩筒结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料仓6可以分别对每个所述进料仓6进行送料,并最终输送至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内,这样每个所述进料仓6以及对应的所述桩筒结构彼此独立,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配比的原料输送,配合设置对应的压桩油缸4和脱模油缸3的参数,实现不同的规格和目标参数要求的预制桩同步制作。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的出料一端设有倾斜的出料槽道12,所述出料槽道12靠近所述进料仓6的较低一端可转动至位于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6的上方,并向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6注入原料。通过在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的出料一端设置倾斜并可以转动的出料槽道12,这样可以通过一套上料传送机构对所述制桩本体1顶部一端的多个进料仓6依次上料,提高了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
实际中,所述出料槽道12的转动可以提供电机等驱动机构驱动,也可以通过连接杆等机械部件进行手工操作,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出料槽道12的转动,以使得所述出料槽道12可以依次向所述制桩本体1对应一端的多个所述进料仓6进行上料。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桩筒结构包括桩筒本体7以及设置在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芯杆8,所述芯杆8的下端与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相匹配,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且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7内,向下顶出对应的所述芯杆8后继续向下运动,以完成泥桩出桩,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7内,以完成压桩。通过在所述桩筒本体7内设置芯杆8,可以在压桩时关闭对应的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从而在压桩油缸4的作用下完成压桩动作,并在出桩时通过脱模油缸3向下定出芯杆8,打开对应的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然后通过脱模邮箱3继续向下运动完成出桩动作,并在出桩完成后通过将所述芯杆8归为完成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封闭,方便进料。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包括驱动机构、工作台9、支撑部10,所述支撑部10设置在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9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上,每组所述桩筒本体7分别竖向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上,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向下伸入至所述工作台9的下端面,且所述支撑部10恰好与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芯杆8的下端抵接,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配合所述支撑部10以完成对应所述桩筒本体7的压桩,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所述芯杆8的下端悬空设置,位于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上方的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先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再向下继续运动以完成出桩,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工作台9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工作台9带动两组所述桩筒本体7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以使得位于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下方的两组桩筒本体7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压桩油缸4的下方。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工作台8带动两组所述桩筒本体7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压桩油缸4和脱模油缸3分别向下运动并伸入两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以同时进行压桩和出桩动作,并且两组所述脱模油缸3交替动作,从而实现压桩和出桩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的芯杆回位驱动机构,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下方,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芯杆8相匹配的芯杆座13,当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并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时,所述芯杆8的下端恰好伸入所述芯杆座13内,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与所述芯杆座13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芯杆座13带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通过设置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这样在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并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并完成出桩后,可以驱动所述芯杆8自动回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压桩。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包括绞盘座14、两个立柱15、两个第一滑轮16、横座17、两个第二滑轮19和两个第三滑轮20,所述横座17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下方,两个所述立柱15分别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前后两侧,且所述横座17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上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滑轮1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中部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绞盘座14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所述第二滑轮19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15上位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三滑轮2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前后两端,所述芯杆座13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5之间,所述绞盘座14上绕设的两根拉绳的端部分别依次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滑轮20、第二滑轮19和第一滑轮16后与所述芯杆座13对应的一端连接,转动所述绞盘座14即可通过拉绳驱动所述芯杆座13带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通过所述绞盘座14转动并收放拉绳,进而使得拉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20、第二滑轮19和第一滑轮16后带动所述芯杆座13连同所述芯杆8向上运动回位,或者向下运动落位,实现芯杆的自动升降运动。
实际中,在所述横座17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插销18,用于在所述述绞盘座14带动所述芯杆座13连同所述芯杆8向上运动回位后锁紧拉绳,保证芯杆8在上料和压桩时能将所述桩筒本体7的底部完全密封住。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还包括支撑横梁11,所述支撑横梁11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且所述支撑横梁11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的运动轨迹方向分布于成组设置的所述桩筒7的两侧。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横梁11,可以对所述制桩本体1的两侧侧壁进行更好的支撑,由于所述压桩油缸4和所述脱模油缸3在动作时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支撑横梁11可以使得整个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增强生产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时,两组所述桩筒本体7位于中,其中一组位于左侧的所述脱模油缸3正下方,另一组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位于左侧的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芯杆8初处于初始位置,然后位于左侧的所述上料机构2开始上料,并通过所述出料槽道12逐一对位于左侧的每个所述进料仓6进行原料注料,直至将位于左侧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注满原料,然后控制所述工作台9向右侧平移,此时,其中注料完成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并正对下方的支撑部10,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移动至位于右侧的所述脱模油缸3正下方,此时,一方面,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配合所述支撑部10以完成对应所述桩筒本体7的压桩,另一方面,位于右侧的所述上料机构2开始上料,并通过所述出料槽道12逐一对位于右侧的每个所述进料仓6进行原料注料,直至将位于右侧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注满原料,这两个动作都完成后,然后,控制所述工作台9向左侧平移,此时,其中压桩完成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位于左侧的所述脱模油缸3的正下方,上料完成的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同样地,此时一方面位于左侧的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先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再向下继续运动以完成出桩,另一方面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配合所述支撑部10以完成对应所述桩筒本体7的压桩,此时一个周期完成,最后芯杆8回位(可以通过位于所述支撑部10下方的芯杆绞盘14来驱动),并控制所述工作台9向右侧平移,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此往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倒U型的制桩本体(1)、两组上料传送机构(2)、两组脱模油缸(3)、一组压桩油缸(4)和工位切换机构(5);
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两端分别设有进料仓(6),两组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分别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两侧,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对应的进料仓(6)内,所述压桩油缸(4)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中部,两组所述脱模油缸(3)竖向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并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两侧,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下方,并可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上竖向设有两组下端可打开或关闭的桩筒结构,两组所述桩筒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脱模油缸(3)的下方,所述压桩油缸(4)和脱模油缸(3)可分别向下伸入位于其下方对应的桩筒结构内,并分别进行压桩和脱模出桩,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可带动位于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下方的两组桩筒结构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压桩油缸(4)的下方,所述进料仓(6)与运动至靠近其一侧的一组所述桩筒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数量与每组所述压桩油缸(4)的数量相等,且二者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每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所述压桩油缸(4)均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运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两端的所述进料仓(6)数量均与每组所述桩筒结构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与所述制桩本体(1)的顶壁对应一端的多个进料仓(6)分别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的出料一端设有倾斜的出料槽道(12),所述出料槽道(12)靠近所述进料仓(6)的较低一端可转动至位于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6)的上方,并向所述制桩本体(1)顶壁对应一端的任一所述进料仓(6)注入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筒结构包括桩筒本体(7)以及设置在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芯杆(8),所述芯杆(8)的下端与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相匹配,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口,且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7)内,向下顶出对应的所述芯杆(8)后继续向下运动,以完成泥桩出桩,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伸入位于其下方的桩筒本体(7)内,以完成压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包括驱动机构、工作台(9)、支撑部(10),所述支撑部(10)设置在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9)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上,每组所述桩筒本体(7)分别竖向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上,所述桩筒本体(7)的下端向下伸入至所述工作台(9)的下端面,且所述支撑部(10)恰好与位于所述压桩油缸(4)的正下方的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芯杆(8)的下端抵接,所述压桩油缸(4)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配合所述支撑部(10)以完成对应所述桩筒本体(7)的压桩,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内的所述芯杆(8)的下端悬空设置,位于另一组所述桩筒本体(7)上方的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时先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再向下继续运动以完成出桩,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工作台(9)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工作台(9)带动两组所述桩筒本体(7)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往返运动,以使得位于压桩油缸(4)和其中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的下方的两组桩筒本体(7)分别运动至另一组所述脱模油缸(3)和压桩油缸(4)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的芯杆回位驱动机构,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下方,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芯杆(8)相匹配的芯杆座(13),当所述脱模油缸(3)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并向下顶出所述芯杆(8)时,所述芯杆(8)的下端恰好伸入所述芯杆座(13)内,所述回位驱动机构与所述芯杆座(13)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芯杆座(13)带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回位驱动机构包括绞盘座(14)、两个立柱(15)、两个第一滑轮(16)、横座(17)、两个第二滑轮(19)和两个第三滑轮(20),所述横座(17)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下方,两个所述立柱(15)分别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9)的前后两侧,且所述横座(17)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上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滑轮(1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柱(15)的中部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绞盘座(14)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所述第二滑轮(19)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15)上位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三滑轮(2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前后两端,所述芯杆座(13)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5)之间,所述绞盘座(14)上绕设的两根拉绳的端部分别依次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滑轮(20)、第二滑轮(19)和第一滑轮(16)后与所述芯杆座(13)对应的一端连接,转动所述绞盘座(14)即可通过拉绳驱动所述芯杆座(13)带动所述芯杆(8)向上回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横梁(11),所述支撑横梁(11)设置在所述制桩本体(1)两侧内壁之间,且所述支撑横梁(11)沿着垂直于所述工位切换机构(5)的运动轨迹方向分布于成组设置的所述桩筒结构的两侧。
CN202111609828.3A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Active CN114083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9828.3A CN114083673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9828.3A CN114083673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673A true CN114083673A (zh) 2022-02-25
CN114083673B CN114083673B (zh) 2024-04-09

Family

ID=8030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9828.3A Active CN114083673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36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9066A (zh) * 2022-06-16 2022-09-16 山东大学 一种改性固化废弃土预制桩接桩装置及成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9829A (en) * 1938-09-27 1940-04-08 Douglas Whitak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making pipes
CN201685311U (zh) * 2010-05-20 2010-12-29 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悬吊式自平衡脱模装置
CN106812137A (zh) * 2017-03-06 2017-06-09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桩装置、预制桩及其制备方法和接桩方法
CN212421725U (zh) * 2020-05-20 2021-01-29 杭州佳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
CN212978733U (zh) * 2020-07-21 2021-04-16 周兆弟 混凝土预制桩的生产线系统
CN216609473U (zh) * 2021-12-27 2022-05-27 武汉科地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9829A (en) * 1938-09-27 1940-04-08 Douglas Whitak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making pipes
CN201685311U (zh) * 2010-05-20 2010-12-29 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悬吊式自平衡脱模装置
CN106812137A (zh) * 2017-03-06 2017-06-09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桩装置、预制桩及其制备方法和接桩方法
CN212421725U (zh) * 2020-05-20 2021-01-29 杭州佳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
CN212978733U (zh) * 2020-07-21 2021-04-16 周兆弟 混凝土预制桩的生产线系统
CN216609473U (zh) * 2021-12-27 2022-05-27 武汉科地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9066A (zh) * 2022-06-16 2022-09-16 山东大学 一种改性固化废弃土预制桩接桩装置及成型装置
CN115059066B (zh) * 2022-06-16 2023-12-19 山东大学 一种改性固化废弃土预制桩接桩装置及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673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09473U (zh)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CN1050801C (zh) 用热塑性合成树脂制造波纹管的设备
CN114083673A (zh) 一种压桩出桩一体化预制桩设备
CN107598106B (zh) 钢坯连铸生产线上的双向移钢装置
CN102501539A (zh) 保温板的封装设备
DE2932387A1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platten aus pflanzlichen fasern
CN202037712U (zh) 一种砌块机用布料小车
CN216682710U (zh) 一种土桩预制双向挤压设备
CN111762591A (zh) 一种自动装车系统
CN115257050A (zh) 一种碳素阳极成型设备
CN212655165U (zh) 一种自动装车机
CN213170480U (zh) 一种自动装车系统
CN211946860U (zh) 基础雷管转模机
CN211729609U (zh) 一种自动循环式陶瓷注浆成型机
CN106865236A (zh) 一种型钢码垛机的码垛机构
CN206900747U (zh) 一种型钢码垛机的输送、编组机构
CN211307248U (zh) 新型前模浮动双向行位机构
CN218370531U (zh) 一种堆叠装置
CN218558068U (zh) 全自动压榨机组预压成型机
CN114083674B (zh) 一种土桩预制双向挤压设备
CN210061551U (zh) 一种制砖成型机
CN217098263U (zh) 导料装置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喂料设备
CN216128497U (zh) 一种包装机的加料机构
CN111039735B (zh) 一种基础雷管转模机
CN220482072U (zh) 一种灌浆施工引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